CN208572403U - 一种喇叭前腔导音结构及其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喇叭前腔导音结构及其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72403U
CN208572403U CN201820960273.4U CN201820960273U CN208572403U CN 208572403 U CN208572403 U CN 208572403U CN 201820960273 U CN201820960273 U CN 201820960273U CN 208572403 U CN208572403 U CN 208572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udspeaker
ante
chamber
sound
guid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602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富坤
雷卫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6027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72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72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72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喇叭前腔导音结构,其包括壳体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组件上的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中的喇叭,所述喇叭与所述壳体组件间留有空间形成前腔,所述盖板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前腔相通的出音孔,所述前腔大致呈T型,其包括靠近所述喇叭一侧尺寸较小的直通部和靠近所述出音孔一侧尺寸较大的扩展部。本实用新型的喇叭前腔导音结构,通过将前腔进行扩展,增加了出音孔的出声面积,减少了振膜前面的等效声质量,增加了振膜振动幅度,达到增加中频、明显增加高频的目的,提升了音质音量。

Description

一种喇叭前腔导音结构及其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学结构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喇叭前腔导音结构及其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扬声器音腔的前腔和出音孔对音质的影响较大,目前的手持终端由于体积较大,现有常用的前腔和出音孔为开直通孔方式,如图5所示的前腔4a的直通孔设计。但是随着终端的体积减小与ID设计的限制,窄条型出音孔成为目前的设计趋势。但是,当喇叭前腔开孔方案设计成窄长条形时,由于宽度受到限制,传统的直通式设计限制了开孔率,导致开孔面积有限,出声面积较小,无法获得足够的出音面积,这样势必会减小音量,导致音量音质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喇叭前腔导音结构,通过前腔的扩展,增加出音孔的出声面积,以增加音量,改善音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喇叭前腔导音结构,其包括壳体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组件上的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中的喇叭,所述喇叭与所述壳体组件间留有空间形成前腔,所述盖板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前腔相通的出音孔,所述前腔大致呈T型,其包括靠近所述喇叭一侧尺寸较小的直通部和靠近所述出音孔一侧尺寸较大的扩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直通部为大致呈窄长条形的直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展部由所述直通部沿其长度方向向两侧、向上扩展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展部相对于所述直通部扩展的两侧面为弧形过渡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呈圆柱形直通孔的出音孔,所述多个出音孔设置在所述扩展部的外部周圈之间并与所述扩展部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大致呈圆柱形的第一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方、大致呈窄长条形的第二壳体,所述喇叭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大致呈圆柱形的、用于放置喇叭的空腔,所述直通部开设在所述空腔的上方并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直通部偏离所述空腔的中心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腔的周圈向上凹陷形成用于放置硅橡胶垫圈的凹槽,所述喇叭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通过所述硅橡胶垫圈密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喇叭前腔导音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音孔和所述喇叭之间的防尘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上述所述的喇叭前腔导音结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喇叭前腔导音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喇叭前腔导音结构,通过将前腔进行扩展,增加了出音孔的出声面积,减少了振膜前面的等效声质量,增加了振膜振动幅度,达到增加中频、明显增加高频的目的,提升了音质音量。
另外,通过将前腔扩展的侧面设为弧形过渡面,优化了振动气流的流动性,减少了振动气流在此处形成涡流的可能,使各出音孔处的气压及速度更接近,增加两边出音孔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喇叭前腔导音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喇叭前腔导音结构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喇叭前腔导音结构的B-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采用本实用新型喇叭前腔导音结构的终端频响曲线与现有终端的频响曲线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的喇叭前腔导音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上”、“下”、“底”等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喇叭前腔导音结构,以圆形微型扬声器为例,其包括壳体组件1、安装在壳体组件1上的盖板2、以及设置在壳体组件1中的喇叭3,喇叭3与壳体组件1间留有空间形成前腔4,盖板2上设有若干个与前腔4相通的出音孔21。前腔4大致呈T型,该T型前腔4包括靠近喇叭3一侧尺寸较小的直通部41和靠近出音孔21一侧尺寸较大的扩展部42。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包括大致呈扁圆柱形的第一壳体11以及位于第一壳体11上方、大致呈窄长条形的第二壳体12。优选地,第二壳体12偏离喇叭3的中心设置。第一壳体11的底部开设有大致呈扁圆柱形的用于放置喇叭3的空腔13,优选地,喇叭3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中心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腔13的周圈向上凹陷形成用于放置硅橡胶垫圈5的凹槽14,喇叭3与第一壳体11通过硅橡胶垫圈5密封连接。
直通部41开设在空腔13的上方并与空腔13相连通,其可以为大致呈窄长条形的竖直通孔,直通部41的长度尺寸小于空腔13的直径尺寸。优选地,直通部41偏离空腔13的中心设置,直通部41的长度尺寸小于其所在处空腔13的断面长度尺寸。
扩展部42由直通部41沿其长度方向向两侧、向上扩展形成,其大致呈与直通部41同宽的窄长条形。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展部42两侧扩展的尺寸相同,即其相对于直通部41的中心对称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展部42的长度尺寸可以扩展至大于第一壳体11的直径尺寸。
扩展部42形成于第二壳体12上。盖板2覆盖安装在扩展部42的上方,其大致呈与第二壳体12的外形相匹配的窄长条形。盖板2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呈圆柱形竖直通孔的出音孔21,所述多个出音孔21设置在扩展部42的外部周圈之间并与扩展部42相连通。经过试验,在喇叭3的直径为36mm,出音孔21的直径为1.0mm左右时,通过扩展,出音孔的出声面积可以由如图5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80mm^2增加到120mm^2
本实用新型通过把前腔4设计成T型结构,通过两边的扩展,增加了出音孔的出声面积,减少了振膜前面的等效声质量,增加振膜振动幅度,达到增加中频、明显增加高频的目的。
进一步地,扩展部42相对于直通部41尺寸增加的两侧面为弧形过渡面。这样,通过将扩展部42相对于直通部41扩展的两侧面改成弧形面,优化了振动气流的流动性,减少了振动气流在此处形成涡流的可能,使各出音孔处的气压及速度更接近,增加两边出音孔的有效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扩展部42的形状、尺寸进行选择和设置,例如将其设计成指数型、倒八字型等。
该喇叭前腔导音结构还可包括设置在出音孔21和喇叭3之间的防尘网,用于防止灰尘、调整高频峰值,保护喇叭。
图4所示是采用本实用新型喇叭前腔导音结构的终端频响曲线与现有终端的频响曲线示意图(按喇叭3的直径36mm,出音孔21的直径1.0mm左右)。由该实测结果可知,前腔4的这些改变主要在:
1、Q值位置,即F0至1.5kHz的中频部分的提升,1-2dB;
2、2k以后的高频的提升,3-6dB不等,同时相位后移400Hz,高频延展有不少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喇叭前腔导音结构使用结构变化增加喇叭在腔体应用中的有效辐射面积,通过前腔两边的扩展,改变喇叭前腔的声质量以及通过机体面壳出音孔时的声顺,以增加音量,改善音质。
该喇叭前腔导音结构可以适用于所有终端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对讲机、导航仪等设备的扬声器领域,以及其他音频行业内所有用到的喇叭产品,如蓝牙音箱等,其尤其适用于面壳ID开孔有限制时的喇叭发声装置。另外,窄条型出音孔是目前的设计趋势,本实用新型喇叭前腔导音结构的应用会更加广泛。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子设备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电子产品如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也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喇叭前腔导音结构,包括壳体组件(1)、安装在所述壳体组件(1)上的盖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中的喇叭(3),所述喇叭(3)与所述壳体组件(1)间留有空间形成前腔(4),所述盖板(2)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前腔(4)相通的出音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腔(4)大致呈T型,其包括靠近所述喇叭(3)一侧的直通部(41)和靠近所述出音孔(21)一侧的扩展部(42),所述直通部(41)的断面尺寸小于所述扩展部(42)的断面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前腔导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部(41)为大致呈窄长条形的直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喇叭前腔导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部(42)由所述直通部(41)沿其长度方向向两侧、向上扩展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喇叭前腔导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部(42)相对于所述直通部(41)扩展的两侧面为弧形过渡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前腔导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呈圆柱形直通孔的出音孔(21),所述多个出音孔(21)设置在所述扩展部(42)的外部周圈之间并与所述扩展部(42)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前腔导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大致呈圆柱形的第一壳体(1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上方、大致呈窄长条形的第二壳体(12),所述喇叭(3)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中心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喇叭前腔导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底部开设有大致呈圆柱形的、用于放置喇叭(3)的空腔(13),所述直通部(41)开设在所述空腔(13)的上方并与所述空腔(13)相连通,所述直通部(41)偏离所述空腔(13)的中心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喇叭前腔导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3)的周圈向上凹陷形成用于放置硅橡胶垫圈(5)的凹槽(14),所述喇叭(3) 与所述第一壳体(11)之间通过所述硅橡胶垫圈(5)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前腔导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前腔导音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音孔(21)和所述喇叭(3)之间的防尘网。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喇叭前腔导音结构。
CN201820960273.4U 2018-06-21 2018-06-21 一种喇叭前腔导音结构及其电子装置 Active CN208572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60273.4U CN208572403U (zh) 2018-06-21 2018-06-21 一种喇叭前腔导音结构及其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60273.4U CN208572403U (zh) 2018-06-21 2018-06-21 一种喇叭前腔导音结构及其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72403U true CN208572403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86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60273.4U Active CN208572403U (zh) 2018-06-21 2018-06-21 一种喇叭前腔导音结构及其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724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3033A (zh) * 2021-10-13 2022-01-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音频调节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3033A (zh) * 2021-10-13 2022-01-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音频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3993033B (zh) * 2021-10-13 2024-02-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音频调节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38564U (zh) 扬声器箱
CN207070332U (zh)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07720403U (zh) 扬声器箱
CN109874067A (zh) 扬声器箱
CN108462929A (zh)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9218860A (zh) 扬声器箱
JPS62118698A (ja) 狭指向性マイクロホン
WO2002034006A2 (en) Thin speaker assembly and personal electronic devices
CN107371107A (zh)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13718168U (zh) 传感器组件
CN108882126A (zh) 扬声器箱
WO2021103253A1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7889035B (zh) 扬声器箱
JP2007503785A5 (zh)
CN107371106A (zh) 扬声器箱
CN208572403U (zh) 一种喇叭前腔导音结构及其电子装置
CN107396266B (zh) 扬声器模组
CN110971732B (zh) 一种电子终端
CN204948296U (zh) 新型耳机
CN207304902U (zh)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US2604182A (en) Loud-speaker with a tapered horn coupled to the speaker diaphragm
US4131179A (en) High fidelity speaker system
WO2019184476A1 (zh) 扬声器模组
CN111527755A (zh) 麦克风腔
CN207869364U (zh) 扬声器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