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70855U - 电池冷却组件及包含有该电池冷却组件的电动汽车冷却*** - Google Patents

电池冷却组件及包含有该电池冷却组件的电动汽车冷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70855U
CN208570855U CN201821053467.2U CN201821053467U CN208570855U CN 208570855 U CN208570855 U CN 208570855U CN 201821053467 U CN201821053467 U CN 201821053467U CN 208570855 U CN208570855 U CN 2085708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omponent
battery
battery cooling
pipelin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5346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连红奎
刘新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Micro-Enthalpy Thermal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icro Enthalp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icro Enthalp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icro Enthalpy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708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708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电池冷却组件,包括:一其内部填充有相变工质的均温板,所述均温板的上板面上设置有至少一组用于间隔插装电芯单体的电池框架;以及一设置在所述均温板的侧部且与所述均温板连接的冷却板块,所述冷却板块上开设有一冷却液进口和一冷却液出口,在所述冷却板块内构成有一用于将所述冷却液进口与冷却液出口连通的冷却流道。还公开了两种包含有上述电池冷却组件的电动汽车冷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有效地提高了散热性能,并且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电池冷却组件及包含有该电池冷却组件的电动汽车冷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冷却组件及包含该电池冷却组件的电动汽车冷却***。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中,动力电池组件的冷却方式主要包括自然冷却、风冷冷却及液体冷却等三种方式。其中,自然冷却和风冷适用的电池的能量密度不高,目前主流的电池冷却***多采用液体冷却的方式,液体冷却方式通常采用对每颗电芯单体表面的冷却或基于模组一个表面的冷却。对每颗电芯单体表面的液冷冷却方式具有相对最佳的散热效果,但其也对应地具有更高的成本及较差的空间利用率,进而导致可靠性相对较差。而基于模组底面或其中一个表面所采用的散热方式在技术上更容易实现,但散热效果会相对差一些。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液体冷却方式,均需要将液冷工质与电池模组设置成一体的,这样会存在液冷工质在***内泄漏的问题。
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散热性能好且可靠性高的电池冷却组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有上述电池冷却组件的电动汽车冷却***。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在于:提供另一种包含有上述电池冷却组件的电动汽车冷却***。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种电池冷却组件,包括:
一其内部填充有相变工质的均温板,所述均温板的上板面上设置有至少一组用于间隔插装电芯单体的电池框架;以及
一设置在所述均温板的侧部且与所述均温板连接的冷却板块,所述冷却板块上开设有一冷却液进口和一冷却液出口,在所述冷却板块内构成有一用于将所述冷却液进口与冷却液出口连通的冷却流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均温板与冷却板块为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均温板与冷却板为各自单独成型,并通过胶结方式、焊接方式或者螺接方式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均温板的下板面上设置有一加热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为加热片、加热管或者加热薄膜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均温板的内部构成有毛细结构和/或微槽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相变工质为丙酮、液氨或氟利昂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冷却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用于测量电芯单体的测温传感器,所述测温传感器相应地安装在插装在所述电池框架内的电芯单体的顶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一种电动汽车冷却***,包括:
一上述电池冷却组件;
一冷却液循环泵,所述冷却液循环泵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电池冷却组件的冷却板块的冷却液出口连接;以及
一第一车外散热器,所述第一车外散热器具有一冷却液换热进口和一冷却液换热出口,所述第一车外散热器的冷却液换热进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冷却液循环泵的出液端连接,其冷却液换热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电池冷却组件的冷却板块的冷却液进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第二、第三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安装在所述冷却液循环泵与所述电池冷却组件的冷却板块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二截止阀安装在所述第一车外散热器与所述电池冷却组件的冷却板块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三截止阀的一端并接在所述第一截止阀与冷却液循环泵之间的管路上,其另一端并接在所述第二截止阀与第一车外散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另一种电动汽车冷却***,包括:
一上述电池冷却组件;
一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具有一个进液端和两个出液端,所述三通阀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电池冷却组件的冷却板块的冷却液出口连接;
一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所述三通阀的一个出液端连接;
一第二车外散热器,所述第二车外散热器具有一冷却液换热进口和一冷却液换热出口,所述第二车外散热器的冷却液换热进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单向阀的出液端连接,其冷却液换热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电池冷却组件的冷却板块的冷却液进口连接;以及
一电动汽车乘员室换热器,所述电动汽车乘员室换热器具有一冷却液换热进口和一冷却液换热出口,所述电动汽车乘员室换热器的冷却液换热进口通过管路与所述三通阀的另一个出液端连接,其冷却液换热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电池冷却组件的冷却板块的冷却液进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第四截止阀,所述第四截止阀安装在所述电池冷却组件的冷却板块与第二车外散热器和电动汽车乘员室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多组电芯单体通过均温板上的电池框架安装在均温板上,并使得每一个电芯单体的底面(或者其他面)与均温板的上板面(某一面)形成接触,电芯单体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均温板,再通过冷却板块将热量散掉,有效地提高了散热性能,并且可靠性高。均温板的内部构成有毛细结构和/或微槽道结构,适合汽车上坡或下坡等各种恶劣工况,并能保证均温板能够正常使用。均温板的下板面设置有加热器,可防止电芯单体的温度过低,使得整个电池模组的温度比较均匀,保证电池的温度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冷却组件安装多组电芯单体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冷却组件安装多组电芯单体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冷却组件的透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冷却***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冷却***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3,图中给出的是一种电池冷却组件100,包括均温板110以及冷却板块120。
均温板110的内部填充有相变工质,相变工质为丙酮、液氨或氟利昂等工质。在均温板110的上板面上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组用于间隔插装电芯单体的电池框架111。多组电芯单体10间隔插装在均温板110的电池框架111内,使得每一个电芯单体10的底面与均温板110的上板面形成接触,这样电芯单体10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均温板110。
冷却板块120设置在均温板110的侧部且与均温板110连接在一起。冷却板块120上开设有一冷却液进口121和一冷却液出口122,在冷却板块120内构成有一用于将冷却液进口121与冷却液出口122连通的冷却流道123。
均温板110与冷却板块120之间为导热连接,可以做成一体成型,也可以各自单独成型,并通过胶结方式、焊接方式或者螺接方式连接在一起。
为了防止电芯单体10的温度过低,在均温板110的下板面上设置有一加热器130。加热器130优选地为加热片、加热管或者加热薄膜中的一种。
均温板110的内部构成有毛细结构和/或微槽道结构,适合汽车上坡或下坡等各种恶劣工况,并能保证均温板能够正常使用。
电池冷却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用于测量电芯单体的测温传感器140,测温传感器140相应地安装在插装在电池框架111内的电芯单体10的顶部上。
参见图4,图中给出的是一种电动汽车冷却***,包括电池冷却组件100、冷却液循环泵200、车外散热器300a以及截止阀400a、400b、400c。
冷却液循环泵200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电池冷却组件100的冷却板块120的冷却液出口122连接。车外散热器300a具有一冷却液换热进口310a和一冷却液换热出口320a,车外散热器300a的冷却液换热进口310a通过管路与冷却液循环泵200的出液端连接,其冷却液换热出口320a通过管路与电池冷却组件100的冷却板块120的冷却液进口121连接。
截止阀400a安装在冷却液循环泵200与电池冷却组件100的冷却板块120之间的管路上,截止阀400b安装在车外散热器300a与电池冷却组件100的冷却板块120之间的管路上,截止阀400c的一端并接在截止阀400a与冷却液循环泵200之间的管路上,其另一端并接在截止阀400b与车外散热器300a之间的管路上。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冷却组件100通过与外部的水冷回路进行连接,通过水冷***将电池热量散掉。
参见图5,图中给出的是另一种电动汽车冷却***,包括电池冷却组件100、三通阀500、单向阀600、车外散热器300b、电动汽车乘员室换热器700以及截止阀400d。
三通阀500具有一个进液端510和两个出液端520、530,三通阀500的进液端510通过管路与所述电池冷却组件的冷却板块的冷却液出口连接。单向阀600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三通阀500的一个出液端520连接。
车外散热器300b具有一冷却液换热进口310b和一冷却液换热出口320b,车外散热器300b的冷却液换热进口310b通过管路与单向阀600的出液端连接,其冷却液换热出口320b通过管路与电池冷却组件100的冷却板块120的冷却液进口121连接。
电动汽车乘员室换热器700具有一冷却液换热进口710和一冷却液换热出口720,电动汽车乘员室换热器700的冷却液换热进口710通过管路与三通阀500的另一个出液端530连接,其冷却液换热出口720通过管路与电池冷却组件100的冷却板块120的冷却液进口121连接。
截止阀400d安装在电池冷却组件100的冷却板块120与车外散热器300b和电动汽车乘员室换热器700之间的管路上。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冷却组件100通过与外部的空调***连接,通过空调部分的分支管路,将一部分工质的热量带走,最终带到环境中,保证电池模组的正常工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2)

1.一种电池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其内部填充有相变工质的均温板,所述均温板的上板面上设置有至少一组用于间隔插装电芯单体的电池框架;以及
一设置在所述均温板的侧部且与所述均温板连接的冷却板块,所述冷却板块上开设有一冷却液进口和一冷却液出口,在所述冷却板块内构成有一用于将所述冷却液进口与冷却液出口连通的冷却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与冷却板块为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与冷却板为各自单独成型,并通过胶结方式、焊接方式或者螺接方式连接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均温板的下板面上设置有一加热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为加热片、加热管或者加热薄膜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的内部构成有毛细结构和/或微槽道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工质为丙酮、液氨或氟利昂中的一种。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冷却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用于测量电芯单体的测温传感器,所述测温传感器相应地安装在插装在所述电池框架内的电芯单体的顶部上。
9.一种电动汽车冷却***,包括:
一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冷却组件;
一冷却液循环泵,所述冷却液循环泵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电池冷却组件的冷却板块的冷却液出口连接;以及
一第一车外散热器,所述第一车外散热器具有一冷却液换热进口和一冷却液换热出口,所述第一车外散热器的冷却液换热进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冷却液循环泵的出液端连接,其冷却液换热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电池冷却组件的冷却板块的冷却液进口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汽车冷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第二、第三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安装在所述冷却液循环泵与所述电池冷却组件的冷却板块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二截止阀安装在所述第一车外散热器与所述电池冷却组件的冷却板块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三截止阀的一端并接在所述第一截止阀与冷却液循环泵之间的管路上,其另一端并接在所述第二截止阀与第一车外散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11.一种电动汽车冷却***,包括:
一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冷却组件;
一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具有一个进液端和两个出液端,所述三通阀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电池冷却组件的冷却板块的冷却液出口连接;
一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所述三通阀的一个出液端连接;
一第二车外散热器,所述第二车外散热器具有一冷却液换热进口和一冷却液换热出口,所述第二车外散热器的冷却液换热进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单向阀的出液端连接,其冷却液换热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电池冷却组件的冷却板块的冷却液进口连接;以及
一电动汽车乘员室换热器,所述电动汽车乘员室换热器具有一冷却液换热进口和一冷却液换热出口,所述电动汽车乘员室换热器的冷却液换热进口通过管路与所述三通阀的另一个出液端连接,其冷却液换热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电池冷却组件的冷却板块的冷却液进口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汽车冷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四截止阀,所述第四截止阀安装在所述电池冷却组件的冷却板块与第二车外散热器和电动汽车乘员室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CN201821053467.2U 2018-03-13 2018-07-04 电池冷却组件及包含有该电池冷却组件的电动汽车冷却*** Active CN20857085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407742 2018-03-13
CN201820340774 2018-03-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70855U true CN208570855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91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53467.2U Active CN208570855U (zh) 2018-03-13 2018-07-04 电池冷却组件及包含有该电池冷却组件的电动汽车冷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70855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2502A (zh) * 2019-05-07 2019-08-09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调温装置、冷却***以及电动汽车
CN110165327A (zh) * 2019-05-17 2019-08-2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电池组热处理装置及相变材料的制作方法
CN111641005A (zh) * 2020-07-21 2020-09-08 苏州臻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模组
CN111900512A (zh) * 2019-05-05 2020-11-06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件
CN111900509A (zh) * 2019-05-05 2020-11-06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冷却***
CN113193263A (zh) * 2021-04-29 2021-07-30 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一种汽车充电冷却装置、汽车电池、充电冷却***
WO2021249272A1 (zh) * 2020-06-09 2021-12-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及电动车
US20220363144A1 (en) * 2021-05-17 2022-11-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raction battery pack thermal management assembly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0512A (zh) * 2019-05-05 2020-11-06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件
CN111900509A (zh) * 2019-05-05 2020-11-06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冷却***
CN110112502A (zh) * 2019-05-07 2019-08-09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调温装置、冷却***以及电动汽车
CN110165327A (zh) * 2019-05-17 2019-08-2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电池组热处理装置及相变材料的制作方法
WO2021249272A1 (zh) * 2020-06-09 2021-12-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及电动车
CN111641005A (zh) * 2020-07-21 2020-09-08 苏州臻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模组
CN111641005B (zh) * 2020-07-21 2021-06-15 苏州臻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模组
CN113193263A (zh) * 2021-04-29 2021-07-30 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一种汽车充电冷却装置、汽车电池、充电冷却***
US20220363144A1 (en) * 2021-05-17 2022-11-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raction battery pack thermal management assembly
US11772500B2 (en) * 2021-05-17 2023-10-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raction battery pack thermal management assembl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70855U (zh) 电池冷却组件及包含有该电池冷却组件的电动汽车冷却***
CN102709618B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散热的微通道冷却均温***
CN207967246U (zh) 液冷板组件及汽车电池***
CN206095009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205960153U (zh) 一种液冷电池模块、液冷动力电池***及电动车辆
CN211929664U (zh) 液冷板及液冷装置
CN109524741A (zh) 一种结合制冷片的液冷板、动力电池散热液冷***及控制方法
CN108183282B (zh) 一种基于均热板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
CN209626374U (zh) 液冷板、电池包及车辆
CN105552476A (zh) 电池包热管理***
CN203859970U (zh) 一种散热用双层冷却板及电子元件散热装置
CN210668612U (zh) 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08577718U (zh) 一种均匀传热的水冷板及pcr控温装置
CN213752811U (zh) 动力电池充放电冷却***、电池及车辆
CN206742452U (zh) 一种电池模组散热结构
CN211182454U (zh) 一种高散热率的电池模组液冷***
CN208608328U (zh) 一种电池水冷板及散热模组
CN209981427U (zh) 电池模组结构
CN208608327U (zh) 一种液冷板及动力电池的散热模组
CN208127371U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
CN106654442A (zh) 一种动力电池冷却和加热集成***及电池
CN207426076U (zh) 一种电池液冷装置
CN208955142U (zh) 一种电池包的加热与冷却一体化装置
CN209843901U (zh) 一种高效热管理的电池***结构
CN210900129U (zh) 一种均温板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12

Address after: 213300 West Street 618, Kunlun Street Pier, Liyang City,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Micro-enthalpy Thermal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20, Building 10, East Courtyard, No. 10, Wangdong Road, Northwes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94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micro enthalpy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