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38443U - 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38443U
CN208538443U CN201821085110.2U CN201821085110U CN208538443U CN 208538443 U CN208538443 U CN 208538443U CN 201821085110 U CN201821085110 U CN 201821085110U CN 208538443 U CN208538443 U CN 2085384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asing
light source
opposite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851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光军
肖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 Long Zhi Xian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 Long Zhi Xian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 Long Zhi Xian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 Long Zhi Xian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851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384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38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3844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显示装置。该双显示装置包括机壳、显示屏和静态显示部分,机壳开设有出光孔;显示屏安装在机壳上,并与出光孔间隔;静态显示部分包括导光组件和光源组件,导光组件固定地收容在机壳内,导光组件包括导光板和反射片,导光板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及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入光面,第一表面为出光面,第一表面与所述出光孔相对,第二表面朝向机壳的内部,反射片层叠在第二表面上,并覆盖第二表面,光源组件固定地收容在机壳内,光源组件与入光面相对,以使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能够从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中,并从第一表面射出。上述双显示装置的静电显示部分出光较为均匀。

Description

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显示装置,例如灯杆屏,为了使其能够充分利用,通常会将其设计成两面显示的结构,一面为显示屏显示,用于动态显示,另一面设计成LED广告灯箱,用于静态显示,由于LED广告灯箱的光源为LED,使得安装有光源的位置亮度较大,光源的间隙处较暗,在LED广告灯箱侧能够看到光源颗粒,显示非常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静电显示部分出光较为均匀的双显示装置。
一种双显示装置,包括:
机壳,开设有出光孔;
显示屏,安装在所述机壳上,并与所述出光孔间隔;及
静态显示部分,包括导光组件和光源组件,所述导光组件固定地收容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导光组件包括导光板和反射片,所述导光板具有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入光面,所述第一表面为出光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出光孔相对,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反射片层叠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并覆盖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光源组件固定地收容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入光面相对,以使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能够从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导光板中,并从所述第一表面射出。
上述双显示装置通过在机壳上安装显示屏以实现动态显示,通过在设置静态显示部分以实现静态显示,通过使显示屏与出光孔间隔,而静态显示部分靠近出光孔设置,且静态显示部分的导光板的第一表面为出光面,第一表面与出光孔相对,即静态显示部分通过出光孔出光,在使用时,在出光孔上覆盖广告纸就能够实现静态广告显示,而达到双显示的目的;由于静态显示部分的导光板的第一表面为出光面,第一表面与出光孔相对,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且第二表面朝向机壳的内部设置,入光面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光源组件与入光面相对,即光源组件位于导光板的侧面,而不是与出光面相对设置的,且能够反射光线的反射片层叠在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并覆盖第二表面,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光源组件与出光面相对而导致出光面与光源组件相对的位置亮度较大、光源组件的间隙处较暗而显示出光源颗粒的问题,而且还能够防止光线射到机壳的内部而导致导光板上会有暗影产生,从而使得导光板出光较为均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光面为两个,两个所述入光面相对,且均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多个光源,多个所述光源分别与两个所述入光面相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静态显示部分还包括固定地安装在所述机壳内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夹持槽,所述导光板的部分边缘和所述反射片的部分边缘均收容于所述夹持槽内,而使所述固定件夹持固定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且所述入光面朝向所述夹持槽的内部,所述光源组件安装在所述夹持槽内,并被夹持固定在所述夹持槽的槽壁和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铝合金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铝基板和光源,所述铝基板安装在所述夹持槽内,并与所述夹持槽的槽壁相抵接,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铝基板上,所述光源与所述入光面相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发泡板,所述发泡板层叠在所述反射片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静态显示部分还包括与所述机壳固接的卡持件,所述卡持件将所述导光组件夹持固定在所述机壳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静态显示部分还包括两个固定件,每个所述固定件设有夹持槽,所述反射片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收容在两个所述固定件的所述夹持槽中,所述导光板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收容在两个所述固定件的所述夹持槽中,而使两个所述固定件夹持固定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所述入光面为两个,两个所述入光面相对,且均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两个所述入光面分别朝向两个所述固定件的所述夹持槽的内部,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多个光源,多个所述光源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件的所述夹持槽内,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入光面相对;所述卡持件包括板状本体及两个间隔设置在所述板状本体的同一侧的弯折臂,所述板状本体与所述机壳固接,每个所述弯折臂与所述板状本体共同形成夹槽,每个所述夹槽与一个所述固定件相卡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上、能够探测外部亮度的亮度探头,所述亮度探头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所述显示屏能够根据所述外部亮度调节显示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中框、前盖和后盖,所述中框具有两个相对的开口,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分别盖设在所述中框的两个所述开口上,并分别遮蔽两个所述开口,所述前盖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固接,并密封所述安装孔,所述出光孔位于所述后盖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盖包括盖本体及板状的透明件,所述盖本体和所述前盖均密封地盖设在所述中框的两个所述开口上,所述出光孔开设于所述盖本体上,所述透明件盖设在所述出光孔上并密封所述出光孔。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双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双显示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双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4为图3的I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双显示装置10,例如灯杆屏,该双显示装置10包括机壳100、显示屏200和静态显示部分300。
请一并参阅图2,机壳100用于安装显示屏200和静态显示部分300。机壳100大致为方形壳体。机壳100上开设有出光孔110,出光孔110用于安装广告纸(图未示)。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机壳100大致为方形壳体。
具体地,机壳100包括中框120、前盖130和后盖140,中框120具有两个相对的开口(图未标),前盖130和后盖140分别盖设在中框120的两个开口上,并分别遮蔽两个开口。前盖130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显示屏200的安装孔132,出光孔110位于后盖140上。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中框120大致为方形框体,前盖130和后盖140的结构与中框120的结构相适配。
进一步地,前盖130大致为方形框体结构,前盖130的一侧与中框120转动连接,另一侧与中框120卡接。
具体地,后盖140包括盖本体142及板状的透明件144,盖本体142和前盖130均密封地盖设在中框120的两个开口上,出光孔110开设于盖本体142上,透明件144盖设在出光孔110上并密封出光孔110。更具体地,盖本体142的一侧与中框120转动,另一侧与中框120卡接;透明件144为玻璃板或者透明有机塑料;透明件144通过卡条146卡接在盖本体142上。
需要说明的是,机壳100不限于为方形壳体,即中框120也不限于为方形框体,机壳100还可以为截面为圆形壳体、截面为三角形壳体等等,例如球形结构,此时,中框120对应为截面为圆形的框体结构、截面三角形结构等等,而前盖130和后盖140的结构只需与框体结构相适配即可。机壳100也不限于为上述结构,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前盖130与中框120为一体成型结构。
显示屏200能够显示动态画面。显示屏200可以为CRT显示屏或LCD显示屏。显示屏200安装在机壳100上。具体地,显示屏200与安装孔132的孔壁固接,并密封安装孔132。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屏200的安装方式不限于为上述方式,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显示屏200直接安装在机壳100的一侧的表面上,而不在机壳100上开设安装孔132,此时,显示屏200为一个具有屏幕、显示模组等的显示器。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静态显示部分300收容在机壳100内,并靠近在出光孔110设置。具体地,静态显示部分300位于中框120靠近后盖140的开口处。静态显示部分300包括导光组件310和光源组件320。导光组件310能够将光源组件320发出的光线从出光孔110导出。
其中,导光组件310包括导光板312和反射片314。
导光板312具有第一表面312a、与第一表面312a相对的第二表面312b、及连接第一表面312a和第二表面312b的入光面312c,第一表面312a为出光面,第一表面312a与出光孔110相对,第二表面312b朝向机壳100的内部。具体地,入光面312c为两个,且两个入光面312c相对设置,两个入光面312c均连接第二表面312b和第一表面312a。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导光板312大致为方形平板状。两个入光面312c分别为导光板312的相对的两个侧面。
反射片314层叠在导光板312的第二表面312b上,并覆盖第二表面312b。反射片314能够反射光线,防止光线射到机壳100的内部而导致导光板312上会有暗影产生,而影响到导光板312出光的均匀性。具体地,反射片314为平板状,反射片314完全覆盖导光板312的第二表面312b。反射片314的形状大小和导光板312一致。
具体地,静态显示部分300还包括固定地安装在机壳100内的固定件330,固定件330设有夹持槽332,导光板312的部分边缘和反射片314的部分边缘收容于夹持槽332内,而使固定件330夹持固定导光板312和反射片314,入光面312c朝向夹持槽332的内部。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固定件330为两个,每个固定件330设有夹持槽332,反射片314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收容在两个固定件330的夹持槽332中,导光板312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收容在两个固定件330的夹持槽332中,而使两个固定件330夹持固定导光板312和反射片314,且导光板312的两个入光面312c分别朝向两个固定件330的夹持槽332的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件330为铝合金件,铝合金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高的散热性能。
进一步地,导光组件310还包括发泡板316,发泡板316层叠在反射片314远离导光板312的一侧上。由于反射片314通常较薄,在安装过程中容易损坏,在反射片314远离导光板312的一侧上层叠发泡板316能够起到保护反射片314的作用。具体地,发泡板316为PVC发泡板。发泡板316的形状尺寸和导光板312的形状尺寸一致。发泡板316的部分边缘收容于夹持槽332内而使固定件330夹持发泡板316、导光板312和反射片314。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发泡板316的相对两侧边分别收容在两个固定件330的夹持槽332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件330为一方形平板弯折形成,方形平板的两端同向弯折以形成具有两个平行间隔的侧壁(图未标)的夹持槽332,两个侧壁平行且长短不一,每个固定件330的夹持槽332较短的侧壁与导光板312的第一表面312a抵接,较长的侧壁与发泡板316远离反射片314的一面相抵接。
光源组件320与入光面312c相对,以使光源组件320发出的光线能够从入光面312c进入导光板312中,并从第一表面312a射出。具体地,光源组件320安装在夹持槽332内,并被夹持固定在夹持槽332的槽壁和导光板312的入光面312c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源组件320包括铝基板322和光源324,铝基板322安装在夹持槽332内,并与夹持槽332的槽壁相抵接,光源324安装在铝基板322上,光源324与入光面312c相抵接,以使光源组件320被夹持固定在夹持槽332的槽壁和导光板312的入光面312c之间。
具体地,铝基板322大致为条形平板状,铝基板322具有两个相对的表面,铝基板322的一个表面与夹持槽332的槽壁相抵接,光源324安装在铝基板322的另一个表面上。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光源324为多个,多个光源324分别设置在两个固定件330的夹持槽332内,并分别与两个入光面312c相对。具体地,铝基板322为两个,两个铝基板322分别安装在两个固定件330的夹持槽332内,多个光源324分别安装在两个铝基板322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铝基板322也可以省略,此时,光源324安装在固定件330内。
进一步地,静态显示部分300还包括与机壳100固接的卡持件340,卡持件340将导光组件310夹持固定在机壳100内。具体地,卡持件340位于中框120靠近后盖140的开口上,并遮盖该开口。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卡持件340包括板状本体342及两个间隔形成在板状本体342的同一侧的弯折臂344。板状本体342与机壳100的中框120固接,板状本体342远离弯折臂344的一侧与中框120靠近前盖130的开口相对。每个弯折臂344与板状本体342共同形成夹槽346,两个夹槽346的槽口相对,每个夹槽346与一个固定件330相卡持,而将静态显示部分300固定在机壳100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将固定件330与机壳100固接,例如,两个固定件330均与中框120固接,此时,卡持件340可以省略。或者,固定件330可以省略,此时,导光组件310直接卡持在卡持件340上,多个光源324分别设置在夹槽346内,发泡板316的相对两侧、导光板312的相对两侧以及反射片314的相对两侧分别卡持在卡持件340的两个夹槽346中。
或者,显示屏200和静态显示部分300的安装位置不限于上述位置,显示屏200和静态显示部分300还可以位于机壳100的同一侧且间隔设置,或者是位于机壳100的相邻的两个侧面上。
进一步地,双显示装置10还包括设置在机壳100上、能够探测外部亮度的亮度探头400,亮度探头400与显示屏200电连接,显示屏200能够根据外部亮度调节显示亮度。
上述双显示装置10至少有以下优点:
(1)上述双显示装置10通过在机壳100上安装显示屏200以实现动态显示,通过在设置静态显示部分300以实现静态显示,通过使显示屏200与出光孔110间隔,而静态显示部分300靠近出光孔110设置,且静态显示部分300的导光板312的第一表面312a为出光面,第一表面312a与出光孔110相对,即静态显示部分300通过出光孔110出光,在使用时,在出光孔110上覆盖广告纸就能够实现静态广告显示,而达到双显示的目的;由于静态显示部分300的导光板312的第一表面312a为出光面,第一表面312a与出光孔110相对,第二表面312b与第一表面312a相对,且第二表面312b朝向机壳100的内部设置,入光面312c连接第一表面312a和第二表面312b,光源组件320的光源324均与入光面312c相对,即光源324位于导光板312的侧面,而不是与出光面相对设置的,且能够反射光线的反射片314层叠在与第一表面312a相对的第二表面312b上,并覆盖第二表面312b,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光源324与出光面相对而导致出光面与光源324相对的位置亮度较大、光源324的间隙处较暗而显示出光源324颗粒的问题,而且还能够防止光线射到机壳100的内部而导致导光板312上会有暗影产生,从而使得导光板312出光较为均匀。
(2)由于反射片314通常较薄,在安装过程中容易损坏,在反射片314远离导光板312的一侧上层叠发泡板316能够起到保护反射片314的作用。
(3)固定件330为铝合金件,光源组件320的铝基板322与固定件330的夹持槽332的槽壁相抵接,光源324安装在铝基板322上,有利于光源324的散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开设有出光孔;
显示屏,安装在所述机壳上,并与所述出光孔间隔;及
静态显示部分,包括导光组件和光源组件,所述导光组件固定地收容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导光组件包括导光板和反射片,所述导光板具有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入光面,所述第一表面为出光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出光孔相对,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反射片层叠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并覆盖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光源组件固定地收容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入光面相对,以使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能够从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导光板中,并从所述第一表面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为两个,两个所述入光面相对,且均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多个光源,多个所述光源分别与两个所述入光面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显示部分还包括固定地安装在所述机壳内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夹持槽,所述导光板的部分边缘和所述反射片的部分边缘均收容于所述夹持槽内,而使所述固定件夹持固定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且所述入光面朝向所述夹持槽的内部,所述光源组件安装在所述夹持槽内,并被夹持固定在所述夹持槽的槽壁和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铝合金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铝基板和光源,所述铝基板安装在所述夹持槽内,并与所述夹持槽的槽壁相抵接,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铝基板上,所述光源与所述入光面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发泡板,所述发泡板层叠在所述反射片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显示部分还包括与所述机壳固接的卡持件,所述卡持件将所述导光组件夹持固定在所述机壳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显示部分还包括两个固定件,每个所述固定件设有夹持槽,所述反射片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收容在两个所述固定件的所述夹持槽中,所述导光板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收容在两个所述固定件的所述夹持槽中,而使两个所述固定件夹持固定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所述入光面为两个,两个所述入光面相对,且均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两个所述入光面分别朝向两个所述固定件的所述夹持槽的内部,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多个光源,多个所述光源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件的所述夹持槽内,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入光面相对;所述卡持件包括板状本体及两个间隔设置在所述板状本体的同一侧的弯折臂,所述板状本体与所述机壳固接,每个所述弯折臂与所述板状本体共同形成夹槽,每个所述夹槽与一个所述固定件相卡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上、能够探测外部亮度的亮度探头,所述亮度探头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所述显示屏能够根据所述外部亮度调节显示亮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中框、前盖和后盖,所述中框具有两个相对的开口,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分别盖设在所述中框的两个所述开口上,并分别遮蔽两个所述开口,所述前盖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固接,并密封所述安装孔,所述出光孔位于所述后盖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包括盖本体及板状的透明件,所述盖本体和所述前盖均密封地盖设在所述中框的两个所述开口上,所述出光孔开设于所述盖本体上,所述透明件盖设在所述出光孔上并密封所述出光孔。
CN201821085110.2U 2018-07-10 2018-07-10 双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384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85110.2U CN208538443U (zh) 2018-07-10 2018-07-10 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85110.2U CN208538443U (zh) 2018-07-10 2018-07-10 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38443U true CN208538443U (zh) 2019-02-22

Family

ID=65387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8511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38443U (zh) 2018-07-10 2018-07-10 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384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78770B2 (en) Double-sided light box
US7883252B2 (en) Display device
CN206805079U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KR101175802B1 (ko) 백라이트 모듈
US20160186944A1 (en) Display Device
KR101459310B1 (ko) 투명전광판의 고정장치
CN106249478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电视机
US20160045037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CN210294761U (zh) 一种高亮模组屏
US9336698B2 (en) Flashing LED message box
CN215416206U (zh) 显示装置
CN208538443U (zh) 双显示装置
CN109031739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分体式背光组件
CN202972966U (zh) 一种背光源的背板、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
CN204141310U (zh) 用于双面灯箱的led灯盒
US7125156B2 (en) Ultra-thin backlight display panel
KR20040104984A (ko) 방열팬을 구비한 lcd 모듈
CN212112076U (zh) 一种水平灯光带装置
CN211653349U (zh) 透明显示屏和电视机
CN211649948U (zh) 一种顶部灯光带装置
CN218442211U (zh) 魔镜边框及魔镜
CN216113618U (zh) 一种耐防压防暴式面板灯
CN210667701U (zh) 党风廉政建设用宣传装置
CN217928490U (zh) 一种新型智能面板灯
US11782311B2 (en) Display device, backlight modul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backlight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