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89133U - 一种按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89133U
CN208489133U CN201820746582.1U CN201820746582U CN208489133U CN 208489133 U CN208489133 U CN 208489133U CN 201820746582 U CN201820746582 U CN 201820746582U CN 208489133 U CN208489133 U CN 2084891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press
light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465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Visionox Pho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Visionox Pho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Visionox Pho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Visionox Pho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465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891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891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891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按键结构,包括线路板、导光板、按键组件及至少两个发光体。导光板水平叠放设置在线路板的一侧表面上;按键组件沿竖向可伸缩地穿设在导光板上;两个发光体与导光板设置在线路板的同一侧表面上,至少两个发光***于导光板的两侧壁外。无需在导光板上开设安装凹槽,就使导光板内避开按键组件的不同位置处的厚度一致,并减少导光板的厚度,改善导光板导光的均匀性;发光体分布在导光板的两侧壁外,在导光板上设置多个按键组件时,当点亮发光体后,发光体发出的光沿水平方向照射在导光板的侧壁端面上,进而沿着水平方向传递给各个按键组件,使得各个按键组件发光,实现将发光体的点光源转化成面光源,减少发光体的设置数量。

Description

一种按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很多设备均具有操作平台,例如工控设备或者军用设备,操作平台主要由显示屏、按键、指示灯及接口组成。这些设备经常需要在暗环境中操作,操作人员在观测显示屏的同时,位于显示屏周围的按键处于视线盲区中,操作人员不能清楚地看到按键顶部表面上的功能指示标志,会出现误操作现象发生。
目前的LED灯设置在导光板的凹槽内,使得导光板的厚度厚和厚度不均匀,引起导光板的导向性能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可发光的按键结构,导光板的导向性均匀时,引起LED灯数量多和导光板厚度厚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包括
线路板;
导光板,水平叠放设置在所述线路板的一侧表面上;
至少一个按键组件,沿竖向可伸缩地穿设在所述导光板上;
至少两个发光体,与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线路板的同一侧表面上,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发光***于所述导光板的两侧壁外。
优选地,上述的按键结构,在所述线路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线路板上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导光板外,所述线路板的任一端与所述导光板位于同侧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台阶,所述发光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台阶的台阶面上。
优选地,上述的按键结构,所述发光体的高度不高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
优选地,上述的按键结构,所述导光板的厚度为1㎜。
优选地,上述的按键结构,所述发光体为LED灯。
优选地,上述的按键结构,所述导光板沿竖向开设有贯穿的安装孔;
所述按键组件包括
锅仔片,呈拱形;所述拱形的开口处的两端安装在所述线路板上,与所述开口处相对的拱起部伸入所述安装孔内;
按键,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按键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拱起部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后并伸出所述导光板外。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按键结构,所述按键包括嵌入所述安装孔内的导光柱,及位于所述导光板外的按压部;所述导光柱上远离所述按压部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拱起部上。
优选地,上述的按键结构,所述按键的纵向截面形状呈T字形,所述T 字形的水平部为所述按压部,所述T字形的竖直部为所述导光柱。
优选地,上述的按键结构,所述按键结构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通孔;
所述按压部包括与所述导光柱连接的第一部分,及成型在所述第一部分上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线路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且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的两端均伸出所述第一部分外;
所述线路板、导光板、所述发光体、所述导光柱及所述第一部分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内腔中,所述第二部分经所述通孔伸出所述外壳外。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结构,包括线路板、导光板、至少一个按键组件及至少两个发光体。导光板水平叠放设置在所述线路板的一侧表面上;按键组件沿竖向可伸缩地穿设在所述导光板上;两个发光体与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线路板的同一侧表面上,两个所述发光体分别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两侧壁外。
此结构的按键结构,将发光体独立于导光板设置在线路板上并位于导光板外,无需在导光板上开设安装凹槽,就能够使导光板内避开按键组件的不同位置处的厚度一致,同时减少导光板的厚度,导光板的厚度越薄和厚度越均匀,导光板导光的均匀性更好;同时,发光体分布在导光板的两侧壁外,即使在导光板上设置多个按键组件时,当点亮发光体后,发光体发出的光沿水平方向照射在导光板的侧壁端面上,进而沿着水平方向传递给各个按键组件,使得各个按键组件发光,实现将发光体的点光源转化成面光源,无需像现有技术中在每个按键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发光体,从而实现在减轻导光板厚度和改善导光板的导光均匀性的同时减少发光体的设置数量。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结构,在所述线路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线路板上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导光板外,所述线路板的任一端与所述导光板位于同侧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台阶,所述发光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台阶的台阶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体的高度不高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使得整个按键结构的厚度减薄,结构更紧凑。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结构,所述导光板的厚度为1㎜。由于将发光体独立于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外,在现有加工技术水平的前提下,能够将导光板的厚度降低到1㎜,进一步使得按键结构整体的厚度更薄。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结构,所述按键包括嵌入所述安装孔内的导光柱,及位于所述导光板外的按压部;所述导光柱上远离所述按压部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拱起部上。此结构的按键结构,导光板将发光体发出的光先传递至导光柱上,再通过导光柱传递给按压部,从而使得操作人员能够看到按压部上显示的图标所指示的功能,便于操作人员准确地操作按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按键结构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按键结构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按键结构中按键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线路板;2-导光板;3-发光体;4-第一台阶;
51-锅仔片;52-按键;521-按压部;5211-第一部分;5212-第二部分; 522-导光柱;
6-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线路板1、导光板2、一个按键组件及两个发光体3。
其中,线路板1优选为PCB板,导光板2水平叠放设置在线路板1的顶部表面上;在线路板1的长度方向上(图1中的左右方向),线路板1上的两端均伸出导光板2外,线路板1的任一端与导光板2位于同侧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台阶4,两个发光体3独立于导光板2分别安装在一个第一台阶4的台阶面上,也即两个发光体3分别位于导光板2的两侧壁外。
发光体3优选为LED灯,LED灯的高度小于导光板2的厚度,例如,导光板2的厚度为1mm、1.5mm、2mm等等,鉴于现有加工技术的限制,导光板2的厚度最薄可以加工到1mm,但是随着加工技术的提高,导光板 2的厚度可以做的更薄,例如,0.5mm、0.8mm等等,使得整个按键结构的厚度更薄。位于同侧的LED灯与导光板2的侧壁端面之间预留间隙,防止 LED灯太靠近导光板2,光不能够呈均匀方式照射在导光板2的侧壁整个端面上。
如图1所示,按键组件沿竖向可伸缩地穿设在导光板2上。具体而言,导光板2沿竖向开设有贯穿的安装孔;任一个按键组件包括锅仔片51和按键52。其中,锅仔片51呈拱形;拱形的开口处的两端安装在线路板1上,与开口处相对的拱起部伸入安装孔内;按键52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按键52 包括嵌入安装孔内的导光柱522,及位于导光板2外的按压部521;导光柱 522上远离按压部521的一端抵接在拱起部上。
按压部521的顶部表面上具有图案或图标,当光传递到按压部521上时,只有图案或图标的位置处发光,其他位置处不发光。当向下压按压部521 时,按压部521带动导光柱522向下运动以驱动锅仔片51的拱起部向下弯曲变形,使得拱起部与线路板1导通,实现按键52下压后的控制功能。锅仔片51采用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铜、铝或铜铝合金。
如图1所示,例如,按键52的纵向截面形状呈T字形,T字形的水平部为按压部521,T字形的竖直部为导光柱522。T字形的水平部的长度大于安装孔的孔径,竖直部的长度小于安装孔的孔径,使得按键52向下按压后,T字形的水平部搭接在导光板2上。
如图2所示,按键结构还包括外壳6,外壳6的顶部开设有通孔。如图3所示,上述的按压部521包括与导光柱522连接的第一部分5211,及成型在第一部分5211上的第二部分5212;在线路板1的长度方向上,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部分5212的长度且小于第一部分5211的长度,并且第一部分 5211的两端均伸出第二部分5212外;位于同侧的第一部分5211的侧壁端与第二部分5212的侧壁端之间形成第二台阶。
例如,按压部521的纵向截面形状为倒立的T字形,倒立T字形的水平部为第一部分5211,倒立T字形的竖直部为第二部分5212。线路板1、导光板2、两个LED灯、导光柱522及第一部分5211安装在外壳6的内腔中,第二部分5212经通孔伸出外壳6外。
此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将两个LED灯独立于导光板2设置在线路板 1上并位于导光板2外,无需在导光板2内开设安装凹槽,就能够使导光板 2内避开按键52的不同位置处的厚度一致,同时减少导光板2的厚度,导光板2的厚度越薄和厚度越均匀,导光板2导光的均匀性更好;同时,LED 灯分布在导光板2的两侧壁外,即使在导光板2上设置多个按键组件时,当点亮LED灯后,LED灯发出的光沿水平方向照射在导光板2的侧壁端面上,进而沿着水平方向传递给各个按键52组件的导光柱,再将导光柱传递给按压部,使得各个按压部上的图案或图标发光,实现将LED灯的点光源转化成面光源,无需像现有技术中在每个按键的两侧分别设置LED灯,从而实现在减轻导光板2厚度和改善导光板2的导光均匀性的同时减少LED 灯的设置数量。
在操作人员操作按键52时,由于LED灯发出的光照射在导光板2的两侧壁端面上,光在导光板2内均匀地传递,并传递至导光柱522,导光柱522 再将光传递至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的按压部521上,使得按压部521上的图标发光,以便于操作者得知每个按键52的功能,精确地操作按键,避免误操作按键的现象发生。
例如,操作人员向下压按压部521的第二部分5212的顶部,按压部521 带动导光柱522向下运动,并驱动锅仔片51的拱起部向下弯曲变形,使得拱起部与线路板1上对应位置处的电路导通,实现操作该按键52所指示的功能;之后再松开手指,在锅仔片51自身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拱起部向上运动并脱离对应位置处的线路板1上的电路,电路断开,拱起部驱动按键52整体向上运动,使得按压部521的第二部分5212经通孔伸出外壳6外,第一部分5211与第二部分5212之间的第二台阶的台阶面阻挡在外壳6内壁面上,使锅仔片和按键都恢复到初始状态。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一个可替换实施方式,LED灯的数量为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等等,只需所有的LED都独立于导光板2,设置在线路板1的顶部表面上并位于导光板2的两侧壁外即可,具体设置数量不作限定。作为变形,导光板2和LED灯还可以都设置在线路板1的底部表面上。作为 LED灯的变形,LED灯还可以替换为现有的其他发光体3,例如OLED面板,或者荧光灯。
作为实施例1的第二个可替换实施方式,在导光板2上可以设置多个按键52组件,例如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等等,不管导光板2上设置多少个按键52组件,只需在导光板2的两侧壁外设置有发光体3即可实现上述的减少导光板2厚度,改善导光板2的导光性能,及减少发光体3数量的功能。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三个可替换实施方式,发光体3的高度还可以等于导光板2的厚度,也能使得整个按键结构的厚度减薄。作为变形,发光体3 的高度还可以高于导光板2的厚度,此时按键结构的厚度相对较厚,但是仍能够实现减少导光板2厚度,改善导光板2的导光性能,及减少发光体3 数量的功能。
作为实施例1的第四个可替换实施方式,在线路板1的长度方向上,线路板1的长度还可以与导光板2的长度相同,位于同侧的线路板1的一端与导光板2的一端的端面平齐,不会形成上述的第一台阶4,此时可以将发光体3安装在线路板1的侧壁端面上,也能够实现上述的功能。或者,在线路板1的宽度方向上,线路板1的宽度大于导光板2的宽度,在位于同侧的线路板1的一端与导光板2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台阶,发光体3安装在第一台阶的台阶面上。
作为实施例1的第五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按键结构还可以不设置上述的外壳6,按压部521纵向截面形状可以呈“一”字形,例如长方块、圆形块、或者五角星块等等。
作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按键52的纵向截面形状还可以不呈“T”字形,例如呈“S”形状,“M”形状,或者“N”形状等等,只要有位于下方的导光柱522和位于上方的按压部521即可。按键52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实施例1的可替换实施方式,按键52组件中的锅仔片51还可以替换成现有的其他具有弹性变形空间的导电金属片,例如导电金属片呈M形,或者倒立V形状。作为进一步的变形,按键52还可以现有的其他形式的按键52,不仅限于上述列举出的结构。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路板(1);
导光板(2),水平叠放设置在所述线路板(1)的一侧表面上;
至少一个按键(52)组件,沿竖向可伸缩地穿设在所述导光板(2)上;
至少两个发光体(3),与所述导光板(2)设置在所述线路板(1)的同一侧表面上,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发光体(3)位于所述导光板(2)的两侧壁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路板(1)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线路板(1)上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导光板(2)外,所述线路板(1)的任一端与所述导光板(2)位于同侧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台阶(4),所述发光体(3)安装在所述第一台阶(4)的台阶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3)的高度不高于所述导光板(2)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2)的厚度为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3)为LED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2)沿竖向开设有贯穿的安装孔;
所述按键(52)组件包括
锅仔片(51),呈拱形;所述拱形的开口处的两端安装在所述线路板(1)上,与所述开口处相对的拱起部伸入所述安装孔内;
按键(52),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按键(52)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拱起部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后并伸出所述导光板(2)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52)包括嵌入所述安装孔内的导光柱(522),及位于所述导光板(2)外的按压部(521);所述导光柱(522)上远离所述按压部(521)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拱起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52)的纵向截面形状呈T字形,所述T字形的水平部为所述按压部(521),所述T字形的竖直部为所述导光柱(52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结构还包括外壳(6),所述外壳(6)上开设有通孔;
所述按压部(521)包括与所述导光柱(522)连接的第一部分(5211),及成型在所述第一部分(5211)上的第二部分(5212);在所述线路板(1)的长度方向上,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5212)的长度且小于所述第一部分(5211)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一部分(5211)的两端均伸出所述第一部分(5211)外;
所述线路板(1)、导光板(2)、所述发光体(3)、所述导光柱(522)及所述第一部分(5211)安装在所述外壳(6)的内腔中,所述第二部分(5212)经所述通孔伸出所述外壳(6)外。
CN201820746582.1U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按键结构 Active CN2084891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46582.1U CN208489133U (zh)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按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46582.1U CN208489133U (zh)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按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89133U true CN208489133U (zh) 2019-02-12

Family

ID=65253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46582.1U Active CN208489133U (zh)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按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891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07059698A1 (de) Folienschaltermodul (Englischer Titel: Sheet switch module)
CN104021968A (zh) 车载can总线按键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CN1855332A (zh) 背光型按键总成
CN101192127A (zh) 触摸传感器
US11901137B2 (en) Keyboard and key module thereof
CN103423961A (zh) 触控面板组件及冰箱
JP2012001190A (ja) 車室用の照明装置
CN208489133U (zh) 一种按键结构
CN108429836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5374606A (zh) 背光键盘结构
US2011024245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1782206B2 (en) Light box
TWI604486B (zh) 發光鍵盤
WO2015104194A1 (de) Hausgerätebedienvorrichtung
CN204884969U (zh) 发光式键盘装置
CN109788688B (zh) 终端设备
CN210223862U (zh) 键盘装置及其构成的笔记本电脑
CN102456494A (zh) 发光键盘
JP2007157384A (ja) シートスイッチ
CN205428794U (zh) 背光键盘结构
CN109243896A (zh) 发光键盘
CN204167171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装置
RU2635828C2 (ru) Блок управления устройством
JP2609142B2 (ja) キーボタン
US5659161A (en) Rubber contact swit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