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33912U - 具有第一部分转换器和第二部分转换器的直流电压转换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第一部分转换器和第二部分转换器的直流电压转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33912U
CN208433912U CN201590001527.4U CN201590001527U CN208433912U CN 208433912 U CN208433912 U CN 208433912U CN 201590001527 U CN201590001527 U CN 201590001527U CN 208433912 U CN208433912 U CN 2084339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rter
voltage
phase
branch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900015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J.克纳克
A.舍恩
M-M.巴克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Energy Global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339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339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02M3/33584Bidirectional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95Hybrid converter topologies, e.g. NPC mixed with flying capacitor, thyristor converter mixed with MMC or charge pump mixed with buc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3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 H02M7/4835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ells, each including a switchable capacitor, the capacitors having a nominal charge voltage which corresponds to a given fraction of the input voltage, and the capacitors being selectively connected in series to determine the instantaneous output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3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 H02M7/4837Flying capacitor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第一部分转换器(2)和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直流电压转换器(1),所述部分转换器彼此串联连接以构成转换器串联电路(4),其中转换器串联电路(4)在第一和第二上电压侧直流电压极(5,6)之间延伸,而第二部分转换器(3)在第一和第二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7,8)之间延伸,其中第一部分转换器的交流电压接头(14)和第二部分转换器的交流电压接头(24)经由耦合装置(32)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耦合装置(32)提供部分转换器(2,3)的纯电容性的耦合。

Description

具有第一部分转换器和第二部分转换器的直流电压转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第一部分转换器和第二部分转换器的直流电压转换器,所述部分转换器彼此串联连接以构成转换器串联电路,其中转换器串联电路在第一和第二上电压侧直流电压极之间延伸并且第二部分转换器在第一和第二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之间延伸,其中第一部分转换器的交流电压接头和第二部分转换器的交流电压接头经由耦合装置连接。
背景技术
直流电压转换器例如应用于不同电压能级的直流电压网的耦合。特别是对于高压直流电传输线路的耦合需要直流电压转换器。在此待转换的功率可以达到直至几千兆瓦。对于这样的应用既不能使用由高压交流电传输获知的解决方案也不能使用由中压技术获知的解决方案。
由WO 2014/056540 A1公开了一种开头提到的类型的直流电压转换器。在已知的直流电压转换器中,耦合装置包括将部分转换器的两个交流电压接头彼此连接的变压器。通过这种方式,已知的直流电压转换器的耦合装置提供部分转换器的电感性耦合。相应地,在两个部分转换器之间借助电磁感应传输电功率。在已知的直流电压转换器中缺陷是在耦合装置中使用的变压器的相对高的开销。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已知的直流电压转换器,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这类的直流电压转换器,其成本尽可能低。
上述技术问题在这类的直流电压转换器中通过如下来解决,即,耦合装置提供部分转换器的纯电容性的耦合。
换言之,在部分转换器之间的功率交换仅基于由耦合装置提供的电容进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已经认识到,通过流过耦合装置和两个部分转换器的回路交流电流(Kreis-Wechselstrom)进行的、在两个部分转换器之间的功率交换可以借助纯电容性耦合(合适地通过耦合电容)实现。但是这在没有其它技术考虑的条件下不能执行。尤其要注意的是,由于省略了电感性电压转换,回路交流电流的振幅一般不能自由选择。而是其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压转换器中尤其取决于直流电压转换器的转换比因此,为了实现尽可能有效的功率交换,对于直流电压转换器特有的任意实施必须确定回路交流电流的振幅。在此,转换比定义为在上电压侧直流电压极上降落的电压UDC 与在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上降落的电压UDC2的比,
耦合装置由此尤其可以构造为无变压器的。因为耦合电容的开销大多低于变压器的开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相对于已知的直流电压转换器的开销优势。
优选地,耦合装置具有连接两个交流电压接头的连接支路,在其中布置至少一个电容器元件。电容器元件例如可以包括单个电容器或多个电容器、优选功率电容器的串联电路。通过这种方式,耦合装置可以提供特别简单且可靠的电容性耦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耦合装置包括双极耦合模块的至少一个串联电路,其中每个耦合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功率半导体开关和电容器。根据该实施方式,部分转换器的电容性耦合以集成在耦合模块中的电容器形式实现。借助用于控制功率半导体开关的控制装置,例如可以接通或桥接耦合模块的电容器,从而可以实现特别灵活的耦合。合适地,耦合模块的功率半导体开关是可接通且可关断的功率半导体开关,诸如IGBT(Insulated Gate-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或IGCT(Integrated Gate-Commutated Thyristor,集成栅极换向晶闸管)。
优选地,耦合模块实现为半桥电路。例如在DE 101 03 031 B4中描述了这样的半桥电路。半桥电路包括具有相同导通方向的两个功率半导体开关单元的串联电路,其中每个功率半导体开关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可接通且可关断的功率半导体开关。半桥电路还包括电容性能量存储器、例如功率电容器,其与功率半导体开关单元的串联电路并联地布置。半桥电路具有两个接头或端子,其中第一接头与一个功率半导体开关单元并且与能量存储器连接,而另一个接头连接到功率半导体开关单元之间的电势点。由于相对小的损耗,这样的耦合模块在运行时成本特别低。
但是,耦合模块还可以实现为全桥电路或其它合适的电路,例如所谓的双箝位模块。当然还可以想到,不是所有耦合模块都类似地构造。而是例如一些耦合模块可以构造为与全桥电路不同的半桥电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直流电压转换器还包括并联支路,该并联支路在第一和第二上电压侧直流电压极之间与转换器串联电路并联地延伸,并且在该并联支路中布置电容器。并联支路在考虑转换器串联电路或各个部分转换器的情况下构成用于另外的回路交流电流的附加的闭合的电流路径。通过这种方式,在流过直流电压极的直流电流中的不期望的交流电流分量被最小化。此外,并联支路例如可以包括与电容器串联布置的电感,从而总体上构成所谓的吸收电路,其例如调谐到回路交流电流的频率。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并联支路具有双极转换器模块的串联电路,该转换器模块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开关和电容器。转换器模块例如可以实现为前面描述的半桥电路。其可以与耦合模块类似地构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部分转换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转换器相,其中第一部分转换器的第一转换器相包括第一相支路和第二相支路,其中第一部分转换器的第一相支路在第一上电压侧直流电压极和第一部分转换器的交流电压接头之间延伸,而第一部分转换器的第二相支路在第一部分转换器的交流电压接头和第一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之间延伸,并且其中第二部分转换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转换器相,其中第二部分转换器的第一转换器相包括第一相支路和第二相支路,其中第二部分转换器的第一相支路在第一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和第二部分转换器的交流电压接头之间延伸,而第二部分转换器的第二相支路在第二部分转换器的交流电压接头和第二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之间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直流电压转换器构造为双极的。相应地,第一部分转换器的交流电压接头是第一部分转换器的第一交流电压接头,而第二部分转换器的交流电压接头是第二部分转换器的第一交流电压接头,其中第一部分转换器还具有第二转换器相,其中第一部分转换器的第二转换器相包括第三相支路和第四相支路,其中第一部分转换器的第三相支路在第一上电压侧直流电压极和第一部分转换器的第二交流电压接头之间延伸,而第一部分转换器的第四相支路在第一部分转换器的第二交流电压接头和第一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之间延伸,并且其中第二部分转换器具有第二转换器相,其中第二部分转换器的第二转换器相包括第三相支路和第四相支路,其中第二部分转换器的第三相支路在第一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和第二部分转换器的第二交流电压接头之间延伸,而第二部分转换器的第四相支路在第二部分转换器的第二交流电压接头和第二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之间延伸,其中耦合装置包括具有电容器元件的第二连接支路,其将第一部分转换器的第二交流电压接头与第二部分转换器的第二交流电压接头连接。该实施方式还可以以简单的方式扩展为三相实施。在此,第一和第二部分转换器分别包括与第一转换器相并联布置的第三转换器相,其分别与第一转换器相类似地构造。第一部分转换器的第三交流电压接头经由与第一连接支路类似地构造的第三连接支路与第二部分转换器的第三交流电压接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第一和/或第二部分转换器是模块化多级转换器(MMC)。为此,部分转换器的相支路分别具有双极子模块的串联电路,其中每个子模块包括可接通且可关断的功率半导体开关以及优选以电容器形式的能量存储器。合适地,还可以单独控制每个子模块。由此,在相支路上降落的电压等于在所属的子模块上降落的电压的总和。借助MMC可以在其交流电压接头上产生特别有利的阶梯形的转换器电压。例如在DE101 03 031 B4中描述了MMC。
优选地,子模块构造为半桥电路或全桥电路。MMC还可以包括不同构造的子模块,从而不是MMC的所有子模块都类似地构造。在直流电压转换器运行时,由在两个部分转换器的每个转换器相中的子模块产生相电压,该相电压是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的叠加。如果例如用UDC表示上电压侧直流电压、也就是在上电压侧直流电压极上降落的电压,则其可以等于两个直流电压的和:UDC=UDC1+UDC2,其中UDC2表示在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上降落的电压。在第一部分转换器上借助合适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控制方法产生电压,其等于UDC1+UAC,用UAC表示转换器电压的交流电压分量。交流电压UAC产生回路交流电流,其在由耦合装置在考虑相支路的情况下构成的闭合的电流路径中在部分转换器之间流动、从而在其之间交换电功率。相应地,在第二部分转换器上产生转换器电压UDC2-UAC。
合适地,可以给第一部分转换器分配调制率(Modulationsindex)Ml,其定义为转换器电压的交流电压分量UAC与UDC1的比:Ml=UAC/UDC1。相应地,通过等式M2=UAC/UDC2定义给第二部分转换器分配的调制率M2。根据部分转换器的结构形式,对于每个部分转换器存在最大调制率 Mmax,其中功率传输的可能性被最优用尽。在用半桥的串联电路构造的部分转换器中,最大调制率Mmax为大约1/2。在用全桥的串联电路构造的部分转换器中,Mmax为大约0.625。近似地,Mmax与可在给出的部分转换器上产生的最大交流电压UAC成比例,其中必须考虑其它技术上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识别转换器结构时获知的因素。
两个部分转换器的调制率关于在上电压侧直流电压和下电压侧直流电压之间的直流电压转换器的转换比彼此相关。通过标记M1=UAC/UDC1 和M2=UAC/UDC2成立:也就是因此一般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压转换器中两个部分转换器不能具有相应于各自的部分转换器的最大调制率的调制率。
为了进一步讨论该关系,在给出数值实例的情况下为简单起见假设两个部分转换器具有相同的结构形式,从而最大调制率Mmax对于两个部分转换器是相同的。在所有其它情况下相应地规定。
给第一部分转换器分配相应于第一部分转换器的最大调制率的调制率可以具有优势。例如在转换比的情况下成立:如果M1=Mmax,则但是分配M2=Mmax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该情况下M1>Mmax必须成立,这在技术上一般不能实现。
给第二部分转换器分配相应于第二部分转换器的最大调制率的调制率也是具有优势的。例如在转换比的情况下成立:如果M2=Mmax,则 M1<Mmax。但是分配M1=Mmax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该情况下M2> Mmax必须成立,这在技术上一般也不能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在该情况下成立:M1=M2 =Mmax。相应地,两个部分转换器可以具有最大调制率。
在此要注意的是,基本上在转换比近似2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相应的优点,例如其中
还要注意的是,完全可以与两个部分转换器的拓扑结构有关地给出另外的优选的、与值2不同的转换比,例如当两个部分转换器中的一个包括具有半桥电路的子模块,而另一个部分转换器包括具有全桥电路的子模块时。
附图说明
下面应当结合图1至图10中示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以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压转换器的第一实施例;
图2以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压转换器的第二实施例;
图3以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压转换器的第三实施例;
图4以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压转换器的第四实施例;
图5以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压转换器的第五实施例;
图6以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压转换器的第六实施例;
图7以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压转换器的第七实施例;
图8至图10示出了对于图1至图7的实施例的子模块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详细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压转换器的实施例。直流电压转换器1包括第一部分转换器2和第二部分转换器3。第一部分转换器2和第二部分转换器3彼此连接以构成转换器串联电路4。转换器串联电路4在第一上电压侧直流电压极5和第二上电压侧直流电压极6之间延伸。第二部分转换器3在第一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7和第二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8之间延伸。两个上电压侧直流电压极5和6用于将直流电压转换器1与上电压侧直流电压线(在附图中未示出)连接。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7,8构造为,将直流电压转换器1与图1中未示出的下电压侧直流电压线连接。在上电压侧直流电压极5,6上降落上电压侧直流电压UDC。在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7,8 上降落下电压侧直流电压UDC2。第一部分转换器2具有第一转换器相9和第二转换器相10。第一部分转换器2的第一转换器相9包括第一相支路11以及第二相支路12。第一相支路11和第二相支路12在电势点13彼此连接。在电势点13处构成第一部分转换器2的第一交流电压接头14。第一部分转换器2的第二转换器相10具有第三相支路15以及第四相支路16。第三相支路15和第四相支路16在电势点17彼此连接。在电势点17处构成第一部分转换器的第二交流电压接头18。
相应地,第二部分转换器3包括第一转换器相19和第二转换器相20。第一转换器相19具有第一相支路21以及第二相支路22。第二部分转换器3 的第一相支路21和第二相支路22在电势点23彼此连接。在电势点23处构成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第一交流电压接头24。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第二转换器相20具有第三相支路25以及第四相支路26。第三相支路25和第四相支路26在电势点27彼此连接。在电势点27处构成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第二交流电压接头28。所有相支路11,12,15,16,19,20,22,26分别具有双极子模块30的串联电路以及与子模块30的串联电路串联布置的电抗器线圈31。在图1中示出的直流电压转换器1的实施例中,直流电压转换器1的所有子模块30都类似地构造。同样,所有电抗器线圈31也类似地构造。根据图1中示出的实施例,子模块30具有按照图8至图10所示的实施中的一个的结构。
直流电压转换器1还包括耦合装置32。耦合装置32包括第一连接支路 33,其在第一部分转换器的第一交流电压接头14和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第一交流电压接头24之间延伸。在第一连接支路33中布置电容器34。耦合装置32还包括第二连接支路35,其在第一部分转换器的第二交流电压接头18 和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第二交流电压接头28之间延伸。在第二连接支路35 中布置电容器36。要指出的是,替代图1中示出的单个电容器34或36也可以使用多个电容器的串联电路。同样要指出,虽然在图1中在每个子模块30 的串联电路中仅图形地示出三个子模块30,但是可以使用与各自的应用情况匹配的任意数量的子模块30。
在随后的附图2-7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压转换器的另外的实施例。在此,电路的相同和类似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为清楚起见,因此下面仅详细介绍各个实施例之间的区别。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压转换器37的第二实施例。直流电压转换器37在其结构和其功能上基本上与图1的直流电压转换器1相同。但是与图1的直流电压转换器1的区别是,直流电压转换器37构造为三相的。相应地,直流电压转换器37包括第一部分转换器2的第三转换器相38 以及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第三转换器相39。第一部分转换器2的第三转换器相38在第一上电压侧直流电压极5和第一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7之间与第一部分转换器2的第一转换器相9并联地延伸。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第三转换器相39在第一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7和第二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8之间与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第一转换器相19并联地延伸。第一部分转换器2的第三转换器相38与第一部分转换器2的第一转换器相9类似地构造,从而第一部分转换器2包括第三交流电压接头40,其相应地与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第三交流电压接头41经由耦合装置32连接。在第一部分转换器2的第三交流电压接头40和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第三交流电压接头41之间的连接借助耦合装置32的第三连接支路42进行,其中在第三连接支路42中布置电容器43。
图3提供了直流电压转换器45,其中第一部分转换器2和第二部分转换器3实施为单相的。直流电压转换器45的功能基本上相应于图1的直流电压转换器1的那些功能。与直流电压转换器1的区别在于,直流电压转换器45包括并联支路46,其在上电压侧直流电压极5,6之间与转换器串联电路4并联地延伸。在并联支路46中布置电容器46以及电感47。电容器46 和电感47构成所谓的LC吸收电路,其调谐到在部分转换器2,3中产生的交流电压分量UAC的频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持上电压侧直流电流IDC1 和下电压侧直流电流IDC2尽可能没有交流电流分量。
图4示出了直流电压转换器50。直流电压转换器50具有与直流电压转换器45类似地构造的转换器串联电路4。与图3的直流电压转换器45的区别在于,耦合装置32的连接支路33包括双极耦合模块51的串联电路。耦合模块51构造为按照图8的图示的半桥电路。借助耦合模块51的功率半导体的未图形地示出的控制器,在耦合模块51的串联电路上例如可以产生相应于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UAC的叠加的电压。相应地,耦合模块51的串联电路相应于可控电容。
为清楚起见在图4的示图中,连接支路33包括三个耦合模块51。但是,耦合模块51的数量与各自的应用匹配是可能的且有意义的,从而其例如由此可以超过十个或五十个。
图5示出了直流电压转换器52,其结构和功能相应于图3和图4的直流电压转换器45和50,具有如下区别,即,在并联支路46中布置转换器模块53的串联电路。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转换器模块53都类似地实现为按照图8的半桥电路。根据实施例,并联支路46中的LC吸收电路同样是可控的。
图6示出了直流电压转换器55,其与直流电压转换器1仅具有如下区别,即,在耦合装置32的第一连接支路33和第二连接支路35中分别布置耦合模块51的串联电路。
图7示出了直流电压转换器56,其结构相应于图2的直流电压转换器37,具有如下区别,即,耦合装置32的连接支路33、35和42分别包括耦合模块51的串联电路。
直流电压转换器55和56的耦合模块51都以半桥电路的形式实现。
在随后的图8、图9和图10中是部分转换器2,3的子模块31的不同实施例,其也可以被用作转换器模块53和/或耦合模块51。
图8详细示出了以半桥电路101形式的子模块。半桥电路101具有两个接头X1和X2。接头X1例如可以将半桥电路101与另外的半桥电路的接头 X2连接,从而构成子模块的串联电路。
半桥电路101包括以具有绝缘栅极的双极晶体管(IGBT)形式的第一半导体开关102,该第一半导体开关与续流二极管103反并联连接。半桥电路101还包括以IGBT形式的第二半导体开关104,该第二半导体开关与续流二极管105反并联连接。两个半导体开关102和104的导通方向是相同取向的。第一接头X1布置在两个半导体开关102和104之间的电势点113处。第二接头X2与第二半导体开关104的发射极连接。
与两个半导体开关102,104并联地布置以高功率电容器106形式的能量存储器。通过合适地控制半导体开关102,104可以,在通过箭头107描述的工作电流方向上,接通或桥接电容器106,从而在接头X1,X2上降落在电容器106上降落的电压或者电压零。
图9示意性示出了以全桥电路108形式的子模块的示例。全桥电路108 具有以IGBT形式的第一半导体开关102,该第一半导体开关与续流二极管 103反并联连接;以及以IGBT形式的第二半导体开关104,该第二半导体开关与续流二极管105反并联连接。两个半导体开关102和104的导通方向是相同取向的。全桥电路108还包括以IGBT形式的第三半导体开关109,该第三半导体开关与续流二极管110反并联连接;以及以IGBT形式的第四半导体开关111,该第四半导体开关与续流二极管112反并联连接。两个半导体开关109和111的导通方向是相同取向的。半导体开关102和104与其对应的续流二极管103,105由此构成串联电路,其与通过半导体开关109,111 和对应的续流二极管110和112构成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以高功率电容器 106形式的能量存储器与两个串联电路并联地布置。第一接头X1布置在半导体开关102,104之间的电势点113处,第二接头X2布置在半导体开关109, 111之间的电势点114处。
通过合适地控制功率半导体102、104、109和111可以产生在接头X1,X2 上降落的电压,其相应于在电容器106上降落的电压、在电容器106上降落的但具有相反极性的电压或电压零。
图10示出了以所谓的箝位双子模块(CDSM)115形式的子模块的实施例。由DE 102009 057 288 A1公开了这样的子模块。CDSM 115的特征在于,在合适地控制CDSM 115的半导体开关102,104,109,111,116时在两个接头 X1和X2之间的电流总是必须流经两个能量存储器106,117中的至少一个。
关于CDSM 115的结构和功能的其它细节在此参见前面提到的文献DE 10 2009057 288 A1。

Claims (13)

1.一种具有第一部分转换器(2)和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直流电压转换器(1),所述部分转换器彼此串联连接以构成转换器串联电路(4),其中转换器串联电路(4)在第一和第二上电压侧直流电压极(5,6)之间延伸,而第二部分转换器(3)在第一和第二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7,8)之间延伸,其中第一部分转换器的交流电压接头(14)和第二部分转换器的交流电压接头(24)经由耦合装置(32)连接,
其特征在于,耦合装置(32)提供部分转换器(2,3)的纯电容性的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1),其特征在于,耦合装置(32)具有连接两个交流电压接头(14,24)的连接支路(33),在其中布置至少一个电容器元件(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50),其特征在于,耦合装置(32)包括双极的耦合模块(51)的至少一个串联电路,其中每个耦合模块(51)包括至少一个功率半导体开关(102,104)和电容器(10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50),其特征在于,耦合模块(51)实现为半桥电路(10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50),其特征在于,直流电压转换器(50)还包括并联支路(46),该并联支路在第一和第二上电压侧直流电压极(5,6)之间与转换器串联电路(4)并联地延伸,并且在该并联支路中布置电容器(4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52),其特征在于,并联支路(46)具有双极的转换器模块(53)的串联电路,该转换器模块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开关(102,104)和电容器(106)。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1),其特征在于,
-第一部分转换器(2)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转换器相(9),其中第一部分转换器(2)的第一转换器相(9)包括第一相支路(11)和第二相支路(12),其中
-第一部分转换器(2)的第一相支路(11)在第一上电压侧直流电压极(5)和第一部分转换器(2)的交流电压接头(14)之间延伸,和
-第一部分转换器(2)的第二相支路(12)在第一部分转换器的交流电压接头(14)和第一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6)之间延伸,并且其中
-第二部分转换器(13)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转换器相(19),其中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第一转换器相(19)包括第一相支路(21)和第二相支路(22),其中
-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第一相支路(21)在第一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7)和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交流电压接头(24)之间延伸,和
-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第二相支路(22)在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交流电压接头(24)和第二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8)之间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1),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转换器(2)的交流电压接头(14)是第一部分转换器(2)的第一交流电压接头(14),而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交流电压接头(24)是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第一交流电压接头(24),其中
-第一部分转换器(2)还具有第二转换器相(10),其中第一部分转换器(2)的第二转换器相(10)包括第三相支路(15)和第四相支路(16),其中
-第一部分转换器(2)的第三相支路(15)在第一上电压侧直流电压极(5)和第一部分转换器(2)的第二交流电压接头(18)之间延伸,和
-第一部分转换器(2)的第四相支路(16)在第一部分转换器(2)的第二交流电压接头(18)和第一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7)之间延伸,并且其中
-第二部分转换器(3)具有第二转换器相(20),其中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第二转换器相(20)包括第三相支路(25)和第四相支路(26),其中
-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第三相支路(25)在第一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7)和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第二交流电压接头(28)之间延伸,和
-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第四相支路(26)在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第二交流电压接头(28)和第二下电压侧直流电压极(8)之间延伸,其中
耦合装置(32)包括具有电容器元件(36)的第二连接支路(35),其将第一部分转换器(2)的第二交流电压接头(18)与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第二交流电压接头(28)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1),其特征在于,部分转换器(2,3)的相支路(9,19)分别具有双极的子模块(30)的串联电路,所述子模块分别包括功率半导体开关(102,104)和能量存储器(10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1),其特征在于,部分转换器(2,3)的子模块(30)实现为全桥电路(108)或半桥电路(101)。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1),其特征在于,给第一部分转换器(2)分配相应于第一部分转换器(2)的最大调制率(Mmax)的调制率(M)。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1),其特征在于,给第二部分转换器(3)分配相应于第二部分转换器(3)的最大调制率(Mmax)的调制率(M)。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电压转换器(1),其特征在于,上电压侧直流电压(UDC)与下电压侧直流电压(UDC2)的转换比在1.8和2.2之间。
CN201590001527.4U 2015-05-29 2015-05-29 具有第一部分转换器和第二部分转换器的直流电压转换器 Active CN20843391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5/062006 WO2016192758A1 (de) 2015-05-29 2015-05-29 Gleichspannungswandler für hohe spannunge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33912U true CN208433912U (zh) 2019-01-25

Family

ID=53276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90001527.4U Active CN208433912U (zh) 2015-05-29 2015-05-29 具有第一部分转换器和第二部分转换器的直流电压转换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304718B1 (zh)
CN (1) CN208433912U (zh)
WO (1) WO20161927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30248B2 (ja) 2018-12-18 2022-03-04 シーメンス エナジー グローバル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 マルチレベルコンバータの動作方法
FR3112037B1 (fr) * 2020-06-26 2023-08-25 Inst Supergrid Convertisseur de tension DC/DC comprenant un module supérieur et un module inférieur
EP4383533A1 (de) * 2022-12-05 2024-06-1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odularer gleichspannungswandl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49633A1 (en) * 2012-03-20 2013-10-10 Abb Technology Ltd A power converter
KR101698873B1 (ko) * 2012-10-11 2017-01-23 지멘스 악티엔게젤샤프트 Hvdc 적용을 위한 모듈형 다중 레벨 dc/dc 컨버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92758A1 (de) 2016-12-08
EP3304718A1 (de) 2018-04-11
EP3304718B1 (de) 2020-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ish On the emerging class of non-isolated modular multilevel DC–DC converters for DC and hybrid AC–DC systems
US10811983B2 (en) Power electronic conversion unit and system
US20190052177A1 (en) Power electronic conversion unit and system
CN105191108B (zh) 变换器
CN103959624B (zh) 直流到直流变换器组件
CN103620935B (zh) 双向dc-dc变换器
CN102377324B (zh) 适合于高压应用的变流桥臂及其应用***
EP2781015B1 (en) Hybrid ac/dc converter for hvdc applications
EP3223419B1 (en) Direct ac-ac converter assembly and conversion system using same
CN104852583B (zh) 一种用于中低压直流配电的高频链多电平直流变压器
JP4502510B2 (ja) Vsc変換装置
US20100008111A1 (en)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Station
WO2012163841A1 (en) A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for a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
CN203466745U (zh) 多电平逆变器电路
CN102474101A (zh) 具有星形中性点电抗器的用于转换电气参数的装置
CN102859861A (zh) 可配置的混合转换器电路
CN106716812A (zh) 功率因数改善转换器、以及,具备功率因数改善转换器的电源装置
CN105191110A (zh) 包括链环式变换器的电压源型变换器
CN107039980A (zh) 一种高压直流潮流控制器
CN104601003A (zh) 一种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电力电子变压器
CN208433912U (zh) 具有第一部分转换器和第二部分转换器的直流电压转换器
CN102405589A (zh) 用于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电路
CN104396112A (zh) 使用纵向电压源在直流电网节点的支路中连接或断开电力
CN106026685A (zh) 一种直流母线电容低波动的三相电力电子变压器拓扑结构
WO2018091065A1 (en) A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for use in a high voltage trac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3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Siemens energy Global Ltd.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