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52552U - 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52552U
CN208352552U CN201820532335.1U CN201820532335U CN208352552U CN 208352552 U CN208352552 U CN 208352552U CN 201820532335 U CN201820532335 U CN 201820532335U CN 208352552 U CN208352552 U CN 208352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ranging wire
soft arranging
connector assembly
earth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323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军
戴拥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3233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52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52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52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的至少一接地端子,接地端子设有一接脚延伸出绝缘本体;至少一软排线,软排线包括至少二接地导体,以及位于接地导体一侧的一屏蔽层,屏蔽层接触两个接地导体可以减少电磁干扰,同时,两个接地导体接触同一接脚,使得软排线达到连接器组件的电流传输要求;此外,接地部、接地导体和接脚均为薄片状,接地部和接地导体之间、接脚和接地导体之间接触面积大,接地部、接地导体不容易发生位移,实现接触稳定,保证连接器组件的高频传输性能,软排线纤薄轻巧,结构简单,有利于连接器组件的轻薄化和简单化发展。

Description

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尤指一种传输高频信号的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电连接器和多条同轴线缆,所述电连接器设有多个端子,每个所述同轴线缆具有一线芯,所述端子通过连接所述同轴线缆来达到传输要求。所述同轴线缆与所述端子对接时,由于所述同轴线缆为圆柱状,所述同轴线缆容易位移,导致所述线芯接触不到甚至接错所述端子,极大影响连接器组件的传输性能。此外,由于圆柱状的所述同轴线缆具有一定的高度,且结构复杂,所述电连接器必须相应地调整尺寸和结构,才能***述同轴线缆,因此不利于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的轻薄化和简单化发展。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轻薄简单的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通过设置软排线的屏蔽层和两个接地导体同时连接电连接器的一个接地端子,达到稳定传输高频信号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连接器,其具有一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至少一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有一接脚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至少一软排线,所述软排线包括至少二接地导体,以及位于所述接地导体一侧的一屏蔽层,所述屏蔽层接触两个所述接地导体,同时,两个所述接地导体接触同一所述接脚。
进一步,两个所述接地导体与所述接脚为面面接触。
进一步,所述软排线包括并排设置的所述接地导体和多个非接地导体,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非接地导体的两侧均向外依次设有一第一绝缘层和一第二绝缘层,所述屏蔽层设于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非接地导体的至少一侧,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的一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的两侧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至少一接地部。
进一步,所述接地部与两个所述接地导体为平贴接触。
进一步,所述接地部的宽度大于两个所述接地导体的宽度之和。
进一步,两个所述接地导体均位于所述接脚和所述屏蔽层之间。
进一步,一壳体包覆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延伸出所述壳体的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至少一收容槽和位于所述收容槽两侧的至少二隔栏,所述屏蔽层设有朝所述接地导体延伸的至少一接地部,所述接脚、两个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接地部均位于同个所述收容槽内。
进一步,所述接脚侧向抵接所述隔栏。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内本体和位于所述内本体的一外本体,所述固定座由所述内本体和所述外本体共同组成,所述内本体形成所述隔栏,所述内本体和所述外本体共同围成所述收容槽。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设有上下两排所述导电端子,每排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所述接地端子,对应地,所述软排线设有上下两排,上排所述软排线连接上排所述导电端子,下排所述软排线连接下排所述导电端子。
进一步,一中间屏蔽片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且位于上下两排所述导电端子之间,所述中间屏蔽片的一端朝所述软排线的方向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并位于上下两排所述软排线之间。
进一步,一排所述软排线设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软排线分为上下两排且包括两个所述第一端和两个所述第二端,两个所述第一端均连接所述电连接器,两个所述第二端中的其中一个连接一第一板端连接器,另一个连接一第二板端连接器,同排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位于同一水平方向,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和所述第二板端连接器在水平方向上对齐设置。
进一步,上排所述软排线的所述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的后方,上排所述软排线经过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的上方。
进一步,一排所述软排线设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软排线分为上下两排且包括两个所述第一端和两个所述第二端,两个所述第一端均连接所述电连接器,两个所述第二端中的其中一个连接一第一板端连接器,另一个连接一第二板端连接器,所述第一端垂直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和所述第二板端连接器在横向方向上对齐设置。
进一步,所述软排线设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端连接一板端连接器,所述板端连接器用以固定在一电路板上,所述板端连接器包括一本座、位于所述本座的至少二接地触件,以及套设所述本座的一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与两个所述接地触件焊接在所述电路板的同一焊盘上。
进一步,所述金属外壳设有一插槽,所述插槽***述第二端,且所述屏蔽层显露于所述插槽内,所述金属外壳设有至少一抵接部接触所述屏蔽层。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包覆所述绝缘本体并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以收容一对接连接器。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连接至少一软排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至少一接地端子,其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接地端子设有一接脚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所述软排线包括至少二接地导体,以及位于所述接地导体一侧的一屏蔽层,所述屏蔽层接触两个所述接地导体,同时,一个所述接脚同时接触两个所述接地导体。
进一步,两个所述接地导体均位于所述接脚和所述屏蔽层之间。
进一步,一壳体包覆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延伸出所述壳体的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至少一收容槽和位于所述收容槽两侧的至少二隔栏,所述屏蔽层设有朝所述接地导体延伸的至少一接地部,所述接脚、两个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接地部均位于同个所述收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电连接器藉由所述软排线连接器所述板端连接器,所述软排线具有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屏蔽层,所述电连接器具有所述接地端子。所述接地导***于所述屏蔽层的所述接地部和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脚之间,当两个所述接地导体一面接触所述接地部的同时,相对的另一面会接触到同个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脚,所述接地部接触所述接地导体,可以减少电磁干扰;两个所述接地导体对应一个所述接地端子,使得所述软排线达到所述连接器组件的电流传输要求。所述接地部、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接脚均为薄片状,所述接地部和所述接地导体之间、所述接脚和所述接地导体之间接触面积大,所述接地部、所述接地导体不容易发生位移,实现接触稳定,保证所述连接器组件的高频传输性能。所述软排线纤薄轻巧,结构简单,所述电连接器无需调整尺寸和设置复杂的固定结构就可以对接所述软排线,有利于所述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的轻薄化和简单化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中软排线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电连接器连接软排线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板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连接器组件100 电连接器1 绝缘本体11 内本体111
外本体112 固定座113 凹槽114 收容槽115
隔栏116 导电端子12 电源端子121 信号端子122
接地端子123 差分信号端子124 接脚125 中间屏蔽片13
壳体14 收容空间141 弹臂142
软排线2 第一端21 第二端22 接地导体23
非接地导体24 第一绝缘层25 第二绝缘层26 屏蔽层27
主体部271 接地部272
板端连接器3 第一板端连接器31 第二板端连接器32 本座33
接地触件34 非接地触件35 金属外壳36 焊接部361
插槽362 抵接部363 电路板4 焊盘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连接器组件100及电连接器1的第一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一电连接器1、上下两排软排线2以及二板端连接器3,所述板端连接器3用以焊接在一电路板4上。每排所述软排线2设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端21和一第二端22,同排的所述第一端21和所述第二端22位于同一水平方向。所述上下两排软排线2的两个所述第一端21均连接所述电连接器1,两个所述第二端22各连接一所述板端连接器3。一个所述电连接器1藉由两排所述软排线2同时连接两个所述板端连接器3,可以减小所述连接器组件100的整体尺寸。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为USB TYPE C插座,所述电连接器1由一绝缘本体11、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1的上下两排导电端子12和一中间屏蔽片13,以及一壳体14组成,所述壳体14包覆所述绝缘本体11并形成一收容空间141,所述收容空间141用以收容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所述上排导电端子12注塑形成一内本体111,同样地,所述下排导电端子12和所述中间屏蔽片13注塑形成另一所述内本体111,两个所述内本体111一起注塑形成一外本体112,两个所述内本体111和所述外本体112共同形成所述绝缘本体11。所述内本体111和所述外本体112共同形成一固定座113位于所述壳体14外,由于所述固定座113大于所述壳体14,可以起到挡止所述壳体14向后移动的作用。所述固定座113的上表面设有二凹槽114,所述壳体14对应设有二弹臂142延伸进所述凹槽114内,起到防止所述壳体14向前移动的作用。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固定座113进一步凹设有并排设置的多个收容槽115,每个所述收容槽115左右两侧各设有一隔栏116,所述内本体111形成所述隔栏116,所述外本体112的后端面连接所述隔栏116,使得所述内本体111和所述外本体112共同围成所述收容槽115,通过所述内本体111和所述外本体112共同形成所述固定座113,可以降低所述内本体111和所述外本体112的成型难度,且所述内本体111和所述外本体112可以共同固定所述导电端子12,增强对所述导电端子12的固定效果。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每排所述导电端子12设有两个电源端子121,位于两个所述电源端子121之间的多个信号端子122,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接地端子123,以及位于所述电源端子121和所述接地端子123之间的两个差分信号端子124,所述差分信号端子124用以传输高频信号。所述导电端子12设有一接脚125对应延伸至所述收容槽115内,所述接脚125侧向抵接所述隔栏116,用以加强所述固定座113对所述接脚125的固持力。所述接地端子123的所述接脚125宽度大于其它所述接脚125的宽度,对应地,***述接地端子123的所述收容槽115宽度大于其他收容槽115的宽度。所述中间屏蔽片13位于上下排所述导电端子12之间,所述中间屏蔽片13的后端向后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1并夹设于上下两排所述软排线2之间,可以减少上下两个所述第一端21与所述接脚125之间的干扰。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上排所述软排线2的所述第一端21连接上排所述导电端子12,下排所述软排线2的所述第一端21连接下排所述导电端子12。每排所述软排线2在设有位于左右两侧的二接地导体23,以及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接地导体23之间的多个非接地导体24,所述接地导体23和所述非接地导体24并排设置。所述接地导体23和所述非接地导体24向外依次设有一第一绝缘层25和一第二绝缘层26,其中,上排软排线2在所述第一绝缘层25的上侧设有一屏蔽层27,下排软排线2在所述第一绝缘层25的下侧设有一屏蔽层27。所述屏蔽层27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5和所述第二绝缘层26之间的一主体部271,以及自所述主体部271的左右两侧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层25和所述第二绝缘层26的二接地部272,所述接地部272设于所述第一端21。参见图5,在所述第二端22上,所述第二绝缘层26未完全覆盖所述主体部271,使得所述主体部271部分暴露在所述第一绝缘层25的表面。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接地部272与所述接地导体23对齐并朝所述接地导体23弯折延伸,所述接地部272接触所述接地导体23实现接地,可以减少所述接地导体23以及所述非接地导体24之间的电磁干扰。所述接地部272的宽度大于两个所述接地导体23的宽度之和,可以保证所述接地部272接触到两个所述接地导体23。在整排所述软排线2中,两个所述接地导体23对应一个所述接地端子123,所述非接地导体24一一对应剩余的其他导电端子12,使得所述软排线2达到所述连接器组件100的电流传输要求。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接地导体23位于所述接地部272和所述接地端子123的所述接脚125之间,当两个所述接地导体23一面接触所述接地部272的同时,相对的另一面会接触到同个所述接地端子123的所述接脚125。所述接地部272、所述接地导体23和所述接脚125均收容于同个所述收容槽115内,由于所述接地部272、所述接地导体23和所述接脚125均为薄片状,当三者位于同一收容槽115内时,所述接地部272和所述接地导体23之间、所述接脚125和所述接地导体23之间的接触方式均为面面接触,所述接地部272、所述接地导体23不容易发生位移,因此所述接地部272和所述接地导体23之间、所述接脚125和所述接地导体23之间接触稳定,保证所述连接器组件100的高频传输性能,且所述软排线2纤薄轻巧,结构简单,所述电连接器1无需调整尺寸和设置复杂的固定结构就可以对接所述软排线2,有利于所述连接器组件100及电连接器1的轻薄化和简单化发展。
如图1所示,两个所述板端连接器3分为一第一板端连接器31和一第二板端连接器32,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31连接所述下排软排线2的所述第二端22,所述第二板端连接器32连接所述上排软排线2的所述第二端22。上排所述软排线2经过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31的上方,且上排所述软排线2的所述第二端22延伸至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31的后方,使得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31和所述第二板端连接器32在水平方向上对齐,有利于减小所述连接器组件100的整体尺寸。
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板端连接器3包括一本座33、并排收容于所述本座33的多个接地触件34和多个非接地触件35、以及一金属外壳36。所述接地触件34位于所述本座33的左右两侧,所述非接地触件35位于所述接地触件34之间,两个所述接地触件34对应一所述接地导体23,所述非接地触件35一一对应所述非接地导体24。所述电路板4位于所述板端连接器3的下方,且对应所述接地触件34和所述非接地触件35设有多个焊盘41。所述金属外壳36设有多个焊接部361,其中,一所述焊接部361与两个所述接地触件34一起焊接在同一所述焊盘41上,用以形成共同的接地回路。所述金属外壳36套设所述本座33并形成一插槽362,用以***述第二端22,所述主体部271显露于所述插槽362。所述金属外壳36的上壁设有一抵接部363,所述抵接部363向下抵接所述主体部271,增加接地点和接地面积,可以起到加强接地效果的作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36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多个。
参见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上下排所述软排线2翻折延伸,使得所述第一端21垂直于所述第二端22,且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31和所述第二板端连接器32在横向方向上对齐设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连接器组件100及电连接器1有下列有益效果:
(1)在所述连接器组件100中,所述上下两排软排线2的两个所述第一端21均连接所述电连接器1,两个所述第二端22各连接一所述板端连接器3,一个所述电连接器1藉由两排所述软排线2同时连接两个所述板端连接器3,可以减小所述连接器组件100的整体尺寸。
(2)所述软排线2在所述接地导体23的一侧设有所述屏蔽层27,所述接地导体23位于所述屏蔽层27的所述接地部272和所述接地端子123的所述接脚125之间,当两个所述接地导体23一面接触所述接地部272的同时,相对的另一面会接触到同个所述接地端子123的所述接脚125,所述接地部272接触所述接地导体23实现接地,可以减少所述接地导体23之间的电磁干扰;两个所述接地导体23对应一个所述接地端子123,使得所述软排线2达到所述连接器组件100的电流传输要求。
(3)所述接地部272、所述接地导体23和所述接脚125均为薄片状,所述接地部272和所述接地导体23之间、所述接脚125和所述接地导体23之间接触面积大,且所述接地部272、所述接地导体23不容易发生位移,可以实现接触稳定,保证所述连接器组件100的高频传输性能;所述软排线2纤薄轻巧,结构简单,所述电连接器1无需调整尺寸和设置复杂的固定结构就可以对接所述软排线2,有利于所述连接器组件100及电连接器1的轻薄化和简单化发展。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连接器,其具有一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至少一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有一接脚;
至少一软排线,所述软排线包括至少二接地导体,以及位于所述接地导体一侧的一屏蔽层,所述屏蔽层接触两个所述接地导体,同时,两个所述接地导体接触同一所述接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接地导体与所述接脚为面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排线包括并排设置的所述接地导体和多个非接地导体,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非接地导体的两侧均向外依次设有一第一绝缘层和一第二绝缘层,所述屏蔽层设于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非接地导体的至少一侧,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的一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的两侧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至少一接地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与两个所述接地导体为平贴接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的宽度大于两个所述接地导体的宽度之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接地导体均位于所述接脚和所述屏蔽层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一壳体包覆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延伸出所述壳体的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至少一收容槽和位于所述收容槽两侧的至少二隔栏,所述屏蔽层设有朝所述接地导体延伸的至少一接地部,所述接脚、两个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接地部均位于同个所述收容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脚侧向抵接所述隔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内本体和位于所述内本体的一外本体,所述固定座由所述内本体和所述外本体共同组成,所述内本体形成所述隔栏,所述内本体和所述外本体共同围成所述收容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设有上下两排导电端子,每排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所述接地端子,对应地,所述软排线设有上下两排,上排所述软排线连接上排所述导电端子,下排所述软排线连接下排所述导电端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中间屏蔽片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且位于上下两排所述导电端子之间,所述中间屏蔽片的一端朝所述软排线的方向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并位于上下两排所述软排线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一排所述软排线设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软排线分为上下两排且包括两个所述第一端和两个所述第二端,两个所述第一端均连接所述电连接器,两个所述第二端中的其中一个连接一第一板端连接器,另一个连接一第二板端连接器,同排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位于同一水平方向,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和所述第二板端连接器在水平方向上对齐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上排所述软排线的所述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的后方,上排所述软排线经过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的上方。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一排所述软排线设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软排线分为上下两排且包括两个所述第一端和两个所述第二端,两个所述第一端均连接所述电连接器,两个所述第二端中的其中一个连接一第一板端连接器,另一个连接一第二板端连接器,所述第一端垂直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板端连接器和所述第二板端连接器在横向方向上对齐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排线设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端连接一板端连接器,所述板端连接器用以固定在一电路板上,所述板端连接器包括一本座、位于所述本座的至少二接地触件,以及套设所述本座的一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与两个所述接地触件焊接在所述电路板的同一焊盘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设有一插槽,所述插槽***述第二端,且所述屏蔽层显露于所述插槽内,所述金属外壳设有至少一抵接部接触所述屏蔽层。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包覆所述绝缘本体并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以收容一对接连接器。
18.一种电连接器,用以连接至少一软排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
至少一接地端子,其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接地端子设有一接脚;
所述软排线包括至少二接地导体,以及位于所述接地导体一侧的一屏蔽层,所述屏蔽层接触两个所述接地导体,同时,一个所述接脚同时接触两个所述接地导体。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接地导体均位于所述接脚和所述屏蔽层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壳体包覆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延伸出所述壳体的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至少一收容槽和位于所述收容槽两侧的至少二隔栏,所述屏蔽层设有朝所述接地导体延伸的至少一接地部,所述接脚、两个所述接地导体和所述接地部均位于同个所述收容槽内。
CN201820532335.1U 2018-04-16 2018-04-16 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Active CN208352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32335.1U CN208352552U (zh) 2018-04-16 2018-04-16 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32335.1U CN208352552U (zh) 2018-04-16 2018-04-16 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52552U true CN208352552U (zh) 2019-01-08

Family

ID=64886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32335.1U Active CN208352552U (zh) 2018-04-16 2018-04-16 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5255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4594A (zh) * 2019-07-18 2019-11-26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US10804008B2 (en) 2018-09-11 2020-10-13 Lotes Co., Ltd Electrical component
CN112909659A (zh) * 2019-12-03 2021-06-04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线束、连接物和连接器
CN113013680A (zh) * 2019-12-03 2021-06-22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04008B2 (en) 2018-09-11 2020-10-13 Lotes Co., Ltd Electrical component
CN110504594A (zh) * 2019-07-18 2019-11-26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N112909659A (zh) * 2019-12-03 2021-06-04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线束、连接物和连接器
CN113013680A (zh) * 2019-12-03 2021-06-22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件
CN113013680B (zh) * 2019-12-03 2023-04-0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52552U (zh) 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CN105281081B (zh) 插头连接器
CN102544802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544803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931521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498836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7134691B (zh) 电连接器
AU2013205683B2 (en) USB3 connector
CN102931523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790314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20100009569A1 (en) Plug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able arrangement and convenient assembly
CN111430990B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合
CN101640325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6388888U (zh)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
CN101635408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2570091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4092059A (zh)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CN103022819A (zh) 电连接器
CN104810690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10689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86092B (zh) 电连接器
CN203225389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4319576A (zh) 双接口电连接器
CN204481256U (zh) 电连接器
CN113471771A (zh) 电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