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53216U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53216U
CN208253216U CN201820904377.3U CN201820904377U CN208253216U CN 208253216 U CN208253216 U CN 208253216U CN 201820904377 U CN201820904377 U CN 201820904377U CN 208253216 U CN208253216 U CN 2082532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shell
lens section
lens
ligh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0437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慧文
林明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opstar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opstar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opstar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opstar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0437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532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532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5321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固定壳体部和活动壳体部,活动壳体部与固定壳体部卡接;照明部,照明部设置在壳体内;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位于壳体内;通过活动壳体部相对固定壳体部改变位置以形成壳体开口,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相对靠近并对接,从而使得照明部发出的光线透射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之后从壳体开***出以实现第一照明状态;通过活动壳体部相对固定壳体部改变位置以封闭壳体开口,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相对远离并分开,从而使得照明部发出的光线直接通过壳体透射出以实现第二照明状态。由此,能够使同一灯具实现两种不同照明方式,不仅充分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还能降低安装成本,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在全向照明和定向照明之间切换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LED由于其体积小、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高亮度、低热量、环保等优点,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逐渐得到普及。现有技术中的LED灯虽然具有较好的照射效果,但该LED灯大多采用单一的照明方式,其发光角度不能调节,在一些场所就需要至少安装两种产品才能满足用户对于实现不同照明角度的需求,而这就使得安装成本大大增加,造成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照明装置,能够使同一灯具实现不同照明方式,降低安装成本,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固定壳体部和活动壳体部,所述活动壳体部相对所述固定壳体部位置可调以形成壳体开口;用于发出光线的照明部,所述照明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所述第一透镜部和所述第二透镜部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透镜部和所述第二透镜部可相对靠近并对接或相对远离并分开;其中,所述照明装置具有第一照明状态和第二照明状态,在所述照明装置处于所述第一照明状态时,所述活动壳体部相对所述固定壳体部改变位置以形成所述壳体开口,所述第一透镜部和所述第二透镜部相对靠近并对接且位于所述照明部的下游侧,从而使得所述照明部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透射所述第一透镜部和所述第二透镜部之后从所述壳体开***出;在所述照明装置处于所述第二照明状态时,所述活动壳体部相对所述固定壳体部改变位置以封闭所述壳体开口,所述第一透镜部和所述第二透镜部相对远离并分开,从而使得所述照明部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直接通过所述壳体透射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照明装置,通过结构上的改进,从而具有第一照明状态和第二照明状态,其中,通过活动壳体部相对固定壳体部改变位置以形成壳体开口,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相对靠近并对接且位于照明部的下游侧,从而使得照明部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透射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之后从壳体开***出,以实现照明装置的第一照明状态;通过活动壳体部相对固定壳体部改变位置以封闭壳体开口,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相对远离并分开,从而使得照明部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直接通过壳体透射出,以实现照明装置的第二照明状态。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装置,能够使同一灯具实现两种不同照明方式,不仅充分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还能降低安装成本,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照明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照明装置还包括:联动部,所述联动部设置成与所述第一透镜部、所述第二透镜部以及所述活动壳体部联动配合,从而使得所述照明装置能够在所述第一照明状态与所述第二照明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可选地,在所述活动壳体部相对所述固定壳体部位置改变以封闭所述壳体开口的过程中,通过所述联动部的联动作用,使得所述第一透镜部和所述第二透镜部向着相对远离的方向运动;而在所述活动壳体部相对所述固定壳体部位置改变以形成所述壳体开口的过程中,通过所述联动部的联动作用,使得所述第一透镜部和所述第二透镜部向着相对靠近的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联动部包括:联动杆;透镜传动部,所述透镜传动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联动杆与所述第一透镜部之间以及所述联动杆与所述第二透镜部之间;壳体传动部,所述壳体传动部设置在每个所述活动壳体部与所述联动杆之间。
可选地,所述联动杆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透镜传动部包括:第一扇形齿和齿轮,所述第一扇形齿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轮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透镜部和所述第二透镜部上,所述第一扇形齿上设置有扇形齿凸起,所述扇形齿凸起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
可选地,所述联动杆上还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壳体传动部包括:壳体传动杆,所述壳体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壳体部相连且另一端设置有传动杆凸起,所述传动杆凸起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槽相对竖直方向呈小角度倾斜,所述第二滑槽水平延伸。
可选地,所述联动杆上还设置有操作杆,所述固定壳体部上设置有贯通槽,所述操作杆伸入到所述贯通槽内。
可选地,所述联动杆上还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固定壳体部内形成有空心的中心柱体,所述中心柱体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滑槽内。
可选地,所述活动壳体部为两个,所述壳体传动杆的所述一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壳体部的豁口转动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第一照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第二照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第一照明状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第一照明状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第一照明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装置,包括壳体、用于发出光线的照明部、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其中,壳体包括固定壳体部和活动壳体部,活动壳体部相对固定壳体部位置可调以形成壳体开口,照明部设置在壳体内,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位于壳体内,且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可相对靠近并对接或相对远离并分开,这样通过结构的改进使得照明装置具有第一照明状态和第二照明状态。其中,通过活动壳体部相对固定壳体部改变位置以形成壳体开口,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相对靠近并对接且位于照明部的下游侧,从而使得照明部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透射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之后从壳体开***出,以实现第一照明状态;通过活动壳体部相对固定壳体部改变位置以封闭壳体开口,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相对远离并分开,从而使得照明部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直接通过壳体透射出,以实现第二照明状态。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装置能够使同一灯具实现两种不同照明方式,降低安装成本,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装置包括壳体1、用于发出光线的照明部2、第一透镜部3和第二透镜部4。其中,该壳体1包括活动壳体部11以及固定壳体部12,活动壳体部11相对固定壳体部12位置可调以形成壳体开口;照明部2设置在壳体1内;第一透镜部3和第二透镜部4位于壳体1内,第一透镜部3和第二透镜部4可相对靠近并对接或相对远离并分开。
并且,照明装置具有第一照明状态(如图1所示)和第二照明状态(如图2所示),在照明装置处于第一照明状态时,活动壳体部11相对固定壳体部12改变位置以形成壳体开口,第一透镜部3和第二透镜部4相对靠近并对接且位于照明部2的下游侧,从而使得照明部2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透射第一透镜部3和第二透镜部4之后从壳体1开***出;而在照明装置处于第二照明状态时,活动壳体部11相对固定壳体部12改变位置以封闭壳体1开口,第一透镜部3和第二透镜部4相对远离并分开,从而使得照明部2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直接通过壳体1透射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照明装置,通过结构上的改进,从而具有第一照明状态和第二照明状态,其中,通过活动壳体部相对固定壳体部改变位置以形成壳体开口,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相对靠近并对接且位于照明部的下游侧,从而使得照明部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透射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之后从壳体开***出,以实现照明装置的第一照明状态;通过活动壳体部相对固定壳体部改变位置以封闭壳体开口,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相对远离并分开,从而使得照明部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直接通过壳体透射出,以实现照明装置的第二照明状态。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装置,能够使同一灯具实现两种不同照明方式,不仅充分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还能降低安装成本,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照明装置可以是LED灯具。其中,如图4所示,照明部2可包括:光源板21及LED光源22。
作为一个具体示例,光源板21可采用铝基板,LED光源22以及光源板21可采用COB(Chips on Board,板上芯片封装)的方式或者SMD(Surface Mounted Devices,表面贴装器件)的方式进行集成设置。而关于LED光源的发光原理在此就不再详细赘述。
作为一个实施例,结合图1至4所示,上述照明装置还包括联动部5,联动部5设置成与第一透镜部3、第二透镜部4以及活动壳体部11联动配合,从而使得照明装置能够在第一照明状态(如图1所示)与第二照明状态(如图2所示)之间进行切换。
具体而言,联动部5通过控制第一透镜部3、第二透镜部4以及活动壳体部11进行动作,以实现照明装置的照明方式进行切换,例如,在第一照明状态,照明部的发光光线通过透镜后从壳体开口处射出,实现定向照明;在第二照明状态,照明部的发光光线直接通过壳体照射出,实现全向照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活动壳体部11相对固定壳体部12位置改变以封闭壳体1开口的过程中,通过联动部5的联动作用,使得第一透镜部3和第二透镜部4向着相对远离的方向运动;而在活动壳体部11相对固定壳体部12位置改变以形成壳体1开口的过程中,通过联动部5的联动作用,使得第一透镜部3和第二透镜部4向着相对靠近的方向运动。
其中,作为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联动部5包括:联动杆51、透镜传动部52和壳体传动部53,透镜传动部52分别设置在联动杆51与第一透镜部3之间以及联动杆51与第二透镜部4之间,壳体传动部53设置在每个活动壳体部11与联动杆51之间。
具体而言,通过向上拨动联动杆51,从而带动透镜传动部52控制第一透镜3和第二透镜4,使第一透镜3与第二透镜4向着相对靠近的方向运动并对接,同时带动壳体传动部53向上运动,控制活动壳体部11向外分离形成开口,实现定向照明;通过向下拨动联动杆51,从而带动透镜传动部52控制第一透镜3和第二透镜4,使第一透镜3与第二透镜4相对远离并分开,同时带动壳体传动部53向下运动,控制活动壳体部11闭合,实现全向照明。
具体地,如图4所示,联动杆5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511、第二滑槽512、第三滑槽513以及操作杆514;透镜传动部52包括:第一扇形齿521和齿轮522,第一扇形齿521与齿轮522啮合,齿轮522分别固定在第一透镜部3和第二透镜部4上,第一扇形齿521上设置有扇形齿凸起5211,扇形齿凸起5211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滑槽511内。壳体传动部53包括:壳体传动杆531,壳体传动杆531的一端与活动壳体部11相连且另一端设置有传动杆凸起5311,传动杆凸起5311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滑槽内512。固定壳体部12内形成有空心的中心柱体122,中心柱体122上设置有导向块1221,导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三滑槽513内;用于对联动杆51起定位作用。固定壳体部12上设置有贯通槽121,操作杆514伸入到贯通槽121内;通过外部操作该操作杆514,使得照明装置能够在第一照明状态(如图1所示)与第二照明状态(如图2所示)之间进行切换。其中,上述活动壳体部11为两个,壳体传动杆54的一端设置有转轴5312,转轴5312与固定壳体部12的豁口123转动连接。
具体而言,通过向上拨动设置在贯通槽121上的操作杆514,使其带动第一扇形齿521在第一滑槽511内滑动,由于第一扇形齿521与齿轮522啮合,所以通过第一扇形齿521带动齿轮522逆时针转动,使第一透镜部3和第二透镜部4向着相对靠近的方向运动并对接;同时带动壳体传动杆531在第二滑槽512内滑动,由于壳体传动杆531的一端设置有转轴5312,转轴5312与固定壳体部12的豁口123转动连接,所以活动壳体部11通过转轴5312顺时针转动,相对固定壳体部12改变位置以形成壳体开口,实现定向照明;通过向下拨动设置在贯通槽121上的操作杆514,使其带动第一扇形齿521在第一滑槽511内滑动,由于第一扇形齿521与齿轮522啮合,所以通过第一扇形齿521带动齿轮522顺时针转动,使第一透镜部3和第二透镜部4相对远离并分开;同时带动壳体传动杆531在第二滑槽512内滑动,由于壳体传动杆531的一端设置有转轴5312,转轴5312与固定壳体部12的豁口123转动连接,所以活动壳体部11通过转轴5312逆时针转动,相对固定壳体部12改变位置以封闭壳体1开口,实现全向照明。
可选地,上述第一滑槽511相对竖直方向呈小角度倾斜,第二滑槽512水平延伸。
作为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装置还包括驱动板6以及灯头7,固定壳体部12内形成的空心中心柱体122内壁上设有导轨1222,驱动板6卡接在导轨1222内;灯头7与固定壳体部12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装置,通过结构上的改进,从而具有第一照明状态和第二照明状态,其中,通过活动壳体部相对固定壳体部改变位置以形成壳体开口,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相对靠近并对接且位于照明部的下游侧,从而使得照明部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透射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之后从壳体开***出,以实现照明装置的第一照明状态;通过活动壳体部相对固定壳体部改变位置以封闭壳体开口,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相对远离并分开,从而使得照明部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直接通过壳体透射出,以实现照明装置的第二照明状态。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装置,能够使同一灯具实现两种不同照明方式,不仅充分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还能降低安装成本,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固定壳体部和活动壳体部,所述活动壳体部相对所述固定壳体部位置可调以形成壳体开口;
用于发出光线的照明部,所述照明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第一透镜部和第二透镜部,所述第一透镜部和所述第二透镜部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透镜部和所述第二透镜部可相对靠近并对接或相对远离并分开;
其中,所述照明装置具有第一照明状态和第二照明状态,
在所述照明装置处于所述第一照明状态时,所述活动壳体部相对所述固定壳体部改变位置以形成所述壳体开口,所述第一透镜部和所述第二透镜部相对靠近并对接且位于所述照明部的下游侧,从而使得所述照明部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透射所述第一透镜部和所述第二透镜部之后从所述壳体开***出;
在所述照明装置处于所述第二照明状态时,所述活动壳体部相对所述固定壳体部改变位置以封闭所述壳体开口,所述第一透镜部和所述第二透镜部相对远离并分开,从而使得所述照明部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直接通过所述壳体透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联动部,所述联动部设置成与所述第一透镜部、所述第二透镜部以及所述活动壳体部联动配合,从而使得所述照明装置能够在所述第一照明状态与所述第二照明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壳体部相对所述固定壳体部位置改变以封闭所述壳体开口的过程中,通过所述联动部的联动作用,使得所述第一透镜部和所述第二透镜部向着相对远离的方向运动;
而在所述活动壳体部相对所述固定壳体部位置改变以形成所述壳体开口的过程中,通过所述联动部的联动作用,使得所述第一透镜部和所述第二透镜部向着相对靠近的方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部包括:
联动杆;
透镜传动部,所述透镜传动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联动杆与所述第一透镜部之间以及所述联动杆与所述第二透镜部之间;
壳体传动部,所述壳体传动部设置在每个所述活动壳体部与所述联动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上设置有第一滑槽;
所述透镜传动部包括:第一扇形齿和齿轮,所述第一扇形齿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轮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透镜部和所述第二透镜部上,所述第一扇形齿上设置有扇形齿凸起,所述扇形齿凸起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上还设置有第二滑槽;
所述壳体传动部包括:壳体传动杆,所述壳体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壳体部相连且另一端设置有传动杆凸起,所述传动杆凸起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竖直方向呈小角度倾斜,所述第二滑槽水平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上还设置有操作杆,所述固定壳体部上设置有贯通槽,所述操作杆伸入到所述贯通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上还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固定壳体部内形成有空心的中心柱体,所述中心柱体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滑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壳体部为两个,所述壳体传动杆的所述一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壳体部的豁口转动连接。
CN201820904377.3U 2018-06-12 2018-06-12 照明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2532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04377.3U CN208253216U (zh) 2018-06-12 2018-06-12 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04377.3U CN208253216U (zh) 2018-06-12 2018-06-12 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53216U true CN208253216U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54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04377.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253216U (zh) 2018-06-12 2018-06-12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532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3974A (zh) * 2018-06-12 2018-09-14 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3974A (zh) * 2018-06-12 2018-09-14 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CN108533974B (zh) * 2018-06-12 2024-04-09 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9443A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CN208253216U (zh) 照明装置
CN102537788B (zh) 可调焦投射灯
CN111237686B (zh) 车辆旋钮结构
CN102736735A (zh) 可切换颜色的发光键盘
CN202719475U (zh) 可调焦投射灯
CN109737357A (zh) 一种变焦模组及采用该模组的灯具
CN109630943A (zh) 一种亮度和色温可调的调焦式灯具
CN100383455C (zh) 可控发光二极管舞台灯
CN108533974A (zh) 照明装置
CN2874590Y (zh) 电脑面板导光及遮光装置
CN103672808A (zh) 发光二极管灯
CN104110617A (zh) 基于led灯的反射照明装置
CN207334472U (zh) 一种匝道照明led灯
CN204922593U (zh) 一种变换灯具
CN209213644U (zh) 一种亮度和色温可调的调焦式灯具
CN208090580U (zh) 一种具有动态场景切换结构的舞台灯
CN204005552U (zh) 基于led灯的反射照明装置
CN209415359U (zh) 一种混合变焦模组及采用该模组的灯具
CN209672244U (zh) 一种变焦模组及采用该模组的灯具
CN208832384U (zh) 一种直线切入舞台灯效果盘结构
CN207246850U (zh) 一种多功能型的智能舞台灯
CN207049655U (zh) 一种灯丝造型可变的灯丝灯
CN210197033U (zh) 调节型面发光智能灯具
CN202074280U (zh) 一种解决发光角度暗区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0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