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38026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38026U
CN208238026U CN201820603066.3U CN201820603066U CN208238026U CN 208238026 U CN208238026 U CN 208238026U CN 201820603066 U CN201820603066 U CN 201820603066U CN 208238026 U CN208238026 U CN 208238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xhaust passage
deflector
air conditioner
working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030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银银
汪春节
余欣锋
黄泽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060306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38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38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380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壳体,具有进风口和与进风口连通的进风通道;贯流风机,设置在壳体内,贯流风机为一个;第一出风道,与进风通道连通,第一出风道的出风方向向上;第二出风道,与进风通道连通,第一出风道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道的出风方向不同,第二出风道的出风方向沿竖直方向且朝向地面送风。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因气流组织效果不好导致舒适性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一般只设置有一个出风风道,且该出风风道的出风方向为倾斜向下。这样,当空调工作时,只能从倾斜向下设置的出风口处出风,这样将使得出风直吹人体,这样会降低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因气流组织效果不好导致舒适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壳体,具有进风口和与进风口连通的进风通道;贯流风机,设置在壳体内,贯流风机为一个;第一出风道,与进风通道连通,第一出风道的出风方向向上;第二出风道,与进风通道连通,第一出风道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道的出风方向不同,第二出风道的出风方向沿竖直方向且朝向地面送风。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挡流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壳体内,挡流结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挡流结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挡流结构封堵第二出风道,进风通道与第一出风道连通,当挡流结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挡流结构封堵第一出风道,进风通道与第二出风道连通。
进一步地,挡流结构还具有第三工作状态,当挡流结构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进风通道与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均连通。
进一步地,挡流结构包括:第一折流件,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内,第一折流件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第一折流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折流件封堵第二出风道,进风通道与第一出风道连通,当第一折流件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折流件封堵第一出风道,进风通道与第二出风道连通。
进一步地,挡流结构包括:第二折流件,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内,第二折流件具有封堵第一出风道的第一关闭位置和第一打开位置;第三折流件,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内,第三折流件具有封堵第二出风道的第二关闭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其中,当挡流结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二折流件处于第一打开位置,第三折流件处于第二关闭位置,进风通道与第一出风道连通,进风通道与第二出风道隔离;当挡流结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二折流件处于第一关闭位置,第三折流件处于第二打开位置,进风通道与第一出风道隔离,进风通道与第二出风道连通。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蜗壳组件和第二蜗壳组件,第一蜗壳组件和第二蜗壳组件均设置在壳体内,第一蜗壳组件形成第一出风道,第二蜗壳组件形成第二出风道。
进一步地,第一蜗壳组件包括第一底壳和第一蜗舌,第一底壳和第一蜗舌配合形成第一出风道;第二蜗壳组件包括第二底壳和第二蜗舌,第二底壳和第二蜗舌配合形成第二出风道,第一蜗舌和第二蜗舌相对设置,贯流风机设置在第一蜗舌和第二蜗舌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底壳的靠近第一出风道的出风口处的延伸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范围在30°至60°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蜗舌内部具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设置有保温材料;和/或,第二蜗舌内部具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设置有保温材料。
进一步地,进风通道的横截面积沿气体流动方向逐渐缩小。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前面板和侧板,侧板位于前面板的两侧,进风口设置在前面板上和/或设置在侧板上。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进风格栅,前面板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格栅设置在进风口处。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蒸发器部件,蒸发器部件设置在进风通道内。
进一步地,前面板为弧形,和/或蒸发器部件为弧形。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自由端,第一固定端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出风道出风口的远离前面板的一侧;第二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具有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自由端,第二固定端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出风道出风口的靠近前面板的一侧。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空调器包括:壳体、贯流风机、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其中,壳体具有进风口和与进风口连通的进风通道。贯流风机设置在壳体内。第一出风道与进风通道连通,第一出风道的出风方向向上。第二出风道与进风通道连通,第一出风道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道的出风方向不同,第二出风道的出风方向沿竖直方向且朝向地面送风。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空调器工作时,第一出风道的出风方向向上,使得从第一出风道出来的风沿着天花板运动,第二出风道的出风方向沿竖直方向且朝向地面送风,使得从第二出风道出来的风能够贴着墙壁运动,这样,第一出风道出来的风和第二出风道出来的风都不会直吹人体,提高了用户体验舒适感。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因气流组织效果不好导致舒适性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器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气流走向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器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气流走向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气流走向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器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器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气流走向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器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器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气流走向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前面板;20、贯流风机;30、第一折流件;41、第二折流件;42、第三折流件;51、第一底壳;52、第一蜗舌;61、第二底壳;62、第二蜗舌;70、进风格栅;80、蒸发器部件;91、第一导风板;92、第二导风板;100、第一出风道;110、第二出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壳体10、贯流风机20、第一出风道100和第二出风道110。其中,壳体10具有进风口和与进风口连通的进风通道。贯流风机20设置在壳体10内,贯流风机20为一个。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仅设置有一个贯流风机20,这样能够大幅降低成本。第一出风道100与进风通道连通,第一出风道100的出风方向向上。第二出风道110与进风通道连通,第一出风道100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道110的出风方向不同,第二出风道110的出风方向沿竖直方向且朝向地面送风。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空调器工作时,第一出风道100的出风方向向上,使得从第一出风道100出来的风沿着天花板运动,第二出风道110的出风方向沿竖直方向且朝向地面送风,使得从第二出风道110出来的风能够贴着墙壁运动,这样,第一出风道100出来的风和第二出风道110出来的风都不会直吹人体,提高了用户体验舒适感。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因气流组织效果不好导致舒适性差的技术问题。同时,通过设置两个出风风道可以满足不同的送风要求,当两个出风风道同时出风时将大大增加出风量。
具体的,空调器还包括挡流结构,挡流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壳体10内,本实施例中的挡流结构设置在第一出风道100、第二出风道110和进风通道交汇的地方。挡流结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挡流结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挡流结构封堵第二出风道110,进风通道与第一出风道100连通,当挡流结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挡流结构封堵第一出风道100,进风通道与第二出风道110连通。采用这样的设置,通过挡流结构可选择地将进风通道与第一出风道100或第二出风道110连通,这样能够根据实际的需求调节空调器的出风量以及出风方向,以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舒适感。
具体的,挡流结构还具有第三工作状态,当挡流结构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进风通道与第一出风道100和第二出风道110均连通。采用这样的设置,通过将进风通道同时与第一出风道100和第二出风道110均连通,这样能够使空调器的工作状态更加灵活,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体验舒适感。
如图2至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挡流结构包括第一折流件30,第一折流件30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10内,第一折流件30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第一折流件3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折流件30封堵第二出风道110,进风通道与第一出风道100连通,当第一折流件3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折流件30封堵第一出风道100,进风通道与第二出风道110连通。具体的,第一折流件30可以为弧形的折流板。采用这样的设置,通过第一折流件30在壳体10内的运动就可以使得挡流结构顺利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结构简单且方便操作,同时也方便制造。
具体的,为了便于第一折流件30在壳体10内稳定运动,还可以在壳体10内部设置有导轨,第一折流件30可在导轨上来回移动以实现不同工作状态的顺利切换。
如图6至图12所示,在实施例二中,挡流结构包括:第二折流件41和第三折流件42。其中,第二折流件41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0内,且第二折流件41设置在第一出风道100与进风道交汇的地方,第二折流件41具有封堵第一出风道100的第一关闭位置和第一打开位置。第三折流件42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0内,且第三折流件42设置在第二出风道110与进风道交汇的地方,第三折流件42具有封堵第二出风道110的第二关闭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当挡流结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二折流件41处于第一打开位置,第三折流件42处于第二关闭位置,进风通道与第一出风道100连通,进风通道与第二出风道110隔离。当挡流结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二折流件41处于第一关闭位置,第三折流件42处于第二打开位置,进风通道与第一出风道100隔离,进风通道与第二出风道110连通。当挡流结构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第二折流件41处于第一打开位置,第三折流件42处于第二打开位置,进风通道同时与第一出风道100和第二出风道110连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折流件41和第三折流件42均可以为弧形折流板。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通过第二折流件41和第三折流件42的枢接转动,能够使挡流结构分别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并达到不同的送风效果,这样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选择相应的工作模式,从而能够方便用户的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舒适度。
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空调器还包括第一蜗壳组件和第二蜗壳组件,第一蜗壳组件和第二蜗壳组件均设置在壳体10内,第一蜗壳组件形成第一出风道100,第二蜗壳组件形成第二出风道110。
具体的,第一蜗壳组件包括第一底壳51和第一蜗舌52,第一底壳51和第一蜗舌52配合形成第一出风道100。第二蜗壳组件包括第二底壳61和第二蜗舌62,第二底壳61和第二蜗舌62配合形成第二出风道110,第一蜗舌52和第二蜗舌62相对设置,贯流风机20设置在第一蜗舌52和第二蜗舌62之间。采用这样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便于进风通道进入的风能够顺利从第一出风道100和第二出风道110送出,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空调器内部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为了避免第二折流件41处于第一打开位置时阻碍出风气流、第三折流件42处于第二打开位置时阻碍出风气流,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底壳51和第二底壳61上设置有相应的叠合槽。
为了进一步提高出风效果,可以将第一蜗舌52与贯流风机20之间的间隙范围设置在0.0075D至0.0125D之间(D为贯流风机的外径);或者可以将第二蜗舌62与贯流风机20之间的间隙范围设置在0.0075D至0.0125D之间;或者同时将第一蜗舌52与贯流风机20之间的间隙和第二蜗舌62与贯流风机20之间的间隙范围均设置在0.0075D至0.0125D之间。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优选的将第一蜗舌52与贯流风机20之间的间隙和第二蜗舌62与贯流风机20之间的间隙范围均设置在0.0075D至0.0125D之间,这样便于气流的流动,以更好地实现出风。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第一出风道100出来的风能够更好地沿着天花板运动,可以将第一底壳51的靠近第一出风道100的出风口处的延伸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范围在30°至60°之间。这样,能够更好地避免空调器吹风直吹人体,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舒适度。优选的,可以将第一底壳51的靠近第一出风道100的出风口处的延伸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设置为45°,这样能够更好地使从第一出风道100吹出的风贴着天花板运动,避免了直吹人体而带来的不舒适感。
具体的,第一蜗舌52内部具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设置有保温材料;或者,第二蜗舌62内部具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设置有保温材料;或者,第一蜗舌52和第二蜗舌62内部均具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均设置有保温材料。
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第一蜗舌52和第二蜗舌62内部均具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均设置有保温材料,这样能够防止第一蜗舌52和第二蜗舌62受冷时产生冷凝水。具体的,保温材料可以为泡沫。
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进风通道的横截面积沿气体流动方向逐渐缩小,这样能够使得从进风口进入进风通道内的风的流速增大,相应地增大了从第一出风道100或者第二出风道110送出的风的流速,便于使送出的风能够流向更远的区域。具体的,可以在第一蜗舌52和第二蜗舌62之间形成从进风口到贯流风机20处的渐缩形喷管腔体。
为了方便进风口进风,壳体10包括前面板11和侧板,侧板位于前面板11的两侧。可以将进风口设置在前面板11上,或者将进风口设置在侧板上,或者将进风口同时设置在前面板11和侧板上。
具体的,空调器还包括进风格栅70,前面板11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格栅70设置在进风口处。采用这样的设置,进风格栅70能够对空调器内部进行保护,并控制进风口的打开和闭合。
具体的,空调器还包括蒸发器部件80,蒸发器部件80设置在进风通道内。
具体的,可以将前面板11设置为弧形,或者将蒸发器部件80设置为弧形,或者同时将前面板11和蒸发器部件80均设置为弧形。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将前面板11设置为弧形,并相应地将蒸发器部件80也设置为弧形。采用这样的设置,弧形蒸发器部件80的翅片外形规整,相比多折式蒸发器翅片而言,弧形蒸发器部件80没有折弯处,因而也不用在折弯处缺口进行异形冲切工序,从而简化了冲切模具,还节约了生产工序。同时,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采用弧形折弯机进行弧形折弯,并且能够精确控制生产精度。而多折式传统蒸发器的后续折弯是通过人工控制折弯,因而无法控制折弯角度,生产效率低且精度控制不佳。因此,采用弧形蒸发器部件80能够提高产品质量更高,并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
具体的,可以采用单排或者多排的蒸发器部件80。通过在空调器内设置多排蒸发器部件80能够提高换热效果。
具体的,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导风板91和第二导风板92。其中,第一导风板91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自由端,第一固定端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出风道100出风口的远离前面板11的一侧。第二导风板92具有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自由端,第二固定端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出风道110出风口的靠近前面板11的一侧。
同时,第一导风板91具有第三打开位置和第三关闭位置,当第一导风板91处于第三打开位置时,第一导风板91的打开角度与第一出风道100的出风口处的延伸方向一致;当第一导风板91处于第三关闭位置时,第一出风通道将与外界格隔离。第二导风板92具有第四打开位置和第四关闭位置,当第二导风板92处于第四打开位置时,第二导风板92的打开角度与竖直方向一致;当第二导风板92处于第四关闭位置时,第二出风通道将与外界格隔离。采用这样的设置,通过设置第一导风板91和第二导风板92能够方便地控制第一出风道100出风口和第二出风道110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同时能够有助于进一步改善送风方向,使出风的运动方向和流动特性更好,以进一步提高送风效果,避免空调出风直吹人,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使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提供的空调器,当空调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空调器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此时的工作过程如下:在运行制冷模式时,空调器的第一导风板91打开,且第一导风板91与第一出风道100出风口处的内部风道平滑过渡,以顺利引导制冷气流出风。详细情况见图2和图7所示,此时第二导风板92紧紧闭合,封闭第二出风道110出风口;进风格栅70所有叶片处于打开状态,满足换热需求进风。
运行中的气流分布及运动情况如图4和图8所示,分析图中流迹线分布可知,换热气流被风叶抽吸从进风口进入壳体10内部,并经过蒸发器部件80换热后流经第一蜗舌52和第二蜗舌62形成的渐缩形喷管腔体,流速提升后的气流被吹向第一出风道100和第二出风道110。由于第二出风道110的第二出风道110出风口被闭合,第二出风道110内的气流将无法经由第二出风道110出风口吹出,这样会在第二出风道110内部形成高压区域。高压区的气流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回旋,回旋向上的气流将再次由旋转的风叶带走,最终在高压区的高压作用下将迫使所有换热后的气流经由第一出风道100往壳体10外运动。
由于第一出风道100是根据制冷后的气流属性以及制冷舒适性而设计的流线型风道,因此,第一出风道100能够平滑地引导气流的转向,并使其具有一定的优选倾斜角度从第一出风道100出风口吹出。吹出的气流受到第一出风道100的第一导风板91的导引,将以一个优选的角度吹到房间顶部天花板上,此时由于流体的贴壁运动属性(康达效应,就是运动中的流体会沿着固体壁面向前方流动。),制冷气流将会贴住天花板向前运动。又由于制冷后的冷态气流的密度高于房间整体的热空气的密度,在制冷气流贴天花板向前运动的同时,制冷气流也将受到重力的作用会不断的缓缓下沉。这样,将提升第一出风道100的送风效果,不会使用户感觉到自己被冷风吹而产生不适感,大大提高了舒适性体验。
当空调器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空调器处于制热工作模式,此时的工作过程如下:在运行制热模式时,空调器的第二导风板92打开,且第二导风板9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出风道110出风口处的第二蜗舌62的延伸方向一致,以引导制热气流出风。详细情况见图3和图9所示,此时第一导风板91紧紧闭合,封闭第一出风道100出风口;进风格栅70所有叶片处于打开状态,满足换热需求进风。
运行中的气流分布及运动情况如图5和图10所示,分析图中流迹线分布可知,换热气流被风叶抽吸从进风口进入壳体10内部,经过蒸发器部件80换热后流经第一蜗舌52和第二蜗舌62形成的渐缩形喷管腔体,流速提升后的气流被吹向第一出风道100和第二出风道110。由于第一风道的第一出风道100出风口被闭合,第一出风道100内的气流无法经由第一出风道100出风口吹出,这样会在第一出风道100内部形成高压区域。高压区的气流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回旋,回旋向下的气流将再次由旋转的风叶带走,最终在高压区高压作用下将迫使所有换热后的气流经由第二出风道110往壳体10外运动。
由于第二出风道110是根据热态气流属性与制热舒适性理论而设计的流线型风道,因此,第二出风道110出风口处贴墙壁侧的第二出风道110的延伸线为竖直方向,从而能够引导制热后的气流平稳的沿着竖直方向向下吹出。吹出的气流将受到第二导风板92限制,以进一步的导引气流竖直向下吹出,并防止热气流吹向空调器的正前方,使人产生不适感。此时向下的热气流也同样受到康达效应的影响,将紧贴墙壁向下运动,向下运动的气流在碰到地面后将继续向远离墙壁的方向贴着地面向前运动。又由于制热后的热态气流的密度低于房间整体的冷空气(此处所指的冷空气只是相对于制热后的气流而言)的密度,当热态气流在贴地面向前运动的同时,热气流将受到浮力的抬升效应会缓缓的升起。这样,将提升第二出风道110的送风效果,不会暖风直吹人体而产生不适感,大大提高了舒适性体验。
当空调器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空调器处于快速制冷或制热工作模式,此时的工作过程如下:当需要实现快速的制冷或者制热时,同时打开第一导风板91和第二导风板92以实现第一出风道100出风口和第二出风道110出风口同时出风,详细分析见图11。此时的第一出风道100出风口和第二出风道110出风口及进风格栅70所有叶片全部处于打开状态,贯流风机20将蒸发器换热后的气流进行抽吸,由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经由第一蜗舌52和第二蜗舌62形成的渐缩形喷管后,将分别从第一出风道100出风口和第二出风道110出风口吹出。具体的气流运动情况见图12所示,此时,由于受到康达效应的影响,不论是冷态还是热态气流都将按照图12的形式出风运动,气流将紧贴天花板、墙壁和地面运动。通过第一出风道100出风口和第二出风道110出风口同时出风的出风方式,能够加快整个房间的空气换热循环流动,进而可以使得房间内部的温度能够均匀且快速地得到提高,避免了冷气流或热气流直吹人体带来的不舒适感,大大提升用户的舒适性。
采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一个贯流风机20、第一出风道100和第二出风道110即可实现双风道选择出风,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同时通过设计合理的第一出风道100的出风方向和第二出风道110的出风方向能够避免出风直吹人体,提高了舒适感。且空调器的结构紧凑,成本较低,便于加工制造。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具有进风口和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进风通道;
贯流风机(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贯流风机(20)为一个;
第一出风道(100),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道(100)的出风方向向上;
第二出风道(110),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道(100)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二出风道(110)的出风方向不同,所述第二出风道(110)的出风方向沿竖直方向且朝向地面送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挡流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挡流结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所述挡流结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挡流结构封堵所述第二出风道(110),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道(100)连通,当所述挡流结构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挡流结构封堵所述第一出风道(100),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道(11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结构还具有第三工作状态,当所述挡流结构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道(100)和所述第二出风道(110)均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结构包括:
第一折流件(3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一折流件(30)具有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和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当所述第一折流件(3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折流件(30)封堵所述第二出风道(110),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道(100)连通,当所述第一折流件(3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折流件(30)封堵所述第一出风道(100),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道(11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结构包括:
第二折流件(4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二折流件(41)具有封堵所述第一出风道(100)的第一关闭位置和第一打开位置;
第三折流件(4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三折流件(42)具有封堵所述第二出风道(110)的第二关闭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
其中,当所述挡流结构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折流件(41)处于所述第一打开位置,所述第三折流件(42)处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道(100)连通,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道(110)隔离;
当所述挡流结构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折流件(41)处于所述第一关闭位置,所述第三折流件(42)处于所述第二打开位置,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道(100)隔离,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道(110)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蜗壳组件和第二蜗壳组件,所述第一蜗壳组件和所述第二蜗壳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一蜗壳组件形成所述第一出风道(100),所述第二蜗壳组件形成所述第二出风道(1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蜗壳组件包括第一底壳(51)和第一蜗舌(52),所述第一底壳(51)和所述第一蜗舌(52)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出风道(100);
所述第二蜗壳组件包括第二底壳(61)和第二蜗舌(62),所述第二底壳(61)和所述第二蜗舌(62)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出风道(110),所述第一蜗舌(52)和所述第二蜗舌(62)相对设置,所述贯流风机(20)设置在所述第一蜗舌(52)和所述第二蜗舌(6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壳(51)的靠近所述第一出风道(100)的出风口处的延伸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范围在30°至6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舌(52)内部具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保温材料;和/或,所述第二蜗舌(62)内部具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保温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的横截面积沿气体流动方向逐渐缩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前面板(11)和侧板,所述侧板位于所述前面板(11)的两侧,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前面板(11)上和/或设置在所述侧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进风格栅(70),所述前面板(11)上设置有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格栅(70)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蒸发器部件(80),所述蒸发器部件(80)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11)为弧形,和/或所述蒸发器部件(80)为弧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第一导风板(91),所述第一导风板(91)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道(100)出风口的远离所述前面板(11)的一侧;
第二导风板(92),所述第二导风板(92)具有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固定端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道(110)出风口的靠近所述前面板(11)的一侧。
CN201820603066.3U 2018-04-24 2018-04-24 空调器 Active CN208238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03066.3U CN208238026U (zh) 2018-04-24 2018-04-24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03066.3U CN208238026U (zh) 2018-04-24 2018-04-24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38026U true CN208238026U (zh) 2018-12-14

Family

ID=64584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03066.3U Active CN208238026U (zh) 2018-04-24 2018-04-24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3802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2194A (zh) * 2018-04-24 2018-09-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057077A (zh) * 2019-05-31 2019-07-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壳体及壁挂式空调器
CN114353177A (zh) * 2022-02-11 2022-04-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机构及空调柜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2194A (zh) * 2018-04-24 2018-09-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057077A (zh) * 2019-05-31 2019-07-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壳体及壁挂式空调器
CN114353177A (zh) * 2022-02-11 2022-04-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机构及空调柜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60934B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2113277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6113128U (zh) 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
CN112113276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2032847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6207555U (zh) 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
CN208238026U (zh) 空调器
CN108613257A (zh) 空调器
CN106225194A (zh) 空调器
CN209246250U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210638160U (zh) 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6143846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613199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2113274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592194A (zh) 空调器
CN211822730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9340909A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WO2019042326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6051925A (zh) 空调器
CN207936296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WO2024125413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222721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6410216U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KR100870626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12747368A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