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54268U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54268U
CN208154268U CN201820298200.3U CN201820298200U CN208154268U CN 208154268 U CN208154268 U CN 208154268U CN 201820298200 U CN201820298200 U CN 201820298200U CN 208154268 U CN208154268 U CN 208154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ght
illuminating module
main body
apparatus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9820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森淳允
新井隆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54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5426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在间接照明光照射时也能够实现与主照明光照射时同等的明亮度的天花板设置型的照明装置。照明装置(10)具备:装置主体(11),形成为轴向一端开口的筒状,在将该开口朝向下方的状态下被向天花板(100)的埋入孔(103)***;主照明光发光部(20),设置在装置主体的内部;间接照明光发光部(30),被设置在装置主体的外部。装置主体具有突出部(12),该突出部比天花板面(101)更向下方突出,呈朝向开口而末端扩大的形状,使从第2发光模组(31)射出的光的照射方向成为天花板面及沿着天花板面的方向。通过第2发光模组的发光得到的间接照明光发光部的最大光通量与通过第1发光模组的发光得到的主照明光发光部的最大光通量同等或在其以上。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埋入天花板型的照明装置,其被架设在装置主体内的遮光壁划分出容纳主照明用的发光模组的空间和容纳间接照明用的发光模组的空间。在该照明装置中,间接照明用的发光模组配置在比主照明用的发光模组的发光面靠前方的位置。从间接照明用的发光模组射出的光被遮光壁变换到与从主照明用的发光模组射出的光的照射方向不同的方向。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照明装置(吸顶灯),其具备设在器具主体的背面侧的间接光光源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13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37852号公报
然而,由于间接照明光被向天花板面、壁面等照射,例如用其反射光使房间明亮,所以通常将照明装置用建材遮挡而配置,或将间接照明用的发光部用设于照明装置的遮光部遮挡,实现间接照明。在专利文献1的照明装置中,通过用遮光壁将发光模组遮挡而实现了间接照明,但如果将该照明装置设置于天花板,则光射出到天花板埋入部内,难以将天花板面充分亮地照亮。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照明装置中,也由于遮光区域相对于间接照明的发光部而言较大,所以间接照明光容易变暗。即,在以往的天花板设置型的照明装置中,在间接照明光照射时,与主照明光照射时相比变得昏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花板设置型的照明装置,在间接照明光照射时也能够实现与主照明光照射时同等的明亮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装置主体,形成为轴向一端开口的筒状,以将该开口朝向下方的状态被向天花板的埋入孔***;第1发光部,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以及第2发光部,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的外部;上述装置主体具有突出部,上述突出部比天花板面更向下方突出,并且成为朝向上述开口而末端扩大的形状,上述突出部使从上述第2发光模组射出的光的照射方向成为上述天花板面及沿着上述天花板面的方向;上述第2发光部的最大光通量与上述第1发光部的最大光通量同等或在其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也可以是,具备透光部件,在上述装置主体被***到上述埋入孔中的状态下,上述透光部件被设置于在上述天花板面与上述突出部之间形成的空间;上述透光部件使从构成上述第2发光部的发光模组射出的光透射或扩散透射。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也可以是,具备形成导光路径的外侧罩;上述装置主体的外表面及上述外侧罩的内表面的至少一方作为从构成上述第2发光部的发光模组射出的光的反射面发挥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也可以是,上述第1发光部具有第1发光模组;上述第2发光部具有第2发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也可以是,具备形成上述导光路径的上述外侧罩;上述第2发光模组被设置在上述导光路径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也可以是,上述第2发光模组沿着上述装置主体的周向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也可以是,构成上述第1发光部的发光模组被设置在上述导光路径内;上述装置主体具有用来将该发光模组的光向上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导入的入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也可以是,上述第1发光部及上述第2发光部具有共用的发光模组;该发光模组的光经由上述入射开口,向穿过上述装置主体的内部的第1方向射出,并且,通过将该发光模组的光源的位置与上述入射开口的位置错开或将上述入射开口堵塞,从而该发光模组的光向穿过上述导光路径的第2方向射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也可以是,构成上述第2发光部的发光模组包括半导体发光元件。
根据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在间接照明光照射时也能够实现与主照明光照射时同等或其以上的明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将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照明装置从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将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照明装置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4是作为实施方式的其他一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作为实施方式的其他一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作为实施方式的其他一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作为实施方式的其他一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作为实施方式的其他一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作为实施方式的其他一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作为实施方式的其他一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11是作为实施方式的其他一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12是作为实施方式的其他一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13是作为实施方式的其他一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14是作为实施方式的其他一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15是作为实施方式的其他一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16是作为实施方式的其他一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17是作为实施方式的其他一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18是作为实施方式的其他一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照明装置;11装置主体;12突出部;13筒壁部;13A第1面;13B第2面;14顶板部;15伸出部;16支柱;17槽;18填充件;20主照明光发光部;21第1发光模组;22第1发光元件;23第1基板;24保持件;25罩;30间接照明光发光部;31第2发光模组;32第2发光元件;33第2基板;34凸边部;35透光部件;36、37、44紧固部件;38;51凹部;40安装金属件;41基底部;42臂部;43安装弹簧;50空间;51凹部;100天花板;101天花板面;102天花板里侧空间;103埋入孔;1外侧罩;1A内表面;2、263导光路径;3筒壁部;4顶板部;5发光模组;6发光元件;7基板;19入射开口;61、71、81间接照明光发光部;72立壁部;82、221、222蓄光层;60、70、80、200、210、220、230、240、250、260、270、300、310、320、330、340照明装置;201、261导光体;241点亮装置;242开口;251发光模组单元;252、253模组罩;261A内表面;261B外表面;261C前端面;262凹部;264突出部;271发光模组内置点亮装置;272第1光纤;273第2光纤;301扩散透射体;302盖体;311内侧遮光体;312、313、316窗孔;315外侧遮光体;321模组保持体;322、341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详细地说明。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参照的图是示意性地记载的,所以各构成要素的尺寸比率等应参考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大致~”的记载,如果以大致平行为例进行说明,则不仅表示完全平行而且还包括表示被认为实质上平行的情况。
以下,假设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照明装置10是在住宅的室内被安装于水平的天花板100的照明装置而进行说明,但照明装置10也能够安装到相对于水平方向及铅直方向倾斜的天花板。此外,照明装置10也能够安装到住宅的走廊、门口等的天花板、或者图书馆等公共施设、百货商店等商业施设、办公室、店铺等的天花板。关于照明装置10所安装的天花板,只要是划分建筑空间的上方的部位就可以,例如可以是门廊、阳台等的天花板。
图1是照明装置10的剖视图,表示将照明装置10安装于天花板100的状态(在图1中,省略安装金属件40的图示)。图2是将照明装置10从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3是将照明装置10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另外,图3表示将透光部件35拆下后的状态。
如图1~图3中例示那样,照明装置10具备装置主体11,该装置主体11形成为轴向一端开口的筒状,并以将该开口朝向下方的状态被***到天花板100的埋入孔103。此外,照明装置10具备具有第1发光模组21的主照明光发光部20(第1发光部)、和具有第2发光模组31的间接照明光发光部30(第2发光部)。另外,照明装置10具备向第1发光模组21及第2发光模组31供电的点亮装置(未图示)。
这里,所谓天花板面101,是指天花板100的朝向铅直下方的面。此外,埋入孔103是能够将装置主体11的一部分***的孔,例如是将构成天花板100的天花板板材贯通而形成的大致正圆形状的贯通孔。在天花板100之上,形成有能够配置上述点亮装置且能够将装置主体11***的天花板里侧空间102。装置主体11的直径在突出部12处比埋入孔103的直径大。
照明装置10是能够照射将室内空间直接照亮的主照明光、和将天花板面101及壁面上部的至少一方照亮的间接照明光的埋入天花板型的照明装置。主照明光被直接照射到房间的地面、桌子上表面等。另一方面,间接照明光被照射到天花板面101等,通过来自天花板面101等的反射光使室内明亮。在照明装置10中,主照明光被从包含第1发光模组21的主照明光发光部20射出,间接照明光被从包含第2发光模组31的间接照明光发光部30射出。
装置主体11具有突出部12,该突出部12比天花板面101向下方突出,成为朝向开口而末端扩大的形状,使从第2发光模组31射出的光的照射方向成为沿着天花板面101的方向,详细情况后述。此外,间接照明光发光部30的最大光通量与主照明光发光部20的最大光通量同等或在其以上。
照明装置10利用固定于装置主体11的安装金属件40(参照图2及图3)而被固定于天花板100。装置主体11是轴向一端(以下有称作“下端”的情况)开口的筒状体,具有筒壁部13和形成于轴向另一端(以下有称作“上端”的情况)的顶板部14。安装金属件40由固定到顶板部14的板状的基底部41、从基底部41延伸的2个臂部42、和固定到各臂部42的2个安装弹簧43构成。基底部41利用螺钉等紧固部件44而被固定于顶板部14。
2个臂部42从基底部41的端部向下方延伸,夹着装置主体11而对置配置。2个安装弹簧43具有板簧构造,被固定于各臂部42的下端部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并且,安装弹簧43通过在天花板里侧空间102中与天花板100的埋入孔103的周围相抵接而支承照明装置10。另外,安装金属件40的构造没有特别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被***到天花板里侧空间102中的装置主体11的上部,包括第1发光模组21的主照明光发光部20的整体设置在装置主体11的内部。此外,在装置主体11被***在埋入孔103中的状态下,包括第2发光模组31的间接照明光发光部30的整体设置于在天花板面101与突出部12之间形成的空间50。另外,能够将主照明光发光部20的一部分设置在装置主体11的外部。
以下,对构成照明装置10的装置主体11、主照明光发光部20及间接照明光发光部30详细说明。
装置主体11是内部被照射主照明用的光的筒状体,装置主体11的内部空间构成主照明光发光部20的导光路径。装置主体11是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为大致正圆形状的圆筒状部件,优选具有越接近于下端的开口越逐渐扩径的末端扩大的形状。装置主体11的筒壁部13以对应于该末端扩大形状向装置主体11的内侧凸的方式弯曲。在装置主体11的上端形成的顶板部14在俯视中具有大致正圆形状。在装置主体11的外侧,可以在不妨碍间接照明光发光部30的设置的范围内设置多个散热片。另外,装置主体11并不限于圆筒形状,也可以是与轴向垂直的截面具有矩形形状的筒状部件。
装置主体11例如通过将以铝、铁等为主成分的金属材料压力加工、旋压加工或压铸成形来制造。朝向装置主体11的内侧的筒壁部13的第1面13A作为从主照明光发光部20射出的光的反射面发挥功能。为了提高光的反射率,第1面13A可以通过蒸镀、镀覆、溅射等形成有金属层,也可以通过研磨等进行镜面精加工。此外,也可以在第1面13A形成含有白色颜料的白色的涂膜。
装置主体11如上述那样,具备比天花板面101向下方突出、朝向开口而末端扩大的突出部12。突出部12遍及装置主体11的整周而形成。装置主体11在突出部12处扩径的程度大,越是接近于突出部12的下端越是向径向外侧较大地伸出。即,突出部12的直径在下部比上部大。以下,将突出部1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称作突出部12的“前端”,将前端及其附近称作“前端部”。
筒壁部13在突出部12处较大地弯曲。筒壁部13的第1面13A在装置主体11的上部朝向径向内侧,随着接近于突出部12的下端(前端)而朝向铅直下方,在突出部12的前端部变得与天花板面101大致平行。此外,朝向装置主体11的外侧的筒壁部13的第2面13B随着接近于突出部12的前端而朝向天花板面101侧。
突出部12在与天花板面101之间隔开间隙而配置。该间隙成为设置间接照明光发光部30的空间50。空间50是沿着装置主体11的周向形成的环状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装置主体11的筒壁部13在突出部12处较大地弯曲,所以越是靠近突出部12的前端,空间50就变得越大。空间50的大小可以通过变更突出部12的突出高h12、筒壁部13的形状等来扩大或缩小。
突出部12越过与第2发光模组31的正下方对应的位置而在水平方向上伸出。这样,通过突出部12的伸出,能够防止第2发光模组31的光如主照明光那样向铅直下方照射。由天花板面101和突出部12围成的空间50遍及突出部12的整周被向突出部12的径向外侧开放。因此,第2发光模组31的光从突出部12的整周向径向外侧射出,向天花板面101及壁面上部的至少一方照射。
即,从第2发光模组31射出的光被装置主体11的突出部12将照射方向限制为天花板面101及沿着天花板面101的方向,成为向天花板面101等照射的间接照明光。另一方面,从第1发光模组21射出的光由于没有被突出部12遮挡,所以成为向铅直下方照射的主照明光。
装置主体11优选具有在突出部12的上部形成的伸出部15。伸出部15是筒壁部13的第2面13B(以下,有将突出部12处的筒壁部13的第2面13B称作“突出部12的第2面13B”的情况)向径向外侧伸出的部分,遍及装置主体11的整周被形成为环状。
在突出部12,可以形成有用于后述的凸边部34的固定的支柱16(参照图3)。支柱16是突出部12的第2面13B在比伸出部15靠下部的位置向径向外侧伸出的部分,沿着突出部12的周向形成有多个。在存在多个支柱16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突出部12的周向上的相离的至少3个部位形成支柱16。
在突出部12,可以形成有用于后述的透光部件35的固定的槽17。在筒壁部13的第2面13B,槽17形成在比与第2发光模组31的正下方对应的部分更靠突出部12的径向外侧的位置。优选的是,遍及突出部12的整周而在突出部12的前端部形成槽17。在槽17,可以设有用来将突出部12与透光部件35的间隙堵塞的填充件18。
照明装置10如上述那样,具备包括向装置主体11的内部射出光的主照明用的第1发光模组21的主照明光发光部20、和包括设在装置主体11的外部的间接照明用的第2发光模组31的间接照明光发光部30。另外,向各发光模组供电的点亮装置(未图示)也可以具有调光功能。
主照明光发光部20优选的是除了第1发光模组21以外还包括保持第1发光模组21的保持件24以及与保持件24卡合的罩25。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装置主体11的内部配置第1发光模组21,所以与点亮装置相连的导线被引入到装置主体11的内部。例如,在装置主体11的顶板部14,形成有插通导线的贯通孔。
第1发光模组21具有被安装于第1基板23的第1发光元件22。适当的第1发光元件22是半导体发光元件,其中优选的是LED(Light Emitting Diode)。第1发光模组21例如使用荧光体将LED的蓝色光的一部分变换为更长波长的光,通过与蓝色光的其余的一部分混色而射出白色光。以下,设第1发光元件22为LED。
保持件24具有在底部中央形成有开口的有底圆筒形状,利用未图示的螺钉而被固定于装置主体11的顶板部14。第1发光模组21使安装着第1发光元件22的第1基板23的面朝下而被配置在保持件24内,从而光穿过底部中央的开口而照射。
罩25具有能够容纳保持件24的有底圆筒形状。罩25可以是透明的部件,优选的是含有光扩散用的填料或孔隙的乳白色的树脂制透光部件。罩25具有保护第1发光模组21并使从第1发光模组21射出的光扩散透射的功能。或者,罩25可以是透明部件并具有由罩25的入射面和射出面将光成形的透镜功能。
从主照明光发光部20射出的光成为从装置主体11的开口朝向下方照射的主照明光。在照明装置10中,沿着装置主体11的开口的面成为主照明光的射出面。从主照明光发光部20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在照在筒壁部13的第1面13A上而被反射后,从该射出面向装置外部射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筒壁部13的第1面13A中的与突出部12的前端部对应的区域(前端区域)与天花板面101大致平行,所以主照明光发光部20的光不向第1面13A的前端区域照射。因此,在主照明光照射时,第1面13A的前端区域、和天花板面101之中成为突出部12的阴影而不被照射光的照明装置10的周围的区域看起来作为连续的暗部而相连。在此情况下,能得到难以感觉到突出部12的突出的效果。
优选的是,间接照明光发光部30除了第2发光模组31以外还包括沿着天花板面101而设置的凸边部34、和设在比第2发光模组31更靠装置主体11的径向外侧的位置的透光部件35。与点亮装置相连的导线例如穿过天花板100的埋入孔103而被引入到空间50,被连接于第2发光模组31。
间接照明光发光部30如上述那样,包含第2发光模组31的发光部整体设置在由天花板面101和突出部12围成的环状的空间50中。空间50遍及突出部12的整周而向突出部12的径向外侧开放,所以第2发光模组31的光从突出部12的整周射出,在与突出部12的前端对应的位置形成间接照明光的射出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透光部件35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成为间接照明光的射出面。
在将第2发光模组31设置在天花板面101之下的情况下,能够缩短从第2发光模组31到射出面的距离,所以能够减小间接照明光的光学损失。此外,关于第2发光模组31的散热性,与将该模组配置在天花板里侧空间102的情况相比是良好的。进而,由于第1发光模组21和第2发光模组31分开配置,所以还有相互的热影响较小的优点。
第2发光模组31具有被安装于第2基板33的第2发光元件32。适当的第2发光元件32与第1发光元件22同样,是半导体发光元件,其中优选的是LED。关于第2发光模组31,例如也使用荧光体将LED的蓝色光的一部分变换为更长波长的光,通过与蓝色光的剩余的一部分混色而射出白色光。以下,设第2发光元件32为LED。
第2发光模组31沿着装置主体11的周向设置。优选的是,遍及装置主体11的整周、换言之遍及空间50的整周而设置第2发光模组31。作为LED的第2发光元件32例如被安装到中空圆板状的第2基板33,在装置主体11的周向上被排列设有多个。第2发光元件32优选的是在装置主体11的周向上以大致一定的间隔配置。在此情况下,容易对照明装置10的周围照射均匀的间接照明光。
间接照明光发光部30的最大光通量如上述那样,与主照明光发光部20的最大光通量同等或在其以上。即,通过第2发光模组31的发光得到的间接照明光发光部30的最大光通量与通过第1发光模组21的发光得到的主照明光发光部20的最大光通量同等或在其以上。所谓最大光通量,是指使各发光模组的输出最大时的光通量。使用积分球或测角器(goniometer)和照度计等测量各发光部的光通量。
即,从间接照明光发光部30射出的间接照明光的明亮度与从主照明光发光部20射出的主照明光的明亮度同等或在其以上。在照明装置10中,能够从第2发光模组31射出与第1发光模组21同等以上的较强的光,仅通过间接照明光就能够充分地确保房间整体的明亮度。
照明装置10还能够将主照明光和间接照明光同时照射,但通常设想为将主照明光和间接照明光切换使用。因此,照明装置10也可以构成为,使得第1发光模组21和第2发光模组31不同时发光。
构成间接照明光发光部30的凸边部34是在空间50中向装置主体11的径向外侧伸出的部分。但是,优选的是,将凸边部34以不比突出部12的前端更向径向外侧伸出的方式设置于装置主体11。凸边部34沿着装置主体11的周向设置。优选的是遍及装置主体11的整周、换言之遍及空间50的整周而设置凸边部34。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凸边部34的朝向突出部12侧的下表面34A,安装着第2发光模组31。下表面34A的安装着第2发光模组31的部分是平坦的,所以第2发光模组31的安装容易。第2发光模组31能够在使安装着第2发光元件32的第2基板33的面朝下的状态下、利用螺钉等紧固部件36(参照图2及图3)固定到凸边部34。第2发光模组31被固定到凸边部34的远离外周部的径向内侧,以使其不与透光部件35相干扰。
凸边部34优选的是与天花板面101接近地配置。凸边部34例如通过将与第2基板33同样的中空圆板状部件从顶板部14侧嵌入固定到装置主体11而设置。凸边部34被载置于装置主体11的支柱16,用螺钉等紧固部件37(参照图2)固定到支柱16。在凸边部34的下表面34A处固定的第2发光模组31被与天花板面101大致平行地配置,隔开规定的间隙而与突出部12的第2面13B对置。
在第2发光模组31被固定到凸边部34的下表面34A的情况下,突出部12的朝向天花板面101侧的面、即与第2发光模组31对置的第2面13B作为从第2发光模组31射出的光的反射面发挥功能。从第2发光模组31射出的光例如被弯曲的第2面13B反射,从突出部12的整周朝向水平方向射出。在第2面13B的作为反射面发挥功能的部分,与第1面13A同样,可以形成金属膜,也可以通过研磨等进行镜面精加工。此外,也可以形成有白色的涂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凸边部34的朝向天花板面101侧的上表面34B与天花板面101之间,形成有用来避免紧固部件36、37与天花板面101的干扰的凹部38。在凸边部34,在固定第2发光模组31的部分与外周部之间形成有阶差,在固定第2发光模组31的部分,上表面34B的高度变低。因此,在固定第2发光模组31的部分的上表面34B与天花板面101之间形成凹部38。
构成间接照明光发光部30的透光部件35在空间50中被设置在比第2发光模组31更靠装置主体11的径向外侧的位置,是使从第2发光模组31射出的光透射或扩散透射的部件。此外,透光部件35作为保护第2发光模组31的罩发挥功能。
优选的是,透光部件35是具有与突出部12的最大径大致同等的直径的圆筒状部件,被固定在突出部12的前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透光部件35的下端部被***在突出部12的槽17中,透光部件35的上端部被凸边部34从上方推压。即,透光部件35被凸边部34和突出部12夹持。
在透光部件35的上端部,形成有支承凸边部34的凹部51。并且,透光部件35遍及突出部12的整周而被设置在突出部12与凸边部34之间。即,由突出部12和凸边部34围成的设置第2发光模组31的空间被透光部件35封闭。此外,透光部件35的轴向长度对应于从天花板面101到突出部12的前端部的第2面13B的长度。因此,在照明装置10中,透光部件35的上端和凸边部34的一部分抵接于天花板面101。为了将照明装置10与天花板面101的间隙堵塞,也可以在透光部件35的上端、以及凸边部34与天花板面101之间***填充件。
透光部件35既可以是不使第2发光模组31的光扩散而使其透射的透明部件,也可以是使第2发光模组31的光扩散透射的乳白色的部件。作为使光扩散透射的乳白色的部件,与罩25的情况同样,能够使用含有光扩散用的填料或孔隙的树脂制的透光部件。
在使用扩散透射型的透光部件35的情况下,可以将使第2发光模组31的光反射的第2面13B做成镜面反射面。或者,也可以使用透明的透光部件35,并将第2面13B做成扩散反射面。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能够使透射过透光部件35的间接照明光成为扩散光而消除辉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第2面13B做成镜面反射面,并且使用透明的透光部件35。在此情况下,由于第2发光模组31的光达到远处,所以例如能够将房间的壁面明亮地照亮。
以下,参照图4~图18,对作为实施方式的其他例的照明装置进行说明。图4~图18是与图1对应的剖视图,但比图1简略化。以下,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主要说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先前说明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另外,从最初就设想了将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多个实施方式的各构成要素有选择地组合。
如图4中例示那样,照明装置60的间接照明光发光部61在具备第2发光模组31、凸边部34及透光部件35这一点上与照明装置10的间接照明光发光部30是共通的。优选的是,第2发光模组31、凸边部34及透光部件35遍及装置主体11的整周而设置(以下的实施方式也同样)。
另一方面,在间接照明光发光部61,第2发光模组31被安装于突出部12的朝向天花板面101侧的第2面13B,这一点与间接照明光发光部30不同。在将第2发光模组31安装在第2面13B的情况下,第2发光元件32不被直视,容易减轻眩光感。此外,由于第2发光元件32朝向天花板面101侧,所以能够将天花板面101明亮地照亮。
在间接照明光发光部61,凸边部34的下表面34A作为从第2发光模组31射出的光的反射面发挥功能。在此情况下,为了抑制眩光感,优选的是使凸边部34的下表面34A具有扩散反射功能、或使透光部件35具有扩散透射功能。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作为将第2发光模组31固定的部分,在突出部12的第2面13B设有表面平坦的台座部62。另外,也可以对第2发光模组31使用柔性基板,将第2发光模组31以沿着第2面13B弯曲的状态安装。
如图5中例示那样,照明装置70的间接照明光发光部71以如下状态设置,即:第2发光模组31朝向装置主体11的径向外侧。这一点与照明装置10的间接照明光发光部30不同。第2发光模组31以使安装着第2发光元件32的第2基板33的面朝向装置主体11的径向外侧的状态而被配置在空间50中。在此情况下,由于从第2发光模组31射出的光的大部分不经过反射过程而透射过透光部件35并被射出,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光学损失。第2发光模组31也可以应用柔性基板。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立设于突出部12的第2面13B的立壁部72处固定着第2发光模组31。立壁部72优选相对于天花板面101大致垂直并且遍及突出部12的整周而形成。立壁部72作为装置主体11的一部分而与装置主体11一体成形,但也可以设于凸边部34,也可以由装置主体11及凸边部34以外的部件构成。
如图6中例示那样,照明装置80的间接照明光发光部81具备蓄光层82,该蓄光层82形成在被照射第2发光模组31的光的突出部12的第2面13B,这一点与照明装置10的间接照明光发光部30不同。蓄光层82能够通过在第2面13B上形成含有蓄光材料的涂膜而设置,或者能够通过粘贴含有蓄光材料的片材而设置。在此情况下,蓄光层82发光,从而能够提高间接照明光的均匀性。此外,通过蓄光层82的发光,在熄灭时也能够确保明亮。
图7~图18中例示的形态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具备外侧罩1,该外侧罩1沿着装置主体11的周向而被设置在装置主体11的外部,在与装置主体11之间形成光通过的导光路径2。在此情况下,装置主体11的突出部12使穿过导光路径2的光的照射方向成为沿着天花板面101的方向。穿过导光路径2的光是间接照明用的光。装置主体11的外表面即筒壁部13的第2面13B以及外侧罩1的内表面1A的至少一方也可以作为从发光模组射出的间接照明用的光的反射面发挥功能。
优选的是,外侧罩1是遍及装置主体11的整周而设置的圆筒状部件,并且与装置主体11同样地具有越是接近于下端则越逐渐扩径的末端扩大的形状。外侧罩1的上部位于天花板里侧空间102,外侧罩1的下部比天花板面101更向下方突出。并且,外侧罩1的前端部位于由天花板面101和突出部12围成的空间50。在此情况下,埋入孔103的直径形成得比外侧罩1的上部大且比外侧罩1的下部小。
图7~图14中例示的形态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共通点在于,具备主照明用的第1发光模组21和间接照明用的第2发光模组31。在图7~图14中例示的照明装置中,通过第2发光模组31的发光得到的间接照明光发光部30的最大光通量也与通过第1发光模组21的发光得到的主照明光发光部20的最大光通量同等或在其以上。因此,能够从第2发光模组31射出与第1发光模组21同等以上的较强的光,仅用间接照明光就能够充分地确保房间整体的明亮度。
在图7所例示的照明装置200中,通过外侧罩1在与装置主体11的筒壁部13之间遍及装置主体11的整周而形成导光路径2。外侧罩1的筒壁部3对应于外侧罩1的末端扩大形状而向内侧凸地弯曲。外侧罩1的前端部沿着天花板面101延伸,与突出部12的前端部对置。外侧罩1的前端部与突出部12的前端部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间隙成为导光路径2的出口,沿着该间隙的面成为间接照明光的射出面。
照明装置200具备将导光路径2的出口堵塞的透光部件35。透光部件35如上述那样,是具有与突出部12的最大径大致同等的直径的圆筒状部件,使从第2发光模组31射出并穿过导光路径2的间接照明用的光透射或扩散透射。透光部件35被外侧罩1和突出部12夹持。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第2发光模组31被设置在导光路径2内。并且,将导光路径2的上端堵塞的外侧罩1的顶板部4被设置在比装置主体11的顶板部14低的位置,在顶板部4的下表面即导光路径2的上端,安装着第2发光模组31。在此情况下,由于第1发光模组21和第2发光模组31分开配置,所以有相互的热影响较小的优点。顶板部4绕装置主体11形成为环状,第2发光模组31沿着外侧罩1的周向设置。由于顶板部4是平坦的,所以第2发光模组31的安装较容易。
此外,在导光路径2中设置有用来引导光的导光体201。导光体201是用来将从一侧的光入射面入射的光以低损失的方式引导到另一侧的光射出面的透光部件。优选的是,将导光体201的光入射面与第2发光模组31接近配置,将光射出面与透光部件35接近配置。在设置导光体201的情况下,筒壁部13的第2面13B及外侧罩1的内表面1A也可以不作为反射面发挥功能。
图8所例示的照明装置210与照明装置200的不同点在于,第2发光模组31被安装在外侧罩1的内表面1A。对第2发光模组31的第2基板33例如应用柔性基板,第2发光模组31以沿着内表面1A弯曲的状态被安装。此外,照明装置210在不具有导光体201这一点上与照明装置200不同。
在照明装置210中,至少与第2发光模组31对置的筒壁部13的第1面13A作为反射面发挥功能,优选的是,第1面13A及外侧罩1的内表面1A作为反射面发挥功能。第1面13A及内表面1A既可以是镜面反射面,也可以是扩散反射面。在照明装置210中,由于例如第2发光模组31的光多重反射而导波,所以不易产生光斑。另外,也可以将第2发光模组31安装于第1面13A。
图9所例示的照明装置220与照明装置200、210的不同点在于,外侧罩1的顶板部4被形成在与装置主体11的顶板部14相同的高度。第2发光模组31被安装于顶板部4的下表面,以与第1发光模组21相同的高度在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通过将各发光模组配置在同一平面上,能够共用散热机构。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筒壁部13的第1面13A及外侧罩1的内表面1A作为反射面发挥功能。此外,由于导光路径2的长度较长,所以不易产生光斑。
进而,照明装置220具备:蓄光层221,形成于被照射第1发光模组21的光的突出部12的第1面13A;蓄光层222,形成于被照射第2发光模组31的光的突出部12的第2面13B。蓄光层221、222能够以与上述的蓄光层82同样的方法设置。在此情况下,通过蓄光层82的发光,在熄灭时也能够确保光亮。
在图10所例示的照明装置230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第2发光模组31被安装在装置主体11的顶板部14的上表面,以将包括顶板部14的上方的装置主体11的上部整体覆盖的方式设有圆顶状的外侧罩1。第2发光模组31的光被朝向上方射出,被外侧罩1的内表面1A反射。在此情况下,也能够由各发光模组共用散热机构,此外由于导光路径2的长度较长,所以不易产生光斑。
在图11所例示的照明装置240中,与照明装置230等的不同点在于,第2发光模组31被设置在外侧罩1的外部。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第2发光模组31被与点亮装置241一体化。在外侧罩1的筒壁部3形成有开口242,第2发光模组31的光经由开口242被导入到导光路径2。开口242形成在筒壁部3中的比装置主体11的顶板部14靠上方的部分。另外,开口242也可以形成于外侧罩1的顶板部4。
在图12所例示的照明装置250中,与照明装置240等的不同点在于,具备将第1发光模组21和第2发光模组31一体化而成的发光模组单元251。另外,照明装置250与照明装置230、240的共通点在于,以将装置主体11的上部整体覆盖的方式设有外侧罩1。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发光模组单元251在装置主体11的顶板部14与外侧罩1的顶板部4之间被配置在导光路径2内。根据照明装置250,通过将各发光模组单元化而实现散热机构的共有化等,能够使装置构造简化。
装置主体11具有用来将配置在导光路径2中的发光模组单元251的光向装置主体11的内部导入的入射开口19。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入射开口19形成于装置主体11的顶板部14,发光模组单元251的第1发光模组21被从入射开口19***到装置主体11的内部。此外,在发光模组单元251,以将第1发光模组21及第2发光模组31覆盖的方式设有模组罩252、253。模组罩252、253可以是扩散透射体或透明体,也可以具有由模组罩252、253的入射面和射出面将光成形的透镜功能。
在图13所例示的照明装置260中,利用导光体261形成设置第1发光模组21的凹部262和使第2发光模组31的光穿过的导光路径263。关于导光体261,其上部被***到天花板里侧空间102,其下部比天花板面101向下方突出并向径向外侧扩大。第2发光模组31被设置在比第1发光模组21靠上方的位置。导光体261具有使从第2发光模组31射出的光的照射方向成为天花板面101及沿着天花板面101的方向的突出部264。
在照明装置260中,第1发光模组21的光例如被导光体261的内表面261A反射,被从凹部262的开***出。另一方面,第2发光模组31的光穿过在导光体261的内表面261A与外表面261B之间形成的导光路径263,从朝向水平方向的突出部264的前端面261C在沿着天花板面101的方向上射出。即,在照明装置260中,可以说,由导光体261构成将第1发光模组21的光向内部射出的装置主体、和在与装置主体之间形成导光路径263的外侧罩。
图14所例示的照明装置270具备发光模组内置点亮装置271,具有使用第1光纤272和第2光纤273将主照明用的光和间接照明用的光分支的构造。这样,通过在外侧罩1的外部配置发光模组,能够使装置内部的构造简化。在发光模组内置点亮装置271中,内置有例如第1发光模组21及第2发光模组31。另外,也可以在发光模组内置点亮装置271中内置1个发光模组,但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能够进行射出方向的切换。
发光模组内置点亮装置271被设置在外侧罩1的外部,经由形成在筒壁部3上的开口242,2根光纤被引入到外侧罩1内。第1光纤272的前端部被从形成在装置主体11的顶板部14上的贯通孔***到装置主体11的内部,穿过第1光纤272的光被向装置主体11的内部射出。另一方面,第2光纤273的前端部位于导光路径2内,穿过第2光纤273的光被向导光路径2***出。
在图15~图18所例示的形态中,设置有由各发光部共用的发光模组5。图15~图18所例示的形态构成为,使得发光模组5的光能够将光的射出方向变更为穿过装置主体11的内部的主照明用的第1方向、和穿过导光路径2的间接照明用的第2方向,在这一点上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在图15~图18中,表示射出主照明光的状态(a)和射出间接照明光的状态(b)。此外,图17的(c)表示射出间接照明光的状态。
在图15~图18所例示的照明装置中,主照明光及间接照明光都被从发光模组5射出。发光模组5与第1发光模组21等同样,具有被安装于基板7的发光元件6。适当的发光元件6是半导体发光元件,其中优选的是LED。在此情况下,主照明光和间接照明光的明亮度也同等,仅用间接照明光就能够充分地确保房间整体的明亮度。
在图15~图18所例示的照明装置中,发光模组5被设置在导光路径2内。并且,装置主体11具有用来将发光模组5的光向装置主体11的内部导入的入射开口19。入射开口19优选形成在位于装置主体11的上端的顶板部14。发光模组5的光经由入射开口19被向主照明用的第1方向射出,并且,通过将作为第2发光模组31的光源的第2发光元件32的位置与入射开口19的位置错开或将入射开口19堵塞从而被向间接照明用的第2方向射出。
在图15所例示的照明装置300中,发光模组5被设置在装置主体11的顶板部14的上方。在顶板部14,形成有入射开口19,以将入射开口19覆盖的方式设置有扩散透射体301。发光模组5的光透射过扩散透射体301而向装置主体11的内部照射,并作为主照明光从装置主体11的下端的开***出。另外,发光模组5的光的一部分成为穿过导光路径2而从透光部件35射出的间接照明光,但大部分的光被作为主照明光射出。
在照明装置300中,通过使用盖体302将入射开口19堵塞,能够将穿过装置主体11的内部而射出的主照明光阻断。此时,发光模组5的光成为穿过导光路径2而从透光部件35射出的间接照明光。扩散透射体301在顶板部14的上表面向上方***,形成有能够将盖体302嵌入的凹部。
图16所例示的照明装置310与照明装置300的共通点在于,具有在装置主体11的顶板部14的上方设置的发光模组5、和形成于顶板部14的入射开口19。另一方面,照明装置310与照明装置300的不同点在于,作为用来切换光的射出方向的机构而具备内侧遮光体311和外侧遮光体315。内侧遮光体311及外侧遮光体315例如具有有底圆筒形状,内侧遮光体311被容纳在外侧遮光体315的内部。
内侧遮光体311固定于外侧罩1的顶板部4的下表面,其下部穿过入射开口19而被***到装置主体11的内部。外侧遮光体315相对于内侧遮光体311可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被安装。在内侧遮光体311,在位于导光路径2内的部分形成有窗孔312,在位于装置主体11的内部的部分形成有窗孔313。此外,在外侧遮光体315形成有窗孔316。
在照明装置310中,通过使外侧遮光体315滑动以使外侧遮光体315的窗孔316与内侧遮光体311的窗孔313一致,从而窗孔312被堵塞,穿过导光路径2的间接照明用的光被阻断。此时,发光模组5的光穿过窗孔313、316向装置主体11的内部射出。另一方面,当使外侧遮光体315滑动以使外侧遮光体315的窗孔316与内侧遮光体311的窗孔313一致,则窗孔313被堵塞,穿过装置主体11的内部的主照明用的光被阻断。此时,发光模组5的光穿过窗孔312、316向导光路径2射出。
图17所例示的照明装置320、330与照明装置300、310的不同点在于,具备安装着发光模组5的模组保持体321、和使模组保持体321旋转或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的轴322。在照明装置320中,模组保持体321在与装置主体11的入射开口19对应的位置被轴322可旋转地支承。
在照明装置320中,通过使轴322旋转而将模组保持部321的安装着发光模组5的面朝向下方,从而发光模组5的光向装置主体11的内部射出。另一方面,通过使轴322旋转而将模组保持部321的安装着发光模组5的面朝向上方,从而发光模组5的光向导光路径2***出。此时,入射开口19被模组保持部321堵塞,穿过装置主体11的内部的主照明用的光被阻断。
在照明装置330中,在模组保持体321的下表面安装着发光模组5。模组保持体321可沿水平方向滑动地被轴支承在如下两个位置之间,该两个位置是:发光模组5与入射开口19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和发光模组5从入射开口19偏离而存在于导光路径2内的位置。
图18所例示的照明装置340具有将装置主体11相对于外侧罩1可旋转地支承的构造。与照明装置300、310同样,发光模组5被安装在外侧罩1的顶板部4的下表面,但其位置从顶板部4的中心离开。另一方面,在顶板部4的中心,设有被固定于装置主体11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341。
在照明装置340中,通过使轴341旋转,装置主体11在外侧罩1之中旋转。并且,通过装置主体11的旋转,照明装置340能够取如下状态,即:形成于顶板部14的入射开口19来到发光模组5的正下方而射出主照明光的状态、以及它们的位置错开而射出间接照明光的状态。
另外,能够使用未图示的电动机使轴322、341旋转或滑动。关于照明装置310的外侧遮光体315,也能够使用电动机使其滑动。此外,也可以对照明装置200、260以外的照明装置使用导光体,作为第2发光模组31,也可以使用侧发光型的发光模组。
作为照明装置的实施方式而例示了第2发光模组31是圆环状的情况,但其形状并不限定于圆环状。例如也可以是,在天花板100上形成有矩形状的埋入孔103的情况下,照明装置10是矩形,第2发光模组31是矩形环状。在此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结构同等的效果。

Claims (14)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装置主体,形成为轴向一端开口的筒状,以将该开口朝向下方的状态被向天花板的埋入孔***;
第1发光部,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以及
第2发光部,设置在上述装置主体的外部;
上述装置主体具有突出部,上述突出部比天花板面更向下方突出,并且成为朝向上述开口而末端扩大的形状,上述突出部使从上述第2发光部射出的光的照射方向成为上述天花板面及沿着上述天花板面的方向;
上述第2发光部的最大光通量与上述第1发光部的最大光通量同等或在其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透光部件,在上述装置主体被***到上述埋入孔中的状态下,上述透光部件被设置于在上述天花板面与上述突出部之间形成的空间;
上述透光部件使从构成上述第2发光部的发光模组射出的光透射或扩散透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形成导光路径的外侧罩;
上述装置主体的外表面及上述外侧罩的内表面的至少一方作为从构成上述第2发光部的发光模组射出的光的反射面发挥功能。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发光部具有第1发光模组;
上述第2发光部具有第2发光模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发光部具有第1发光模组;
上述第2发光部具有第2发光模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形成导光路径的外侧罩;
上述第2发光模组被设置在上述导光路径内。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发光模组沿着上述装置主体的周向而设置。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发光模组沿着上述装置主体的周向而设置。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第1发光部的发光模组被设置在上述导光路径内;
上述装置主体具有用来将该发光模组的光向上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导入的入射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发光部及上述第2发光部具有共用的发光模组;
该发光模组的光经由上述入射开口,向穿过上述装置主体的内部的第1方向射出,并且,通过将该发光模组的光源的位置与上述入射开口的位置错开或将上述入射开口堵塞,从而该发光模组的光向穿过上述导光路径的第2方向射出。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第2发光部的发光模组包括半导体发光元件。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第2发光部的发光模组包括半导体发光元件。
13.如权利要求5~7、9、1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第2发光部的发光模组包括半导体发光元件。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第2发光部的发光模组包括半导体发光元件。
CN201820298200.3U 2017-03-07 2018-03-05 照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5426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2746A JP6857870B2 (ja) 2017-03-07 2017-03-07 照明装置
JP2017-042746 2017-03-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54268U true CN208154268U (zh) 2018-11-27

Family

ID=63592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9820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54268U (zh) 2017-03-07 2018-03-05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57870B2 (zh)
CN (1) CN20815426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73917B1 (ko) * 2019-04-05 2020-02-05 주식회사 핌그린테크 미세먼지 제거용 램프
JP2021153003A (ja) * 2020-03-24 2021-09-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7455Y2 (zh) * 1985-10-25 1990-07-25
JP4547736B2 (ja) * 1999-07-23 2010-09-22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照明方法および照明器具
DE10360945A1 (de) * 2003-12-23 2005-07-21 Engel, Hartmut S. Einbauleuchte
JP2010205439A (ja) * 2009-02-27 2010-09-16 Nec Lighting Ltd 照明器具
JP6238165B2 (ja) * 2013-09-06 2017-11-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AU2015275282A1 (en) * 2015-01-02 2016-07-21 Philip Andrew Markey Light Un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57870B2 (ja) 2021-04-14
JP2018147780A (ja) 2018-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91331B2 (en) Snap-on lens for LED light fixture
US20140362580A1 (en)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Glass in a Lamp
CN108626621A (zh) 照明***和照明方法
CN208154267U (zh) 照明装置
CN106415113A (zh) 照明器件和灯具
CN208154268U (zh) 照明装置
US10054275B2 (en) Lighting apparatus
JP2005285767A (ja) リフレクターを用いる照明方法と装置
TW201020467A (en) Colour mixing method for consistent colour quality
US10113714B2 (en) Lighting units with reflective elements
CN104791620A (zh) 灯具
EP2309170A1 (en) Embedded lamp with auxiliary illumination
KR101739333B1 (ko) 가변형 차단판을 갖는 경관등
CN109256294A (zh) 一种车用旋钮开关
US10228102B2 (en) Light-emitting birdbath basin and integrated light-emitting birdbath basin
CN212617813U (zh) 一种带有光线扩散的多功能射灯
CN109790966A (zh) 具有空间上分离的固态照明元件的灯具
KR101959755B1 (ko) 조사각 조절이 가능한 엘이디 조명등용 투광판
CN206469126U (zh) 一种阳台灯
TW200422557A (en) A lighting device
WO2018129637A1 (zh) 一种直照式和柔光式可转动变换的拍摄用led照明灯
CN216561339U (zh) 一种均匀发光的环形补光灯
CN218863947U (zh) 一种具有光造型的吸顶灯
CN212746334U (zh) 一种反发光灯杯
KR200478641Y1 (ko) 문양이 투광되는 천장 조명등기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