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11065U - 一种*** - Google Patents

一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11065U
CN208111065U CN201820391696.9U CN201820391696U CN208111065U CN 208111065 U CN208111065 U CN 208111065U CN 201820391696 U CN201820391696 U CN 201820391696U CN 208111065 U CN208111065 U CN 2081110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ise elimination
noise
elimination structure
shell
silen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9169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旭东
乾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UW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UW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UW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UW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9169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110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110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110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属于消声结构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消声结构、设置于第一消声结构上方的第三消声结构以及设置于第一消声结构和第三消声结构同一侧的第二消声结构,第一消声结构远离第二消声结构的一端设置为进风口,第三消声结构远离第二消声结构的一端设置为出风口,第一消声结构、第二消声结构和第三消声结构均成中空方形设置且三者相连通形成U形通风风道。本实用新型的***,在不需要增加长度方向的安装空间时,即可提高***的降噪效果,即在需要提高降噪效果时,其具有不受安装空间长度方向限制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声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背景技术
***是阻止声音传播而允许气流通过的一种声学设备。在需要保持较低背景噪声、阻隔外界噪声影响的场所以及高噪声场所,为防止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又需要通风换气,均需要设置***。目前使用的***包括抗性***、阻性***和阻抗复合式***。常见的***为阻性片式***,这种***利用声波在多孔性吸声材料传播时,受摩擦和粘滞阻力,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耗散,使沿管道传播的噪声随距离而衰减,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该***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但是在需要提高***降噪效果时,不得不增加***的长度,然而由于安装空间长度方向的限制,使得其无法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需要提高降噪效果时,其具有不受安装空间长度方向限制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包括第一消声结构、设置于第一消声结构上方的第三消声结构以及设置于第一消声结构和第三消声结构同一侧的第二消声结构,所述第一消声结构远离第二消声结构的一端设置为进风口,所述第三消声结构远离第二消声结构的一端设置为出风口,所述第一消声结构、第二消声结构和第三消声结构均成中空方形设置且三者相连通形成U形通风风道,所述第一消声结构包括第一消声壳体,所述第二消声结构包括第二消声壳体,所述第三消声结构包括第三消声壳体,所述第一消声壳体、第二消声壳体、第三消声壳体形成***的消声壳体,所述消声壳体设置为层结构,且所述消声壳体依次设置为护面内孔板、吸声层、阻尼隔声板以及护面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在经过U形通风风道时,噪声通过护面内孔板进入吸声层和阻尼隔声板,并在吸声层和阻尼隔声板内因受摩擦和粘滞阻力,将噪声转化为热能而耗散,并沿通风风道传播而逐渐衰减。同时由于第三消声结构位于第一消声结构上方,且通过第一消声结构、第二消声结构和第三消声结构的配合,在不需要增加长度方向的安装空间时,即可提高***的降噪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消声结构靠近第一消声结构的一端和第一消声结构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减小了***高度方向的安装空间,同时由于第一消声结构和第三消声结构相抵触,噪声在通过第一消声结构时,部分噪声穿过第一消声结构和第三消声结构的抵触面进入第三消声结构内进行降噪,提高了***的降噪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消声结构出风口到第二消声结构的距离小于第一消声结构进风口到第二消声结构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气流顺利的从出风口流出,提高了出风口的出风效果。同时在需要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时,可以在第三消声结构的出风口处依次连接第二消声结构和第三消声结构,并依次类推,直到达到降噪要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声层设置为两层,所述阻尼隔声板设置为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噪声在经过第一消声结构时,其噪声最大,两层吸声层和两层阻尼隔声层防止部分噪声从第一消声壳体内传出。同时两层吸声层和两层阻尼隔声层进一步提高了***的吸声和隔声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消声壳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沿垂直通风风道方向设置的第一吸声板,多个所述第一吸声板形成吸声屏障,所述第三消声壳体沿通风风道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吸声屏障,多个所述吸声屏障的第一吸声板形成网格状且交错设置,所述吸声屏障的第一吸声板的数量单双数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第一吸声板于第三消声结构内形成S形通风风道,在不影响通风的情况下,提高了第三消声结构的降噪效果。同时吸声屏障的第一吸声板的数量单双数交错设置,防止靠近第三消声壳体内侧壁的第一吸声板被第三消声壳体截断,影响第一吸声板的加工和安装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吸声板弯曲设置,且所述第一吸声板的弯曲方向指向出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气流更方便的经过第一吸声板,减小第三消声结构的风阻,降低了***的运行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靠近所述第三消声壳体的内侧壁的第一吸声板和第三消声壳体内侧壁之间固设有第二吸声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吸声板的两端分别和第一吸声板、第二消声壳体连接,防止第一吸声板和第三消声壳体内侧板之间产生直流通风风道,使大部分气流从直流通风风道通过第三消声结构,从而降低第三消声结构的降噪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吸声板设置为层结构,且所述第一吸声板依次设置为第一护面孔板、第一吸声层和第一护面孔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在经过第一吸声板时,噪声通过第一面孔板进入第一吸声层,并在第一吸声层内因受摩擦和粘滞阻力,将噪声转化为热能而耗散,并沿通风风道传播而逐渐衰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消声壳体内于两个端角处分别设置有弯曲方向指向通风风道的导流吸声弧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吸声弧板不仅可以对气流起到导流的作用,而且导流吸声弧板和第二消声壳体之间形成直角空腔,导流吸声弧板和直角空腔可以对噪声起到降噪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的降噪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消声壳体内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沿平行通风风道方向设置的第三吸声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吸声板和第二消声壳体形成扩张空腔,并形成对噪声的阻抗复合式消声,进一步提高了***的降噪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在需要提高降噪效果时,其具有不受安装空间长度方向限制的优点;
2、第一消声结构和第三消声结构相抵触,且第三消声结构出风口到第二消声结构的距离小于第一消声结构进风口到第二消声结构的距离,不仅减少***的安装空间,而且提高了***的降噪效果,还可以根据需要对***进行加长连接;
3、吸声层设置为两层,阻尼隔声板设置为两层,提高了***的吸声和隔声效果;
4、第一吸声板、第二吸声板、第三吸声板和导流吸声弧板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的降噪效果,同时还可以对气流起到导流的作用,降低***的风阻。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消声结构;11、进风口;12、第三吸声板;121、第三护面孔板;122、第三吸声层;2、第二消声结构;21、导流吸声弧板;211、导流护面孔板;212、导流吸声层;3、第三消声结构;31、出风口;32、第一吸声板;321、第一护面孔板;322、第一吸声层;33、第二吸声板;331、第二护面孔板;332、第二吸声层;41、护面内孔板;42、吸声层;43、阻尼隔声板;44、护面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消声结构1、第二消声结构2和第三消声结构3。第一消声结构1、第二消声结构2和第三消声结构3均成中空的方形设置。第三消声结构3位于第一消声结构1上方,第二消声结构2位于第一消声结构1和第三消声结构3同一侧。第一消声结构1远离第二消声结构2一端设置为进风口11,第三消声结构3远离第二消声结构2一端设置为出风口31。第一消声结构1、第二消声结构2和第三消声结构3三者相连通且形成U形通风风道。
如图1所示,为了减小***的体积以及提高***的降噪效果,第三消声结构3靠近第一消声结构1的一端和第一消声结构1相抵触。为了提高出风口31的出风效果,第三消声结构3沿通风风道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消声结构1沿通风风道方向的长度,即第三消声结构3出风口31到第二消声结构2的距离小于第一消声结构1进风口11到第二消声结构2的距离。同时在需要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时,可以在第三消声结构3的出风口31处依次连接第二消声结构2和第三消声结构3,并依次类推,直到达到降噪要求。
如图1所示,第一消声结构1包括第一消声壳体,第二消声结构2包括第二消声壳体,第三消声结构3包括第三消声壳体。第一消声壳体、第二消声壳体、第三消声壳体形成***的消声壳体,消声壳体设置为层结构。消声壳体依次设置为护面内孔板41、吸声层42、阻尼隔声板43、护面外板44。护面内孔板41设置为镀锌孔板,吸声层42设置为吸声棉,阻尼隔声板43设置为沥青板,护面外板44设置为钢板。为了提高消声壳体的吸声效果,吸声层42设置为两层。为了提高消声壳体的隔声效果,阻尼隔声板43设置为两层。
该***,气流在经过U形通风风道时,噪声通过护面内孔板41进入吸声层42和阻尼隔声板43,并在吸声层42和阻尼隔声板43内因受摩擦和粘滞阻力,将噪声转化为热能而耗散,并沿通风风道传播而逐渐衰减。同时由于第三消声结构3位于第一消声结构1上方,且通过第一消声结构1、第二消声结构2和第三消声结构3的配合,在不需要增加长度方向的安装空间时,即可提高***的降噪效果。
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第三消声结构3的消声效果,第三消声壳体内间隔设置有三个第一吸声板32,第一吸声板32沿垂直通风风道方向设置,且三个第一吸声板32于第三消声结构3内形成吸声屏障,吸声屏障设置为五层。为了提高第三消声结构3的消声效果,多个第一吸声板32交错设置且形成网格状,即多个第一吸声板32于第三消声结构3内形成S形通风风道。为了防止靠近第三消声壳体内侧壁的第一吸声板32被第三消声壳体截断,影响安装效率,吸声屏障内的第一吸声层322的数量单双数交错设置。
如图1所示,为了减小第三消声结构3的风阻,第一吸声板32沿通风风向弯曲设置,即第一吸声板32弯曲方向指向第三消声结构3的出风口31。第一吸声板32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圆弧形、折弧形、弯折形、波浪弧形等。
如图1所示,第一吸声板32设置为层结构,第一吸声板32依次设置为第一护面孔板321、第一吸声层322、第一护面孔板321。第一护面孔板321设置为镀锌孔板,第一吸声层322设置为吸声棉。
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靠近第三消声壳体的第一吸声板32和第三消声壳体内侧壁处产生直流通风风道。靠近第三消声壳体内侧壁的第一吸声板32和第三消声壳体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吸声板33。第二吸声板33设置为层结构,第二吸声板33依次设置为第二护面孔板331、第二吸声层332、第二护面孔板331。第二护面孔板331设置为镀锌孔板,第二吸声层332设置为吸声棉。
实施例2,一种踢脚线,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第二消声壳体内于两个端角处分别设置有导流吸声弧板21,导流吸声弧板21弯曲方向指向通风风道。导流吸声弧板21和第二消声壳体之间形成直角空腔。导流吸声弧板21设置为层结构,导流吸声弧板21依次设置为导流护面孔板211、导流吸声层212、导流护面孔板211。导流护面孔板211设置为镀锌孔板,导流吸声层212设置为吸声棉。
通过在第二消声壳体内设置导流吸声弧板21,不仅可以对气流起到导流的作用,同时导流吸声弧板21和直角空腔可以对噪声起到良好的降噪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的降噪效果。
实施例2,一种踢脚线,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第一消声壳体内间隔设置有四个第三吸声板12,四个第三吸声板12分别沿平行通风风道方向设置,且通风风道被四个第三吸声板12分为五条分流,四个第三吸声板12和第二消声壳体之间形成扩张空腔。第三吸声板12设置为层结构,第三吸声板12依次设置为第三护面孔板121、第三吸声层122、第三护面孔板121。第三护面孔板121设置为镀锌孔板,第三吸声层122设置为吸声棉。
通过在第一消声壳体内设置第三吸声板12,第三吸声板12和第二消声壳体形成扩张空腔,并形成对噪声的阻抗复合式消声,进一步提高了***的降噪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消声结构(1)、设置于第一消声结构(1)上方的第三消声结构(3)以及设置于第一消声结构(1)和第三消声结构(3)同一侧的第二消声结构(2),所述第一消声结构(1)远离第二消声结构(2)的一端设置为进风口(11),所述第三消声结构(3)远离第二消声结构(2)的一端设置为出风口(31),所述第一消声结构(1)、第二消声结构(2)和第三消声结构(3)均成中空方形设置且三者相连通形成U形通风风道,所述第一消声结构(1)包括第一消声壳体,所述第二消声结构(2)包括第二消声壳体,所述第三消声结构(3)包括第三消声壳体,所述第一消声壳体、第二消声壳体、第三消声壳体形成***的消声壳体,所述消声壳体设置为层结构,且所述消声壳体依次设置为护面内孔板(41)、吸声层(42)、阻尼隔声板(43)以及护面外板(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消声结构(3)靠近第一消声结构(1)的一端和第一消声结构(1)相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消声结构(3)出风口(31)到第二消声结构(2)的距离小于第一消声结构(1)进风口(11)到第二消声结构(2)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层(42)设置为两层,所述阻尼隔声板(43)设置为两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消声壳体内间隔设置有多个沿垂直通风风道方向设置的第一吸声板(32),多个所述第一吸声板(32)形成吸声屏障,所述第三消声壳体沿通风风道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吸声屏障,多个所述吸声屏障的第一吸声板(32)形成网格状且交错设置,所述吸声屏障的第一吸声板(32)的数量单双数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声板(32)弯曲设置,且所述第一吸声板(32)的弯曲方向指向出风口(3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第三消声壳体的内侧壁的第一吸声板(32)和第三消声壳体内侧壁之间固设有第二吸声板(3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声板(32)设置为层结构,且所述第一吸声板(32)依次设置为第一护面孔板(321)、第一吸声层(322)和第一护面孔板(3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声壳体内于两个端角处分别设置有弯曲方向指向通风风道的导流吸声弧板(2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声壳体内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沿平行通风风道方向设置的第三吸声板(12)。
CN201820391696.9U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 Active CN2081110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91696.9U CN208111065U (zh)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91696.9U CN208111065U (zh)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11065U true CN208111065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22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91696.9U Active CN208111065U (zh) 2018-03-21 2018-03-21 一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1106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3611A (zh) * 2019-11-22 2020-02-28 山西尚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雾炮尾部降噪装置
CN113007070A (zh) * 2021-03-05 2021-06-2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用于压缩机组隔声罩的进气***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3611A (zh) * 2019-11-22 2020-02-28 山西尚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雾炮尾部降噪装置
CN113007070A (zh) * 2021-03-05 2021-06-2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用于压缩机组隔声罩的进气***
CN113007070B (zh) * 2021-03-05 2022-04-1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用于压缩机组隔声罩的进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11065U (zh) 一种***
CN102607294A (zh) 冷却塔消声结构
CN103383138A (zh) 一种吸音尖劈式消音器
CN203441570U (zh) 一种阻抗复合型***
CN206429284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用复合型***
CN205226672U (zh) 柔性金属软管
CN104422111A (zh) 空调器的消音结构及空调器
CN207122704U (zh) 一种适用于顶部90°竖直进风的消声节能管道
CN113280007B (zh) 一种用于磁悬浮鼓风机的窄距消隔音器
CN203394890U (zh) 复合烟囱***
CN204332355U (zh) 无甲醛环保型***
CN110630380B (zh) 发电机组
CN210917943U (zh) 一种具有消音功能的防爆板
CN201819582U (zh) 中央空调冷却塔弯头式消声装置
CN209457996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的多层消音器
CN104538021A (zh) 无甲醛环保型***
CN207989401U (zh) 一种内外置阻抗复合式***
CN203242331U (zh) 一种低噪音锅炉烟囱
CN210424150U (zh) 一种建筑暖通气流***
CN103671280B (zh) 复合烟囱***
CN210088257U (zh) 一种导流式***
CN218818866U (zh) 一种用于大型通道的***和地铁风道
CN103743259A (zh) 倾斜板-蜂窝式***
CN107910172B (zh) 一种变压器降噪装置
CN219656280U (zh) 一种排风热回收风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