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85794U - 转向器支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转向器支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85794U
CN208085794U CN201820315623.1U CN201820315623U CN208085794U CN 208085794 U CN208085794 U CN 208085794U CN 201820315623 U CN201820315623 U CN 201820315623U CN 208085794 U CN208085794 U CN 208085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gear
main body
mounting hole
gear bracket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1562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丽丽
王丽荣
姚福家
王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1562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85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85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8579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器支架和车辆,其中转向器支架包括:上主体、下主体和筒体。所述上主体上设置有向下凸出的上凸筋;所述下主体上设置有向上凸出的下凸筋;所述筒体连接在所述上主体与所述下主体之间。该转向器支架的上主体和下主体上分别设置有上凸筋和下凸筋,能够有效增加转向器支架的整体强度,使转向器支架能够更稳定的支撑在车架纵梁与转向器之间。

Description

转向器支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向器支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转向器支架质量大、强度低、占用空间大、且存在结构干涉等问题,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转向器支架,该转向器支架的整体强度更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转向器支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转向器支架,包括:上主体,所述上主体上设置有向下凸出的上凸筋;下主体,所述下主体上设置有向上凸出的下凸筋;筒体,所述筒体连接在所述上主体与所述下主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转向器支架,该转向器支架的整体强度更大。
另外,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器支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主体具有转向器安装部,所述上凸筋形成在所述转向器安装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主体具有车架纵梁安装部,所述下凸筋形成在所述车架纵梁安装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筒体为等截面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筒体连接在所述上凸筋与所述下凸筋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筒体的内径为52mm,外径为70mm,高度为18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架纵梁安装部与所述转向器安装部的相对外侧面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架纵梁安装部具有第一纵梁固定孔、第二纵梁固定孔、第三纵梁固定孔和第四纵梁固定孔,所述第一纵梁固定孔与所述第四纵梁固定孔之间形成有“U”形的第一凹槽,且所述车架纵梁安装部为中心对称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向器安装部具有第一转向器固定孔、第二转向器固定孔、第三转向器固定孔和第四转向器固定孔,所述第一转向器固定孔与所述第四转向器固定孔之间形成有“U”形的第二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主体、所述下主体和所述筒体为一体成形金属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转向器支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器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器支架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器支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转向器支架100,上主体1,上凸筋11,下主体2,下凸筋21,筒体3,转向器安装部12,车架纵梁安装部22,第一纵梁固定孔221,第二纵梁固定孔222,第三纵梁固定孔223,第四纵梁固定孔224,第一凹槽225,第一转向器固定孔121,第二转向器固定孔122,第三转向器固定孔123,第四转向器固定孔124,第二凹槽1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器支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器支架100可以包括:上主体1、下主体2和筒体3。
如图1-图3所示,上主体1上设置有向下凸出的上凸筋11。设置上凸筋11可大幅度增加上主体1的整体强度,使上主体1能够承受更大的力,进而使转向器支架100能够更稳定的支撑在车架纵梁与转向器之间。
下主体2上设置有向上凸出的下凸筋21。设置下凸筋21可大幅度增加下主体2的整体强度,使下主体2能够承受更大的力,进而使转向器支架100能够更稳定的支撑在车架纵梁与转向器之间。
而且,上凸筋11和下凸筋21的凸出方向朝向彼此,使得转向器支架100的整体尺寸适当,不易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
结合图1-图3所示实施例,筒体3连接在上主体1与下主体2之间。具体地,筒体3支撑连接在上主体1与下主体2之间,使上主体1、下主体2与筒体3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使转向器支架100整体支撑在车架纵梁与转向器之间时所受的力能够均匀地传递下去,进而增加了转向器支架100的整体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器支架100,该转向器支架100的上主体1和下主体2上分别设置有上凸筋11和下凸筋21,能够有效增加转向器支架100的整体强度,使转向器支架100能够更稳定的支撑在车架纵梁与转向器之间。
如图1-图3所示,上主体1具有转向器安装部12,上凸筋11形成在转向器安装部12上,下主体2具有车架纵梁安装部22,下凸筋21形成在车架纵梁安装部22上。
具体地,转向器安装部12用于与转向器进行连接,将上凸筋11设置在转向器安装部12上可有效增加转向器安装部12的强度,进而增加转向器安装部12与转向器的连接强度。车架纵梁安装部22用于与车架纵梁进行连接,将下凸筋21设置在车架纵梁安装部22上可有效增加车架纵梁安装部22的强度,进而增加车架纵梁安装部22与车架纵梁的连接强度。由此,可使转向器支架100能够稳定的支撑连接在转向器与车架纵梁之间。
结合图1-图3所示实施例,筒体3为等截面的空心圆柱体,筒体3连接在上凸筋11与下凸筋21之间。
由于筒体3为空心圆柱体,因而筒体3的质量较小,进而可大大减少转向器支架100的整体质量,有利于整车轻量化的目的。而且将筒体3进行等截面设计还可使作用在转向器支架100上的力能够有效均匀传递,避免筒体3局部受力过大造成的损坏现象影响转向器支架100的使用寿命,同时采用等截面的设计方式也较变截面的现有设计方式极大地简化了加工制造工艺。
具体地,筒体3的内径为52mm,外径为70mm,高度为180mm。
参照图3,车架纵梁安装部22与转向器安装部12的相对外侧面平行设置。由此,便于将转向器支架100夹设安装在车架纵梁与转向器之间,由于车架纵梁的安装面与转向器的安装面为平行设置的,因此将车架纵梁安装部22与转向器安装部12的相对外侧面平行设置可使转向器支架100与车架纵梁和转向器能够结合的更紧密,进而使转向器支架100能够更稳定的将车架纵梁与转向器连接在一起。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车架纵梁安装部22具有第一纵梁固定孔221、第二纵梁固定孔222、第三纵梁固定孔223和第四纵梁固定孔224,第一纵梁固定孔221与第四纵梁固定孔224之间形成有“U”形的第一凹槽225,且车架纵梁安装部22为中心对称结构。
具体地,安装人员可使用螺栓紧固件从第一纵梁固定孔221、第二纵梁固定孔222、第三纵梁固定孔223和第四纵梁固定孔224处将上主体1与车架纵梁进行连接固定。其中,在第一纵梁固定孔221与第四纵梁固定孔224之间形成“U”形的第一凹槽225可有效减少上主体1的质量,进而减少转向器支架100的质量,实现整车轻量化的目的。
如图1和图2所示,转向器安装部12具有第一转向器固定孔121、第二转向器固定孔122、第三转向器固定孔123和第四转向器固定孔124,第一转向器固定孔121与第四转向器固定孔124之间形成有“U”形的第二凹槽125。
具体地,安装人员可使用螺栓紧固件从第一转向器固定孔121、第二转向器固定孔122、第三转向器固定孔123和第四转向器固定孔124处将下主体2与转向器进行连接固定。其中,在第一转向器固定孔121与第四转向器固定孔124之间形成“U”形的第二凹槽125可有效减少下主体2的质量,进而减少转向器支架100的质量,实现整车轻量化的目的。
具体地,上主体1、下主体2和筒体3为一体成形金属件。由此可保证转向器支架100的整体强度,使其能够稳定的支撑连接在转向器与车架纵梁之间。且由于转向器支架100为一体成形件,由此可减少例如焊接等的加工步骤,制造过程更简单可节省加工费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转向器支架100。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例如变速器、制动***、转向***等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不做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主体,所述上主体上设置有向下凸出的上凸筋;
下主体,所述下主体上设置有向上凸出的下凸筋;
筒体,所述筒体连接在所述上主体与所述下主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体具有转向器安装部,所述上凸筋形成在所述转向器安装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主体具有车架纵梁安装部,所述下凸筋形成在所述车架纵梁安装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为等截面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筒体连接在所述上凸筋与所述下凸筋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内径为52mm,外径为70mm,高度为18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安装部与所述转向器安装部的相对外侧面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安装部具有第一纵梁固定孔、第二纵梁固定孔、第三纵梁固定孔和第四纵梁固定孔,所述第一纵梁固定孔与所述第四纵梁固定孔之间形成有“U”形的第一凹槽,且所述车架纵梁安装部为中心对称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安装部具有第一转向器固定孔、第二转向器固定孔、第三转向器固定孔和第四转向器固定孔,所述第一转向器固定孔与所述第四转向器固定孔之间形成有“U”形的第二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体、所述下主体和所述筒体为一体成形金属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器支架。
CN201820315623.1U 2018-03-07 2018-03-07 转向器支架和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85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5623.1U CN208085794U (zh) 2018-03-07 2018-03-07 转向器支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5623.1U CN208085794U (zh) 2018-03-07 2018-03-07 转向器支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85794U true CN208085794U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61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1562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85794U (zh) 2018-03-07 2018-03-07 转向器支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8579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4086A (zh) * 2020-07-08 2020-11-03 东风华神汽车有限公司 转向器支架和车辆转向装置
CN113460163A (zh) * 2021-08-05 2021-10-01 太原市三高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汽车用前接梁转向器组合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4086A (zh) * 2020-07-08 2020-11-03 东风华神汽车有限公司 转向器支架和车辆转向装置
CN111874086B (zh) * 2020-07-08 2022-02-15 东风华神汽车有限公司 转向器支架和车辆转向装置
CN113460163A (zh) * 2021-08-05 2021-10-01 太原市三高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汽车用前接梁转向器组合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85794U (zh) 转向器支架和车辆
CN210101756U (zh) 抗弯性汽车纵梁
CN109466645A (zh) 一种轻量化鞍座壳体焊接总成
CN103660825B (zh) 一种多用螺旋弹簧安装座
CN207328127U (zh) 一体式排气吊钩支架总成
CN206589597U (zh) 驱动桥滑板座改进结构
CN206386181U (zh) 一种小型车辆水箱的边板
CN203332291U (zh) 适用于摩托车的车头安装护罩
CN202481073U (zh) 一种abs固定支架
CN211685051U (zh) 轻量化调整臂壳体
CN212177793U (zh) 一种导向精准型齿轮
CN207000593U (zh) 一种制有内层限位结构的侧护板
CN204955970U (zh) 下推力杆支座、车辆行驶***及车辆
CN214365611U (zh) 绳轮式玻璃升降器导轨和支架的连接结构
CN207565310U (zh) 动力总成悬置和车辆
CN210165334U (zh) 一种洗墙灯铝合金支架
CN103241314B (zh) 摩托车车头安装护罩
CN204801448U (zh) 吊耳支架、车辆悬挂***及车辆
CN204956755U (zh) 摩托车
CN203654828U (zh) 弯轨导向连接板
CN211599953U (zh) 一种飞轮壳及发动机
CN212604564U (zh) 一种简易防松型充电集装箱
CN105109589B (zh) 两轮机动车
CN216828246U (zh) 一种灵活型铁芯加工成型模具
CN210865731U (zh) 一种线缆加工包胶防护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