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26857U - 发声装置单体、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声装置单体、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26857U
CN207926857U CN201721813021.0U CN201721813021U CN207926857U CN 207926857 U CN207926857 U CN 207926857U CN 201721813021 U CN201721813021 U CN 201721813021U CN 207926857 U CN207926857 U CN 207926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producing device
hole
absorbing material
ear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130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娜
杨鑫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130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268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26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268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单体、耳机以及电子设备。该发声装置单体包括单体外壳、振动***和磁路***,所述振动***和所述磁路***位于所述单体外壳内,在所述单体外壳上设置后泄孔,在所述后泄孔内填充有吸音材料。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发声装置单体外壳处的后泄孔太小,容易造成后声腔内的气体通过后泄孔的声速较大,产生流噪。实用新型的一个用途是用于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发声装置单体、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单体、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发声装置单体的外壳和耳机壳体之间形成耳机后腔。发声装置单体是将电能转换声音信号的转换装置。其内包含有外壳、振动***和磁路***。其中,振动***包含有振膜和音圈。振膜将发声装置单体划分为与出声孔连通的前声腔和后声腔。为了平衡后声腔与外部空间的气压,通常在外壳上开设后泄孔。后泄孔与耳机后腔连通。但是传统发声装置单体中外壳处的后泄孔均设置的较小,这样一来,在音圈振动时,由于后泄孔太小,容易造成后声腔内的气体通过后泄孔的声速较大,产生流噪,从而降低了发声装置单体的声学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声装置单体、耳机以及电子设备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声装置单体。该发声装置单体包括单体外壳、振动***和磁路***,所述振动***和所述磁路***位于所述单体外壳内,在所述单体外壳上设置后泄孔,在所述后泄孔内填充有吸音材料。
可选地,所述吸音材料为天然沸石、活性炭、白炭黑、海泡石绒和沸石粉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吸音材料为颗粒状,颗粒状的吸音材料被包裹在无纺布中。
可选地,所述吸音材料为块状结构,所述吸音材料的结构与所述后泄孔的结构相匹配。
可选地,在所述块状结构的内部形成三维通道,所述三维通道与耳机后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后泄孔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后泄孔均匀地围绕所述磁路***设置。
可选地,所述后泄孔呈条状结构。
可选地,在所述后泄孔的外侧覆设有网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该耳机包括耳机壳体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发声装置单体,所述耳机壳体的内部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发声装置单体被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耳机。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在后泄孔内填充吸音材料,其对气体具有一定的吸附功能,从而在音圈振动时,由于后泄孔内吸音材料对气体的吸附功能,可以减少通过后泄孔的气体流量,降低气体通过后泄孔的声速,进而减少了流噪的产生,保证了发声装置单体的声学性能。
此外,吸音材料具有大量的微孔结构,这使得吸音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大。吸音材料对空气分子的快速吸附与释放,达到了增大后声腔的虚拟容积的效果,从而降低了发声装置单体的共振频率f0,提高了发声装置单体的低频声压级。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发声装置单体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发声装置单体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耳机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吸音材料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球顶;12:单体外壳;13:华司;14:音圈;15:永磁体;16:网布;17:吸音材料;18:导磁板;19:三维通道;20:下壳;21:前盖; 22:耳机后腔;23:振膜。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声装置单体。如图1所示,该单体包括单体外壳12、振动***和磁路***。单体外壳12形成框架结构。
振动***包括振膜23、球顶11和音圈14。振膜23包括中心部、围绕中心部设置的折环部以及围绕折环部设置的连接部。球顶11和音圈14 被粘接在中心部。边缘部与外壳连接,以使振动***悬置在磁路***上方。音圈14***磁路***的磁间隙中。
磁路***包括导磁板18和永磁体15。永磁体15被设置在导磁板18 上。导磁板18由导磁材料制作而成。导磁板18能够聚拢磁感线,从而提高磁感强度。可选地,永磁体15为铁氧体磁铁或钕铁硼磁铁。优选地,在永磁体15上设置有华司13,以提高磁感强度。永磁体15为三磁路***或者五磁路***。上述两种磁路***包括中心磁铁和边磁铁。边磁铁围绕中心磁铁设置。在中心磁铁和边磁铁之间形成磁间隙。在磁间隙内形成磁场。
永磁铁也可以为单磁路***。在该磁路***中,在永磁体15与U铁或者T铁之间形成磁间隙。
振动***和磁路***位于单体外壳12内。单体外壳12被构造为用于与耳机壳体围合形成耳机后腔22。在单体外壳12上设置后泄孔,且后泄孔位于折环的下方,其中折环下方是折环靠近磁铁***的一侧。在后泄孔内填充有吸音材料17。其中,吸音材料17对气体具有一定的吸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后泄孔内填充吸音材料17,其对气体具有一定的吸附功能,从而在音圈振动时,由于后泄孔内吸音材料对气体的吸附功能,可以减少通过后泄孔的气体流量,降低气体通过后泄孔的声速,进而减少了流噪的产生,保证了发声装置单体的声学性能。
此外,吸音材料17具有大量的微孔结构,这使得吸音材料17的比表面积增大。吸音材料17对空气分子的快速吸附与释放,达到了增大后声腔的虚拟容积的效果,从而降低了发声装置单体的共振频率f0,提高了发声装置单体的低频声压级。
可选地,吸音材料17为天然沸石、活性炭、白炭黑、海泡石绒和沸石粉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材料均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有效增大耳机后腔22的虚拟容积。
在其他示例中,吸音材料17为块状结构。吸音材料17的结构与后泄孔的结构相匹配。相匹配是指块状的吸音材料17的结构与后泄孔的至少局部的结构相一致,以使块状的吸音材料17能填充到后泄孔中。
例如,吸音材料17由天然沸石、活性炭、白炭黑、海泡石绒和沸石粉中的至少一种制成块状的结构。在组装时,直接将块状的吸音材料17填充到后泄孔中。可选地,块状的吸音材料17与后泄孔之间形成过盈配合,以使吸音材料17固定在后泄孔中;或者,通过粘结剂将吸音材料17固定在后泄孔中。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4所示,在块状结构的内部形成三维通道。三维通道与耳机后腔连通。三维通道的各条通道可以是相互连通的,或者是相互独立的。三维通道能够使声音气流快速流入、流出,从而提高了吸音材料的传质效率和吸音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三维通道的走向、内径等。
优选地,后泄孔为多个,并且多个后泄孔均匀地围绕磁路***设置。多个后泄孔能进一步增加振动气流的出气面积,使振动出气更加顺畅。
此外,后泄孔的均匀分布使得后声腔的气压更均衡,这样避免了振动***由于气压不平衡造成偏振。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2所示,后泄孔为条状结构。可选地,后泄孔为直线形条状或弧形条状。这种结构能充分利用空间,使得后泄孔的截面积更大,提高了吸音材料17的填充量。
在其他示例中,后泄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正多边形、三角形等。上述形状同样能够起到良好的通气效果。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或3所示,在后泄孔的外侧覆设有网布16。后泄孔的外侧是指后泄孔的远离振动***的一侧。网布16能够有效地调节阻尼,从而提高发声装置单体的阻尼效果。例如,网布16由海绵或者泡棉制作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如图3所示,该耳机包括耳机壳体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装置单体。耳机壳体的内部具有容置空间。发声装置单体被设置在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的,发声装置单体的单体外壳12与耳机壳体围合形成耳机后腔22。耳机壳体包括前盖21和下壳20。前盖21和下壳20扣合在一起,以在它们内部形成容置空间。前盖21具有用于连通容置空间与外部环境的出音孔。
此时,后泄孔可以被构造为用于与耳机后腔22连通。其中,单体外壳12可以包围磁路***,单体外壳12与耳机壳体围合形成耳机后腔22。还可以是,单体外壳12未完全包围磁路***。单体外壳12、磁路***以及耳机壳体一起围成耳机后腔22。
需要说明的是,振膜23将容置空间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振膜23 下方为后声腔。耳机后腔22为后声腔的一部分。在单体外壳12上设置有后泄孔。后泄孔连通发声装置单体的内部和耳机后腔22。在后泄孔内填充有吸音材料17。例如,后泄孔为三个,并且三个后泄孔围绕永磁体15分布。在三个后泄孔中填充有吸音材料17。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后泄孔的个数和形状。
该耳机具有杂音小、发声效果好的特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是但不局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游戏机、对讲机等。该电子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发声装置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体外壳、振动***和磁路***,所述振动***和所述磁路***位于所述单体外壳内,在所述单体外壳上设置后泄孔,在所述后泄孔内填充有吸音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材料为天然沸石、活性炭、白炭黑、海泡石绒和沸石粉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材料为颗粒状,颗粒状的吸音材料被包裹在无纺布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材料为块状结构,所述吸音材料的结构与所述后泄孔的结构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装置单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块状结构的内部形成三维通道,所述三维通道与耳机后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泄孔为多个,并且多个所述后泄孔均匀地围绕所述磁路***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泄孔呈条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单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泄孔的外侧覆设有网布。
9.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单体,所述耳机壳体的内部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发声装置单体被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
CN201721813021.0U 2017-12-21 2017-12-21 发声装置单体、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079268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13021.0U CN207926857U (zh) 2017-12-21 2017-12-21 发声装置单体、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13021.0U CN207926857U (zh) 2017-12-21 2017-12-21 发声装置单体、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26857U true CN207926857U (zh) 2018-09-28

Family

ID=63607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13021.0U Active CN207926857U (zh) 2017-12-21 2017-12-21 发声装置单体、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2685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71745B2 (en) 2020-09-16 2023-06-06 Apple Inc. Headphone earcup with adsorptive material
US11968506B1 (en) 2022-10-28 2024-04-23 Shenzhen Shokz Co., Ltd. Speakers
WO2024087492A1 (zh) * 2022-10-28 2024-05-02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71745B2 (en) 2020-09-16 2023-06-06 Apple Inc. Headphone earcup with adsorptive material
US11968506B1 (en) 2022-10-28 2024-04-23 Shenzhen Shokz Co., Ltd. Speakers
WO2024087492A1 (zh) * 2022-10-28 2024-05-02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74192U (zh) 微型扬声器
CN204993827U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
US8965025B2 (en) Micro-speaker box
CN109756828A (zh) 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6162425B (zh) 扬声器箱
TWM385179U (en) Multi-function micro-speaker
CN207124746U (zh) 扬声器单体以及电子设备
CN205847581U (zh) 扬声器箱
CN109218939A (zh)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8210250U (zh) 耳机
CN208940229U (zh) 发声装置
CN208971757U (zh) 一种耳机
CN207869334U (zh) 一种吸音颗粒的封装结构及扬声器模组
CN207926857U (zh) 发声装置单体、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WO2020140548A1 (zh) 发声器件及电子设备
CN204761700U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
CN204157049U (zh) 多音圈同轴同音源扬声器
CN101444109A (zh) 摇摆幅度减小了的扬声器
CN206402399U (zh) 双频耳机
CN204090070U (zh) 主动扬声器与被动辐射器一体化的喇叭结构及音箱
CN207304902U (zh) 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03933944U (zh) 行动装置的双线圈扬声器
CN109788413A (zh) 扬声器箱
CN201854412U (zh) 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
KR101111100B1 (ko) 이어폰용 고음질 스피커 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