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77503U - 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雨水双重滤渗再利用治理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雨水双重滤渗再利用治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77503U
CN207877503U CN201720859492.9U CN201720859492U CN207877503U CN 207877503 U CN207877503 U CN 207877503U CN 201720859492 U CN201720859492 U CN 201720859492U CN 207877503 U CN207877503 U CN 2078775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rea
water
rainwa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594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8594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775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775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775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雨水双重滤渗再利用治理结构,包括有治理区、进水管、收集管和出水管,治理区内具有第一治理区、第二治理区和分隔坎,进水管出水端伸入第一治理区上部内,第一治理区内位于进水管下方设置挡水石结构,分隔坎的顶面上铺设有碎石溢流堰,第二治理区内设有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水生植物层、透水土工布层和过滤石料垫层,收集管横卧埋于过滤石料垫层内,收集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进水孔,第二治理区内砌筑有收集井,收集管与收集井的底部相通,出水管的一端与收集井相通配合、伸出第二治理区外。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能够雨水收集处理后再利用,避免水资源浪费,缓解用水压力。

Description

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雨水双重滤渗再利用治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的雨水双重滤渗再利用治理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年用水已突破6000亿立方米,造成水资源紧缺。而目前海绵城市对于雨水的处理方式大多数是采用直接排出的方式,此种雨水处理方式一方面会造成雨水资源浪费,另一面排出的雨水会造成河道、湖泊、农田、林地的污染来源。
鉴于上述原因,本发明人进行深入研究遂由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将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缓解用水压力的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雨水双重滤渗再利用治理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雨水双重滤渗再利用治理结构,包括有治理区、进水管、收集管和出水管,上述治理区内具有将治理区分隔出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治理区和第二治理区的分隔坎,上述进水管的进水端与市政雨水管网相通连接,上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伸入上述第一治理区的上部内,且上述第一治理区的内侧壁位于上述进水管处具有处于进水管出水端下方的台阶,上述台阶的阶面低于上述分隔坎的顶面,上述台阶上放置有防地面冲刷并能吸附杂质的挡水石结构,上述分隔坎的顶面上铺设有碎石溢流堰,上述第二治理区内设有透水土工布层、过滤石料垫层和对水起到净化作用并供水渗透流过的水生植物层,上述水生植物层、透水土工布层和过滤石料垫层由上而下依次叠合设置,上述收集管横卧埋于上述过滤石料垫层内,且上述收集管的管壁上开设有供过滤石料垫层内的水流至收集管内的进水孔,上述第二治理区内砌筑有收集井,上述收集管的一端呈闭合状,上述收集管的另一端通至上述收集井的底部内,上述出水管的第一端端部通至上述收集井内,与上述收集管相连通配合,上述出水管的第二端端部伸出上述第二治理区外。
上述治理区外周沿种植有耐冲刷植物。
上述过滤石料垫层为级配砂砾层。
上述水生植物层具有水生植物和给水生植物种植的种植土层,上述种植土层处于上述透水土工布层的顶面,上述水生植物为再力花、花叶芦竹、早伞草、香蒲、纸莎草和灯心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收集井具有互不相通的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上述水生植物层和上述透水土工布层的上部落入上述上层区域范围内,上述透水土工布层的下部和上述过滤石料垫层落入上述下层区域范围内,上述上层区域的顶面开设有进水孔,上述进水孔上安装有格栅,上述上层区域对应于上述透水土工布层处开设有出水孔。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雨水双重滤渗再利用治理结构,应用时,市政雨水管网内的雨水经进水管流至第一治理区内,在流至第一治理区内前会经挡水石结构后才流至第一治理区内,经过挡水石结构时挡水石结构一方面能对雨水的颗粒物进行吸附过滤,实现初级治理渗滤,另一方面用于减缓水流速度,避免因流进第一治理区内的水流流速过大对第一治理区内的水进行冲击的问题,流至第一治理区内的过滤雨水在第一治理区内沉淀,并使第一治理区内的水位上升,沉淀后的雨水再经碎石溢流堰流至第二治理区内,利用碎石溢流堰一方面防止第一治理区内的水马上流至第二治理区内,延长雨水在第一治理区内的停留时间,提高第一治理区雨水的沉淀处理效果,另一方面还能阻挡雨水的杂质,起到二级处理作用;流至第二治理区内的沉淀水先经水生植物层的水生植物进行生态净化处理,再依次经透水土工布层及过滤石料垫层进行沉淀过滤,最后经收集管的进水孔流入至收集管内收集,收集后的水流至收集井,经出水管流出得以重新当作浇灌水使用,使雨水得到有效利用,避免水资源浪费,缓解用水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雨水双重滤渗再利用治理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有治理区1、进水管2、收集管3和出水管 4,治理区1为直接在地面深挖而成的凹腔,或者直接采用混凝土砌筑而成的一个池子,该治理区1内具有将治理区1分隔出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治理区11和第二治理区12的分隔坎13,进水管2埋设于治理区1外,且进水管2的进水端与市政雨水管网相通连接,进水管 2的出水端伸入第一治理区11的上部内,第一治理区11的内侧壁位于进水管2处具有处于进水管2出水端下方的台阶111,台阶111的阶面低于分隔坎13的顶面,台阶111上放置有防地面冲刷并能吸附杂质的挡水石结构5,挡水石结构5具有碎石、煤炭、钢渣和矿石,碎石为其粒径为15-20mm的四六碎石,碎石为麦饭石,利用挡水石结构5的各组份能对雨水起到沉淀、过滤、杂质吸附的作用,该分隔坎 13的顶面上铺设有碎石溢流堰6,第二治理区12内设有透水土工布层7、过滤石料垫层8和对水起到净化作用并供水渗透流过的水生植物层9,水生植物层9、透水土工布层7和过滤石料垫层8由上而下依次叠合设置,此过滤石料垫层8为级配砂砾层,利用此级配砂砾层能可水进行沉淀、过滤颗粒的作用,水生植物层9有水生植物91和给水生植物91种植的种植土层92,种植土层92处于透水土工布层7 的顶面,水生植物91为再力花、花叶芦竹、早伞草、香蒲、纸莎草和灯心草中的一种,也可以是再力花、花叶芦竹、早伞草、香蒲、纸莎草和灯心草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利用此水生植物对水的生态净化作用,使雨水得以净化,还能给第二治理区12提供观赏作用。
所述的收集管3横卧埋于过滤石料垫层8内,此收集管3可为直管,也可为具有若干分支的异形管,该收集管3的管壁上满布有供过滤石料垫层8内的水流至收集管3内的进水孔(图中未画出),第二治理区12内砌筑有收集井14,收集管3的一端呈闭合状,收集管3 的另一端通至收集井14的底部内,出水管4横卧设置,出水管4的第一端端部通至收集井3的底部内,且出水管4的第一端端部与收集管3的另一端相对位设置,出水管4与收集管3经收集井14的腔室相连通配合,出水管4的第二端端部伸出第二治理区12外,与外界水管或抽水设备连通设置。该出水管4也可与收集管3直接相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雨水双重滤渗再利用治理结构,应用时,市政雨水管网内的雨水经进水管2流至第一治理区11 内,在流至第一治理区11内前会经挡水石结构5后才流至第一治理区11内,经过挡水石结构5时挡水石结构5一方面能对雨水的颗粒物进行吸附过滤,实现初级治理渗滤,另一方面用于减缓水流速度,避免因流进第一治理区11内的水流流速过大对第一治理区内11的水进行冲击的问题,流至第一治理区11内的过滤雨水在第一治理区11 内沉淀,并使第一治理区11内的水位上升,沉淀后的雨水再经碎石溢流堰6导流至第二治理区12内,利用碎石溢流堰6一方面防止第一治理区11内的水马上流至第二治理区12内,延长雨水在第一治理区11内的停留时间,提高第一治理区11雨水的沉淀处理效果,另一方面还能阻挡雨水的杂质,起到二级处理作用;另,此碎石溢流堰6 在平水期时可抬高第一治理区上游水位,使第一治理区上游形成较大面积的水域环境,能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和避难所,洪水期时可营造出瀑布效果,增添治理区的曝气性;流至第二治理区12内的待过滤水由上而下依次经水生植物层9和透水土工布层7至过滤石料垫层8,流经水生植物层9时利用水生植物层9的水生植物进行生态净化处理,净化后的水经种植土层92渗透至透水土工布层7,由透水土工布层7进行过滤,过滤后再经过滤石料垫层8进行沉淀过滤,最后过滤石料垫层8内的水经收集管3的进水孔流至收集管3内,并经收集井14及出水管4流出,使出水管4流出的水重新当作浇灌水使用,使雨水得到有效利用,避免水资源浪费,缓解用水压力,此治理区除了起到调蓄雨水外还能同时形成美丽的湖景,功能多样。
本新型中,该治理区1外周沿种植有耐冲刷植物,此耐冲刷植物为生命力强的植物,如国槐树,利用该耐冲刷植物起到保护治理区的作用,还有起到美化作用。
本新型中,该收集井14具有互不相通的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水生植物层9和透水土工布层7的上部落入上层区域范围内,透水土工布层7的下部和过滤石料垫层8落入下层区域范围内,上层区域的顶面开设有进水孔,进水孔上安装有格栅141,上层区域对应于透水土工布层7处开设有出水孔,这样,外界的雨水也可直接经格栅141 下落至收集井14的上层区域内,再由上层区域的出水孔直接流至透水土工布层7内过滤,这样,通过上层区域也可对直接下落的雨水进行收集,以缓解市政地下排水压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Claims (5)

1.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雨水双重滤渗再利用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治理区、进水管、收集管和出水管,上述治理区内具有将治理区分隔出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治理区和第二治理区的分隔坎,上述进水管的进水端与市政雨水管网相通连接,上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伸入上述第一治理区的上部内,且上述第一治理区的内侧壁位于上述进水管处具有处于进水管出水端下方的台阶,上述台阶的阶面低于上述分隔坎的顶面,上述台阶上放置有防地面冲刷并能吸附杂质的挡水石结构,上述分隔坎的顶面上铺设有碎石溢流堰,上述第二治理区内设有透水土工布层、过滤石料垫层和对水起到净化作用并供水渗透流过的水生植物层,上述水生植物层、透水土工布层和过滤石料垫层由上而下依次叠合设置,上述收集管横卧埋于上述过滤石料垫层内,且上述收集管的管壁上开设有供过滤石料垫层内的水流至收集管内的进水孔,上述第二治理区内砌筑有收集井,上述收集管的一端呈闭合状,上述收集管的另一端通至上述收集井的底部内,上述出水管的第一端端部通至上述收集井内,与上述收集管相连通配合,上述出水管的第二端端部伸出上述第二治理区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雨水双重滤渗再利用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治理区外周沿种植有耐冲刷植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雨水双重滤渗再利用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过滤石料垫层为级配砂砾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雨水双重滤渗再利用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水生植物层具有水生植物和给水生植物种植的种植土层,上述种植土层处于上述透水土工布层的顶面,上述水生植物为再力花、花叶芦竹、早伞草、香蒲、纸莎草和灯心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雨水双重滤渗再利用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收集井具有互不相通的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上述水生植物层和上述透水土工布层的上部落入上述上层区域范围内,上述透水土工布层的下部和上述过滤石料垫层落入上述下层区域范围内,上述上层区域的顶面开设有进水孔,上述进水孔上安装有格栅,上述上层区域对应于上述透水土工布层处开设有出水孔。
CN201720859492.9U 2017-07-14 2017-07-14 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雨水双重滤渗再利用治理结构 Active CN2078775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59492.9U CN207877503U (zh) 2017-07-14 2017-07-14 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雨水双重滤渗再利用治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59492.9U CN207877503U (zh) 2017-07-14 2017-07-14 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雨水双重滤渗再利用治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77503U true CN207877503U (zh) 2018-09-18

Family

ID=63500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59492.9U Active CN207877503U (zh) 2017-07-14 2017-07-14 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雨水双重滤渗再利用治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775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36879U (zh) 高架桥雨水收集、净化及利用***装置
CN108060623B (zh) 海绵城市建设道路雨水处理***
CN205676965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CN208434404U (zh) 一种海绵城市人行道生态树池
CN107869179A (zh) 集加快渗滤和蓄水为一体的下凹式绿地结构及方法
CN100400439C (zh) 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
CN206768983U (zh) 一种雨水高利用绿化带
CN206189504U (zh) 多功能连体大棚雨水循环利用***
CN209039909U (zh) 一种城市道路绿化带
CN212925963U (zh) 一种具有雨水过滤及固土功能的园林三维生态护坡
CN2920987Y (zh) 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
CN206512847U (zh) 一种雨水初期弃流过滤装置
CN207877503U (zh) 用于构建海绵城市的雨水双重滤渗再利用治理结构
CN208618523U (zh) 一种园林绿化雨水回收***
CN208293713U (zh) 一种道路绿化带下渗雨水的净化及综合利用***
CN106638899B (zh) 园林雨水收集***
CN207260283U (zh) 一种道路桥梁用虹吸排水***
CN210122703U (zh) 构建于河道河床的精滤湿地设施
CN2918404Y (zh) 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
CN209428882U (zh) 一种道路施工用排水结构
CN207499101U (zh) 一种高架桥下雨水收集处理***
CN206165359U (zh) 一种生态园林水循环利用***
CN207685666U (zh) 一种桥梁排水***
CN111235987A (zh) 一种城市主干道路横断面优化***及雨水处理方法
CN107434301B (zh) 一种植被过滤沟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