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75470U - 一种自卸式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卸式运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75470U
CN207875470U CN201820251384.8U CN201820251384U CN207875470U CN 207875470 U CN207875470 U CN 207875470U CN 201820251384 U CN201820251384 U CN 201820251384U CN 207875470 U CN207875470 U CN 207875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arriage frame
self
tarpaulin
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5138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Xindatong Logi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25138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75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75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75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有一种自卸式运输车的具体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通过增设气囊举升组件,并改进车厢本体的底部结构,能够实现无需将车厢本体整个翻转即可实现运输物料的自卸,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将整个车厢翻起,安全可靠性高,非常适用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自卸式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物流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卸式运输车。
背景技术
自卸式运输车,又称为翻斗车、工程车,即:车厢配有自动倾卸装置的汽车,由汽车底盘、液压举升机构、取力装置和货厢组成。由于其装载车厢能自动倾翻一定角度卸料,大大节省卸料时间和劳动力,缩短运输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并标明装载容积,故其非常适用于煤炭、矿石、建筑物料等散装零散货物的运输。
自卸式运输车按用途可分为两在类:一类属于非公路运输用的重型和超重型自卸挂车主要承担大型矿山、工程等运输任务,通常和挖掘机配套使用。另一类属于公路运输用的轻、中、型普通自卸挂车主要承担砂石、泥土、煤炭等松散货物运输,通常与装载机配套使用。
在具体的结构上,自卸运输车发动机、底盘及驾驶室的构造和一般载重汽车相同。车厢可以后向倾翻或侧向倾翻,通过操纵***控制活塞杆运动,以后向倾翻较普遍,推动活塞杆使车厢倾翻。少数双向倾翻。高压油经分配阀、油管进入举升液压缸,车厢前端有驾驶室安全防护板。发动机通过变速器、取力装置驱动液压泵,车厢液压倾翻机构由油箱、液压泵、分配阀、举升液压缸、控制阀和油管等组成。车厢液压倾翻机构由油箱、液压泵、分配阀、举升液压缸、控制阀和油管等组成。发动机通过变速器、取力装置驱动液压泵,高压油经分配阀、油管进入举升液压缸,推动活塞杆使车厢倾翻。
虽然现有技术中的自卸式运输车具备上述优点,但在具体的使用中因为需要将整个车厢翻起,故危险系数较高,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将整个车厢翻起,安全可靠性高的自卸式运输车。
一种自卸式运输车,包括:车体本体、与所述车体本体相配接的车架总成和与所述车架总成相配接的车厢本体;所述车架总成包括:车架外框和跨接在所述车架外框内的气囊举升装置;所述气囊举升装置包括:与所述车架外框相配接的底架和固接在所述底架上的气囊组件;所述车厢本体为中空结构且其包括:车厢框架、与车厢框架相固接的车厢侧板、与车厢框架可翻转连接的侧门和车厢底板,所述车厢框架底部与所述车架外框相配接;所述车厢底板一侧与车厢框架可翻转连接且当车厢底板处于翻转状态时,所述车厢底板上的物料自所述侧门一侧卸下;所述气囊组件顶部固接在所述车厢底板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车厢底板的横截面为L型且其自由端向远离所述车架总成一侧弯折形成弯折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车厢底板靠近所述车架总成的一侧上还设有加强筋板且所述气囊组件顶部固接在所述加强筋板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车厢本体的顶部开口且其顶部跨设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包括:水平跨接在所述车厢本体顶部的底梁,跨接在所述车厢本体顶部且位于所述底梁正上方的上梁和与所述底梁中部和上梁中部均垂直连接的中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侧门靠近车架总成的一端上开设有若干并行排列的卸料口且所述卸料口处均设有可翻转的卸料门;还包括卸料门联动开启组件,所述卸料门联动开启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车架总成上的卷扬机,与所述卷扬机相连的主牵引绳和若干分别固接在所有卸料门上的连接柱,所述主牵引绳上设有若干并行设置的副牵引绳且所述副牵引绳的自由端分别固接在所述连接柱上;所述主牵引绳沿所述车厢框架底部延伸且所述车厢框架底部还设有用于约束所述主牵引绳的若干主轨道约束组件,所述主轨道约束组件包括:若干沿所述车厢框架底部分布的主轨道环且所述主牵引绳自所述主轨道环内穿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车厢框架底部还包括用于约束各个副牵引绳的若干组副轨道约束组件,每组所述副轨道约束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固接在车厢框架底部的副轨道环;所述副牵引绳自所述副轨道环内穿过;每组副轨道约束组件分别与副牵引绳一一对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篷布自动收放装置,所述篷布自动收放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车厢框架顶部的篷布装置和固接在所述车厢框架的驱动组件;所述篷布装置包括:若干并行设置的篷布骨架和跨接在所述篷布骨架上且与所有篷布骨架依次连接的篷布;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车厢框架顶部的驱动电机,两对传动齿轮和两根传动链条;所述篷布骨架包括:首骨架、尾骨架和位于所述首骨架和尾骨架之间的中间骨架,所述首骨架与所述车厢框架顶部固接且其两端对称设有一对传动齿轮;所述车厢框架与所述首骨架相对应的顶部对应地固接有一对传动齿轮;两根传动链条分别跨接在车厢框架顶部且其两端分别与与之对应的传动齿轮相连接;所述尾骨架的两端跨接在所述传动链条上;所述驱动电机与任一传动齿轮传动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固接在所述车厢框架顶部的限位装置且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尾骨架的位置,所述限位装置位于车厢框架顶部与所述首骨架正对应的一侧且其包括:横置的U型支架,内置于所述U型支架内的触发机构和暴露在外且与所述触发机构传动相连的限位柱,所述U型支架与所述限位柱相平行的侧壁上设有位置传感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车厢本体上还设有与所述车厢框架可翻转连接的车厢后门,所述车厢底板上靠近所述车厢后门的一端上设有一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与所述车厢底板相接触;所述挡板靠近弯折部的侧边与所述弯折部可旋转连接且所述挡板远离弯折部的侧边底部与所述车厢底板通过销轴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防止物料泄露的帆布,所述帆布上端固接在所述车厢框架上且其下端设有若干并行设置的弹性筋条,所述车厢侧板内壁和弯折部上设有与所述弹性筋条相配接的挂接柱。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有一种自卸式运输车的具体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通过增设气囊举升组件,并改进车厢本体的底部结构,能够实现无需将车厢本体整个翻转即可实现运输物料的自卸,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将整个车厢翻起,安全可靠性高,非常适用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一种自卸式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车厢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气囊举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车厢本体部分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自卸式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卸料门);
图6是本申请一种自卸式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卸料门联动开启组件);
图7是图6中卸料门联动开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仰视效果);
图8是本申请一种自卸式运输车中篷布自动收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种自卸式运输车中篷布自动收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车厢本体部分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挡板);
图11是图1中车厢本体部分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挂接柱);
图12是本申请一种自卸式运输车中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8中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本体;2、车架总成;21、车架外框;22、气囊举升装置;221、底架;222、气囊组件;3、车厢本体;31、车厢框架;32、车厢侧板;33、车厢底板;331、弯折部;332、加强筋板;333、挡板;34、侧门;341、卸料门;35、加强梁;351、底梁;352、上梁;353、中梁;36、篷布骨架;361、首骨架;362、尾骨架;363、中间骨架;37、篷布;38、传动齿轮;39、U型支架;391、限位柱;4、帆布;41、弹性筋条;5、挂接柱;6、卷扬机;7、主牵引绳;71、副牵引绳;72、主轨道环;73、副轨道环;8、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公开有一种自卸式运输车的具体结构。
一种自卸式运输车,包括:车体本体1、与所述车体本体1相配接的车架总成2和与所述车架总成2相配接的车厢本体3。
车体本体,本实施例中的基础结构,用于实现本自卸式运输车的驱动控制等基本功能。
所述车架总成2包括:车架外框21和跨接在所述车架外框21内的气囊举升装置22;所述气囊举升装置22包括:与所述车架外框21相配接的底架221和固接在所述底架221上的气囊组件222。
所述车架总成,与所述车体本体相配接,所述车架总成2包括:车架外框21和跨接在所述车架外框21内的气囊举升装置22。
其中:
车架外框21,为车架总成的主要构成部件,与车体本体和车厢本体进行基础连接。
气囊举升装置22,本实施例中的关键部件,用于车架框体和车厢本体进行连接,以实现将车厢本体的底板进行翻转即可实现运输物料的自卸。
所述气囊举升装置22包括:与所述车架外框21相配接的底架221和固接在所述底架221上的气囊组件222。优选地,气囊组件的多少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设定,单个气囊举升装置内可以设有多组串联连接的气囊组件。
所述气囊举升装置22,在所述车架外框上有多个并行排布,优选为6-8个。
底架221,用于与车架外框进行连接,以安装气囊举升装置;气囊组件222,其底部安装在底架221上且其顶部安装在车厢本体3的车厢底板上。
所述车厢本体3为中空结构且其包括:车厢框架31、与车厢框架31相固接的车厢侧板32、与车厢框架31可翻转连接的侧门34和车厢底板33,所述车厢框架31底部与所述车架外框21相配接;所述车厢底板33一侧与车厢框架31可翻转连接且当车厢底板33处于翻转状态时,所述车厢底板33上的物料自所述侧门34一侧卸下;所述气囊组件222顶部固接在所述车厢底板33上。
车厢框架31,车厢本体的基本构建,用于行程车厢本体的基本框架。
车厢侧板32,用于与车厢框架相固接,行程车厢本体的整体结构,实现储料的功能。
侧门34,与车厢框架31可翻转连接,可翻转连接方式不加以限制,可为铰接或利用液压机构连接。侧门的设计,用于方便车厢本体内的物料自其处完成自卸。
车厢底板,本实施例中的关键部件,其与车厢框架31可翻转连接,其能够在与气囊举升装置的配合下完成物料的自卸。
当气囊组件内充入气体时,气囊组件渐渐充盈,带动车厢底板的自由端向上运动,至气囊组件的最高位置时,车厢底板运动至极限,在此过程中,车厢底板上的物料经由侧门外排,逐步地完成自卸;完成卸货之后,气囊组件内气体排出,气囊组件逐步地干瘪,带动车厢底板的自由端向下运动,至车厢底板归位。
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实现气囊组件充排气的相关装置,主要包括气泵以及相关气路,该相关装置及结构,可以直接借鉴现有技术中已有的设备,非常容易实现,故此处未加以赘述。
请参考图4,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车厢底板34的横截面为L型且其自由端向远离所述车架总成2一侧弯折形成弯折部331。
L型设计的车厢底板34,一方面能够防止自卸过程中的物料自底板自由端与车厢本体的侧板之间的缝隙掉落;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强车厢本体的侧板的承载强度。
考虑到长期使用中,气囊组件的顶部直接与底板接触,容易在举升过程中导致车厢底板出现应力凸起,一方面,影响车厢底板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还将影响车厢底板使用时的实际工作效率,故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车厢底板34靠近所述车架总成2的一侧上还设有加强筋板332且所述气囊组件222顶部固接在所述加强筋板332上。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板为L型或者H型龙骨。
为方便货物的装填,请参考图2和图4,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车厢本体3的顶部开口且其顶部跨设有加强梁35,所述加强梁35包括:水平跨接在所述车厢本体3顶部的底梁351,跨接在所述车厢本体3顶部且位于所述底梁351正上方的上梁352和与所述底梁351中部和上梁352中部均垂直连接的中梁353。
即使车厢本体顶部开口,本实施例中的加强梁也能够足够保证其整体承载强度。
优选地,所述上梁为弯曲设计。
请参考图5,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侧门34靠近车架总成2的一端上开设有若干并行排列的卸料口且所述卸料口处均设有可翻转的卸料门341。
基于上述设计,并行排列的卸料口同样可以实现自卸的功能,为上述实施例中的优选技术方案。
当当气囊组件内充入气体时,气囊组件渐渐充盈,带动车厢底板的自由端向上运动,至气囊组件的最高位置时,车厢底板运动至极限,在此过程中,车厢底板上的物料逐步地可以利用卸料口完成自卸,形成漏斗式的卸料效果。
当然,卸料口与侧门门板之间既可以通过插销等连接,还可以通过电子锁等锁定方式。
请参考图6和图7,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卸料门联动开启组件,所述卸料门联动开启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车架总成2上的卷扬机6,与所述卷扬机6相连的主牵引绳7和若干分别固接在所有卸料门341上的连接柱8,所述主牵引绳7上设有若干并行设置的副牵引绳71且所述副牵引绳71的自由端分别固接在所述连接柱8上;所述主牵引绳7沿所述车厢框架31底部延伸且所述车厢框架31底部还设有用于约束所述主牵引绳7的若干主轨道约束组件,所述主轨道约束组件包括:若干沿所述车厢框架31底部分布的主轨道环72且所述主牵引绳7自所述主轨道环72内穿过。
基于上述设计,所述副牵引绳、所述连接柱及所述卸料门一一对应,利用副牵引绳能够对连接柱施加外力,使得卸料门锁闭;优选地,所述连接柱为倒T型结构。
所述主牵引绳,用于依次与副牵引绳相配接,为副牵引绳提供足够的外力。为限制主牵引绳的基本走向,所述主牵引绳自主轨道环内依次穿过,主轨道环的数量可以依据具体的车厢本体的尺寸进行确定。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当在进行物料装填和运输的过程中,卷扬机收紧,带动主牵引绳收紧,进而带动副牵引绳收紧,使得卸料门锁闭,防止物料泄露;当需要进行自卸物料时,卷扬机放松,主牵引绳、副牵引绳依次放松,此时,卸料门在物料的挤压下打开。同时,伴随着车厢底板的翻转,能够实现物料的漏斗式自卸。
上述结构,安全易行,长期使用动作可靠性高;主牵引绳和副牵引绳均暴露在外,可视性好,可以根据其具体磨损情况进行更替,非常适用于推广使用。
优选地,所述车厢框架31底部还包括用于约束各个副牵引绳71的若干组副轨道约束组件,每组所述副轨道约束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固接在车厢框架31上的副轨道环73;所述副牵引绳71自所述副轨道环73内穿过;每组副轨道约束组件分别与副牵引绳71一一对应。
优选地,为实现卸料门卸料的单独作业,所述卸料门与侧门之间还设有外部锁闭组件,所述外部锁闭组件可以参照现有的锁闭结构来实现,如销轴锁闭结构。
请参考图8和图9,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篷布自动收放装置,所述篷布自动收放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车厢框架31顶部的篷布装置和固接在所述车厢框架31的驱动组件;所述篷布装置包括:若干并行设置的篷布骨架36和跨接在所述篷布骨架36上且与所有篷布骨架36依次连接的篷布37;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车厢框架31顶部的驱动电机,两对传动齿轮38和两根传动链条;所述篷布骨架36包括:首骨架361、尾骨架362和位于所述首骨架361和尾骨架362之间的中间骨架363,所述首骨架361与所述车厢框架31顶部固接且其两端对称设有一对传动齿轮38;所述车厢框架31与所述首骨架361相对应的顶部对应地固接有一对传动齿轮38;两根传动链条分别跨接在车厢框架31顶部且其两端分别与与之对应的传动齿轮38相连接;所述尾骨架362的两端跨接在所述传动链条上;所述驱动电机与任一传动齿轮传动连接。
基于上述设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篷布装置包括:若干并行设置的篷布骨架36和跨接在所述篷布骨架36上且与所述篷布骨架36依次连接的篷布37。
其中:
篷布骨架,并行设计,一方面能够支撑篷布的展开面积,另一方面还能够在雨雪等恶劣天气下,保证足够的承载强度。
所述篷布骨架36包括:首骨架361、尾骨架362和位于所述首骨架361和尾骨架362之间的中间骨架363。
通过将篷布骨架相互靠近或者远离,当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尾骨架靠近或远离所述头骨架,能实现篷布的收缩或展开。
为将篷布装置设置在所述车厢框架顶部,所述首骨架361与所述车厢框架31顶部固接。
为实现对篷布收缩或展开效果的转换,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车厢框架31顶部的驱动电机,两对传动齿轮38和两根传动链条。
所述首骨架的两端对称设有一对传动齿轮38;另外一对传动齿轮,设置在与所述首骨架相平行的车厢框架一侧的顶部,而且与首骨架上的两个传动齿轮分别一一对应。
两对传动链条跨接在所述车厢本体顶部,其走向与加强梁一致且其两端分别与与之对应的传动齿轮38相连接。
所述驱动电机与任一传动齿轮传动连接。
启动驱动电机(图中未标示),带动与之相连的传动齿轮旋转(此时,该传动齿轮为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带动传动链条运动,进而带动与主动齿轮通过传动链条相连的传动齿轮旋转;同时,传动链条的运动还将带动与之相连的尾骨架移动,进而带动尾骨架另一侧的传动链条以及传动齿轮运动,实现对尾骨架整体运动的控制,使其靠近或者远离首骨架,完成篷布的收缩或展开。
通过控制驱动电机的正转或者反转,即可实现尾骨架远离或者靠近首骨架的控制。
为保证更佳的控制效果,所述驱动电机可以为两个,即分别位于车厢框架顶部,而且分别位于车厢框架头端的顶部和车厢框架尾端的顶部,两个驱动电机联动,即共同启动控制,以实现对传动链条行进方向的同步控制,进而实现对尾骨架整体运动的控制,使其靠近或者远离首骨架,完成篷布的收缩或展开。
基于上述设计,当篷布展开时,即尾骨架最远离所述头骨架时,达到了尾骨架运动位置的极限,为限制所述尾骨架的位置,请参考图13,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固接在所述车厢框架31顶部的限位装置且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尾骨架362的位置,所述限位装置位于车厢框架31顶部与所述首骨架361正对应的一侧且其包括:横置的U型支架39,内置于所述U型支架39内的触发机构和暴露在外且与所述触发机构传动相连的限位柱391,所述U型支架39与所述限位柱391相平行的侧壁上设有位置传感器。
当篷布展开时,即尾骨架最远离所述头骨架时,此时,(限位装置的最初状态:限位柱收起,隐藏于所述U型支架内)尾骨架会进入U型支架的开口内,直至其接触到位置传感器,传感器发出信号启动触发机构并停止驱动电机;此时,驱动电机停止动作,尾骨架停止运动,同时,限位柱自U型支架内弹出,将尾骨架的位置限制住。
当需要将篷布收起时,操作者启动驱动电机,此信号同时联动所述触发机构,所述限位柱收起,驱动电机带动尾骨架运动。
上述过程往复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触发结构的设计参考现有技术中已经有的装置即可。
请参考图10,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车厢本体3上还设有与所述车厢框架31可翻转连接的车厢后门,所述车厢底板33上靠近所述车厢后门的一端上设有一挡板333,所述挡板333的底部与所述车厢底板33相接触;所述挡板333靠近弯折部331的侧边与所述弯折部331可旋转连接且所述挡板333远离弯折部331的侧边底部与所述车厢底板33通过销轴可拆卸连接。
基于上述设计,在车厢后门(图中未标示)非打开时,挡板的设计能够增强车厢后门的承载强度;在车厢后门打开时,能够通过卸下销轴,将车厢底板与挡板远离弯折部331的侧边相分离,然后,转动挡板至不妨碍的位置,使用叉车完成卸货。
优选地,所述挡板为横置的直角梯形结构,基于此设计,所述挡板的直角边与所述车厢底板相接触。
请参考图11和12,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一防止物料泄露的帆布4,所述帆布4上端固接在所述车厢框架31上且其下端设有若干并行设置的弹性筋条41,所述车厢侧板32内壁和弯折部331上设有与所述弹性筋条41相配接的挂接柱5。
帆布的设计,一方面能够防止运输途中物料发生泄漏;另一方面,鉴于弹性筋条的存在,在车厢底板升起的过程中,被逐步地拉伸平整的帆布,还能够有助于卸料。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自卸式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本体(1)、与所述车体本体(1)相配接的车架总成(2)和与所述车架总成(2)相配接的车厢本体(3);
所述车架总成(2)包括:车架外框(21)和跨接在所述车架外框(21)内的气囊举升装置(22);所述气囊举升装置(22)包括:与所述车架外框(21)相配接的底架(221)和固接在所述底架(221)上的气囊组件(222);
所述车厢本体(3)为中空结构且其包括:车厢框架(31)、与车厢框架(31)相固接的车厢侧板(32)、与车厢框架(31)可翻转连接的侧门(34)和车厢底板(33),所述车厢框架(31)底部与所述车架外框(21)相配接;所述车厢底板(33)一侧与车厢框架(31)可翻转连接且当车厢底板(33)处于翻转状态时,所述车厢底板(33)上的物料自所述侧门(34)一侧卸下;所述气囊组件(222)顶部固接在所述车厢底板(3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卸式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底板(33)的横截面为L型且其自由端向远离所述车架总成(2)一侧弯折形成弯折部(3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卸式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底板(33)靠近所述车架总成(2)的一侧上还设有加强筋板(332)且所述气囊组件(222)顶部固接在所述加强筋板(33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卸式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本体(3)的顶部开口且其顶部跨设有加强梁(35),所述加强梁(35)包括:水平跨接在所述车厢本体(3)顶部的底梁(351),跨接在所述车厢本体(3)顶部且位于所述底梁(351)正上方的上梁(352)和与所述底梁(351)中部和上梁(352)中部均垂直连接的中梁(35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卸式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门(34)靠近车架总成(2)的一端上开设有若干并行排列的卸料口且所述卸料口处均设有可翻转的卸料门(341);还包括卸料门联动开启组件,所述卸料门联动开启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车架总成(2)上的卷扬机(6),与所述卷扬机(6)相连的主牵引绳(7)和若干分别固接在所有卸料门(341)上的连接柱(8),所述主牵引绳(7)上设有若干并行设置的副牵引绳(71)且所述副牵引绳(71)的自由端分别固接在所述连接柱(8)上;所述主牵引绳(7)沿所述车厢框架(31)底部延伸且所述车厢框架(31)底部还设有用于约束所述主牵引绳(7)的若干主轨道约束组件,所述主轨道约束组件包括:若干沿所述车厢框架(31)底部分布的主轨道环(72)且所述主牵引绳(7)自所述主轨道环(72)内穿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卸式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框架(31)底部还包括用于约束各个副牵引绳(71)的若干组副轨道约束组件,每组所述副轨道约束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固接在车厢框架(31)底部的副轨道环(73);所述副牵引绳(71)自所述副轨道环(73)内穿过;每组副轨道约束组件分别与副牵引绳(71)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卸式运输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篷布自动收放装置,所述篷布自动收放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车厢框架(31)顶部的篷布装置和固接在所述车厢框架(31)的驱动组件;所述篷布装置包括:若干并行设置的篷布骨架(36)和跨接在所述篷布骨架(36)上且与所有篷布骨架(36)依次连接的篷布(37);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车厢框架(31)顶部的驱动电机,两对传动齿轮(38)和两根传动链条;所述篷布骨架(36)包括:首骨架(361)、尾骨架(362)和位于所述首骨架(361)和尾骨架(362)之间的中间骨架(363),所述首骨架(361)与所述车厢框架(31)顶部固接且其两端对称设有一对传动齿轮(38);所述车厢框架(31)与所述首骨架(361)相对应的顶部对应地固接有一对传动齿轮(38);两根传动链条分别跨接在车厢框架(31)顶部且其两端分别与与之对应的传动齿轮(38)相连接;所述尾骨架(362)的两端跨接在所述传动链条上;所述驱动电机与任一传动齿轮(38)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卸式运输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接在所述车厢框架(31)顶部的限位装置且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尾骨架(362)的位置,所述限位装置位于车厢框架(31)顶部与所述首骨架(361)正对应的一侧且其包括:横置的U型支架(39),内置于所述U型支架(39)内的触发机构和暴露在外且与所述触发机构传动相连的限位柱(391),所述U型支架(39)与所述限位柱(391)相平行的侧壁上设有位置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卸式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本体(3)上还设有与所述车厢框架(31)可翻转连接的车厢后门,所述车厢底板(33)上靠近所述车厢后门的一端上设有一挡板(333),所述挡板(333)的底部与所述车厢底板(33)相接触;所述挡板(333)靠近弯折部(331)的侧边与所述弯折部(331)可旋转连接且所述挡板(333)远离弯折部(331)的侧边底部与所述车厢底板(33)通过销轴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卸式运输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防止物料泄露的帆布(4),所述帆布(4)上端固接在所述车厢框架(31)上且其下端设有若干并行设置的弹性筋条(41),所述车厢侧板(32)内壁和弯折部(331)上设有与所述弹性筋条(41)相配接的挂接柱(5)。
CN201820251384.8U 2018-02-12 2018-02-12 一种自卸式运输车 Active CN207875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51384.8U CN207875470U (zh) 2018-02-12 2018-02-12 一种自卸式运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51384.8U CN207875470U (zh) 2018-02-12 2018-02-12 一种自卸式运输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75470U true CN207875470U (zh) 2018-09-18

Family

ID=63498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51384.8U Active CN207875470U (zh) 2018-02-12 2018-02-12 一种自卸式运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754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50761B (zh) 一种车载伸缩传送带自动卸料设备
CN101830191B (zh) 集装箱双侧装卸车
CN112918360A (zh) 一种新型翼开启自卸半挂车及其自卸方法
CN216268880U (zh) 一种装载煤炭半挂车液压卸货装置
CN207697595U (zh) 一种车载伸缩传送带自动卸料设备
CN104071585B (zh) 一种集装箱双侧自装卸车
CN202966063U (zh) 厢式救援车升降门
CN102935821B (zh) 厢式救援车升降门
CN207875470U (zh) 一种自卸式运输车
CN108237960A (zh) 一种自卸式运输车
CN104816958A (zh) 轻型门座散货卸船机用移动式环保粮食装载料斗
CN219544590U (zh) 一种框架内侧翻的自卸车厢
CN109849759B (zh) 一种自卸式半挂车
CN109263676B (zh) 顶盖装置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108944968A (zh) 一种箭体运输车及箭体装卸方法
CN2866240Y (zh) 底板双侧翻转自卸车
CN212500064U (zh) 多功能货厢及其自卸运输专用车、车厢可卸式汽车
CN214929237U (zh) 一种新型翼开启自卸半挂车
CN107444228B (zh) 一种复推式自卸车
CN212500065U (zh) 多功能货厢
CN2866239Y (zh) 底板双侧翻转自卸车
CN201012645Y (zh) 重型加长挂车刮板式自卸装置
CN207481737U (zh) 一种车载折叠传送带自动卸料设备
CN104692150B (zh) 一种液压翻车机
CN204821568U (zh) 一种双车厢自翻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1

Address after: Room 5a031,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Jinnan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after: Tianjin XINDATONG Logis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450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Tanggu District 288

Patentee before: Liu Guofu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