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63110U - 一种防漏气侧排地漏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漏气侧排地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63110U
CN207863110U CN201721143161.1U CN201721143161U CN207863110U CN 207863110 U CN207863110 U CN 207863110U CN 201721143161 U CN201721143161 U CN 201721143161U CN 207863110 U CN207863110 U CN 207863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drain
gas side
baffle
ontology
leakproof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4316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Xiongs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Xiongs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Xiongs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Xiongs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4316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63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63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631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本实用新型涉及洁具及给排水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漏气侧排地漏,包括地漏本体、升降部、挡板,所述的升降部一端设于地漏本体内壁,另一端挡板连接,所述的挡板由两板通过弹簧合页连接而成,既能够有效地排水,与能够防止排水管的气体通过地漏进入室内。

Description

一种防漏气侧排地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本发明涉及洁具及给排水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漏气侧排地漏。
背景技术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了室内的环境质量以及空气质量,是卫生间、厨房等空间防臭的重要部分。
地漏不仅要能漏水,更重要的还要能够防止排水管道***内的气体通过地漏进入到室内。地漏作为住宅中排水***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卫浴间空气的质量,进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故地漏还应能够防止排水***内的气体进入到室内,俗称“防臭”。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了各式各样的防臭地漏,但是其防臭效果较差,不能完全杜绝排水***内的气体进入到室内。当排水***内的气体进入到室内后,人们往往会因此患上疾病。有些场合中,例如,排水管道不能穿越楼板的情况,需要安装侧排地漏,侧排地漏靠近墙体安装,生活废水通过地面和墙壁上的进水口进入到地漏中后,最终进入到墙体中或室外的排水管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防漏气侧排地漏,既能够有效地排水,与能够防止排水管的气体通过地漏进入室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漏气侧排地漏,包括地漏本体、升降部、挡板,所述的升降部一端设于地漏本体内壁,另一端挡板连接,所述的挡板由两板通过弹簧合页连接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簧拉杆一端对称设于地漏本体内壁,另一端与挡板连接,弹簧拉杆的作用还可以是当挡板上的弹簧合页故障时,可以通过水的重力使弹簧拉杆向下移,行程出水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面罩,所述的面罩设于地漏本体顶端进水口,使用面罩可以遮盖在地漏本地进水口的位置,可以防止大件的垃圾通过进水口进入水管导致水管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的地漏本体上部为倒圆台形,通过倒圆台的设计,增大进水口的大小,增大进水量,且使小件垃圾通过圆台的斜设计滑入水管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挡板的直径与地漏本体出水口直径相同,挡板用于防止水管中的废弃通过地漏本地进入室内,因此将挡板设为与地漏本体直径相同,可以有效防止气体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面罩为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既能够让水通过面罩,也能够阻挡水中的垃圾进入。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簧合页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弹簧拉杆的一端,弹簧拉杆的一端固定在弹簧合页的两端,避免了弹簧拉杆阻拦合页的开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面罩的直径与地漏本体进水口相同,由于地漏本体进水口为倒圆台形,直径从上至下减少,因此将面罩的直径设置为与地漏本体进水口的直径相同,可以保证面罩完全罩住进水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采用弹簧拉杆和弹簧合页的设计,使进水时地漏能正常排水,不进水时地漏自动关闭,防止管道内的气体进入室内;
2、采用网状形面罩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大件垃圾进入地漏,防止管道阻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部件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如图1、2所示,一种防漏气侧排地漏,包括地漏本体1、升降部、挡板3,所述的升降部一端设于地漏本体1内壁,另一端挡板3连接,所述的挡板3由两板通过弹簧合页4 连接而成。
其中,所述的弹簧拉杆2一端对称设于地漏本体1内壁,另一端与挡板3连接。
其中,还包括面罩,所述的面罩设于地漏本体1顶端进水口,使用面罩可以遮盖在地漏本地进水口的位置,可以防止大件的垃圾通过进水口进入水管导致水管堵塞。
其中,所述的地漏本体1上部为倒圆台形,通过倒圆台的设计,增大进水口的大小,增大进水量,且使小件垃圾通过圆台的斜设计滑入水管中。
其中,所述的挡板3的直径与地漏本体1出水口直径相同,挡板3用于防止水管中的废弃通过地漏本地进入室内,因此将挡板3设为与地漏本体1直径相同,可以有效防止气体排出。
其中,所述的面罩为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既能够让水通过面罩,也能够阻挡水中的垃圾进入。
其中,所述的弹簧合页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弹簧拉杆2的一端,弹簧拉杆2的一端固定在弹簧合页4的两端,避免了弹簧拉杆2阻拦合页的开合。
其中,所述的面罩的直径与地漏本体1进水口相同,由于地漏本体1进水口为倒圆台形,直径从上至下减少,因此将面罩的直径设置为与地漏本体1进水口的直径相同,可以保证面罩完全罩住进水口。
正常情况时,没有水进入地漏,由于弹簧拉杆2的拉力,弹簧拉杆2将挡板3向上提将地漏本体1出水口盖住,当有水进入地漏时,当水量少的时候,挡板3上的弹簧合页4 打开,水通过地漏,当水量大的时候,弹簧拉杆2向下移,且弹簧合页4也同时打开,水可以通过,当水排完之后,弹簧拉杆2由于弹力作用恢复正常状态,将挡板3向上提。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防漏气侧排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漏本体(1)、升降部、挡板(3),所述的升降部一端设于地漏本体(1)内壁,另一端挡板(3)连接,所述的挡板(3)由两板通过弹簧合页(4)连接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气侧排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部为弹簧拉杆(2),所述的弹簧拉杆(2)一端对称设于地漏本体(1)内壁,另一端与挡板(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气侧排地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面罩,所述的面罩设于地漏本体(1)顶端进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气侧排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漏本体(1)上部为倒圆台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气侧排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3)的直径与地漏本地出水口直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漏气侧排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罩为网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气侧排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合页(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弹簧拉杆(2)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漏气侧排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罩的直径与地漏本体(1)进水口相同。
CN201721143161.1U 2017-09-07 2017-09-07 一种防漏气侧排地漏 Active CN207863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43161.1U CN207863110U (zh) 2017-09-07 2017-09-07 一种防漏气侧排地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43161.1U CN207863110U (zh) 2017-09-07 2017-09-07 一种防漏气侧排地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63110U true CN207863110U (zh) 2018-09-14

Family

ID=63474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43161.1U Active CN207863110U (zh) 2017-09-07 2017-09-07 一种防漏气侧排地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631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797460Y (zh) 一种互补式管网终端存水器
CN207863110U (zh) 一种防漏气侧排地漏
KR101229689B1 (ko) 층상 배관용 배수트랩
CN202273284U (zh) 一种整体卫浴间的真空排污装置
CN210459414U (zh) 一种扁管前置地漏型不降板同层排水***
CN108842898A (zh) 一种防止头发堵塞管道的浴室地漏
CN101158175A (zh) 环保节能型自清式内置密闭水封防臭地漏
KR101050778B1 (ko) 유선형 트랩의 방취용 오수받이
KR101333988B1 (ko) 다양한 조건의 오배수관에서도 적용이 가능한 통기트랩
KR20120076006A (ko) 통합 이중관 및 그를 적용한 통합 배수관 시공방법
CN201386307Y (zh) 室内外两用地漏
CN101798834A (zh) 排水袋密封技术
CN202850142U (zh) 楼房室内管道排污***
CN214940729U (zh) 一种扁管后置型收水器
CN216552246U (zh) 厨卫间双存水弯防臭排水管装置
CN207700292U (zh) 一种基于hdpe的同层排水***
CN209891311U (zh) 一种防臭装置
CN201713895U (zh) 左右旁竖横通孔型检查孔存水弯
CN211816670U (zh) 一种封闭独立的卫生间收集装置
CN210459471U (zh) 一种防臭地漏
CN208072588U (zh) 一种直通地漏
CN208121920U (zh) 一种储水式自清洁蹲便器
CN202298813U (zh) 左右旁竖横通孔型检查孔存水弯
CN218264216U (zh) 一种卫生间沉箱二次排水预埋地漏补水***
CN208830423U (zh) 一种防臭易清洁排水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