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00107U - 视角切换结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视角切换结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00107U
CN207800107U CN201721659262.4U CN201721659262U CN207800107U CN 207800107 U CN207800107 U CN 207800107U CN 201721659262 U CN201721659262 U CN 201721659262U CN 207800107 U CN207800107 U CN 207800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olution layer
solution
transparency electrode
view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592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健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5926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00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00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00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视角切换结构及显示装置,所述视角切换结构包括对应所述显示面板上各像素设置的多个视角切换单元,每一所述视角切换单元包括:容纳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一溶液层和第二溶液层,所述第一溶液层和所述第二溶液层之间形成液体界面;以及,能够产生施加在所述容纳腔上的驱动电场的电场驱动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溶液层和所述第二溶液层的折射率不同,且所述第一溶液层为透明导电溶液,所述第二溶液层为透明非导电溶液,所述电场驱动单元所产生的电场变化时,所述第一溶液层和所述第二溶液层之间的液体界面的形状改变。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显示装置的可视角度可调的目的,实现防窥等效果。

Description

视角切换结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视角切换结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娱乐、阅读、办公等功能。因此,用户随时随地的在任何地方在移动终端上阅读文件或者是查看照片、视频等。但是,在移动热闹的环境中,如地铁、公车、餐馆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其他人在用户身边,有可能看到用户手机上显示的内容,导致用户的私密***露。
现有技术中,手机等显示装置是无法通过自身设置进行可视角度调节的,通常是采用在屏幕上贴膜的方式来控制可视角度。但是,采用屏幕贴膜方式控制可视角度需要对保护膜进行维护,且可视角度固定,无法恢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角切换结构及显示装置,能够使得同一显示装置的可视角度可改变。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视角切换结构,用于显示面板上,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所述视角切换结构包括对应所述显示面板上各像素设置的多个视角切换单元,每一所述视角切换单元包括:
容纳腔;
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一溶液层和第二溶液层,所述第一溶液层和所述第二溶液层之间形成液体界面;
以及,能够产生施加在所述容纳腔上的驱动电场的电场驱动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溶液层和所述第二溶液层的折射率不同,且所述第一溶液层为透明导电溶液,所述第二溶液层为透明非导电溶液,所述电场驱动单元所产生的电场变化时,所述第一溶液层和所述第二溶液层之间的液体界面的形状改变。
进一步的,所述电场驱动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一溶液层和所述第二溶液层分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之间,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上所施加的电压变化时,所述第一溶液层和所述第二溶液层之间的液体界面的形状改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的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上具有与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像素对应设置的开口区,以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配合形成所述容纳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中的至少一个透明电极在面向另一个透明电极的一侧设置有疏液层或介电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溶液层位于靠近所述第一透明电极的一侧,所述第二溶液层位于靠近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上设有所述疏液层或介电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溶液层包括氯化钠溶液、硫酸钾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
所述第二溶液层包括矽酮油溶液。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如上所述的视角切换结构;其中所述视角切换结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所述视角切换结构中每一所述视角切换单元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像素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所述视角切换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OLED显示面板或液晶显示面板。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时,所述OLED显示面板包括:
相对设置的阴极层和阳极层;
及,设置在所述阴极层和所述阳极层之间的有机发光层;
其中,所述阴极层作为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设置在所述阴极层的远离所述阳极层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视角切换结构中各视角切换单元可以与显示面板上的各像素对应设置,由于各视角切换单元中的第一溶液层为透明导电溶液,而所述第二溶液层为透明非导电溶液,所述第一溶液层中的透明导电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会作定向移动,在不同电场作用下,第一溶液层和第二溶液层之间的液体界面形状会发生变化,由于第一溶液层和第二溶液层的折射率不同,当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出射的光经过所述视角切换单元时会改变传播方向,从而通过控制电场驱动单元的电场变化,可以改变第一溶液层和第二溶液层之间的液体界面的形状改变,达到可视角度可调的目的,实现防窥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视角切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视角切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针对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采用屏幕贴膜方式进行视角调节,存在可视角度固定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视角切换结构及显示装置,使得同一显示装置的可视角度可改变。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视角切换结构,用于显示面板50上,所述显示面板50包括多个像素;所述视角切换结构包括对应所述显示面板50上各像素设置的多个视角切换单元,每一所述视角切换单元包括:
容纳腔;
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分层设置的第一溶液层100和第二溶液层200,所述第一溶液层100和所述第二溶液层200之间形成液体界面300;
以及,能够产生施加在所述容纳腔上的驱动电场的电场驱动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溶液层100和所述第二溶液层200的折射率不同,且所述第一溶液层100为透明导电溶液,所述第二溶液层200为透明非导电溶液,所述电场驱动单元所产生的电场变化时,所述第一溶液层100和所述第二溶液层200之间的液体界面300的形状改变。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视角切换结构中各视角切换单元可以与显示面板50上的各像素对应设置,由于各视角切换单元中的第一溶液层100为透明导电溶液,而所述第二溶液层200为透明非导电溶液,所述第一溶液层100中的透明导电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会作定向移动,在不同电场作用下,第一溶液层100和第二溶液层200之间的液体界面300形状会不同,由于第一溶液层100和第二溶液层200的折射率不同,显示面板50的出光侧所出射的光经过各所述视角切换单元时会改变传播方向,从而通过控制电场驱动单元的电场变化,可以改变第一溶液层100和第二溶液层200之间的液体界面300的形状发生改变,当达到可视角度可调的目的,实现防窥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溶液层100和第二溶液层200为不互溶的两种溶液,从而在所述第一溶液层100和第二溶液层200之间能够形成所述液体界面300;并且,第一溶液层100和第二溶液层200之间的液体界面300形状改变可以是在平面形状和曲面形状之间切换,还可以是在不同曲率的曲面形状之间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电场驱动单元的电场作用下,所述第一溶液层100和所述第二溶液层200之间的液体界面300为中部向所述第二溶液层200所在一侧凸起的凸面形状,以使各视角切换单元组成一微透镜阵列结构,通过控制电场大小变化,来改变所述凸面形状的曲率,从而实现调节可视角度的目的。
以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为例,所述可视角度调节结构设置显示面板50的出光侧,且所述第一溶液层100位于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溶液层位于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液体界面300为向所述第二溶液层200所在一侧凸起的凸面形状,当所述第一溶液层100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溶液层200的折射率时,控制所述电场驱动单元的电场,使所述凸面形状的曲率变大时,显示装置的可视角度变小,所述凸面形状的曲率变小时,显示装置的可视角度变大;
反之,当所述第一溶液层100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溶液层200的折射率时,所述凸面形状的曲率变大时,则显示装置的可视角度变大,所述凸面形状的曲率变小时,显示装置的可视角度变小。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电场驱动单元的电场作用下,所述第一溶液层100和所述第二溶液层200之间的液体界面300还可以为中部向所述第一溶液层100所在一侧凹陷的凹面形状,以使各视角切换单元组成一微透镜阵列结构。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视角切换结构中,优选的,各所述视角切换单元与显示面板上各像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一对应关系。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是每一所述视角切换单元对应多个像素。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视角切换结构的优选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电场驱动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10和第二透明电极20;所述第一溶液层100和所述第二溶液层200分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0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20之间,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0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20上所施加的电压变化时,所述第一溶液层100和所述第二溶液层200之间的液体界面300的形状改变。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电场驱动单元是利用第一透明电极10和第二透明电极20两块透明电极相对设置来实现,这种结构简单,工艺实现方便。应当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电场驱动单元还可以是利用其他的方式来实现,只要能够实现产生施加在所述容纳腔上的驱动电场的结构均可,对此不再一一列举。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0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20之间设置有绝缘的隔离层30,所述隔离层30上具有与所述显示面板50上的像素对应设置的开口区,以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0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20配合形成所述容纳腔。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隔离层30通过在对应于显示面板50的各像素的位置开口,可以使得所述隔离层30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0、所述第二透明电极20配合,而形成一盒状结构,所述第一溶液层100和所述第二溶液层200填充入该盒状结构内即可,所述隔离层30一方面起到使第一透明电极10和第二透明电极20保持一定间距的作用,另一方面该隔离层30可以将相邻的两个所述视角切换单元内的溶液隔离开,以使得各视角切换单元单独形成一透镜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方案中,各所述视角切换单元的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0可以连为一整块的面电极,同样,各所述视角切换单元的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0可以连为一整块的面电极,这样,可以实现对各所述视角切换单元内的所述液体界面300形状同时进行控制的目的,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仅一部分视角切换单元内的第一透明电极10连为一块面电极或仅一部分视角切换单元内的第二透明电极20连为一块面电极。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各所述视角切换单元的所述隔离层30可以是连为一体结构,该隔离层30的制作方法可以是:首先,通过在第一透明电极10或第二透明电极20上采用绝缘材料形成隔离层,然后,在与显示面板50上对应的像素区域采用刻蚀等方式形成开口区即可。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0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20中的至少一个透明电极在面向另一个透明电极的一侧设置有疏液层或介电层40。
且优选的,所述第一溶液层100位于靠近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0的一侧,所述第二溶液层200位于靠近所述第二透明电极20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0上设有所述疏液层或介电层40。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二透明电极20上也可以设置疏液层或介电层40。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视角切换结构中,所述第一溶液层100优选的采用氯化钠溶液、硫酸钾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所述第二溶液层200优选的采用矽酮油溶液。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所述第一溶液层100和所述第二溶液层200的溶液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视角切换结构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显示面板50上形成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0;
步骤S2、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0上形成疏液层或介电层40;
步骤S3、在所述疏液层或介电层40上形成所述隔离层30,所述隔离层30上具有开口区;
步骤S4、在所述隔离层30的开口区内灌入透明导电溶液,形成所述第一溶液层100,其中由于所述疏液层或介电层40的存在,所述第一溶液层100的液体表面会形成如图1所示的曲面形状;
步骤S5、在所述隔离层30的开口区内采用透明非导电溶液封盖所述第一溶液层100,形成所述第二溶液层200;
步骤S6、在所述隔离层30上形成所述第二透明电极20,所述第二透明电极20封装所述隔离层30上的开口区。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50;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视角切换结构;其中所述视角切换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50的出光侧,所述显示面板50包括多个像素,所述视角切换结构中每一所述视角切换单元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像素设置。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显示面板50上设置所述视角切换结构,使得所述视角切换结构中各视角切换单元可以与显示面板50上的各像素对应设置(优选为,所述视角切换单元与显示面板上各像素一一对应),由于各视角切换单元中的第一溶液层100为透明导电溶液,而所述第二溶液层200为透明非导电溶液,所述第一溶液层100中的透明导电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会作定向移动,在不同电场作用下,第一溶液层100和第二溶液层200之间的液体界面300形状会不同,从而通过控制电场驱动单元的电场变化,可以改变第一溶液层100和第二溶液层200之间的液体界面300的形状发生改变,当显示面板50的显示面的光经过各所述视角切换单元时会改变传播方向,达到可视角度可调的目的,实现防窥等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显示面板50包括显示面,所述视角切换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50的显示面上。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是在制作形成所述显示面板50之后,在所述显示面板50的显示面上再制作所述视角切换结构。
所述显示面板50可以是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者液晶显示面板。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视角切换结构也可以是制作在显示面板50的内部,位于显示面板50的出光侧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50为OLED显示面板,所述OLED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阴极层和阳极层;及,设置在所述阴极层和所述阳极层之间的有机发光层;其中,所述阴极层作为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0,所述第二透明电极20设置在所述阴极层的远离所述阳极层的一侧。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OLED显示面板50的阴极层可以直接作为所述视角切换结构的第一透明电极10使用,简化结构和工艺,切换控制也更为方便。
并且,由于阴极层上所施加的电压固定,可以只改变所述第二透明电极20上施加的电压,即可控制第一溶液层100和第二溶液层200之间的液体界面300形状改变(图1和图2所示为两种电压下第一溶液层100和第二溶液层200之间的液体界面300的曲率不同的示意图),进而使OLED所发射出的光线经过第一溶液层100和第二溶液层200形成的微透镜改变传播方向,达到可视角度可调的目的。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0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20还可以是单独增设于显示面板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视角切换结构,用于显示面板上,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角切换结构包括对应所述显示面板上各像素设置的多个视角切换单元,每一所述视角切换单元包括:
容纳腔;
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一溶液层和第二溶液层,所述第一溶液层和所述第二溶液层之间形成液体界面;
以及,能够产生施加在所述容纳腔上的驱动电场的电场驱动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溶液层和所述第二溶液层的折射率不同,且所述第一溶液层为透明导电溶液,所述第二溶液层为透明非导电溶液,所述电场驱动单元所产生的电场变化时,所述第一溶液层和所述第二溶液层之间的液体界面的形状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场驱动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一溶液层和所述第二溶液层分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之间,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上所施加的电压变化时,所述第一溶液层和所述第二溶液层之间的液体界面的形状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角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的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上具有与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像素对应设置的开口区,以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配合形成所述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角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中的至少一个透明电极在面向另一个透明电极的一侧设置有疏液层或介电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角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溶液层位于靠近所述第一透明电极的一侧,所述第二溶液层位于靠近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上设有所述疏液层或介电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溶液层包括氯化钠溶液、硫酸钾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
所述第二溶液层包括矽酮油溶液。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及,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视角切换结构;其中所述视角切换结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所述视角切换结构中每一所述视角切换单元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像素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所述视角切换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OLED显示面板或液晶显示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场驱动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一溶液层和所述第二溶液层分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之间,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上所施加的电压变化时,所述第一溶液层和所述第二溶液层之间的液体界面的形状改变,
所述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时,所述OLED显示面板包括:
相对设置的阴极层和阳极层;
及,设置在所述阴极层和所述阳极层之间的有机发光层;
其中,所述阴极层作为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电极设置在所述阴极层的远离所述阳极层的一侧。
CN201721659262.4U 2017-12-01 2017-12-01 视角切换结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7800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59262.4U CN207800107U (zh) 2017-12-01 2017-12-01 视角切换结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59262.4U CN207800107U (zh) 2017-12-01 2017-12-01 视角切换结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00107U true CN207800107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85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59262.4U Active CN207800107U (zh) 2017-12-01 2017-12-01 视角切换结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0010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3556A (zh) * 2017-12-01 2018-03-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视角切换结构、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视角切换方法
CN111341935A (zh) * 2020-03-09 2020-06-2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3556A (zh) * 2017-12-01 2018-03-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视角切换结构、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视角切换方法
CN107833556B (zh) * 2017-12-01 2023-10-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视角切换结构、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视角切换方法
CN111341935A (zh) * 2020-03-09 2020-06-2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41935B (zh) * 2020-03-09 2022-09-0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33556A (zh) 视角切换结构、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视角切换方法
CN105518863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9037298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020929A (zh) 光场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789256A (zh) 一种 oled 双面显示基板、制作方法及显示器
US10955920B2 (en) Stacked, very high-density PCB configuration in a mobile device which allows for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size of the main board so as to make space for other components
WO2011058725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851419A (zh) 可变颜色和透射覆盖物
CN206470649U (zh) 电子装置
CN207800107U (zh) 视角切换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10266861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209168600U (zh) 一种柔性显示屏和柔性显示装置
KR102387849B1 (ko) 피에조 전기영동 디스플레이
CN103246123A (zh) 基于电子墨的动态光栅及控制方法和立体显示装置
CN105679232A (zh) 触控式立体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9491145A (zh) 显示装置、显示***和显示方法
CN105576005A (zh) 轻薄低耗3d触控式oled显示装置
CN107544157B (zh) 裸眼3d显示装置
CN104298019B (zh) 一种3d面板及其制备方法、3d显示装置
CN202275241U (zh) 一种新型立体显示器
CN107561721A (zh) 透明真3d显示器
CN205644488U (zh) 触控式立体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3543545A (zh) 一种立体交互式屏幕
CN203178578U (zh) 3d眼镜镜片及3d眼镜
CN108364979A (zh) Ar眼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