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92814U - 一种脱氮除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脱氮除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92814U
CN207792814U CN201820088535.2U CN201820088535U CN207792814U CN 207792814 U CN207792814 U CN 207792814U CN 201820088535 U CN201820088535 U CN 201820088535U CN 207792814 U CN207792814 U CN 207792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settling tank
secondary settling
sludg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885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chuan Beij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Shine Beijing W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 Chuan (beijing) W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 Chuan (beijing) W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 Chuan (beijing) Wa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885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928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92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928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氮除磷***,包括依次连通的液体杂质分离装置、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接触氧化池和二沉池,好氧接触氧化池池底设置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顶部设置有第一生物膜填料层,第一生物膜填料层上附着有硝化菌层,二沉池内部设置有活性污泥层,活性污泥层上附着有反硝化除磷菌层,厌氧池与二沉池之间还通过一污泥管连通,好氧接触氧化池与缺氧池之间通过回流管连通,液体杂质分离装置与二沉池之间还通过一反洗管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氮除磷***,能够提高水处理的脱氮除磷效率,使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Description

一种脱氮除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脱氮除磷***。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河流湖泊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是水质发生恶化,甚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阻碍可持续发展。因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提高生物脱氮除磷效率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目前,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对脱氮除磷的难点一直在于消化细菌和除磷菌长短污泥龄之间的矛盾。消化细菌生长速度慢,污泥龄长;除磷菌生长速度快,污泥龄短。现有的技术手段中往往将消化细菌和除磷菌放在同一环境中进行脱氮除磷,导致消化细菌和除磷菌不能同时培育成最佳状态,进而导致脱氮除磷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氮除磷***,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提高水处理的脱氮除磷效率,使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氮除磷***,包括依次连通的液体杂质分离装置、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接触氧化池和二沉池,所述好氧接触氧化池池底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顶部设置有第一生物膜填料层,所述第一生物膜填料层上附着有硝化菌层,所述二沉池内部设置有活性污泥层,所述活性污泥层上附着有反硝化除磷菌层,所述厌氧池与所述二沉池之间还通过一污泥管连通,所述二沉池能够通过所述污泥管向所述厌氧池输送污泥,所述好氧接触氧化池与所述缺氧池之间通过回流管连通,所述好氧接触氧化池能够通过所述回流管向所述缺氧池输送液体,所述液体杂质分离装置与所述二沉池之间还通过一反洗管连通,所述二沉池内的清水能够通过所述反洗管向所述液体杂质分离装置提供反冲洗液。
优选地,所述缺氧池内设置有第二生物膜填料层,所述第二生物膜填料层上附着有反硝化菌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生物膜填料层和所述第二生物膜填料层均为纤毛状生物膜填料层。
优选地,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微孔曝气器和曝气机,所述微孔曝气器与所述曝气机连接,所述微孔曝气器设置于所述好氧接触氧化池池底。
优选地,所述厌氧池顶端与所述液体杂质分离装置的出水管连通,所述污泥管一端与所述二沉池底端连通,所述污泥管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污泥管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
优选地,所述二沉池顶部连接有一排水管,所述二沉池底部还连接有一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上设置有排泥阀。
优选地,所述回流管一端与所述好氧接触氧化池顶端连通,所述回流管另一端与所述缺氧池底端连通。
优选地,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硝化液回流泵。
优选地,所述液体杂质分离装置顶端连通有一进水管,所述反洗管一端与所述液体杂质分离装置底部连通,所述反洗管另一端与所述二沉池顶部连通,所述反洗管上设置有反洗泵。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氮除磷***,将短泥龄的反硝化除磷菌和长泥龄的反硝化菌分开培养,两类细菌均在最佳的环境下生长,有效解决了污泥龄之间的矛盾,具有污泥活性高、脱氮除磷效率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氮除磷***,在好氧接触氧化池内安装高生物性能的CNR纤毛生物膜填料层,为硝化细菌提供了最适生长环境,由于CNR纤毛生物膜填料层附着有生物膜,溶解氧传质会受到限制,以致生物膜内部形成缺氧区,使好氧接触氧化池内可以同步实现消化反硝化反应,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剩余污泥量少、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氮除磷***,在厌氧池前端还设置有液体杂质分离装置,液体杂质分离装置能够去除进入***的污水中的悬浮物,以降低后续生化单元的污染物负荷;二沉池内的清水能够通过反洗管输送到液体杂质分离装置中,对液体杂质分离装置的滤布进行反冲洗,能够充分利用能源,实现过滤和清洁同时进行,无需停机清洗滤布,便于液体除杂持续进行,提高效率,保证后续生化单元高效脱氮除磷。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氮除磷***,还具有装置成本和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脱氮除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厌氧池、2-缺氧池、3-好氧接触氧化池、4-二沉池、5-曝气装置、6-第一生物膜填料层、7-硝化菌层、8-活性污泥层、9-反硝化除磷菌层、10-污泥管、11-回流管、12-第二生物膜填料层、13-反硝化菌层、14-微孔曝气器、15-曝气机、16-出水管、17-污泥回流泵、18-排水管、19-排泥管、20-排泥阀、21-硝化液回流泵、22-液体杂质分离装置、23-反洗管、24-排渣口、25-反洗泵、26-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氮除磷***,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脱氮除磷***,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通的液体杂质分离装置22、厌氧池1、缺氧池2、好氧接触氧化池3和二沉池4,其中好氧接触氧化池3池底设置有曝气装置5,曝气装置5顶部设置有第一生物膜填料层6,生物膜填料层上附着有硝化菌层7,二沉池4内部设置有活性污泥层8,活性污泥层8内部设置有反硝化除磷菌层9,厌氧池1与二沉池4之间还通过一污泥管10连通,二沉池4能够通过污泥管10向厌氧池1输送污泥,好氧接触氧化池3与缺氧池2之间通过回流管11连通,好氧接触氧化池3能够通过回流管11向缺氧池2输送液体;液体杂质分离装置22与二沉池4之间还通过一反洗管23连通,二沉池4内的上清液能够通过反洗管23向液体杂质分离装置22提供反冲洗液。
本实施例中在缺氧池2内还设置有第二生物膜填料层12,第二生物膜填料层12顶部附着有反硝化菌层13;第一生物膜填料层6和第二生物膜填料层12均为纤毛状生物膜填料层。
本实施例中,曝气装置5包括微孔曝气器14和曝气机15,微孔曝气器14与曝气机15连接,微孔曝气器14设置于好氧接触氧化池3池底。
本实施例中,厌氧池1顶端与液体杂质分离装置22的出水管16连通,液体杂质分离装置22的出水通过出水管流入厌氧池1;污泥管10一端与二沉池4底端连通,污泥管10另一端与出水管16连通;污泥管10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17,活性污泥在污泥回流泵17的作用下通过污泥管10流入厌氧池1内。二沉池4顶部连接有一排水管18,二沉池4的上清液由排水管18排出;二沉池4底部还连接有一排泥管19,排泥管19上设置有排泥阀20,剩余污泥由排泥管19排出。回流管11一端与好氧接触氧化池3顶端连通,回流管11另一端与缺氧池2底端连通;回流管11上设置有硝化液回流泵21,好氧接触氧化池3内带有硝酸根的硝化液在硝化液回流泵21的作用下输送到缺氧池2内进行反硝化反应。
本实施例中,液体杂质分离装置22顶端连通有一进水管16,污水由进水管16进入液体杂质分离装置22,反洗管23一端与液体杂质分离装置22底部连通,反洗管23另一端与二沉池顶部连通,反洗管23上设置有反洗泵25,二沉池4顶部的上清液在反洗泵25的作用下通过反洗管23向液体杂质分离装置22提供反洗液;液体杂质分离装置内部用于分离杂质的滤布为环形,在过滤过程中不断转动,转动到底端时,反洗泵25提升的反洗液能够对滤布上残留的杂质进行清洗,无需停机清洗滤布,过滤后的残渣则由排渣口24进行排出(本实施例中对于液体杂质分离装置22的具体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在进行赘述,可参见公开号为CN106110735A的实用新型专利文献)。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脱氮除磷***,具体的脱氮除磷工作过程如下:
在缺氧池2、好氧接触氧化池3和二沉池4内分别培育反硝化菌、硝化菌和反硝化除磷菌。
反硝化菌、硝化菌和反硝化除磷菌培育好后,液体杂质分离装置出水和来自二沉池4的带有反硝化除磷菌的回流污泥在污泥回流泵17的作用下进入厌氧池1,反硝化除磷菌利用污水中有机物合成内碳源(PHA)于体内,同时进行厌氧释磷反应,设计厌氧池1的水利停留时间HRT在1.0~2.0h,控制厌氧池1的溶解氧小于0.2mg/L。
厌氧池1的混合液由厌氧池1顶部依靠重力自流进入缺氧池2,同时的好氧接触氧化池3带有硝酸根的消化液在硝化液回流泵21的作用下回流至缺氧池2,反硝化除磷菌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以PHA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脱氮除磷;缺氧池2内培育的反硝化菌则进一步将硝酸银还原为氮气(N2)去除污水中的氮素(N)以降低出水中的TN含量;此过程中,消化液的回流比为150%~400%,设计缺氧池2的水利停留时间HRT为2.0~4.0h,控制缺氧池2的溶解氧为0.2~0.5mg/L。
缺氧池2的混合液随后进入好氧接触氧化池3,好氧接触氧化池3内安装有高生物性能的CNR纤毛生物膜填料层,纤毛生物膜填料层上附着大量长污泥龄的硝化菌,附着生物量为1000~1300g/m2,硝化菌将氨氮氧化为硝态氮,同时好氧接触氧化池3曝气吹脱反硝化脱氮除磷产生的氮气,大量吸收剩余的磷,并同时利用生物膜***进行消化反硝化反应进一步去除氮素;此过程中,设计好氧接触氧化池3水利停留时间为3.0~6.0h,控制好氧接触氧化池3的溶解氧为2.0~4.0mg/L。
好氧接触氧化池3出水进入二沉池4,完成泥水分离,富含磷素的剩余污泥经排泥阀20排放,上清液由排水管18排放;含有脱氮除磷菌的沉淀污泥则经污泥回流泵17回流至缺氧池2,保证活性污泥生物反应池中足够的微生物浓度,污泥回流比设计为40%~100%。
以下以湖北某生活污水处理厂为例,该厂进出水水质如下:
单位(pH除外):mg/L
项目 COD NH4-N TN TP SS pH
进水 265 38.2 57.4 4.6 124 6~9
出水 35 1.2 12 0.4 8 6~9
该污水处理厂污水经过粗格栅以去除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然后经污水提升泵提升,提升后的污水经过沉砂池以去除无机性颗粒物,沉砂池出水进入细格栅以去除细小的悬浮物,细格栅过滤后的污水经过核心处理单元(核心处理单元即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氮除磷***)生化处理,生化处理后出水经过二沉池4过滤以进行泥水分离,最后污水经过自反冲洗滤池进一步去除出水中的悬浮物。
在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氮除磷***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该污水处理厂运行参数如下:厌氧池1溶解氧控制在0.1mg/L左右,水力停留时间为1.5h;缺氧池2溶解氧控制在0.35mg/L左右,水利停留时间为3.0h;好氧接触氧化池3溶解氧控制在3mg/L左右,水利停留时间为5.0h;污泥回流比为80%,***平均污泥浓度为2200~2800mg/L,以反硝化除磷菌的活性污泥泥龄(SRT)为7d左右,CNR纤毛生物膜填料附着生物量为1000~1300g/m2;消化液回流比为300%。
本实用新型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脱氮除磷***,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液体杂质分离装置、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接触氧化池和二沉池,所述好氧接触氧化池池底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顶部设置有第一生物膜填料层,所述第一生物膜填料层上附着有硝化菌层,所述二沉池内部设置有活性污泥层,所述活性污泥层上附着有反硝化除磷菌层,所述厌氧池与所述二沉池之间还通过一污泥管连通,所述二沉池能够通过所述污泥管向所述厌氧池输送污泥,所述好氧接触氧化池与所述缺氧池之间通过回流管连通,所述好氧接触氧化池能够通过所述回流管向所述缺氧池输送液体,所述液体杂质分离装置与所述二沉池之间还通过一反洗管连通,所述二沉池内的清水能够通过所述反洗管向所述液体杂质分离装置提供反冲洗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除磷***,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内设置有第二生物膜填料层,所述第二生物膜填料层上附着有反硝化菌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氮除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物膜填料层和所述第二生物膜填料层均为纤毛状生物膜填料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除磷***,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微孔曝气器和曝气机,所述微孔曝气器与所述曝气机连接,所述微孔曝气器设置于所述好氧接触氧化池池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除磷***,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顶端与所述液体杂质分离装置的出水管连通,所述污泥管一端与所述二沉池底端连通,所述污泥管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氮除磷***,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管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氮除磷***,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顶部连接有一排水管,所述二沉池底部还连接有一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上设置有排泥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除磷***,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一端与所述好氧接触氧化池顶端连通,所述回流管另一端与所述缺氧池底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脱氮除磷***,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硝化液回流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除磷***,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杂质分离装置顶端连通有一进水管,所述反洗管一端与所述液体杂质分离装置底部连通,所述反洗管另一端与所述二沉池顶部连通,所述反洗管上设置有反洗泵。
CN201820088535.2U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脱氮除磷*** Active CN207792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88535.2U CN207792814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脱氮除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88535.2U CN207792814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脱氮除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92814U true CN207792814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72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88535.2U Active CN207792814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脱氮除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9281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6629A (zh) * 2019-08-30 2019-11-12 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总氮去除装置与方法
CN112225317A (zh) * 2020-09-30 2021-01-15 北控水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联合脱氮除磷优化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6629A (zh) * 2019-08-30 2019-11-12 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总氮去除装置与方法
CN112225317A (zh) * 2020-09-30 2021-01-15 北控水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联合脱氮除磷优化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65017B (zh) 一种双循环的脱氮除磷废水处理***及其方法
CN105217786B (zh) 基于deamox强化改良分段进水a2/o工艺生物脱氮除磷的装置与方法
CN104150716A (zh) 一种处理寒区低温低碳氮比污水的生物处理装置及处理寒区低温低碳氮比污水的方法
CN108585384B (zh) 一种mbbr高标准污水处理***及处理工艺
CN101973674B (zh) 旋液固液分离式sbr工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应用方法
CN108585385B (zh) 一种mbbr污水处理***及处理工艺
CN210103554U (zh) 一种化工尾水强化脱氮装置
CN107857366A (zh) 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强化脱氮除磷循环式生物膜***
CN105967435A (zh) 一种双循环的脱氮除磷废水处理***及其工艺
CN101746931A (zh) 一种脱氮除磷生物处理与过滤一体化的污水处理***及其方法
CN201598224U (zh) 一种脱氮除磷生物处理与过滤一体化的污水处理***
CN206692513U (zh) 一种基于mbbr工艺的印染废水脱氮处理***
CN105923771A (zh) 一种自循环生物脱氮反应器
CN208732851U (zh) 一种mbbr高标准污水处理***
CN207792814U (zh) 一种脱氮除磷***
CN108178464A (zh) 一种八段污水生物处理方法
CN104230109B (zh) Uasb/a/mbbr结合化学法处理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的方法
CN111153551A (zh)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工艺
CN208071544U (zh) 一种铁路通讯***生产废水处理***
CN100460341C (zh)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方法
CN216377848U (zh) 一种污水处理***
CN110240350A (zh) 一种利用硝化液回流增强污水一体化的设备及抗冲击性方法
CN205710299U (zh) 一种流动式膜泥耦合池型脱氮除磷废水处理装置
CN205856269U (zh) 治理污染水体的生物反应池
CN208454610U (zh) 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强化脱氮除磷循环式生物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07

Address after: 101399 north of wenyuying village, Gaoliyi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SHINE (BEIJING) WATER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gchuan (Beij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09, 3rd Floor, Municipal Office Building, No. 2 Changxime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9

Patentee before: SHINE (BEIJING) WATE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