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65400U - 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65400U
CN207665400U CN201721577360.3U CN201721577360U CN207665400U CN 207665400 U CN207665400 U CN 207665400U CN 201721577360 U CN201721577360 U CN 201721577360U CN 207665400 U CN207665400 U CN 2076654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iquid cooling
cooling plate
charging module
fast 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773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穆晓鹏
徐威
李健
梁汉清
慕永刚
徐爱华
夏修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ai New Energy Co ltd
Qingdao Tgood Electric Co Ltd
Qingdao Teld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Tgood Electric Co Ltd
Qingdao Teld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Tgood Electric Co Ltd, Qingdao Teld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Tgood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773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654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654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654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具有机箱,在机箱的内部安装有充电模块和能够对充电模块降温的液冷装置,液冷装置包括液冷箱和内部中空形成充液空间的液冷板,液冷箱的液体流出口与充液空间的液体流入口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通,充液空间的液体流出口与液冷箱的液体流入口之间通过第二管路连通,在第一管路上设置有能够使冷却液自液冷箱流过充液空间后回到液冷箱中的液体泵,充电模块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液冷板的上方,且充电模块的底面与液冷板的上板面接触。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液冷原理为充电模块降温,由此满足大功率快充的高散热性能要求,提高散热***的可靠性,满足高防护要求,同时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

Description

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速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等大功率充电设备的充电时间较长,然而现有的大功率快充产品的冷却方式都以强制风冷方式的型式设计,防护等级低,换热效率低,很难再向更大功率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充电***的散热能力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为一种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具有包括箱体和箱门的机箱,在所述机箱的内部安装有充电模块和能够对所述充电模块进行降温的液冷装置。
所述液冷装置包括盛装有冷却液且能够对所述冷却液降温的液冷箱和内部中空形成充液空间的液冷板。
所述液冷箱的液体流出口与所述充液空间的液体流入口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充液空间的液体流出口与所述液冷箱的液体流入口之间通过第二管路连通,在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能够使所述冷却液自所述液冷箱流过所述充液空间后回到所述液冷箱中的液体泵。
所述充电模块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液冷板的上方,且所述充电模块的底面与所述液冷板的上板面接触。
另外,技术方案2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在技术方案1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中,在所述机箱的内部设置有能够被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分别穿过的隔板,所述机箱的内部空间被所述隔板分隔为功率室和冷却室,所述液冷板和所述充电模块设置在所述功率室的内部,所述液冷箱和所述液体泵设置在所述冷却室的内部,在所述箱门关闭的情况下,所述功率室的内部形成为密闭空间。
另外,技术方案3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在技术方案2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中,在所述功率室的内部还安装有能够使所述功率室的内部的气体循环流动且对所述功率室的内部的气体进行降温的内部换热器。
另外,技术方案4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在技术方案3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中,所述内部换热器为具有液体流入口和液体流出口的液冷式换热器,所述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入口与所述液冷箱的液体流出口连通,所述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出口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
另外,技术方案5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在技术方案2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中,在所述箱体的构成所述冷却室的侧壁上还安装有能够使所述冷却室的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的外部风扇。
另外,技术方案6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在技术方案1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中,所述液冷板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液冷板在竖直方向上以水平放置的方式多层排列,所述充电模块具有多个,且各个所述充电模块能够以与各个所述液冷板一一对应的方式安装在各个所述液冷板的上方。
另外,技术方案7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在技术方案6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中,所述第一管路包括冷侧液母管和多个冷侧液支管,多个所述冷侧液支管的数量与所述液冷板的数量相同且各个所述冷侧液支管分别与各个所述液冷板一一对应形成为各个所述液冷板的冷侧液支管,各个所述液冷板的充液空间的液体流入口分别通过各自的所述冷侧液支管与所述冷侧液母管连通,所述冷侧液母管的液体流入口与所述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出口连通。
所述第二管路包括热侧液母管和多个热侧液支管,多个所述热侧液支管的数量与所述液冷板的数量相同且各个所述热侧液支管分别与各个所述液冷板一一对应形成为各个所述液冷板的热侧液支管,各个所述液冷板的充液空间的液体流出口分别通过各自的所述热侧液支管与所述热侧液母管连通,所述热侧液母管的液体流出口与所述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入口连通。
另外,技术方案8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在技术方案7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中,各个所述液冷板的冷侧液支管和各个所述液冷板的热侧液支管分别以相对各个所述液冷板向下倾斜的方式与各个所述液冷板的充液空间连通,且各个所述冷侧液支管的两端的连线和各个所述热侧液支管的两端的连线分别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另外,技术方案9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在技术方案8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中,所述锐角的度数为30度-55度。
另外,技术方案10的防护服套装,在技术方案6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中,以每相邻的两层所述液冷板为一组液冷板,每组所述液冷板分别包括上层液冷板和下层液冷板,在每组所述液冷板中,所述上层液冷板的液体流入口与所述下层液冷板的液体流出口之间通过串联管路连通。
所述第一管路的液体流入口与所述液冷箱的液体流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液体流出口与最下层的所述液冷板的液体流入口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液体流入口与最上层的所述液冷板的液体流出口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液体流出口与所述液冷箱的液体流入口连通。
通过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在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等大功率充电设备的充电时间较长,然而现有的大功率快充产品的冷却方式都以强制风冷方式的型式设计,防护等级低,换热效率低,很难再向更大功率发展。
相对于此,根据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其具有包括箱体和箱门的机箱,在机箱的内部安装有充电模块和能够对充电模块进行降温的液冷装置。液冷装置包括盛装有冷却液且能够对冷却液降温的液冷箱和内部中空形成充液空间的液冷板。液冷箱的液体流出口与充液空间的液体流入口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通,充液空间的液体流出口与液冷箱的液体流入口之间通过第二管路连通,在第一管路上设置有能够使冷却液自液冷箱流过充液空间后回到液冷箱中的液体泵。充电模块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液冷板的上方,且充电模块的底面与液冷板的上板面接触。
通过以上结构,使充电模块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液冷板传导进入冷却液,并通过液冷箱对热交换后升温的冷却液进行持续降温,由此,在循环流动的冷却液的作用下,实现充电模块的快速冷却功能,进而,使充电模块能够满足大功率快充的高散热性能要求,提高散热***的可靠性,满足高防护要求,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同时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
另外,通过设置充电模块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液冷板的上方,由此,使充电模块发生故障时,可对充电模块进行单独更换,而无需对整个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进行停机维修,从而能够简化设备维护过程,更可避免整体维修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漏液现象,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通过设置充电模块的底面与液冷板的上板面接触,使降温过程中充电模块与液冷板之间实现面面接触,从而有利于提高充电模块与液冷板之间的换热效率,强化降温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整体性强,占地面积小,功率密度高,经测算,其体积与相互并联才可得到同等功率条件下的充电设备的总体积相比可缩小10%至20%。
根据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在机箱的内部设置有能够被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穿过的隔板,机箱的内部空间被隔板分隔为功率室和冷却室,液冷板和充电模块设置在功率室的内部,液冷箱和液体泵设置在冷却室的内部,在箱门关闭的情况下,功率室的内部形成为密闭空间。
通过这样的结构,使充电模块与外界环境隔离,从而能够提高充电模块的防护等级,使该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能够适应多雨、多雾等多种恶劣环境,同时,功率室的内部为密闭空间,其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环境不连通,从而,可避免潮湿空气进入到功率室的内部,进一步避免功率室内部的空气湿度降低引起充电模块结露的问题,保证充电可靠性。
根据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在功率室的内部还安装有能够使功率室的内部的气体循环流动且对功率室的内部的气体进行降温的内部换热器。内部换热器的设置,有利于对功率室内部的高温空气进行循环降温,从而进一步地降低功率室内的气温。
根据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设置上述的内部换热器为具有液体流入口和液体流出口的液冷式换热器,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入口与液冷箱的液体流出口连通,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出口与第二管路连通。
由此,可通过上述的液冷式换热器对功率室内部由对流和辐射产生的热空气进行换热降温,从而使不断产生的热空气的温度降低后下降,由此实现冷热空气之间的循环流动,降低功率室内部空气的整体温度,保证设备在大功率条件下正常运行。
根据技术方案5的实用新型,在箱体的构成冷却室的侧壁上还安装有能够使冷却室的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的外部风扇。由此,可加快第二管路内的携带有充电模块产生的热量的冷却液的降温速度,从而进一步地提高该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的整体散热效率,满足大功率快充的需求,进一步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根据技术方案6的实用新型,设置液冷板具有多个,且多个液冷板在竖直方向上以水平放置的方式多层排列,充电模块具有多个,且各个充电模块能够以与各个液冷板一一对应的方式安装在各个液冷板的上方。
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使该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可容纳多个充电模块,且可对各个充电模块实现充分散热,进一步地,使各个充电模块相互独立,当单个充电模块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可仅仅拆卸并更换发生故障的充电模块,其他模块仍然正常运行,由此,避免停机检修,从而保证该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的持续运行。
根据技术方案7和技术方案10的实用新型,第一管路包括冷侧液母管和多个冷侧液支管,多个冷侧液支管的数量与液冷板的数量相同且各个冷侧液支管分别与各个液冷板一一对应形成为各个液冷板的冷侧液支管。各个液冷板的充液空间的液体流入口分别通过各自的冷侧液支管与冷侧液母管连通,冷侧液母管的液体流入口与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出口连通。
第二管路包括热侧液母管和多个热侧液支管,多个热侧液支管的数量与液冷板的数量相同且各个热侧液支管分别与各个液冷板一一对应形成为各个液冷板的热侧液支管。各个液冷板的充液空间的液体流出口分别通过各自的热侧液支管与热侧液母管连通,热侧液母管的液体流出口与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入口连通。
或者,以每相邻的两层液冷板为一组液冷板,每组液冷板分别包括上层液冷板和下层液冷板,在每组液冷板中,上层液冷板的液体流入口与下层液冷板的液体流出口之间通过串联管路连通。第一管路的液体流入口与液冷箱的液体流出口连通,第一管路的液体流出口与最下层的液冷板的液体流入口连通;第二管路的液体流入口与最上层的液冷板的液体流出口连通,第二管路的液体流出口与液冷箱的液体流入口连通。
通过以上两种结构,均可实现冷却液在液冷板的充液空间的内部顺畅流动,从而保证冷却液在机箱的内部进行快速循环流动,由此,确保冷却液对充电模块进行快速、持续、有效降温。
根据技术方案8和技术方案9的实用新型,设置各个液冷板的冷侧液支管和各个液冷板的热侧液支管分别以相对各个液冷板向下倾斜的方式与各个液冷板的充液空间连通,且各个冷侧液支管的两端的连线和各个热侧液支管的两端的连线分别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并进一步地,设置该锐角的度数为30度-55度。
由此,可使功率室内部的空气在各个支管外壁上冷凝形成的冷凝水可沿各个支管外壁快速流向母管外壁,从而避免冷凝水直接滴落到充电模块的接口上,进而保证该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1-充电模块;2-液冷箱;3-液冷板;4-液体泵;5-隔板;6-内部换热器;7-外部风扇;8-冷侧液母管;9-热侧液母管;10-功率室;11-冷却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的整体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种具体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后视图。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左视图。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右视图。
如图1至图5所示,具有包括箱体和箱门的机箱,在机箱的内部安装有充电模块1和能够对充电模块1进行降温的液冷装置。
液冷装置包括盛装有冷却液且能够对冷却液降温的液冷箱2和内部中空形成充液空间的液冷板3。
液冷箱2的液体流出口与充液空间的液体流入口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通,充液空间的液体流出口与液冷箱2的液体流入口之间通过第二管路连通,在第一管路上设置有能够使冷却液自液冷箱2流过充液空间后回到液冷箱2中的液体泵4。
充电模块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液冷板3的上方,且充电模块1的底面与液冷板3的上板面接触。
进一步地,在机箱的内部设置有能够被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穿过的隔板5,机箱的内部空间被隔板5分隔为功率室10和冷却室11,液冷板3和充电模块1设置在功率室10的内部,液冷箱2和液体泵4设置在冷却室11的内部,在箱门关闭的情况下,功率室10的内部形成为密闭空间。
进一步地,在功率室10的内部还安装有能够使功率室10的内部的气体循环流动且对功率室10的内部的气体进行降温的内部换热器6。
进一步地,内部换热器6为具有液体流入口和液体流出口的液冷式换热器,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入口与液冷箱2的液体流出口连通,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出口与第二管路连通。
另外,在箱体的构成冷却室11的侧壁上还安装有能够使冷却室11的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的外部风扇7。
另外,液冷板3具有多个,且多个液冷板3在竖直方向上以水平放置的方式多层排列,充电模块1具有多个,且各个充电模块1能够以与各个液冷板3一一对应的方式安装在各个液冷板3的上方。
进一步地,第一管路包括冷侧液母管8和多个冷侧液支管,多个冷侧液支管的数量与液冷板3的数量相同且各个冷侧液支管分别与各个液冷板3一一对应形成为各个液冷板3的冷侧液支管,各个液冷板3的充液空间的液体流入口分别通过各自的冷侧液支管与冷侧液母管8连通,冷侧液母管8的液体流入口与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出口连通。
第二管路包括热侧液母管9和多个热侧液支管,多个热侧液支管的数量与液冷板3的数量相同且各个热侧液支管分别与各个液冷板3一一对应形成为各个液冷板3的热侧液支管,各个液冷板3的充液空间的液体流出口分别通过各自的热侧液支管与热侧液母管9连通,热侧液母管9的液体流出口与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入口连通。
进一步地,各个液冷板3的冷侧液支管和各个液冷板3的热侧液支管分别以相对各个液冷板3向下倾斜的方式与各个液冷板3的充液空间连通,且各个冷侧液支管的两端的连线和各个热侧液支管的两端的连线分别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该锐角的度数为30度-55度。
第二实施例
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将“第一管路包括冷侧液母管8和多个冷侧液支管,多个冷侧液支管的数量与液冷板3的数量相同且各个冷侧液支管分别与各个液冷板3一一对应形成为各个液冷板3的冷侧液支管,各个液冷板3的充液空间的液体流入口分别通过各自的冷侧液支管与冷侧液母管8连通,冷侧液母管8的液体流入口与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出口连通。
第二管路包括热侧液母管9和多个热侧液支管,多个热侧液支管的数量与液冷板3的数量相同且各个热侧液支管分别与各个液冷板3一一对应形成为各个液冷板3的热侧液支管,各个液冷板3的充液空间的液体流出口分别通过各自的热侧液支管与热侧液母管9连通,热侧液母管9的液体流出口与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入口连通。
进一步地,各个液冷板3的冷侧液支管和各个液冷板3的热侧液支管分别以相对各个液冷板3向下倾斜的方式与各个液冷板3的充液空间连通,且各个冷侧液支管的两端的连线和各个热侧液支管的两端的连线分别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该锐角的度数为30度-55度”的结构更换为以下结构:
“以每相邻的两层液冷板3为一组液冷板3,每组液冷板3分别包括上层液冷板3和下层液冷板3,在每组液冷板3中,上层液冷板3的液体流入口与下层液冷板3的液体流出口之间通过串联管路连通。
第一管路的液体流入口与液冷箱2的液体流出口连通,第一管路的液体流出口与最下层的液冷板3的液体流入口连通;第二管路的液体流入口与最上层的液冷板3的液体流出口连通,第二管路的液体流出口与液冷箱2的液体流入口连通”。
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下面说明其使用及运行方式。
在对该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进行使用时,将充电模块1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输出端与充电终端连接,连接时,可单枪快充或者多枪快充,快充过程中,冷却液自液冷箱2中流出,在液体泵4的作用下进入到液冷板3的充液空间中,与具有充电模块1散发出的热量的功率室10内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后回到液冷箱2中被重新冷却。
该过程中,由内部换热器6加快功率室10内的空气的散热速度,并由外部风扇7加快第二管路中的冷却液的冷却速度,从而在不断循环的冷却液和内部换热器6以及外部风扇7的三重作用下实现快速散热,从而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其使充电模块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液冷板传导进入冷却液,并通过液冷箱对热交换后升温的冷却液进行持续降温,由此,在循环流动的冷却液的作用下,实现充电模块的快速冷却功能,进而,使充电模块能够满足大功率快充的高散热性能要求,提高散热***的可靠性,满足高防护要求,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同时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
另外,通过设置充电模块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液冷板的上方,由此,使充电模块发生故障时,可对充电模块进行单独更换,而无需对整个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进行停机维修,从而能够简化设备维护过程,更可避免整体维修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漏液现象,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通过设置充电模块的底面与液冷板的上板面接触,使降温过程中充电模块与液冷板之间实现面面接触,从而有利于提高充电模块与液冷板之间的换热效率,强化降温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整体性强,占地面积小,功率密度高,经测算,其体积与相互并联才可得到同等功率条件下的充电设备的总体积相比可缩小10%至20%。
另外,在上述的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机箱的内部设置有能够被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穿过的隔板,机箱的内部空间被隔板分隔为功率室和冷却室,液冷板和充电模块设置在功率室的内部,液冷箱和液体泵设置在冷却室的内部,在箱门关闭的情况下,功率室的内部形成为密闭空间。
通过这样的结构,使充电模块与外界环境隔离,从而能够提高充电模块的防护等级,使该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能够适应多雨、多雾等多种恶劣环境,同时,功率室的内部为密闭空间,其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环境不连通,从而,可避免潮湿空气进入到功率室的内部,进一步避免功率室内部的空气湿度降低引起充电模块结露的问题,保证充电可靠性。
另外,在上述的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功率室的内部还安装有能够使功率室的内部的气体循环流动且对功率室的内部的气体进行降温的内部换热器。内部换热器的设置,有利于对功率室内部的高温空气进行循环降温,从而进一步地降低功率室内的气温。
另外,在上述的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上述的内部换热器为具有液体流入口和液体流出口的液冷式换热器,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入口与液冷箱的液体流出口连通,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出口与第二管路连通。
由此,可通过上述的液冷式换热器对功率室内部由对流和辐射产生的热空气进行换热降温,从而使不断产生的热空气的温度降低后下降,由此实现冷热空气之间的循环流动,降低功率室内部空气的整体温度,保证设备在大功率条件下正常运行。
另外,在上述的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箱体的构成冷却室的侧壁上还安装有能够使冷却室的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的外部风扇。由此,可加快第二管路内的携带有充电模块产生的热量的冷却液的降温速度,从而进一步地提高该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的整体散热效率,满足大功率快充的需求,进一步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另外,在上述的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液冷板具有多个,且多个液冷板在竖直方向上以水平放置的方式多层排列,充电模块具有多个,且各个充电模块能够以与各个液冷板一一对应的方式安装在各个液冷板的上方。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使该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可容纳多个充电模块,且可对各个充电模块实现充分散热,进一步地,使各个充电模块相互独立,当单个充电模块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可仅仅拆卸并更换发生故障的充电模块,其他模块仍然正常运行,由此,避免停机检修,从而保证该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的持续运行。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第一管路包括冷侧液母管和多个冷侧液支管,多个冷侧液支管的数量与液冷板的数量相同且各个冷侧液支管分别与各个液冷板一一对应形成为各个液冷板的冷侧液支管。各个液冷板的充液空间的液体流入口分别通过各自的冷侧液支管与冷侧液母管连通,冷侧液母管的液体流入口与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出口连通。
第二管路包括热侧液母管和多个热侧液支管,多个热侧液支管的数量与液冷板的数量相同且各个热侧液支管分别与各个液冷板一一对应形成为各个液冷板的热侧液支管。各个液冷板的充液空间的液体流出口分别通过各自的热侧液支管与热侧液母管连通,热侧液母管的液体流出口与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入口连通。
在上述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以每相邻的两层液冷板为一组液冷板,每组液冷板分别包括上层液冷板和下层液冷板,设置在每组液冷板中,上层液冷板的液体流入口与下层液冷板的液体流出口之间通过串联管路连通。第一管路的液体流入口与液冷箱的液体流出口连通,第一管路的液体流出口与最下层的液冷板的液体流入口连通;第二管路的液体流入口与最上层的液冷板的液体流出口连通,第二管路的液体流出口与液冷箱的液体流入口连通。
通过以上两种具体实施例分别对应的上述两种结构,均可实现冷却液在液冷板的充液空间的内部通畅流动,从而保证冷却液在机箱的内部进行快速循环流动,由此,确保冷却液对充电模块进行快速、持续、有效降温。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各个液冷板的冷侧液支管和各个液冷板的热侧液支管分别以相对各个液冷板向下倾斜的方式与各个液冷板的充液空间连通,且各个冷侧液支管的两端的连线和各个热侧液支管的两端的连线分别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并进一步地,设置该锐角的度数为30度-55度。
由此,可使功率室内部的空气在各个支管外壁上冷凝形成的冷凝水可沿各个支管外壁快速流向母管外壁,从而避免冷凝水直接滴落到充电模块的接口上,进而保证该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另外,在上述的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第一管路的液体泵4和液冷板3之间设置主过滤器,用于防止冷却液在快速流动过程中冲刷脱落的刚性颗粒进入液冷板。
另外,在上述的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液冷箱2中设置加热器,用于在低温环境下保证冷却液以低温状态流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机箱的内部设置有能够被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穿过的隔板,机箱的内部空间被隔板分隔为功率室和冷却室,液冷板和充电模块设置在功率室的内部,液冷箱和液体泵设置在冷却室的内部,在箱门关闭的情况下,功率室的内部形成为密闭空间。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隔板,而是使液冷装置与充电模块设置在同一空间的内部,同样能够实现在液冷装置的作用下对充电模块进行降温的功能,但是,与将液冷装置与充电模块设置在同一空间的内部相比,将其设置为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具有隔板的结构,可使充电模块与外界环境隔离,从而能够提高充电模块的防护等级,使该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能够适应多雨、多雾等多种恶劣环境,同时,功率室的内部为密闭空间,其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环境不连通,从而,可避免潮湿空气进入到功率室的内部,进一步避免功率室的内部空气湿度降低引起充电模块结露的问题,保证充电可靠性。
另外,在上述的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功率室的内部还安装有能够使功率室的内部的气体循环流动且对功率室的内部的气体进行降温的内部换热器。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内部换热器,同样能够实现在液冷装置的作用下对充电模块进行降温的功能,但是,内部换热器的设置,有利于对功率室内部的高温空气进行循环降温,从而进一步地降低功率室内的气温。
另外,在上述的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上述的内部换热器为具有液体流入口和液体流出口的液冷式换热器,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入口与液冷箱的液体流出口连通,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出口与第二管路连通。
但是不限于此,该内部换热器也可以是内部风扇,从而,在内部风扇的作用下,使空气在功率室的内部进行循环,有利于将内部的高温空气的热量充分传递到冷却液中,由冷却液实现功率室的内部空气的快速降温。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设置,可通过上述的液冷式换热器对功率室内部由对流和辐射产生的热空气进行换热降温,从而使不断产生的热空气的温度降低后下降,由此实现冷热空气之间的循环流动,降低功率室内部空气的整体温度,保证设备在大功率条件下正常运行,与使用内部风扇相比,其散热效率更高。
另外,在上述的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箱体的构成冷却室的侧壁上还安装有能够使冷却室的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的外部风扇。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外部风扇,同样能够实现在液冷装置的作用下对充电模块进行降温的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设置上述的外部风扇,可加快第二管路内的携带有充电模块产生的热量的冷却液的降温速度,从而进一步地提高该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的整体散热效率,满足大功率快充的需求,进一步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另外,在上述的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液冷板具有多个,且多个液冷板在竖直方向上以水平放置的方式多层排列,充电模块具有多个,且各个充电模块能够以与各个液冷板一一对应的方式安装在各个液冷板的上方。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上述的液冷板仅为一层,同样能够实现上述的在液冷装置的作用下对充电模块进行降温的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设置液冷板具有多个,且多个液冷板在竖直方向上以水平放置的方式多层排列,充电模块具有多个,且各个充电模块能够以与各个液冷板一一对应的方式安装在各个液冷板的上方,由此,可使该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可容纳多个充电模块,且可对各个充电模块实现充分散热,进一步地,使各个充电模块相互独立,当单个充电模块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可仅仅拆卸并更换发生故障的充电模块,其他模块仍然正常运行,由此,避免停机检修,从而保证该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的持续运行。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各个液冷板的冷侧液支管和各个液冷板的热侧液支管分别以相对各个液冷板向下倾斜的方式与各个液冷板的充液空间连通,且各个冷侧液支管的两端的连线和各个热侧液支管的两端的连线分别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并进一步地,设置该锐角的度数为30度-55度。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上述的各个液冷板的冷侧液支管和各个液冷板的热侧液支管分别相对各个液冷板斜平行设置,同样能够实现上述的在液冷装置的作用下对充电模块进行降温的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设置各个液冷板的冷侧液支管和各个液冷板的热侧液支管分别相对各个液冷板向下倾斜,可使功率室内部的空气在各个支管外壁上冷凝形成的冷凝水可沿各个支管外壁快速流向母管外壁,从而避免冷凝水直接滴落到充电模块的接口上,进而保证该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另外,上述的锐角的度数也可以不是30度-55度,而是其他任意锐角,同样能够达到上述的对支管外壁上的冷凝水进行引流的作用,但是,设置该锐角的度数为30度-55度,与设置为30度以下相比,30度以上有利于保证冷却液自支管外壁顺利进入各个液冷板的液冷空间内部,与设置为55度以上相比,55度以下更加有利于冷凝水沿支管外壁快速流下,更有利于对冷凝水进行引流。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可以由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结构组合而成,同样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包括箱体和箱门的机箱,在所述机箱的内部安装有充电模块和能够对所述充电模块进行降温的液冷装置,
所述液冷装置包括盛装有冷却液且能够对所述冷却液降温的液冷箱和内部中空形成充液空间的液冷板,
所述液冷箱的液体流出口与所述充液空间的液体流入口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充液空间的液体流出口与所述液冷箱的液体流入口之间通过第二管路连通,在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能够使所述冷却液自所述液冷箱流过所述充液空间后回到所述液冷箱中的液体泵,
所述充电模块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液冷板的上方,且所述充电模块的底面与所述液冷板的上板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箱的内部设置有能够被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分别穿过的隔板,
所述机箱的内部空间被所述隔板分隔为功率室和冷却室,
所述液冷板和所述充电模块设置在所述功率室的内部,所述液冷箱和所述液体泵设置在所述冷却室的内部,
在所述箱门关闭的情况下,所述功率室的内部形成为密闭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功率室的内部还安装有能够使所述功率室的内部的气体循环流动且对所述功率室的内部的气体进行降温的内部换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换热器为具有液体流入口和液体流出口的液冷式换热器,所述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入口与所述液冷箱的液体流出口连通,所述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出口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的构成所述冷却室的侧壁上还安装有能够使所述冷却室的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的外部风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液冷板在竖直方向上以水平放置的方式多层排列,
所述充电模块具有多个,且各个所述充电模块能够以与各个所述液冷板一一对应的方式安装在各个所述液冷板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路包括冷侧液母管和多个冷侧液支管,多个所述冷侧液支管的数量与所述液冷板的数量相同且各个所述冷侧液支管分别与各个所述液冷板一一对应形成为各个所述液冷板的冷侧液支管,
各个所述液冷板的充液空间的液体流入口分别通过各自的所述冷侧液支管与所述冷侧液母管连通,
所述冷侧液母管的液体流入口与所述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出口连通;
所述第二管路包括热侧液母管和多个热侧液支管,多个所述热侧液支管的数量与所述液冷板的数量相同且各个所述热侧液支管分别与各个所述液冷板一一对应形成为各个所述液冷板的热侧液支管,
各个所述液冷板的充液空间的液体流出口分别通过各自的所述热侧液支管与所述热侧液母管连通,
所述热侧液母管的液体流出口与所述液冷式换热器的液体流入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液冷板的冷侧液支管和各个所述液冷板的热侧液支管分别以相对各个所述液冷板向下倾斜的方式与各个所述液冷板的充液空间连通,且各个所述冷侧液支管的两端的连线和各个所述热侧液支管的两端的连线分别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的度数为30度-55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以每相邻的两层所述液冷板为一组液冷板,每组所述液冷板分别包括上层液冷板和下层液冷板,在每组所述液冷板中,所述上层液冷板的液体流入口与所述下层液冷板的液体流出口之间通过串联管路连通;
所述第一管路的液体流入口与所述液冷箱的液体流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液体流出口与最下层的所述液冷板的液体流入口连通;
所述第二管路的液体流入口与最上层的所述液冷板的液体流出口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液体流出口与所述液冷箱的液体流入口连通。
CN201721577360.3U 2017-11-22 2017-11-22 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 Active CN2076654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77360.3U CN207665400U (zh) 2017-11-22 2017-11-22 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77360.3U CN207665400U (zh) 2017-11-22 2017-11-22 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65400U true CN207665400U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47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77360.3U Active CN207665400U (zh) 2017-11-22 2017-11-22 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654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50116A (zh) * 2017-11-22 2018-03-02 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50116A (zh) * 2017-11-22 2018-03-02 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
CN107750116B (zh) * 2017-11-22 2024-03-15 青岛特来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90060659A (ko) 모듈화 액체 냉각 서버 케이스
CN107750116A (zh) 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
CN103943913A (zh) 带液体冷却板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与加热装置
CN104501648B (zh) 一种数据机房机柜冷却***
CN108235655B (zh) 一种采用液冷散热的易插拔的服务器机柜
CN108012513A (zh) 一种无需行间空调的数据中心及其散热***
CN106413338A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及数据中心散热的工质接触式冷却***
CN205912402U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及数据中心散热的工质接触式冷却***
CN106163242B (zh) 一种机柜换热***及服务器
CN109831900A (zh) 一种液冷服务器机柜
CN204359196U (zh) 一种数据机房机柜冷却***
CN108630325A (zh) 一种用于核聚变堆真空室扇区浸泡式的水冷结构
CN203826514U (zh) 带液体冷却板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与加热装置
CN105910482A (zh) 一种基于相变蓄热材料的新型蓄热器
CN108520932A (zh) 电池包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7665400U (zh) 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
CN110593588A (zh)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冷凝***
CN206131780U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冷凝水循环装置
CN106793705A (zh) 具有散热机构的密闭式户外通信机柜
CN211879567U (zh) 用于储能电站的闭式热管理及控制***
CN109831899A (zh) 一种液冷服务器机柜
CN206365212U (zh) 具有散热机构的密闭式户外通信机柜
CN102609063B (zh) 双面封闭循环式高效冷却装置
CN207910028U (zh) 一种汽车电池热管理***
CN106208624A (zh) 一种双重冷却变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000 Shandong Province, Qingdao city Laoshan District Songling Road No. 336

Co-patentee after: QINGDAO TGOOD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after: Telai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00 Shandong Province, Qingdao city Laoshan District Songling Road No. 336

Co-patentee before: QINGDAO TGOOD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TELD NEW ENER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2

Address after: Room 1001, 10 / F, No. 336, Songling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dao telt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00 Shandong Province, Qingdao city Laoshan District Songling Road No. 336

Co-patentee before: QINGDAO TGOOD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Telai New Ener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