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42350U - 动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动力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42350U
CN207642350U CN201721007482.9U CN201721007482U CN207642350U CN 207642350 U CN207642350 U CN 207642350U CN 201721007482 U CN201721007482 U CN 201721007482U CN 207642350 U CN207642350 U CN 2076423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ft
impact
assembly
power tool
shif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074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
汪方勇
谢明健
龚亮宝
梁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pepti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pepti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pepti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pepti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0748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423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423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423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tones Or Stones Resemblanc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包括:壳体;传动装置;工作头,连接于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可驱动工作头工作;换挡装置,包括换挡驱动机构及换挡组件,换挡驱动机构连接传动装置与所述换挡组件,换挡驱动机构可驱动换挡组件在壳体内处于不同的位置,以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工作头在第一转速非冲击状态及第二转速冲击状态之间切换;控制装置,与换挡装置通信连接以控制换挡装置的工作状态。上述动力工具,换挡驱动机构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可带动换挡组件在壳体内处于不同的工作位置,进而使传动装置带动工作头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中切换,因此仅需通过控制装置即可实现工作头的不同工作状态的切换,而无需操控壳体的不同位置,从而具有较高的换挡效。

Description

动力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持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各种手持动力工具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们使用各种手持动力工具对物品进行各种加工。其中,冲击电钻作为一种同时可以旋转钻孔及对所钻的孔进行冲击的工具,可适用于对混凝土地板、墙壁、砖块,石料,木板和多层材料上进行冲击打孔,还可以在木材、金属、陶瓷和塑料上进行钻孔和攻牙等功能。
通常,冲击电钻可通过操作者分别切换高低速与冲击及非冲击等工作状态,从而根据需要对被加工件进行合适的加工。而由于需分别控制冲击电钻机身的不同位置以调节工作头的转速及是否输出冲击力,因此换挡效率较低,为操作者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冲击电钻需要手动控制机身的不同位置以切换挡位的问题,提供一种无需控制机身的不同位置即可切换挡位的动力工具。
一种动力工具,包括:
壳体;
传动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
工作头,位于所述壳体内并连接于所述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可驱动工作头工作;
换挡装置,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挡装置包括换挡驱动机构及换挡组件,所述换挡组件连接所述换挡驱动机构与所述传动装置,所述换挡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换挡组件在所述壳体内处于不同的状态,以通过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工作头在第一转速非冲击状态及第二转速冲击状态之间切换;及
控制装置,与所述换挡装置通信连接以控制所述换挡装置的工作状态。
上述动力工具,换挡驱动机构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可带动换挡组件在壳体内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进而使传动装置带动工作头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中切换,因此仅需通过控制装置即可实现工作头的不同工作状态的切换,而无需操控壳体的不同位置,从而具有较高的换挡效率,为操作者带了极大便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工作头在所述第一转速非冲击状态、所述第二转速冲击状态以及第二转速非冲击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转速非冲击状态为低速非冲击状态、所述第二转速非冲击状态为高速非冲击状态、所述第二转速冲击状态为高速冲击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换挡驱动机构电连接以控制所述换挡驱动机构的工作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嵌设于所述壳体的信号输入机构,所述信号输入机构与所述控制板通信连接以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控制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转速控制机构与冲击控制机构,所述换挡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换挡组件与第二换挡组件,所述第一换挡组件连接于所述转速控制机构与所述换挡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换挡组件连接于所述冲击控制机构与所述换挡驱动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挡驱动机构包括换挡驱动件及连接于所述换挡驱动件的换挡传动件,所述第一换挡组件及所述第二换挡组件分别与所述换挡传动件配合,所述换挡驱动件可驱动所述换挡传动件带动所述第一换挡组件与所述第二换挡组件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挡驱动件包括驱动件主体及伸出所述驱动件主体的输出轴,所述换挡传动件套设于所述输出轴并与所述输出轴螺纹连接,所述换挡传动件可在所述输出轴的驱动下沿所述输出轴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挡传动件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换挡组件的一端可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换挡组件的一端可抵持于所述换挡传动件远离所述驱动件主体一端的端面;当所述工作头处于所述低速非冲击状态时,所述第一换挡组件一端限位于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换挡组件与所述换挡传动件分离;当所述工作头处于所述高速非冲击状态时,所述第一换挡组件在所述换挡传动件的带动下向靠近所述第二换挡组件的方向偏移;当所述工作头处于所述高速冲击状态时,所述第一换挡组件抵持于所述换挡传动件的端面,所述第二换挡组件在所述换挡传动件的抵持下向远离所述第一换挡组件一侧偏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挡驱动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输出轴一端的旋转编码器,所述旋转编码器与所述输出轴远离所述驱动件主体一端的端面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挡驱动机构包括螺线管及设于所述螺线管内的传动轴,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螺线管电连接以驱动所述传动轴沿自身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挡驱动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传动轴上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限位所述换挡组件以带动所述换挡组件相对所述壳体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线管包括第一螺线管与第二螺线管,所述传动轴包括与所述第一螺线管配合的第一传动轴及与所述第二螺线管配合的第二传动轴,所述限位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轴配合的第一限位件及与所述第二传动轴配合的第二限位件,所述换挡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配合的第一换挡组件及与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的第二换挡组件,且所述第一换挡组件与所述冲击控制机构配合,所述第二换挡组件与所述转速控制机构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挡组件包括第一换挡杆及与所述传动装置配合的离合件,所述第一换挡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及所述离合件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挡组件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及所述冲击控制机构配合的第二换挡杆,所述第二换挡杆的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转速控制机构与冲击控制机构,所述换挡驱动机构通过所述换挡组件分别连接所述转速控制机构与所述冲击控制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挡驱动机构包括换挡驱动件及安装于所述换挡驱动件的换挡输出齿轮,所述换挡输出齿轮与所述换挡组件配合以驱动所述换挡组件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击控制机构包括拨叉、冲击静端齿及冲击动端齿,所述冲击动端齿间隔设置于所述拨叉一侧,所述冲击静端齿位于所述拨叉与所述冲击动端齿之间,所述拨叉与所述换挡组件配合以在所述换挡组件的驱动下摆动,所述冲击静端齿可在所述拨叉的驱动下与所述冲击动端齿配接或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拨叉靠近所述冲击静端齿一侧设有凸齿,所述冲击静端齿靠近所述拨叉一侧设有与所述凸齿配合的凹槽,所述拨叉可相对所述冲击静端齿转动,以使所述凸齿与所述凹槽配接或脱离;当所述凸齿与所述凹槽配接时,所述冲击静端齿与所述冲击动端齿分离,当所述凸齿与所述凹槽分离时,所述冲击静端齿与所述冲击动端齿配接。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的换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的工作头处于低速状态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的工作头处于高速状态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动力工具的工作头处于高速冲击状态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动力工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第三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动力工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动力工具的换挡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所示的动力工具的冲击控制机构在第一转速非冲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动力工具的冲击控制机构的截面图;
图13为图8所示的动力工具的冲击控制机构在第二转速非冲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动力工具的冲击控制机构的截面图;
图15为图8所示的动力工具的冲击控制机构在第二转速冲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的动力工具的冲击控制机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动力工具100,包括壳体11、传动装置13、工作头15、换挡装置17及控制装置19。在本实施例中,该动力工具100为直流冲击钻,可输出旋转与冲击以对被加工件进行冲击钻孔等加工。
其中,传动装置13位于壳体11内,工作头15位于壳体11内并连接于传动装置13,传动装置13可驱动工作头15工作。换挡装置17设于壳体11内,包括换挡驱动机构172及换挡组件174,换挡组件174连接换挡驱动机构172与传动装置13与,换挡驱动机构172可驱动换挡组件174在壳体11内处于不同状态,以驱动传动装置13带动工作头15在第一转速非冲击状态及第二转速冲击状态之间切换。控制装置19安装于壳体11,控制装置19与换挡装置17通信连接以控制换挡装置17的工作状态。
上述动力工具100,换挡驱动机构172在控制装置19的控制下可带动换挡组件174在壳体11内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进而使传动装置13带动工作头15 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中切换,因此仅需通过控制装置19即可实现工作头15的不同工作状态的切换,而无需操控壳体11的不同位置,从而具有较高的换挡效率,为操作者带了极大便利。
进一步地,传动装置13用于带动工作头15在第一转速非冲击状态、第二转速冲击状态以及第二转速非冲击状态之间切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速非冲击状态为低速非冲击状态、第二转速非冲击状态为高速非冲击状态、第二转速冲击状态为高速冲击状态。如此,可根据不同的加工需求切换不同的工作状态。可以理解,工作头15的工作状态不限于此,可根据需要设置。
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壳体11包括主壳体与连接于主壳体一端的手柄,传动装置13、工作头15及换挡装置17均位于主壳体内,操作者可手握手柄以操控该动力工具100。
控制装置19包括设于壳体11内的控制板192及嵌设于壳体11的信号输入机构194。控制板192与换挡驱动机构172通信连接以控制换挡驱动机构172,信号输入机构194与控制板192通信连接以发送控制信号至控制板192。如此,操作者可通过信号输入机构194发送控制信号,从而操控控制板192工作,进而使工作头15在不同工作状态中切换。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板192设于动力工具100的手柄内。
进一步地,信号输入机构194包括输入按键,操作者可通过按压输入按键而发送不同的控制信号至控制板192,从而方便地控制工作头15工作。
传动装置13包括转速控制机构132与冲击控制机构134,换挡组件174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换挡组件1742与第二换挡组件1744。第一换挡组件1742连接于转速控制机构132与换挡驱动机构172,第二换挡组件1744连接于冲击控制机构134与换挡驱动机构172。换挡驱动机构172可分别驱动第一换挡组件 1742与第二换挡组件1744在壳体11内运动,进而分别控制转速控制机构132 与冲击控制机构134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换挡驱动机构172包括换挡驱动件1722及连接于换挡驱动件1722的换挡传动件1724,第一换挡组件1742及第二换挡组件1744分别与换挡传动件1724配合,换挡驱动件1722可驱动换挡传动件1724带动第一换挡组件1742与第二换挡组件1744运动。具体地,换挡驱动件1722为微型电动机,具有体积、容量较小,输出功率较小的特点,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同时可轻易收容于壳体11内,而无需大幅度增加壳体11的体积。
具体地,换挡组件174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换挡杆与第二换挡杆,换挡传动件1724可分别带动第一换挡杆及第二换挡杆相对壳体11运动而处于不同位置,从而分别控制转速与冲击力,使动力工具100可在不同工作状态之中切换。具体地,第一换挡杆可相对壳体11转动或平移以控制传动装置13的输出转速的大小,第二换挡杆可相对壳体11转动或平移以控制传动装置13是否输出冲击。如此,换挡驱动机构172可通过同时控制第一换挡杆与第二换挡杆处于不同的位置,从而调整传动装置13的工作状态。
更具体地,换挡驱动件1722包括驱动件主体17222及伸出驱动件主体17222 的输出轴17224,换挡传动件1724套设于输出轴17224并与输出轴17224螺纹连接,换挡传动件1724可在输出轴17224的驱动下沿输出轴17224的长度方向移动。如此,控制板192可控制换挡驱动件1722的输出扭矩,从而驱动换挡传动件1724直线运动以改变其在输出轴17224上的位置,最终带动第一换挡杆与第二换挡杆处于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换挡传动件1724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槽,第一换挡杆的一端可限位于限位槽内,第二换挡杆的一端可抵持于换挡传动件1724远离驱动件主体17222一端的端面。如此,换挡传动件1724移动时,可带动一端位于限位槽内的第一换挡杆摆动一定角度,并推动第二换档杆摆动,从而改变传动装置13 的工作状态,进而带动工作头15在不同工作状态中切换。
具体地,换挡传动件1724的侧壁凸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件17242与第二限位件17244,第一限位件17242与第二限位件17244共同形成限位槽,且第一限位件17242的高度小于第二限位件17244的高度。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当工作头15处于低速非冲击状态时,第一换挡杆一端限位于限位槽内,第二换挡杆位于换挡传动件1724远离换挡驱动件1722 一端而与换挡传动件1724分离。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当工作头15处于高速非冲击状态时,第一换挡杆在换挡传动件1724的带动下向靠近第二换挡杆的方向摆动,从而使工作头15 切换至高速工作状态,此时第二换挡杆依然与换挡驱动件1722间隔设置而与换挡驱动件1722分离。
如图1、图2及图5所示,当工作头15处于高速冲击状态时,第一限位件 17242的端面抵持于第二换挡杆,第二换挡杆在换挡传动件1724的推动下向远离第一换挡杆一侧摆动而使工作头15处于冲击状态。此时第一换挡杆脱出限位槽并沿第一限位件17242的表面滑动而使工作头15依然处于高速状态。
请再次参阅图2,换挡驱动机构172还包括设于输出轴17224一端的旋转编码器1726。旋转编码器1726可通过测量输出轴17224的转动角度而获得换挡传动件1724的位置,进而将该位置信息反馈至控制板192,控制板192进而根据该位置信息控制换挡驱动件1722工作。当换挡驱动件1722转动至一定角度而使换挡传动件1724位于预设位置时,控制板192即可控制换挡驱动件1722停止工作。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头15可选择性地在低速状态、高速状态及高速冲击状态之间切换。信号输入机构194包括与低速状态对应的第一输入按键、与高速状态对应的第二输入按键及与高速冲击状态对应的第三输入按键。
当操作者按下第一输入按键时,工作头15处于低速状态而输出较低的转速;当操作者按下第二输入按键时,工作头15处于高速状态而输出较高的转速;当操作者按下第三输入按键时,工作头15处于高速冲击状态而输出较高的转速及冲击力。可以理解,工作头15的工作状态及输入按键的数量不限于此,可根据需要设置。
上述动力工具100,通过信号输入机构194操控控制板192,进而自动控制换挡驱动机构172工作进行自动换挡,使动力工具100可在低速、高速及高速冲击状态之间快速切换,优化了该动力工具100的操控性能,为该动力工具100 的使用提供了便利,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与加工质量,使该动力工具100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如图6及图7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种动力工具200,包括壳体21、传动装置23、工作头25、换挡装置及控制装置。其中,传动装置23包括转速控制机构232与冲击控制机构234,换挡装置包括换挡驱动机构与换挡组件,换挡驱动机构可驱动换挡组件控制传动装置23的工作状态,从而完成工作头25的工作状态的切换。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板292及与控制板292通信连接的信号输入机构294,控制板292可根据操作者通过信号输入机构294输入的控制信号控制换挡装置的工作状态。
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动力工具100相比,本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200 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换挡驱动机构包括螺线管及设于螺线管内的传动轴,控制装置与换挡驱动机构通信连接以控制输入螺线管的工作电流,从而驱动传动轴沿自身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当未向螺线管输入电流时,传动轴至少部分收容于螺线管内而位于起始位置。当螺线管输入一定方向及大小的电流值时,螺线管发生电磁感应作用,传动轴在螺线管的作用下直线移动而伸出螺线管,从而带动换档组件移动。当螺线管输入的电流反向时,传动轴在螺线管的作用下反向移动而重新收入螺线管中以回归起始位置。如此,螺线管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使传动轴处于不同位置,进而使传动装置23位于不同的工作状态中,最终带动工作头25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切换。
进一步地,换挡驱动机构还包括套设于传动轴上的限位件,换挡组件与限位件配合以跟随限位件运动。
更进一步地,限位件上开设有限位槽,换挡组件一端限位于换挡杆组件内。如此,换挡组件可在限位件的带动下相对壳体21运动,从而调节传动装置23 的工作状态,最终使工作头25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
请继续参阅图6及图7,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螺线管包括第一螺线管2721 与第二螺线管2722,传动轴包括与第一螺线管2721配合的第一传动轴2723及与第二螺线管2722配合的第二传动轴2724。限位件包括与第一传动轴2723配合的第一限位件2725及与第二传动轴2724配合的第二限位件2726,换挡组件包括与第一限位件2725配合的第一换挡组件2742及与第二限位件2726配合的第二换挡组件(图未示),且第一换挡组件2742与冲击控制机构234配合,第二换挡组件与转速控制机构232配合。
如此,第一螺线管2721、第一传动轴2723、第一限位件2725及第一换挡组件2742依次配合,进而与冲击控制机构234配合以控制冲击控制机构234的工作状态,最终使工作头25处于冲击或非冲击状态。第二螺线管2722、第二传动轴2724、第二限位件2726及第二换挡组件依次配合,进而与转速控制机构 232配合以控制转速控制机构232的工作状态,最终与使工作头25处于低速或高速状态。
具体地,第一传动轴2733至少部分插设于第一螺线管2721内,设有第一限位槽的第一限位件2725套设于第一传动轴2733,第一换挡组件2742一端与第一传动轴2733的第一限位槽配合,如此,控制装置可改变流经第一传动轴2733 的电流的通断或电流方向,从而使第一传动轴2733在第一螺线管2721内往复移动,进而带动第一限位件2725直线往复运动,最终带动第一换挡组件2742 往复运动。其中,当第一传动轴2733相对第一螺线管2721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换挡组件2742控制工作头25处于非冲击状态。当第一传动轴2733进一步伸出第一螺线管2721时,第一换挡组件2742控制工作头处于冲击状态。
第二传动轴2734至少部分插设于第二螺线管2722内,设有第二限位槽的第二限位件2726套设于第二传动轴2734,第二换挡组件一端与第二传动轴2734 的第二限位槽配合,如此,控制装置可改变流经第二传动轴2734的电流的通断或电流方向,从而使第二传动轴2734在第二螺线管2722内往复移动,进而带动第二限位件2726直线往复运动,最终带动第二换挡组件往复运动。其中,当第二传动轴2734相对第二螺线管2722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二换挡组件控制工作头25处于低速状态。当第二传动轴2734进一步伸出第二螺线管2722时,第二换挡组件控制工作头处于高速状态。
更具体地,第一换挡组件2742包括第一换挡杆2741及与转速控制机构232 配合的离合件2743,第一换挡杆274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件2725及离合件 2743配合。如此,第一限位件2725可带动第一换挡杆2741摆动,进而带动离合件2743移动而控制冲击控制机构234的工作状态。
第二换挡组件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二限位件2726及转速控制机构232配合的第二换挡杆(图未示),第二换档杆的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21内。如此,第二限位件2726可驱动第二换挡杆一端转动,进而第二换挡杆连接冲击控制机构232 的一端同步转动,最终改变转速控制机构232的工作状态。
如图8及图9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一种动力工具300,包括壳体31、传动装置33、工作头35、换挡装置37及控制装置39。其中,传动装置33包括转速控制机构332与冲击控制机构334,换挡装置37包括换挡驱动机构372与换挡组件374,换挡驱动机构372可驱动换挡组件374控制传动装置33的工作状态,从而完成工作头35的工作状态的切换。控制装置39包括控制板及与控制板通信连接的信号输入机构,控制板可根据操作者通过信号输入机构输入的控制信号控制换挡装置37的工作状态。
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动力工具100相比,本第三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300 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传动装置33包括转速控制机构332与冲击控制机构 334,换挡驱动机构372通过换挡组件374分别连接转速控制机构332与冲击控制机构334。如此,换挡驱动机构372可驱动换挡组件374在壳体31内运动,进而分别控制转速控制机构332与冲击控制机构334的工作状态,从而使工作头15在第一转速非冲击状态、第二转速冲击状态以及第二转速非冲击状态之间切换。
具体地,如图10所示,换挡驱动机构372包括换挡驱动件3722及安装于换挡驱动件3722的换挡输出齿轮3724,换挡输出齿轮3724与换挡组件374配合以驱动换挡组件374转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换挡驱动件3722为微型电动机,换挡输出齿轮3724套设于微型电动机的输出轴上以跟随输出轴转动。换挡组件374包括换挡套筒,换挡套筒的外侧壁设有齿形结构以与换挡输出齿轮3724 啮合,从而在换挡输出齿轮3724的驱动下转动。如此,微型电动机的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换挡输出齿轮3724转动,进而带动换挡组件374运动。
请参阅图11~图16,在一实施例中,冲击控制机构334包括拨叉3342、冲击静端齿3344及冲击动端齿3346。其中,冲击动端齿3346间隔设置于拨叉3342 一侧,冲击静端齿3344位于拨叉3342与冲击动端齿3346之间,拨叉3342与换挡组件374配合以在换挡组件374的驱动下摆动,冲击静端齿3344可在拨叉 3342的驱动下与冲击动端齿3346配接或分离,从而在非冲击状态与冲击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拨叉3342套一端设有拨叉孔3341,以通过该拨叉孔3341套设于动力工具300的传动轴上,拨叉3342未设有拨叉3342孔的一端与换挡组件 374配合。具体地,换挡套筒间隔设置有两个止挡件3742,拨叉3342未设有拨叉孔3341一端位于两个止挡件3742之间。如此,如图11~图14换挡组件374 可在换挡输出齿轮3724的驱动下转动以改变转速控制机构332的工作状态,使工作头35在低速状态或高速状态之间切换。而在换挡组件374转动过程中,如图15、图16所示,其中一个止挡件3742会转动至一定位置而抵持于拨叉3342,然后换挡组件374继续转动,上述止挡件3742则推动拨叉3342摆动。
拨叉3342靠近冲击静端齿3344一侧设有环绕拨叉3342孔边缘的凸齿3343,冲击静端齿3344靠近拨叉3342一侧设有与凸齿3343配合的凹槽,拨叉3342 可相对冲击静端齿3344转动,以使凸齿3343与凹槽配接或脱离。如图11~图 14所示,当凸齿3343与凹槽配接时,冲击静端齿3344在绕轴线转动的同时向远离冲击动端齿3346方向沿轴向移动而与冲击静端齿3344分离。如图15及图 16所示,当凸齿3343与凹槽分离时,冲击静端齿3344在绕轴线转动的同时向靠近冲击动端齿3346方向沿轴向移动而与冲击静端齿3344配接。当冲击静端齿3344与冲击动端齿3346配接时,该动力工具300处于冲击状态,当冲击静端齿3344与冲击动端齿3346分离时,该动力工具300处于非冲击状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8)

1.一种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传动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
工作头,位于所述壳体内并连接于所述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可驱动工作头工作;
换挡装置,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挡装置包括换挡驱动机构及换挡组件,所述换挡组件连接所述换挡驱动机构与所述传动装置,所述换挡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换挡组件在所述壳体内处于不同的状态,以通过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工作头在第一转速非冲击状态及第二转速冲击状态之间切换;及
控制装置,与所述换挡装置通信连接以控制所述换挡装置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工作头在所述第一转速非冲击状态、所述第二转速冲击状态以及第二转速非冲击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转速非冲击状态为低速非冲击状态、所述第二转速非冲击状态为高速非冲击状态、所述第二转速冲击状态为高速冲击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换挡驱动机构电连接以控制所述换挡驱动机构的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嵌设于所述壳体的信号输入机构,所述信号输入机构与所述控制板通信连接以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控制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转速控制机构与冲击控制机构,所述换挡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换挡组件与第二换挡组件,所述第一换挡组件连接于所述转速控制机构与所述换挡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换挡组件连接于所述冲击控制机构与所述换挡驱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驱动机构包括换挡驱动件及连接于所述换挡驱动件的换挡传动件,所述第一换挡组件及所述第二换挡组件分别与所述换挡传动件配合,所述换挡驱动件可驱动所述换挡传动件带动所述第一换挡组件与所述第二换挡组件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驱动件包括驱动件主体及伸出所述驱动件主体的输出轴,所述换挡传动件套设于所述输出轴并与所述输出轴螺纹连接,所述换挡传动件可在所述输出轴的驱动下沿所述输出轴的长度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传动件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换挡组件的一端可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换挡组件的一端可抵持于所述换挡传动件远离所述驱动件主体一端的端面;当所述工作头处于所述低速非冲击状态时,所述第一换挡组件一端限位于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换挡组件与所述换挡传动件分离;当所述工作头处于所述高速非冲击状态时,所述第一换挡组件在所述换挡传动件的带动下向靠近所述第二换挡组件的方向偏移;当所述工作头处于所述高速冲击状态时,所述第一换挡组件抵持于所述换挡传动件的端面,所述第二换挡组件在所述换挡传动件的抵持下向远离所述第一换挡组件一侧偏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驱动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输出轴一端的旋转编码器,所述旋转编码器与所述输出轴远离所述驱动件主体一端的端面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驱动机构包括螺线管及设于所述螺线管内的传动轴,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螺线管电连接以驱动所述传动轴沿自身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驱动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传动轴上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限位所述换挡组件以带动所述换挡组件相对所述壳体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线管包括第一螺线管与第二螺线管,所述传动轴包括与所述第一螺线管配合的第一传动轴及与所述第二螺线管配合的第二传动轴,所述限位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轴配合的第一限位件及与所述第二传动轴配合的第二限位件,所述换挡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配合的第一换挡组件及与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的第二换挡组件,且所述第一换挡组件与所述冲击控制机构配合,所述第二换挡组件与所述转速控制机构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挡组件包括第一换挡杆及与所述传动装置配合的离合件,所述第一换挡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及所述离合件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挡组件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及所述冲击控制机构配合的第二换挡杆,所述第二换挡杆的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转速控制机构与冲击控制机构,所述换挡驱动机构通过所述换挡组件分别连接所述转速控制机构与所述冲击控制机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驱动机构包括换挡驱动件及安装于所述换挡驱动件的换挡输出齿轮,所述换挡输出齿轮与所述换挡组件配合以驱动所述换挡组件转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控制机构包括拨叉、冲击静端齿及冲击动端齿,所述冲击动端齿间隔设置于所述拨叉一侧,所述冲击静端齿位于所述拨叉与所述冲击动端齿之间,所述拨叉与所述换挡组件配合以在所述换挡组件的驱动下摆动,所述冲击静端齿可在所述拨叉的驱动下与所述冲击动端齿配接或分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靠近所述冲击静端齿一侧设有凸齿,所述冲击静端齿靠近所述拨叉一侧设有与所述凸齿配合的凹槽,所述拨叉可相对所述冲击静端齿转动,以使所述凸齿与所述凹槽配接或脱离;当所述凸齿与所述凹槽配接时,所述冲击静端齿与所述冲击动端齿分离,当所述凸齿与所述凹槽分离时,所述冲击静端齿与所述冲击动端齿配接。
CN201721007482.9U 2017-08-11 2017-08-11 动力工具 Active CN2076423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07482.9U CN207642350U (zh) 2017-08-11 2017-08-11 动力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07482.9U CN207642350U (zh) 2017-08-11 2017-08-11 动力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42350U true CN207642350U (zh) 2018-07-24

Family

ID=62885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07482.9U Active CN207642350U (zh) 2017-08-11 2017-08-11 动力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423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2672A (zh) * 2021-11-09 2022-02-08 正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电动工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2672A (zh) * 2021-11-09 2022-02-08 正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电动工具
CN114012672B (zh) * 2021-11-09 2023-03-14 正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电动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7786C (zh) 钻孔与凿孔机
CN101479078A (zh) 手持式电动工具机
US3828865A (en) Hammer drill
CN107206581A (zh) 冲击工具
CN100513090C (zh) 双速多功能电锤
CN207642350U (zh) 动力工具
CN106869612A (zh) 应用于电子锁的离合传动装置
CN201346910Y (zh) 票据装订机升降机构
CN110666216A (zh) 一种具有调节打孔深度的安全可靠性高的电动打孔设备
CN2661382Y (zh) 锤钻
CN108367421A (zh) 具有切换单元的手持式工具机
CN100436076C (zh) 锤钻
CN106335031A (zh) 电锤
CN107336199A (zh) 多功能电锤
CN110682141B (zh) 轴的转动及直线位移控制***及具有该轴的自动换刀机构
CN201342502Y (zh) 钻床自动进刀装置
CN207643058U (zh) 一种电锤的功能转换机构
CN2875700Y (zh) 磨床垂直进给机构的传动装置
CN102649266B (zh) 一种多功能双速电锤
CN108556153A (zh) 一种多角度钻斜孔的电钻
US20040223820A1 (en) Drilling device having driving and rotating motor
CN209491357U (zh) 一种可精控钻深的变频无级调速圆柱立钻
CN204295648U (zh) 一种双离合机构的单旋钮多功能电锤
CN203956874U (zh) 电锤冲击钻
CN201483024U (zh) 电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