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99925U - 无动力通风散热***及室内温度调节*** - Google Patents

无动力通风散热***及室内温度调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99925U
CN207599925U CN201721774902.6U CN201721774902U CN207599925U CN 207599925 U CN207599925 U CN 207599925U CN 201721774902 U CN201721774902 U CN 201721774902U CN 207599925 U CN207599925 U CN 207599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ng cavity
unpowered
air
cool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7490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in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LI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LI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LI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7490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99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99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999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动力通风散热***及室内温度调节***,涉及室内温度调节技术领域。无动力通风散热***包括待散热腔体、与待散热腔体的一侧连通的进风口、设于进风口处的降温装置以及与待散热腔体的另一侧连通的无动力风帽装置,待散热腔体外部的自然风经降温装置降温后形成自然冷风,由进风口进入待散热腔体内,与待散热腔体内的热空气形成对流,并由无动力风帽装置排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调能耗大,运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由于利用无动力风帽装置使待散热腔体的内部产生空气对流,无需消耗额外的能源,极大地降低了能耗,节约了资源,降低了运行成本。

Description

无动力通风散热***及室内温度调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温度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动力通风散热***及室内温度调节***。
背景技术
伴随着全球工业的发展,温室效应逐渐加剧,导致全球变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人们对于夏季极端炎热气候的承受能力再也不像儿时仅用一把折扇便可以度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冬夏季节很多家庭装上了空调,空调成了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必备家电,同时,对于一些计算机机房或是通信机房等,由于其内部的计算机设备或通信设备等在工作过程中会散发大量的热量,导致机房内温度升高,当温度过高时可能会影响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严重时甚至造成设备的损坏,因此为了降低机房内的温度,通常在机房内需要配备大量的空调设备,使得空调能耗在全年民用能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目前市场上的空调能耗大,运行成本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低能耗、低成本的室内温度调节***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动力通风散热***及室内温度调节***,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调能耗大,运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动力通风散热***包括待散热腔体、与所述待散热腔体的一侧连通的进风口、设于所述进风口处的降温装置以及与所述待散热腔体的另一侧连通的无动力风帽装置;
所述待散热腔体外部的自然风经所述降温装置降温后形成自然冷风,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待散热腔体内,与所述待散热腔体内的热空气形成对流,并由所述无动力风帽装置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降温装置包括雨水收集器以及雾化器;
所述雾化器设置于所述进风口的上部,并与所述雨水收集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器内设有制冷剂。
进一步的,所述雨水收集器的上部设有用于盖合所述雨水收集器的盖体。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的口部设有空气净化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所述降温装置以及所述无动力风帽装置均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无动力风帽装置包括鼓形排风窗、设于所述鼓形排风窗下部的风扇以及分别与所述风扇和所述待散热腔体相连的排风管;
所述鼓形排风窗上具有多个排风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检测装置以及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降温装置相连的控制装置;
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待散热腔体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和湿度信息,并将所述温度和湿度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根据所述待散热腔体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和湿度信息控制所述降温装置的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待散热腔体的腔壁上涂覆有保温隔热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温度调节***,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动力通风散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动力通风散热***包括待散热腔体、降温装置以及无动力风帽装置。待散热腔体的一侧上具有进风口,进风口与待散热腔体连通,使待散热腔体外部的自然风能够通过进风口进入待散热腔体内进行热交换。降温装置设于进风口处,能够实现对进风口处的待散热腔体外部的自然风进行降温,使进入到待散热腔体内部的自然风的温度降低,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待散热腔体内部的热交换,从而降低待散热腔体内部的热量。无动力风帽装置设于待散热腔体远离进风口的另一侧,并且无动力风帽装置与待散热腔体连通,通过设置无动力风帽装置使得待散热腔体外部或内部的自然风吹动无动力风帽装置时,能够使无动力风帽装置旋转,对待散热腔体内部的空气流动产生动力,使进入待散热腔体内部的自然冷风能够从无动力风帽装置排出,从而加强了待散热腔体内部的热交换,使待散热腔体内部的热量被带走,降低了待散热腔体的温度。
当待散热腔体外部的温度较低,而内部的温度较高时,待散热腔体的内部与外部产生温差,待散热腔体外部的自然冷风由进风口进入待散热腔体内,与待散热腔体内的热空气形成对流,从而使待散热腔体内部的热量降低,待散热腔体内部的空气对流使无动力风帽装置旋转,从而加强了待散热腔体内部的空气流动,进入待散热腔体内部的自然冷风经热空气加热后形成热风,在无动力风帽装置的带动下由无动力风帽装置排出。当待散热腔体外部的温度较高,而内部的温度也较高时,可利用降温装置对进风口处的待散热腔体外部的自然风进行降温,使待散热腔体的内部与外部产生温差,待散热腔体外部的自然风经降温装置降温后形成自然冷风,由进风口进入待散热腔体内,与待散热腔体内的热空气形成对流,从而使待散热腔体内部的热量降低,待散热腔体内部的空气对流使无动力风帽装置旋转,从而加强了待散热腔体内部的空气流动,进入待散热腔体内部的自然冷风经热空气加热后形成热风,在无动力风帽装置的带动下由无动力风帽装置排出。
由于利用无动力风帽装置使待散热腔体的内部产生空气对流,无需消耗额外的能源,相比现有技术中,在室内安装空调,极大地降低了能耗,节约了资源,降低了运行成本,且无动力通风散热***的散热效果较好,能够满足一般用户对室内散热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动力通风散热***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动力通风散热***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动力通风散热***的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动力通风散热***的无动力风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待散热腔体;200-降温装置;300-无动力风帽装置;110-进风口;111-空气净化装置;210-雨水收集器;220-雾化器;211-盖体;310-鼓形排风窗;311-排风口;320-风扇;330-排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1及实施例2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动力通风散热***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动力通风散热***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动力通风散热***的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动力通风散热***的无动力风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
请一并参照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动力通风散热***,包括待散热腔体100、与待散热腔体100的一侧连通的进风口110、设于进风口110处的降温装置200以及与待散热腔体100的另一侧连通的无动力风帽装置300,具体而言:
待散热腔体100外部的自然风经降温装置200降温后形成自然冷风,由进风口110进入待散热腔体100内,与待散热腔体100内的热空气形成对流,并由无动力风帽装置300排出。
无动力通风散热***包括待散热腔体100、降温装置200以及无动力风帽装置300。待散热腔体100的一侧上具有进风口110,进风口110与待散热腔体100连通,使待散热腔体100外部的自然风能够通过进风口110进入待散热腔体100内进行热交换,进风口110外可设置与进风口110相连的进风管,从而便于对进风口110处的自然风进行降温处理,增大降温面积,同时便于降温装置200及空气净化装置111等其他设备的安装,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进风管的口部可设置为倾斜面,以方便形成自然风,同时便于自然风的进入。
降温装置200设于进风口110处,能够实现对进风口110处的待散热腔体100外部的自然风进行降温,使进入到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自然风的温度降低,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热交换,从而降低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热量。无动力风帽装置300设于待散热腔体100远离进风口110的另一侧,并且无动力风帽装置300与待散热腔体100连通,通过设置无动力风帽装置300使得待散热腔体100外部或内部的自然风吹动无动力风帽装置300时,能够使无动力风帽装置300旋转,对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空气流动产生动力,使进入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自然冷风能够从无动力风帽装置300排出,从而加强了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热交换,使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热量被带走,降低了待散热腔体100的温度。为使无动力风帽装置300能够稳定运行,带动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空气对流,在竖直方向上,无动力风帽装置300应高于待散热腔体100的顶部设置,形成烟囱效应,如图1所示,具体地,无动力风帽装置300高于屋顶设置,以便待散热腔体100外部的自然风吹动无动力风帽装置300时,能够使无动力风帽装置300旋转,对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空气流动产生动力。
当待散热腔体100外部的温度较低,而内部的温度较高时,待散热腔体100的内部与外部产生温差,待散热腔体100外部的自然冷风由进风口110进入待散热腔体100内,与待散热腔体100内的热空气形成对流,从而使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热量降低,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空气对流使无动力风帽装置300旋转,从而加强了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空气流动,进入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自然冷风经热空气加热后形成热风,在无动力风帽装置300的带动下由无动力风帽装置300排出。
当待散热腔体100外部的温度较高,而内部的温度也较高时,可利用降温装置200对进风口110处的待散热腔体100外部的自然风进行降温,使待散热腔体100的内部与外部产生温差,待散热腔体100外部的自然风经降温装置200降温后形成自然冷风,由进风口110进入待散热腔体100内,与待散热腔体100内的热空气形成对流,从而使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热量降低,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空气对流使无动力风帽装置300旋转,从而加强了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空气流动,进入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自然冷风经热空气加热后形成热风,在无动力风帽装置300的带动下由无动力风帽装置300排出。
由于利用无动力风帽装置300使待散热腔体100的内部产生空气对流,无需消耗额外的能源,相比现有技术中,在室内安装空调,极大地降低了能耗,节约了资源,降低了运行成本,且无动力通风散热***的散热效果较好,能够满足一般用户对室内散热的需求。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降温装置200包括雨水收集器210以及雾化器220,雨水收集器210可设于进风口110的上部或下部,能够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雾化器220设置于进风口110的上部,并且雾化器220与雨水收集器210相连,使雾化器220能够从雨水收集器210中取水,从而实现雾化器220的正常稳定作业。雾化器220能够喷出水雾,当待散热腔体100外部的温度较高时,为保证无动力通风散热***的正常工作,使待散热腔体100内的温度降低,可利用雾化器220对进风口110处的自然风进行降温,形成自然冷风由进风口110进入待散热腔体100内,与待散热腔体100内的热空气形成对流,将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热量快速传递出去,使待散热腔体100内部处于一个较为舒适的温度状态。
具体地,雾化器220内设有制冷剂,当夏季时遇到极端高温天气时,雾化器220不足以使进风口110处的自然风降温,可利用制冷剂实现快速降温,确保自然冷风的形成,使待散热腔体100的内部和外部保持一定的温度差,从而使无动力通风散热***能够正常稳定运行,使待散热腔体100内部处于一个较为舒适的温度状态。
雨水收集器210用于收集雨水,为避免雨水对雾化器220等设备造成腐蚀,使雾化器220的寿命降低,在雨水收集器210内应设置过滤装置,利用过滤装置对雨水进行过滤,从而降低了雨水对雾化器220等设备的损坏,提高了降温装置200的使用寿命。雨水收集器210设置于进风口110的下部,能够使雾化器220产生的冷凝水流入雨水收集器210内,得到回收利用,但是由于冷空气的比重较大,为使进入待散热腔体100的自然风温度较低,进风口110应设于待散热腔体100一侧的下部,因此雨水收集器210也可设于进风口110的上部。为避免天气炎热导致雨水收集器210的水分蒸发严重,在雨水收集器210的上部还可设置用于盖合雨水收集器210的盖体211,从而减小蒸发。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在进风口110的口部设有空气净化装置111,利用空气净化装置111对由进风口110进入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空气进行净化,保证待散热腔体100的内部具有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
对于体积较小的待散热腔体100,如图1所示,进风口110、降温装置200以及无动力风帽装置300在沿待散热腔体100的长度方向上均设置有一个,当待散热腔体100的体积较大时,为进一步提高待散热腔体100的散热效率,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进风口110、降温装置200以及无动力风帽装置300均设置有多个,具体地,进风口110、降温装置200以及无动力风帽装置300设置有多组,共同实现待散热腔体100的降温,从而使提高了降温效率。具体地,由于自然冷风由进风口110进入待散热腔体100内,并通过无动力风帽装置300排出,降温装置200与无动力风帽装置300可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为加强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热交换,降温装置200与无动力风帽装置300在竖直平面内也可平行交错设置,从而提高了待散热腔体100内自然冷风与热空气对流的交换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无动力风帽装置300包括鼓形排风窗310、风扇320以及排风管330。鼓形排风窗310上具有多个排风口311,并且多个排风口311沿鼓形排风窗310的周向均匀布置,自然风吹动鼓形排风窗310能够使鼓形排风窗310旋转,风扇320设于鼓形排风窗310的下部,排风管330分别与风扇320和待散热腔体100相连,并且排风管330与待散热腔体100连通。当待散热腔体100外部的自然风吹动鼓形排风窗310时,鼓形排风窗310旋转能够带动风扇320转动,从而对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空气流动产生动力,当待散热腔体100外部没有自然风时,由待散热腔体100内部和外部的温差使自然冷风进入待散热腔体100内部,与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热风产生空气对流,带动风扇320转动,使热空气由排风口311排出。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无动力通风散热***还包括检测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检测装置设于待散热腔体100的内部和外部,用于对待散热腔体100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和湿度等信息进行测量,检测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用于将待散热腔体100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和湿度等测量信息传递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可设于待散热腔体100的内部或外部,并且控制装置与降温装置200相连,控制装置接收到检测装置传来的待散热腔体100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和湿度等信息后,对测量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控制降温装置200开启或关闭,当待散热腔体100的外部温度较低时,不需要开启降温装置200,从而节约了能源,降低了能耗。
无动力通风散热***能够降低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温度,使待散热腔体100处于一个较为舒适的温度状态,为使待散热腔体100处于一个长期较为稳定的温度状态,待散热腔体100的腔壁上涂覆有保温隔热层,从而在天气较为炎热时,避免待散热腔体100外部的热量过快的进入待散热腔体100的内部,而在待散热腔体100内部的温度较低时,能够使待散热腔体100内的温度保持长期稳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温度调节***,包括实施例1中的无动力通风散热***。室内温度调节***还可包括空调装置等,空调装置可与无动力通风散热***协调使用,在无动力通风散热***能够满足室内的散热需求时,空调装置可关闭,当夏季遇到极端炎热的天气,无动力通风散热***不足以满足室内的散热需求时,可将空调装置开启,利用空调装置与无动力通风散热***协同作业,相比仅仅采用空调装置时,降低了空调装置运行的能耗和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动力通风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待散热腔体(100)、与所述待散热腔体(100)的一侧连通的进风口(110)、设于所述进风口(110)处的降温装置(200)以及与所述待散热腔体(100)的另一侧连通的无动力风帽装置(300);
所述待散热腔体(100)外部的自然风经所述降温装置(200)降温后形成自然冷风,由所述进风口(110)进入所述待散热腔体(100)内,与所述待散热腔体(100)内的热空气形成对流,并由所述无动力风帽装置(300)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通风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装置(200)包括雨水收集器(210)以及雾化器(220);
所述雾化器(220)设置于所述进风口(110)的上部,并与所述雨水收集器(210)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动力通风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220)内设有制冷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动力通风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器(210)的上部设有用于盖合所述雨水收集器(210)的盖体(2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通风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10)的口部设有空气净化装置(1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通风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10)、所述降温装置(200)以及所述无动力风帽装置(300)均设置有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通风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动力风帽装置(300)包括鼓形排风窗(310)、设于所述鼓形排风窗(310)下部的风扇(320)以及分别与所述风扇(320)和所述待散热腔体(100)相连的排风管(330);
所述鼓形排风窗(310)上具有多个排风口(3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通风散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装置以及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降温装置(200)相连的控制装置;
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待散热腔体(100)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和湿度信息,并将所述温度和湿度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根据所述待散热腔体(100)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和湿度信息控制所述降温装置(200)的开启或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动力通风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散热腔体(100)的腔壁上涂覆有保温隔热层。
10.一种室内温度调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动力通风散热***。
CN201721774902.6U 2017-12-18 2017-12-18 无动力通风散热***及室内温度调节*** Active CN207599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74902.6U CN207599925U (zh) 2017-12-18 2017-12-18 无动力通风散热***及室内温度调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74902.6U CN207599925U (zh) 2017-12-18 2017-12-18 无动力通风散热***及室内温度调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99925U true CN207599925U (zh) 2018-07-10

Family

ID=62767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74902.6U Active CN207599925U (zh) 2017-12-18 2017-12-18 无动力通风散热***及室内温度调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999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8878A (zh) * 2020-06-02 2020-08-18 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温排潮发酵曲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8878A (zh) * 2020-06-02 2020-08-18 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温排潮发酵曲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68706U (zh) 用于机房、基站冷却及节能的水帘新风***
TWI457522B (zh) 節能空調系統及其空調模式
CN102278799B (zh) 具有水蒸发式冷风扇联动功能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3323274U (zh) 大小环境蒸发冷却、机械制冷与混合通风复合的空调***
CN103776116A (zh) 蒸发冷却与传统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及其空调方法
CN101839528B (zh) 一种用于独立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控制装置
WO2012016542A1 (zh) 具有被动式冷却的空调方法及其装置
CN207123040U (zh) 一种动物房双风机式空调智能控制***
CN107906991A (zh) 无动力热管散热***及室内温度调节***
CN203980561U (zh) 一种机房用自然冷源节能***
CN107734931A (zh) 具有精准控温及独立除湿功能的电气设备组件柜
CN107328032A (zh) 一种动物房双风机式空调智能控制***
CN103267329B (zh) 太阳能蒸发冷却及毛细辐射的制冷、供热和热水***
CN107166584A (zh) 带卵石床蓄热的冬夏两用热回收间接蒸发冷却空调***
JP2004212038A (ja) 建物の空調換気システム
CN206803381U (zh)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箱
CN207599925U (zh) 无动力通风散热***及室内温度调节***
CN207600270U (zh) 无动力热管散热***及室内温度调节***
CN202171289U (zh) 具有水蒸发式冷风扇联动功能的空调
CN2926891Y (zh) 一种冷热全效除湿通风空调设备
CN100458291C (zh) 一种冷热全效除湿通风空调***
CN206145876U (zh) 室内通风与温度调节装置
CN202032690U (zh) 一种用于独立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控制装置
CN209840332U (zh) 一种基于室内水景的空气调温调湿装置
CN203771607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调节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1200 north of 2 Road south of Xiaoshan Distric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Zhejiang, 105 floor 1, 4 building, 14 Road Eas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LIS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000 104/105 unit 23, Wang Hai Road, software park, Xiamen, Fujian.

Patentee before: XIAMEN LISO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15

Address after: Room 01-10, Area A, 12th Floor, Zhongcai Building, No. 68 Tonghe Road, Xixing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51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Huineng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200 north of 2 Road south of Xiaoshan Distric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Zhejiang, 105 floor 1, 4 building, 14 Road East.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LIS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