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58874U - 电池包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58874U
CN207558874U CN201721632923.4U CN201721632923U CN207558874U CN 207558874 U CN207558874 U CN 207558874U CN 201721632923 U CN201721632923 U CN 201721632923U CN 207558874 U CN207558874 U CN 207558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ole
housing
battery pack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3292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凡多
张国炜
张放南
唐丽娟
梁玉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3292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58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58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58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以及具有它的车辆。该电池包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形成有风冷通道,所述风冷通道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采用风冷方式实现电芯的冷却,通过在电芯之间设置风冷通道,有利于减小壳体的体积,从而使整个电池包的结构更加紧凑。

Description

电池包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包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背景技术
当前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电池包作为关键零部件,其性能至关重要。当电池包具有较高功率输出或输入时,电池包会产生较高热量,因此多数电池包需要冷却,常用的冷却方式有风冷、水冷、冷媒、浸入式冷却等,但是一般采用风冷冷却方式的电池包,其整包尺寸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结构紧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包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形成有风冷通道,所述风冷通道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内底壁上设置有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风冷通道与所述导风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位于所述导风通道的上方,且所述电池模组的底壁上设置有进风间隙,所述进风间隙分别与所述导风通道和所述风冷通道连通。
具体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两个端板、两个侧板和顶部盖板;其中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出风间隙,所述顶部盖板上设置有出风孔,所述出风间隙、所述出风孔均与所述风冷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上的所述出风间隙的设置密度大于所述顶部盖板上的所述出风孔的设置密度,所述出风间隙为上下延伸的长条形,所述出风孔相对所述出风间隙为小孔。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底壁的上表面设置有凹筋,所述凹筋构成所述导风通道,所述底壁具有环绕所述导风通道设置的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平面用于支撑所述端板和所述侧板,所述凹筋的宽度不大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宽度,所述凹筋的长度不大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端板之间的长度,所述凹筋内设置有沿所述凹筋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道隔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侧壁上且均凸出所述侧壁的外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同一侧边缘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的上表面均低于壳体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为螺柱或光滑圆柱,且所述第一极柱和所述第二极柱的直径不相等。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包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包,采用风冷方式实现电芯的冷却,通过在电芯之间设置风冷通道,有利于减小壳体的体积,从而使整个电池包的结构更加紧凑。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包,通过将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的上表面设置成低于壳体上表面的形式,可以避免在搬运及使用过程中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被刮碰导致损坏或发生触电危险。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包,通过将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的直径设置成不同尺寸,可以帮助用户进一步区分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从而避免错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的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分解图;
图3是下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电池模组的立体图;
图5是电池模组的仰视图;
图6是上壳体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电池包10、壳体1、上壳体11、第一极柱111、第二极柱112、下壳体12、进风口13、出风口14、导风通道(凹筋)15、支撑平面16、隔筋17、凸边18、电池模组2、电芯21、进风间隙22、端板23、侧板24、顶部盖板25、出风间隙26、出风孔27、电池管理***3、电气单元4、支架5。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6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10可以包括:壳体1以及电池模组2。
壳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均与壳体1的内部连通,以使冷却风可以流经电池包10的壳体1内部,具体而言,电池包10外部的冷却风管路将冷却风经进风口13送入壳体1内部,冷却风在壳体1内部与电池模组2充分换热后,再经出风口14流出壳体1。
电池模组2设置在壳体1内,且电池模组2包括多个电芯21,相邻两个电芯21之间形成有风冷通道,风冷通道与进风口13、出风口14连通。从进风口13进来的冷却风进入风冷通道内带走电芯21的热量,携带热量的冷却风从出风口14排出壳体1,由此实现电芯21的冷却。通过在电芯21之间设置风冷通道,可以减小电池模组2与壳体1内壁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减小壳体1的尺寸,进而减小整个电池包10的尺寸。
参照图2所示,电池包10还包括电池管理***3、电气单元4、支架5、信号线束、电源线缆等。电池管理***3和电气单元4固定在支架5上,支架5固定在壳体1内部,电池管理***3通过信号线束与电池模组2进行信息交换,以便于实时监测电池模组2的温度等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10,采用风冷方式实现电芯21的冷却,通过在电芯21之间设置风冷通道,有利于减小壳体1的体积,从而使整个电池包10的结构更加紧凑。
参照图3所示,壳体1的内底壁上设置有导风通道15,导风通道15与进风口13连通,风冷通道与导风通道15连通。导风通道15可对风的流向进行控制、导向。从进风口13进来的冷却风直接进入导风通道15内,导风通道15再将冷却风送入风冷通道。
壳体1的两侧具有凸出侧壁的凸边18,在将电池包10装配在车辆上时,可以利用压块压紧凸边18,从而对壳体1进行固定。压块固定方式通用性较高,可使电池包10适用于不同的装配位置以及装配尺寸。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在凸边18上开设螺栓孔,利用螺栓紧固件将壳体1固定在车辆上。
进一步地,电池模组2位于导风通道15的上方,且电池模组2的底壁上设置有进风间隙22,进风间隙22分别与导风通道15和风冷通道连通,导风通道15内的冷却风经进风间隙22进入风冷通道。
具体地,如图4-图5所示,电池模组2还可以包括:两个端板23、两个侧板24和一个顶部盖板25,其中侧板24上设置有出风间隙26,顶部盖板25上设置有出风孔27,出风间隙26、出风孔27均与风冷通道连通。
换言之,进风间隙22正对着相邻两个电芯21之间的间隙底部,出风间隙26正对着相邻两个电芯21之间的间隙侧面,出风孔27正对着某相邻两个电芯21之间的间隙顶部,由此使得进风间隙22、出风间隙26、出风孔27均与风冷通道连通,并且可以保证在将电池模组2装配到壳体1后,冷却风流经过电池包10内部时可以从电池模组2中的电芯21表面流过,从而带走热量,以实现电池模组2的散热。同时,出风孔27设置在电池模组2的顶部盖板25上,可以保证电芯21表面产生的热气自然从上方排气,避免有冷却风流经的死角存在而导致局部热气堆积无法排散的情况。
进一步地,侧板24上的出风间隙26的设置密度大于顶部盖板25上的出风孔27的设置密度,出风间隙26为上下延伸的长条形,长条形有利于增大出风面积,出风孔27相对出风间隙26为小孔。如图4所示,每相邻两个电芯21之间设置有一个出风间隙26,两个电芯21与另外两个电芯21之间设置有一个出风孔27,这样,从进风间隙22进来的冷却风大部分可以被顶部盖板25遮挡,从而改变冷却风的流动方向,使冷却风从两个侧板24上的出风间隙26流出,由此可以增加冷却风在电池模组2内部的流动路径和流动时间,从而带走更多的热量,使电芯21的散热效果更好。此外,出风孔27设置为小孔,既不影响电芯21产生的热气从出风孔27排出,又有利于减小从顶部盖板25流出的冷却风风量,从而保证冷却风更多地流经电芯21侧面,避免冷却风自下而上直接流出电池模组2,以便于最大程度地带走电芯21的热量。
可选地,如图3所示,壳体1的底壁的上表面设置有凹筋15,凹筋15构成导风通道15,底壁具有环绕导风通道15设置的支撑平面16,支撑平面16用于支撑端板23和侧板24,凹筋15的宽度不大于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24之间的宽度,凹筋15的长度不大于相对设置的两个端板23之间的长度,以保证电池模组2能够完全遮蔽导风通道15,从而保证导风通道15内的冷却风全部经进风间隙22进入电池模组2内部。进一步地,凹筋15内设置有沿凹筋15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道隔筋17,从而将导风通道15分割成多条分支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两个相对侧壁上,且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均凸出侧壁的外表面,以便于与外部冷却风管路进行连接。在具体实施例中,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均可以设置成长圆孔,也可以是圆孔、长方形孔、矩形孔等。进风口13设置在壳体1的侧壁底端,以便于从进风口13进入的冷却风可以直接进入导风通道15,出风口14可以设置在与进风口13相对的侧壁底端或顶端,以便于将携带有电芯21热量的冷却风排出壳体1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极柱111和第二极柱112,第一极柱111和第二极柱112设置在壳体1的同一侧边缘的两端,以避免第一极柱111和第二极柱112位置较近而导致在使用或装配过程中发生短路。同一侧边缘可以是壳体1的长边,也可以是壳体1的短边,以满足使用时的方便性。
第一极柱111和第二极柱112的上表面均低于壳体1的上表面。具体如图6所示,壳体1的同一侧边缘的两端设置有凹槽,第一极柱111和第二极柱112均位于凹槽内,且第一极柱111和第二极柱112的高度均小于凹槽的深度,由此保证第一极柱111和第二极柱112的顶部不会超出壳体1的上表面,从而避免在搬运及使用过程中第一极柱111和第二极柱112被刮碰导致损坏或发生触电危险。
进一步地,第一极柱111和第二极柱112为螺柱或光滑圆柱,以便于第一极柱111和第二极柱112与外部用电设备及充电设备进行连接。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极柱111和第二极柱112的其中一个是正极,另一个是负极,同时可以在第一极柱111和第二极柱112附近设置正极、负极标识,有助于用户明确区分正极、负极,避免连接错误发生事故。正极、负极标识可以是平面符号,也可以是凸出表面的凸形标识,或者是凹入表面内部的凹形标识。
可选地,第一极柱111和第二极柱112的直径可以不相等,以帮助用户进一步区分正极、负极,避免错装。
具体地,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进风口13、出风口14、导风通道15均设置在下壳体12上,第一极柱111和第二极柱112设置在上壳体11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池包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1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
电池模组(2),所述电池模组(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电池模组(2)包括多个电芯(21),相邻两个所述电芯(21)之间形成有风冷通道,所述风冷通道与所述进风口(13)、所述出风口(1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底壁上设置有导风通道(15),所述导风通道(15)与所述进风口(13)连通,所述风冷通道与所述导风通道(15)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2)位于所述导风通道(15)的上方,且所述电池模组(2)的底壁上设置有进风间隙(22),所述进风间隙(22)分别与所述导风通道(15)和所述风冷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2)还包括:两个端板(23)、两个侧板(24)和顶部盖板(25);其中所述侧板(24)上设置有出风间隙(26),所述顶部盖板(25)上设置有出风孔(27),所述出风间隙(26)、所述出风孔(27)均与所述风冷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10),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4)上的所述出风间隙(26)的设置密度大于所述顶部盖板(25)上的所述出风孔(27)的设置密度,所述出风间隙(26)为上下延伸的长条形,所述出风孔(27)相对所述出风间隙(26)为小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壁的上表面设置有凹筋(15),所述凹筋(15)构成所述导风通道(15),所述底壁具有环绕所述导风通道(15)设置的支撑平面(16),所述支撑平面(16)用于支撑所述端板(23)和所述侧板(24),所述凹筋(15)的宽度不大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侧板(24)之间的宽度,所述凹筋(15)的长度不大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端板(23)之间的长度,所述凹筋(15)内设置有沿所述凹筋(15)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道隔筋(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3)和所述出风口(14)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两个相对侧壁上且均凸出所述侧壁的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极柱(111)和第二极柱(112),所述第一极柱(111)和所述第二极柱(112)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同一侧边缘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极柱(111)和所述第二极柱(112)的上表面均低于壳体(1)的上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111)和所述第二极柱(112)为螺柱或光滑圆柱,且所述第一极柱(111)和所述第二极柱(112)的直径不相等。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10)。
CN201721632923.4U 2017-11-29 2017-11-29 电池包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Active CN207558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32923.4U CN207558874U (zh) 2017-11-29 2017-11-29 电池包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32923.4U CN207558874U (zh) 2017-11-29 2017-11-29 电池包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58874U true CN207558874U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78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32923.4U Active CN207558874U (zh) 2017-11-29 2017-11-29 电池包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58874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7858A (zh) * 2019-01-25 2019-05-28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箱
CN111564658A (zh) * 2020-06-04 2020-08-21 江苏富威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性长寿命锂电池
CN114006079A (zh) * 2021-10-25 2022-02-01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电池***
CN114678648A (zh) * 2022-03-28 2022-06-28 珠海科创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模组拘束结构、储能模组及组装方法
WO2022228567A1 (zh) * 2021-04-29 2022-11-03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以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7858A (zh) * 2019-01-25 2019-05-28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箱
CN111564658A (zh) * 2020-06-04 2020-08-21 江苏富威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性长寿命锂电池
CN111564658B (zh) * 2020-06-04 2021-03-09 江苏富威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性长寿命锂电池
WO2022228567A1 (zh) * 2021-04-29 2022-11-03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以及用电设备
CN114006079A (zh) * 2021-10-25 2022-02-01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电池***
CN114006079B (zh) * 2021-10-25 2023-09-01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电池***
CN114678648A (zh) * 2022-03-28 2022-06-28 珠海科创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模组拘束结构、储能模组及组装方法
CN114678648B (zh) * 2022-03-28 2024-03-26 珠海科创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模组拘束结构、储能模组及组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58874U (zh) 电池包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CN107004919B (zh) 电池及具有该电池的无人飞行器
CN104704934A (zh) 冷却装置以及具备该冷却装置的电力转换装置
CN211980672U (zh) 电池包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1557706U (zh) 一种具有防尘散热功能的电气设备箱
WO2019234948A1 (ja) 冷却システム
CN116864861A (zh) 电池包及电子设备
CN210669578U (zh) 充电器及无人设备
CN217086696U (zh) 储能电池插箱的冷却结构及储能电池插箱
CN104036966B (zh) 水冷超级电容模组及其箱体和车辆
CN207368167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4505642U (zh) 一种具有风冷结构的电池箱
CN107093781B (zh) 电池模组
CN208423109U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箱
CN202738288U (zh) 电源适配器壳体组件、电源适配器、空调器及除湿机
CN218039454U (zh) 一种电池包及储能***
CN207217629U (zh) 一种标准能量包电池箱
CN216250956U (zh) 一种铝型材液冷集成电池包下箱体
CN216850782U (zh) 一种dcs控制柜
CN202474078U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动力电池组
CN206022450U (zh) 一种电池箱
CN212303793U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211455778U (zh) 一种高度集成水冷压铸箱体
CN211789201U (zh) 一种集成式电池模组
CN212324615U (zh) 一种机柜散热结构及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29

Address after: 213000 168 Huacheng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266 Chaoyang South Stree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071000

Patentee before: GREAT WALL MOTO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