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42018U - 一种sim卡信号传输端子防刮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sim卡信号传输端子防刮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42018U
CN207442018U CN201721471899.0U CN201721471899U CN207442018U CN 207442018 U CN207442018 U CN 207442018U CN 201721471899 U CN201721471899 U CN 201721471899U CN 207442018 U CN207442018 U CN 2074420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ransmission
elastic joint
scratch resistant
joint part
sim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718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有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eyou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eyou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eyou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eyou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718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420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42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420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SIM卡信号传输端子防刮卡结构,包括端子本体,端子本体为S型设置,其结构要点是,端子本体包括第一信号传输部、第二信号传输部和弹性连接部,第一信号传输部通过弹性连接部与第二信号传输部连接,所述的第一信号传输部、第二信号传输部和弹性连接部的边缘处均设有倒圆角;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增加使用寿命,增加端子弹性,不会由于插卡方式的不正确而造成损坏,从而降低了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SIM卡信号传输端子防刮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信息产品配件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SIM卡信号传输端子防刮卡结构。
背景技术
SIM卡指集成电路(IC)内建卡,其包括例如用户的个人数据、电话号码、联网关系等的信息,SIM卡作为个人数据识别工具***某个移动电话,该移动电话可以用该电话号码登记并且由对应的用户使用,具有这样优良的便携性和使用便利性和安全性,SIM卡已经实际地在电子商务等中使用。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都朝大屏、智能化发展,为满足终端使用客户多卡和内存扩充的需要,将手机SIM卡进行小型化、微型化,以节省手机内部结构空间。
而在现有技术中,客户抱怨SIM-card插卡时易产生端子溃PIN现象,造成功能失效,卡托斜***时会造成端子侧边接触,进而导致端子溃PIN,因为一般情况下终端操作人员或测试人员,左手拿手机,右手拿卡托,最大斜插可能性为由上至下,此时卡托拐角会刮到端子侧边边沿,导致端子溃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加使用寿命的,增加端子弹性的,不会由于插卡方式的不正确而造成损坏的SIM卡信号传输端子防刮卡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SIM卡信号传输端子防刮卡结构,包括端子本体,端子本体为S型设置,其结构要点是,端子本体包括第一信号传输部、第二信号传输部和弹性连接部,第一信号传输部通过弹性连接部与第二信号传输部连接,所述的第一信号传输部、第二信号传输部和弹性连接部的边缘处均设有倒圆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信号传输部与第二信号传输部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弹性连接部弯曲设置,弹性连接部的截面“D”字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弹性连接部的表面上设有延长度方向设置的弧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增加使用寿命,增加端子弹性,不会由于插卡方式的不正确而造成损坏,从而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信号传输部,2-第二信号传输部,3-弹性连接部,4-倒圆角,5-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SIM卡信号传输端子防刮卡结构,包括端子本体,端子本体为S型设置,所述的端子本体包括第一信号传输部1、第二信号传输部2和弹性连接部3,第一信号传输部1通过弹性连接部3与第二信号传输部2连接,所述的第一信号传输部1、第二信号传输部2和弹性连接部3的边缘处均设有倒圆角4;所述的第一信号传输部1与第二信号传输部2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弹性连接部3弯曲设置,弹性连接部3的截面“D”字型;所述的弹性连接部3的表面上设有延长度方向设置的弧形槽5。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信号传输部1、第二信号传输部2和弹性连接部3的边缘处均设有倒圆角4来防止对卡托的损坏,并且通过弹性连接部3的表面上设有延长度方向设置的弧形槽5增加了卡托进入时的方便性,同时适当的减少了端子与卡托的接触面积,减少了磨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4)

1.一种SIM卡信号传输端子防刮卡结构,包括端子本体,端子本体为S型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本体包括第一信号传输部、第二信号传输部和弹性连接部,第一信号传输部通过弹性连接部与第二信号传输部连接,所述的第一信号传输部、第二信号传输部和弹性连接部的边缘处均设有倒圆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IM卡信号传输端子防刮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信号传输部与第二信号传输部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IM卡信号传输端子防刮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连接部弯曲设置,弹性连接部的截面“D”字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IM卡信号传输端子防刮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连接部的表面上设有延长度方向设置的弧形槽。
CN201721471899.0U 2017-11-07 2017-11-07 一种sim卡信号传输端子防刮卡结构 Active CN207442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71899.0U CN207442018U (zh) 2017-11-07 2017-11-07 一种sim卡信号传输端子防刮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71899.0U CN207442018U (zh) 2017-11-07 2017-11-07 一种sim卡信号传输端子防刮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42018U true CN207442018U (zh) 2018-06-01

Family

ID=62292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71899.0U Active CN207442018U (zh) 2017-11-07 2017-11-07 一种sim卡信号传输端子防刮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420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18053Y (zh) 多任务微型记忆卡嵌入式连接器
US8086269B2 (en) Modular structure to expand and enhanc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ard functionality
CN102098390A (zh) 一种手机sim卡掉卡恢复方法及手机
CN204516900U (zh) 具有金属外框的可穿戴设备的nfc装置与可穿戴设备
CN202058194U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sim卡的封装结构
CN206611461U (zh) 一种具有卡托自动弹出装置的手机
CN102710816B (zh) 移动终端、存储卡卡座及移动终端中存储卡的写保护方法
CN207442018U (zh) 一种sim卡信号传输端子防刮卡结构
CN103093169B (zh) 一种智能卡转接装置及方法
CN205507839U (zh) 一种内嵌sim卡芯片的存储卡
CN202711386U (zh) 一种nfc手机支付***
CN204291063U (zh) 一种两用型手机卡槽
CN203482185U (zh) Sim卡的卡托及用户设备
CN202178814U (zh) 基于内存卡、智能卡和nfc模块实现nfc功能的移动终端
CN203102328U (zh) 一种多合一的数字移动卡片
CN202677443U (zh) 一种可实现13.56MHz通信的新型智能卡
CN206698210U (zh) 一种一体机
CN201594595U (zh) 一种usb接口及移动终端
CN206863785U (zh) 一种小型化超高频读写电路模块
CN205051021U (zh) 数码卡
CN215526718U (zh) 一种智能投放***
CN204993469U (zh) 一种智能手机的主板布局结构
CN207884612U (zh) 一种sim卡的卡紧结构
CN111654575A (zh) 多卡多待单通实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207819059U (zh) 卡座的esd电路防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Longhua, Guanlan street, back to the community, 334 GUI Yue Road, Silicon Valley power car electronics Pioneer Park A1 1, 3 floor.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3 building, new material industry park, Silicon Valley power plant, No. 20, Guanlan concave back, Shenzhen, Huaxin District,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