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20401U -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20401U
CN207320401U CN201721305464.9U CN201721305464U CN207320401U CN 207320401 U CN207320401 U CN 207320401U CN 201721305464 U CN201721305464 U CN 201721305464U CN 207320401 U CN207320401 U CN 2073204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terminal
plate
end hous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054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睦容
陈宗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rng Yu Enterp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rng Yu Enterp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rng Yu Enterp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rng Yu Enterp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054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204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204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204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包括有板端连接器和线端连接器,通过对线端连接器及板端连接器进行特殊的结构设计,如线端连接器的导引凸条的上表面设置定位凸部,导引凸条在导引槽内限位移动时,定位凸部沿导引槽至导引槽内的定位孔后定位,如此可以强化连接器组合的结合强度,使之不易发生脱落,确保电连接的可靠性;再如,线端壳体的插接部邻近导引凸条处设置具有导斜部的卡扣凸块,而板端壳体的遮板部邻近导引槽处设有卡扣孔,线端连接器结合板端连接器时,通过二者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快速对正以及相互固定。

Description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子产品进行引导连接的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科技水平快速提高,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不断发展,然而,在提高各类电子产品的功能时,对于电子产品内部电子组件的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因应更高的产品性能及日益复杂的使用环境。而在各种型式的电子产品,都是利用电子电路及电子零组件等电子构件,进行电子产品的运作之操控,并在各式电子电路及电子零组件之间,透过电连接器的相对电性连接,进行电子讯号、数据或相关的电源讯号等之传输。
在电子产品所应用的电子电路、电子零组件中,用以传输扁平电缆与电路板间的讯号之线端及板端连接器,则是被广泛应用在各类电子设备内,如移动通讯设备及个人终端设备,以供电子设备内部各组件与主板之间,可进行讯号或电源的连接与传输。惟一般传统的线端及板端连接器所采用的插接结构,请参照中国台湾第99224987号可知,其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结构,由板端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所构成,而其分别设有用以电性导通的板端衔接端子及线端衔接端子,但其确实有以下缺点,线端衔接端子与板端衔接端子于接合前,板端衔接端子须通过端子插接口始能与线端衔接端子接合,由于线端连接器的线端壳体之端子插接口略大于或等于于板端衔接端子之大小,故于安装时,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会产生有能否快速对正后接合的效率问题;再者,现有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组装后,当线端连接器的线缆因空间限制或其他外物挤压,线端连接器的线端壳体与与板端壳体因受力导至变形或无法对正,导致线端连接器脱离板端连接器,造成电性连接断路。
因此,如何解决前述缺陷,即为业界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更顺畅、结合结构更稳固、不易脱落的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包括一板端连接器及一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线端连接器包含一线端壳体及复数线端端子,其中该线端壳体包括有一插接部,该插接部设于线端壳体前端,而该插接部的表面处设有至少一处以上导引凸条;复数个端子槽设于线端壳体内,该些端子槽贯穿线端壳体的后端并贯穿延伸至线端壳体前端,该些线端端子收纳于该些端子槽内;该线端端子包括用以夹持板端端子的一接收部与用以固定线缆一端的一包夹部;及
板端连接器包括有一板端壳体及复数板端端子,该板端壳体前端面朝内凹陷形成供线端连接器插接部收纳的一插接空间,该板端壳体于插接空间上方设有供屏蔽该插接部的一遮板部;一基座设于该板端壳体后端与插接空间相接,该基座定位有复数片状的板端端子,板端端子包括有位于插接空间内用以供接收部电性连接的一对接部与位于该插接空间外用以电性连接一默认电路板的一焊接部;遮板部外表面朝外凸伸有至少一处以上导引槽,该导引槽与导引凸条相对应,该导引凸条进入导引槽形成限位移动结构,并引导使线端连接器朝板端连接器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导引凸条设置有定位凸部于其上表面。
进一步地,导引凸条在导引槽内形成限位移动结构,而该导引凸条的定位凸部沿导引槽至导引槽内所设的一定位孔形成定位结构。
进一步地,线端壳体的插接部邻近所述导引凸条处设有具有导斜部的至少一卡扣凸块。
进一步地,板端壳体的遮板部邻近导引槽处设有至少一卡扣孔。
进一步地,板端壳体于插接空间上方设有一遮板部,遮板部更进一步设有一朝内凹陷的一缺口;线端壳体邻近插接部处设有朝外倾斜状的挡止部,且该挡止部为所述缺口所收纳,而挡止部的段差斜面为该缺口的边缘所抵靠定位。
进一步地,线端端子包括有一基板、一接收部及一包夹部,其中接收部包括有该基板前方二侧弯折的侧板,并由二侧板朝插接部相对朝内斜伸出用以夹持板端端子的一悬空弹臂所形成,而该包夹部设于基板后侧。
进一步地,线端端子的侧板上缘段差处形成一阻挡部。
进一步地,线端壳体更包含一个位于线端壳体后端的基部,与设于基部前端用以挡止所述阻挡部向后移动的挡止部,及位于插接部后端穿设二侧板的阻挡部间用以使端子对正的固定部;所述基部与插接部间设有复数端子定位部,该些端子定位部包含有至少一定位空间,该定位空间与各端子槽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板端壳体包含一基座及由该基座二端分别向前延伸的侧壁所形成的插接空间。
进一步地,板端壳体的基座二端分别向前延伸的侧壁前端设有用以提供固定于默认电路板的焊固片。
一种用于前述线对板连接器组合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板端壳体,该板端连接器包括有一板端壳体及复数板端端子,该板端壳体前端面朝内凹陷形成一插接空间,板端壳体于该插接空间上方设有供屏蔽插接部的一遮板部;
一基座,设于该板端壳体后端,并与该插接空间相接,该基座定位有复数片状的板端端子,板端端子包括有位于该插接空间内用以电性连接的一对接部与位于该插接空间外用以电性连接一默认电路板的一焊接部,其中该遮板部外表面朝外凸伸有至少一处以上导引槽。
进一步地,板端壳体包含一基座及由该基座二端分别向前延伸的侧壁所形成的插接空间。
进一步地,板端壳体的基座二端分别向前延伸的侧壁前端设有用以提供固定于默认电路板的焊固片。
一种用于前述线对板连接器组合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线端壳体及复数线端端子,其中该线端壳体包括有一插接部,该插接部设于线端壳体前端,而该插接部的表面处设有至少一处以上导引凸条;复数个端子槽设于该线端壳体内,该些端子槽贯穿线端壳体后端并贯穿延伸至壳体前端,该些线端端子收纳于该些端子槽内;线端端子包括用以夹持板端端子的一接收部与用以固定线缆一端的一包夹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引凸条设置有定位凸部于其上表面。
进一步地,线端壳体的插接部邻近导引凸条处设有具有导斜部的至少一卡扣凸块。
进一步地,线端端子包括有一基板,该基板前方二侧弯折有侧板,并由二侧板朝插接部相对朝内斜伸出用以夹持板端端子的一悬空弹臂,而基板后侧设有一包夹部。
进一步地,线端端子的侧板上缘段差处形成一阻挡部。
进一步地,线端壳体更包含一个位于线端壳体后端的基部,与设于基部前端用以挡止阻挡部向后移动的一挡止部,及位于插接部后端穿设二侧板的阻挡部间用以使端子对正的固定部;该基部与插接部间设有复数端子定位部,该些端子定位部包含有至少一定位空间,该定位空间与各端子槽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线端连接器及板端连接器进行特殊的结构设计,如线端连接器的导引凸条的上表面设置定位凸部,导引凸条在导引槽内限位移动时,定位凸部沿导引槽至导引槽内的定位孔后定位,如此可以强化连接器组合的结合强度,使之不易发生脱落,确保电连接的可靠性;再如,线端壳体的插接部邻近导引凸条处设置具有导斜部的卡扣凸块,而板端壳体的遮板部邻近导引槽处设有卡扣孔,线端连接器结合板端连接器时,通过二者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快速对正以及相互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细节分解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主体分解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组装前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为线对板连接器组合,2为线端连接器,20为线端壳体,200为插接部,201为导引凸条,2010为定位凸部,2011为上表面,202为插接顶面,203为端子槽,204为定位结合部,2040为卡扣凸块,2041为导斜部,205为基部,206为挡止部,207为端子定位部,208为定位空间,209为固定部,210为基板,211为接收部,2110为侧板,2111为悬空弹臂,2112为阻挡部,212为包夹部,3为板端连接器,30为板端壳体,300为插接空间,301为遮板部,3010为缺口,302为基座,303为定位接合区,3030为定位孔,304为导引槽,3040为卡扣孔,305为侧壁,306为焊固片,31为板端端子,310为对接部,311为焊接部,4为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5,所述线对板连接器组合1,包含线端连接器2和板端连接器3,其中:
线端连接器2包含一线端壳体20及复数线端端子21,其中该线端壳体20包括有一插接部200,该插接部200设于线端壳体20前端,而该插接部200的表面处设有至少一处以上导引凸条201,该导引凸条201设置有定位凸部2010于其上表面2011;线端壳体20的插接部200邻近该导引凸条201处设有具有导斜部2041的至少一卡扣凸块2040,复数个端子槽203设于该线端壳体20内,该些端子槽203贯穿线端壳体20的后端并贯穿延伸至线端壳体20前端;该线端壳体20于后端设有一基部205,该基部205与插接部200间设有复数端子定位部207,该些端子定位部207包含有至少一定位空间208,该定位空间208与各端子槽203相互连通,且该基部205前端形成有段差斜面之一挡止部206;该挡止部206相对应各端子槽203自该线端壳体20左右二侧方向排列,且该些线端端子21收纳于该些端子槽203内;该线端端子21更包括有一基板210、一接收部211及一包夹部212,其中该接收部211为该基板210前方二侧弯折的侧板2110,并由二侧板2110朝插接部200相对朝内斜伸出用以夹持板端端子31的一悬空弹臂2111所形成,而用以固定线缆4该包夹部212设于基板210后侧;该侧板2110上缘段差处形成一阻挡部2112,位于线端壳体20后端的基部205与插接部200间设有复数端子定位部207,该些端子定位部207包含有至少一定位空间208,该定位空间208与各端子槽203相互连通,挡止部206于基部205前端用以挡止该阻挡部2112向后移动的,且位于插接部200后端的固定部209穿设二侧板2100间以使线端端子21对正,且线端壳体2于插接部200的插接顶面202处设有至少一定位凸块2040的一定位结合部204。
板端连接器3包括有一板端壳体30及复数板端端子31,板端壳体30前端面朝内凹陷形成供线端连接器2插接部200收纳的一插接空间300,该板端壳体30于该插接空间300上方设有供屏蔽该插接部200的一遮板部301,该遮板部301更进一步设有一朝内凹陷的一缺口3010;该线端壳体20邻近插接部200处设有朝外倾斜状的挡止部206,且该挡止部206为缺口3010所收纳,而该挡止部206的段差斜面为缺口3010的边缘所抵靠定位,而遮板部301上表面设有二导引槽304,邻近导引槽304处设有至少一卡扣孔3040;且该线端壳体20包含一基座302及由该基座302二端分别向前延伸的侧壁305所形成的插接空间300;一基座302设于板端壳体30后端,并与该插接空间300相邻,基座302定位有复数片状的板端端子31,板端端子31包括有位于插接空间300内用以供该接收部电性连接的一对接部310与位于该插接空间300外用以电性连接一默认电路板的一焊接部311;板端壳体30的基座302二端分别向前延伸的侧壁305前端设有用以提供固定于默认电路板的焊固片306,遮板部301朝外凸伸有至少一处以上导引槽304,导引槽304与导引凸条201相对应,导引凸条201进入导引槽304限位移动,导引槽304设有卡扣孔3040,并引导使线端连接器2朝板端连接器3安装。
线端连接器2于组装时,线端端子21插设定位于线端壳体20内所设的端子槽203,而线端端子21接收部211设于插接部200相对应的端子槽203内,线端端子21的二侧板2110的阻挡部2112中间为插接部200所设固定部209所穿设;在线端端子21上有已铆接线缆4的包夹部212,该线缆4由基部205的端子槽203穿出线端壳体20之外。
板端连接器3于组装时,板端端子3定位于板端壳体30的基座302,其可以插设、射出成形或其他相同或相似的定位方式,而板端壳体30二侧壁305前端处插设有一焊固片306。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1于组装时,该线端连接器2线端壳体20前端所设的插接部200,朝插接方向移动准备插设于板端连接器3的板端壳体30所凹设的插接空间300内;当板端连接器3上所设置的遮板部301被线端连接器2的卡扣凸块2040所抵靠时,遮板部301的局部朝外弹性变形使卡扣凸块2040能顺利通过遮板部301进入定位孔3030内固定,同时线端连接器2的导引凸条于导引槽304内限位移动,而导引凸条201所设的定位凸部2010沿导引槽304至导引槽304内所设的一卡扣孔3040后定位,且依序受线端端子21接受部211所夹持。于此较佳实施例中,当卡扣凸块2040经由导斜部2041引导定位于定位孔3030内,而接收部211夹持于对接部31后电性导通,透过上述较佳技术手段达到在板端端子31与线端端子21相互插接时的导引且快速对正效果。
线端连接器2的线端端子21定位于端子槽203内,而端子槽203与端子定位部207相连且相通,当线端端子21朝安装方向组设于线端壳体2,该线端端子21依接收部211、基板210顺序进入端子槽203,当线端端子21二侧板2110行经该端子定位部207的定位空间208,二侧板2110的阻挡部2112间受端子定位部207所局部延伸的固定部209所穿设,而该固定部209由插接部200后端朝基部205延伸于定位空间208内。透过上述手段改善以阻挡部211避免线端端子21于组装时,以使预防板端端子31与线端端子21结合时所造成线端端子21变形导致的电性接触不良,而基部205前端设有用以挡止阻挡部2112向后移动的挡止部206。
而线端壳体20还包含一个位于线端壳体20后端的基部205,该基部205前端形成有段差斜面的一挡止部206,挡止部206朝线端壳体20左右二侧方向排列,而该板端壳体20于该插接空间300上方设有一遮板部301,该遮板部301更进一步设有一朝内凹陷的缺口3010,该线端壳体20的挡止部206为该缺口3010所收纳,而该挡止部206的段差斜面为该缺口3010的边缘所抵靠定位,使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1于组装时,线端连接器2的挡止部能透过板端连接器3的缺口3010形成一默认组装位置。
线端壳体2于插接部200的插接顶面202处设有定位结合部204,而板端壳体3于遮板部301处设有定位接合区303,该定位接合区303于定位结合部204相对应结合,而线端壳体2的定位结合部204为至少一卡扣凸块2040,而该板端壳体30的定位接合区303为设有相对应供卡扣凸块2040卡扣定位的至少一定位孔2040,用以将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1能够稳固的结合。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包括一板端连接器及一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线端连接器包含一线端壳体及复数线端端子,其中该线端壳体包括有一插接部,该插接部设于线端壳体前端,而该插接部的表面处设有至少一处以上导引凸条;复数个端子槽设于线端壳体内,该些端子槽贯穿线端壳体的后端并贯穿延伸至线端壳体前端,该些线端端子收纳于该些端子槽内;该线端端子包括用以夹持板端端子的一接收部与用以固定线缆一端的一包夹部;及板端连接器包括有一板端壳体及复数板端端子,该板端壳体前端面朝内凹陷形成供线端连接器插接部收纳的一插接空间,该板端壳体于插接空间上方设有供屏蔽该插接部的一遮板部;一基座设于该板端壳体后端与插接空间相接,该基座定位有复数片状的板端端子,板端端子包括有位于插接空间内用以供接收部电性连接的一对接部与位于该插接空间外用以电性连接一默认电路板的一焊接部;遮板部外表面朝外凸伸有至少一处以上导引槽,该导引槽与导引凸条相对应,该导引凸条进入导引槽形成限位移动结构,并引导使线端连接器朝板端连接器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凸条设置有定位凸部于其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导引凸条在导引槽内形成限位移动结构,而该导引凸条的定位凸部沿导引槽至导引槽内所设的一定位孔形成定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线端壳体的插接部邻近所述导引凸条处设有具有导斜部的至少一卡扣凸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板端壳体的遮板部邻近导引槽处设有至少一卡扣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板端壳体于插接空间上方设有一遮板部,该遮板部更进一步设有一朝内凹陷的一缺口;线端壳体邻近插接部处设有朝外倾斜状的挡止部,且该挡止部为所述缺口所收纳,而该挡止部的段差斜面为该缺口的边缘所抵靠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线端端子包括有一基板、一接收部及一包夹部,其中接收部包括有该基板前方二侧弯折的侧板,并由二侧板朝插接部相对朝内斜伸出用以夹持板端端子的一悬空弹臂所形成,而该包夹部设于基板后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线端端子的侧板上缘段差处形成一阻挡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线端壳体更包含一个位于线端壳体后端的基部,与设于基部前端用以挡止所述阻挡部向后移动的挡止部,及位于插接部后端穿设二侧板的阻挡部间用以使端子对正的固定部;所述基部与插接部间设有复数端子定位部,该些端子定位部包含有至少一定位空间,该定位空间与各端子槽相互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板端壳体包含一基座及由该基座二端分别向前延伸的侧壁所形成的插接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板端壳体的基座二端分别向前延伸的侧壁前端设有用以提供固定于默认电路板的焊固片。
12.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组合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板端壳体,该板端连接器包括有一板端壳体及复数板端端子,该板端壳体前端面朝内凹陷形成一插接空间,板端壳体于该插接空间上方设有供屏蔽插接部的一遮板部;
一基座,设于该板端壳体后端,并与该插接空间相接,该基座定位有复数片状的板端端子,板端端子包括有位于该插接空间内用以电性连接的一对接部与位于该插接空间外用以电性连接一默认电路板的一焊接部,其中该遮板部外表面朝外凸伸有至少一处以上导引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板端壳体包含一基座及由该基座二端分别向前延伸的侧壁所形成的插接空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板端壳体的基座二端分别向前延伸的侧壁前端设有用以提供固定于默认电路板的焊固片。
15.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组合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线端壳体及复数线端端子,其中该线端壳体包括有一插接部,该插接部设于线端壳体前端,而该插接部的表面处设有至少一处以上导引凸条;复数个端子槽设于该线端壳体内,该些端子槽贯穿线端壳体后端并贯穿延伸至壳体前端,该些线端端子收纳于该些端子槽内;线端端子包括用以夹持板端端子的一接收部与用以固定线缆一端的一包夹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凸条设置有定位凸部于其上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线端壳体的插接部邻近导引凸条处设有具有导斜部的至少一卡扣凸块。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线端端子包括有一基板,该基板前方二侧弯折有侧板,并由二侧板朝插接部相对朝内斜伸出用以夹持板端端子的一悬空弹臂,而基板后侧设有一包夹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线端端子的侧板上缘段差处形成一阻挡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线端壳体更包含一个位于线端壳体后端的基部,与设于基部前端用以挡止阻挡部向后移动的一挡止部,及位于插接部后端穿设二侧板的阻挡部间用以使端子对正的固定部;该基部与插接部间设有复数端子定位部,该些端子定位部包含有至少一定位空间,该定位空间与各端子槽相互连通。
CN201721305464.9U 2017-10-11 2017-10-11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 Active CN2073204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5464.9U CN207320401U (zh) 2017-10-11 2017-10-11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5464.9U CN207320401U (zh) 2017-10-11 2017-10-11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20401U true CN207320401U (zh) 2018-05-04

Family

ID=62429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05464.9U Active CN207320401U (zh) 2017-10-11 2017-10-11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204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0254A (zh) * 2018-10-05 2021-01-29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0254A (zh) * 2018-10-05 2021-01-29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US11342693B2 (en) 2018-10-05 2022-05-24 Molex, Llc Connector assembl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1523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931522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4347972B (zh) 电连接器
CN202268541U (zh) 电连接器
CN203967306U (zh) 可正反插的usb连接器
CN104022390B (zh) 插座连接器
CN204243314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7320401U (zh)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
CN203260828U (zh) 一种usb接口结构
CN205565062U (zh) 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
CN201204298Y (zh) 电连接器
CN202285295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4190022U (zh) 电连接器
CN104124569B (zh) 一种usb接口结构
CN202797538U (zh) 电连接器
CN201515053U (zh) 电连接器
CN205543399U (zh) 电连接器
CN208209065U (zh) 高速快捷数据连接模块
CN204497439U (zh) 一种接线端子
CN201008063Y (zh) 视讯连接器的结构改良
US20160372871A1 (en) A Power Plug Connector Can Be Plugged in Both Normal and Reverse Way
CN203085801U (zh)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CN104037549B (zh) 插头连接器
CN203607634U (zh)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03967383U (zh) 插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