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58399U - 便携式流体容器以及便携式流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流体容器以及便携式流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58399U
CN207258399U CN201720549972.5U CN201720549972U CN207258399U CN 207258399 U CN207258399 U CN 207258399U CN 201720549972 U CN201720549972 U CN 201720549972U CN 207258399 U CN207258399 U CN 207258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it
low side
vessel
catheter lumen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499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百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yao City Hundred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yao City Hundred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yao City Hundred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yao City Hundred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499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58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58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5839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便携式流体容器以及便携式流体装置,其中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包括一排出装置、一补充装置以及一容器装置。所述容器装置进一步包括一间隔本体和一容器本体,其中所述容器本体具有一容纳空间和至少一通气通道,其中所述间隔本体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容纳空间,以使所述间隔本体分隔所述容纳空间为相互独立的一分装腔和一气腔,其中所述通气通道连通所述气腔和外部环境,其中所述排出装置和所述补充装置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并且所述排出装置和所述补充装置分别连通所述分装腔。

Description

便携式流体容器以及便携式流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流体容器,特别是涉及一便携式流体容器的方法。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溶液瓶。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对于同一种物品来说,例如洗发水、沐浴露、洗面奶、香水等流体状的物品,在单价方面,采用大包装的这些物品往往比采用小包装的物品的包装成本更低,因此,采用大包装的这些物品的售价也会比采用小包装的物品的售价更低,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在家用时,人们往往会选择采用大包装的这些物品。然而,当人们外出时也可能会使用到这些物品,由于这些物品的包装比较大,以至于导致这些物品的便携性比较差,并且人们在短期的外出时也没有必要携带这些大包装的物品。因此,在外出时,人们往往会使用比较小的分装容器对这些流体状的物品进行分装。然而,传统的分装容器的分装空间和排气孔是被直接连通的,尽管排气孔的尺寸比较小,但是存储在分装空间内的流体状的物品仍然会从排气孔内流出来,以至于会对衣兜或者挎包等造成污染。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的物品来说,例如对于香水来说,由于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场合,人们会选择使用不同品牌或者不同味道的香水,在使用同一个香水分装容器对香水进行分装时,人们往往担心不同品牌或者不同味道的香水会在分装容器的分装空间内混合,而对香水的品质造成影响。传统的分装容器的缺陷在于分装在分装容器的分装空间内的香水无法被完全的使用,这会导致一部分香水会残留在分装容器的分装空间内,当使用者将另一品牌或者味道的香水补偿到分装容器的分装空间时,不同品牌或者不同味道的香水会出现在分装容器的分装空间内出现混合的不良现象,以至于对香水的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便携式流体容器的方法,其中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提供一分装腔,一流体被允许分装到所述分装腔,并且被分装到所述分装腔的所述流体不会从所述分装腔内自动地流出,以保证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在被使用时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便携式流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和补充流体的方法,其中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允许使用者以任何角度来使用,例如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允许使用者以倒置的方式被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便携式流体容器的方法,其中被分装到所述分装腔的所述流体能够被完全地使用,从而被再次分装到所述分装腔内的所述流体不会被混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便携式流体容器的方法,其中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提供一气腔,所述气腔和所述分装腔相互独立,以在将所述流体分装到所述分装腔内而使所述分装腔的空间逐渐变大时,所述气腔的空间同步地逐渐变小,并且被分装到所述分装腔的所述流体被阻止进入所述气腔。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便携式流体容器的方法,其中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提供至少一通气通道,所述通气通道连通所述气腔和外部环境,从而在将所述流体分装到所述分装腔而使所述分装腔的空间逐渐变大时,所述气腔内的气体会通过所述通气通道排出到外部环境,以使所述气腔的空间同步地逐渐变小,并且被分装到所述分装腔的所述流体被阻止进入所述通气通道,从而被分装到所述分装腔的所述流体不会从所述分装腔内自动地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便携式流体容器的方法,其中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提供一补充装置,其中所述补充装置连通于所述分装腔,以通过所述补充装置将所述流体补充至所述分装腔。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便携式流体容器的方法,其中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提供一容器装置,其中所述容器装置提供所述分装腔、所述气腔和所述通气通道,所述排出装置和所述补充装置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容器装置,并且所述排出装置和所述补充装置分别被连通于所述分装腔。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便携式流体容器的方法,其中所述容器装置包括一容器本体和一间隔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间隔本体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容纳空间,并且所述间隔本体分隔所述容纳空间为相互独立的所述分装腔和所述气腔。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便携式流体容器的方法,其中所述间隔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可由弹性材料制成,从而在所述间隔本体在所述容器本体内移动而自动地调节所述分装腔和所述气腔的空间大小时,在所述间隔本体和所述容器本体之间不会产生缝隙,从而阻止被分装到所述分装腔的所述流体进入所述气腔。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便携式流体容器的方法,其中在所述间隔本体在所述容器本体内移动而自动地调节所述分装腔和所述气腔的空间大小时,在所述间隔本体和所述补充装置的导管之间也不会产生缝隙,从而阻止被分装到所述分装腔的所述流体进入所述气腔。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便携式流体容器的方法,其中所述排出装置提供一吸管,所述吸管的自由端被保持在所述导管的导管腔内,以使所述导管的导管腔内的所述流体经由所述吸管和所述排出装置的排出主体的排出口被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便携式流体容器的方法,其中所述吸管的自由端被保持在所述导管的导管腔的底部,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的所述流体被完全地使用,从而被再次分装到所述分装腔内的所述流体不会被混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便携式流体容器的方法,其中所述间隔本体提供密封部,例如,所述间隔本体的外侧部和内侧部均形成所述间隔本体的密封部,以阻止在所述间隔本体和所述容器本体之间产生缝隙,从而阻止被分装到所述分装腔的所述流体进入所述气腔。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便携式流体容器的方法,其中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各个部件能够被拆卸,以便于对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进行清洗,从而同一个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能够被用于分装不同类型的所述流体。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溶液瓶,其中所述溶液瓶得以被重复补充溶液并使用,所述溶液瓶根据使用需求被注入不同的液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溶液瓶,其中所述溶液瓶得以被用于重复灌装,并不会在溶液瓶的底端存留溶液,便于所述溶液瓶处于重复利用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溶液瓶,其中所述溶液瓶包括一加液装置,所述加液装置连接于一原溶液瓶,以实现从所述原溶液瓶往所述溶液瓶的一瓶身内注入溶液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溶液瓶,其中通过所述加液装置进行加液过程时,溶液先存储于所述瓶身的底端再沿着所述瓶身向上流动,以至于注入于所述瓶身内的溶液自下往上被使用,不会造成溶液的沉积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溶液瓶,其中所述加液装置包括一基座以及一引流机构,所述引流机构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基座得以连接于所述原溶液瓶,所述引流机构与所述基座相互导通,使得所述原溶液瓶内的溶液由于压强作用进入到所述溶液瓶的一容纳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溶液瓶,其中所述基座包括一导管,所述导管具有一开孔,所述引流机构包括一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具有一延伸管,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基座发生位移时,所述原溶液瓶的溶液通过所述活动件上的一注入孔流入,并通过所述所述活动件上的出液口流出,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开孔导通,所述加液装置将所述原溶液瓶内的溶液注入到所述容纳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溶液瓶,其中所述引流机构包括一弹性件以及一密封圈,所述活动件通过所述弹性件可活动地设置于一活动支架内,所述密封圈被设置于所述活动件,以防止处于所述活动支架内的溶液泄露到外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溶液瓶,其中所述加液装置包括一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瓶身,以用于保护所述加液装置及提高所述溶液瓶的整体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溶液瓶,其中所述溶液瓶包括一喷液装置,所述喷液装置包括一喷头、一驱动组件以及一导管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以及所述导管组件分别被设置于一瓶体,所述喷头被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并连通于所述导管组件,所述喷头被施加一作用力,所述喷头在所述驱动组件作用下,所述导管组件得以吸取所述瓶身内的溶液,并通过所述喷头的一出液口喷射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溶液瓶,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固定支架以及一弹性元件,所述喷头通过所述弹性元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以实现将所述喷头通过所述导管组件吸取所述瓶身内的溶液。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溶液瓶,其中所述基座包括一导管,所述固定支架具有一延伸导管,所述延伸导管被设置于所述导管内,进而使得所述瓶身内的溶液不会通过所述导管泄露到外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溶液瓶,其中所述加液装置吸取的溶液先进入到所述导管,在通过所述导管上的一开孔进入到所述容纳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溶液瓶,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伺服活塞,所述伺服活塞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管,所述伺服活塞得以将所述瓶身内的溶液进行下压,平衡所述容纳腔内的压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溶液瓶,其中所述喷液装置、所述瓶身以及所述加液装置分别为可拆卸地连接,便于各部分的更换和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溶液瓶,其中所述溶液瓶不仅仅只限制使用于香水领域,其得以被使用于其他液体溶液领域。
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便携式流体容器,其包括:
一排出装置;
一补充装置;以及
一容器装置,其中所述容器装置进一步包括一间隔本体和一容器本体,其中所述容器本体具有一容纳空间和至少一通气通道,其中所述间隔本体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容纳空间,以使所述间隔本体分隔所述容纳空间为相互独立的一分装腔和一气腔,其中所述通气通道连通所述气腔和外部环境,其中所述排出装置和所述补充装置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并且所述排出装置和所述补充装置分别连通所述分装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器本体具有一低端部和一高端部,所述间隔本体被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和所述高端部之间来回移动,并且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形成所述分装腔,和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形成所述气腔,其中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所述排出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器本体具有一低端部和一高端部,所述间隔本体被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和所述高端部之间来回移动,并且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形成所述气腔,和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形成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所述排出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导管进一步具有一导管高端、一导管低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一体地延伸于所述单向阀,以使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相连通,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以使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容纳空间内自所述分装腔延伸至所述气腔,并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其中所述流体通道设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和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排出主体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导管进一步具有一导管高端、一导管低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安装于所述单向阀,以使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相连通,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以使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容纳空间内自所述分装腔延伸至所述气腔,并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其中所述流体通道设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和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排出主体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导管进一步具有一导管高端、一导管低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安装于所述单向阀,以使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相连通,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以使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容纳空间内自所述分装腔延伸至所述气腔,并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其中所述流体通道形成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单向阀的安装位置,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和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排出主体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安装于所述排出主体,以使所述排出主体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和藉由所述排出主体封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高端的上部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安装于所述排出主体,以使所述排出主体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和藉由所述排出主体封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高端的上部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安装于所述排出主体,以使所述排出主体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和藉由所述排出主体封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高端的上部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以使所述单向阀连通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导管具有一导管低端、一导管高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一体地延伸于所述排出主体,以使所述排出主体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自所述气腔延伸至所述分装腔,并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流体通道形成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分装腔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以使所述单向阀连通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导管具有一导管低端、一导管高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安装于所述排出主体,以使所述排出主体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自所述气腔延伸至所述分装腔,并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流体通道形成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分装腔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其中所述导管具有一导管低端、一导管高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一体地延伸于所述排出主体,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安装于所述单向阀,以使所述排出主体和所述单向阀分别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流体通道形成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分装腔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其中所述导管具有一导管低端、一导管高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安装于所述排出主体,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安装于所述单向阀,以使所述排出主体和所述单向阀分别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流体通道形成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分装腔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其中所述导管具有一导管低端、一导管高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一体地延伸于所述排出主体,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安装于所述单向阀,以使所述排出主体和所述单向阀分别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流体通道形成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单向阀之间,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分装腔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其中所述导管具有一导管低端、一导管高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安装于所述排出主体,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安装于所述单向阀,以使所述排出主体和所述单向阀分别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流体通道形成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单向阀之间,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分装腔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以使所述排出主体连通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导管进一步具有一导管高端、一导管低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一体地延伸于所述单向阀,以使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相连通,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以使所述导管的所述高端部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容纳空间内自所述气腔延伸至所述分装腔,并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流体通道设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分装腔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导管进一步具有一导管高端、一导管低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一体地延伸于所述单向阀,以使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相连通,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以使所述导管的所述高端部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容纳空间内自所述气腔延伸至所述分装腔,并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安装于所述排出主体,以使所述排出主体封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高端的上部开口,其中所述流体通道设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分装腔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导管进一步具有一导管高端、一导管低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一体地延伸于所述单向阀,以使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相连通,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以使所述导管的所述高端部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容纳空间内自所述气腔延伸至所述分装腔,并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安装于所述排出主体,以使所述排出主体封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高端的上部开口,其中所述流体通道形成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和所述排出主体的安装位置,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分装腔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间隔本体具有一导管通道,所述导管被保持在所述间隔本体的所述导管通道,并且所述间隔本体被设置沿着所述导管形成的轨道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和所述低端部之间移动,从而使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和使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间隔本体由弹性材料一体地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间隔本体包括一间隔主体、一外侧部以及一内侧部,其中所述外侧部和所述内侧部分别一体地形成于所述间隔主体的外侧和内侧,以在所述外侧部的外壁形成所述间隔本体的一间隔外壁,和在所述内侧部的内壁形成所述间隔本体的一间隔内壁,其中所述间隔外壁贴合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内壁,所述间隔内壁用于界定所述导管通道,并且所述间隔内壁贴合于所述导管的外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间隔本体包括一间隔主体、一外侧部以及一内侧部,其中所述外侧部和所述内侧部分别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所述外侧部和所述内侧部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间隔主体的外侧和内侧,以在所述外侧部的外壁形成所述间隔本体的一间隔外壁,和在所述内侧部的内壁形成所述间隔本体的一间隔内壁,其中所述间隔外壁贴合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内壁,所述间隔内壁用于界定所述导管通道,并且所述间隔内壁贴合于所述导管的外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出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吸管,其中所述吸管具有一连接端和一自由端,所述吸管的所述连接端被连接于所述排出主体,以使所述吸管连通所述排出主体,其中所述吸管的所述自由端被保持在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管的所述自由端自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延伸至和被保持在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器本体包括一容器管、一低端帽体以及一高端帽体,其中所述低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低端,以使所述低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低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和在所述低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高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高端,以使所述高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高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和在所述高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气腔,其中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容器管的高端,并且使所述通气通道连通所述气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器本体包括一容器管、一低端帽体以及一高端帽体,其中所述低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低端,以使所述低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低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和在所述低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高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高端,以使所述高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高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和在所述高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气腔,其中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高端帽体,并且使所述通气通道连通所述气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器本体包括一容器管、一低端帽体以及一高端帽体,其中所述低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低端,以使所述低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低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和在所述低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高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高端,以使所述高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高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和在所述高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气腔,其中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高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高端的安装位置,并且使所述通气通道连通所述气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器本体包括一容器管、一低端帽体以及一高端帽体,其中所述低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低端,以使所述低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低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和在所述低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气腔,其中所述高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高端,以使所述高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高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和在所述高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容器管的低端,并且使所述通气通道连通所述气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器本体包括一容器管、一低端帽体以及一高端帽体,其中所述低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低端,以使所述低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低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和在所述低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气腔,其中所述高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高端,以使所述高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高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和在所述高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低端帽体,并且使所述通气通道连通所述气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器本体包括一容器管、一低端帽体以及一高端帽体,其中所述低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低端,以使所述低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低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和在所述低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气腔,其中所述高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高端,以使所述高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高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和在所述高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低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低端的安装位置,并且使所述通气通道连通所述气腔。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便携式流体容器,其包括:
一排出装置;
一补充装置;以及
一容器装置,其中所述容器装置具有相互独立且空间可变的一分装腔和一气腔以及连通于所述气腔和外部环境的至少一通气通道,其中所述排出装置和所述补充装置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容器装置,并且所述排出装置和所述补充装置分别连通于所述分装腔,其中当通过所述补充装置将一流体加入到所述分装腔时,所述分装腔的空间逐渐地变大,并且所述气腔的空间同步地逐渐变小,反之,当通过所述排出装置排出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内的所述流体时,所述气腔的空间逐渐变大,所述分装腔的空间同步地逐渐变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器装置具有一导管腔和至少一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导管腔和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排出装置和所述补充装置分别连通所述导管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装腔和所述气腔分别位于所述容器装置的两个端部,并且所述流体通道和所述分装腔位于所述容器装置的同一个端部,所述通气通道和所述气腔位于所述容器装置的同一个端部。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溶液瓶,其包括:
一瓶体,所述瓶体具有一容纳腔;一喷液装置,所述喷液装置被设置于所述瓶体;以及
一加液装置,所述加液装置包括一基座以及一引流机构,所述基座被设置于所述瓶体的底端,所述引流机构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基座连通于所述原溶液瓶,所述引流机构将所述原溶液瓶内溶液注入到所述瓶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座包括一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具有一腔体,所述引流机构包括一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腔体,以用于改变所述基座的压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活动件具有一注入孔以及一延伸管,所述延伸管具有一出液孔,溶液通过所述注入孔进入到所述延伸管,并从所述出液孔流向于所述容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座包括一导管,所述导管具有一开孔,所述延伸端得以在所述导管内滑动,所述出液孔连通于所述开孔,所述引流机构吸取的溶液流向于所述容纳腔的底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流机构包括一弹性件,所述活动件通过所述弹性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腔体,使得所述引流机构具有复位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液装置包括一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瓶体,所述基座被位于所述保护罩内,所述保护罩得以对所述加液装置提供一保护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流机构包括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被设置于所述活动件,使得所述引流机构在吸取溶液过程中提供一密封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瓶体包括一第一瓶身以及一第二瓶身,所述第一瓶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瓶身,以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喷液装置被设置于所述第一瓶身,所述加液装置被设置于所述第二瓶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喷液装置包括一喷头、一驱动组件以及一导管组件,所述喷头被设置于所述第二瓶身,所述喷头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以及所述导管组件,通过所述喷头对所述驱动组件施加一作用力,所述导管组件得以吸取所述容纳腔底端的溶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固定支架,所述导管组件包括一传动单元以及一吸管,所述传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吸管连通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一延伸导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弹性元件,所述传动单元通过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弹性元件使得所述传动单元具有复位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伺服活塞,所述伺服活塞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管,所述伺服活塞用于平衡所述容纳腔内的压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一传动件以及一传动管,所述喷头设置于所述传动件,所述传动件设置并连通于所述传动管,所述传动件驱动所述传动管时,所述驱动组件处于工作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垫片,所述垫片被设置于所述传动件与所述传动管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管具有一定预设长度,所述吸管被设置于所述导管内,所述吸管得以吸取所述容纳腔底端的溶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座具有一止位端,所述止位端从所述基座的外表面向外延伸,所述基座通过所述止位端连接于所述瓶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所述基座具有一延伸端,所述延伸端从所述基座的开口向外延伸,所述延伸端得以阻隔所述活动件从所述腔体滑出。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便携式流体容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A和图4B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将一流体分装至一分装腔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A和图5B是依被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将所述流体从所述分装腔排出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便携式流体容器被沿着中间位置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A和图12B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将一流体分装至一分装腔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3A和图13B是依被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将所述流体从所述分装腔排出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整体***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整体剖视图。
图17A和17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中溶液瓶加液过程示意图。
图18A和18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中溶液处于被使用过程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中溶液瓶连接于原溶液瓶补充溶液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溶液瓶的使用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溶液瓶中溶液流动方式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附图1至图5B,依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便携式流体容器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其中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包括一容器装置10、一排出装置20以及一补充装置30,其中所述排出装置20和所述补充装置30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容器装置10,通过所述补充装置30能够将一流体100分装到所述容器装置10,和通过所述排出装置20能够将被分装至所述容器装置10的所述流体100排出。
具体地说,所述容器装置10包括一容器本体11和一间隔本体12,其中所述容器本体11具有一容纳空间111和至少一通气通道112,其中所述间隔本体 12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容纳空间111,以使所述间隔本体 12能够分隔所述容纳空间111为相互独立的一分装腔1111和一气腔1112,其中所述通气通道112连通于所述气腔1112和外部环境。换言之,所述容器本体11 具有相互独立的所述分装腔1111和所述气腔1112。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这个优选的示例中,所述容器本体11具有一低端部113和一高端部114,其中所述分装腔1111形成于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低端部113,所述气腔1112和所述通气通道112形成于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高端部114。
所述排出装置20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高端部114,所述补充装置30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低端部113,并且所述排出装置20和所述补充装置30分别能够被连通于所述分装腔1111。这样,通过所述补充装置30 能够将所述流体100分装至所述分装腔1111,和通过所述排出装置20能够将被分装到所述分装腔1111内的所述流体100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容器装置10的所述分装腔1111和所述气腔1112相互独立,从而被分装至所述分装腔1111内的所述流体100被阻止进入所述气腔 1112,进而所述流体100被阻止从所述通气通道112自动地排出到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外部,以避免所述流体100的浪费,和避免自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流出来的所述流体100污染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外表面和污染其他的物品。
继续参考附图1至图3,所述容器本体11进一步包括一容器管115、一低端帽体116以及一高端帽体117,其中所述低端帽体116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115 的低端,以藉由所述低端帽体116和所述容器管115的低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 11的所述低端部113,并且所述低端帽体116用于将所述补充装置30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低端部113。相应地,所述高端帽体117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115的高端,以藉由所述高端帽体117和所述容器管115的高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高端部114,并且所述高端帽体117用于将所述排出装置20安装于所述样品容器11的所述高端部114。
另外,在分别将所述低端帽体116和所述高端帽体117安装于所述容器管 115的低端和高端后,在所述低端帽体116、所述高端帽体117和所述容器管115 之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111。
优选地,所述低端帽体116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容器管115的低端,所述高端帽体117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容器管115的高端。
所述间隔本体12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器管115的内部,从而在所述间隔本体12、所述容器管115和所述低端帽体116之间能够形成所述分装腔1111,和在所述间隔本体12、所述容器管115和所述高端帽体117之间形成所述气腔 1112。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所述间隔本体12和所述容器管115的相对位置的不同,所述分装腔1111的空间大小和所述气腔1112的空间大小也不同。例如,当所述分装腔1111的空间逐渐变大时,所述气腔1112的空间同步地逐渐变小。反之,当所述分装腔1111的空间逐渐变小时,所述气腔1112的空间同步地逐渐变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一个示例中,所述通气通道112可以形成于所述容器管115的高端,从而当在所述间隔本体12、所述容器管115和所述高端帽体117之间形成所述气腔1112时,形成于所述容器管115的高端的所述通气通道112可以连通于所述气腔1112和外部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通气通道112也可以形成于所述高端帽体117,从而当在所述间隔本体12、所述容器管115和所述高端帽体117之间形成所述气腔1112时,形成于所述高端帽体117的所述通气通道112可以连通于所述气腔1112和外部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通气通道112也可以形成于所述容器管115和所述高端帽体117的安装位置,即,所述通气通道 112可以形成于所述容器管115和所述高端帽体117之间,例如,当所述高端帽体117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115的高端时,在所述高端帽体117和所述容器管115 之间可以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12,从而当在所述间隔本体12、所述容器管115和所述高端帽体117之间形成所述气腔1112时,形成于所述高端帽体117和所述容器管115之间的所述通气通道112可以连通于所述气腔1112和外部环境。
参考附图3,所述补充装置30进一步包括一单向阀31和一导管32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33,其中所述导管32具有一导管低端321、一导管高端322 以及一导管腔323,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在所述导管低端321和所述导管高端322之间延伸。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低端321可以一体地延伸于所述单向阀31,以使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连通于所述单向阀31。所述流体通道33可以形成于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低端321,以使所述流体通道33连通于所述导管32 的所述导管腔323。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低端321也可以被安装于所述单向阀31。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附图3中示出的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低端321一体地延伸于所述单向阀31的示例仅为举例,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限制。另外,所述流体通道33也可以形成在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低端321和所述单向阀31的安装位置,即,在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低端321和所述单向阀31之间形成所述流体通道33。
所述补充装置30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低端部113,并且使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低端321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1111,从而使得所述流体通道 33连通于所述分装腔1111。
所述低端帽体116具有一保持通道1161。所述单向阀31具有一安装臂311,其可以呈环形,其中所述单向阀31的所述安装臂311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容器管115的低端开口的内径尺寸,并且所述单向阀31的所述安装臂311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低端帽体116的所述保持通道1161的内径尺寸,从而当所述低端帽体116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115的低端时,所述低端帽体116和所述容器管115 的低端能够提供一个夹持力以通过夹持所述单向阀31的所述安装臂311的方式,使所述补充装置30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低端部113。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本体12具有一导管通道121,以供容纳所述导管32。当所述补充装置30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低端部113后,所述导管 32能够穿过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导管通道121自所述容器管115的低端延伸至高端。优选地,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导管通道121是中心穿孔,即,所述补充装置30的所述导管32能够在所述间隔本体12的中心穿过所述导管通道121 并且自所述容器管115的低端延伸至高端。
另外,所述导管32也可以形成一个引导元件,以供引导所述间隔本体12的运动方向,从而当所述导管32在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容纳空间111内运动时,所述导管32通过引导所述间隔元件12的运动方向的方式阻止所述间隔元件12 出现偏斜,从而避免被分装至所述分装腔1111内的所述流体100进入所述气腔 1112。
参考附图3,所述排出装置20包括一排出主体21和一吸管22,其中所述吸管22具有一连接端221和一自由端222,其中所述吸管22的所述连接端221被连接于所述排出主体21,所述排出主体21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高端帽体117,在所述高端帽体117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115的高端后,所述吸管 22被保持在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内,以使所述吸管22的所述自由端 222被保持在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内,并且所述排出主体21能够封闭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的上部开口,以阻止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和所述气腔1112相连通。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排出主体21可以被实施为按压式的排出主体21。
优选地,所述排出装置20的所述吸管22的所述自由端222在所述导管32 的所述导管腔323能够自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高端322延伸至所述导管低端 321。
参考附图2和图3,所述间隔本体12具有一间隔外壁122和一间隔内壁123,所述间隔内壁123用于界定所述导管通道121。当所述间隔本体12被设置于所述容器管115的内部而使所述间隔本体12位于所述容纳空间111时,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间隔外壁122贴合于所述容器管115的内壁,以阻止在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间隔外壁122和所述容器管115的内壁之间产生缝隙。相应地,当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高端322穿过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导管通道121,并且所述导管32被保持在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导管通道121时,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间隔内壁123贴合于所述导管32的外壁,以阻止在所述间隔本体 12的所述间隔内壁123和所述导管32的外壁之间产生缝隙。这样,被分装至所述分装腔1111内的所述流体100被阻止进入所述气腔1112。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本体12包括一间隔主体124、一外侧部125以及一内侧部216组成,其中所述外侧部125和所述内侧部126分别一体地形成于所述间隔主体124的外侧和内侧,从而使得所述间隔本体12形成一体式结构。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外侧部125的表面形成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间隔外壁122,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内侧部126的表面形成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间隔内壁 123。
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外侧部125和所述内侧部126的高度尺寸可以大于所述间隔主体124的高度尺寸,以增加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外侧部125和所述容器管115的内壁的接触面积,和增加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内侧部126和所述导管32的外壁的接触面积,从而阻止在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间隔外壁 122和所述容器管115的内壁之间产生缝隙和阻止在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间隔内壁123和所述导管32的外壁之间产生缝隙。另外,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外侧部125和所述内侧壁126的高度尺寸可以大于所述间隔主体124的高度尺寸,在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在被使用时,能够较为轻松地使所述间隔本体12在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容纳空间111内活动。
优选地,所述间隔本体12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但不限于硅胶、橡胶等材料,从而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外侧部125能够通过产生变形的方式阻止在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间隔外壁122和所述容器管115的内壁之间产生缝隙,和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内侧部126能够通过产生变形的方式阻止在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间隔内壁123和所述导管32的外壁之间产生缝隙。
附图4A和图4B示出了通过所述补充装置30将所述流体100分装至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所述分装腔1111的过程。
具体地说,通过所述补充装置30的所述单向阀31将所述流体100自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外部进入到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由于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在所述导管高端322的开口被所述排出装置20的所述排出主体 21封闭,从而自所述单向阀31进入到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的所述流体100只被允许通过所述流体通道33进入到所述分装腔1111中。此时,所述分装腔1111内的压强大于所述气腔1112内的压强,从而在所述流体100持续地被加入到所述分装腔1111的过程中,所述间隔本体12被加入到所述分装腔1111 内的所述流体100驱动而自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低端部113向所述高端部114 方向移动,并且所述气腔1112内的气体通过所述通气通道112被排出到外部环境。
附图5A和图5B示出了被分装至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所述分装腔1111的所述流体100被排出的过程。
具体地说,通过按压所述排出装置20的所述排出主体21的方式,位于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内的所述流体100能够被保持在所述吸管22的所述导管腔323内的所述吸管22吸出和通过所述排出主体21的排出口排出至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外部环境。优选地,所述排出装置20的所述吸管22延伸至和被保持在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低端321,从而位于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低端321 的所述流体100能够首先被排出至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外部环境。此时,位于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高端322的所述流体100能够依据重力原理补充至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低端321。
在位于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内的所述流体100的液面和位于所述分装腔1111内的所述流体100的液面保持水平后,继续通过所述排出装置20将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内的所述流体100排出时,所述分装腔1111内的所述流体100能够自所述流体通道33补充到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内。此时,所述分装腔1111内的压强小于所述气腔1112内的压强,所述间隔杯体12 被驱动而自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高端部114向所述低端部113方向移动,并且外部环境的气体通过所述通气通道112被补充到所述气腔1112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允许使用者以任何角度来使用,例如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允许使用者在360度的角度范围内随意选择角度来使用,例如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允许使用者以倒置的方式被使用,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提供的这种方式让使用者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附图6示出了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与附图1 至图5B示出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具体示例不同的是,所述补充装置30A进一步包括一单向阀31A和一导管32A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33A,其中所述导管32A具有一导管低端321A、一导管高端322A以及一导管腔323A,所述导管32A的所述导管腔323A在所述导管低端321A和所述导管高端322A之间延伸。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导管32A的所述导管高端322A一体地延伸于所述排出装置20的所述排出主体21,从而藉由所述排出主体21封闭所述导管32A的所述导管腔323A在所述导管高端322A 的开口。
另外,所述导管32A的所述导管低端321A在穿过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导管通道121后能够被保持在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导管通道121内。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导管32A的所述导管低端321A和所述单向阀31A之间可以不接触,即,在所述导管32A的所述导管低端321A和所述单向阀31A 之间具有距离,从而可以在所述导管32A的所述导管低端321A和所述单向阀 31A之间形成所述流体通道33A。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附图6示出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具体示例中示出了所述导管32A的所述导管高端322A一体地延伸于所述排出主体21的示例,在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其他示例中,所述导管32A的所述导管高端322A还可以被安装于所述排出主体21。换言之,在所述排出主体21和所述导管32A分别被提供后,可以将所述导管32A安装于所述排出主体21,以藉由所述排出主体 21能够封闭所述导管32A的所述导管腔323A在所述导管高端322A的开口。
附图7示出了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与附图6示出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不同的是,所述导管32A的所述导管低端321A在穿过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导管通道121后能够被安装于所述单向阀31A,其中所述流体通道33A能够形成于所述导管32A的所述导管低端321A,以使所述流体通道 33A连通于所述导管32A的所述导管腔323A和所述分装腔1111。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导管32A的所述导管低端321A被安装于所述单向阀 31A,所述导管32A的所述导管高端322A一体地延伸于所述排出主体21,或者所述导管32A的所述导管高端322A被安装于所述排出主体21,从而使得所述导管32A的所述导管低端321A和所述导管高端322A均能够被固定,这样,能够避免所述导管32A在所述容器管115内出现摇晃的不良现象,以避免在将所述流体100分装至所述分装腔1111的过程中,因被所述导管32A引导的所述间隔本体12出现倾斜的不良现象而导致在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间隔外壁122和所述容器管115的内壁或者在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间隔内壁123和所述导管 32A的外壁之间出现缝隙,从而保证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在被使用时的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其他示例中,所述流体通道33A也可以形成于所述导管32A的所述导管低端321和所述单向阀31之间。
附图8示出了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与附图6示出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不同的是,所述排出装置20可以没有吸管,从而当所述排出装置20的所述排出主体21被按压时,位于所述导管32A的所述导管腔323A 内的所述流体100能够自所述排出主体21的排出口被排出外部环境。
附图9示出了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其中与附图6示出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不同的是,在附图9示出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补充装置30B包括一导管32B,其中所述导管32B具有一导管低端321B、一导管高端322B以及一导管腔323B,其中所述导管腔323B在所述高端低端321B和所述导管高端322B之间延伸,并且所述导管32B和所述容器管115一体地形成。当所述排出装置20的所述排出主体21被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高端部114时,所述排出主体21封闭所述导管32B的所述导管腔323B在所述导管高端322B的开口,并且被设置于所述排出主体21的所述吸管22的所述自由端222在所述导管32B的所述导管腔323B内自所述导管32B 的所述导管高端322B延伸至所述导管低端321B。
附图10示出了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其中与附图1 至图5B示出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不同的是,所述间隔本体12C包括一间隔主体124C、一外侧部125C以及一内侧部126C,其中所述外侧部125C和所述内侧部126C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间隔主体124C的外侧和内侧,从而形成所述间隔本体12C,并且在所述内侧部126C形成所述间隔本体12C的一导管通道121C。
所述间隔本体12C的所述外侧部125C形成一间隔外壁122C,所述间隔本体12C的所述内侧部126C形成一间隔内壁123C。当所述间隔本体12C被设置于所述容器管115的内部而使所述间隔本体12C位于所述容纳空间111时,所述间隔本体12C的所述间隔外壁122C贴合于所述容器管115的内壁,以阻止在所述间隔本体12C的所述间隔外壁122C和所述容器管115的内壁之间产生缝隙。相应地,当所述导管32被保持在所述间隔本体12C的所述导管通道121C时,所述间隔本体12C的所述间隔内壁123C贴合于所述导管32的外壁,以阻止在所述间隔本体12C的所述间隔内壁123C和所述导管32的外壁之间产生缝隙。这样,被分装至所述分装腔1111的所述流体100被阻止进入所述气腔1112。
所述间隔本体12C的所述外侧部125C和所述内侧部126C可以由弹性材料支撑,从而在所述间隔本体12C在所述容纳本体11的所述容纳空间111内运动时,所述间隔本体12C的所述外侧部125C和所述内侧部126C能够通过产生轻微的变形的方式阻止在所述外侧部125C形成的所述间隔外壁122C和所述容器管115的内壁之间产生缝隙和阻止在所述内侧部126C形成所述间隔内壁123C 和所述导管32的外壁之间产生缝隙,从而保证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在被使用时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一个示例中,所述间隔本体12C的所述外侧部125C和所述内侧部126C可以分别被贴装于所述间隔主体124C的外侧和内侧,例如可以通过胶水或者类似的粘着物将所述间隔本体12C的所述外侧部125C和所述内侧部126C分别贴装于所述间隔主体124C的外侧和内侧,以防止在所述间隔本体12C在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容纳空间111内运动时,出现所述外侧部125C或者所述内侧部126C从所述间隔主体124C上脱落的不良现象。
在附图10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这个示例中,所述间隔主体124C具有一第一定位槽1241C和一第二定位槽1242C,其中所述间隔本体12C的所述外侧部125C设有一第一定位元件1251C,所述间隔本体12C的所述内侧部126C设有一第二定位元件1261C,其中所述外侧部125C的所述第一定位元件1251C被定位于所述间隔主体124C的所述第一定位槽1241C,以使所述外侧部125C被保持在所述间隔主体124C的外侧,所述内侧部126C的所述第二定位元件1261C被定位于所述间隔主体124C的所述第二定位槽1242C,以使所述内侧部126C被保持在所述间隔主体124C的内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防止在所述间隔本体12C在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容纳空间111内运动时,出现所述外侧部125C或者所述内侧部126C从所述间隔主体124C上脱落的不良现象。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11至图13B,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便携式流体容器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其中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包括一容器装置10’、一排出装置20’以及一补充装置30’,其中所述排出装置20’和所述补充装置30’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容器装置10’,通过所述补充装置30’能够将一流体100’分装到所述容器装置10’,和通过所述排出装置20’能够将被分装至所述容器装置10’的所述流体100’排出。
具体地说,所述容器装置10’包括一容器本体11’和一间隔本体12’,其中所述容器本体11’具有一容纳空间111’和至少一通气通道112’,其中所述间隔本体12’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容纳空间111’,以能够分隔所述容纳空间111’为相互独立的一分装腔1111’和一气腔1112’,其中所述通气通道112’连通于所述气腔1112’和外部环境。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这个优选的示例中,所述容器本体11’具有一低端部113’和一高端部114’,其中所述分装腔1111’形成于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高端部114’,所述气腔1112’和所述通气通道112’形成于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低端部113’。也就是说,所述通气通道112’在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低端部113’连通于形成在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低端部113’的所述气腔1112’和外部环境。
所述排出装置20’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高端部114’,所述补充装置30’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低端部113’,并且所述排出装置20’和所述补充装置30’分别能偶被连通于形成在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高端部114’的所述分装腔1111’。这样,通过所述补充装置30’能够将所述流体100’分装到所述分装腔1111’,和通过所述排出装置20’能够将被分装到所述分装腔1111’内的所述流体100’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容器装置10’的所述分装腔1111’和所述气腔1112’相互独立,从而被分装至所述分装腔1111’内的所述流体100’能够被阻止从所述分装腔1111’进入到所述气腔1112’,进而所述流体100’被阻止从所述通气通道112’自动地排出到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外部,以避免所述流体100’的浪费,和避免自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流出来的所述流体100’污染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外表面和污染其他的物品。
参考附图11,所述容器本体11’进一步包括一容器管115’、一低端帽体 116’以及一高端帽体117’,其中所述低端帽体116’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容器管115’的低端,以藉由所述低端帽体116’和所述容器管115’的低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低端部113’,并且所述低端帽体116’用于将所述补充装置30’安装于搜书容器本体11’的所述低端部113’。相应地,所述高端帽体117’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容器管115’的高端,以藉由所述高端帽体117’和所述容器管115’的高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高端部114’,并且所述高端帽体117’用于将所述排出装置20’安装于所述容器管115’的所述高端部114’。
另外,在分别将所述低端帽体116’和所述高端帽体117’安装于所述容器管115’的低端和高端后,在所述低端帽体116’、所述高端帽体117’和所述容器管115’之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111’。
所述间隔本体12’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器管115’的内部,从而在所述间隔本体12’、所述容器管115’和所述低端帽体116’之间能够形成所述分装腔1111’,和在所述间隔本体12’、所述容器管115’和所述高端帽体117’之间能够形成所述气腔1112’。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所述间隔本体12’和所述容器管115’的相对位置的不同,所述分装腔1111’的空间大小和所述气腔1112’的空间大小也不通。例如,当所述间隔本体12’在所述容器管115’的内部自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高端部114’向所述低端部113’方向移动时,所述分装腔1111’的空间逐渐地变大,所述气腔1112’的空间逐渐地变小,或者当所述间隔本体12’在所述容器管115’的内部自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低端部113’向所述高端部114’方向移动时,所述分装腔1111’的空间逐渐地变小,所述气腔1112’的空间逐渐地变小。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分装腔1111’的空间变化和所述气腔1112’的空间变化是同步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一个示例中,所述通气通道112’可以形成于所述容器管115’的低端,从而当在所述间隔本体12’、所述容器管 115’和所述低端帽体116’之间形成所述气腔1112’时,形成于所述容器管115’的所述通气通道112’可以连通于所述气腔1112’和外部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通气通道112’也可以形成于所述低端帽体116’,从而当在所述间隔本体12’、所述容器管 115’和所述低端帽体116’之间形成所述气腔1112’时,形成于所述低端帽体 116’的所述通气通道112’可以连通于所述气腔1112’和外部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通气通道112’也可以形成于所述低端帽体116’和所述容器管115’的低端之间,例如当所述低端帽体116’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115’的低端时,在所述低端帽体116’和所述容器管115’的低端之间形成所述通气通道112’,从而当在所述间隔本体 12’、所述容器管115’和所述低端帽体116’之间形成所述气腔1112’时,形成于所述低端帽体116’和所述容器管115’之间的所述通气通道112’可以连通于所述气腔1112’和外部环境。
继续参考附图11,所述补充装置30’进一步包括一单向阀31’和一导管32’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33’,其中所述导管32’具有一导管低端321’、一导管高端322’以及一导管腔323’,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在所述导管低端321’和所述导管高端322’之间延伸。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低端 321’可以一体地延伸于所述单向阀31’,以使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连通于所述单向阀31’。所述流体通道33’可以形成于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高端322’,以使所述流体通道33’连通于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
所述补充装置30’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低端部113’,并且使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低端321’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1111’和使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高端322’被保持在所述气腔1112’,从而使得形成于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高端322’的所述流体通道33’能够连通于所述分装腔1111’。
所述低端帽体116’具有一保持通道1161’。所述单向阀31’具有一安装臂311’,其可以呈环形,其中所述单向阀31’的所述安装臂311’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容器管115’的低端开口的内径尺寸,并且所述单向阀31’的所述安装臂311’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低端帽体116’的所述保持通道1161’的内径尺寸,从而当所述低端帽体116’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115’的低端时,所述低端帽体 116’和所述容器管115’的低端能够提供一个夹持力以通过夹持所述单向阀31’的所述安装臂311’的方式,使所述补充装置30’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低端部113’。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本体12’具有一导管通道121’,以供容纳所述导管 32’,当所述补充装置30’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低端部113’后,所述导管32’能够穿过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导管通道121’并且自所述容器管115’的低端延伸至高端,从而使得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低端321’被保持在所述气腔1112’和使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高端322’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1111’。
优选地,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导管通道121’是中心穿孔,即,所述补充装置30’的所述导管32’能够在所述间隔本体12’的中心穿过所述导管通道 121’并且自所述容器管115’的低端延伸至高端,从而使得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低端321’被保持在所述气腔1112’和使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高端 322’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1111’。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导管32’也可以形成一个引导元件,以供引导所述间隔本体12’的运动方向,从而当所述导管32’在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容纳空间111’内运动时,所述导管32’能够通过引导所述间隔元件12的运动方向的方式阻止所述间隔元件12出现偏斜,从而避免被分装到所述分装腔1111’内的所述流体100’进入到所述气腔1112’。也就是说,所述导管32’能够限制所述间隔本体12’的运动方向。
继续参考附图11,所述排出装置20’包括一排出主体21’和一吸管22’,其中所述吸管22’具有一连接端221’和一自由端222’,其中所述吸管22’的所述连接端221’被连接于所述排出主体21’,所述排出主体21’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高端帽体117’,在所述高端帽体117’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115’的高端后,所述吸管22’被保持在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内,以使所述吸管22’的所述自由端222’被保持在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内。
优选地,所述排出主体21’能够封闭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的上部开口,例如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高端322’能够被安装于所述排出主体 21’,以藉由所述排出主体21’能够封闭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的上部开口。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其他示例中,所述排出主体21’也可以不封闭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的上部开口,从而在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高端322’和所述排出主体21’之间能够形成所述流体通道33’,并且所述流体通道33’连通于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和所述分装腔1111’。
优选地,所述排出装置20’的所述吸管22’的所述自由端222’在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能够自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高端322’延伸至所述导管低端321’。
参考附图11,所述间隔本体12’具有一间隔外壁122’和一间隔内壁123’,所述间隔内壁123’用于界定所述导管通道121’。当所述间隔本体12’被设置于所述容器管115’的内部而使所述间隔本体12’位于所述容纳空间111’时,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间隔外壁122’贴合于所述容器管115’的内壁,以阻止在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间隔外壁122’和所述容器管115’的内壁之间产生缝隙。相应地,当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高端322’穿过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导管通道121’,并且所述导管32’被保持在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导管通道121’时,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间隔内壁123’贴合于所述导管32’的外壁,以阻止在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间隔内壁123’和所述导管32’的外壁之间产生缝隙。这样,被分装至所述分装腔1111’内的所述流体100’被阻止进入所述气腔1112’。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本体12’包括一间隔主体124’、一外侧部125’以及一内侧部126’组成,其中所述外侧部125’和所述内侧部126’分别一体地形成于所述间隔主体124’的外侧和内侧,从而使得所述间隔本体12’形成一体式结构。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外侧部125’的表面形成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间隔外壁122’,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内侧部126’的表面形成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间隔内壁123’。
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外侧部125’和所述内侧部126’的高度尺寸可以大于所述间隔主体124’的高度尺寸,以增加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外侧部 125’和所述容器管115’的内壁的接触面积,和增加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内侧部126’和所述导管32’的外壁的接触面积,从而阻止在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间隔外壁122’和所述容器管115’的内壁之间产生缝隙和阻止在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间隔内壁123’和所述导管32’的外壁之间产生缝隙。另外,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外侧部125’和所述内侧部126’的高度尺寸可以大于所述间隔主体124’的高度尺寸,在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在被使用时,能够较为轻松地使所述间隔本体12’在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容纳空间111’内活动。
优选地,所述间隔本体12’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但不限于硅胶、橡胶等材料,从而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外侧部125’能够通过产生变形的方式阻止在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间隔外壁122’和所述容器管115’的内壁之间产生缝隙,和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内侧部126’能够通过产生变形的方式阻止在所述间隔本体12’的所述间隔内壁123’和所述导管32’的外壁之间产生缝隙。
附图12A和图12B示出了通过所述补充装置30’将所述流体100’分装至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所述分装腔1111’的过程。
具体地说,通过所述补充装置30’的所述单向阀31’能够将所述流体100’自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外部加入到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进入所述导管腔323’的所述流体100’沿着所述导管腔323’自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低端321’流向所述导管高端322’,并自所述流体通道33’进入到所述分装腔1111’。此时,所述分装腔1111’内的压强大于所述气腔1112’内的压强,从而在所述流体100’持续地被加入到所述分装腔1111’的过程中,所述间隔本体12’被驱动在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容纳空间111’内自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高端部114’向所述低端部113’方向移动,并且所述气腔1112’内的气体通过所述通气通道112’被排出到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外部环境。
附图13A和图13B示出了被分装至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所述分装腔1111’的所述流体100’被排出的过程。
具体地说,通过按压所述排出装置20’的所述排出主体21’的方式,位于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内的所述流体100’能够被保持在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内的所述吸管22’吸出和通过所述排出主体21’的排出口排出至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外部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所述气腔1112’内的压强大于所述分装腔1111’内的压强,从而在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外部环境的气体通过所述通气通道112’补充至所述气腔1112’的过程中,所述间隔本体 12’被驱动在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容纳空间111’内自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低端部113’向所述高端部114’方向移动,并且所述分装腔1111’内的所述流体100’能够通过所述流体通道33’补充至所述导管32’的所述导管腔323’内。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便携式流体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一容器本体11的容纳空间111内设置一可活动的间隔本体12,以分隔所述容纳空间111为相互独立的一分装腔1111和一气腔1112,其中所述气腔 1112和所述容器本体11的一通气通道112相连通;和
(b)安装一排出装置20和一补充装置30于所述容器本体11,并且使所述排出装置20和所述补充装置30分别连通于所述分装腔1111,以制得所述便携式流体容器。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安装所述排出装置20的一排出主体21于所述容器本体11的高端部114;
安装所述补充装置30的一单向阀31于所述容器本体11的低端部113;
使一体地延伸于所述单向阀31的一导管32在所述容器本体11的所述容纳空间111内自所述容器本体11的低端部113延伸至高端部114,并且使所述导管 32的导管低端321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1111和使所述导管32的导管高端322 被保持在所述气腔1112;
使形成在所述导管32的导管低端321的流体通道33连通所述分装腔1111 和所述导管32的导管腔323;以及
安装所述导管32的导管高端322于所述排出主体21,以使所述排出主体21 和所述导管32的导管腔323相连通,并藉由所述排出主体21封闭所述导管32 的导管腔323在所述导管32的导管高端322的上部开口。
如图14至图19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溶液瓶,其包括一瓶体10S、一喷液装置20S以及一加液装置30S,所述喷液装置20S以及所述加液装置30S分别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瓶体10S。所述加液装置20S得以被连接于一原溶液瓶100S,所述原溶液瓶100S内的溶液通过所述加液装置30S被注入到所述瓶体10S,所述喷液装置20S得以使用所述瓶体10S 内的溶液,并现实所述溶液瓶被重复地循环利用,减少使用成本及减少资源浪费。所述溶液瓶得以根据使用需求被用于溶液的分装过程或单独存储溶液,所述溶液瓶内得以被注入使用者所需的溶液,例如香水、沐浴乳、洗发水、化妆水等其他液体或乳状溶液,本实用新型中用于香水溶液只是作用一种实施方式的举例,并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限制,所述溶液瓶得以被使用者用于存储任意类型的溶液。其中,上述可拆卸地连接方式便于所述溶液瓶各部分的更换及使用。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溶液瓶优选为圆柱体结构,熟知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得以理解为,所述溶液瓶的形状及体积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限制,所述溶液瓶得以根据使用或生产需要被设计成不同形状大小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溶液瓶使用溶液的方式及溶液在所述溶液瓶的流动方式。
本实用新型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溶液瓶通过所述加液装置20S添加溶液时,所述原溶液瓶100S内的溶液通过所述加液装置20S被注入到所述瓶体10S,注入的溶液先存储于所述瓶体10S的底端,再沿着所述瓶体10S自下往上流动,同时所述喷液装置20S在使用所述瓶体10S 内的溶液时,先使用所述瓶体10S底端的溶液,以避免所述瓶体10S底端溶液的沉积。现有技术的溶液瓶,当溶液瓶的瓶身内的溶液补充完成后,喷头在喷射瓶身内的溶液过程中由于结构的限制,使得喷头对进行补充后位于瓶身的上部分的溶液进行喷射使用,但是瓶身底端部的的溶液不容易被瓶身内的导管吸收,被喷射到外部。这样将会造成液体瓶的底端部都会沉积一定溶液,一旦溶液处于长时间不使用状态,这些沉积容易将发生变质现象,一旦与新的溶液进行混合后,将污染新注入的溶液。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瓶体10S具有一容纳腔110S,所述瓶体10S包括一第一瓶身11S以及一第二瓶身12S,所述第一瓶身11S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瓶身12S,当所述第一瓶身11S连接于所述第二瓶身12S时形成所述容纳腔110S,所述加液装置30S吸取的溶液被存储于所述容纳腔110S。所述喷液装置20S将抽取所述容纳腔110S内的溶液,并将溶液喷射到外部空间便于使用者使用,以实现所述溶液瓶装载溶液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加液装置30S包括一基座 31S以及一引流机构32S,所述引流机构32S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31S,所述基座31S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瓶身11S,所述引流机构32S得以连接于所述原溶液瓶100S,并在一作用力下在所述基座31S内发生位移变化,进而所述基座31S内的压强被改变,所述原溶液瓶100S内的溶液得以在压强作用下通过所述引流机构32S被传输于所述容纳腔110S内。所述基座31S包括一活动支架 311S,所述活动支架311S具有一腔体3110S,所述引流机构32S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腔体3110S内,即所述引流机构32S得以在所述腔体3110S内滑动,以改变所述腔体3110S内的压强变化。
所述引流机构32S包括一活动件321S以及一弹性件322S,所述活动件321S 通过所述弹性件322S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腔体3110S,所述活动件321S受到一外力作用在所述腔体3110S内滑动,并将所述腔体3110S内的空气排出,使得所述腔体3110S内的压强增大,便于所述原溶液瓶100S内的溶液流向于所述腔体 3110S。当所述加液装置20S加液过程完成后,所述原溶液瓶100S与所述加液装置30S分离,即所述原溶液瓶100S的开口与所述活动件321S分离,作用于所述活动件321S上的作用力消失,所述活动件321S在所述弹性件322S弹性形变的作用力下恢复到初始状态,所述弹性件322S使得所述加液装置30S具有复位功能,实现所述溶液瓶通过所述加液装置30S重复地进行充液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基座31S包括一导管312S,所述导管312S从所述基座 31S1的一端部向外延伸,所述导管312S被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0S内,所述活动件321S具有一注入孔3210S以及一延伸管3211S,所述活动件321S在所述腔体3110S内滑动时,所述延伸管3211S同时相对于所述导管312S内滑动。其中,所述延伸管3211S具有一出液孔32110S,所述导管312S具有一开孔3120S,所述延伸管3211S在所述导管312S内滑动时,当所述出液孔32110S对齐于所述开孔3120S,即所述延伸管3211S连通于所述导管312S时,所述引流机构32S吸取的溶液通过所述活动件321S流向于所述容纳腔110S。所述加液装置30S吸取溶液过程:所述原溶液瓶100S连接于所述引流机构32S,并通过所述原溶液瓶 100S对所述活动件321S施加一作用力,所述活动件321S在所述腔体3110S内滑动,所述原溶液瓶100S内的溶液通过所述注入孔3210S进入到所述延伸管 3211S,所述出液孔32110S连通于所述开孔3120S,溶液得以被流向于所述容纳腔110S,所述容纳腔110S内的溶液自下往上流动于所述瓶体10S,即溶液从所述容纳腔100的底端从下往上沿着瓶身流动。其中,所述活动件321S在所述腔体3110S内活动时,所述活动件321S在作用力下滑动到所述腔体3110S的顶端时,所述出液孔32110S正好连通于所述开孔3120S,便于所述加液装置20S吸取溶液并存储于所述容纳腔110S。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引流机构32S包括一密封圈323S,所述密封圈323S被设置于所述活动件321S,所述密封圈323S得以阻隔所述腔体3110S内的溶液流向于外部空间。所述密封圈323S优选为橡胶等软性材质制成,所述密封圈323S 得以增加所述引流机构32S的密封性。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基座31S具有一止位端313S以及一延伸端314S,所述止位端313S从所述活动支架311S的外部向外延伸,当所述加液装置30S连接于所述第一瓶身11S的底端部时,所述基座31S通过所述止位端313S设置于所述第一瓶身11S,所述止位端313S的作用使得所述基座31S连接于所述第一瓶身 11S。所述延伸端314S从所述活动支架311S的开口部延伸,所述活动件321S 通过所述延伸端314S被包含设置于所述腔体3110S,所述活动件321S由于所述延伸端314S,不会脱离于所述腔体3110S。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加液装置30S进一步包括一保护罩33S,所述保护罩33S 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瓶身10S的底端部,所述基座31S被设置于所述保护罩 33S的收纳腔内,所述保护罩33S得以防护所述基座31S以及所述引流机构32S,防止所述基座31S以及所述引流机构32S受到外力损坏,同时所述保护罩33S 对所述加液装置30S具有一定防尘作用,避免环境中的粉尘进入到所述加液装置 20S,使得所述加液装置20S在加液过程中对溶液造成污染。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喷液装置20S包括一喷头21S、一驱动组件22S以及一导管组件23S,所述喷头21S被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22S,所述驱动组件22S连接于所述导管组件23S,所述导管组件23S位于所述容纳腔110S内。使用者在使用所述溶液瓶时,对所述喷头21S施加一作用力,所述喷头21S向着所述驱动组件22S运动,并将作用力传递于所述驱动组件22S,所述驱动组件22S得以改变所述导管组件23S内的压强,控制所述导管组件23S吸取所述容纳腔110S内的溶液,并通过所述喷头21S上的一出液口210S喷射出去,便于使用者使用所述溶液瓶内存储的溶液。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组件23S在吸取所述容纳腔110S内的溶液时,先吸取所述容纳腔110S底端的溶液,避免造成溶液沉积于所述容纳腔 110S现象。而传统技术中,在所述容纳腔110S的底端会沉积一定量的溶液残留。所述驱动组件22S包括一固定支架221S以及一弹性元件222S,所述固定支架 221S被设置于所述第二瓶身12S。所述导管组件23S包括一传动单元231S,所述传动单元231S包括一传动管2311S以及一传动件2312S,所述传动管2311S 连接于所述喷头21S,并所述传动管2311S连通于所述喷头21S,以使得所述喷头21S喷射溶液。所述传动件2312S被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221S,所述传动管2311S连接于所述传动件2312S,所述传动管2311S受到所述喷头21S的作用力时,所述传动管2311S驱动所述传动件2312S在所述固定支架221S内滑动。其中,所述驱动组件22S包括弹性元件222S,所述传动件2312S通过所述弹性元件222S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221S,所述弹性元件222S得以将所述传动件2312S在作用力下发生滑动位移恢复到初始状态,便于喷头21S通过所述驱动组件22S反复的进行喷射过程。所述弹性元件222S使得所述喷液装置20S 具有复位功能,实现所述溶液瓶通过所述喷液装置20S重复地进行喷液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驱动组件22S进一步包括一伺服活塞223S,所述伺服活塞223S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0S内。所述伺服活塞223S呈一圆环结构,所述导管312S穿过于伺服活塞223S,即所述伺服活塞223S得以沿着所述导管312S上下滑动。所述喷液装置20S吸取对所述容纳腔110S内的溶液时,溶液自下而上被吸取过程中,溶液一方面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会向下流动,另一方面所述伺服活塞223S得以驱动溶液向下流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固定支架221S与所述第二瓶身12S之间具有一间隙孔 120S,所述第一瓶身11S与所述第二瓶身12S之间通过所述间隙孔120S形成空气对流,所述第二瓶身12S与外部空间的空气连通,所述空气得以通过所述间隙孔120S流入到所述容纳腔110S内,使得所述伺服活塞223S的上部空间具有空气压强,所述伺服活塞223S的下部空间具有溶液,所述伺服活塞223S在空气压强的作用力下沿着所述导管312S滑动,所述间隙孔120S得以平衡所述容纳腔 110S的压强,便于所述驱动组件22S的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驱动组件22S进一步包括一垫片224S,所述垫片224S 被设置于所述传动管2311S与所述传动件2312S之间,所述传动管2311S将作用力传递于所述传动件2312S时,所述垫片224S对所述传动管2311S对所述传动件2312S提供一缓冲力,避免所述传动管2311S直接作用于所述传动件2312S,使得所述传功管2311与所述传动件2312S的磨损增大,造成部件损坏。所述垫片224S优选为橡胶材质制成,所述垫片224S具有缓冲作用力的作用同时起到一定密封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固定支架221S具有一延伸导管2211S,所述导管组件 23S包括一吸管232S,所述吸管232S通过所述延伸导管2211S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221S,所述驱动组件22S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吸管232S得以吸取所述容纳腔110S内的溶液,并传输到所述喷头21S喷射到外部空间。其中,所述延伸导管2211S具有一定预设长度,所述延伸导管2211S的导管直径略大于所述吸管 232S的直径,使得所述吸管232S得以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延伸导管2211S,以实现吸取溶液。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吸管232S具有一定预设长度,当所述吸管232S连接于所述延伸导管2211S时,所述吸管232S的端部正好位于所述容纳腔110S的底端,以用于吸取所述容纳腔110S底端的溶液,避免所述容纳腔110S内的溶液沉积。
如图20所示,所述溶液瓶的一种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A、通过一加液装置30S用于对所述溶液瓶进行溶液补充;和
B、通过一喷液装置20S将一溶液腔110S内的溶液喷射到外部空间,便于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A中包括A.1、一引流机构32S用于改变一基座 31S内的压强,将一原溶液瓶100S内的溶液传输于所述溶液腔110S。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A.1进一步包括方法A.11、将所述原溶液瓶100S 连接于所述基座31S,并通过所述原溶液瓶100S对所述引流机构32S施加一作用力,使得所述引流机构32S在所述基座31S内滑动,用于改变所述基座31S 内的压强。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A.11中,一活动件321S相对于所述基座31S的一活动支架311S内滑动,所述活动件321S的一延伸管3211S的一出液孔32110S 连通于一导管312S上的一开孔3120S,使得从一注入孔3210S进入的溶液流向于一容纳腔110S。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A进一步包括方法A.2、所述活动件321S通过一弹性件322S恢复到初始状态,使得所述加液装置30S得以重复进行加液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B进一步包括方法B.1、将一作用力施加于一喷头 21S,所述喷头21S通过一驱动组件22S改变一导管组件23S内的压强,进而使得所述容纳腔110S内的溶液从所述喷头21S上的一出液口210S喷射到外部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B.1中进一步包括方法B.11、所述喷头21S受到的作用力使得所述传动单元231S在一固定支架221S内滑动,以改变所述喷液装置 20S的内的压强,所述吸管232S得以吸取所述容纳腔110S内的溶液并传输到所述喷头21S。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B.1中进一步包括方法B.12、一伺服活塞223S沿着所述导管312S滑动,以用于平衡所述容纳腔110S内的压强。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B.11中,所述固定支架221S具有一延伸导管2211S,所述吸管232S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延伸导管2211S,所述吸管232S具有一定预设长度,使得所述吸管232S得以吸取所述容纳腔110S底端的溶液。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B.11中,所述导管312S设置于所述延伸导管2211S 内,所述吸管232S吸取所述导管312S以及所述容纳腔110S内的溶液。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方法B进一步包括方法B.2、所述传动单元231S通过一弹性元件222S恢复到初始状态,使得所述喷液装置10得以重复进行喷射过程。
如图21所示,所述溶液瓶内溶液流动方式,包括:
a、一原溶液瓶100S内的溶液通过一加液装置30S流向于一瓶体10S;
b、溶液在所述瓶体10S的一容纳腔110S内自下往上流动;以及
c、一喷头21S通过一吸管232S吸取所述容纳腔110S底端的溶液并喷射到
外部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溶液流动方式a进一步包括流动方式a.1、所述原溶液瓶100S内的溶液通过一活动件321S上的一注入孔3210S流向于一延伸管3211S,所述延伸管3211S上的一出液孔32110S连通于所述容纳腔110S,溶液流向于所述容纳腔110S的底端。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溶液流动方式b进一步包括流动方式b.1、一导管312S 被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0S,溶液先注满于所述导管312S,再从所述导管312S 的一开口3120S进入到所述容纳腔110S的底端。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溶液流动方式b进一步包括流动方式b.2、一伺服活塞 223S随着溶液流动方向滑动,所述伺服活塞223S用于平衡所述容纳腔110S内压强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溶液流动方式c进一步包括流动方式c.1、所述吸管232S 吸取所述导管312S内的溶液,所述容纳腔110S的溶液通过所述开孔3120S流向于所述导管312S。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流动方式c.1中,所述吸管232S吸取的溶液通过一延伸导管2211S、一传动件2312S以及一传动管2311S后从所述出液口210S喷射到外部空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其中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根据本实用新型揭露的内容很容易想到但是在附图中没有明确指出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34)

1.一便携式流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排出装置;
一补充装置;以及
一容器装置,其中所述容器装置进一步包括一间隔本体和一容器本体,其中所述容器本体具有一容纳空间和至少一通气通道,其中所述间隔本体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容纳空间,以使所述间隔本体分隔所述容纳空间为相互独立的一分装腔和一气腔,其中所述通气通道连通所述气腔和外部环境,其中所述排出装置和所述补充装置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并且所述排出装置和所述补充装置分别连通所述分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容器本体具有一低端部和一高端部,所述间隔本体被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和所述高端部之间来回移动,并且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形成所述分装腔,和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形成所述气腔,其中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所述排出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容器本体具有一低端部和一高端部,所述间隔本体被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和所述高端部之间来回移动,并且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形成所述气腔,和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形成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所述排出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导管进一步具有一导管高端、一导管低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一体地延伸于所述单向阀,以使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相连通,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以使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容纳空间内自所述分装腔延伸至所述气腔,并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其中所述流体通道设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和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排出主体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导管进一步具有一导管高端、一导管低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安装于所述单向阀,以使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相连通,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以使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容纳空间内自所述分装腔延伸至所述气腔,并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其中所述流体通道设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和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排出主体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导管进一步具有一导管高端、一导管低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安装于所述单向阀,以使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相连通,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以使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容纳空间内自所述分装腔延伸至所述气腔,并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其中所述流体通道形成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单向阀的安装位置,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和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排出主体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安装于所述排出主体,以使所述排出主体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和藉由所述排出主体封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高端的上部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安装于所述排出主体,以使所述排出主体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和藉由所述排出主体封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高端的上部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安装于所述排出主体,以使所述排出主体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和藉由所述排出主体封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高端的上部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以使所述单向阀连通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导管具有一导管低端、一导管高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一体地延伸于所述排出主体,以使所述排出主体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自所述气腔延伸至所述分装腔,并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流体通道形成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分装腔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以使所述单向阀连通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导管具有一导管低端、一导管高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安装于所述排出主体,以使所述排出主体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自所述气腔延伸至所述分装腔,并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流体通道形成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分装腔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其中所述导管具有一导管低端、一导管高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一体地延伸于所述排出主体,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安装于所述单向阀,以使所述排出主体和所述单向阀分别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流体通道形成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分装腔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其中所述导管具有一导管低端、一导管高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安装于所述排出主体,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安装于所述单向阀,以使所述排出主体和所述单向阀分别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流体通道形成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分装腔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其中所述导管具有一导管低端、一导管高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一体地延伸于所述排出主体,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安装于所述单向阀,以使所述排出主体和所述单向阀分别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流体通道形成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单向阀之间,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分装腔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其中所述导管具有一导管低端、一导管高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安装于所述排出主体,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安装于所述单向阀,以使所述排出主体和所述单向阀分别连通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流体通道形成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单向阀之间,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分装腔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以使所述排出主体连通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导管进一步具有一导管高端、一导管低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一体地延伸于所述单向阀,以使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相连通,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以使所述导管的所述高端部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容纳空间内自所述气腔延伸至所述分装腔,并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流体通道设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分装腔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导管进一步具有一导管高端、一导管低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一体地延伸于所述单向阀,以使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相连通,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以使所述导管的所述高端部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容纳空间内自所述气腔延伸至所述分装腔,并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安装于所述排出主体,以使所述排出主体封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高端的上部开口,其中所述流体通道设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分装腔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1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排出装置包括一排出主体,所述排出主体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其中所述补充装置包括一单向阀和一导管以及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导管进一步具有一导管高端、一导管低端以及一导管腔,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低端和所述导管高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一体地延伸于所述单向阀,以使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相连通,其中所述单向阀被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以使所述导管的所述高端部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容纳空间内自所述气腔延伸至所述分装腔,并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安装于所述排出主体,以使所述排出主体封闭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在所述导管高端的上部开口,其中所述流体通道形成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和所述排出主体的安装位置,以使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分装腔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19.根据权利要求4至18中任一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间隔本体具有一导管通道,所述导管被保持在所述间隔本体的所述导管通道,并且所述间隔本体被设置沿着所述导管形成的轨道在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和所述低端部之间移动,从而使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被保持在所述气腔,和使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间隔本体由弹性材料一体地制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间隔本体包括一间隔主体、一外侧部以及一内侧部,其中所述外侧部和所述内侧部分别一体地形成于所述间隔主体的外侧和内侧,以在所述外侧部的外壁形成所述间隔本体的一间隔外壁,和在所述内侧部的内壁形成所述间隔本体的一间隔内壁,其中所述间隔外壁贴合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内壁,所述间隔内壁用于界定所述导管通道,并且所述间隔内壁贴合于所述导管的外壁。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间隔本体包括一间隔主体、一外侧部以及一内侧部,其中所述外侧部和所述内侧部分别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所述外侧部和所述内侧部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间隔主体的外侧和内侧,以在所述外侧部的外壁形成所述间隔本体的一间隔外壁,和在所述内侧部的内壁形成所述间隔本体的一间隔内壁,其中所述间隔外壁贴合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内壁,所述间隔内壁用于界定所述导管通道,并且所述间隔内壁贴合于所述导管的外壁。
23.根据权利要求4至18中任一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排出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吸管,其中所述吸管具有一连接端和一自由端,所述吸管的所述连接端被连接于所述排出主体,以使所述吸管连通所述排出主体,其中所述吸管的所述自由端被保持在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排出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吸管,其中所述吸管具有一连接端和一自由端,所述吸管的所述连接端被连接于所述排出主体,以使所述吸管连通所述排出主体,其中所述吸管的所述自由端被保持在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腔。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吸管的所述自由端自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高端延伸至和被保持在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低端。
26.根据权利要求2、4至15中任一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容器本体包括一容器管、一低端帽体以及一高端帽体,其中所述低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低端,以使所述低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低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和在所述低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高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高端,以使所述高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高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和在所述高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气腔,其中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容器管的高端,并且使所述通气通道连通所述气腔。
27.根据权利要求2、4至15中任一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容器本体包括一容器管、一低端帽体以及一高端帽体,其中所述低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低端,以使所述低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低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和在所述低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高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高端,以使所述高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高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和在所述高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气腔,其中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高端帽体,并且使所述通气通道连通所述气腔。
28.根据权利要求2、4至15中任一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容器本体包括一容器管、一低端帽体以及一高端帽体,其中所述低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低端,以使所述低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低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和在所述低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高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高端,以使所述高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高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和在所述高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气腔,其中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高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高端的安装位置,并且使所述通气通道连通所述气腔。
29.根据权利要求3、16、17和18中任一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容器本体包括一容器管、一低端帽体以及一高端帽体,其中所述低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低端,以使所述低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低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和在所述低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气腔,其中所述高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高端,以使所述高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高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和在所述高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容器管的低端,并且使所述通气通道连通所述气腔。
30.根据权利要求3、16、17和18中任一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容器本体包括一容器管、一低端帽体以及一高端帽体,其中所述低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低端,以使所述低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低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和在所述低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气腔,其中所述高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高端,以使所述高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高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和在所述高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低端帽体,并且使所述通气通道连通所述气腔。
31.根据权利要求3、16、17和18中任一所述的便携式流体容器,其中所述容器本体包括一容器管、一低端帽体以及一高端帽体,其中所述低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低端,以使所述低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低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低端部,和在所述低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气腔,其中所述高端帽体被安装于所述容器管的高端,以使所述高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高端形成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高端部,和在所述高端帽体、所述容器管和所述间隔本体之间形成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通气通道形成于所述低端帽体和所述容器管的低端的安装位置,并且使所述通气通道连通所述气腔。
32.一便携式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排出装置;
一补充装置;以及
一容器装置,其中所述容器装置具有相互独立且空间可变的一分装腔和一气腔以及连通于所述气腔和外部环境的至少一通气通道,其中所述排出装置和所述补充装置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容器装置,并且所述排出装置和所述补充装置分别连通于所述分装腔,其中当通过所述补充装置将一流体加入到所述分装腔时,所述分装腔的空间逐渐地变大,并且所述气腔的空间同步地逐渐变小,反之,当通过所述排出装置排出被保持在所述分装腔内的所述流体时,所述气腔的空间逐渐变大,所述分装腔的空间同步地逐渐变小。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便携式流体装置,其中所述容器装置具有一导管腔和至少一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导管腔和所述分装腔,其中所述排出装置和所述补充装置分别连通所述导管腔。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便携式流体装置,其中所述分装腔和所述气腔分别位于所述容器装置的两个端部,并且所述流体通道和所述分装腔位于所述容器装置的同一个端部,所述通气通道和所述气腔位于所述容器装置的同一个端部。
CN201720549972.5U 2017-05-17 2017-05-17 便携式流体容器以及便携式流体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58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49972.5U CN207258399U (zh) 2017-05-17 2017-05-17 便携式流体容器以及便携式流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49972.5U CN207258399U (zh) 2017-05-17 2017-05-17 便携式流体容器以及便携式流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58399U true CN207258399U (zh) 2018-04-20

Family

ID=61914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4997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58399U (zh) 2017-05-17 2017-05-17 便携式流体容器以及便携式流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583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45833A (zh) * 2017-05-17 2018-12-07 余姚市百雅塑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流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和补充流体的方法以及溶液瓶和其使用方法及溶液流动方式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45833A (zh) * 2017-05-17 2018-12-07 余姚市百雅塑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流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和补充流体的方法以及溶液瓶和其使用方法及溶液流动方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2440B (zh) 用于分配流体产品的可重新灌装的瓶子
CN207291315U (zh) 墨水补充容器和墨水补充***
US6254579B1 (en) Multiple precision dose, preservative-free medication delivery system
US9409761B2 (en) Refillable bottle for dispensing a fluid product
CN106004058B (zh) 罐、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
CA2921435C (en) Vented container for viscous liquids
US9499388B2 (en) Fillable bottle for dispensing a fluid product
HRP20120054T1 (hr) Spremnik za držanje i izdavanje napitka pod tlakom
ES2593265T3 (es) Frasco de distribución de un producto fluido
US9050813B2 (en) Ink cartridge refilling device, ink cartridge refilling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ink cartridge refilling method
US20120090730A1 (en) Method and bottle for dispensing a fluid product
CN102971230A (zh) 用于分配饮料、特别是碳酸饮料的方法和设备
JP2015512330A (ja) 再充填可能なスプレーボトル
CN100464871C (zh) 手动计量泵及用于包装和分配流体或糊状产品的装置
US20120255647A1 (en) Bottle for dispensing a fluid product equipped with a filling valve
CN207258399U (zh) 便携式流体容器以及便携式流体装置
BR102014009183B1 (pt) unidade que compreende uma garrafa recarregável para dispensação de um produto fluido e uma fonte de produto
CN100415196C (zh) 底面带过滤器的液体收纳容器
BR112018006181B1 (pt) Pacote de refil para produtos líquidos e método de reabastecer um pacote primário
CN201784253U (zh) 一种负压式墨盒填充装置
CN105460369A (zh) 用于分配流体产品的可重复填充瓶
CN108945833A (zh) 便携式流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和补充流体的方法以及溶液瓶和其使用方法及溶液流动方式
CN202244717U (zh) 一种可替换循环式补液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补液器皿
TW201204474A (en) Liquid-flow guide and LC storage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liquid-flow guide, for an LC dispenser
CN208307412U (zh) 倒置型横向按压真空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