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01171U - 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 - Google Patents

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01171U
CN207201171U CN201720908166.2U CN201720908166U CN207201171U CN 207201171 U CN207201171 U CN 207201171U CN 201720908166 U CN201720908166 U CN 201720908166U CN 207201171 U CN207201171 U CN 207201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heat exchange
exchange structure
wa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081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建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081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01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01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011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包含:一本体、一第一致冷晶片;该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一空间并连接至少一第一孔口及至少一第二孔口,所述第一空间具有一第一开放侧,所述第一空间具有冷却流体;该第一致冷晶片具有一第一冷面及一第一热面,所述第一冷面与该本体之第一开放侧对接,并所述第一致冷晶片封闭该本体之第一开放侧,并透过该第一致冷晶片直接对第一空间内之冷却流体直接冷却,进一步提升水冷装置冷却冷却流体之冷却效率。

Description

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
【技术领域】
一种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尤指一种以致冷晶片作为主动式冷却介面对发热源进行冷却之的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对发热源进行解热之水冷装置或散热模组主要由单一或复数散热单元相互组合所构成,该散热单元有散热器、均温板、热管等,而其中由铜或铝不锈钢、钛或其他合金等材质所制成的均温板、热管主要作为吸热热传导热之用途使用。
另者,水冷装置中亦有透过水冷方式对发热源进行散热之结构,此种水冷方式主要透过於底部设置铜或铝、不锈钢、钛或其他合金等热传导性质较佳的材质制成之导热底板,并该导热底板一侧直接接触发热源,该导热底板的另一侧设置复数鳍片或鳍柱作为增加散热面积使用,而具有复数鳍片或鳍柱的这一侧与一具有容水腔室的本体对应组设,并由该本体充满冷却流体的容水腔室对其散热达到散热之效果。
水冷式水冷装置将冷却流体透过循环之方式将前述导热底板所吸附的热量冷却并带走并将冷却流体引导至外部的水箱单元进行冷却循环後再度引导至本体内再次进行热交换循环,进而达到散热的效果,但当发热源之热量过高时,而水冷装置虽提供发热源热交换冷却工作,但若被引导致外部冷却之冷却流体未被冷却而又被再次引导进入本体内进行热交换时,则水冷装置即无法对发热源进行冷却降温之工作,故虽水冷式水冷装置具有较气冷式水冷装置具有较佳之散热效果,但若负责进行热交换工作之冷却流体,被引导致外部冷却时仍未能被确实冷却时,则无法确实发挥冷却发热源之效能。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解决上述已知技术之缺点,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可大幅提升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
为达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包含:一本体、一第一致冷晶片;
所述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一空间并连接至少一第一孔口及至少一第二孔口,所述第一空间具有一第一开放侧,所述第一空间具有冷却流体;所述第一致冷晶片具有一第一冷面及一第一热面,所述第一冷面与该本体之第一开放侧对接,并所述第一致冷晶片封闭该本体之第一开放侧。
透过本实用新型直接以第一致冷晶片结合冷却冷却流体的水箱单元,由第一致冷晶片之第一冷面直接对水箱单元内的冷却流体进行冷却,其冷却效率更优於气冷之冷却效率,可提供更佳的冷却效能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分解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之第二实施例之组合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之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之第四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之第五实施例之分解剖视图;
主要符号说明:
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1
本体11
第一空间111
第一纵向水道111a
第二纵向水道111b
第一横向水道111c
第二横向水道111d
第三横向水道111e
第四横向水道111f
中央转换区111g
第一储水室111h
第二储水室111i
第一孔洞111j
第二孔洞111k
第一孔口112
第二孔口113
第一开放侧114
第二开放侧115
第一致冷晶片12
第一冷面121
第一凸体121a
第一热面122
第一散热鳍片122a
第二致冷晶片13
第二冷面131
第二凸体131a
第二热面132
第二散热鳍片132a
冷却流体2
第一管体3
第二管体4
第三管体5
泵浦6
水冷头7
发热源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之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之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1、2,为本实用新型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及本体分解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1,包含:一本体11、一第一致冷晶片12;
所述本体11具有至少一第一空间111并连接至少一第一孔口112及至少一第二孔口113,所述第一空间111具有一第一开放侧114,所述第一空间111具有冷却流体2。
所述第一致冷晶片12具有一第一冷面121及一第一热面122,所述第一冷面121与该本体11之第一开放侧114对接,并所述第一致冷晶片12封闭该本体11之第一开放侧114。
所述第一空间111中具有复数隔版115,该隔版115形成复数水道116,该水道116连接前述第一孔口112及该第二孔口113。
本实施例本体11为水冷装置之水箱单元,主要作为冷却流体2使用,并本实施例另外揭示有一第一管体3及一第二管体4及一第三管体5及一泵浦6及一水冷头7,所述本体11透过第一、二管体3、4与该泵浦6及该水冷头7连接,所述第三管体5连接该泵浦6及该水冷头7。
所述第一致冷晶片12之第一冷面121可延伸复数第一凸体121a,该第一凸体121a为鳍片或鳍柱其中任一,该第一凸体121a可增加冷却流体2与该第一冷面121之接触面积提升冷却效率。
本实施例主要揭示水冷装置之使用状态,当对一发热源8进行解热工作时,由该水冷头7直接与该发热源8直接贴设,再由该水冷头7吸附该发热源8所产生之热量,并水冷头7内部流动的冷却流体2将该热量带离该水冷头7,再由该第二管体3引导进入该水箱单元(本体11)内部进行冷却,并因本体11直接之第一空间111直接与该第一致冷晶片12之第一冷面121结合,由该第一冷面121直接对该冷却流体2进行冷却,受到冷却後之冷却流体2再经由该第一管体3流经由泵浦6,再由泵浦6透过第三管体5输送重回该水冷头7重新进行冷却循环,藉此由该第一致冷晶片12提供低温直接对冷却流体2进行冷却,相较於传统水箱单元透过气冷等方式冷却效率更佳。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之第二实施例之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差异在於所述本体11之第一空间111具有复数第一纵向水道111a及复数第二纵向水道111b及一第一横向水道111c及一第二横向水道111d及一第三横向水道111e及一第四横向水道111f及一中央转换区111g及一第一储水室111h及一第二储水室111i。
该第一纵向水道111a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横向水道111c及该第一储水室111h,所述第二纵向水道111b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四横向水道111e、111f及该第二储水室111i,所述第一、二、三、四横向水道111c、111d、111e、111f连接该中央转换区111g,所述第一孔口112连接该第一储水室111h,所述第二孔口113连接该第二储水室111i,所述中央转换区111g设有一泵浦6。
所述中央转换区111g具有复数第一孔洞111j及复数第二孔洞111k,该第一孔洞111j连通该第一、二横向水道111c、111d,该第二孔洞111k连通该第三、四横向水道111e、111f。
本实施例本体11为一水箱单元,主要作为提供冷却冷却流体2使用,当冷却流体2由第一孔口112进入该本体11之第一储水室111h时,再透过与该第一储水室111h连接之第一纵向水道111a向该第一、二横向水道111c、111d流动,并由该第一、二横向流道111c、111d汇集後输送至该中央转换区111g中,再由设於该中央转换区111g中之泵浦6驱动该冷却流体2由该第三、四横向流道111e、111f向该第二纵向水道111b流动,再由该该第二纵向水道111b引导该冷却流体2向该第二储水室111i流动,并因该第一空间111之第一开放侧114由该第一致冷晶片12之第一冷面121对接且封闭(参阅图1),该第一冷面121可直接提供冷却流体2冷却,相较於传统已知仅透过空冷之冷却效率更佳。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之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差异在於所述第一致冷晶片12之第一热面122延伸复数第一散热鳍片122a,所述第一热面122所延伸之该第一散热鳍片122a主要作为提升第一致冷晶片12之散热效能所使用,并亦可相对该第一散热鳍片122a对接一散热风扇(图中未示),由该散热风扇提供该第一散热鳍片122a强制散热之效果。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之第四实施例之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差异在於本实施例之第一空间111中设有一泵浦6,所述泵浦6即可自行引导冷却流体2无须另外外接一泵浦,本实施例第一空间111另有设置引导水道111m令冷却流体2流动更为顺畅。
请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之第五实施例之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差异在於所述本体11具有一第二开放侧115及一第二致冷晶片13,所述第二致冷晶片13具有一第二冷面131及一第二热面132,所述第二开放侧115设於该本体11之第一开放侧114的另一侧,并所述第二致冷晶片13之第二冷面131对应封闭盖合前述第二开放侧115。
所述第二致冷晶片13之第二冷面131延伸复数第二凸体131a,该第二凸体131a为鳍片或鳍柱其中任一。所述第二致冷晶片13之第二热面132延伸复数第二散热鳍片132a。
本实用新型主要透过以具有直接冷却之效果的致冷晶片之冷面与水冷装置之水箱单元内容置冷却流体的空间直接结合,并由该致冷晶片之冷面直接对应该冷却流体以低温直接进行冷却,给予冷却流体直接冷却之效果,更有效於传统已知仅透过水箱单元循环扩散散热之冷却效率,有效增加冷装置整体之散热效能。

Claims (11)

1.一种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一空间并连接至少一第一孔口及至少一第二孔口,所述第一空间具有一第一第一开放侧,所述第一空间具有冷却流体;
一第一致冷晶片,具有一第一冷面及一第一热面,所述第一冷面与该本体之第一开放侧对接,并所述第一致冷晶片封闭该本体之第一开放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之第一空间具有复数第一纵向水道及复数第二纵向水道及一第一横向水道及一第二横向水道及一第三横向水道及一第四横向水道及一中央转换区及一第一储水室及一第二储水室,该第一纵向水道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横向水道及该第一储水室,所述第二纵向水道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四横向水道及该第二储水室,所述第一、二、三、四横向水道连接该中央转换区,所述第一孔口连接该第一储水室,所述第二孔口连接该第二储水室,所述中央转换区设有一泵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第一管体及一第二管体及一第三管体及一泵浦及一水冷头,所述本体透过第一、二管体与该泵浦及该水冷头连接,所述第三管体连接该泵浦及该水冷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致冷晶片之第一热面延伸复数第一散热鳍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中具有复数隔版,该隔版形成复数水道,该水道连接前述第一孔口及该第二孔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转换区具有复数第一孔洞及复数第二孔洞,该第一孔洞连通该第一、二横向水道,该第二孔洞连通该第三、四横向水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中具有一泵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一第二开放侧及一第二致冷晶片,所述第二致冷晶片具有一第二冷面及一第二热面,所述第二开放侧设于该本体之第一开放侧的另一侧,并所述第二致冷晶片之第二冷面对应封闭盖合前述第二开放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致冷晶片之第一冷面延伸复数第一凸体,该第一凸体为鳍片或鳍柱其中任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致冷晶片之第二冷面延伸复数第二凸体,该第二凸体为鳍片或鳍柱其中任一。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致冷晶片之第二热面延伸复数第二散热鳍片。
CN201720908166.2U 2017-07-25 2017-07-25 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 Active CN207201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08166.2U CN207201171U (zh) 2017-07-25 2017-07-25 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08166.2U CN207201171U (zh) 2017-07-25 2017-07-25 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01171U true CN207201171U (zh) 2018-04-06

Family

ID=61798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08166.2U Active CN207201171U (zh) 2017-07-25 2017-07-25 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011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3445A (zh) * 2017-07-25 2017-11-07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3445A (zh) * 2017-07-25 2017-11-07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039012A1 (en) Advanced synjet cooler design for led light modules
US20190041105A1 (en) Heat-exchange structure for water cooling device
CN107333445A (zh) 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
CN201115229Y (zh) 一种热交换结构与具有热交换结构的散热装置
CN207201171U (zh) 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
US7669642B1 (en) Thermal module
CN105559229A (zh) 一种制冷头盔
US20110192572A1 (en) Heat exchanger
CN208300202U (zh) 散热器水冷板
TWM627038U (zh) 串聯式水冷散熱結構
CN206686503U (zh) 散热装置及遥控器
CN205825570U (zh) 一种半导体冰箱的散热装置
CN205542746U (zh) 散热器
CN105805707A (zh) 封闭式波长转换装置的散热***和激光显示***
CN201548015U (zh) 热交换器
CN201066984Y (zh) 水冷式散热排及具有该散热排的散热装置
CN207132762U (zh) 散热装置之热交换结构
CN207625995U (zh) 具有内置夹层的水冷排结构
TWM328022U (en) Water-cooled heat exchanger and a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03105033U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108260327B (zh) 具有扰流组的夹层水冷排结构
CN201935520U (zh) 热交换机结构改良
CN215163202U (zh) 具有水冷散热功能的氢氧发生器
TWM560169U (zh) 具有擾流組的夾層水冷排結構
CN207625992U (zh) 具有扰流组的夹层水冷排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