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47794U - 空气调节器的检测***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器的检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47794U
CN207147794U CN201720949017.0U CN201720949017U CN207147794U CN 207147794 U CN207147794 U CN 207147794U CN 201720949017 U CN201720949017 U CN 201720949017U CN 207147794 U CN207147794 U CN 207147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detecting system
air regulator
temperature detection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4901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席战利
郑雄
刘军
张博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4901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47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47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47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器的检测***,在测试空间内设有有多个温度检测件,多个所述温度检测件在所述测试空间内沿水平方向以及竖向方向间隔开地布置,所述多个温度检测件与测试空间的内顶面、地面以及内侧面均间隔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器的检测***,通过在测试空间内设置多个温度检测件,可以检测测试空间内多个不同点的温度,由此,可以计算出测试空间内的平均温度,从而可以检测空气调节器在特定工况条件下的耗电量。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器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耗电量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器的检测***。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房间内空气调节器在连续运行状态下的耗电量检测标准不一,不同方式检测结果较难统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空气调节器的检测***,所述空气调节器的检测***检测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器的检测***,在测试空间内设有有多个温度检测件,多个所述温度检测件在所述测试空间内沿水平方向以及竖向方向间隔开地布置,所述多个温度检测件与测试空间的内顶面、地面以及内侧面均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器的检测***,通过在测试空间内设置多个温度检测件,可以检测测试空间内多个不同点的温度,由此,可以计算出测试空间内的平均温度,从而可以检测空气调节器在特定工况条件下的耗电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温度检测件与用于安装待测调节器的墙面的最小距离不小于0.4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检测件在上下方向上布置成多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温度检测件在上下方向上布置成离底面高度分别为0.1米、 0.7米、1.2米以及1.7米的四排。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排的检测件均沿横向和纵向成矩阵阵列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的间距为0.5米,在纵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的间距为0.5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排所述温度检测件在地面的投影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温度检测件沿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布置成三维阵列的形式,且沿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相邻的两个温度检测件均间隔0.5 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竖向对齐的温度检测件固定在同一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绳子或杆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试空间的侧部、顶部和底部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有加热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耗电量检测***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耗电量检测***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温控调节器的检测***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耗电量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温度变化曲线图。
附图标记:
耗电量检测***100,内套11,温度检测点E,外套12,隔离空间13,
耗电量检测***200,室内侧21,室外侧22,保温库板23,
空气调节器300,
检测***400,温度检测件41,杆42,加热元件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300的检测***400。
如图3所示,在测试空间内设有有多个温度检测件41,多个温度检测单元在测试空间内沿水平方向以及竖向方向间隔开地布置,多个温度检测件41与测试空间的内顶面、地面以及内侧面均间隔开。其中,测试空间为实验室的内部空间,空气调节器300用于在该空间内调节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300的检测***400,通过在测试空间内设置多个温度检测件41,可以检测测试空间内多个不同点的温度,由此,可以计算出测试空间内的平均温度,从而可以检测空气调节器300在特定工况条件下的耗电量。
例如,测定空气调节器300在工作24h的累积耗电量。
其中,在检测时,若空调调机器为分体挂壁式空调器,其室内机居中挂于离地面2.1m~2.3m位置上(室内机下沿距离地面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温度检测件41与用于安装待测调节器的墙面的最小距离不小于 0.4米。由此,可以避免墙面影响温度检测件41的检测精度。
如图3所示,优选地,温度检测件41在上下方向(例如图3中所示的上下方向)上布置成多排。以提高检测精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多个温度检测件41在上下方向上布置成离底面高度分别为0.1米、0.7米、1.2米以及1.7米的四排。例如,多个温度检测件41布置成沿上下方向的四排,第一排距离底面高度为0.1m,第二排距离底面高度为0.7m,第三排距离底面高度为1.2m,第四排距离底面高度为1.7m。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每排的检测件均沿横向和纵向成矩阵阵列布置。由此,可以提高检测精度。
进一步地,在横向(例如图3中所示的左右方向)相邻的两个温度检测单元的间距为 0.5米,在纵向(例如图3中所示的前后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温度检测单元的间距为0.5米。
有利地,多排温度检测件41在地面的投影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并结合图3所示,多个温度检测件41沿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布置成三维阵列的形式,且沿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相邻的两个温度检测件41均间隔0.5米。由此,使温度检测件41在测试空间内均匀间隔分布,布置方便,且使检测精度更加准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竖向对齐的温度检测件41固定在同一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绳子或杆42上。由此,绳子或杆42可以支撑温度检测件41,从而方便在竖向布置多个温度检测件41。
在一些实施例中,测试空间的侧部、顶部和底部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有加热元件43。加热元件43可以模拟室内热负荷。优选地,测试空间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有加热元件43。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耗电量检测***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耗电量检测***100,包括:内套11、外套12、内套11热负荷单元和外套12控温单元。
具体地,内套11可以为普通用户住房,内套11内具有用于布置温度检测件的温度点布置区域,温度点布置区域用于布置温度检测点E,以检测内套11内的各位置的温度,进而检测出内套11内的平均温度值。外套12设在内套11外侧;外套12可以为住房的保温结构。内套11热负荷单元用于向内套11内提供热负荷,例如,内套11热负荷单元用于模拟人体的热负荷。外套12控温单元用于对外套12内控温,即外套12温控单元用于控制调节外套12内的温度,从而调节内套11的环境温度。例如模拟一天24h的环境温度变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耗电量检测***100,可以作为检测空调器耗电量的标准实验室。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耗电量检测***1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耗电量检测***100包括:内套11、外套12、内套11热负荷单元和外套12温控单元。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耗电量检测***100实际为检测空调器耗电量的标准实验室。例如,空调器为采用风冷冷凝器、全封闭型电动机-压缩机、制冷量在4.5kW以下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的房间空气调节器。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套12由保温库板围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套11可以由砖墙围成。优选地,内套11墙壁为轻质砖结构,且内套11的砖墙外侧贴外墙瓷砖,内套11的砖墙内侧扇灰。优选地,内套11顶壁可以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为0.1 米,且内套11顶壁为平顶并做防水处理。
进一步地,内套11形成为长度在3.2米到4.85米范围内、宽度在2.5米到3.3米范围内且高度在2.6米到3米范围内的长方体。即内套11的尺寸满足:3.2m≤长≤4.85m,2.5m ≤宽≤3.3m,2.6m≤高≤3m。
其中,内套11的至少一部分侧壁与外套12共用,外套12与内套11共用部分的墙厚为0.27米、未共用部分的墙厚为0.21米。例如,外套12的墙厚为0.27米(含装修材料厚度),内套11的墙厚为0.21米(含装修材料厚度),当内套11的一部分侧壁与外套12共同,即该部分作为外套12时,则该部分的墙厚为0.27米。以保证外套12的强度和保温性能。
优选地,内套11的一部分侧壁与外套12共用,内套11与外套12共用的壁上设有塑钢玻璃结构,且塑钢玻璃结构的宽度小于等于1.4米、高度小于等于1.5米、玻璃厚度不小于5×10-3米。塑钢玻璃结构为住房的窗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耗电量检测***100还可以包括:隔离空间13,隔离空间13设在内套11外侧,且隔离空间13与外套12配合环绕内套11,且隔离空间13与内套11的内部空间隔开,隔离空间13的壁上设有用于连通内套11和/或隔离空间13外部的门。
进一步地,门是宽度为0.9米且高度为2米的木板门。
其中,本实用新型上述耗电量检测***100的各部件的传热系数满足:屋顶的传热系数≤3.56(W/m2·K);外套12的传热系数≤1.46(W/m2·K);内套11的传热系数≤ 1.58(W/m2·K);塑钢玻璃结构(窗户)的传热系数≤2.00(W/m2·K);门的传热系数≤2.00(W/m2·K)。
下面参考图2描述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耗电量检测***2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耗电量检测***200,包括:室内侧21和室外侧22。
具体地,室内侧21具有封闭空间,且室内侧21内具有用于布置温度检测件的温度点布置区域,优选地,室内侧21由保温库板23围成。室外侧22设在室内侧21的外侧,室外侧22具有封闭空间,且室内侧21和室外侧22由保温库板23隔开,优选地,室外侧22 也由保温库板23围成。其中,室内侧21和室外侧22的温度均可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耗电量检测***200,可以作为检测空气调节器300耗电量的标准实验室。
下面结合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耗电量检测***2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耗电量检测***200具有由保温库板23围成的室内侧21和室外侧22,其中,室内侧21和室外侧22均为封闭空间,且室外侧22位于室内侧21的外侧。
其中,室内侧21形成为长度在3.6米到4.4米范围内、宽度在3.3米到4.0米范围内且高度在2.6米到3米范围内的长方体。即室内侧21封闭空间的尺寸满足:3.6m≤长≤4.4m,3.3m≤宽≤4.0m,2.6m≤高≤3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200还可以包括:室内侧21热负荷单元,室内侧21热负荷单元用于向室内侧21提供热负荷。例如,室内侧21热负荷单元可以用于模拟房间内人体的热负荷。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200还可以包括:室外侧22控温单元,室外侧22控温单元用于对室外侧22控温。这样,当对室内侧21的室外工况有要求时,可以利用室外侧22 空位单元调节室外侧22的温度,从而使室内侧21的工况维持在特定的范围内。例如,可以用于模拟一天24h的环境温度变化。
进一步地,检测***200的室外侧22控温单元可以包括:冷风***和热风***,冷风***和热风***均与室外侧22的内部空间连通。冷风***和热风***用于调控室外侧22封闭空间内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200还可以包括:气流调节装置,气流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室外侧22或室内侧21以及室外侧22的外部空间的风速。例如,气流调节装置可以使耗电量检测***200周围的空气速度不超过2.5m/s。由此,可以避免风速影响检测精度。
另外,如果室内侧21的工况有要求,气流调节装置还可以保持试验过程中空调器的气流场不能改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点布置区域与室内侧21的顶面、底面以及侧面隔开。由此,可以避免室内侧21的外部环境影响室内侧21的温度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室内侧21和室外侧22均为长方形,且室内侧21和室外侧22共用一个侧壁。例如图2所示,耗电量检测***200的室内侧21和室外侧22均呈长方形,且室内侧21和室外侧22之间设有保温库板23,保温库板23将室内侧21和室外侧22的空间间隔开。其中,待测的空调器可以设置位于室内侧21和室外侧22之间的保温库板23上。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耗电量的检测方法。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耗电量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耗电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开启设置在室内的至少一个电加热设备,以对室内环境提供热负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通过设有门/窗的封闭砖墙结构或库板结构模拟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其中,当通过库板结构模拟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时,可根据库板结构的材质对库板结构的热负荷进行修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开启设置在室内的电加热设备之前,还可在初始试验工况下,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采集室内环境温度,并得到多个温度采样值,然后根据多个温度采样值判断室内环境是否稳定。如果室内环境稳定,则将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隔开。
其中,初始试验工况可包括:室内环境温度为第一预设温度,对应的湿球的温度为第二预设温度,且室外环境温度为第三预设温度,对应的湿球的温度为第四预设温度,室内与室外之间的墙体的平均温度为第五预设温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的取值为29-31℃,第二预设温度的取值为21-23℃,第三预设温度的取值为 29-31℃,第四预设温度的取值为21-23℃,第五预设温度的取值为29-31℃。
具体地,对于多个温度传感器采集得到的多个温度采样值,如果每个温度采样值与初始试验工况中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均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则判断室内环境稳定。当室内环境稳定时,可通过关闭门/窗等方式将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隔开。
其中,温度传感器的精度满足GB/T 7725-2004的规定。
S2,控制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
其中,预设运转条件至少包括:供电电压为额定电压、运行频率为额定频率、预设温度、风速为自动风档、换气窗关闭;以及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垂直导风叶,则垂直导风叶处于最大出风位置,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水平导风叶,则水平导风叶以制冷模式下的出厂默认角度设置。
S3,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的过程中,根据预设规则调节室外环境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通过如下步骤获取预设规则:获取多个城市在制冷季节的室外环境温度与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对应关系获取目标时间内的温升时间段及其对应的温升和温降时间段及其对应的温降。其中,温升时间段与温降时间段之和为目标时间,温升时间段与温升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温降时间段与温降之间的对应关系为预设规则。
举例而言,可根据全国17个主要城市(北京、福州、广州、哈尔滨、合肥、南昌、南京、南宁、青岛、厦门、上海、深圳、武汉、西安、长沙、重庆、珠海)气象数据的逐时温度平均值,得到图2所示的温度变化曲线。由图2可知,制冷季节的温升时间从早上6:00 至下午14:00为8h,温降时间从下午14:00至第二天早上6:00为16h。
为了获取预设规则,可按照制冷工况运行时室外环境各温度发生时间将各温度发生时间折算成24h。其中,可将制冷工况运行时室外环境各温度发生时间从24℃到38℃等比例折算成温升8h,得到表1所示的温升时间段与温升之间的对应关系:
温度/℃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时间/min 23 41 41 48 41 41 46 45 44 40 32 26 9 2 1
表1
可将制冷工况运行时室外环境各温度发生时间从38℃到24℃等比例折算成温降16h,得到表2所示的温降时间段与温降之间的对应关系:
温度/℃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时间/min 2 4 19 52 64 79 89 90 93 81 83 95 82 81 46
表2
根据以上表1和表2的数据,可得到所示的表示预设规则的温度变化曲线。
由此,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的过程中,可依照上述表1和表2和,对室外环境温度进行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初始试验工况也可根据该预设规则获取。具体地,可根据上述预设规则获取空调器按制冷工况运行时室外环境最低温度或室外环境最高温度的时间和空调器的开机时间,推算出空调器开机时的室外环境温度。举例而言,设定 22:00空调器开机,早上6:00的温度按制冷工况运行时室外环境最低温度24℃确定,下午14:00的温度按制冷工况运行时室外环境最高温度38℃确定。从14:00最高温度38℃向后推算8h(480min)的时刻作为晚上22:00开机的起始时刻,此时温度为30℃,所以可将晚上22:00对应的30℃作为初始试验工况下的室外环境温度,即第三预设温度。
S4,当空调器的运行时间达到目标时间时,获取空调器运行的耗电量。
也就是说,可将空调器在设定的目标时间内的累计耗电量作为检测结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可在空调器运行第一预设时间时,每隔第二预设时间通过设置在室内的多个温度传感器采集室内环境温度,直至空调器的运行时间达到目标时间,以根据不同时刻的室内环境温度判断空调器的制冷效果。具体地,如果室内环境温度相对于期望的温度范围偏高,则可判断制冷效果较差,如果室内环境温度处于期望的温度范围之内或相对于期望的温度范围偏低,则可判断制冷效果较好。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多个温度传感器采集到室内环境温度的平均值小于等于目标温度,其中,目标温度大于预设运转条件中的预设温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目标温度可为2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为25-35min,第二预设时间为4-6min,目标时间为22-26h。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耗电量的检测方法,通过开启设置在室内的至少一个电加热设备,以对室内环境提供热负荷,并控制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以及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的过程中,根据预设规则调节室外环境温度,并在空调器的运行时间达到目标时间时,获取空调器运行的耗电量。由此,能够方便而又准确地检测到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耗电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初始试验工况可如表3所示:
表3
其中,初始试验工况所允许的室内外温度的偏差不超过GB/T 7725-2004所规定的偏差,具体干球温度的偏差在±0.5℃之内,湿球温度的偏差在±0.3℃之内。通过砖墙结构模拟时,墙体平均温度的偏差在±1℃之内,而通过库板结构模拟时,对墙体平均温度的偏差不做要求。
预设运转条件可包括:
1)供电电源:额定电压、额定频率;
2)运行模式:制冷,若有节能模式,则进入节能模式;
3)设定温度:27℃或其他预设温度;
4)风速:自动风档;
5)导风格栅:垂直导风叶按最大出风位置,水平导风叶按制冷默认角度;
6)换气窗:关闭;
7)其它辅助功能:关闭。
采用砖墙结构或库板结构模拟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时,在空调器开机前,可在上述初始试验工况下,记录室内环境温度数据,并判断室内环境是否稳定。在判断室内环境稳定后,通过关闭砖墙结构或库板结构的门/窗,将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隔开。
然后开启至少一个电加热设备模拟人体热负荷,并开启空调器,以及控制空调器以上述预设运转条件运行。在控制空调器以上述预设运转条件运行时,根据所示的预设规则调节室外环境温度。
具体调节过程如表4所示:
表4
表4是对按照制冷工况24h连续运行进行室外环境温度调节得到的结果,其中,在对室外环境温度进行调节时,温度波动与调节期望温度的差值在±1℃之内。
当空调器的运行时间达到24h时,获取空调器运行24h的总耗电量。
同时,从空调器运行第30min开始,每隔5min记录一组多个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室内环境温度。直至空调器的运行时间达到24h时,计算每个记录时刻各个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室内环境温度的平均值,并根据计算得到的每个记录时刻的平均值判断空调器的制冷效果。
由此,不仅能够方便准确地检测空调器的耗电量,还能够有效获取空调器的制冷性能,利于对空调器的节能效果和舒适性进行评价。
对应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耗电量的检测方法。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执行其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能够方便而又准确地检测到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耗电量。
对应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耗电量的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耗电量的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加热设备、控制模块、调节模块和获取模块。
其中,至少一个电加热设备设置在室内,以对室内环境提供热负荷;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至少一个电加热设备开启,并控制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调节模块用于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的过程中,根据预设规则调节室外环境温度;获取模块用于在空调器的运行时间达到目标时间时,获取空调器运行的耗电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通过设有门/窗的封闭砖墙结构或库板结构模拟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通过至少一个加热设备模拟人体热负荷。
其中,当通过库板结构模拟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时,可根据库板结构的材质对库板结构的热负荷进行修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可包括采集模块,采集模块可包括设置在室内的多个温度传感器。在开启设置在室内的电加热设备之前,还可在初始试验工况下,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采集室内环境温度,并得到多个温度采样值,然后根据多个温度采样值判断室内环境是否稳定。如果室内环境稳定,则将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隔开。
其中,初始试验工况可包括:室内环境温度为第一预设温度,对应的湿球的温度为第二预设温度,且室外环境温度为第三预设温度,对应的湿球的温度为第四预设温度,室内与室外之间的墙体的平均温度为第五预设温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的取值为29-31℃,第二预设温度的取值为21-23℃,第三预设温度的取值为 29-31℃,第四预设温度的取值为21-23℃,第五预设温度的取值为29-31℃。
具体地,对于多个温度传感器采集得到的多个温度采样值,如果每个温度采样值与初始试验工况中的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均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则判断室内环境稳定。当室内环境稳定时,可通过关闭门/窗等方式将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隔开。
其中,温度传感器的精度满足GB/T 7725-2004的规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预设运转条件至少包括:供电电压为额定电压、运行频率为额定频率、预设温度、风速为自动风档、换气窗关闭;以及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垂直导风叶,则垂直导风叶处于最大出风位置,如果空调器的导风叶为水平导风叶,则水平导风叶以制冷模式下的出厂默认角度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通过获取多个城市在制冷季节的室外环境温度与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对应关系获取目标时间内的温升时间段及其对应的温升和温降时间段及其对应的温降。其中,温升时间段与温降时间段之和为目标时间,温升时间段与温升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温降时间段与温降之间的对应关系为预设规则。
举例而言,可根据全国17个主要城市(北京、福州、广州、哈尔滨、合肥、南昌、南京、南宁、青岛、厦门、上海、深圳、武汉、西安、长沙、重庆、珠海)气象数据的逐时温度平均值,得到图2所示的温度变化曲线。由图2可知,制冷季节的温升时间从早上6:00 至下午14:00为8h,温降时间从下午14:00至第二天早上6:00为16h。
为了获取预设规则,可按照制冷工况运行时室外环境各温度发生时间将各温度发生时间折算成24h。其中,可将制冷工况运行时室外环境各温度发生时间从24℃到38℃等比例折算成温升8h,得到表1所示的温升时间段与温升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将制冷工况运行时室外环境各温度发生时间从38℃到24℃等比例折算成温降16h,得到表2所示的温降时间段与温降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以上表1和表2的数据,可得到所示的表示预设规则的温度变化曲线。
由此,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的过程中,可依照上述表1和表2和,对室外环境温度进行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初始试验工况也可根据该预设规则获取。具体地,可根据上述预设规则获取空调器按制冷工况运行时室外环境最低温度或室外环境最高温度的时间和空调器的开机时间,推算出空调器开机时的室外环境温度。举例而言,设定 22:00空调器开机,早上6:00的温度按制冷工况运行时室外环境最低温度24℃确定,下午 14:00的温度按制冷工况运行时室外环境最高温度38℃确定。从14:00最高温度38℃向后推算8h(480min)的时刻作为晚上22:00开机的起始时刻,此时温度为30℃,所以可将晚上22:00对应的30℃作为初始试验工况下的室外环境温度,即第三预设温度。
当空调器的运行时间达到目标时间时,可将空调器在设定的目标时间内的累计耗电量作为检测结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耗电量的检测装置还可包括判断模块,采集模块可在空调器运行第一预设时间时,每隔第二预设时间采集室内环境温度,直至空调器的运行时间达到目标时间;判断摸块可用于根据采集模块采集的不同时刻的室内环境温度判断空调器的制冷效果。具体地,如果室内环境温度相对于期望的温度范围偏高,则判断摸块可判断制冷效果较差,如果室内环境温度处于期望的温度范围之内或相对于期望的温度范围偏低,则判断摸块可判断制冷效果较好。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多个温度传感器采集到室内环境温度的平均值小于等于目标温度,其中,目标温度大于预设运转条件中的预设温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目标温度可为2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为25-35min,第二预设时间为4-6min,目标时间为22-26h。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耗电量的检测装置,通过开启设置在室内的至少一个电加热设备,以对室内环境提供热负荷,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以及通过调节模块在空调器以预设运转条件运行的过程中,根据预设规则调节室外环境温度,并通过获取模块在空调器的运行时间达到目标时间时,获取空调器运行的耗电量。由此,能够方便而又准确地检测到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耗电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气调节器的检测***,其特征在于,在测试空间内设有多个温度检测件,多个所述温度检测件在所述测试空间内沿水平方向以及竖向方向间隔开地布置,所述多个温度检测件与测试空间的内顶面、地面以及内侧面均间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检测***,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温度检测件与用于安装待测调节器的墙面的最小距离不小于0.4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检测***,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件在上下方向上布置成多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检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温度检测件在上下方向上布置成离底面高度分别为0.1米、0.7米、1.2米以及1.7米的四排。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检测***,其特征在于,每排的检测件均沿横向和纵向成矩阵阵列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检测***,其特征在于,在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的间距为0.5米,在纵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的间距为0.5米。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检测***,其特征在于,多排所述温度检测件在地面的投影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4和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检测***,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温度检测件沿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布置成三维阵列的形式,且沿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相邻的两个温度检测件均间隔0.5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检测***,其特征在于,沿竖向对齐的温度检测件固定在同一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绳子或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检测***,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空间的侧部、顶部和底部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有加热元件。
CN201720949017.0U 2017-07-31 2017-07-31 空气调节器的检测*** Active CN207147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49017.0U CN207147794U (zh) 2017-07-31 2017-07-31 空气调节器的检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49017.0U CN207147794U (zh) 2017-07-31 2017-07-31 空气调节器的检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47794U true CN207147794U (zh) 2018-03-27

Family

ID=61673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49017.0U Active CN207147794U (zh) 2017-07-31 2017-07-31 空气调节器的检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477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0242A (zh) * 2021-12-21 2022-03-18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一种空调能效测试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0242A (zh) * 2021-12-21 2022-03-18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一种空调能效测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3907B (zh) 空调房间实时冷负荷确定方法
CN104344501B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6906293U (zh) 一种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检测装置
KR20190120564A (ko) 실외의 가변 온습도 환경 및 실내의 가변 현열 잠열 건물부하 모사가 가능한 냉난방기 에너지성능 시험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에너지성능 시험방법
CN109765797A (zh) 一种空调节能仿真***
CN108131755A (zh) 一种电气设备组件柜温湿度协同控制方法
CN106529167A (zh) 一种非供暖季空调***综合能耗的分析方法
CN102095747A (zh) 人工气候综合实验***
CN107192572A (zh) 空调器热舒适度性能测试***及其测试方法
Li et al. Study on dynamic thermal performance and optimization of hybrid systems with capillary mat cooling and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CN105423508A (zh) 一种室内温度检测***及检测方法
CN100456030C (zh) 冷热箱式传热系数检测仪
Liao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between convective air-conditioning terminals and radiant ceiling terminals
Shirani et al.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evaluation of exhaust air heat pumps in ventilation-based heating systems
CN207147794U (zh) 空气调节器的检测***
CN207146813U (zh) 耗电量检测***
CN102539470A (zh) 一种低中真空复合保温管道热力性能集成检测***及应用
CN207336633U (zh) 耗电量检测***
CN103646179B (zh) 虚拟传感器测量空调器制冷量的方法
CN104089787B (zh) 基于外环境控制的辐射末端性能测试试验装置
CN206832729U (zh) 一种检测冷藏车车厢隔热性的热工试验舱
CN209726350U (zh) 一种适用于高海拔的热泵
CN201138337Y (zh) 建筑幕墙热循环性能检测装置
CN109323875A (zh) 空调器性能测试实验室
CN109324240A (zh) 制冷模式下空调器的耗电量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