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38111U - 静电除尘装置和空气净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静电除尘装置和空气净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38111U
CN207138111U CN201721160204.7U CN201721160204U CN207138111U CN 207138111 U CN207138111 U CN 207138111U CN 201721160204 U CN201721160204 U CN 201721160204U CN 207138111 U CN207138111 U CN 207138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supply lines
line mouth
purify cavity
repe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6020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富兴
麦智炜
陈新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6020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38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38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38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静电除尘装置和空气净化设备,其中,该静电除尘装置包括具有净化腔的壳体、多个除尘单元以及至少一供电线,所述净化腔具有沿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多个所述除尘单元设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所述供电线连接多个所述除尘单元;所述净化腔的腔壁设有供所述供电线穿出净化腔的过线口。本实用新型静电除尘装置的供电线通过过线口穿出净化腔,避免对净化通道的影响,保证了静电除尘装置的通风量。

Description

静电除尘装置和空气净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电除尘装置和空气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静电除尘技术以其无耗材、风阻小等有优点,在空气净化领域得到应用。传统的静电除尘装置一般为多级设置,包括电离组件和集尘组件,电离组件包括电离极与激发极,电离极与激发极所产生的等离子场使空气中的灰尘带电;集尘组件包括排斥极与收集极,排斥极与收集极之间产生偏置静电场,带电的灰尘在偏置静电场的作用下吸附于收集极从而与气流分离。然而,现有的静电除尘装置的供电线通常通过进风口和/或出风口穿出静电除尘装置的内腔,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对净化通道内的进出风造成了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静电除尘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静电除尘装置的供电线通常通过进风口和/或出风口穿出静电除尘装置的内腔,影响净化通道内的进出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静电除尘装置,包括具有净化腔的壳体、多个除尘单元以及至少一供电线,所述净化腔具有沿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多个所述除尘单元设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
所述供电线连接多个所述除尘单元;所述净化腔的腔壁设有供所述供电线穿出净化腔的过线口。
优选地,所述净化腔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腔壁和下腔壁,以及环接所述上腔壁、下腔壁周缘的围壁,所述上腔壁和下腔壁分设有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围壁设有所述过线口。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中至少一者的周缘设有朝另一者延伸的围边,所述上盖板、所述下盖板和所述围边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净化腔;
所述上盖板上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下盖板上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过线口设于所述围边。
优选地,所述下盖板的周缘设有所述围边,所述下盖板的围边上设有所述过线口,所述过线口为由所述下盖板的围边的自由端沿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凹设形成的缺口。
优选地,所述过线口的宽度范围为8mm~10mm。
优选地,所述所述过线口的内口缘设有倒角。
优选地,任一所述除尘单元包括:电离极、排斥极以及集尘极,所述电离极和排斥极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集尘极由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位置朝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电离极及所述排斥极的同一侧。
优选地,所述静电除尘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净化腔内的第一供电座,所述供电线连接所述第一供电座,所述集尘极的侧缘卡接固定于所述第一供电座。
优选地,所述静电除尘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净化腔内的第二供电座,所述第二供电座卡接所述排斥极的侧缘;
所述供电线设有两条,一供电线连接所述第一供电座,另一供电线连接所述第二供电座和电离极,所述过线口于所述围边上设有两个,分别供一所述供电线穿出。
优选地,所述集尘极在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上包括面向所述电离极设置的激发部,以及面向所述排斥极设置的收集部,所述激发部和收集部为一体成型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包括静电除尘装置,该静电除尘装置包括具有净化腔的壳体、多个除尘单元以及至少一供电线,所述净化腔具有沿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多个所述除尘单元设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
所述供电线连接多个所述除尘单元;所述净化腔的腔壁设有供所述供电线穿出净化腔的过线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于静电除尘装置的净化腔的腔壁设置过线口,该过线口供供电线从净化腔内穿出,如此,避免供电线从进风口或出风口穿出,而影响净化通道的通风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静电除尘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静电除尘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静电除尘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第一供电座卡接集尘极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电晕丝绕接于卡接座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3中集尘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静电除尘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静电除尘装置;本实施例中,该静电除尘装置应用于空调器,静电除尘装置设于空调器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处;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该静电除尘装置还可应用于其他空气净化设备,本设计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该静电除尘装置包括具有净化腔的壳体1、多个除尘单元2以及至少一供电线,净化腔具有沿壳体1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21,多个除尘单元2设于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21之间,任一除尘单元2包括:电离极22、排斥极21以及集尘极23,电离极22和排斥极21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集尘极23由靠近进风口111的位置朝出风口121的方向延伸,且位于电离极22及排斥极21的同一侧;
供电线连接多个除尘单元2;净化腔的腔壁设有供供电线穿出净化腔的过线口122a。
本实施例中,集尘极23和排斥极21均呈板状设置,以减小集尘极23和排斥极21的结构尺寸,在任一除尘单元2空间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减小集尘极23和排斥极21的空间占比,增大净化通道的空间占比;可以理解,集尘极23在壳体1的厚度方向上包括面向电离极22设置的激发部231,以及面向排斥极21设置的收集部232,本实施例中,激发部231和收集部232为一体成型设置,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激发部231和收集部232也可通过卡接等方式连接为一体,本设计对此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中,集尘极23和排斥极21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集尘极23和排斥极21也可由其他导电材料制成。
可以理解,静电除尘装置工作时,电离极22处通有高压电,集尘极23与排斥极21之间形成有偏置静电场;具体地,空气从进风口111进入任一除尘单元2后,先经过电离极22和集尘极23的激发部231之间的等离子场,使空气中的灰尘带电,尔后进入排斥极21和集尘极23的收集部232之间,带电灰尘在偏置静电场的作用下,朝集尘极23的收集部232运动,直至抵达并滞留于收集部232的表面,而干净的空气从出风口121吹出,实现整个静电除尘过程。本实施例中,电离极22和排斥极21同时带负电,而集尘极23不带电,以有效节约耗电;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电离极22和排斥极21带负电,而集尘极23带正电,本设计对此不作限制。另外,于其他实施例中,电离极22处还可设置负离子发生器或加湿器,进而降低电离产生的臭氧。
本实用新型静电除尘装置中任一除尘单元2的集尘极23既具有激发功能又具有集尘功能,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必须设置相互间隔的激发极和收集极的技术方案,避免了激发极和收集极在厚度方向上的间隙,减小了任一除尘单元2的厚度,从而减小了静电除尘装置整体的厚度,有利于实现静电除尘装置的产品小型化;同时,于静电除尘装置的净化腔的腔壁开设过线口122a,以供供电线穿出净化腔,如此,避免供电线从进风口111或出风口121穿出,而影响净化通道的通风量。
进一步地,参照图4,壳体1包括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中至少一者的周缘设有朝另一者延伸的围边122,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通过围边122适配连接,以围合形成净化腔;上盖板11上设有进风口111,下盖板12上设有出风口121。
可以理解,如此设置,有利于静电除尘装置的拆装以及维修。本实施例中,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上均设有该围边122,于其他实施例中,仅上盖板11设有该围边122也可,本设计对此不作限制;另外,上盖板11的进风口111以及下盖板12的出风口121中部均跨接有加强横梁112,以提高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的结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为一体成型设置。
进一步地,壳体1还包括沿上下方向呈中空设置的安装座13,安装座13设于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之间,且具有连通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21的安装腔131,除尘单元2与安装座1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多个除尘单元2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于安装腔131内,第一方向为垂直于壳体1厚度的方向(左右方向)。
另外,本实施例中,安装腔131的两在第二方向(前后方向)相对的腔壁上均设有沿壳体1厚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定位槽131a和第二定位槽131b,每一腔壁上的多个第一定位槽131a和第二定位槽131b沿第一方向交替平行排布,每一集尘极23安装于两对应的第一定位槽131a之间,每一排斥极21安装于两对应的第二定位槽131b之间,则集尘极23和排斥极21均沿壳体1的厚度方向(上下方向)设置,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集尘极23和排斥极21也可于安装腔131内倾斜设置,而集尘极23和排斥极21也可通过螺钉锁附等其他方式可拆卸连接于安装腔131的腔壁,本设计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集尘极23沿上下方向的厚度为20mm~50mm,可以理解,集尘极23的厚度过大,不利于产品小型化设计,集尘极23的厚度过小,激发以及集尘效果不佳;排斥极21沿上下方向的厚度为集尘极23的40%~80%,可以理解,在除尘单元2总厚度一定的情况下,排斥极21沿上下方向的厚度相对集尘极23占比过小,集尘效果较差,排斥极21沿上下方向的厚度相对集尘极23占比过大,激发效果较差。
进一步地,参照图4和图5,为了方便地实现对多个除尘单元2的供电,静电除尘装置还包括分设于安装座13前后两侧的第一供电座3和第二供电座4,第一供电座3包括第一供电座本体31和沿第一方向排布于第一供电座本体31上的多个第一卡接部32,每一第一卡接部32用于卡接一集尘极23的侧缘,第二供电座4包括第二供电座本体41和沿第一方向排布于第二供电座本体41上的第二卡接部42,每一第二卡接部42用于卡接一排斥极21的侧缘。
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32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卡接片321,每一卡接片321朝背离供电座本体且靠近另一卡接片321的方向延伸,两卡接片321之间形成用以卡接集尘极23侧缘的卡槽,每一卡接片321的自由端设有朝背离对应供电座本体以及另一卡接片321的方向倾斜延伸的导向翼缘322,以提高集尘极23***的便捷性;第一供电座3本体呈扁平状,第一卡接部32的两卡接片321由第一供电座本体31对应的基材折弯成型,第一供电座本体31上每一第一卡接部3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工艺槽口311,如此,有效减少材料的浪费;而为了降低生产难度,第二供电座4的结构设计与第一供电座3一致。另外,参照图8,为了方便第一卡接部32、第二卡接部42分别与集尘极23和排斥极21的连接,集尘极23和排斥极21各自的侧缘靠近出风口121的位置分别朝对应的供电座凸设有供电凸部233。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5和图7,供电线设有两条,下盖板12的围边122上设有对应两供电线的两过线口122a,一供电线连接第一供电座3并从对应的过线脸皮穿出、另一供电线连接第二供电座4以及电离极22后从对应的过线口122a穿出。可以理解,两过线口122a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分别对应第一供电座3和第二供电座4设置,以减小供电线所需的连接长度,降低静电除尘装置的材料造价。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供电线也可设置三条、四条等,过线口122a对应供电线的数量设置。本实施例中,每一过线口122a为由下盖板12的围边122的自由端沿壳体1的厚度方向凹设形成的缺口,以方便用户直接由上至下将供电线压入缺口内;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过线口122a也可具体设计为其他形式,本设计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过线口122a的尺寸为8mm~10mm。可以理解,过线口122a的尺寸过大,外部的灰尘或杂物容易通过过线口122a进入净化腔内,影响净化腔内的卫生性,过线口122a的尺寸过小,不利于供电线的穿设,降低用户拆装供电线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过线口122a的的内口缘设有倒角,倒角处形成有弧形的导向面122b。可以理解,如此设置,有利于用户方便穿设供电线,提高用户维修或更换供电线的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6,电离极22为电晕丝,可以理解,电晕丝是现有技术中广泛使用的电离结构,具有容易获得、结构简单等特点。对应的,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3上开口的前、后侧缘均设有多个绕线孔132,每一侧缘上的多个绕线孔132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任意两相对的绕线孔132位于一排斥极21的延长线上,绕线孔132呈由上至下的渐缩设置,电晕丝沿第一方向依次绕接于多个绕线孔132内;该静电除尘装置还包括分设于安装座13两侧的两卡接座5,每一卡接座5包括卡接座本体51和沿第一方向排布于卡接座本体51上的卡接件52,每一卡接件52位于两相邻的绕线孔132之间,且卡接件52位于绕线孔132槽底的上方或下方,电晕丝每从两相对的绕线孔132中穿出后,绕接一卡接件52后,再穿入另外两相对的绕线孔132,如此,电晕丝始终保持一定的预紧力,维持线状态,有利于提高电离效果。
本实施例中,卡接件52包括自卡接座本体51朝进风口111一侧延伸的弹性臂521,以及设于弹性臂521自由端的卡合部522,电晕丝在第一方向上绕接于弹性臂521,且在安装座13的厚度方向上抵接于卡合部522,即电晕丝绕接后,在弹性臂521的复位力的作用下,更好地拉紧绕线孔132内的电晕丝。
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安装座13的前、后壁均朝外凸设有多个绕线凸块53,前壁和后壁上的多个绕线凸块53均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每一绕线凸块53位于两相邻的绕线孔132之间,电晕丝每从两相对的绕线孔132中穿出后,绕接一绕线凸块53后,再穿入另外两相对的绕线孔132。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气净化设备,该空气净化设备包括静电除尘装置,该静电除尘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气净化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包括具有净化腔的壳体、多个除尘单元以及至少一供电线,所述净化腔具有沿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多个所述除尘单元设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
所述供电线连接多个所述除尘单元;所述净化腔的腔壁设有供所述供电线穿出净化腔的过线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腔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腔壁和下腔壁,以及环接所述上腔壁、下腔壁周缘的围壁,所述上腔壁和下腔壁分设有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围壁设有所述过线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中至少一者的周缘设有朝另一者延伸的围边,所述上盖板、所述下盖板和所述围边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净化腔;
所述上盖板上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下盖板上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过线口设于所述围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的周缘设有所述围边,所述过线口为由所述下盖板的围边的自由端沿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凹设形成的缺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口的宽度范围为8mm~10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口的内口缘设有倒角。
7.如权利要求3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除尘单元包括:电离极、排斥极以及集尘极,所述电离极和排斥极沿进风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集尘极由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位置朝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电离极及所述排斥极的同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除尘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净化腔内的第一供电座,所述供电线连接所述第一供电座,所述集尘极的侧缘卡接固定于所述第一供电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除尘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净化腔内的第二供电座,所述第二供电座卡接所述排斥极的侧缘;
所述供电线设有两条,一供电线连接所述第一供电座,另一供电线连接所述第二供电座和电离极,所述过线口于所述围边上设有两个,分别供一所述供电线穿出。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极在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上包括面向所述电离极设置的激发部,以及面向所述排斥极设置的收集部,所述激发部和收集部为一体成型设置。
11.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
CN201721160204.7U 2017-09-11 2017-09-11 静电除尘装置和空气净化设备 Active CN207138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60204.7U CN207138111U (zh) 2017-09-11 2017-09-11 静电除尘装置和空气净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60204.7U CN207138111U (zh) 2017-09-11 2017-09-11 静电除尘装置和空气净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38111U true CN207138111U (zh) 2018-03-27

Family

ID=61678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60204.7U Active CN207138111U (zh) 2017-09-11 2017-09-11 静电除尘装置和空气净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381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9965A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CN107559966A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CN207086107U (zh) 静电除尘装置和空气净化设备
CN207138111U (zh) 静电除尘装置和空气净化设备
CN107559989A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CN107575940A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CN207146638U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CN207179827U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CN107737670B (zh)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07146639U (zh) 静电除尘装置、空气净化设备以及空调器
CN108325753A (zh)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CN105855051A (zh) 静电集尘装置和空气净化器
CN104368444A (zh) 空气过滤板、空气过滤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288063A (zh) 一种空气净化用曲线型风道高压静电场
CN106241920A (zh) ***主体
CN203448183U (zh) 空气过滤板及空气过滤器
CN205618405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用风机单元
CN204974195U (zh) 带有导向集尘滤槽的电除尘器
CN204866196U (zh) 带集尘滤槽的电除尘器
CN107529453B (zh)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05491619U (zh) 散热片
CN207478802U (zh)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923037Y (zh) 电除尘器的阳极板
CN208288254U (zh) 一种静电除尘电离结构
CN207756290U (zh)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