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56486U - 一种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56486U
CN207056486U CN201721009455.5U CN201721009455U CN207056486U CN 207056486 U CN207056486 U CN 207056486U CN 201721009455 U CN201721009455 U CN 201721009455U CN 207056486 U CN207056486 U CN 207056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itating shaft
agitating
agitating device
main body
stal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0945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凯
陈淑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Straw Sourc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00945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564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56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564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所述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包括进料装置、装置支架、搅拌装置主体、驱动部件、搅拌部件、滑动部件、出料口、加热块;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的顶面上;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口、进料口盖体、进料管道、搅拌棒、振动器;所述振动器设置在进料口上;所述搅拌棒固定安装在进料管道的侧壁上;所述搅拌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搅拌部件;所述搅拌部件包括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所述副搅拌轴上若干搅拌刀;所述驱动部件为电动机,用以驱动搅拌部件以及搅拌棒;所述滑动部件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的侧壁的内侧;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的底面;所述加热块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的底面上。

Description

一种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质能是继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之后第四大能源,占世界总能源的14%,在发展中国家占40%以上。***坏境与发展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生物质能的利用可望达到世界能源消耗的50%。生物质能是指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和储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是唯一可转化为可替代化石燃料和其它化学品的可再生碳资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生物质能具有许多优点,如分布广泛、来源丰富;可再生,产量大;氮、硫含量低,污染小;CO2零排放,减少温室效应:应用潜力巨大等。
生物质包括农林废弃物(秸秆与薪柴等)、城市固体废弃物、人畜粪便等,其中农作物秸秆是生物质资源最重要的来源之一。秸秆是籽实收获后纤维成分含量很高的农作物残留物。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左右存在于秸秆中,其中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养分,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据***环境规划署统计,世界上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每年所产生的秸秆多达17亿吨,我国各种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7亿吨,占世界作物秸秆总产量的20%~30%。农作物秸秆主要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棉花、麻类和糖料作物等5大类。
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类纤维素资源丰富,国内外学者对玉米秸秆、稻秆、木材、麦秆等液化制取生物油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且在有机溶剂作用下,秸秆类纤维素能够更高效的转化为生物油。因而,非常需要通过设备机构的改变的以开发出一款高效率的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所述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包括进料装置、装置支架、搅拌装置主体、驱动部件、搅拌部件、滑动部件、出料口、加热块;
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的顶面上;
所述进料装置的个数为2个;
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口、进料口盖体、进料管道、搅拌棒、振动器;
所述振动器设置在进料口上;
所述搅拌棒固定安装在进料管道的侧壁上;
所述搅拌棒包括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第三搅拌轴、第四搅拌轴;
所述第一搅拌轴与进料管道相互垂直;
所述第二搅拌轴与第一搅拌轴相互垂直;
所述第三搅拌轴与第一搅拌轴相互垂直;
所述第四搅拌轴与第一搅拌轴相互垂直;
所述第四搅拌轴的长度大于第三搅拌轴的长度;
所述第三搅拌轴的长度大于第二搅拌轴的长度;
所述装置支架用于支撑搅拌装置主体;
所述搅拌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搅拌部件;
所述搅拌部件包括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
所述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相互垂直;
所述副搅拌轴上若干搅拌刀;
所述搅拌刀与副搅拌轴之间的角度为45°;
所述驱动部件为电动机,用以驱动搅拌部件以及搅拌棒;
所述滑动部件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的侧壁的内侧;所述滑动部件可以搅拌装置主体的侧壁滑动;
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的底面;
所述加热块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的底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搅拌装置主体为圆柱状。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料管道为圆柱状;所述进料管道的直径为50厘米。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搅拌轴的长度为30厘米。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搅拌轴的长度为5厘米。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搅拌轴的长度为10厘米。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搅拌轴的长度为15厘米。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副搅拌轴的数量为2个。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搅拌刀的数量为50~100个。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搅拌刀的数量为80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所述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包括进料装置、装置支架、搅拌装置主体、驱动部件、搅拌部件、滑动部件、出料口、加热块;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进料装置包括两个进料口,这两个进料口可以同时加入不同的填料,同时在进料管道的侧壁上设置搅拌棒,这个搅拌棒可以防止加入的物料堆积在进料管道,使得物料顺利的进入搅拌装置主体,同时还设置有振动器,防止物料堆积在侧壁上。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设计在于加入滑动部件,滑动部件可以上下来回滑动,在进行物料搅拌时,侧壁上会经常粘附物料,设置滑动部件的目的在于,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将滑动部件向上滑动,粘附在滑动部件上的物料就会重新落入搅拌装置主体,有效的清理了侧壁,因而提供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示意图;
符号说明:
1-振动器;2-第四搅拌轴;3-第三搅拌轴;4-滑动部件;5-主搅拌轴;6-副搅拌轴;7-出料口;8-装置支架;9-加热块;10-搅拌刀;11-搅拌装置主体;12-进料管道;13-驱动部件(1);14-进料口;15-进料口盖体;16-驱动部件(II);17-第二搅拌轴;18-第一搅拌轴。
具体实施方式
参选以下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更容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和/或”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括在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外”的含义指的是相对于设备本身而言,指向设备内部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左、右”的含义指的是阅读者正对附图时,阅读者的左边即为左,阅读者的右边即为右,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所述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包括进料装置、装置支架8、搅拌装置主体11、驱动部件13,16、搅拌部件、滑动部件4、出料口7、加热块9;
所述进料管道12为圆柱状;所述进料管道12的直径为50厘米。
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11的顶面上;
所述进料装置的个数为2个;
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口14、进料口盖体15、进料管道12、搅拌棒、振动器1;
所述振动器1设置在进料口14上;
所述搅拌棒固定安装在进料管道12的侧壁上;
所述搅拌棒包括第一搅拌轴18、第二搅拌轴17、第三搅拌轴3、第四搅拌轴2;
所述第一搅拌轴18与进料管道12相互垂直;
所述第二搅拌轴17与第一搅拌轴18相互垂直;
所述第三搅拌轴3与第一搅拌轴18相互垂直;
所述第四搅拌轴2与第一搅拌轴18相互垂直;
所述第四搅拌轴2的长度大于第三搅拌轴3的长度;
所述第三搅拌轴3的长度大于第二搅拌轴17的长度;
所述第一搅拌轴18的长度为30厘米;
所述第二搅拌轴17的长度为5厘米;
所述第三搅拌轴3的长度为10厘米;
所述第四搅拌轴2的长度为15厘米;
所述装置支架8用于支撑搅拌装置主体11;
所述搅拌装置主体11的内部设置搅拌部件;
所述搅拌部件包括主搅拌轴5和副搅拌轴6;
所述主搅拌轴5和副搅拌轴6相互垂直;
所述副搅拌轴6的数量为2个;
所述副搅拌轴6上设置80个搅拌刀;
所述搅拌刀10的数量为80个;
所述搅拌刀10与副搅拌轴6之间的角度为45°;
所述驱动部件13,16为电动机,用以驱动搅拌部件以及搅拌棒;
所述滑动部件4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11的侧壁的内侧;所述滑动部件4可以搅拌装置主体11的侧壁滑动;
所述出料口7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11的底面;
所述加热块9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11的底面上。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所述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包括进料装置、装置支架8、搅拌装置主体11、驱动部件13,16、搅拌部件、滑动部件4、出料口7、加热块9;
所述进料管道12为圆柱状;所述进料管道12的直径为50厘米。
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11的顶面上;
所述进料装置的个数为2个;
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口14、进料口盖体15、进料管道12、搅拌棒、振动器1;
所述振动器1设置在进料口14上;
所述搅拌棒固定安装在进料管道12的侧壁上;
所述搅拌棒包括第一搅拌轴18、第二搅拌轴17、第三搅拌轴3、第四搅拌轴2;
所述第一搅拌轴18与进料管道12相互垂直;
所述第二搅拌轴17与第一搅拌轴18相互垂直;
所述第三搅拌轴3与第一搅拌轴18相互垂直;
所述第四搅拌轴2与第一搅拌轴18相互垂直;
所述第四搅拌轴2的长度大于第三搅拌轴3的长度;
所述第三搅拌轴3的长度大于第二搅拌轴17的长度;
所述第一搅拌轴18的长度为30厘米;
所述第二搅拌轴17的长度为5厘米;
所述第三搅拌轴3的长度为10厘米;
所述第四搅拌轴2的长度为15厘米;
所述装置支架8用于支撑搅拌装置主体11;
所述搅拌装置主体11的内部设置搅拌部件;
所述搅拌部件包括主搅拌轴5和副搅拌轴6;
所述主搅拌轴5和副搅拌轴6相互垂直;
所述副搅拌轴6的数量为2个;
所述副搅拌轴6上设置100个搅拌刀;
所述搅拌刀10的数量为100个;
所述搅拌刀10与副搅拌轴6之间的角度为45°;
所述驱动部件13,16为电动机,用以驱动搅拌部件以及搅拌棒;
所述滑动部件4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11的侧壁的内侧;所述滑动部件4可以搅拌装置主体11的侧壁滑动;
所述出料口7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11的底面;
所述加热块9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11的底面上。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所述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包括进料装置、装置支架8、搅拌装置主体11、驱动部件13,16、搅拌部件、滑动部件4、出料口7、加热块9;
所述进料管道12为圆柱状;所述进料管道12的直径为50厘米。
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11的顶面上;
所述进料装置的个数为2个;
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口14、进料口盖体15、进料管道12、搅拌棒、振动器1;
所述振动器1设置在进料口14上;
所述搅拌棒固定安装在进料管道12的侧壁上;
所述搅拌棒包括第一搅拌轴18、第二搅拌轴17、第三搅拌轴3、第四搅拌轴2;
所述第一搅拌轴18与进料管道12相互垂直;
所述第二搅拌轴17与第一搅拌轴18相互垂直;
所述第三搅拌轴3与第一搅拌轴18相互垂直;
所述第四搅拌轴2与第一搅拌轴18相互垂直;
所述第四搅拌轴2的长度大于第三搅拌轴3的长度;
所述第三搅拌轴3的长度大于第二搅拌轴17的长度;
所述第一搅拌轴18的长度为30厘米;
所述第二搅拌轴17的长度为5厘米;
所述第三搅拌轴3的长度为10厘米;
所述第四搅拌轴2的长度为15厘米;
所述装置支架8用于支撑搅拌装置主体11;
所述搅拌装置主体11的内部设置搅拌部件;
所述搅拌部件包括主搅拌轴5和副搅拌轴6;
所述主搅拌轴5和副搅拌轴6相互垂直;
所述副搅拌轴6的数量为2个;
所述副搅拌轴6上设置50个搅拌刀;
所述搅拌刀10的数量为50个;
所述搅拌刀10与副搅拌轴6之间的角度为45°;
所述驱动部件13,16为电动机,用以驱动搅拌部件以及搅拌棒;
所述滑动部件4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11的侧壁的内侧;所述滑动部件4可以搅拌装置主体11的侧壁滑动;
所述出料口7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11的底面;
所述加热块9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11的底面上。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提供一种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所述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包括进料装置、装置支架8、搅拌装置主体11、驱动部件13,16、搅拌部件、滑动部件4、出料口7、加热块9;
所述进料管道12为圆柱状;所述进料管道12的直径为50厘米。
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11的顶面上;
所述进料装置的个数为2个;
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口14、进料口盖体15、进料管道12、搅拌棒、振动器1;
所述振动器1设置在进料口14上;
所述搅拌棒固定安装在进料管道12的侧壁上;
所述搅拌棒包括第一搅拌轴18、第二搅拌轴17、第三搅拌轴3、第四搅拌轴2;
所述第一搅拌轴18与进料管道12相互垂直;
所述第二搅拌轴17与第一搅拌轴18相互垂直;
所述第三搅拌轴3与第一搅拌轴18相互垂直;
所述第四搅拌轴2与第一搅拌轴18相互垂直;
所述第四搅拌轴2的长度大于第三搅拌轴3的长度;
所述第三搅拌轴3的长度大于第二搅拌轴17的长度;
所述第一搅拌轴18的长度为30厘米;
所述第二搅拌轴17的长度为8厘米;
所述第三搅拌轴3的长度为10厘米;
所述第四搅拌轴2的长度为18厘米;
所述装置支架8用于支撑搅拌装置主体11;
所述搅拌装置主体11的内部设置搅拌部件;
所述搅拌部件包括主搅拌轴5和副搅拌轴6;
所述主搅拌轴5和副搅拌轴6相互垂直;
所述副搅拌轴6的数量为2个;
所述副搅拌轴6上设置80个搅拌刀;
所述搅拌刀10的数量为80个;
所述搅拌刀10与副搅拌轴6之间的角度为45°;
所述驱动部件13,16为电动机,用以驱动搅拌部件以及搅拌棒;
所述滑动部件4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11的侧壁的内侧;所述滑动部件4可以搅拌装置主体11的侧壁滑动;
所述出料口7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11的底面;
所述加热块9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11的底面上。
前述的实例仅是说明性的,用于解释本公开的特征的一些特征。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要求可以设想的尽可能广的范围,且本文所呈现的实施例仅是根据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组合的选择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因此,申请人的用意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不被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的示例的选择限制。而且在科技上的进步将形成由于语言表达的不准确的原因而未被目前考虑的可能的等同物或子替换,且这些变化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被解释为被所附的权利要求覆盖。

Claims (10)

1.一种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包括进料装置、装置支架、搅拌装置主体、驱动部件、搅拌部件、滑动部件、出料口、加热块;
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的顶面上;
所述进料装置的个数为2个;
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口、进料口盖体、进料管道、搅拌棒、振动器;
所述振动器设置在进料口上;
所述搅拌棒固定安装在进料管道的侧壁上;
所述搅拌棒包括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第三搅拌轴、第四搅拌轴;
所述第一搅拌轴与进料管道相互垂直;
所述第二搅拌轴与第一搅拌轴相互垂直;
所述第三搅拌轴与第一搅拌轴相互垂直;
所述第四搅拌轴与第一搅拌轴相互垂直;
所述第四搅拌轴的长度大于第三搅拌轴的长度;
所述第三搅拌轴的长度大于第二搅拌轴的长度;
所述装置支架用于支撑搅拌装置主体;
所述搅拌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搅拌部件;
所述搅拌部件包括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
所述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相互垂直;
所述副搅拌轴上若干搅拌刀;
所述搅拌刀与副搅拌轴之间的角度为45°;
所述驱动部件为电动机,用以驱动搅拌部件以及搅拌棒;
所述滑动部件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的侧壁的内侧;所述滑动部件可以搅拌装置主体的侧壁滑动;
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的底面;
所述加热块设置在搅拌装置主体的底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主体为圆柱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道为圆柱状;所述进料管道的直径为50厘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轴的长度为30厘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轴的长度为5厘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搅拌轴的长度为10厘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搅拌轴的长度为15厘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搅拌轴的数量为2个。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刀的数量为50~100个。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刀的数量为80个。
CN201721009455.5U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 Active CN2070564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09455.5U CN207056486U (zh)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09455.5U CN207056486U (zh)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56486U true CN207056486U (zh) 2018-03-02

Family

ID=61515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09455.5U Active CN207056486U (zh)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564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4602A (zh) * 2020-09-01 2020-11-17 湖南日灿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茶油生产用预加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4602A (zh) * 2020-09-01 2020-11-17 湖南日灿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茶油生产用预加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ánchez et al. Biomass resources
Singh et al. Biomass conversion to energy in India—A critique
Thomas et al. Biomass resources and potential of anaerobic digestion in Indian scenario
Lam et al. Life cycle assessment for the production of biodiesel: a case study in Malaysia for palm oil versus jatropha oil
Pant et al.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a biobased economy in Europe and India
US20120208254A1 (en) Biorefinery system, components therefor, methods of use, and products derived therefrom
Cheah et al. Circular bioeconomy in palm oil industry: Current practic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US20140024529A1 (en) Biorefinery system, components therefor, methods of use, and products derived therefrom
Avinash et al. Analysis of the limiting factors for large scale microalgal cultivation: A promising future for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biofuel industry
Singh et al.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biowaste resources for biogas production to meet rural bioenergy requirements
CN107586805A (zh) 综合利用生物秸秆的五联产工艺
Fajobi et al. Effect of biomass co-diges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biogas production: a review
Fertahi et al.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of biomass biorefineries in Africa: A critical review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for bioeconomy development
CN207056486U (zh) 一种秸秆原料用搅拌装置
Dibazar et al. Energy cycle assessment of bioethanol production from sugarcane bagasse by life cycle approach using the fermentation conversion process
Gifford Energy in different agricultural systems: renewable and nonrenewable sources
CN101027968A (zh) 一种蘑菇营养土
Nahar Biogas production from water hyacinth (Eichhornia Crassipes)
Abogunrin-Olafisoye et al.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oil palm residues and waste in nigeria: practices, prospects, and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CN104150976B (zh) 生物有机肥料工业化生产线
Singh et al. Raw materials for biofuels production
Kumar et al. Biomass Energy from Agriculture: Conversion Techniques and Use
Bai et al. Algae production for energy and foddering
CN202968408U (zh) 一种水稻秆堆肥用一体化装置
Singh et al. Agriculture Waste Management and Bioresource: The Circular Economy Perspecti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05

Address after: Room 305, 3rd floor, office building, No.126, Langxin Road, Changchun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Jilin Province, 130000

Patentee after: Jilin straw sourc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25028 Room 501, block a, East Building, Paris building, Xiaonan Road, Nanmen Street, Lucheng District,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g K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