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44787U - 一种钢铁储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铁储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44787U
CN206944787U CN201720964644.1U CN201720964644U CN206944787U CN 206944787 U CN206944787 U CN 206944787U CN 201720964644 U CN201720964644 U CN 201720964644U CN 206944787 U CN206944787 U CN 206944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heat
energy storage
storage device
ther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6464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继东
丁式平
何慧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t Mdt Info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edium Hea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edium Hea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edium Hea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6464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44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44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4478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一种钢铁储能装置,包括电热转换装置、热储能装置和热输出装置;所述电热转换装置与热储能装置连接,热储能装置与热输出装置连接;所述电热转换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加热设备;所述热储能装置包括储热体和设置在储热体内部钢铁储热材料;所述钢铁储热材料为多个厚壁钢管,厚壁钢管按照多排纵向竖直安装在储热体内,每个厚壁钢管之间预留一定间隔;所述热输出装置在保温期间将储存在热储能装置的储热体内中的热能进行稳定、可控的输出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钢铁储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铁储能装置。
技术背景
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能量存储技术,作为解决能量供给-需求失衡问题的重要方法,备受国内外企业及相关研究机构的青睐。
现有技术的加热储热装置解决了直接使用高压电加热储能材料水的安全性问题,同时节省了变压器的投资,降低了设备成本。但是用水储热,温度不能超过100℃,这样制约了储热的使用范围,例如不能生产高温蒸汽。
固体储热目前也是成熟的技术,其储热材料是耐火材料。储热温度也比较高,达到400—500℃,由于是空气绝缘,高电压直供安全距离要求较大,所以储热体内容积使用率较低,影响储热量。另外,其电加热和储热都是依靠热空气作为介质进行换热,由于空气热容很小,要完成大功率用热,就需要流量很大的风机和换热装置,所以使用范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目前,包括风能、太阳能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使储能技术日益受到关注。可再生能源存在的一大问题是其不稳定性,不同时刻的外界气候条件会导致发电量的大幅波动,这对并网运行或是与用户需求的匹配都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发展合适的储能技术调节不同时段的发电量以满足并网或用户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高温储能、稳定性较高的钢铁储能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铁储能装置,包括电热转换装置、热储能装置和热输出装置;所述电热转换装置与热储能装置连接,热储能装置与热输出装置连接;所述热储能装置包括储热体和设置在储热体内部钢铁储热材料;所述钢铁储热材料为多个钢管,钢管按照多排纵向竖直安装在储热体内,每个钢管上包括至少一个对称的纵向通孔;所述电热转换装置是一个电加热设备,电加热设备包括多个电加热器,电加热器均匀的安装在钢铁储热材料中,通过热辐射将储热体内设置的钢铁储热材料进行加热,将其电能转化为热能储存在钢铁储热体内;所述热输出装置包括内换热器、外换热器、循环泵、换热介质以及连接管道;所述内换热器位于钢铁储热材料中;所述循环泵为换热介质提供循环动力;在保温期间,换热介质在内换热器中与钢铁储热材料进行热交换,吸收钢铁储热材料内的热能,将热能输出到外换热器,与需要加热的介质进行换热,循环介质放出热量后,再次循环至内换热器中与钢铁储热材料进行热交换,这样一直循环下去,从而将储存在钢铁储热材料中的热能进行稳定、可控的输出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储热体包括储能内封闭壳体和封闭外壳体,所述钢铁储热材料设置在该储能内封闭壳体内;所述封闭外壳体套装设置在所述储能内封闭壳体,二者间具有一真空腔体,通过真空保温,将储热体内的钢铁储热材料进行保温。
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器为电加热棒、陶瓷加热器、加热圈等加热设备;所述电加热器均匀的安装在钢管的其中一个通孔内,或者安装在钢管与钢管的空隙中;电加热器通电后,通过热辐射,将电能转化为温度在600- 1200℃的热能储存在钢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陶瓷加热器包括电热丝和绕在电热丝周围的耐热绝缘陶瓷管,耐热绝缘陶瓷管以一定的间隔分布在电热丝周围。
进一步地,所述热输出装置的内换热器是由每个钢管中间剩余的通孔通过串联、并联或者二者的结合连接组成的;所述换热介质流经钢管中间的通孔与钢管进行热交换,将储存在钢管内的热能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的钢管由多个铸钢块组成,铸钢块中间设有至少两个通孔,多个铸钢块堆积成柱状结构,且每个铸钢块的通孔是对应的。
进一步地,所述储热体的储能内封闭壳体的内侧还设有耐火砖材料层。
进一步地,所述储热体的封闭外壳体和储能内封闭壳体之间的真空腔体内通过抽真空或者冲入惰性保护气体来进行保温和实现钢铁材料与空气的隔绝。
进一步地,所述热输出装置中的换热介质是液态金属、氮气或者惰性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储热体的结构是圆形、椭圆形、方形或六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缓解用电压力,降低运行成本
该***全部采用低谷电能量,将热能储存到钢铁中,这种技术响应了国家移峰填谷政策,提高电网效率,充分发挥低谷电的效益,延长发电设备的寿命;由于低谷电的电价仅为峰电的1/3-1/4,大大减少运行费用,降低变电设备的费用;
(2)模块式组装,结构设计合理,安装灵活方便,可实现多模块组合;根据储能的大小进行调整体积的大小,或可以将多个钢铁储能装置叠加;单个钢铁储能装置维护性好,可以随意调整蓄热量的组数;
(3)热效率高
该***采用一体化结构,将加热、蓄热、取热、换热及控制功能组合在一体化结构内,钢铁储热材料可以提高储热温度,实现600~1200度的储热,将更多的电能变成热能被储存,实现较高热效率利用;
(4)占地面积小
该***采用钢铁材料作为蓄能材料,热容量高、蓄热能力强、长期运行稳定、无毒无害无污染,同时大大减少设备占地面积,大大减少了散热面积,提高了整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储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陶瓷加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热输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热转换装;11、电加热器;111、电热丝;112、陶瓷管;2、热储能装置;21、储热体;211、储能内封闭壳体;212、封闭外壳体;213、耐火砖材料层;214、真空腔体; 22、设钢铁储热材料;3、热输出装置;31、内换热器;32、外换热器;33、循环泵;4、电加热器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其限制。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钢铁储能装置包括电热转换装1、热储能装置2和热输出装置3;所述电热转换装置1与热储能装置2连接,热储能装置2与热输出装置3连接;所述电热转换装置1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加热设备;所述热储能装置2将电热转换装置1中电能转换的热能储存起来;所述热输出装置3在保温期间将储存在热储能装置2的热能进行稳定、可控的输出利用。
所述热储能装置2包括储热体21和设置在储热体内部钢铁储热材料22;所述储热体21的结构是圆形、椭圆形、方形或六边形;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热储能装置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以储热体21为方形结构为例),所述储热体21包括储能内封闭壳体211和封闭外壳体212:所述储热体的储能内封闭壳体211的内侧还设有耐火砖材料层213;所述钢铁储热材料22设置在该储能内封闭壳体211内;所述封闭外壳体212套装设置在所述储能内封闭壳体211,二者间具有一真空腔体214,通过对真空腔体214抽真空或者冲入惰性保护气体来进行保温和实现钢铁材料与空气的隔绝,将储热体21内进行几十至一百小时内的保温。所述钢铁储热材料22为多个钢管,钢管的横截面积为方形、圆形或者六角形(在本实施例中以钢管的结构为方形为例),所述每个钢管上包括至少两个纵向通孔,钢管按照多排纵向竖直安装在储热体21内;另外,所述的钢管可以由多个铸钢块组成,铸钢块中间设有至少两个通孔,多个铸钢块堆积成柱状结构,且每个铸钢块的通孔是对应的。
所述电热转换装置1是一个电加热设备,电加热设备包括多个电加热器11,所述电加热器11为电加热棒、陶瓷加热器、加热圈等加热设备;所述电加热器11均匀的安装在钢管的其中一个通孔内,或者安装在钢管与钢管的空隙中;请参阅图3,以陶瓷加热管为例,所述陶瓷加热器包括电热丝111和绕在电热丝周围的耐热绝缘陶瓷管112,耐热绝缘陶瓷管112以一定的间隔分布在电热丝11周围;电加热器11均匀的安装在钢铁储热材料22中,电加热器11通电后,通过热辐射,将电能转化为温度在600- 1200℃的热能储存在钢铁储热材料22内。
请参阅图4,所述热输出装置3包括内换热器31、外换热器32、循环泵33、换热介质以及连接管道;所述内换热器31是由位于储热体内部的各个钢管的通孔通过串联、并联或者二者的结合连接组成;所所述循环泵33为换热介质提供循环动力;所述热输出装置3中的换热介质是液态金属、氮气或者惰性气体;所述液态金属是钠、钠钾合金或者其他液态金属。在保温期间,换热介质流经内换热器31(钢铁储热材料22的钢管中间的通孔)中与钢铁储热材料22进行热交换,吸收钢铁储热材料22内的热能,将热能输出到外换热器32,与需要加热的介质进行换热,循环介质放出热量后,再次循环至内换热器31(钢铁储热材料22的钢管中间的通孔)中与钢铁储热材料22进行热交换,这样一直循环下去,从而将储存在钢铁储热材料22中的热能进行稳定、可控的输出利用。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5,相对于实施例1,所述钢铁储热材料22的每个钢管上包括四个纵向通孔,其中两个用于安装电加热器11来加热钢铁储热材料22,另外两个作为热输出装置3中换热介质的流通管道,其他运行连接方式跟实施例1一样。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6所示,所述钢铁储热材料22的每个钢管上包括一个纵向通孔,其用于作为热输出装置3中换热介质的流通管道,所述电加热器11安装在钢铁储热材料22预留的电加热器空间4内,其他运行连接方式跟实施例1一样。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钢铁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热转换装置、热储能装置和热输出装置;所述电热转换装置与热储能装置连接,热储能装置与热输出装置连接;所述热储能装置包括储热体和设置在储热体内部钢铁储热材料;所述钢铁储热材料为多个钢管,每个钢管上包括至少两个纵向通孔,钢管按照多排纵向竖直安装在储热体内;所述电热转换装置是一个电加热设备,电加热设备包括多个电加热器,电加热器均匀的安装在钢铁储热材料中,通过热辐射将储热体内设置的钢铁储热材料进行加热,将其电能转化为热能储存在钢铁储热材料内;所述热输出装置包括内换热器、外换热器、循环泵、换热介质以及连接管道;所述内换热器位于钢铁储热材料中;所述循环泵为换热介质提供循环动力;在保温期间,换热介质在内换热器中与钢铁储热材料进行热交换,吸收钢铁储热材料内的热能,将热能输出到外换热器,与需要加热的介质进行换热,循环介质放出热量后,再次循环至内换热器中与钢铁储热材料进行热交换,这样一直循环下去,从而将储存在钢铁储热材料中的热能进行稳定、可控的输出利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铁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体包括储能内封闭壳体和封闭外壳体,所述钢铁储热材料设置在该储能内封闭壳体内;所述封闭外壳体套装设置在所述储能内封闭壳体,二者间具有一真空腔体,通过真空保温,将储热体内的钢铁储热材料进行保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铁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为电加热棒、陶瓷加热器、加热圈等加热设备;所述电加热器均匀的安装在钢管的其中一个通孔内,或者安装在钢管与钢管的空隙中;电加热器通电后,通过热辐射,将电能转化为温度在600- 1200℃的热能储存在钢管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铁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加热器包括电热丝和绕在电热丝周围的耐热绝缘陶瓷管,耐热绝缘陶瓷管以一定的间隔分布在电热丝周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铁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输出装置的内换热器是由位于储热体内部的各个钢管的通孔通过串联、并联或者二者的结合连接组成的;所述换热介质流经钢管中间的通孔与钢管进行热交换,将储存在钢管内的热能输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铁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管由多个铸钢块组成,铸钢块中间设有至少两个通孔,多个铸钢块堆积成柱状结构,且每个铸钢块的通孔是对应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铁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体的储能内封闭壳体的内侧还设有耐火砖材料层。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铁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体的封闭外壳体和储能内封闭壳体之间的真空腔体内通过抽真空或者冲入惰性保护气体来进行保温和实现钢铁材料与空气的隔绝。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铁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输出装置中的换热介质是液态金属、氮气或者惰性气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铁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体的结构是圆形、椭圆形、方形或六边形。
CN201720964644.1U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钢铁储能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944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64644.1U CN206944787U (zh)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钢铁储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64644.1U CN206944787U (zh)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钢铁储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44787U true CN206944787U (zh) 2018-01-30

Family

ID=61371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64644.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944787U (zh)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钢铁储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447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4695A (zh) * 2017-08-03 2017-11-03 北京中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铁储能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14695A (zh) * 2017-08-03 2017-11-03 北京中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铁储能装置
CN107314695B (zh) * 2017-08-03 2019-02-26 德能恒信投资(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钢铁储能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05957B (zh) 固体电蓄热装置
CN103743098B (zh) 高效固体电蓄热锅炉
CN110220405A (zh) 基于傅里叶数一致性的固体蓄热传热控制方法
CN205919715U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的新型热交换器
CN104048348B (zh) 谷能固体蓄热供暖装置
CN206944787U (zh) 一种钢铁储能装置
CN203671902U (zh) 高效固体电蓄热锅炉
CN107478082A (zh) 一种钢铁储能装置
CN206944786U (zh) 一种钢铁储能装置
CN203224161U (zh) 一种储热装置
CN101963371A (zh) 电磁加热取暖器
CN107314696A (zh) 一种钢铁储能方法
CN210035439U (zh) 利用封闭管道进行蓄热放热循环的***装置
CN209197158U (zh) 一种高压电蓄热锅炉用电磁蓄热装置
CN209877670U (zh) 一种循环式炼钢炉余热回收装置
CN204495061U (zh) 高温固体电热储能炉
CN107314695B (zh) 一种钢铁储能装置
CN111207510A (zh) 一种无风机式固体蓄热电锅炉
CN206670038U (zh) 一种中低温地热锅炉
CN109915802B (zh) 利用封闭管道进行蓄热放热循环的***装置
CN202188477U (zh) Lss型立式高效蒸汽锅炉
CN210807698U (zh) 双管翅片式煤改电环保加热器
CN206018800U (zh) 一种新型储能电暖器
CN106403254A (zh) 一种蜂窝式加热器
CN207936816U (zh) 一种钢铁储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97 C-1805-050 15, 1 building, 18 Zhongguancun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ot Mdt InfoTech Ltd

Address before: 100097 C-1805-050 15, 1 building, 18 Zhongguancun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medium hea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