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19724U - 均温板 - Google Patents

均温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19724U
CN206919724U CN201720682798.1U CN201720682798U CN206919724U CN 206919724 U CN206919724 U CN 206919724U CN 201720682798 U CN201720682798 U CN 201720682798U CN 206919724 U CN206919724 U CN 206919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illary
cover plate
powder
plat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827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安智
陈志伟
张天曜
郭哲玮
郭晋宏
刘建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ra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r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ra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ras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19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19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均温板,包括板体及毛细组织。该板体包括相对盖合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该两盖板之间为中空而形成第一腔室,第二盖板包括向该板体的外面突出的突出部。毛细组织暴露于第一腔室中,且包括第一毛细部、第二毛细部和第三毛细部,第一毛细部固定于第二盖板的突出部且以具有第一粉粒径的金属粉末烧结形成;第二毛细部固定于第二盖板的突出部以外区域处且以具有第二粉粒径的金属粉末烧结形成,第二粉粒径小于第一粉粒径;第三毛细部固定于第一盖板处,且隔着第一腔室与第一毛细部及第二毛细部相对,该第三毛细部是以具有第三粉粒径的金属粉末烧结形成且第三粉粒径小于第一粉粒径。藉此,本实用新型能够优化均温板的热传效果。

Description

均温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均温板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贴近发热源的突出部的均温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均温板为一种板状热管,于内部真空的环境内注入工作液体,藉由工作流体的液气相变化执行热交换的功能。现有的均温板具有板状外形,其一般由两相盖合的盖板所组成,利用大表面积的两板面分别作为受热端和散热端。均温板的内部则一般设有毛细组织(wick structure)以加速工作流体的汽化和流动。
中国台湾专利号M497253揭露一种均温板,其受热区的内面为细金属粉末,而散热区的内面则为粗金属粉末,藉以增加工作流体的回流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均温板,相较于均温板的内部、在接近发热源的突出部的内部采用较大粒径的粉末所形成的毛细部,能够优化传热和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均温板,包括板体及毛细组织,该板体包括相对盖合的一第一盖板和一第二盖板,该第一盖板和该第二盖板之间为中空而形成一第一腔室,其中,该第二盖板包括向该板体的外面突出的一突出部;该毛细组织暴露于该第一腔室中,该毛细组织包括一第一毛细部、一第二毛细部和一第三毛细部,其中,该第一毛细部固定于该第二盖板的该突出部处,该第一毛细部是以具有第一粉粒径的金属粉末烧结形成;该第二毛细部固定于该第二盖板的该突出部以外区域处,该第二毛细部是以具有第二粉粒径的金属粉末烧结形成且该第二粉粒径小于该第一粉粒径;该第三毛细部固定于该第一盖板处,且隔着该第一腔室与该第一毛细部及该第二毛细部相对,其中,该第三毛细部是以具有第三粉粒径的金属粉末烧结形成且该第三粉粒径小于该第一粉粒径。
较佳地,该第二粉粒径等于该第三粉粒径,该第一粉粒径为80至120目。
较佳地,该第一粉粒径为80至120目,该第二粉粒径或该第三粉粒径为200至300目。
较佳地,该第一毛细部具有第一粉末厚度,该第二毛细部具有第二粉末厚度且该第二粉末厚度小于该第一粉末厚度。
较佳地,该第一毛细部具有第一粉末厚度,该第三毛细部具有第三粉末厚度且该第三粉末厚度小于该第一粉末厚度。
较佳地,该突出部的内部形成连通该第一腔室的一第二腔室,且该均温板还包括多个支撑柱,该多个支撑柱分布于该第一腔室和该第二腔室中并抵顶于该第一盖板和该第二盖板之间。
较佳地,该多个支撑柱是以具有第四粉粒径的金属粉末烧结形成,且该第四粉粒径大于该第一粉粒径。
较佳地,该第四粉粒径为60至100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均温板,包括板体及毛细组织,该板体包括相对盖合的一第一盖板和一第二盖板,该第一盖板和该第二盖板之间为中空而形成一第一腔室,其中,该第二盖板包括向该板体的外面突出的一突出部;该毛细组织,暴露于该第一腔室中,该毛细组织包括一第一毛细部、一第二毛细部和一第三毛细部,其中,该第一毛细部固定于该第二盖板的该突出部并具有第一厚度;该第二毛细部固定于该第二盖板的该突出部以外区域处并具有第二厚度,且该第二厚度小于该第一厚度;该第三毛细部固定于该第一盖板处并具有第三厚度,且该第三厚度小于该第一厚度。
较佳地,该毛细组织是以金属粉末烧结形成,形成该第一毛细部的金属粉末的粉粒径大于形成该第二毛细部或该第三毛细部的金属粉末的粉粒径。
较佳地,形成该第一毛细部的金属粉末的粉粒径为80至120目。
较佳地,形成该第二毛细部或该第三毛细部的金属粉末的粉粒径为200至300目。
较佳地,该突出部的内部形成连通该第一腔室的一第二腔室,且该均温板还包括多个支撑柱,该多个支撑柱分布于该第一腔室和该第二腔室中并抵顶于该第一盖板和该第二盖板之间。
较佳地,该毛细组织和该多个支撑柱皆以金属粉末烧结形成,且形成该多个支撑柱的金属粉末的粉粒径大于形成该毛细组织的金属粉末的粉粒径。
较佳地,形成该多个支撑柱的金属粉末的粉粒径为60至100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均温板,包括板体及毛细组织,该板体包括相对盖合的一第一盖板和一第二盖板,该第一盖板和该第二盖板之间为中空而形成一第一腔室,其中,该第二盖板包括向该板体的外面突出的一突出部;该毛细组织暴露于该第一腔室中,该毛细组织包括一第一毛细部、一第二毛细部和一第三毛细部,其中,该第一毛细部固定于该第二盖板的该突出部,该第一毛细部具有第一毛细孔径;该第二毛细部固定于该第二盖板的该突出部以外区域处,该第二毛细部具有第二毛细孔径且该第二毛细孔径小于该第一毛细孔径;该第三毛细部固定于该第一盖板处,且隔着该第一腔室与该第一毛细部及该第二毛细部相对,其中,该第三毛细部具有第三毛细孔径且该第三毛细孔径小于该第一毛细孔径。
较佳地,该第一毛细部具有第一厚度,该第二毛细部具有第二厚度且该第二厚度小于该第一厚度。
较佳地,该第一毛细部具有第一厚度,该第三毛细部具有第三厚度且该第三厚度小于该第一厚度。
较佳地,该均温板还包括分布于该第一腔室中并抵顶于该第一盖板和该第二盖板之间的多个支撑柱。
较佳地,任一该支撑柱为毛细结构或实心结构或为毛细结构与实心结构的结合。
本实用新型均温板包括具有相对盖合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板体,该板体内面分布有毛细组织,接近发热源的第二盖板的突出部的内面上的毛细部的毛细孔径大于其他内面上的毛细部的毛细孔径,其厚度亦可较厚;在毛细组织是以金属粉末烧结形成时,接近发热源的第二盖板的突出部的内面上的毛细部使用粉粒径大于其他内面上的毛细部的金属粉末形成,其粉末厚度亦可较厚。如此,本实用新型能够优化均温板的传热和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的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的另一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的又一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图式中的均温板的各结构、组织或部件不依其应用时的比例,而依据说明需要进行不等比例的放大,此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均温板的实施。
本实用新型以下所称的板体,是指外观上有相对的两个表面,且该两个表面的面积远大于两表面之间的侧壁面积,其一般可利用相盖合的两盖板组合而成。其次,依据相对作用可将两盖板区分成用以接触或贴近发热源的盖板和起散热作用的盖板,两者的几何形状可相同或相异,侧壁则可由两盖板至少之一一体成型地提供,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以下虽以平面绘制来说明两盖板,但任一盖板亦可依据需要而设计为弧形或其他形状。再者,板体的内部呈中空状而形成一中空腔室,为方便说明,宏观上由两盖板盖合且介于两盖板之间的腔室为以下所称的第一腔室,至于利用任一盖板的板面凹凸轮廓所形成于板体内部的中空空间则为以下所称的第二腔室或第三腔室等等。
本实用新型以下所称的毛细组织或结构,是指组织或结构中具有多个毛细孔或相连通的孔洞空穴,一般为编织网或粉末烧结或结合上述两者所形成,并且可用毛细孔径或毛细密度描述。当编织网具有较少的网目数或使用较大颗粒的粉末烧结时,毛细孔径大,毛细密度较低;反之毛细孔径小者,则毛细密度较高。可以理解的,此处的毛细孔径,以统计上的量测得到,可以以一数值或一数值范围表示,并非以每个毛细孔径皆完全相同为必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的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的另一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10的一板体20包括一第一盖板22和具有一突出部26的一第二盖板24。于一实施例中,相对盖合的第一盖板22和第二盖板24界定了板体20内部的一中空空间,以第一腔室12表示;第二盖板24向板体20的外面突出的突出部26的内部则形成一第二腔室14,且第二腔室14可与第一腔室12连通。突出部26的几何形状、大小、位置和数量可依需求而定,图中仅为例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10在应用时,发热源40一般是接触第二盖板24的突出部26的外表面,故以均温板10来看,第二盖板24可视为受热端;相对地,第一盖板22则为散热端。
续参考图1至图2,毛细组织50暴露于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4中,其设置于第一盖板22和第二盖板24的内面上。第一腔室12内设有一工作流体(图上未绘),毛细组织50接触工作流体。其次,毛细组织50包括具有一第一毛细孔径和一第一厚度的一第一毛细部52、具有一第二毛细孔径和一第二厚度的一第二毛细部54、以及具有一第三毛细孔径和一第三厚度的一第三毛细部56。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毛细部52固定于第二盖板24的突出部26处的内面261,第二毛细部54固定于第二盖板24的突出部26以外区域处的内面241,第三毛细部56固定于第一盖板22处的内面221上,且隔着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4而与第二毛细部54与第一毛细部52相对。
续参考图1至图2,于一实施例中,第二毛细孔径小于第一毛细孔径,并且第三毛细孔径亦小于第一毛细孔径。其次,第二厚度小于第一厚度,并且第三厚度小于第一厚度。在毛细组织50是以金属粉末烧结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第一毛细部52、第二毛细部54和第三毛细部56可分别选用第一粉粒径、第二粉粒径和第三粉粒径的金属粉末烧结形成,其中,第二粉粒径小于第一粉粒径,且第三粉粒径小于该第一粉粒径。实施时,举例但不限地,第一粉粒径为80至120目,第二粉粒径或/和第三粉粒径则为200至300目,其中,目数愈大表示金属粉粒径愈小。再者,第二粉粒径和第三粉粒径则可以相同或相异。可以理解的,毛细组织50亦可选用金属编织网形成,在相同面积下,网目数愈多者,网目愈密,所形成的毛细孔径愈小。是以,在毛细组织50是以金属编织网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形成第一毛细部52的金属编织网的网目数将少于形成第二毛细部54或形成第三毛细部56的金属编织网的网目数。
本实用新型和背景技术相较,现有的均温板的毛细组织,最常见的第二毛细部与第三毛细部为相等厚度且由具有相等粉粒径的金属粉末或相同金属网目数的金属编织网所形成,此种设计的热阻会最高。当均温板具有突出的凸出部设计时,第一毛细部和第二毛细部(或第三毛细部)由具有相等粉粒径的金属粉末或相同金属网目数的金属编织网所形成,但第一毛细部的厚度大于第二毛细部的厚度时,其热阻优于前者。当考虑毛细部的厚度与形成毛细部的金属粉末的粉粒径间有交互作用存在时,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较大粉粒径的金属粉末来形成第一毛细部,其热阻反而优于前两者方案,尤其当第一毛细部的厚度明显大于第二毛细部(或第三毛细部)时的热阻表现尤佳。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测试结果如表一:
表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的又一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3,均温板10更包括分布于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4中并抵顶于第一盖板22和该第二盖板24之间的多个支撑柱60。于一实施例中,支撑柱60可以是实心、表面平滑或粗糙(例如具有沟槽或凹凸)的结构;或是整体为毛细结构(例如有毛细孔分布其中);或是结合实心和毛细的结构。在支撑柱60亦以金属粉末烧结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形成这些支撑柱60的金属粉末的粉粒径大于形成毛细组织50的金属粉末的粉粒径。实施时,举例但不限地,当选用的第一粉粒径为80至120目时,支撑柱60以第四粉粒径的金属粉末烧结形成,其中,第四粉粒径可以为60至100目。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以上配合图式所做的详细描述,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特征而提供的一实施方式,凡本实用新型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特征之后,于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所做的种种简单的修饰、替换或构件的减省,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体,其包括相对盖合的一第一盖板和一第二盖板,该第一盖板和该第二盖板之间为中空而形成一第一腔室,其中,该第二盖板包括向该板体的外面突出的一突出部;及
毛细组织,暴露于该第一腔室中,该毛细组织包括一第一毛细部、一第二毛细部和一第三毛细部,其中,
该第一毛细部固定于该第二盖板的该突出部处,该第一毛细部是以具有第一粉粒径的金属粉末烧结形成;
该第二毛细部固定于该第二盖板的该突出部以外区域处,该第二毛细部是以具有第二粉粒径的金属粉末烧结形成且该第二粉粒径小于该第一粉粒径;及
该第三毛细部固定于该第一盖板处,且隔着该第一腔室与该第一毛细部及该第二毛细部相对,其中,该第三毛细部是以具有第三粉粒径的金属粉末烧结形成且该第三粉粒径小于该第一粉粒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粉粒径等于该第三粉粒径,该第一粉粒径为80至120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粉粒径为80至120目,该第二粉粒径或该第三粉粒径为200至300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部具有第一粉末厚度,该第二毛细部具有第二粉末厚度且该第二粉末厚度小于该第一粉末厚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部具有第一粉末厚度,该第三毛细部具有第三粉末厚度且该第三粉末厚度小于该第一粉末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突出部的内部形成连通该第一腔室的一第二腔室,且该均温板还包括多个支撑柱,该多个支撑柱分布于该第一腔室和该第二腔室中并抵顶于该第一盖板和该第二盖板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支撑柱是以具有第四粉粒径的金属粉末烧结形成,且该第四粉粒径大于该第一粉粒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第四粉粒径为60至100目。
9.一种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体,其包括相对盖合的一第一盖板和一第二盖板,该第一盖板和该第二盖板之间为中空而形成一第一腔室,其中,该第二盖板包括向该板体的外面突出的一突出部;及
毛细组织,暴露于该第一腔室中,该毛细组织包括一第一毛细部、一第二毛细部和一第三毛细部,其中,
该第一毛细部固定于该第二盖板的该突出部并具有第一厚度;
该第二毛细部固定于该第二盖板的该突出部以外区域处并具有第二厚度,且该第二厚度小于该第一厚度;及
该第三毛细部固定于该第一盖板处并具有第三厚度,且该第三厚度小于该第一厚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毛细组织是以金属粉末烧结形成,形成该第一毛细部的金属粉末的粉粒径大于形成该第二毛细部或该第三毛细部的金属粉末的粉粒径。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形成该第一毛细部的金属粉末的粉粒径为80至120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形成该第二毛细部或该第三毛细部的金属粉末的粉粒径为200至300目。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突出部的内部形成连通该第一腔室的一第二腔室,且该均温板还包括多个支撑柱,该多个支撑柱分布于该第一腔室和该第二腔室中并抵顶于该第一盖板和该第二盖板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毛细组织和该多个支撑柱皆以金属粉末烧结形成,且形成该多个支撑柱的金属粉末的粉粒径大于形成该毛细组织的金属粉末的粉粒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形成该多个支撑柱的金属粉末的粉粒径为60至100目。
16.一种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体,其包括相对盖合的一第一盖板和一第二盖板,该第一盖板和该第二盖板之间为中空而形成一第一腔室,其中,该第二盖板包括向该板体的外面突出的一突出部;及
毛细组织,暴露于该第一腔室中,该毛细组织包括一第一毛细部、一第二毛细部和一第三毛细部,其中,
该第一毛细部固定于该第二盖板的该突出部,该第一毛细部具有第一毛细孔径;
该第二毛细部固定于该第二盖板的该突出部以外区域处,该第二毛细部具有第二毛细孔径且该第二毛细孔径小于该第一毛细孔径;及
该第三毛细部固定于该第一盖板处,且隔着该第一腔室与该第一毛细部及该第二毛细部相对,其中,该第三毛细部具有第三毛细孔径且该第三毛细孔径小于该第一毛细孔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部具有第一厚度,该第二毛细部具有第二厚度且该第二厚度小于该第一厚度。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部具有第一厚度,该第三毛细部具有第三厚度且该第三厚度小于该第一厚度。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均温板还包括分布于该第一腔室中并抵顶于该第一盖板和该第二盖板之间的多个支撑柱。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任一该支撑柱为毛细结构或实心结构或为毛细结构与实心结构的结合。
CN201720682798.1U 2017-05-05 2017-06-13 均温板 Active CN20691972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6394U TWM547094U (zh) 2017-05-05 2017-05-05 均溫板
TW106206394 2017-05-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19724U true CN206919724U (zh) 2018-01-23

Family

ID=60188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82798.1U Active CN206919724U (zh) 2017-05-05 2017-06-13 均温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19724U (zh)
TW (1) TWM54709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1015A (zh) * 2017-05-05 2018-11-13 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均温板
CN111712682A (zh) * 2018-07-31 2020-09-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均热板
CN113218225A (zh) * 2020-02-04 2021-08-06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均温板
CN113976886A (zh) * 2020-07-08 2022-01-28 苏州铜宝锐新材料有限公司 多孔结构、均温板、其制作方法及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2274A (zh) * 2019-05-10 2020-11-10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均温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3347860A (zh) * 2021-07-08 2021-09-03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热导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连接器和电子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1015A (zh) * 2017-05-05 2018-11-13 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均温板
CN111712682A (zh) * 2018-07-31 2020-09-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均热板
CN111712682B (zh) * 2018-07-31 2021-11-1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均热板
CN113218225A (zh) * 2020-02-04 2021-08-06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均温板
CN113976886A (zh) * 2020-07-08 2022-01-28 苏州铜宝锐新材料有限公司 多孔结构、均温板、其制作方法及应用
CN113976886B (zh) * 2020-07-08 2023-08-15 苏州铜宝锐新材料有限公司 多孔结构、均温板、其制作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7094U (zh) 2017-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19724U (zh) 均温板
CN108801015A (zh) 均温板
CN105658032B (zh) 一种超薄均热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1520286B (zh) 均温板内部的支撑体、制法及均温板
CN104976910A (zh) 由具有毛细管力的结构形成的均热板
CN101305646A (zh) 热传递涂层
CN206739948U (zh) 均温板
CN206862180U (zh) 热交换组合结构
US11131508B2 (en) Middle member of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206268818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大功率led灯具
CN110425918A (zh) 一种超薄柔性平板热管
CN104279899A (zh) 均温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12793Y (zh) 均温板改良结构
CN205425919U (zh) 一种单层毛细芯均温薄板
CN203687718U (zh) 具有超薄化毛细结构的热管
CN202166348U (zh) 均温板毛细成型结构
CN107621184A (zh) 超导均热板
CN111207619A (zh) 一种高效沸腾强化换热管及其制作方法
CN203302290U (zh) 一体式解冻板及其总成
CN201731788U (zh) 一种具有复合毛细组织的新型扁热管结构
TWM376120U (en) Improved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flat plate type heat piper
CN102048449B (zh) 多功能锅
CN108731525A (zh) 均温板
CN208016229U (zh) 散热单元结合强化结构
US20240102743A1 (en)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in thermal system with porous surfa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