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07984U - 便携式转换插座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转换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07984U
CN206907984U CN201720844230.5U CN201720844230U CN206907984U CN 206907984 U CN206907984 U CN 206907984U CN 201720844230 U CN201720844230 U CN 201720844230U CN 206907984 U CN206907984 U CN 206907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ontact
insert
connecting plate
conducting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4423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均源
刘芝庭
王建祥
叶万青
金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All Sour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All Sour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All Sour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All Sour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4423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079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07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079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转换插座,包括插座本体、电源线、插头以及插孔,所述插座本体内上设置有导电片组件,所述插头包括壳体、第一插接片和第二插接片,所述第一插接片和第二插接片与壳体构成转动设置,所述插座本体内还设置有与导电片组件电连接的过载保护组件。采用上述结构,提供了一种避免相邻两个插孔被遮挡,插孔的使用率高,体积小,又可以缠绕收纳电源线,插头两相与三相的转换,更具实用性,通过转换插头可在多个国家使用,且通过过载保护组件,有效的避免插座本体或电器被烧毁的便携式转换插座。

Description

便携式转换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体积小,便于携带的转换插座。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交通的发展,出国成为一件较为普遍的事情,但是世界各国的用电标准不同导致电子设备的使用必须通过转换插头才能实现。转换插头可以将各国不同电源插头或某国电源插头转换成另一个国家或多国电源插头,将多国或某一国家电源插头能插在另外一个国家的插座。但是一个电器需对应一个转换插头,当多个电器需同时使用时,就要用到多个转换插头,不是很方便,且固定的插座上也没有那么多插孔,所以现有的很多转换插头与插座结合使用,市面上虽然存在各式各样的插座,然而,体积小且又便于携带,适于居家旅行的却很少,由此,人们不得不带着体积大,不方便携带,功能少的插座外出旅行,无疑增加了用户的负重压力。且普通插座还有使用过程中插头相互干涉导致插孔功能不能高效利用的问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中国专利CN2016203539314中公开了一种新型外绕线多功能便携插座,包括插座外壳、插座顶盖、外绕电源线、挂扣;插座外壳截面为“工”字型,中间为绕线轴,外绕电源线缠绕于绕线轴;外绕电源线末端为插头;插头上设置有挂扣;插座外壳上装有两用插口、平行插口、USB接口。上述结构虽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插座体积大,不方便携带和使用的问题,但是当插座上插满适配器时,尤其上电器的功率较大时,容易引起过载,容易烧毁插座或线路或正在使用的电器,造成漏电等事故,用电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且插头为三相插头,使用具有局限性,不能直接用于两相插孔,应用范围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避免相邻两个插孔被遮挡,插孔的使用率高,体积小,又可以缠绕收纳电源线,插头两相与三相的转换,更具实用性,通过转换插头可在多个国家使用,且通过过载保护组件,有效的避免插座本体或电器被烧毁的便携式转换插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转换插座,包括插座本体、电源线、插头以及插孔,所述插座本体内上设置有导电片组件,所述插头包括壳体、第一插接片和第二插接片,所述第一插接片和第二插接片与壳体构成转动设置,所述插座本体内还设置有与导电片组件电连接的过载保护组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插接片和第二插接片为可旋转的结构,可以进行两相与三相的相互转换,最大限度的利用插座,使插头适应于各种插座,提高插座利用率,过载保护组件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插座或电器被烧毁,因为当插座上接通的电器较多时,容易出现功率过大,超过线路的最大负荷,存在安全隐患,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更安全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插接片和第二插接片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壳体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壳体构成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防止第一插接片脱出壳体的第一限位片,第二连接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防止第二插接片脱出壳体的第二限位片,所述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的相对面上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锯齿结构,第一插接片和第二插接片通过锯齿结构联动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插接片与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第二插接片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第一插接片和第二插接片从壳体中掉出,且第一插接片和第二插接片是通过锯齿结构联动设置,即只需转动一个插片,另一个插片也会跟着转动,保障第一插接片和第二插接片的转动方向相反,但是转动的角度一样,方便***插座,最大限度的利用插座,使插头适应于各种插座,提高插座利用率,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插接片的一端穿出第一连接部置于壳体内形成第一接触端,第二插接片的一端穿出第二连接部置于壳体内形成第二接触端,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抵触并导通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成弯曲设置,壳体内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一端与第一接触端抵接,另一端与第一接线柱套接,第二导电片的一端与第二接触端抵接,另一端与第二接线柱套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导电片的一端与第一接触端连接,另一端与导线连接,第二导电片的一端与第二接触端连接,另一端与导线连接,第一接触端凸起设置在第一连接部的端面上,方便与第一导电片抵接,第二接触端凸起设置在第二连接部的端面上,方便与第二导电片抵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由绝缘的材料制成,避免影响第一插接片、第二插接片与导线的导通,结构简单,优选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可以是成U型、W型或S型等,使得第一导电片的两端和第二导电片的两端均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第一导电片和第一接触端抵接的更紧密,第二导电片和第二接触端抵接的更紧密,第一导电片与第一接线柱套接、第二导电片与第二接线柱套接是为了避免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发生偏移,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破坏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与导线的连接,使各个连接处的结构更稳定,延长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过载保护组件采用双金属片过载保护组件,双金属片过载保护组件中的双金属片的一端固定在插座本体内,另一端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一触点,第一触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之间设置有挡板,挡板的一端向外延伸穿出插座本体形成复位按钮,挡板上设置有供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穿过并导通的条形通孔,挡板位于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下方的端部为阻隔端,所述挡板上位于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成上下设置的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上,第一弹簧座固定在挡板上,第二弹簧座固定在插座本体上,当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断开时,挡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使挡板的阻隔端置于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过载保护组件也可采用其他结构来实现,如熔断器过载保护组件、继电器过载保护组件或电阻丝过载保护组件等,双金属片过载保护组件主要由双金属片来实现过载的断电保护,双金属片也称热双金属片,由于各组元层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当温度变化时,主动层的形变要大于被动层的形变,从而双金属片的整体就会向被动层一侧弯曲,则这种复合材料的曲率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形变,双金属片串联在导电片组件的电路上,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抵触导通时,导电片组件的电路接通,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断开时,导电片组件的电路也断开,起到保护作用,当连接在插座上的电器变多时,流过双金属片的电流变大,温度升高,达到一定温度时,双金属片变形使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断开,即整个电路断开,这时挡板在弹簧的作用下移动,即使阻隔端移至与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对齐的位置,处于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起隔断作用,当双金属片的温度冷却后,双金属片的形状复原,本来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可以重新抵接导通,但由于组隔断置于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不能直接导通,需通过复位按钮将挡板向下按压,使阻隔端偏离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即位于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下方,这样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穿过条形通孔抵接导通,提高安全性,保障将插座上的电器全部拔掉或拔掉部分再接通插座,结构安全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插座本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透光孔,透光孔中设置有与过载保护组件电连接的过载指示灯,透光孔成笑脸型。
上述技术方案中,过载指示灯用来显示插座的承载程度,过载指示灯随着承载量的变化而变化,过载指示灯与双金属片之间通过芯片、热敏电阻和导线等连接,随着双金属片的温度升高,过载指示灯的灯光显示是随着透光孔的形状从一侧向另一侧慢慢亮起,温度越高,过载指示灯亮起的面积越大,使用者可根据过载指示灯的显示情况,判断插座的承载能力,提前排除过载,避免启动双金属片,更安全可靠,排除安全隐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插孔间隔设置在插座本体的四周侧壁上,插座本体的周面上设置有环形槽,插孔中的零线孔和火线孔呈一字形对称布置于环形槽两侧,插座本体上还设置有USB接线孔,所述环形槽的底面上设置有出线孔,所述壳体上与第一插接片和第二插接片所在的面相邻的侧面上设置有接线孔,壳体远离第一插接片和第二插接片的背部上设置有穿线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插座本体可为圆形或椭圆形等,插孔设置在插座本体的四周侧边,所以使用时,插在插座本体上的相邻两个插头不会碰到,也避免了插孔被遮挡的情况,提高插孔的使用率,最大限度的提高插座的利用率,环形槽的设置是用来收卷电源线,避免解决电源线凌乱不易收拾的情况,且USB接线孔均设置在插座本体低压的一侧,这样更安全,出线孔设置在环形槽的底面上,使得电源线可直接缠绕在环形槽内,避免电源线弯折,外形更美观,如果接线孔设置在壳体远离第一插接片和第二插接片的背面,当插头较小时,使用者不易将插头拔下,只能抓着导线将插头往外拉,这样就容易破坏导线与插头的连接,影响使用寿命,所以本设计方案中将出线孔设置在壳体的侧边,然后背面设置穿线孔,穿线孔上连接有拉绳,拔插头时,方便使用者拉拽,避免弄伤手,结构简单,连接牢固,延长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插座本体上配置有转换插头,插座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转换插头的中空容腔,所述转换插头包括插头座本体,插头座本体的尾端设置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的电插孔和第三导电片。
上述技术方案中,与电源线连接的插头只能适用于国内的电源插孔,而到了国外就无法使用,这就使得用户使用不方便,出国需专门买个国外的便携式插座,转换插头的设置是为了适应国外的电源插孔,扩大插座本体的应用范围,使用更便捷,转换插头通过电插孔先与电源线上的插头连接,再与国外的电源插孔连接,中空容腔内可用来放置转换插头,方便携带,减小占用空间,避免丢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插头座本体上设置有对应的两第一插脚,所述插头座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二插脚,第二插脚与插头座本体铰接或伸缩设置,第二插脚展开或伸出后位于两第一插脚之间的正上方,第二插脚与插头座本体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第一插脚与插头座本体构成伸缩配合,插头座本体内固定设置有第三导电片,第三导电片与第一插脚构成滑移导通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第一插脚可以是圆柱形的或扁平状的,当第一插脚为扁平状且相互平行时,通过第二插脚的转动或伸缩,该转换插头可充当国内的两相插头和美标的三相插头,当第一插脚为圆柱形时,通过第二插脚的转动或伸缩,该转换插头可充当欧标的插头和英标的三相插头,因欧标圆柱形插脚的直径等于英标扁平状插脚的宽度,定位机构的设置是为了使第二插脚在使用状态和收拢状态时不会随意转动或伸缩,方便插接,更稳定,第一插脚与插头座本体为伸缩配合,不使用时可将第一插脚缩回插头座本体内,这样方便携带,而且不会在携带过程中出现第一插脚被压弯或折损的情况,延长使用寿命,第三导电片为固定在插头座本体内,第一插脚伸缩的过程中,第三导电片始终与第一插脚抵接导通,保障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插脚与插头座本体铰接,第二插脚成L型,插头座本体的外周面上与第二插脚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二插脚适配的凹槽,第二插脚通过转动可置于凹槽内,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插头座本体上的限位块,第二插脚展开后第二插脚的外侧面与限位块构成抵接限位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插脚成L型,凹槽与第二插脚适配也成L型,第二插脚收拢状态时,埋设在凹槽内,且第二插脚的外侧面与插头座本体的外周面齐平或低于插头座本体的外周面,若第二插脚的外侧面是凸起设置在插头座本体的外周面上的,那么转换插头在使用时,转换插头的端面与插座的端面之间会存在空隙,儿童在玩耍时可能会将手指伸到空隙中,容易造成危险,限位块的设置是为了使第二插脚在使用时,使第二插脚的外侧面与限位块抵接,提供一个抵接力,这样第二插脚在插接的过程中就不会转动,结构更稳定,插接更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插脚可伸出插头座本体的一端为***端,另一端为连接端,两第一插脚的连接端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上设置有带动第一插脚移动的拨块,拨块的一端向外延伸伸出插头座本体形成驱动端,所述插头座本体上设置有供拨块穿过的滑槽,拨块与滑槽构成导向滑移设置,所述拨块与插头座本体之间设置有防止第一插脚缩回的锁定机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插脚用于与插座连接的一端为***端,两个第一插脚通过连接件联动配合,连接件为连接板或连接杆等,驱动拨块即可带动第一插脚伸缩,因第一插脚在插接时会被往里压,所以锁定机构的设置就是为了防止第一插脚缩回插头座本体内,拨块可沿滑槽的轴向导向滑移,且还有限位的作用,避免拨块左右晃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采用上述方案,插座本体上的插头可使用于国内的两相或三相插孔,而转换插头可适用于英标或欧标的插孔,满足使用者的出国使用需求,且插座本体上的插孔是设置在其四周侧壁上的,所以相邻两个插孔不会被遮挡,提高插座本体的利用率,过载保护组件的设置使得插座的使用更安全可靠,避免线路被烧毁,排除安全隐患,过载指示灯和蜂鸣报警器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插座使用的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外观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结构分解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插座本体的结构***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过载保护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局部剖视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过载保护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插座本体的结构分解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插头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插头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插头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转换插头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转换插头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转换插头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1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转换插头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1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转换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16所示,一种便携式转换插座,包括插座本体1、电源线2、插头3、转换插头4和插孔11,所述插座本体1内上设置有导电片组件12,插座本体1内设置有供导电片组件12安装的安装腔13,所述插头3包括壳体31、第一插接片32和第二插接片33,所述第一插接片32和第二插接片33与壳体31构成转动设置,所述插座本体1内还设置有与导电片组件12电连接的过载保护组件5。过载保护组件5通过支架51固定在安装腔13内,过载保护组件5包括双金属片52,双金属片52的一端连接在支架51上,另一端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一触点53,第一触点5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触点54,所述第一触点53与第二触点54之间设置有挡板55,挡板55的一端向外延伸穿出插座本体1形成复位按钮551,挡板55上设置有供第一触点53和第二触点54穿过并导通的条形通孔552,挡板55位于第一触点53和第二触点54下方的端部为阻隔端553,所述挡板55上位于第一触点53和第二触点54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弹簧56,弹簧56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成上下设置的第一弹簧座561和第二弹簧座562上,第一弹簧座562即为条形通孔552的上端内壁,第二弹簧座562的一端固定在支架51上,另一端向外延伸至条形通孔552内供弹簧56抵接,使得弹簧56设置在条形通孔552内,且位于第一触点53和第二触点54的上方,当第一触点53与第二触点54断开时,挡板55在弹簧56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使挡板55的阻隔端553置于第一触点53和第二触点54之间。过载保护组件5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插座或电器被烧毁,因为当插座上接通的电器较多时,容易出现功率过大,超过线路的最大负荷,存在安全隐患,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过载保护组件5由双金属片52构成,双金属片52也称热双金属片,由于各组元层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当温度变化时,主动层的形变要大于被动层的形变,从而双金属片的整体就会向被动层一侧弯曲,则这种复合材料的曲率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形变,双金属片52串联在导电片组件12的电路上,第一触点53和第二触点54抵触导通时,导电片组件12的电路接通,第一触点53和第二触点54断开时,导电片组件12的电路也断开,起到保护作用,当连接在插座上的电器变多时,流过双金属片52的电流变大,温度升高,达到一定温度时,双金属片52变形使第一触点53和第二触点54断开,即整个电路断开,这时挡板55在弹簧56的作用下移动,即使阻隔端553移至与第一触点53和第二触点54对齐的位置,处于第一触点53和第二触点54之间,起隔断作用,当双金属片52的温度冷却后,双金属片52的形状复原,本来第一触点53和第二触点54可以重新抵接导通,但由于组隔断553置于第一触点53和第二触点54之间,第一触点53和第二触点54不能直接导通,需通过复位按钮551将挡板55向下按压,使阻隔端553偏离第一触点53和第二触点54,即位于第一触点53和第二触点54的下方,这样第一触点53和第二触点54穿过条形通孔552抵接导通,提高安全性,保障将插座上的电器全部拔掉或拔掉部分再接通插座,结构安全可靠,过载保护组件5也可通过其他部件来实现,如熔断器或电阻丝等。
上述插座本体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透光孔14,透光孔14中设置有与过载保护组件5电连接的过载指示灯141,透光孔14成笑脸型,过载指示灯141与双金属片52电连接。过载指示灯141用来显示插座的承载程度,随着双金属片52的温度升高,过载指示灯141的灯光显示是随着透光孔14的形状从一侧向另一侧慢慢亮起,温度越高,过载指示灯141亮起的面积越大,使用者可根据过载指示灯141的显示情况,判断插座的承载能力,提前排除过载,避免启动双金属片52,过载指示灯141有若干个灯泡组成,温度不同被点亮的灯泡个数不同,更安全可靠,排除安全隐患。
上述挡板55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与挡板55构成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块511和第二限位块512。第一限位块511和第二限位块512均固定在支架51上,第一限位块511和第二限位块512的设置规定了挡板55的移动行程,使挡板55不会脱出插座本体1或过度伸入插座本体1,结构稳定,延长使用寿命,挡板55在移动过程中,可与第一限位块511或第二限位块512形成抵触限位,第一限位块511与第二限位块512成上下设置,分别对应挡板55的上端和下端。
上述插孔11设置在插座本体1的四周侧壁上,插座本体1上还设置有USB接线孔15,插座本体1的周面上设置有环形槽16,插孔11中的零线孔111和火线孔112呈一字形对称布置于环形槽16两侧,USB接线孔15均设置在同一侧。优选的插座本体1可为圆形或椭圆形等,插孔11设置在插座本体1的四周侧边,所以使用时,插在插座本体1上的相邻两个插头不会碰到,也避免了插孔11被遮挡的情况,提高插孔11的使用率,最大限度的提高插座的利用率,环形槽16的设置是用来收卷电源线,避免解决电源线凌乱不易收拾的情况,环形槽16的开口侧壁上设有限位凸块161,避免电源线脱出,且USB接线孔15均设置在插座本体1低压的一侧,这样更安全。
上述环形槽16的底面上设置有与安装腔13连通的出线孔162,插座本体1上设置有中空容腔17,所述安装腔13内还设置有与导电片组件12电连接的蜂鸣报警器。出线孔162设置在环形槽16的底面上,使得电源线可直接缠绕在环形槽16内,避免电源线弯折,外形更美观,中空容腔17内可用来设置插头,方便携带,减小占用空间,避免丢失,蜂鸣报警器的作用是当插座过载时,可发出警报的声音,提醒使用者,这样更及时高效,避免发生危险,更安全可靠,延长插座和电器的使用寿命。
上述壳体31内设置有电连接组件311,所述第一插接片32和第二插接片33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31与壳体31连接,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31与壳体31构成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32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防止第一插接片32脱出壳体31的第一限位片322,第二连接部33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防止第二插接片33脱出壳体31的第二限位片332,所述第一限位片322和第二限位片332的相对面上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锯齿结构3221、3321,第一插接片32和第二插接片33通过锯齿结构3221、3321联动设置。第一插接片32与第一连接部321固定连接,第二插接片33与第二连接部331固定连接,第一插接片32和第二插接片33为可旋转的结构,可以进行两相与三相的相互转换,第一限位片322和第二限位片332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第一插接片32和第二插接片33从壳体31中掉出,且第一插接片32和第二插接片33是通过锯齿结构3221、3321联动设置,即只需转动一个插片,另一个插片也会跟着转动,保障第一插接片32和第二插接片33的转动方向相反,但是转动的角度一样,方便***插座,最大限度的利用插座,使插头适应于各种插座,提高插座利用率,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上述第一插接片32的一端穿出第一连接部321置于壳体31内形成第一接触端323,第二插接片33的一端穿出第二连接部331置于壳体31内形成第二接触端333,所述第一接触端323和第二接触端333分别与电连接组件311中的第一导电片3111和第二导电片3112抵触并导通。第一导电片3111的一端与第一接触端323连接,另一端与导线连接,第二导电片3112的一端与第二接触端333连接,另一端与导线连接,第一接触端323凸起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21的端面上,方便与第一导电片3111抵接,第二接触端333凸起设置在第二连接部331的端面上,方便与第二导电片3112抵接,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31由绝缘的材料制成,避免影响第一插接片32、第二插接片33与导线的导通,结构简单,且第一插接片32和第二插接片33的转动并不会影响第一接触端323与第一导电片3111、第二接触端333与第二导电片3112的抵接,结构简单稳定,方便安装和加工,延长使用寿命。
上述第一导电片3111和第二导电片3112成弯曲设置,壳体31内与第一导电片3111和第二导电片3112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接线柱312和第二接线柱313,所述第一导电片3111的一端与第一接触端323抵接,另一端与第一接线柱312套接,第二导电片3112的一端与第二接触端333抵接,另一端与第二接线柱313套接,所述第一接线柱312的对应两侧设置有与第一导电片3111的端部侧边配合防止第一导电片3111转动的第一限位块314,第二接线柱313的对应两侧设置有与第二导电片3112的端部侧边配合防止第二导电片3112转动的第二限位块315。优选的第一导电片3111和第二导电片3112可以是成U型、W型或S型等,使得第一导电片3111的两端和第二导电片3112的两端均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第一导电片3111和第一接触端323抵接的更紧密,第二导电片3112和第二接触端333抵接的更紧密,第一导电片3111与第一接线柱312套接、第二导电片3112与第二接线柱313套接是为了避免第一导电片3111和第二导电片3112发生偏移,起到限位的作用,第一限位块314和第二限位块315的作用也是限位作用,特别是第一插接片32和第二插接片33转动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第一导电片3111和第二导电片3112会被带着转动,第一限位块314和第二限位块315的设置就可以防止第一导电片3111和第二导电片3112转动,避免破坏第一导电片3111和第二导电片3112与导线的连接,使各个连接处的结构更稳定,延长使用寿命。
上述壳体31上与第一插接片32和第二插接片33所在的面相邻的侧面上设置有接线孔316,壳体31远离第一插接片32和第二插接片33的背部上设置有穿线孔317。如果接线孔316设置在壳体31远离第一插接片32和第二插接片33的背面,当插头较小时,使用者不易将插头拔下,只能抓着导线将插头往外拉,这样就容易破坏导线与插头的连接,影响使用寿命,所以本设计方案中将接线孔316设置在壳体31的侧边,然后背面设置穿线孔317,穿线孔317上连接有拉绳,拔插头时,方便使用者拉拽,避免弄伤手,结构简单,连接牢固,延长使用寿命。
上述第一限位片322远离锯齿结构3221的一侧3222随着第一插接片32的转动与壳体31内壁构成转动抵触配合,第二限位片332远离锯齿结构3321的一侧3322随着第二插接片33的转动与壳体31内壁构成转动抵触配合。第一限位片322的一侧3222两端和第二限位片332的一侧3322两端分别与壳体31的内壁抵接,第一限位片322的一侧3222两端分别对应第一插接片32位于两相和三相的两个位置,第二限位片332的一侧3322两端分别对应第二插接片33位于两相和三相的两个位置,避免第一插接片32和第二插接片33转动的角度不够或转动的角度过大,转动角度精准,使插头更容易***插座,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方便插头两相到三相的转换,提高转换效率。
上述转换插头4包括插头座本体41,插头座本体41上设置有对应的两第一插脚42,所述插头座本体41上还设置有第二插脚43,第二插脚43与插头座本体41铰接或伸缩设置,第二插脚43展开或伸出后位于两第一插脚42之间的正上方,第二插脚43与插头座本体41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第一插脚42与插头座本体41构成伸缩配合,插头座本体41内固定设置有第三导电片411,第三导电片411与第一插脚42构成滑移导通配合。优选的第一插脚42可以是圆柱形的或扁平状的,当第一插脚42为扁平状且相互平行时,通过第二插脚43的转动或伸缩,该转换插头可充当国内的两相插头和美标的三相插头,当第一插脚42为圆柱形时,通过第二插脚43的转动或伸缩,该转换插头可充当欧标的插头和英标的三相插头,因欧标圆柱形插脚的直径等于英标扁平状插脚的宽度,定位机构的设置是为了使第二插脚43在使用状态和收拢状态时不会随意转动或伸缩,方便插接,更稳定,第一插脚42与插头座本体41为伸缩配合,不使用时可将第一插脚42缩回插头座本体41内,这样方便携带,而且不会在携带过程中出现第一插脚42被压弯或折损的情况,延长使用寿命,第三导电片411为固定在插头座本体41内,第一插脚42伸缩的过程中,第三导电片411始终与第一插脚42抵接导通,保障结构的稳定性。
上述第二插脚43与插头座本体41铰接,第二插脚43成L型,插头座本体41的外周面上与第二插脚43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二插脚43适配的凹槽412,第二插脚43通过转动可置于凹槽412内,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插头座本体41上的限位块413,第二插脚43展开后第二插脚43的外侧面431与限位块413构成抵接限位设置。第二插脚43成L型,凹槽412与第二插脚43适配也成L型,第二插脚43收拢状态时,埋设在凹槽412内,且第二插脚43的外侧面431与插头座本体41的外周面齐平或低于插头座本体41的外周面,若第二插脚43的外侧面431是凸起设置在插头座本体41的外周面上的,那么转换插头在使用时,转换插头的端面与插座的端面之间会存在空隙,儿童在玩耍时可能会将手指伸到空隙中,容易造成危险,限位块413的设置是为了使第二插脚43在使用时,使第二插脚43的外侧面431与限位块413抵接,提供一个抵接力,这样第二插脚43在插接的过程中就不会转动,结构更稳定,插接更方便。
上述第一插脚42可伸出插头座本体41的一端为***端421,另一端为连接端422,两第一插脚42的连接端422通过连接件414连接,连接件414上设置有带动第一插脚42移动的拨块415,拨块415的一端向外延伸伸出插头座本体41形成驱动端4151,所述插头座本体41上设置有供拨块415穿过的滑槽416,拨块415与滑槽416构成导向滑移设置,所述拨块415与插头座本体41之间设置有防止第一插脚42缩回的锁定机构。第一插脚42用于与插座连接的一端为***端421,两个第一插脚42通过连接件414联动配合,连接件414为连接板或连接杆等,驱动拨块415即可带动第一插脚42伸缩,因第一插脚42在插接时会被往里压,所以锁定机构的设置就是为了防止第一插脚42缩回插头座本体41内,拨块415可沿滑槽416的轴向导向滑移,且还有限位的作用,避免拨块15左右晃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上述连接件414与拨块415构成插接设置,连接件414上设置有供拨块415的端部插接的通孔4141,通孔4141的下方设置有弹簧座4142,拨块415与弹簧座4142之间设置有弹簧4143,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拨块415侧边的卡块4152和设置在插头座本体41内壁与卡块4152适配的卡槽417,卡块4152与拨块415固定或一体设置,卡块4152在弹簧4143的作用下与卡槽417构成卡接限位配合。卡块4152与插头座本体41的内壁构成限位配合,防止拨块415脱出插头座本体41,拨块415在滑动过程中,卡块4152在弹簧4143的作用下始终与插头座本体41的内壁抵接,当滑至与卡槽417对齐的位置时,由于弹簧4143弹性力的作用,卡块4152被弹簧4143顶入卡槽417形成卡接限位配合,此时第一插脚42处于伸出的状态,即使用状态,当第一插脚42需要收回时,将拨块415往下按压,即将卡块4152往下按压脱离卡槽417,然后滑动拨块415使卡块4152偏离卡槽417,然后撤销按压力,卡块4152重新与插头座本体41的内壁抵接滑移,供拨块415插接的通孔4141也可以是盲孔,这样就不需要另外设置弹簧座4142,弹簧4143的一端抵接在弹簧座4142上,另一端与拨块415的下端抵接,且始终成压缩状态,结构简单,安装和加工均很方便,操作方便,效率高。
上述滑槽416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凸筋4161,拨块415的驱动端4151位于限位凸筋4161的上方,驱动端4151与限位凸筋4161构成导向限位配合,所述插头座本体41远离第一插脚42的一侧设置有电插孔418。限位凸筋4161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拨块415被按压到插头座本体41内,卡槽417设置在限位凸筋4161的内侧面上,卡块4152和驱动端4151之间形成供限位凸筋4161容置的凹腔4153,该凹腔4153与限位凸筋4161构成导向滑移配合,电插孔418的设置是为了方便与其他插头连接,最大限度的提高使用率。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或者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简单变化或更改的,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转换插座,包括插座本体、电源线、插头以及插孔,所述插座本体内上设置有导电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壳体、第一插接片和第二插接片,所述第一插接片和第二插接片与壳体构成转动设置,所述插座本体内还设置有与导电片组件电连接的过载保护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转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片和第二插接片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壳体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壳体构成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防止第一插接片脱出壳体的第一限位片,第二连接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防止第二插接片脱出壳体的第二限位片,所述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的相对面上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锯齿结构,第一插接片和第二插接片通过锯齿结构联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转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片的一端穿出第一连接部置于壳体内形成第一接触端,第二插接片的一端穿出第二连接部置于壳体内形成第二接触端,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抵触并导通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成弯曲设置,壳体内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一端与第一接触端抵接,另一端与第一接线柱套接,第二导电片的一端与第二接触端抵接,另一端与第二接线柱套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式转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载保护组件采用双金属片过载保护组件,双金属片过载保护组件中的双金属片的一端固定在插座本体内,另一端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一触点,第一触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之间设置有挡板,挡板的一端向外延伸穿出插座本体形成复位按钮,挡板上设置有供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穿过并导通的条形通孔,挡板位于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下方的端部为阻隔端,所述挡板上位于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成上下设置的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上,第一弹簧座固定在挡板上,第二弹簧座固定在插座本体上,当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断开时,挡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使挡板的阻隔端置于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转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透光孔,透光孔中设置有与过载保护组件电连接的过载指示灯,透光孔成笑脸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便携式转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间隔设置在插座本体的四周侧壁上,插座本体的周面上设置有环形槽,插孔中的零线孔和火线孔呈一字形对称布置于环形槽两侧,插座本体上还设置有USB接线孔,所述环形槽的底面上设置有出线孔,所述壳体上与第一插接片和第二插接片所在的面相邻的侧面上设置有接线孔,壳体远离第一插接片和第二插接片的背部上设置有穿线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便携式转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上配置有转换插头,插座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转换插头的中空容腔,所述转换插头包括插头座本体,插头座本体的尾端设置有用于与插头电连接的电插孔和第三导电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转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座本体上设置有对应的两第一插脚,所述插头座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二插脚,第二插脚与插头座本体铰接或伸缩设置,第二插脚展开或伸出后位于两第一插脚之间的正上方,第二插脚与插头座本体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第一插脚与插头座本体构成伸缩配合,插头座本体内固定设置有第三导电片,第三导电片与第一插脚构成滑移导通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转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脚与插头座本体铰接,第二插脚呈L型,插头座本体的外周面上与第二插脚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二插脚适配的凹槽,第二插脚通过转动可置于凹槽内,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插头座本体上的限位块,第二插脚展开后第二插脚的外侧面与限位块构成抵接限位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便携式转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脚可伸出插头座本体的一端为***端,另一端为连接端,两第一插脚的连接端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上设置有带动第一插脚移动的拨块,拨块的一端向外延伸伸出插头座本体形成驱动端,所述插头座本体上设置有供拨块穿过的滑槽,拨块与滑槽构成导向滑移设置,所述拨块与插头座本体之间设置有防止第一插脚缩回的锁定机构。
CN201720844230.5U 2017-07-12 2017-07-12 便携式转换插座 Active CN2069079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4230.5U CN206907984U (zh) 2017-07-12 2017-07-12 便携式转换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4230.5U CN206907984U (zh) 2017-07-12 2017-07-12 便携式转换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07984U true CN206907984U (zh) 2018-01-19

Family

ID=61312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44230.5U Active CN206907984U (zh) 2017-07-12 2017-07-12 便携式转换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079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8636A (zh) * 2017-07-12 2017-10-13 温州均源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转换插座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8636A (zh) * 2017-07-12 2017-10-13 温州均源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转换插座
CN107248636B (zh) * 2017-07-12 2024-04-16 温州均源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转换插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48708A (zh) 一种新型防触电的供电装置
CN109888581B (zh) 一种插扣式取电的外置轨道供电***
CN107248636A (zh) 便携式转换插座
CN202403215U (zh) 一种条形灯的连接结构
CN206907984U (zh) 便携式转换插座
CN204088791U (zh) 一种旋转开关插座
US8541937B2 (en) Lamp for use in light strings
CN105226463B (zh) 一种旋转开关插座
CN202004220U (zh) 安全插座和电气插接设备
CN203277817U (zh) 一种防插头脱出插座的简易装置
CN205070116U (zh) 一种具备扩展功能的插头
CN201465868U (zh) 一种插卡取电开关
CN203277834U (zh) 一种防插头脱落得插座结构
CN108242748B (zh) 一种三孔插座与两孔插座可分离的接线板
CN206908056U (zh) 插座
CN110137741A (zh) 移动插座及用于该移动插座上的盖板
CN100588048C (zh) 连接装置
CN102318145A (zh) 横向接合的电插座
CN206976749U (zh) 转换插头
CN104183980B (zh) 一种防插头脱落的插座结构
CN100385749C (zh) 按压式灯座
CN104183976B (zh) 一种防插头脱出插座的简易装置
CN204257998U (zh) 灯座、非供电侧灯座以及照明器具
CN210628620U (zh) 螺口多用型插头母座
CN207183651U (zh) 一种防水防触电安全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