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02012U - 一种底泥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底泥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02012U
CN206902012U CN201720552121.6U CN201720552121U CN206902012U CN 206902012 U CN206902012 U CN 206902012U CN 201720552121 U CN201720552121 U CN 201720552121U CN 206902012 U CN206902012 U CN 2069020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mud
handling device
transport vehicle
dewa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521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旭峰
李成
张少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o
Priority to CN2017205521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020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020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0201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泥处理装置,包括:清淤车与脱水运输车;其中,脱水运输车的箱体设置于脱水运输车的二类底盘大梁上,箱体的底部设有脱水过滤格栅,箱体内设有土工管袋,且土工管袋的底部的过滤结构与脱水过滤格栅的格栅孔连通,脱水运输车的二类底盘大梁的底部设有过滤收集槽,过滤收集槽与脱水过滤格栅的格栅孔连通,且过滤收集槽内设有排水泵,排水泵与一管道连接;清淤车上设有淤泥输送管,淤泥输送管的输出口与土工管袋的输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在降低对城市的二次污染的情况下,高效的处理底泥。

Description

一种底泥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底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如果不及时清理城市河流黑臭底泥,其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同时其还是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其中,水体中的大量污染物沉淀并累积在河流底泥中。在某种意义上,底泥是排入河流中各种污染物的归属之一,污染严重的底泥在物理、化学、生物等一系列作用下,吸附在底泥颗粒上的污染物与孔隙水发生交换,从而向水中释放污染物,造成水体二次污染,导致河道水体常年黑臭,所以河道底泥定期清理在黑臭水体治理中显得尤其重要。
传统的清淤方法有:使用手工工具进行人工掏挖、淤泥抓斗车掏挖、清淤泵、传统清淤船等,但人工掏挖劳动强度大,工作状况差,安全度不高;淤泥抓斗车故障多,适应性差,而且它只能处理水中较大的石块和杂物,对灰尘等微小固体形成的淤泥很难进行处理;清淤泵的适应性更差,水中较大的石块很容易损坏泵体;传统清淤船的工作效率、自动化效率都较低,特别是在清淤水面较大时,工作和移动不方便。
传统的清淤出的淤泥处理途径常规有:(1)在河道两边挖砌干化池自然干化淤泥,淤泥干化后清理运输到指定地处理;(2)河道两侧设置淤泥脱水处理场地,比如土工袋脱水处理;(3)淤泥抓斗车直接掏挖淤泥到运输车,运输到指定地。污泥常规脱水处置办法存在诸多缺点,如河道设置自然干化池和脱水设施,不仅占用场地,受天气影响,而且发散出臭味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淤泥抓斗车直接掏挖淤泥到运输车,由于含水率高,运输过程中遗漏现象严重。上述传统处理途径不仅要占河道两侧空间,且散发出恶臭气味和脏乱施工场景严重影响市民生活,还会对城市产生二次污染,不适合城市中心黑臭河道的清淤治理。
综上所述,目前处理底泥的方式会城市造成二次污染,且处理底泥的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泥处理装置,能在降低对城市的二次污染的情况下,高效的处理底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泥处理装置,包括:清淤车与脱水运输车;其中,脱水运输车的箱体设置于脱水运输车的二类底盘大梁上,箱体的底部设有脱水过滤格栅,箱体内设有土工管袋,且土工管袋的底部的过滤结构与脱水过滤格栅的格栅孔连通,脱水运输车的二类底盘大梁的底部设有过滤收集槽,过滤收集槽与脱水过滤格栅的格栅孔连通,且过滤收集槽内设有排水泵,排水泵与一管道连接;清淤车上设有淤泥输送管,淤泥输送管的输出口与土工管袋的输入口连接。
可选的,箱体内还设有至少一个脱水增压结构,脱水增压结构包括增压板、摇臂以及驱动电机,摇臂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增压板连接,
其中,增压板位于箱体的顶部与土工管袋的顶部之间。
可选的,土工管袋的输入口上设有一阀门。
可选的,箱体通过举升***设置于脱水运输车的二类底盘大梁上。
可选的,箱体的第一侧面上设有自动升降门,箱体的第一侧面为箱体上与箱体的第二侧面相对的侧面,箱体的第二侧面为箱体上朝向脱水运输车的车头的侧面。
可选的,脱水过滤格栅的栅条外套设有不锈钢套筒。
可选的,脱水过滤格栅的栅条为圆柱形栅条。
可选的,过滤结构为过滤孔。
可选的,清淤车上还设有淤泥储存室以及吸泥管,淤泥储存室分别与淤泥输送管的输入口和吸泥管的输出口连通。
可选的,过滤收集槽内还有设有管道储存室。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清淤车的淤泥输送管向脱水运输车的土工管袋输送淤泥,使淤泥水通过土工管袋底部的过滤结构经脱水过滤格栅汇入过滤收集槽,进而使淤泥水通过排水泵与管道排入河道,当土工管袋内注满淤泥,且土工管袋内的淤泥脱水达到要求时,关闭排水泵并移开淤泥输送管,最终通过脱水运输车将脱水后的淤泥运输至淤泥处置场指定地点,从而达到在降低对城市的二次污染的情况下,高效的处理底泥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泥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脱水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脱水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淤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淤车的淤泥输送管与吸泥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清淤车;2、脱水运输车;3、箱体;4、脱水过滤格栅;5、土工管袋;6、过滤收集槽;7、排水泵;8、管道;9、淤泥输送管;10、增压板;11、举升***;12、自动升降门;13、不锈钢套筒;14、淤泥储存室;15、吸泥管;16、管道储存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泥处理装置,该底泥处理装置包括:清淤车1与脱水运输车2。
其中,脱水运输车2的箱体3设置于脱水运输车2的二类底盘大梁上,箱体3的底部设有脱水过滤格栅4,箱体3内设有土工管袋5,且土工管袋5的底部的过滤结构与脱水过滤格栅4的格栅孔连通,脱水运输车2的二类底盘大梁的底部设有过滤收集槽6,过滤收集槽6与脱水过滤格栅4的格栅孔连通,且过滤收集槽6内设有排水泵7,排水泵7与一管道8连接;清淤车1上设有淤泥输送管9,淤泥输送管9的输出口与土工管袋5的输入口连接。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箱体3可以为一集中箱。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箱体3内还可以设置一用于放置土工管袋5的储存室,这样,当不需要处理底泥时,可将土工管袋5放置在该储存室内。且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为便于在需要处理底泥时,能够自动打开放置在储存室内的土工管袋5,上述储存室内还可设置一用于自动打开土工管袋5的辅助设备,例如电机等,需要说明的是,若上述辅助设备为电机,则该电机可与车身控制器电连接,由车身控制器控制其开启。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车身控制器控制该电机开启的方式与车身控制器控制车上的其他电机(例如空调电机)开启的方式相同。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过滤收集槽6内还有设有管道储存室16,该管道储存室16用于在不需要处理底泥时,放置与排水泵7连接的管道8。从而避免上述管道8长时间外露,影响其使用寿命。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清淤车1上还设有淤泥储存室14以及吸泥管15,淤泥储存室14分别与淤泥输送管9的输入口和吸泥管15的输出口连通。其中,该吸泥管15可直接进入淤泥吸取河底淤泥,从而将淤泥(例如河底的底泥)从河底吸至淤泥储存室14,以便将淤泥通过淤泥输送管9输送至土工管袋5,进而便于后续脱水运输车2对底泥进行处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吸泥管15可折叠伸缩、使吸泥管15的输入口进入淤泥的位置和深度可调,从而在无需人工配合的情况下,进行河道横向范围和不同深度的清淤,达到节省劳动力、提高清淤效率,同时减轻对河水的扰动的效果。需要进一步说明的,上述吸泥管15的折叠伸缩可通过一操控结构实现。作为一个示例,上述操控结构可为一电机,该电机可由车身控制器控制,且车身控制器控制该电机的方式与车身控制器控制车上的其他电机(例如空调电机)的方式相同。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土工管袋5主要用于对淤泥进行脱水。且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为增强脱水效果,上述箱体3内还设有至少一个脱水增压结构,脱水增压结构包括增压板10、摇臂以及驱动电机,摇臂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增压板10连接。其中,增压板10位于箱体3的顶部与土工管袋5的顶部之间。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在对底泥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上述驱动电机可通过摇臂带动增压板10逐渐向土工管袋5移动并挤压土工管袋5,向土工管袋5增压,进而提高脱水速度、增强脱水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驱动电机可通过手动开启,也可以通过脱水运输车2的车身控制器控制其开启,即上述驱动电机与脱水运输车2的车身控制器电连接,由车身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需要说明的是,车身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的方式与车身控制器控制车上的其他电机(例如空调电机)的方式相同。
且作为一个示例,上述脱水增压结构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并不限定上述脱水增压结构的具体数量。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脱水过滤格栅4的栅条之间的间距可以为78至82厘米,优选80厘米。
且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脱水过滤格栅4的栅条外套设有不锈钢套筒13,从而有助于延长脱水过滤格栅4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脱水过滤格栅4的栅条为圆柱形栅条。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并不限定上述栅条的具体形式。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过滤结构为过滤孔。需要说明的是,土工管袋5的底部应具有多个过滤孔,从而便于淤泥水经脱水过滤格栅4汇入过滤收集槽6。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土工管袋5的输入口上设有一阀门。这样,当土工管袋5内注满淤泥,且土工管袋5内的淤泥脱水达到要求时,可通过关闭该阀门,断开淤泥输送管9与土工管袋5的连接,从而便于移开淤泥输送管9,终止其继续向土工管袋5输送淤泥,进而便于脱水运输车2将脱水后的淤泥运输至淤泥处置场指定地点。需要说明的是,当土工管袋5内装有淤泥时,土工管袋5可为如图1与图3所示的土工管袋5,而当土工管袋5内未装淤泥时,土工管袋5可为如图2所示的土工管袋5。
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箱体3通过举升***11设置于脱水运输车2的二类底盘大梁上。此外,上述箱体3的第一侧面上设有自动升降门12,箱体3的第一侧面为箱体3上与箱体3的第二侧面相对的侧面,箱体3的第二侧面为箱体3上朝向脱水运输车2的车头的侧面。这样,当脱水运输车2将脱水后的淤泥运输至淤泥处置场指定地点后,启动自动升降门12和举升***11,上述箱体3发生倾斜,使注满淤泥的土工管袋5通过脱水过滤格栅4的栅条外的不锈钢套筒13滑离箱体3,从而完成清淤、脱水、运输任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箱体3的底部可设置一插口,这样,当举升***11启动后,举升***11的一端能卡在该插口内,使举升***11能稳固的支撑箱体3保持倾斜状态。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举升***11可以为液压油缸前置单缸直推式举升***。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并不限定上述举升***11的具体形式。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升降门12为一自动开闭升降门。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并不限定上述自动升降门12的具体形式。
由此可见,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清淤车1的淤泥输送管9向脱水运输车2的土工管袋5输送淤泥,使淤泥水通过土工管袋5底部的过滤结构经脱水过滤格栅4汇入过滤收集槽6,进而使淤泥水通过排水泵7与管道8排入河道,当土工管袋5内注满淤泥,且土工管袋5内的淤泥脱水达到要求时,关闭排水泵7并移开淤泥输送管9,最终通过脱水运输车2将脱水后的淤泥运输至淤泥处置场指定地点,从而达到在降低对城市的二次污染的情况下,高效的处理底泥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由上述底泥处理装置的具体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底泥处理装置便于移动、易操作。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底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淤车(1)与脱水运输车(2);其中,所述脱水运输车(2)的箱体(3)设置于所述脱水运输车(2)的二类底盘大梁上,所述箱体(3)的底部设有脱水过滤格栅(4),所述箱体(3)内设有土工管袋(5),且所述土工管袋(5)的底部的过滤结构与所述脱水过滤格栅(4)的格栅孔连通,所述脱水运输车(2)的二类底盘大梁的底部设有过滤收集槽(6),所述过滤收集槽(6)与所述脱水过滤格栅(4)的格栅孔连通,且所述过滤收集槽(6)内设有排水泵(7),所述排水泵(7)与一管道(8)连接;所述清淤车(1)上设有淤泥输送管(9),所述淤泥输送管(9)的输出口与所述土工管袋(5)的输入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内还设有至少一个脱水增压结构,所述脱水增压结构包括增压板(10)、摇臂以及驱动电机,所述摇臂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增压板(10)连接,其中,所述增压板(10)位于所述箱体(3)的顶部与所述土工管袋(5)的顶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管袋(5)的输入口上设有一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通过举升***(11)设置于所述脱水运输车(2)的二类底盘大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的第一侧面上设有自动升降门(12),所述箱体(3)的第一侧面为所述箱体(3)上与所述箱体(3)的第二侧面相对的侧面,所述箱体(3)的第二侧面为所述箱体(3)上朝向所述脱水运输车(2)的车头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过滤格栅(4)的栅条外套设有不锈钢套筒(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过滤格栅(4)的栅条为圆柱形栅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为过滤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车(1)上还设有淤泥储存室(14)以及吸泥管(15),所述淤泥储存室(14)分别与所述淤泥输送管(9)的输入口和所述吸泥管(15)的输出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收集槽(6)内还有设有管道储存室(16)。
CN201720552121.6U 2017-05-17 2017-05-17 一种底泥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020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52121.6U CN206902012U (zh) 2017-05-17 2017-05-17 一种底泥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52121.6U CN206902012U (zh) 2017-05-17 2017-05-17 一种底泥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02012U true CN206902012U (zh) 2018-01-19

Family

ID=61288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5212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02012U (zh) 2017-05-17 2017-05-17 一种底泥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0201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3118A (zh) * 2018-08-23 2019-01-01 杭州市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只允许垃圾船通过的城市河道清淤设备
CN112745004A (zh) * 2020-12-31 2021-05-04 中机国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河底污泥处理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3118A (zh) * 2018-08-23 2019-01-01 杭州市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只允许垃圾船通过的城市河道清淤设备
CN112745004A (zh) * 2020-12-31 2021-05-04 中机国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河底污泥处理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1881B (zh) 用于桩底沉渣清理的清渣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04646407B (zh) 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受污染建筑渣块的清洗***及清洗方法
CN201208531Y (zh) 泥浆除砂器
CN104988897B (zh) 一种河道淤泥工厂化固结处理方法
CN206385585U (zh) 一种水利工程清淤机
CN206902012U (zh) 一种底泥处理装置
CN106565057B (zh) 一种湖泊水体净化管网循环***及其施工方法
CN108750027A (zh) 河道清理装置及方法
CN206844298U (zh) 一种设置有可翻转吸污管卷盘的联合吸污车
CN200960518Y (zh) 储油罐底淤积泥沙机械化清理装置
CN102765865B (zh) 拖挂式污泥处理设备及方法
CN206844201U (zh) 河道淤泥清理***
CN206188617U (zh) 泥浆干化***
CN107313474A (zh) 河道淤泥清理***及清理方法
CN204326228U (zh) 一种雨水净化树箱***
CN106948395A (zh) 一种负压输送式清淤机器人
CN209144964U (zh) 一种高效率的雨水隔离收集装置
CN207144030U (zh) 一种水电站清淤设备
CN206174023U (zh) 轮式两栖生态清淤装置
CN213508645U (zh) 一种土木建筑施工的高效清淤设备
CN204918336U (zh) 一种污泥处置装置
CN213508847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道路排水清污装置
CN204877337U (zh) 泥浆不落地智能环保一体化钻井固控***及其固液存储池
CN203129318U (zh) 下水道疏通智能清淤车
CN212641492U (zh) 基坑水泥分离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