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91097U - 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烘箱及输送*** - Google Patents

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烘箱及输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91097U
CN206891097U CN201720768154.4U CN201720768154U CN206891097U CN 206891097 U CN206891097 U CN 206891097U CN 201720768154 U CN201720768154 U CN 201720768154U CN 206891097 U CN206891097 U CN 2068910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ilm
ajutage
air draught
pip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6815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智勇
梁达辉
何汉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Union Stretch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Union Stretch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Union Stretch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Union Stretch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6815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910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910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910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烘箱及输送***,该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支架及第二安装支架;第一动力装置,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送风端及第一吸风端;第二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包括第二送风端及第二吸风端;第一风管组件,第一风管组件包括与第一送风端接通的第一送风管及与第二吸风端接通的第一吸风管,及第二风管组件,第二风管组件与第一风管组件纵向间隔设置形成薄膜热交换区,第二风管组件包括与第二送风端接通的第二送风管及与第一吸风端接通的第二吸风管。该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烘箱及输送***,能有效避免风管间出现了不规则紊流,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能实现对薄膜加热温度的精确调节。

Description

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烘箱及输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烘箱及输送***。
背景技术
塑料薄膜的拉伸及松弛必须在满足其工艺环境下进行,保证烘箱内薄膜区域的温度、风压、风速等参数的精度及均匀度,实现热循环风的流动的有效控制,提高热传递效率等对薄膜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无论是通过烘箱的单侧还是双侧送风,空气流在风机叶轮的作用下通过分流静压箱分别在上下方向对管道送风,并作用于薄膜的上下两面,它们离开薄膜后再被位于一侧的静压箱吸风口吸回,经内置热交换器加热后再进行下一循环。而热循环风通过风道喷嘴作用于薄膜表面后,分布于烘箱各处不能有效返回静压箱的回风口,局部形成的扰流影响了喷嘴送风与薄膜的热交换的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烘箱及输送***,能有效避免风管间出现了不规则紊流,提高能量利用率。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支架及第二安装支架;用于产生风量的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固设于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送风端及第一吸风端;用于产生风量的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固设于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括第二送风端及第二吸风端;第一风管组件,所述第一风管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之间,所述第一风管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送风端接通的第一送风管及与第二吸风端接通的第一吸风区域,所述第一送风管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吸风区域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回流配合的第一吸风口;及第二风管组件,所述第二风管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之间,所述第二风管组件与所述第一风管组件纵向间隔设置形成薄膜热交换区,所述第二风管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送风端接通的第二送风管及与第一吸风端接通的第二吸风区域,所述第二送风管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及所述第一出风口均朝向所述薄膜热交换区设置,所述第二吸风区域设有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回流配合的第二吸风口。
上述烘箱使用时,薄膜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之间进入、进入第一风管组件与第二风管组件纵向间隔设置形成的薄膜热交换区内,第一动力装置通过第一送风管将产生的热风送入薄膜的上表面,对薄膜上表面进行均匀加热,同时利用第一吸风区域将第一送风管送出的热风有序的吸入到第二动力装置的第二吸风端;同时第二动力装置通过第二送风管将产生的热风送入薄膜的下表面,对薄膜下表面进行均匀加热,同时利用第二吸风区域将第二送风管送出的热风有序的吸入到第一动力装置的第一吸风端,进而可对薄膜的上下表面进行均匀的加热,与此同时由于第一动力装置及第二动力装置分别回收热风,形式稳定的热循环回路,减少风热的浪费,避免出现局部紊流。该烘箱结构可靠,能有效避免风管间出现了不规则紊流,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能实现对薄膜加热温度的精确调节。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风管至少有两条,相邻两条所述第一送风管之间设有一条第一吸风管,所述第二送风管至少有两条,相邻两条所述第一送风管之间设有一条第二吸风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风管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送风管设置;所述第二吸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吸风管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送风管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风口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吸风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于所述第一吸风管的两对侧;所述第二吸风口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二吸风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于所述第二吸风管的两对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送风管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二送风管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管组件还包括第一静压箱及第一吸流箱,所述第一静压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送风端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送风管接通,所述第一吸流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吸风端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吸风区域接通;所述第二风管组件还包括第二静压箱及第二吸流箱,所述第二静压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送风端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送风管接通,所述第二吸流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吸风端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风区域接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静压箱设有多个第一导流板,多个所述第一导流板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静压箱内形成多条第一导流通道;所述第二静压箱设有多个第二导流板,多个所述第二导流板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静压箱内形成多条第二导流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静压箱及所述第二静压箱均设有格栅闸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装置还包括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与所述第一吸风端接通、且靠近所述第一吸风端设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还包括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二加热器与所述第二吸风端接通、且靠近所述第二吸风端设置。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烘箱,包括上述的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及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通信连接。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输送***,包括上述烘箱,还包括用于将薄膜输送至所述烘箱的薄膜热交换区的薄膜输送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A-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输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支撑框架,110、第一安装支架,120、第二安装支架,200、第一动力装置,210、第一送风端,230、第一加热器,300、第二动力装置,310、第二送风端,320、第二吸风端,330、第二加热器,400、第一风管组件,410、第一送风管,412、第一出风口,420、第一吸风管,422、第一吸风口,430、第一静压箱,432、第一导流板,440、第一吸流箱,402、薄膜热交换区,500、第二风管组件,510、第二送风管,512、第二出风口,520、第二吸风管,522、第二吸风口,530、第二静压箱,532、第二导流板,540、第二吸流箱,600、格栅闸阀,10、薄膜输送机构,20、烘箱,30、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接通”另一个元件,那么二者之间的流体能够流通,其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第一吸风区域”及“第二吸风区域”可通过导流板、分流板及吸风管等结构形成,只要通过现有技术形成吸风区域均属于本申请需要保护的范围。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包括:支撑框架100,支撑框架10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支架110及第二安装支架 120;用于产生风量的第一动力装置200,第一动力装置200固设于第一安装支架110,第一动力装置200包括第一送风端210及第一吸风端(未标示);用于产生风量的第二动力装置300,第二动力装置300固设于第二安装支架120,第二动力装置300包括第二送风端310及第二吸风端320;第一风管组件400,第一风管组件400设置于第一安装支架110与第二安装支架120之间,第一风管组件400包括与第一送风端210接通的第一送风管410及与第二吸风端320接通的第一吸风管420,第一送风管410设有第一出风口412,第一吸风管420设有与第一出风口412形成回流配合的第一吸风口422;及第二风管组件500,第二风管组件500设置于第一安装支架110与第二安装支架120之间,第二风管组件500与第一风管组件400纵向间隔设置形成薄膜热交换区402,第二风管组件 500包括与第二送风端310接通的第二送风管510及与第一吸风端接通的第二吸风管520,第二送风管510设有第二出风口512,第二出风口512及第一出风口412均朝向薄膜热交换区402设置,第二吸风管520设有与第二出风口512形成回流配合的第二吸风口522。
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烘箱使用时,薄膜从第一安装支架110与第二安装支架120之间进入、进入第一风管组件400与第二风管组件500纵向间隔设置形成的薄膜热交换区402内,第一动力装置200通过第一送风管410将产生的热风送入薄膜的上表面,对薄膜上表面进行均匀加热,同时利用第一吸风管 420将第一送风管410送出的热风有序的吸入到第二动力装置300的第二吸风端 320;同时第二动力装置300通过第二送风管510将产生的热风送入薄膜的下表面,对薄膜下表面进行均匀加热,同时利用第二吸风管520将第二送风管510 送出的热风有序的吸入到第一动力装置200的第一吸风端,进而可对薄膜的上下表面进行均匀的加热,与此同时由于第一动力装置200及第二动力装置300 分别回收热风,形式稳定的热循环回路,减少风热的浪费,避免出现局部紊流;因而在烘箱的热交换区对薄膜表面形成快速、稳定、均匀、对称、恒温的热交换气流,进而能实现对薄膜最佳加热温度的精确调节。该烘箱结构可靠,能有效避免风管间出现了不规则紊流,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能实现对薄膜加热温度的精确调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送风管410至少有两条,相邻两条第一送风管410之间设有一条第一吸风管420,第二送风管510至少有两条,相邻两条第一送风管410之间设有一条第二吸风管520。因而可形成更大面积的热交换区,对薄膜的加热效率更高。进一步的,第一吸风口422设置于第一吸风管420的侧面,且朝向第一送风管410设置;第二吸风口522设置于第二吸风管520的侧面,且朝向第二送风管510设置。因而使第一送风管410出来的热风对薄膜上表面加热后,再通过第一吸风管420的第一吸风口422将热风引流至第一出风口412的上面,形成稳定的循环气流回路,避免出现局部紊流,造成能量损耗;使第二送风管510出来的热风对薄膜下表面加热后,再通过第二吸风管520 的第二吸风口522将热风引流至第二出风口512的下面,形成稳定的循环气流回路,避免出现局部紊流,造成能量损耗。再进一步的,第一吸风口422为多个,且沿第一吸风管420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于第一吸风管420的两对侧;第二吸风口522为多个,且沿第二吸风管520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于第二吸风管520的两对侧。进而可分别在多条第一送风管410之间及第二送风管510 之间形成多条稳定的循环气流回路,在在同等的条件下,烘箱的装机容量及生产能耗大为节省。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出风口412为多个,且沿第一送风管410 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第二出风口512为多个,且沿第二送风管510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因而可在薄膜热交换区402形成两个均匀稳定加热面,分别对薄膜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进行均匀加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风管组件400还包括第一静压箱430及第一吸流箱440,第一静压箱430的一端与第一送风端210接通、另一端与第一送风管410接通,第一吸流箱440的一端与第二吸风端320接通、另一端与第一吸风管420接通;第二风管组件500还包括第二静压箱530及第二吸流箱540,第二静压箱530的一端与第二送风端310接通、另一端与第二送风管510接通,第二吸流箱540的一端与第一吸风端接通、另一端与第二吸风管520接通。因而通过第一吸流箱440对多个第一吸风管420吸取的气流进行有序的回收、送入对应的第二动力装置300的第二进风端,再利用第二静压箱530对第二动力装置300的第二出风端送出的风进行静压稳定气流,使进入第二送风管510的气流流速均衡稳定;同理通过第二吸流箱540对多个第二吸风管520吸取的气流进行有序的回收、送入对应的第一动力装置200的第一进风端,再利用第一静压箱430对第一动力装置200的第一出风端送出的风进行静压稳定气流,使进入第一送风管410的气流流速均衡稳定。进一步的,第一静压箱430设有多个第一导流板432,多个第一导流板432间隔设置于第一静压箱430内形成多条第一导流通道;第二静压箱530设有多个第二导流板532,多个第二导流板532 间隔设置于第二静压箱530内形成多条第二导流通道。因而可以通过第一静压箱430对接多条第一送风管410,一条第一导流板432对应一条第一送风管410;同理通过第二静压箱530对接多条第二送风管510,一条第二导流板532对应一条第二送风管510,便于利用第一静压箱430及第二静压箱530对气流进行疏导分流,形成流速稳定均匀的气流。同理,第一吸流箱440及第二吸流箱540也可设置多个导流板来形成多条吸流气流通道。再进一步的,第一静压箱430及第二静压箱530均设有格栅闸阀600。因而可根据热工艺需要,利用格栅闸阀 600灵活调整各条第一送风管410的第一出风口412及各条第二送风管510的第二出风口512的热风压力及风速。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动力装置200还包括第一加热器230,第一加热器230与第一吸风端接通、且靠近第一吸风端设置;第二动力装置300 还包括第二加热器330,第二加热器330与第二吸风端320接通、且靠近第二吸风端320设置。因而在第一吸风端设置第一加热器230、第二吸风端320设置第二加热器330,在入风口对气流进行预热,便于形成及调控第一出风端及第二出风端的气流的流速及气流压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烘箱,包括上述的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还包括控制器(未示出),控制器与第一动力装置200及第二动力装置300通信连接。进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控制器自动调节第一动力装置200及第二动力装置300的风力大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薄膜同步拉伸及松弛***,包括上述烘箱,还包括用于将薄膜输送至烘箱20的薄膜热交换区402的薄膜输送机构10。
因而在薄膜薄膜同步输送中,根据不同阶段的薄膜拉伸或松弛所需的加热温度,利用薄膜输送机构10将薄膜输送至对应烘箱20的薄膜热交换区402;该烘箱20能对薄膜表面形成快速、稳定、均匀、对称、恒温的热交换气流,对薄膜的不同阶段进行精确的加热,有效提高热循环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支架及第二安装支架;
用于产生风量的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固设于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送风端及第一吸风端;
用于产生风量的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固设于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括第二送风端及第二吸风端;
第一风管组件,所述第一风管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之间,所述第一风管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送风端接通的第一送风管及与第二吸风端接通的第一吸风区域,所述第一送风管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吸风区域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回流配合的第一吸风口;及
第二风管组件,所述第二风管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之间,所述第二风管组件与所述第一风管组件纵向间隔设置形成薄膜热交换区,所述第二风管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送风端接通的第二送风管及与第一吸风端接通的第二吸风区域,所述第二送风管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及所述第一出风口均朝向所述薄膜热交换区设置,所述第二吸风区域设有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回流配合的第二吸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风区域为第一吸风管,所述第二吸风区域为第二吸风管;所述第一送风管至少有两条,相邻两条所述第一送风管之间设有一条第一吸风管,所述第二送风管至少有两条,相邻两条所述第一送风管之间设有一条第二吸风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风管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一送风管设置;所述第二吸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吸风管的侧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送风管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风口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吸风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于所述第一吸风管的两对侧;所述第二吸风口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二吸风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于所述第二吸风管的两对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送风管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二送风管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组件还包括第一静压箱及第一吸流箱,所述第一静压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送风端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送风管接通,所述第一吸流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吸风端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吸风区域接通;所述第二风管组件还包括第二静压箱及第二吸流箱,所述第二静压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送风端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送风管接通,所述第二吸流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吸风端接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风区域接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压箱设有多个第一导流板,多个所述第一导流板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静压箱内形成多条第一导流通道;所述第二静压箱设有多个第二导流板,多个所述第二导流板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静压箱内形成多条第二导流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还包括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与所述第一吸风端接通、且靠近所述第一吸风端设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还包括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二加热器与所述第二吸风端接通、且靠近所述第二吸风端设置。
9.一种烘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及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通信连接。
10.一种输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烘箱,还包括用于将薄膜输送至所述烘箱的薄膜热交换区的薄膜输送机构。
CN201720768154.4U 2017-06-27 2017-06-27 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烘箱及输送*** Active CN2068910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68154.4U CN206891097U (zh) 2017-06-27 2017-06-27 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烘箱及输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68154.4U CN206891097U (zh) 2017-06-27 2017-06-27 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烘箱及输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91097U true CN206891097U (zh) 2018-01-16

Family

ID=61297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68154.4U Active CN206891097U (zh) 2017-06-27 2017-06-27 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烘箱及输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9109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7875A (zh) * 2019-10-18 2019-12-20 佛山市盟思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薄膜拉伸生产线烘箱及烘箱单元
CN110682484A (zh) * 2019-10-18 2020-01-14 佛山市盟思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烘箱装置及窜风阻尼结构
CN111707076A (zh) * 2020-08-20 2020-09-25 佛山市盟思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薄膜生产线烘箱及热平衡烘箱单元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7875A (zh) * 2019-10-18 2019-12-20 佛山市盟思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薄膜拉伸生产线烘箱及烘箱单元
CN110682484A (zh) * 2019-10-18 2020-01-14 佛山市盟思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烘箱装置及窜风阻尼结构
CN110587875B (zh) * 2019-10-18 2024-03-29 佛山市盟思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薄膜拉伸生产线烘箱及烘箱单元
CN111707076A (zh) * 2020-08-20 2020-09-25 佛山市盟思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薄膜生产线烘箱及热平衡烘箱单元
CN111707076B (zh) * 2020-08-20 2020-11-24 佛山市盟思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薄膜生产线烘箱及热平衡烘箱单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91264B (zh) 空调器出风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206891097U (zh) 薄膜同步热循环风道、烘箱及输送***
CN103407288B (zh) 一种宽幅壁纸设备的涂布烘箱
CN202388930U (zh) 壁纸发泡烘箱
CN203427450U (zh) 宽幅壁纸设备的涂布烘箱
CN106766793A (zh) 一种一体式循环热气流气浮加热板带材装置及方法
CN208458465U (zh) 均匀受热的玻璃纤维隧道式烘干炉热风循环***
CN206796363U (zh) 一种改进的发泡炉
CN107297312A (zh) 一种节能减排干式涂布机干燥***
CN209468629U (zh) 一种带有双冷风装置的pvc人造革发泡炉
CN206066790U (zh) 烘箱
CN103223398A (zh) 一种立式上胶机烘干箱及节能方法
CN206109469U (zh) 一种网带式内置热风循环加热回火炉
CN216573998U (zh) 一种气浮干燥箱
JP6920465B2 (ja) フィルム製造装置
CN107351369A (zh) 一种带渐扩型孔板的静压箱组的设计方法
CN208542504U (zh) 宽板生产线送回风***
CN201954943U (zh) 实现气体流场热移位及气氛均匀的工业炉窑
CN208312973U (zh) 一种籽棉干燥机
CN208646021U (zh) 一种聚酯薄膜生产过程中的横拉保温箱
CN207646245U (zh) 一种均匀加热板材的热风循环通道装置
CN207493986U (zh) 一种节能减排干式涂布机干燥***
CN206420275U (zh) 一种一体式循环热气流气浮加热板带材装置
CN201637248U (zh) 一种布料烘干装置
CN207025773U (zh) 一种减少膜面影响的烘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216 Foshan, Guangdong Province, Nansha District, Danzao Town, three East District, 3 East Road, B, 22 units, 102 units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Foshan union stretch Machi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251 Foshan Guicheng Nanhai Guicheng road Nanping West Road Guangdong West Xia International Rubber and plastic city two phase 6 urban power alliance building 505 East (for office use only)

Patentee before: Foshan union stretch Machinery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