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90740U - 新风机 - Google Patents

新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90740U
CN206890740U CN201720774486.3U CN201720774486U CN206890740U CN 206890740 U CN206890740 U CN 206890740U CN 201720774486 U CN201720774486 U CN 201720774486U CN 206890740 U CN206890740 U CN 206890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vity
blower fan
new blower
ventilating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7448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祖旺
李艳明
陈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aik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aik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aik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aik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7448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90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90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90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风机,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第一风机组件、第二风机组件、通道切换组件、第一滤芯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风机组件、第二风机组件和通道切换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利用双轴电机以及叶片相反的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实现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循环,即第二腔体无需配备多个电机就能达到吸风和排风的目的,使得产品整体体积小、结构简单、高效节能。

Description

新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风机。
背景技术
国内空气质量日益恶化,人们对于空气净化类的电器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家用的空气净化电器多是空间内循环的空气净化器,即只是将室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净化,但这种净化方式在长期进行后会使得室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增高,而新风机能够使室内与室外空气产生循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杀菌、消毒、过滤等措施后,再输入室内,让室内的空气时刻保持新鲜干净。但是传统的新风机产品体积大、电机多、结构复杂、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新风机产品体积大、电机多、结构复杂、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新风机。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风机,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第一风机组件、第二风机组件、通道切换组件、第一滤芯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风机组件、第二风机组件和通道切换组件连接;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所述通道切换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用于连通或阻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的气流;所述第一腔体的壁面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一滤芯设于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腔体的壁面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设于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包括双轴电机、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所述第一风轮、第二风轮分别设于双轴电机两侧,且所述第一风轮的叶片与第二风轮的叶片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与室内空气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与室外空气连通;当通道切换组件呈第一状态时,新风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即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不连通,且第一风机组件工作,第二风机组件不工作,此时,室内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腔体,经由第一滤芯过滤后从第一出风口排出至室内,完成室内空气的循环净化;当通道切换组件呈第二状态时,所述新风机处于第二工作模式,即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连通,且第一风机组件及第二风机组件均工作,此时,室内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腔体,再经由通道切换组件进入第二腔体,由于第二腔体中的第一风轮的叶片与第二风轮的叶片相反,因此,第一风轮将室内空气通过第二出风口排出至室外,同时,第二风轮将室外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吸入新风机,室外空气进入第二腔体后,再进入第一腔体,经由第一滤芯过滤后从第一出风口排出至室内,第一风轮将室内空气通过第二出风口排出新风机,第二风轮将室外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吸入新风机,完成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换气循环,保持室内空气时刻新鲜。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利用双轴电机以及叶片相反的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实现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循环,即第二腔体无需配备多个电机就能达到吸风和排风的目的,使得产品整体体积小、结构简单、高效节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滤芯,所述第二滤芯设于第二进风口与第二风机组件之间,当新风机开启第二工作模式时,室外空气经由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二腔体,此时通过第二滤芯进行初步过滤后,再进入第二腔体中的第一滤芯进行高效过滤,使空气净化更彻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设于第二腔体内。由于夏季或动机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外空气交换会使得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给人们带来不适,因此在第二腔体内设置热交换器,如果启用第二工作模式,热交换器将需要排出室外的室内空气与送入室内的室外空气进行冷热交换,在提供舒适温度空气的同时,回收能量,节约能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道切换组件包括承载板、隔离板和切换件,所述承载板用于承载第一滤芯以及分隔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所述隔离板垂直设于承载板上,并设于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之间,以隔离出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并且,所述第一滤芯设于出风通道内;所述切换件设于第一进风口与承载板之间的进风通道内,以连通或阻隔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的气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件包括设有间隔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的通风板、设于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之间的转动扇叶以及驱动转动扇叶转动的电机,所述转动扇叶覆盖第一通风口或第二通风口;所述通风板设于承载板上方且与承载板平行;位于进风通道一侧的承载板上设有第三通风口和第四通风口,分别与通风板上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相对应;位于出风通道一侧的承载板上设有第五通风口;所述第三通风口与第五通风口连通,所述第四通风口与第二腔体连通。当新风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风机组件工作,第二风机组件不工作,转动扇叶覆盖第二通风口,此时,第二通风口封闭,无法将气流导流至第四通风口,从而气流无法进入第二腔体,使得室内空气经由第一通风口进入第三通风口后,由第三通风口将气流导流至承载板上的第五通风口,空气由第五通风口进入第一腔体内的出风通道,经由出风通道内的第一滤芯过滤后排出至室内。当新风机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均工作,转动扇叶覆盖第一通风口,此时,第一通风口封闭,无法将气流导流量至第三通风口,从而气流也无法通过第五通风口进入出风通道,使得室内空气经由第二通风口进入第四通风口后,再进入至第二腔体,经过第二腔体内的第一风轮作用,将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同时,第二风轮将室外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吸入新风机,室外空气进入第二腔体后,再通过承载板上的第五通风口进入第一腔体,经由第一滤芯过滤后从第一出风口排出至室内,第一风轮将室内空气通过第二出风口排出新风机,第二风轮将室外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吸入新风机,完成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换气循环,保持室内空气时刻新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有第三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的消音箱,所述消音箱可拆卸地设于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上,且第一进风口与第三进风口连通,第一出风口与第三出风口连通。通过消音箱进风排风,降低进风排风所产生的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音箱包括进风部分和出风部分,所述出风部分的截面为圆弧形。通过圆弧形的出风部将空气导流至出风口,降低出风噪音,同时通过圆弧改变出风风向,防止进风口与出风口在同一平面而产生空气自循环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芯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一滤芯呈倒V型设置。倒V型设置的第一滤芯与空气接触面更大,同时与风向顺应,降低风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可转动的门板,所述门板覆盖壳体一侧,或,所述门板的位置与第一滤芯和/或第二滤芯的位置匹配。通过转动门板打开壳体的一侧,或打开第一滤芯和/或第二滤芯相对的位置,方便更换第一滤芯和/或第二滤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空气质量传感器,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新风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新风机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机,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所述新风机包括室内空气循环净化的第一工作模式和室内与室外空气交换循环的第二工作模式:
1)开启新风机,控制通道切换组件阻隔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第一风机组件启动,新风机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室内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腔体,经过第一滤芯净化后,空气再经由第一出风口排出至室内;
2)当空气质量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预设值时,控制通道切换组件连通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启动,新风机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室内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腔体,经由通道切换组件进入第二腔体,通过第二出风口排出至室外;同时,室外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二腔体,再通过通道切换组件进入第一腔体,室外空气经过第一滤芯净化后,通过第一出风口排至室内;
3)当空气质量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未超过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新风机切换至第一工作模式;
4)当空气质量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的粉尘浓度超过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使得粉尘浓度与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成正比。
5)当空气质量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粉尘浓度未超过预设值时,第一风机组件按预设转速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利用双轴电机以及叶片相反的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实现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循环,即第二腔体无需配备多个电机就能达到吸风和排风的目的,使得产品整体体积小、结构简单、高效节能。
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的第一工作模式与第二工作模式实现室内空气循环净化以及室内室外空气循环净化。当新风机***处于智能自动状态时,新风机根据环境情况来切换工作模式以及更改风机的转速,即,当空气质量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预设值时,将新风机的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当空气质量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粉尘浓度超过预设值时,则调整第一腔体内的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粉尘浓度与第一风机组件的转速成正比,满足智能化和节能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的通道切换组件***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五。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11、第一腔体;111、第一进风口;112、第一出风口;12、第二腔体;121、第二进风口;122、第二出风口;13、门板;20、第一风机组件;30、第二风机组件;31、双轴电机;32、第一风轮;33、第二风轮;40、通道切换组件;41、承载板;411、第三通风口;412、第四通风口;413、第五通风口;42、隔离板;43、切换件;431、第一通风口;432、第二通风口;433、通风板;434、转动扇叶;435、电机;50、第一滤芯;60、第二滤芯;70、热交换器;80、消音箱;81、第三进风口;82、第三出风口;83、进风部分;84、出风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新风机,包括:壳体10以及设于壳体10内的第一风机组件20、第二风机组件30、通道切换组件40、第一滤芯50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风机组件20、第二风机组件30和通道切换组件40连接;所述壳体10包括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所述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由通道切换组件40隔开,所述通道切换组件40用于连通或阻隔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之间的气流;所述第一风机组件20和第一滤芯50设于第一腔体11内,所述第二风机组件30设于第二腔体12内,所述第一腔体11的壁面设有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所述第二腔体12的壁面设有第二进风口121和第二出风口122;所述第二风机组件30包括双轴电机31、第一风轮32和第二风轮33,所述第一风轮32、第二风轮33分别设于双轴电机31两侧,且所述第一风轮32的叶片与第二风轮33的叶片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与室内空气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121和第二出风口122与室外空气连通。
如图1所示,当通道切换组件40呈第一状态时,新风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即所述第一腔体11与第二腔体12不连通,且第一风机组件20工作,第二风机组件30不工作,此时,室内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一腔体11,经由第一滤芯50过滤后从第一出风口112排出至室内,完成室内空气的循环净化,图中实心箭头表示室内空气,空心箭头表示过滤后的室内空气。
如图5所示,当通道切换组件40呈第二状态时,所述新风机处于第二工作模式,即所述第一腔体11与第二腔体12连通,且第一风机组件20及第二风机组件30均工作,此时,室内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一腔体11,再经由通道切换组件40进入第二腔体12,由于第二腔体12内的第一风轮32的叶片与第二风轮33的叶片相反,因此,第一风轮32将室内空气通过第二出风口122排出至室外,同时,第二风轮33将室外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121吸入新风机,室外空气进入第二腔体12后,再进入第一腔体11,经由第一滤芯50过滤后从第一出风口112排出至室内,第一风轮32将室内空气通过第二出风口122排出新风机,第二风轮33将室外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121吸入新风机,完成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换气循环,保持室内空气时刻新鲜,图中实心箭头表示室内空气的排风方向,空心箭头表示室外空气进入室内的新风方向。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利用双轴电机31以及叶片相反的第一风轮32和第二风轮33实现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循环,即第二腔体12无需配备多个电机就能达到吸风和排风的目的,使得产品整体体积小、结构简单、高效节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组件20的数量为2,两个第一风机组件20对称设于第一腔体11两侧,且所述第一滤芯50设于两个第一风机组件20之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还包括第二滤芯60,所述第二滤芯60设于第二进风口121与第二风机组件30之间,当新风机开启第二工作模式时,室外空气经由第二进风口121进入第二腔体12,此时通过第二滤芯60进行初步过滤后,再进入第二腔体12中的第一滤芯50进行高效过滤,使空气净化更彻底。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滤芯60包括初效滤网和中效滤网;所述第一滤芯50包括高效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新风机还包括热交换器70,所述热交换器70设于第二腔体12内。由于夏季或动机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外空气交换会使得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给人们带来不适,因此在第二腔体12内设置热交换器70,如果启用第二工作模式,热交换器70将需要排出室外的室内空气与送入室内的室外空气进行冷热交换,在提供舒适温度空气的同时,回收能量,节约能源。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热交换器70为显热交换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热交换器70还可为全热交换器。
进一步地,所述通道切换组件40包括承载板41、隔离板42和切换件43,所述承载板41用于承载第一滤芯50以及分隔第一腔体11与第二腔体12,所述隔离板42垂直设于承载板41上,并设于第一进风口111与第一出风口112之间,以隔离出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并且,所述第一滤芯50设于出风通道内;所述切换件43设于第一进风口111与承载板41之间的进风通道内,以连通或阻隔第一腔体11与第二腔体12之间的气流。
进一步地,如图3、图4结合图6、图7所示,所述切换件43包括设有间隔的第一通风口431和第二通风口432的通风板433、铰接设于第一通风口431和第二通风口432之间的转动扇叶434以及驱动转动扇叶434转动的电机435,所述电机435与控制器连接,所述转动扇叶434覆盖第一通风口431或第二通风口432;所述通风板433设于承载板41上方且与承载板41平行;位于进风通道一侧的承载板41上设有第三通风口411和第四通风口412,分别与通风板433上的第一通风口431和第二通风口432相对应;位于出风通道一侧的承载板41上设有第五通风口413;所述第三通风口411与第五通风口413连通,所述第四通风口412与第二腔体12连通,并且所述第四通风口412不与第五通风口413连通。具体地,所述热交换器70覆盖设于第四通风口412下方,使得气流流入第四通风口412后直接进入热交换器70,再由第二腔体12的第二出风口122排出至室外,而不会通过第五通风口413进入第一腔体11中。
如图3所示,当新风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风机组件20工作,第二风机组件30不工作,电机435驱动转动扇叶434覆盖第二通风口432,此时,第二通风口432封闭,无法将气流导流至第四通风口412,从而气流无法进入第二腔体12,使得室内空气经由第一通风口431进入第三通风口411后,由第三通风口411将气流导流至承载板41上的第五通风口413,空气由第五通风口413进入第一腔体11内的出风通道,经由出风通道内的第一滤芯50过滤后排出至室内。
如图4所示,当转动扇叶434按图示方向转动后,新风机处于第二工作模式,第一风机组件20和第二风机组件30均工作,电机驱动转动扇叶434覆盖第一通风口431,此时,第一通风口431封闭,无法将气流导流量至第三通风口411,从而气流也无法通过第五通风口413进入出风通道,使得室内空气经由第二通风口432进入第四通风口412后,再进入至第二腔体12,经过第二腔体12内的第一风轮32作用,将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同时,第二风轮33将室外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121吸入新风机,室外空气进入第二腔体12后,再通过承载板41上的第五通风口413进入第一腔体11,经由第一滤芯50过滤后从第一出风口112排出至室内,第一风轮32将室内空气通过第二出风口122排出新风机,第二风轮33将室外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121吸入新风机,完成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换气循环,保持室内空气时刻新鲜。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新风机还包括设有第三进风口81和第三出风口82的消音箱80,所述消音箱80可拆卸地设于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上,且第一进风口111与第三进风口81连通,第一出风口112与第三出风口82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风口111与第一出风口112设于壳体10的顶部,所述消音箱80则可拆卸地设于壳体10的顶部位置,通过消音箱80进风排风,降低进风排风所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地,所述消音箱80包括进风部分83和出风部分84,所述进风部分83与出风部分84被阻隔,且所述出风部分84的截面为圆弧形。通过圆弧形的出风部将空气导流至第三出风口82,降低出风噪音,同时通过圆弧改变出风风向,防止第三进风口81与第三出风口82在同一平面而产生空气自循环现象。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圆弧为四分之一圆弧,所述第三进风口设于消音箱80的顶面,所述第三出风口82设于消音箱80的侧面,通过四分之一圆弧状的出风导风部将空气导流至消音箱80的侧面,避免第三进风口81与第三出风口82位于同一平面而产生空气自循环现象。由于消音箱80为可拆卸结构,因此,当为了减少成本或减少产品体积时,可去除消音箱80,满足各种客户的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消音箱80的内壁粘贴有吸音棉,用于减少噪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芯5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一滤芯50呈倒V型设置。倒V型设置的第一滤芯50与空气接触面更大,同时与风向顺应,降低风阻。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0包括至少一个可转动的门板13,如图1所示,即为门板13转动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门板13覆盖壳体10一侧,或,所述门板13的位置与第一滤芯50和/或第二滤芯60的位置匹配。通过转动门板13打开壳体10的一侧,或打开第一滤芯50和/或第二滤芯60相对的位置,方便更换第一滤芯50和/或第二滤芯60。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新风机还包括空气质量传感器,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新风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新风机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新风机,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所述新风机包括室内空气循环净化的第一工作模式和室内与室外空气交换循环的第二工作模式:
1)开启新风机,控制器控制通道切换组件40阻隔第一腔体11与第二腔体12,第一风机组件20启动,新风机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室内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一腔体11,经过第一滤芯50净化后,空气再经由第一出风口112排出至室内;
2)当空气质量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通道切换组件40连通第一腔体11与第二腔体12,第一风机组件20和第二风机组件30启动,新风机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室内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一腔体11,经由通道切换组件40进入第二腔体12,通过第二出风口122排出至室外;同时,室外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121进入第二腔体12,再通过通道切换组件40进入第一腔体11,室外空气经过第一滤芯50净化后,通过第一出风口112排至室内;
3)当空气质量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未超过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新风机切换至第一工作模式;
4)当空气质量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的粉尘浓度超过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风机组件20的转速,使得粉尘浓度与第一风机组件20的转速成正比。即,粉尘浓度越高,第一风机组件20的转速越大,粉尘浓度降低,则第一风机组件20的转速相应减小。
5)当空气质量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粉尘浓度未超过预设值时,第一风机组件20按预设转速转动。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工作模式的切换还可通过手动调节的方式进行控制,即所述新风机包括控制面板,新风机的控制面板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控制面板对新风机的工作模式或工作状态进行手动调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第一风机组件、第二风机组件、通道切换组件、第一滤芯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风机组件、第二风机组件和通道切换组件连接;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通道切换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用于连通或阻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的气流;所述第一腔体的壁面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一滤芯设于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腔体的壁面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设于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包括双轴电机、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所述第一风轮、第二风轮分别设于双轴电机两侧,且所述第一风轮的叶片与第二风轮的叶片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滤芯,所述第二滤芯设于第二进风口与第二风机组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设于第二腔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切换组件包括承载板、隔离板和切换件,所述承载板用于承载第一滤芯以及分隔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所述隔离板垂直设于承载板上,并设于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之间,以隔离出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切换件设于第一进风口与承载板之间的进风通道内,以连通或阻隔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的气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件包括设有间隔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的通风板、设于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之间的转动扇叶以及驱动转动扇叶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控制器连接,所述转动扇叶覆盖第一通风口或第二通风口;所述通风板设于承载板上方且与承载板平行;位于进风通道一侧的承载板上设有第三通风口和第四通风口,分别与通风板上的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相对应;位于出风通道一侧的承载板上设有第五通风口;所述第三通风口与第五通风口连通,所述第四通风口与第二腔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有第三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的消音箱,所述消音箱可拆卸地设于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上,且第一进风口与第三进风口连通,第一出风口与第三出风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箱包括进风部分和出风部分,所述出风部分的截面为圆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可转动的门板,所述门板覆盖壳体一侧,或,所述门板的位置与第一滤芯和/或第二滤芯的位置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一滤芯呈倒V型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质量传感器,所述空气质量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CN201720774486.3U 2017-06-29 2017-06-29 新风机 Active CN206890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4486.3U CN206890740U (zh) 2017-06-29 2017-06-29 新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4486.3U CN206890740U (zh) 2017-06-29 2017-06-29 新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90740U true CN206890740U (zh) 2018-01-16

Family

ID=61298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74486.3U Active CN206890740U (zh) 2017-06-29 2017-06-29 新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907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2392A (zh) * 2017-06-29 2017-09-26 广州海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新风机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2392A (zh) * 2017-06-29 2017-09-26 广州海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新风机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2392A (zh) 新风机及控制方法
CN107477675B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3385090U (zh) 新风空调pm2.5净化自动清洗装置
CN21024176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6430312U (zh) 新风净化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108266800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540888U (zh) 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
CN205980056U (zh) 一种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一体机
CN108087985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890740U (zh) 新风机
CN20823800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7962896U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327909A (zh) 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
CN207702584U (zh) 一种功能模块化设计的室内空气调节机及室内空气调节***
CN206094338U (zh) 空调一体机
CN205980010U (zh) 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
CN202675491U (zh) 具有过滤、加湿功能的全热热回收机组
CN207162842U (zh) 一种节能型新风交流空气净化装置
CN110906461B (zh) 一种窗式显热交换新风机
CN208398289U (zh) 一种空气处理***
CN211400129U (zh) 一种单向流新风净化换气装置
CN108613255A (zh) 一种功能模块化设计的室内空气调节机
CN209147342U (zh) 气流循环装置及空调
CN207962880U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066252A (zh) 新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