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90671U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90671U
CN206890671U CN201590001161.0U CN201590001161U CN206890671U CN 206890671 U CN206890671 U CN 206890671U CN 201590001161 U CN201590001161 U CN 201590001161U CN 206890671 U CN206890671 U CN 206890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air conditioner
air
pipeline
rotary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9000116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英康
谷则行
岩佐树
岩佐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90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906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2Supports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or ventilation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1)具备:多个管道(51、52),它们相互并排地配置在壳体(2)的内部,用于将被热交换器(4)热交换后的空气向室内吹出;多个马达(61、62),它们分别具有旋转轴(61b、62b)以及固定旋转轴的一端的主体部(61a、62a),且旋转轴以沿相对于多个管道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交替地成为反向的方式配置,主体部(61a、62a)在多个管道(51、52)之间相对于多个管道(51、52)的长边方向并行地排列;多个离心风扇(71、72),它们被在多个管道(51、52)的内部分别至少配置一个的多个马达分别驱动;分隔部件(8),其具有在多个管道之间并行地延伸,并在旋转轴的相反侧分别固定多个马达(61、62)的主体部(61a、62a)的多个马达支承部(81)。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空调机,公知有设置指向同一方向的两个风路来实现小型化的空调机(例如,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61-12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7941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2记载的空调机中,配置于各个风路的风扇以及马达以沿高度方向并排的方式排列,风扇被配置为朝向同一方向。另外,在专利文献1、2记载的空调机中,一方的风扇相对于空气的流动方向位于另一方的风扇的后方。因此在专利文献1、2记载的空调机中,由于两个风扇的下游侧的风路重叠,因此存在空气的流动急剧缩小、空气与壁面碰撞的情况,从而存在由风路引起的压力损失增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风路的压力损失,并且能够小型化的空调机。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具有:壳体;热交换器,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与吸入到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管道,它们相互并排地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将被所述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所述空气向室内吹出;多个马达,它们分别具有旋转轴以及固定所述旋转轴的一端的主体部,所述旋转轴以沿相对于所述空气的吹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交替地成为反向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多个管道,所述主体部在所述多个管道之间相对于所述空气的吹出方向并行地排列;多个离心风扇,它们在所述多个管道的内部分别至少配置一个且被所述多个马达分别驱动;分隔部件,其具有:多个马达支承部, 它们在所述多个管道之间的空间相对于所述空气的吹出方向并行地延伸,并在所述旋转轴的相反侧分别固定所述多个马达的所述主体部;一个以上的连结部,其将相邻的所述多个马达支承部连结。
优选地,所述多个离心风扇分别被单独的所述马达驱动。
优选地,所述多个离心风扇为多叶片式风扇或者涡轮风扇。
优选地,所述多个离心风扇的风扇直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多个马达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与多个管道连通的风路不相互干涉,从而不会阻碍空气的流动,因此能够减少风路的压力损失。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将马达的主体部配置于多个管道之间,因此能够使空调机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以往的空调机1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的剖视图。另外,在包括图1在内的以下的附图中,存在各构成部件的尺寸关系以及形状与实物不同的情况。另外,在以下附图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省略标注附图标记。
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如图1所示为纵置型,从空调机1的下方吸入室内的空气,并将热交换后的空气从上方吹出。图1的空调机1具备:壳体2、吸入格栅3、热交换器4、第一管道51、第二管道52、第 一马达61、第二马达62、第一离心风扇71、第二离心风扇72以及分隔部件8。
壳体2是中空的箱体,例如也可以是镀锌钢板制的箱体。吸入格栅3为了将室内的空气吸入到壳体2的内部而配置于壳体2的至少一个面,例如具有多个矩形状的吸气口31。吸入格栅3可以与壳体2形成为一体,也可以能够装卸于壳体2。另外,吸入格栅3也可以安装有用于去除灰尘的空气过滤器(未图示)。
热交换器4配置于壳体2的内部,通过与从吸入格栅3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由此调整湿度或者温度。例如在热交换器4中,在热交换器4的内部流动的水或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第一管道51以及第二管道52是配置于壳体2的内部的将被热交换器4热交换后的空气向室内吹出的管。第一管道51以及第二管道52的剖面形状例如可以为矩形、圆形或者椭圆形。第一管道51以及第二管道52通过将一方的端部固定于壳体2的内表面,并在壳体2的第一管道51以及第二管道52的固定面设置排气口,由此使壳体2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另外,第一管道51以及第二管道52从与第一管道51以及第二管道52平行的壳体2的内侧面隔开一定的距离配置。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一管道51以及第二管道52固定于壳体2的上部,且朝向高度方向并排地配置。另外,在第一管道51的固定部设置有第一吹出口51a,在第二管道52的固定部设置有第二吹出口52a。另外,第一管道51以及第二管道52例如能够由镀锌钢板制的管形成。
对于第一马达61而言,旋转轴61b相对于第一管道51的长边方向成为垂直方向,旋转轴61b的前端部分配置于第一管道51的内部。旋转轴61b的末端部分固定于第一马达61的主体部61a。对于第二马达62而言,旋转轴62b相对于第二管道52的长边方向成为垂直方向,旋转轴62b的前端部分配置于第二管道52的内部。旋转轴62b的末端部分固定于第二马达62的主体部62a。即,以使第二马达62的旋转轴62b的方向与第一马达61的旋转轴61b的方向交替地成为反向的方式配置。第一马达61的主体部61a以及第二马达62的主体部62a,在第一管道51与第二管道52之间相对于第一管道51以及第二管道52的长边方向并行地排列。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一马达61的主体部61a配置于比 第二马达62的主体部62a靠上方处,但第二马达62的主体部62a也可以配置于比第一马达61的主体部61a靠上方处。另外,第一马达61以及第二马达62可以相同,例如可以为感应马达或者DC无刷马达。
第一离心风扇71以及第二离心风扇72是将从旋转轴方向吸入的空气向离心方向推压的送风机。第一离心风扇71配置于第一管道51的内部,由第一马达61驱动。第一离心风扇71的旋转轴固定于第一马达61的旋转轴61b的前端部分。第二离心风扇72配置于第二管道52的内部,由第二马达62驱动。第二离心风扇72的旋转轴固定于第二马达62的旋转轴62b的前端部分。即,第一离心风扇71配置于第二离心风扇72的上方,第一离心风扇71以及第二离心风扇72以相互在旋转轴方向上不重叠的方式隔开间隔配置。另外,第一离心风扇71以及第二离心风扇72的安装方向相互成为反向,第一离心风扇71的旋转轴以及第二离心风扇72的旋转轴以相互成为平行的方式配置。
第一离心风扇71的空气吸入侧的一侧面或者两侧面固定于第一管道51的内侧面。在第一管道51的与第一离心风扇71的空气吸入口对置的位置还设置有吸入口(未图示)。第二离心风扇72的空气吸入侧的一侧面或者两侧面固定于第二管道52的内侧面。在第二管道52的与第二离心风扇72的空气吸入口对置的位置还设置有吸入口(未图示)。
第一离心风扇71以及第二离心风扇72也可以为多叶片式风扇或者涡轮风扇。另外,第一离心风扇71以及第二离心风扇72的风扇直径也可以相同。
分隔部件8配置在第一管道51与第二管道52之间。分隔部件8具有平板状的马达支承部81,该马达支承部81在第一管道51与第二管道52之间并行地延伸,并在旋转轴61b的相反侧固定第一马达61的主体部61a。第二马达62的主体部62a也同样,在第二马达62的旋转轴62b的相反侧固定于在第一管道51与第二管道52之间并行地延伸的另一个的马达支承部81。分隔部件8还具有将多个相邻的马达支承部81连结的平板状的连结部82。分隔部件8可以形成为交替地具有阶梯差的单一的板状部件,也可以将马达支承部81以及连结部82形成为另一个板状部件并通过钎焊等连结。分隔部件8的至少一边通过钎焊等固定于壳体2的内部。分隔部件8例如也可以为镀锌钢板制。
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中,第一管道51从与第一管道51平行的壳体2的内侧面隔开一定的距离配置,由此第一管道51与壳体2的内侧面之间的空间的一部分成为用于将空气吸入到第一管道51内的第一壳体侧风路91。另外,第二管道52从与第二管道52平行的壳体2的内侧面隔开一定的距离配置,由此第二管道52与壳体2的内侧面之间的空间的一部分,成为用于将空气吸入到第二管道52内的第二壳体侧风路9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中,具备分隔部件8,从而分隔出具有第一管道51的空间和具有第二管道52的空间,从而成为不相互干涉的独立的风路。由此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中,第一管道51与第一马达61的主体部61a之间的空间成为用于将空气吸入到第一管道51内的第一马达侧风路93。另外,第二管道52与第二马达62的主体部62a之间的空间,成为用于将空气吸入到第二管道52内的第二马达侧风路94。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1中,用空心箭头表示第一管道51以及第二管道52中的空气的流动。
室内的空气因第一离心风扇71以及第二离心风扇72的旋转而经由吸入格栅3被吸入到壳体2的内部。吸入的空气被热交换器4热交换,并由分隔部件8向第一管道51的方向和第二管道52的方向分流。分流到第一管道51的方向的空气流入至第一壳体侧风路91以及第一马达侧风路93,经由第一管道51的吸入口(未图示)而被第一离心风扇71吸入到第一管道51的内部。被吸入到第一管道51内部的空气被第一离心风扇71向离心方向推压,并从第一吹出口51a向室内吹出。另外,分流到第二管道52的方向的空气流入第二壳体侧风路92以及第二马达侧风路94,并经由第二管道52的吸入口(未图示)被第二离心风扇72吸入到第二管道52的内部。被吸入到第二管道52内部的空气被第二离心风扇72向离心方向推出,并从第二吹出口52a向室内吹出。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中,第一马达61的主体部61a以及第二马达62的主体部62a,在第一管道51与第二管道52之间相对于第一管道51以及第二管道52的长边方向并行地排列。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中,第一马达61的旋转轴61b以及第 二马达62的旋转轴62b分别以沿相对于第一管道51以及第二管道52垂直的方向交替地反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中,分隔部件8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1中为两个)马达支承部81,它们在第一管道51与第二管道52之间并行延伸,并在旋转轴61b、62b的相反侧分别固定第一马达61的主体部61a和第二马达62的主体部62a;连结部82,其将相邻的多个马达支承部81连结(在本实施方式1中为一个)。
根据本实施方式1,借助固定第一马达61的主体部61a以及第二马达62的主体部62a的分隔部件8,分隔出具有第一管道51的空间和具有第二管道52的空间,并成为不相互干涉的独立的风路,因此能够减少风路的压力损失。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1,能够提高第一离心风扇71以及第二离心风扇72的效率,因此能够抑制第一马达61以及第二马达62的耗电量。结果能够减少第一马达61以及第二马达62的能量消耗量,从而能够实现第一马达61以及第二马达62的长期使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能够实现空调机1的小型化。以下使用图1以及图2对该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图2的空心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
图2是表示以往的空调机1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的剖视图。在图2中,第一马达61以及第二马达62在高度方向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并以朝向相同的方向的方式沿横向并排地配置。即,图2的第一马达61以及第二马达62不像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那样在第一管道51与第二管道52之间相对于第一管道51和第二管道52的长边方向并行地排列。另外,第一离心风扇71以及第二离心风扇72在高度方向沿横向并排地配置于相同的位置。此外,第一马达61固定于L字型的分隔部件8,该L字型的分隔部件8设置在第一管道51与第二管道52之间,第二马达62固定于壳体2的内侧面。
在以下的说明中,第一壳体侧风路91、第二壳体侧风路92、第一马达侧风路93以及第二马达侧风路94的宽度为相同的最短宽度A。第一马达61以及第二马达62为相同种类,第一马达61的主体部61a以及第二马达62的主体部62a的旋转轴方向的宽度为相同的马达宽度B。第一管道51以及第二管道52的剖面宽度为相同的剖面宽度C。第一离心风扇71以及第二离心风扇72的风扇直径为相同的风扇直径D。
在此,第一壳体侧风路91、第二壳体侧风路92、第一马达侧风路93以及第二马达侧风路94,为了使第一离心风扇71以及第二离心风扇72吸入空气,需要将最短宽度A设置为风扇直径D的1/2以上,即,成为A≥D/2。
在图2所示的以往的空调机1的情况下,壳体2的宽度成为4A+2B+2C。与此相对,在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的情况下,壳体2的宽度成为4A+B+2C,从而能够将壳体2构成为减小与马达宽度B相应的量。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1,能够确保第一离心风扇71以及第二离心风扇72用于吸入空气的风路,并且实现空调机1的小型化。
另外,第一马达61以及第二马达62只要为相同种类并且相同宽度,则能够减少制造时的成本。制造时成本的削减也通过将第一离心风扇71以及第二离心风扇72的风扇直径设为相同来实现。
实施方式2
使用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进行说明。图3的空心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的剖视图。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中,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第一马达61的主体部61a以及第二马达62的主体部62a同样,第三马达63的主体部63a以及第四马达64的主体部64a,在第一管道51与第二管道52之间相对于第一管道51以及第二管道52的长边方向并行地配置。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第一马达61的旋转轴61b以及第二马达62的旋转轴62b同样,第三马达63的旋转轴63b以及第四马达64的旋转轴64b以相对于第一管道51以及第二管道52垂直的方向交替地成为反向的方式配置。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中,除了第一离心风扇71之外,由第三马达63驱动的第三离心风扇73也配置于第一管道51的内部。第三离心风扇73的旋转轴固定于第三马达63的旋转轴63b的前端部分。第三离心风扇73的空气吸入侧的一侧面或者两侧面固定 于第一管道51的内侧面。在第一管道51的与第三离心风扇73的空气吸入口对置的位置,还设置有吸入口(未图示)。在第一管道51的与第一离心风扇71的空气吸入口对置的位置,还设置有吸入口(未图示)。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中,除了第二离心风扇72之外,由第四马达64驱动的第四离心风扇74也配置于第二管道52的内部。第四离心风扇74的旋转轴固定于第四马达64的旋转轴64b的前端部分。第四离心风扇74的空气吸入侧的一侧面或者两侧面固定于第二管道52的内侧面。在第二管道52的与第四离心风扇74的空气吸入口对置的位置,还设置有吸入口(未图示)。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中,第三马达63的主体部63a,在第三马达63的旋转轴63b的相反侧固定于马达支承部81,该马达支承部81在第一管道51与第二管道52之间并行地延伸。另外,第四马达64的主体部64a在第四马达64的旋转轴64b的相反侧固定于在第一管道51与第二管道52之间并行地延伸的另一个马达支承部81。空调机1的其他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中,配置多个离心风扇以及马达,由此即使减小各个离心风扇以及马达的性能,也能够维持空调机1的性能。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中,由于能够减小离心风扇的风扇直径D和马达宽度B,能够减小风路的最短宽度A,因此能够使壳体2小型化。
其他实施方式
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使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形成为纵置型的空调机,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天花板埋入型的空调机等。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例如也可以为风扇盘管式空调机、空气清洁机、除湿器、加湿器、制冷机、供暖机或者具备多个上述功能的装置。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成为用一个马达驱动一个离心风扇的 构成,但也可以构成为能够用单一的马达驱动位于同一管道内的两个以上的离心风扇。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两个管道朝向高度方向并排地配置,但也可以将三个以上管道沿任意的方向并排地配置。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吹出口的位置设为上方,但也可以根据空调机的形态而变更为任意的位置。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相互组合来使用。
附图标记说明:1…空调机;2…壳体;3…吸入格栅;4…热交换器;8…分隔部件;31…吸气口;51…第一管道;51a…第一吹出口;52…第二管道;52a…第二吹出口;61…第一马达;62…第二马达;63…第三马达;64…第四马达;61a、62a、63a、64a…主体部;61b、62b、63b、64b…旋转轴;71…第一离心风扇;72…第二离心风扇;73…第三离心风扇;74…第四离心风扇;81…马达支承部;82…连结部;91…第一壳体侧风路;92…第二壳体侧风路;93…第一马达侧风路;94…第二马达侧风路。

Claims (9)

1.一种空调机,具有:
壳体;
热交换器,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与吸入到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所述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管道,它们相互并排地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将被所述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所述空气向室内吹出;
多个马达,它们分别具有旋转轴以及固定所述旋转轴的一端的主体部,所述旋转轴以沿相对于所述空气的吹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交替地成为反向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多个管道,所述主体部在所述多个管道之间相对于所述空气的吹出方向并行地排列;
多个离心风扇,它们在所述多个管道的内部分别至少配置一个且被所述多个马达分别驱动;
分隔部件,其具有:多个马达支承部,它们在所述多个管道之间的空间相对于所述空气的吹出方向并行地延伸,并在所述旋转轴的相反侧分别固定所述多个马达的所述主体部;一个以上的连结部,其将相邻的所述多个马达支承部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离心风扇分别被单独的所述马达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离心风扇为多叶片式风扇或者涡轮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离心风扇的风扇直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离心风扇的风扇直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马达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马达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马达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马达相同。
CN201590001161.0U 2015-01-29 2015-01-29 空调机 Active CN20689067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52592 WO2016121071A1 (ja) 2015-01-29 2015-01-29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90671U true CN206890671U (zh) 2018-01-16

Family

ID=56542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90001161.0U Active CN206890671U (zh) 2015-01-29 2015-01-29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252385B1 (zh)
JP (1) JP6370406B2 (zh)
CN (1) CN206890671U (zh)
WO (1) WO20161210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73204A1 (en) * 2021-05-24 2022-11-24 Lg Electronics Inc. Air-conditioning system
WO2023145010A1 (ja) * 2022-01-28 2023-08-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3626U (ja) * 1982-01-08 1983-07-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S59110824U (ja) * 1983-01-19 1984-07-2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S6354505U (zh) * 1986-09-30 1988-04-12
JPH044614U (zh) * 1990-04-27 1992-01-16
ATE432450T1 (de) * 2005-05-31 2009-06-15 Lg Electronics Inc Ausseneinheit für klimaanlage der geteilten bauart
EP2157377B1 (en) * 2008-08-21 2017-05-03 Sanyo Electric Co., Ltd. Indoor unit of an airconditioner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cross-flow fan
JP5565664B2 (ja) * 2009-12-11 2014-08-0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ダクト型空気調和機
JP5832135B2 (ja) * 2011-05-06 2015-12-1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天井埋め込み型空気調和機
ITPD20110342A1 (it) * 2011-10-31 2013-05-01 Emerson Network Power Srl Struttura portaventilatori perfezionata per macchine di climatizzazione con passaggio aria sotto paviment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70406B2 (ja) 2018-08-08
EP3252385B1 (en) 2019-11-13
EP3252385A4 (en) 2018-08-29
JPWO2016121071A1 (ja) 2017-07-27
EP3252385A1 (en) 2017-12-06
WO2016121071A1 (ja) 2016-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4848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ダクト型室内機
US20200300498A1 (en) A compact heat recovery ventilation system
US9995303B2 (en) Air conditioner
EP2781844B1 (en) Turbo fan and ceiling type air conditioner using the same
JP5823064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1122407A (zh) 空调
CN105358841A (zh) 送风机
EP3048375B1 (en) Air conditioner
CN206890671U (zh) 空调机
WO2011099255A1 (ja) 空気調和機
CN105264235A (zh) 送风机
CN103765149B (zh) 带翅片的热交换器
US20160298870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duct configuration thereof
CN1987281B (zh) 换气兼用热交换装置
KR101598783B1 (ko) 터보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 조화기
CN104685218A (zh) 螺旋桨式风扇
CN105805026A (zh) 送风装置
CN104422030B (zh)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及使用该室内机的空气调节器
EP3086051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5371460A (zh) 送风装置
CN103900154A (zh) 空气调节器
RU2328660C1 (ru) Вентиляцион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JP6104384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4896701A (zh) 一种空调器的排风道
KR101115778B1 (ko) 환기 시스템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