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65896U - 一种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65896U
CN206865896U CN201720725219.7U CN201720725219U CN206865896U CN 206865896 U CN206865896 U CN 206865896U CN 201720725219 U CN201720725219 U CN 201720725219U CN 206865896 U CN206865896 U CN 206865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cdc converter
circuit plate
side wall
importation
cov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2521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华新
江宝迪
莫光铖
吴壬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2521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65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65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658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包括:输入部分,其用于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入电路板的安装;输出部分,其用于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路板的安装;外壳本体,其为金属壳体,所述外壳本体分别与所述输入部分和所述输出部分固定连接,且所述输入部分和所述输出部分位于所述外壳本体的外侧,所述外壳本体内设有中空的内腔以用于容纳所述DCDC变换器的功率控制板。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可通过电磁兼容性、尺寸较小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对大功率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设备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广泛,对空间尺寸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尺寸小、高功率密度的DC-DC变换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然而,直流-直流变换器要求必须通过电磁兼容性(Electro MagneticCompatibility,简称EMC)测试,如果单纯的采用数量众多的抗干扰的器件,特别是大电感,以实现通过电磁兼容性,会导致产品的尺寸以及重量大大增加,不利于产品的市场竞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可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且可小型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包括:
输入部分,其用于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入电路板的安装;
输出部分,其用于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路板的安装;
外壳本体,其为金属壳体,所述外壳本体分别与所述输入部分和所述输出部分固定连接,且所述输入部分和所述输出部分位于所述外壳本体的外侧,所述外壳本体内设有中空的内腔以用于容纳所述DCDC变换器的功率控制板。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本体包括底壳和上罩,所述上罩与所述底壳封闭连接以形成所述内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壳的底壁向所述上罩方向延伸出相对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所述上罩的顶壁向所述底壳方向延伸出相对的第三侧壁、第四侧壁,所述上罩与所述底壳封闭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壳的底壁分别向外延伸出所述输入部分和所述输出部分,所述输入部分与所述内腔之间间隔所述第一侧壁,所述输出部分与所述内腔之间间隔所述第二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上部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用于所述输入电路板和所述功率控制板之间的连接线路的通过,所述第二侧壁上部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用于所述输出电路板和所述功率控制板之间的连接线路的通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底壁一体成型,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顶壁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本体为铝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本体靠近所述输出部分一侧设有避空部,所述输出部分位于所述避空部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本体设有散热安装部位,所述散热安装部位用于对所述功率控制板上发热器件散热的散热器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入部分和所述输出部分分别设有螺柱,所述螺柱用于将所述输入电路板安装到所述输入部分上,且所述螺柱用于将所述输出电路板安装到所述输出部分上。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所述外壳本体为金属壳体,所述功率控制板位于金属壳体的内腔中,所述输入电路板安装在外壳结构的输入部分,所述输出电路板安装在外壳结构的输出部分,由于金属壳体可以有电磁屏蔽的效果,从而可以降低功率控制板与输入电路板、输出电路板之间的电磁干扰,从而包括该半封闭外壳结构的DCDC变换器只需要采用较少数量的抗***件,且不需要使用大电感,就可以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从而本实施例半封闭外壳结构可以使DCDC变换器的产品尺寸及重量相对现有技术得到了大大降低,成本也较低,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而且,由于述外壳本体为金属壳体,金属壳体的散热性能较好,从而有利于功率控制板上的电子元件的散热,且功率控制板上的电子元件不容易因为散热不好而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半封闭外壳结构安装了输入电路板和输出电路板在一个方向的俯视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半封闭外壳结构安装了输入电路板和输出电路板在另一个方向的俯视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半封闭外壳结构安装了输入电路板和输出电路板的仰视立体图;
图示标号:
100-半封闭外壳结构;200-上罩;210-顶壁;220-第三侧壁;230-第四侧壁;300-底壳;310-底壁;320-第一侧壁;321-第一缺口;330-第二侧壁;331-第二缺口;410-避空部;420-输入部分;430-输出部分;510-输入电路板;520-输出电路板;610-螺柱;620-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DCDC变换器(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100,其中,所述变换器包括半封闭外壳结构100、功率控制板、输入电路板510和输出电路板520。所述半封闭外壳结构100包括输入部分420、输出部分430和外壳本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部分420用于DCDC变换器的输入电路板510的安装;所述输出部分430用于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路板520的安装;所述外壳本体为金属壳体,所述外壳本体分别与所述输入部分420和输出部分430固定连接,所述输入部分420和所述输出部分430位于所述外壳本体的外侧,从而所述外壳结构为半封闭外壳结构100,所述输入电路板510位于外壳本体的外侧,所述输出电路板520也位于外壳本体的外侧,所述外壳本体内设有中空的内腔以用于容纳DCDC变换器的功率控制板。
从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外壳本体为金属壳体,所述功率控制板位于金属壳体的内腔中,所述输入电路板510安装在外壳结构的输入部分420,所述输出电路板520安装在外壳结构的输出部分430,由于金属壳体可以有电磁屏蔽的效果,从而可以降低功率控制板与输入电路板510、输出电路板520之间的电磁干扰,从而包括该半封闭外壳结构100的DCDC变换器只需要采用较少数量的抗***件,且不需要使用大电感,就可以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从而本实施例半封闭外壳结构100可以使DCDC变换器的产品尺寸及重量相对现有技术得到了大大降低,成本也较低,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而且,由于述外壳本体为金属壳体,金属壳体的散热性能较好,从而有利于功率控制板上的电子元件的散热,且功率控制板上的电子元件不容易因为散热不好而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本体包括底壳300和上罩200,所述上罩200与所述底壳300封闭连接以形成所述内腔,所述功率控制板位于所述内腔中。具体说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300的底壁310向上罩200方向延伸出相对的第一侧壁320、第二侧壁330,所述第一侧壁320和第二侧壁330互相平行,所述第一侧壁320、第二侧壁330与所述底壁310一体成型,所述上罩200的顶壁210向底壁310方向延伸出相对的第三侧壁220、第四侧壁230,所述第三侧壁220和所述第四侧壁230互相平行,所述第三侧壁220、第四侧壁230和所述顶壁210一体成型。所述上罩200与所述底壳300封闭连接以形成所述内腔,具体所述上罩200与所述底壳300通过螺钉进行密封连接,例如,所述第三侧壁220、第四侧壁230上设有通孔,螺钉穿过通孔与底壳300上的螺孔螺接;或者,所述第三侧壁220、第四侧壁230上设有通孔,所述底壁310对应第三侧壁220、第四侧壁230设有向上的翻边,所述翻边上也对应设有通孔,螺钉穿过通孔后与螺母连接从而实现上罩200和底壳300的封闭连接。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罩和所述底壁还不限于通过螺钉进行封闭连接,例如还通过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底壳可以包括四个侧壁,此时上罩只包括一个顶壁;或者所述上罩包括四个侧壁,此时所述底壳只包括一个底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300的底壁310向外分别延伸出所述输入部分420和输出部分430,所述输入电路板510安装在输入部分420上,具体为所述输入部分420上设有至少一个螺柱610,例如1个、2个、3个、4个等,所述输入电路板510通过螺钉穿过输入电路板510螺接到螺柱610中,以实现输入电路板510固定安装到输入部分420上;所述输出电路板520安装在输出部分430上,具体为所述输出部分430上设有至少一个螺柱610,例如1个、2个、3个、4个等,所述输出电路板520通过螺钉穿过输出电路板520螺接到螺柱610中,以实现输出电路板520固定安装到输出部分430上。从而方便输入电路板510和输出电路板520的安装,安装简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部分420与所述内腔之间间隔所述第一侧壁320,从而所述输入电路板510与所述功率控制板之间间隔所述第一侧壁320;所述输出部分430与所述内腔之间间隔所述第二侧壁330,从而所述输出电路板520与所述功率控制板之间间隔所述第二侧壁330。从而,可以减小输入电路板510与功率控制板之间的电磁干扰,可以减小输出电路板520与功率控制板之间的电磁干扰;而且,由于第一侧壁320和第二侧壁330与所述底壳300的底壁310一体成型,从而第一侧壁320和第二侧壁330用来实现电磁屏蔽效果较好,而且磁泄露较少,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功率控制板与输入电路板510、输出电路板520之间互相的电磁干扰。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320超出第三侧壁220和第四侧壁230外表面一部分,也即第一侧壁320的宽度大于第三侧壁220外表面和第四侧壁230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也即图1中第一侧壁320在Y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三侧壁220外表面和第四侧壁230外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侧壁330也超出第三侧壁220和第四侧壁230外面的一部分,也即第二侧壁330的宽度大于第三侧壁220外表面和第四侧壁230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也即图1中第二侧壁330在Y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三侧壁220外表面和第四侧壁230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从而防电磁干扰效果进一步改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部分420和所述输出部分430位于外壳本体的相对两侧,例如所述输入部分420位于外壳本体的右侧,所述输出部分430位于所述外壳本体的左侧,或者,反过来;或者所述输入部分420位于外壳本体的前侧,所述输出部分430位于所述外壳本体的后侧,或者,反过来。可以使安装在输入部分420上的输入电路板510和安装在输出部分430上输出电路板520距离较远,可以减少输入电路板510上的元器件与输出电路板520上的元器件之间的电磁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输入电路板510与功率控制板之间通过导线进行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功率控制板安装在所述底壳300的底壁310上,所述输入电路板510安装在输入部分420上,所述输出电路板520安装在输出部分430上。所述第一侧壁320上部设有第一缺口321,所述第一缺口321用于输入电路板510和功率控制板之间的连接线路的通过;第二侧壁330上部设有第二缺口331,所述第二缺口331用于输出电路板520和功率控制板之间的连接线路的通过。从而,由于功率控制板位于底壳300的底壁310上,输入电路板510位于输入部分420上,所述输出电路板520位于输出部分430上,所述底壁310、输入部分420和输出部分430都位于外壳结构的底部,而第一缺口321位于第一侧壁320的上部,第二缺口331位于第二侧壁330上部,也即第一缺口321和第二缺口331都位于外壳结构的上部,从而可以使输入电路板510和输出电路板520的尺寸比较大,而且方便电路板之间连接线路的通过,且方便输入电路板510和输出电路板520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本体为铝壳体,铝壳体既具有较好的电磁屏蔽性效果,重量也较轻,成本也较低,因而是理想的外壳本体材料,而且散热性能也较好。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外壳本体还可以是铁壳体、合金壳体等。另外,所述输入部分420也为铝板,所述输出部分430也为铝板。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在内腔中的所述功率控制板上具有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例如为变压器、电感等,在工作中,所述发热元件会大量发热,从而影响功率控制板和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性能,为了进一步改善该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本体设有散热安装部位,所述散热安装部位用于散热器的安装,所述散热器可以对功率控制板上的发热器件进一步优化散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安装部位位于外壳本体的底壁310或者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位于功率控制板的下方,所述散热器可以紧贴所述发热元件,从而,发热元件由于工作散发的热量传递给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可以通过金属壳体散发出来,或者与金属壳体一起来促进散热,由于金属是良性的导热体,从而散热速度快、散热效率高,从而极大的保护了发热元件,防止发热元件由于过热而损坏,提高了发热元件的寿命及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例如为散热鳍片,所述散热器与发热元件之间可以有导热硅脂等导热材料。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还可以为其他常规的散热结构,例如为水冷管道等。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部分420上设有安装孔620,所述输出部分430上也设有安装孔620,可以方便输入部分420和输出部分430与DCDC变换器其他部分结构的安装。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小半封闭外壳结构100的尺寸,所述外壳本体靠近所述输出部分430一侧设有避空部410,也即所述外壳本体为类似“┑”型,其左下角设有所述避空部410,所述输出部分430位于所述避空部410出,从而避空部410不用额外再占用空间,从而可以减小半封闭外壳结构100的整体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电网的干扰,所述输入电路板510上设有滤波电路,例如电感、电容等元器件,可以减少电网对功率控制板的影响。同样,所述输出电路板520上也设有滤波电路,例如电感、电容等元器件,可以减少功率控制板输出直流电压对其其他设备的影响。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电路板510上还设有一些端子,所述输出电路板520上也设有一些端子,所述端子可以为接线端子。另外,所述输入电路板510和所述输出电路板520上还可以设有一些电阻、晶体管等电子元器件。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CDC变换器可以应用到供电设备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所述外壳本体为金属壳体,所述功率控制板位于金属壳体的内腔中,所述输入电路板安装在外壳结构的输入部分,所述输出电路板安装在外壳结构的输出部分,由于金属壳体可以有电磁屏蔽的效果,从而可以降低功率控制板与输入电路板、输出电路板之间的电磁干扰,从而包括该半封闭外壳结构的DCDC变换器只需要采用较少数量的抗***件,且不需要使用大电感,就可以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从而本实施例半封闭外壳结构可以使DCDC变换器的产品尺寸及重量相对现有技术得到了大大降低,成本也较低,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而且,由于述外壳本体为金属壳体,金属壳体的散热性能较好,从而有利于功率控制板上的电子元件的散热,且功率控制板上的电子元件不容易因为散热不好而损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结合来获得更多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部分,其用于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入电路板的安装;
输出部分,其用于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路板的安装;
外壳本体,其为金属壳体,所述外壳本体分别与所述输入部分和所述输出部分固定连接,且所述输入部分和所述输出部分位于所述外壳本体的外侧,所述外壳本体内设有中空的内腔以用于容纳所述DCDC变换器的功率控制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包括底壳和上罩,所述上罩与所述底壳封闭连接以形成所述内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底壁向所述上罩方向延伸出相对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所述上罩的顶壁向所述底壳方向延伸出相对的第三侧壁、第四侧壁,所述上罩与所述底壳封闭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底壁分别向外延伸出所述输入部分和所述输出部分,所述输入部分与所述内腔之间间隔所述第一侧壁,所述输出部分与所述内腔之间间隔所述第二侧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上部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用于所述输入电路板和所述功率控制板之间的连接线路的通过,所述第二侧壁上部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用于所述输出电路板和所述功率控制板之间的连接线路的通过。
6.如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底壁一体成型,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顶壁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为铝壳体。
8.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靠近所述输出部分一侧设有避空部,所述输出部分位于所述避空部处。
9.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本体设有散热安装部位,所述散热安装部位用于对所述功率控制板上发热器件散热的散热器的安装。
10.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部分和所述输出部分分别设有螺柱,所述螺柱用于将所述输入电路板安装到所述输入部分上,且所述螺柱用于将所述输出电路板安装到所述输出部分上。
CN201720725219.7U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 Active CN206865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25219.7U CN206865896U (zh)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25219.7U CN206865896U (zh)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65896U true CN206865896U (zh) 2018-01-09

Family

ID=60827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25219.7U Active CN206865896U (zh)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658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6936A (zh) * 2021-04-29 2021-06-0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 一种新型微型超宽带高通滤波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6936A (zh) * 2021-04-29 2021-06-0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 一种新型微型超宽带高通滤波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30073B1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CN103907278B (zh) Dc‑dc转换器装置和电力转换装置
CN107078652B (zh) 具有多部分式壳体和内部冷却空气通道的逆变器
TWI652004B (zh) 電源轉換裝置
CN206865896U (zh) 一种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半封闭外壳结构
CN211429850U (zh) 一种变压器电源散热结构
CN208739033U (zh) 车辆用逆变器组件
CN108365663A (zh) 充电机
CN110943508B (zh) 一种双向车载充电机以及新能源汽车
WO2020135732A1 (zh) 一种车载电源结构
CN217598358U (zh) 集成式电机控制器、电动总成和车辆
CN214412575U (zh) 一种端子式电源
CN207124554U (zh) Dc/dc变换器
US11881791B2 (en)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207339667U (zh) 逆变器
CN215342210U (zh) 变压器组件及直流电源模块
CN218519541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散热***和充电桩
CN205566115U (zh) 一种太阳能车载逆变器
CN214874282U (zh) 一种油浸式大功率充电模块
CN204835902U (zh) 自然冷却式通信基站电源***
CN213183986U (zh) 一种抑制电磁干扰电容器组件
JP7275919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20673609U (zh) 储能逆变器、储能***和暖通***
CN220897080U (zh) 一种散热组件及储能电源
CN219068759U (zh) 一种液冷壳体和液冷电源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