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65870U - 一种汽车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65870U
CN206765870U CN201720517466.8U CN201720517466U CN206765870U CN 206765870 U CN206765870 U CN 206765870U CN 201720517466 U CN201720517466 U CN 201720517466U CN 206765870 U CN206765870 U CN 206765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pads
flexible pipe
automotive seat
plate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174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波
高尚
张雅晶
梁珍珍
王梦园
王智慧
吕松杰
陈子溦
何胜强
董伟伟
钱婷婷
曹中和
张德鹏
陈阿龙
张奥迪
梁迟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2051746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658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65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6587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导轨、靠背承载垫、头枕和设置于座椅导轨上方的坐垫承载垫;坐垫承载垫与靠背承载垫相连接,靠背承载垫的上方与头枕相连接;坐垫承载垫内部设置有金属支撑体、海绵发泡体Ⅰ、塑料支撑软管、弹簧a、透气层和离心风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座椅,离心风扇安装在金属支撑体下端,气孔设置在金属支撑体的上方,使风通过气孔进入座椅,为座椅提供气流,使人体臀部产生的热流能及时排出,增强人的舒适感;弹簧设置在塑料软管的内部,既能增强塑料软管的支撑强度,又能有效的防止气流通道被海绵发泡体堵塞,确保离心风扇所产生的风量被输送到座椅。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在人们生活中逐渐普及,同时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很多私家车拥有者,趁着假期驾着私家车外出旅游,然而,汽车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屡见不鲜。
一般汽车上都安装有空调,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司机感觉都很舒适,但是臀部和背部感觉很热,司机可以通过前后微小的移动背部将热量散出,臀部的热量在行驶过程中始终无法散出。尤其是在夏天,司机长时间坐在座椅上,由于司机在开车的过程中臀部不能离开座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导致司机驾车过程中很难受,使司机不能集中注意力开车,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另一方面,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长时间驾驶,易出现精神疲惫,昏昏欲睡,导致疲劳驾驶,从而引起不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导轨、靠背承载垫、头枕和设置于座椅导轨上方的坐垫承载垫;所述坐垫承载垫与靠背承载垫相连接,所述靠背承载垫的上方与头枕相连接;
所述坐垫承载垫内部设置有金属支撑体、海绵发泡体Ⅰ、塑料支撑软管、弹簧a、透气层和离心风扇,所述金属支撑体的上方设有多个气孔,所述金属支撑体的于每个气孔上方位置设置有塑料支撑软管,所述塑料支撑软管设置于坐垫承载垫上部与金属支撑体之间,所述弹簧a设置在塑料支撑软管的内部,所述坐垫承载垫上部与金属支撑体之间填充有位于塑料支撑软管之外的海绵发泡体Ⅰ,所述离心风扇安装在金属支撑体的下端,所述透气层设置在塑料支撑软管的上方并处于塑料支撑软管与坐垫承载垫之间。
进一步,所述靠背承载垫的内部设置有海绵发泡体Ⅱ、按摩体、振动板、超声波换能器、远红外发射器、上固定板、海绵发泡体Ⅲ、安装板和下固定板;所述安装板安装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和远红外发射器,所述振动板位于靠背承载垫的内部且置于安装板前方,所述超声波换能器位于振动板与安装板之间,所述海绵发泡体Ⅱ填充在所述靠背承载垫与按摩体之间,所述海绵发泡体Ⅲ设置在所述靠背承载垫与安装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气孔呈内凹结构的通孔,所述金属支撑体通过气孔对弹簧a和塑料支撑软管进行固定。
进一步,所述远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能够穿过振动板和按摩体。
进一步,所述按摩体与振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按摩体内部设置有电气石,所述电气石与振动板之间设置有弹簧b,所述电气石与振动板之间填充有位于弹簧b外部的海绵发泡体Ⅳ。
进一步,所述弹簧b位于振动板上设置的小孔a之上,所述振动板上设置若干个小孔a,所述远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能够穿过小孔a,所述按摩体正中心位置设置有小孔b,所述电气石正中心位置设置有小孔c,所述按摩体的小孔b、电气石的小孔c、振动板上的小孔a以及弹簧b的中心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还包括超声波发生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设置在汽车座椅之外,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的振动频率由超声波发生器控制,所述超声波发生器由汽车提供所需电源。
进一步,所述按摩体由硅胶制成,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均由铸型尼龙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坐垫承载垫上方设置有座椅透气面套。
进一步,所述靠背承载垫的前侧设置有靠背透气面套。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离心风扇安装在金属支撑体下端,气孔设置在金属支撑体的上方,使风通过气孔进入座椅,为座椅提供气流,使人体臀部产生的热流能及时排出;弹簧设置在塑料软管的内部,既能增强塑料软管的支撑强度,又能有效的防止气流通道被海绵发泡体堵塞,确保离心风扇所产生的风量被输送到座椅。超声波换能器设置在固定板上,超声波换能器产生振动,调节超声波发生器的超声波频率,使按摩体产生不同频率的振动,按摩体低频振动对人后背进行按摩,缓解人体疲劳,按摩体高频振动,对人体形成刺激,消除乏困;所述远红外发射器能够产生红外线,既能使人解除疲劳,又能产生兴奋,使人的头脑保持清醒状态,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按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座椅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坐垫承载垫;2-金属支撑体;3-海绵发泡体Ⅰ;4-塑料支撑软管;5-弹簧a;6-透气层;7-座椅透气面套;8-离心风扇;9-靠背透气面套;10-靠背承载垫;11-海绵发泡体Ⅱ,12-按摩体;13-振动板;14-保护套;15-超声波换能器;16-远红外发射器;17-气孔;18-头枕;19-上固定板;20-海绵发泡体Ⅲ,21-安装板;22-下固定板;23-座椅导轨;24-电气石;25-小孔c;26-小孔b;27-海绵发泡体Ⅳ;28-螺钉;29-小孔a;30-弹簧b;31-左座椅;32-远红外发射器安装孔;33-超声波发生器;34-右座椅;35-超声波换能器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导轨23、靠背承载垫10、头枕18和设置于座椅导轨23上方的坐垫承载垫1;坐垫承载垫1与靠背承载垫10相连接,靠背承载垫10的上方与头枕18相连接;
坐垫承载垫1内部设置有金属支撑体2、海绵发泡体Ⅰ3、塑料支撑软管4、弹簧a 5、透气层6和离心风扇8,金属支撑体2的上方设有多个气孔17,金属支撑体2的于每个气孔17上方位置设置有塑料支撑软管4,塑料支撑软管4设置于坐垫承载垫1上部与金属支撑体2之间,弹簧a5设置在塑料支撑软管4的内部,坐垫承载垫1上部与金属支撑体2之间填充有位于塑料支撑软管4之外的海绵发泡体Ⅰ3,离心风扇8安装在金属支撑体的下端,透气层6设置在塑料支撑软管4的上方并处于塑料支撑软管4与坐垫承载垫1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靠背承载垫10的内部设置有海绵发泡体Ⅱ11、按摩体12、振动板13、超声波换能器15、远红外发射器16、上固定板19、海绵发泡体Ⅲ20、安装板21和下固定板22;安装板21安装在上固定板19和下固定板22之间,安装板21上安装有多个超声波换能器15和远红外发射器16,振动板13位于靠背承载垫10的内部且置于安装板21前方,超声波换能器15位于振动板13与安装板21之间,海绵发泡体Ⅱ11填充在靠背承载垫10与按摩体12之间,海绵发泡体Ⅲ20设置在靠背承载垫10与安装板21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气孔17呈内凹结构的通孔,金属支撑体2通过气孔17对弹簧a5和塑料支撑软管4进行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远红外发射器16发射的红外线能够穿过振动板13和按摩体12。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按摩体12与振动板13固定连接,按摩体12内部设置有电气石24,电气石24与振动板13之间设置有弹簧b30,电气石24与振动板13之间填充有位于弹簧b30外部的海绵发泡体Ⅳ27。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弹簧b30位于振动板13上设置的小孔a29之上,振动板13上设置若干个小孔a29,远红外发射器16发射的红外线能够穿过小孔a29,按摩体12正中心位置设置有小孔b26,电气石24正中心位置设置有小孔c25,按摩体12的小孔b26、电气石24的小孔c25、振动板13上的小孔a29以及弹簧b30的中心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座椅还包括超声波发生器33,超声波发生器33设置在汽车座椅之外,超声波换能器15的振动频率由超声波发生器33控制,超声波发生器33由汽车提供所需电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按摩体12由硅胶制成,安装板21、上固定板19与下固定板22均由铸型尼龙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坐垫承载垫1上方设置有座椅透气面套7。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靠背承载垫10的前侧设置有靠背透气面套9。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具体包括:座椅导轨23、靠背承载垫10、头枕18和设置于座椅导轨23上方的坐垫承载垫1;坐垫承载垫1与靠背承载垫10相连接,靠背承载垫10的上方与头枕18相连接。
坐垫承载垫1内部设置有金属支撑体2、海绵发泡体Ⅰ3、塑料支撑软管4、弹簧a5、透气层6和离心风扇8,金属支撑体2的上方设有多个气孔17,金属支撑体2的于每个气孔17上方位置设置有塑料支撑软管4,塑料支撑软管4设置于坐垫承载垫1上部与金属支撑体2之间,弹簧a5设置在塑料支撑软管4的内部,弹簧a 5设置在塑料支撑软管4的内部,既能防止塑料支撑软管发生弯曲变形堵塞气流通道,又能防止海绵发泡体3膨胀将气孔堵塞。坐垫承载垫1上部与金属支撑体2之间填充有位于塑料支撑软管4之外的海绵发泡体Ⅰ3,在具体应用制作时,塑料支撑软管4与海绵发泡体Ⅰ3通过聚氨酯胶粘接,能够有效的防止塑料支撑软管4与海绵发泡体Ⅰ3的相对移动,离心风扇8安装在金属支撑体2的下端,离心风扇8能够为座椅提供通风量,由于离心风扇8是安装在金属支撑体2的下端,金属支撑体2起支撑作用,进行压力承受,这样就能对离心风扇8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这样的设置,既能增强支撑强度,又能防止风扇被压坏。透气层6设置在塑料支撑软管4的上方并处于塑料支撑软管4与坐垫承载垫1之间。该汽车座椅的坐垫承载垫1,通过塑料支撑软管4、弹簧a 5、气孔17形成通气通道,能够保证空气沿着通气孔到达透气层6。
靠背承载垫10的内部设置有海绵发泡体Ⅱ11、按摩体12、振动板13、超声波换能器15、远红外发射器16、上固定板19、海绵发泡体Ⅲ20、安装板21和下固定板22;安装板21安装在上固定板19和下固定板22之间,安装板21上安装有多个超声波换能器15和远红外发射器16,振动板13位于靠背承载垫10的内部且置于安装板21前方,超声波换能器15位于振动板13与安装板21之间,在制作时,超声波换能器15上设置有保护套14,海绵发泡体Ⅱ11填充在靠背承载垫10与按摩体12之间,海绵发泡体Ⅲ20设置在靠背承载垫10与安装板21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孔17呈内凹结构的通孔,金属支撑体2通过气孔17对弹簧a5和塑料支撑软管4进行固定。这样的气孔17设计便于对弹簧a 5和塑料支撑软管4进行固定,同时可通过气孔17和塑料支撑软管4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座椅的表面,增加人体与座椅的通风量,降低人体的温度,使得人体的热量及时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器16发射的红外线能够穿过振动板13和按摩体12。
如图2所示,按摩体12与振动板13固定连接,具体的,按摩体12与振动板13通过螺钉28固定连接,按摩体12内部设置有电气石24,电气石24与振动板13之间设置有弹簧b30,电气石24与振动板13之间填充有位于弹簧b30外部的海绵发泡体Ⅳ27。电气石24具有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解除疲劳的作用,通过电气石24的按摩作用,能够使司机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簧b 30位于振动板13上设置的小孔a 29之上,振动板13上设置若干个小孔a29,远红外发射器16发射的红外线能够穿过小孔a 29,按摩体12正中心位置设置有小孔b 26,电气石24正中心位置设置有小孔c 25,按摩体12的小孔b26、电气石24的小孔c 25、振动板13上的小孔a 29以及弹簧b 30的中心线处于同一直线上,防止远红外线被阻挡,保证红外线能够穿过电气石到达司机的背部,促进血液循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座椅还包括超声波发生器33,超声波发生器33设置在汽车座椅之外,所用超声波发生器33可以进行无极调频,如图3所示,具体应用时,可将超声波发生器33设置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座椅的汽车前排的左座椅31和右座椅34之间,超声波换能器15的振动频率由超声波发生器33控制,超声波发生器33由汽车提供所需电源。当司机处于乏困状态或者长时间驾车时,可以调节超声波发生器33,使超声波换能器15在高频下振动,对人体形成刺激,使人司机保持清醒的头脑;按摩体在低频下振动时,对人体背部进行按摩,缓解人体疲劳。
按摩体12由硅胶制成,安装板21、上固定板19与下固定板22均由铸型尼龙材料制成。
坐垫承载垫1上方设置有座椅透气面套7。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靠背承载垫10的前侧设置有靠背透气面套9。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板2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安装板21上设置均匀设置若干个超声波换能器安装孔35和远红外发射器安装孔32,且超声波换能器安装孔35与远红外发射器安装孔32交互设置;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板21安装在上固定板19与下固定板22之间,采用丙烯酸胶将上固定板19、下固定板22与安装板21粘接起来,防止其窜动。
现实生活中,由于司机长时间驾驶,易出现精神疲惫,昏昏欲睡,因此导致疲劳驾驶,引起不安全事故。汽车司机精神状态的好坏与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现有的汽车座椅存在很大的缺陷,尤其是司机长时间驾驶容易出现疲劳状态,或者是夜晚精神很乏困时驾车最易发生安全事故,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如何减轻疲劳驾驶,保持坐垫散热通畅,防止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出现乏困现象,成为汽车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座椅,在座椅的的底部设置离心风扇,通过通气孔将风量送人与人体接触的表面,降低座椅表面的温度,减少臀部的排汗量,为司机提供舒适的驾车环境;金属支撑体的使用增强了座椅底座的强度,防止离心风扇因人体重量将其压坏;在汽车座椅之外设置有超声波发生器,可以调节超声波换能器的振动频率,低频振动能缓解司机在驾驶过程中的疲劳,高频振动对司机形成刺激,保持头脑清醒,防止因乏困而导致意外事故;远红外发射器和电气石的使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穴位,缓解人体的疲劳,能够很好的克服现有汽车座椅存在的不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座椅,离心风扇安装在金属支撑体下端,气孔设置在金属支撑体的上方,使风通过气孔进入座椅,为座椅提供气流,使人体臀部产生的热流能及时排出,增强人的舒适感;弹簧设置在塑料软管的内部,既能增强塑料软管的支撑强度,又能有效的防止气流通道被海绵发泡体堵塞,确保离心风扇所产生的风量被输送到座椅。超声波换能器安装在固定板上,超声波换能器发出一定的振动,调节超声波发生器的超声波频率,使按摩体产生不同频率的振动,按摩体低频振动对人后背进行按摩,缓解人体疲劳,按摩体高频振动,对人体形成刺激,消除乏困;远红外发射器能够产生红外线,既能使人解除疲劳,又能产生兴奋,使人的头脑保持清醒状态,增强对车的控制能力,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导轨(23)、靠背承载垫(10)、头枕(18)和设置于座椅导轨(23)上方的坐垫承载垫(1);所述坐垫承载垫(1)与靠背承载垫(10)相连接,所述靠背承载垫(10)的上方与头枕(18)相连接;
所述坐垫承载垫(1)内部设置有金属支撑体(2)、海绵发泡体Ⅰ(3)、塑料支撑软管(4)、弹簧a(5)、透气层(6)和离心风扇(8),所述金属支撑体(2)的上方设有多个气孔(17),所述金属支撑体(2)的于每个气孔(17)上方位置设置有塑料支撑软管(4),所述塑料支撑软管(4)设置于坐垫承载垫(1)上部与金属支撑体(2)之间,所述弹簧a(5)设置在塑料支撑软管(4)的内部,所述坐垫承载垫(1)上部与金属支撑体(2)之间填充有位于塑料支撑软管(4)之外的海绵发泡体Ⅰ(3),所述离心风扇(8)安装在金属支撑体的下端,所述透气层(6)设置在塑料支撑软管(4)的上方并处于塑料支撑软管(4)与坐垫承载垫(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承载垫(10)的内部设置有海绵发泡体Ⅱ(11)、按摩体(12)、振动板(13)、超声波换能器(15)、远红外发射器(16)、上固定板(19)、海绵发泡体Ⅲ(20)、安装板(21)和下固定板(22);所述安装板(21)安装在上固定板(19)和下固定板(22)之间,所述安装板(21)上安装有多个超声波换能器(15)和远红外发射器(16),所述振动板(13)位于靠背承载垫(10)的内部且置于安装板(21)前方,所述超声波换能器(15)位于振动板(13)与安装板(21)之间,所述海绵发泡体Ⅱ(11)填充在所述靠背承载垫(10)与按摩体(12)之间,所述海绵发泡体Ⅲ(20)设置在所述靠背承载垫(10)与安装板(2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17)呈内凹结构的通孔,所述金属支撑体(2)通过气孔(17)对弹簧a(5)和塑料支撑软管(4)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发射器(16)发射的红外线能够穿过振动板(13)和按摩体(12)。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体(12)与振动板(13)固定连接,所述按摩体(12)内部设置有电气石(24),所述电气石(24)与振动板(13)之间设置有弹簧b(30),所述电气石(24)与振动板(13)之间填充有位于弹簧b(30)外部的海绵发泡体Ⅳ(2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b(30)位于振动板(13)上设置的小孔a(29)之上,所述振动板(13)上设置若干个小孔a(29),所述远红外发射器(16)发射的红外线能够穿过小孔a(29),所述按摩体(12)正中心位置设置有小孔b(26),所述电气石(24)正中心位置设置有小孔c(25),所述按摩体(12)的小孔b(26)、电气石(24)的小孔c(25)、振动板(13)上的小孔a(29)以及弹簧b(30)的中心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超声波发生器(33),所述超声波发生器(33)设置在汽车座椅之外,所述超声波换能器(15)的振动频率由超声波发生器(33)控制,所述超声波发生器(33)由汽车提供所需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体(12)由硅胶制成,所述安装板(21)、上固定板(19)与下固定板(22)均由铸型尼龙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承载垫(1)上方设置有座椅透气面套(7)。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承载垫(10)的前侧设置有靠背透气面套(9)。
CN201720517466.8U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汽车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658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17466.8U CN206765870U (zh)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汽车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17466.8U CN206765870U (zh)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汽车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65870U true CN206765870U (zh) 2017-12-19

Family

ID=60649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1746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65870U (zh)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汽车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6587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8474A (zh) * 2018-05-24 2018-11-27 钟声宝 一种骨科用便于抬腿的按摩椅
CN110368596A (zh) * 2019-07-24 2019-10-25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风湿免疫科红外治疗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8474A (zh) * 2018-05-24 2018-11-27 钟声宝 一种骨科用便于抬腿的按摩椅
CN110368596A (zh) * 2019-07-24 2019-10-25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风湿免疫科红外治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97701A (zh) 一种汽车座椅
CN206765870U (zh) 一种汽车座椅
CN201870168U (zh) 一体式通风座垫
CN100514445C (zh) 虚拟声屏障
CN105616124A (zh) 一种吸气震动按摩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5664309A (zh) 智能降温雾化器
CN203227216U (zh) 一种改进的超声治疗仪
CN207000244U (zh) 一种按摩汽车座椅
CN212347144U (zh) 一种低噪小震动内倾斜气囊减震超声波按摩装置
CN202136695U (zh) 一种新型红外线负氧离子发生装置
WO2020134860A1 (zh) 一种三波律动养生美体修复床垫
CN106213887A (zh) 一种纳米红外保健床垫
CN111449935A (zh) 一种兼具按摩功能和产生负氧离子的眼部雾化装置
CN102861383A (zh) 一种超声波塑身减脂设备
CN201597482U (zh) 一种汽车通风按摩椅
CN114795754A (zh) 一种四人养生舱
CN207125354U (zh) 一种新型具有热灸功能的护腰
CN209257931U (zh) 舒适型汽车座椅
CN207023358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帽
CN218792723U (zh)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锻炼颈枕
CN210989479U (zh) 一种加热充气按摩枕
CN217772717U (zh) 一体式多功能理疗设备
CN217415551U (zh) 一种兼具吸音和减震的轻质竞技类赛车座椅
CN208145103U (zh) 一种夜车用具用按摩功能的护颈枕
CN205459759U (zh) 一种吸气震动按摩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9

Termination date: 2018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