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24143U - 燃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燃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24143U
CN206724143U CN201621492286.0U CN201621492286U CN206724143U CN 206724143 U CN206724143 U CN 206724143U CN 201621492286 U CN201621492286 U CN 201621492286U CN 206724143 U CN206724143 U CN 206724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burner
combustion gas
regenerato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9228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宁
郭科宏
宋敏洁
王志军
陈珊
吴道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wu Technology Group Cor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wu Technology Group Cor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wu Technology Group Cor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wu Technology Group Cor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9228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24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24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2414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单元,所述燃烧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点火烧嘴、空气蓄热室、第一燃气蓄热室和至少一个第二燃气管,所述空气蓄热室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蓄热体,所述第一燃气蓄热室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蓄热体,所述第二燃气管内通入的第二燃气的热值大于所述第一燃气蓄热室内通入的第一燃气的热值。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装置,通过设置彼此间隔的点火烧嘴、空气蓄热室、第一燃气蓄热室和至少一个第二燃气管,且第二燃气管内通入的第二燃气的热值大于第一燃气蓄热室内通入的第一燃气的热值,由此,燃烧装置可以同时使用多种燃料,从而增强了燃烧装置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燃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蓄热燃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燃气蓄热燃烧技术可以实现烟气余热的极限回收,具有高效节能和低污染排放等多种优点,可以解决解决热加工过程中低产与高耗的矛盾,是现阶段工业炉中最广泛使用的节能环保燃烧技术,该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相关技术中,采用这种技术的的蓄热燃烧装置已投入工业应用中。然而,上述蓄热燃烧装置由于只能采用单种燃料而无法同时使用多种燃料,因此,上述蓄热燃烧装置不适用于复杂工况,例如实际应用中需要同时使用多种热值不相当的燃料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燃烧装置,这种燃烧装置可以同时使用多种燃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单元,所述燃烧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点火烧嘴、空气蓄热室、第一燃气蓄热室和至少一个第二燃气管,所述空气蓄热室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蓄热体,所述第一燃气蓄热室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蓄热体,所述第二燃气管内通入的第二燃气的热值大于所述第一燃气蓄热室内通入的第一燃气的热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装置,通过设置彼此间隔的点火烧嘴、空气蓄热室、第一燃气蓄热室和至少一个第二燃气管,且第二燃气管内通入的第二燃气的热值大于第一燃气蓄热室内通入的第一燃气的热值,由此,燃烧装置可以同时使用多种燃料,从而增强了燃烧装置的实用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空气蓄热室具有空气喷口,所述第一燃气蓄热室具有第一燃气喷口,沿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蓄热体和所述第二蓄热体的方向、所述空气喷口和所述第一燃气喷口相互靠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空气喷口和所述第一燃气喷口的形状分别为长条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燃气管具有第二燃气喷口,所述第二燃气喷口位于所述空气喷口和所述第一燃气喷口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燃气喷口的形状为圆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空气喷口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一燃气喷口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所述α满足:5°≤α≤3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空气喷口和所述第一燃气喷口的远离所述第一蓄热体和所述第二蓄热体的一侧设有隔焰套,所述隔焰套与所述空气喷口和所述第一燃气喷口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燃气管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燃气管和所述点火烧嘴位于所述空气蓄热室和所述第一燃气蓄热室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二燃气管分布在所述点火烧嘴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点火烧嘴上设有点火空气进口和点火燃气进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燃烧单元为两个,两个所述燃烧单元之间连接有辐射管。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燃烧装置的侧视图,其中未示出炉墙;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燃烧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1中A-A线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00:燃烧装置;
1:燃烧单元;
11:点火烧嘴;11a:点火空气进口;11b:点火燃气进口;111:点火电极;112:烧嘴盖板;
12:空气蓄热室;12a:空气喷口;12b:空气进口;121:第一蓄热体;
13:第一燃气蓄热室;13a:第一燃气喷口;13b:第一燃气进口;131:第二蓄热体;
14:第二燃气管;14a:第二燃气喷口;14b:第二燃气进口;
15:烧嘴砖;151:第三蓄热体;152:第四蓄热体;
2:隔焰套;3:辐射管;31:辐射管连接件;4:炉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装置100。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装置100,包括燃烧单元1。
燃烧单元1包括间隔设置的点火烧嘴11、空气蓄热室12、第一燃气蓄热室13和至少一个第二燃气管14,空气蓄热室12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蓄热体121,第一燃气蓄热室13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蓄热体131,第二燃气管14内通入的第二燃气的热值大于第一燃气蓄热室13内通入的第一燃气的热值。
例如,如图1-图3所示,空气蓄热室12和第一燃气蓄热室13可以通过一个方形金属外壳限定、并由其内的耐火材料和焊接的金属分开形成,点火烧嘴11可以设在空气蓄热室12和第一燃气蓄热室13的一侧(例如,图1中的左侧),第二燃气管14可以穿设在上述耐火材料内,第二燃气管14内通入的第二燃气的热值大于第一燃气蓄热室13内通入的第一燃气的热值,例如,第二燃气可以为高热值燃气,第一燃气可以为低热值燃气。由此,燃烧装置100可以同时使用多种燃料,适用于复杂工况,实用性高。
具体地,燃烧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烧嘴砖15,烧嘴砖15可以由耐火材料、金属表面组成,烧嘴砖15内可以设有第三蓄热体151和第四蓄热体152,且烧嘴砖15设在空气蓄热室12和第一燃气蓄热室13的另一侧(例如,图1中的右侧)。在燃烧装置100工作的过程中,分别向第一燃气蓄热室13和第二燃气管14内通入第一燃气例如低热值燃气和第二燃气例如高热值燃气,并向空气蓄热室12内通入空气,空气可以被第一蓄热体121和第三蓄热体151预热,第一燃气例如低热值燃气可以被第二蓄热体131和第四蓄热体152预热,第一燃气例如低热值燃气、第二燃气例如高热值燃气和空气混合后通过点火烧嘴11点燃;或者首先分别向空气蓄热室12和第二燃气管14内通入空气和第二燃气例如高热值燃气,空气可以被第一蓄热体121和第三蓄热体151预热,第二燃气例如高热值燃气和空气混合后通过点火烧嘴11点燃,燃烧一段时间后,再向第一燃气蓄热室13通入第一燃气例如低热值燃气,第一燃气例如低热值燃气可以被第二蓄热体131和第四蓄热体152预热,以便于点燃第一燃气例如低热值燃气,使第一燃气例如低热值燃气与空气混合燃烧。由此,燃烧装置100可以实现第一燃气例如低热值燃气的双蓄热燃烧和第二燃气例如高热值燃气的单蓄热燃烧,提高了燃烧装置100的实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装置100,通过设置彼此间隔的点火烧嘴11、空气蓄热室12、第一燃气蓄热室13和至少一个第二燃气管14,且第二燃气管14内通入的第二燃气的热值大于第一燃气蓄热室13内通入的第一燃气的热值,由此,燃烧装置100可以同时使用多种燃料,从而增强了燃烧装置100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空气蓄热室12具有空气喷口12a,第一燃气蓄热室13具有第一燃气喷口13a,沿朝向远离第一蓄热体121和第二蓄热体131的方向、空气喷口12a和第一燃气喷口13a相互靠近。例如,如图1和图4所示,空气蓄热室12上具有空气进口12b,第一燃气蓄热室13上具有第一燃气进口13b,空气进口12b和第一燃气进口13b可以分别设在空气蓄热室12和第一燃气蓄热室13的左侧,空气喷口12a和第一燃气喷口13a可以设置在烧嘴砖15的右端,空气喷口12a和第一燃气喷口13a可以上下间隔设置,且从左向右、空气喷口12a和第一燃气喷口13a互相靠近,使得空气蓄热室12内的空气和第一燃气蓄热室13内的第一燃气混合燃烧时,其火焰形状呈扁平状,这种火焰的铺展面积宽,可以实现贫氧状态下的分级燃烧,此时,不易导致烧嘴砖15右端出现局部高温,延长烧嘴砖15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抑制NOx(氮氧化物)的生成,达到环保的效果,而且,空气和第一燃气的通道完全隔开,避免了空气和第一燃气互窜的危险,保证了燃烧装置100的安全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空气喷口12a和第一燃气喷口13a的形状分别为长条形。由此,进一步拓宽了空气和第一燃气燃烧时的扁平状的火焰的铺展面积,实现分级燃烧,以达到环保的目的。
如图4所示,空气喷口12a可以为长圆形,第一燃气喷口13a也可以为长圆形,由此,空气和第一燃气分别从空气喷口12a和第一燃气喷口13a呈扁平状喷出并混合燃烧,此时进一步拓宽了火焰的铺展面积,实现了分级燃烧,以达到环保的目的。当然,空气喷口12a和第一燃气喷口13a还可以为椭圆形或腰眼形等,但不限于此。当空气喷口12a和第一燃气喷口13a均为椭圆形时,该椭圆形的长径与短径的比值c满足:1≤c≤3。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二燃气管14具有第二燃气喷口14a,第二燃气喷口14a位于空气喷口12a和第一燃气喷口13a之间。例如,如图4所示,第二燃气喷口14a与空气喷口12a和第一燃气喷口13a间隔设置,由此,通过第二燃气喷口14a喷射出的第二燃气,可以更好地组织与空气、第一燃气的燃烧,在燃烧过程中,通过空气、第一燃气和第二燃气的射流,以卷吸燃烧的烟气,从而实现了高温贫氧燃烧,而且燃烧装置100的布局更加紧凑,节省了燃烧装置100的占地面积,从而减小了燃烧装置100热量传递过程中的阻力损失,提高了温度传递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二燃气喷口14a的形状为圆形。由此,方便了第二燃气喷口14a的加工,且方便了从第二燃气喷口14a流出的第二燃气的流量的调节。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1所示,空气喷口12a的中心轴线和第一燃气喷口13a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α满足:5°≤α≤30°。由此,通过设置空气喷口12a的中心轴线和第一燃气喷口13a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调节火焰燃烧的扁平度,从而更好地实现分级燃烧。
优选地,空气喷口12a的中心轴线和第一燃气喷口13a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α=10°,此时,空气与第一燃气混合燃烧的火焰的扁平度最佳,实现了分级燃烧的最优化,达到环保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空气喷口12a和第一燃气喷口13a的远离第一蓄热体121和第二蓄热体131的一侧设有隔焰套2,隔焰套2与空气喷口12a和第一燃气喷口13a间隔设置。例如,如图1所示,空气喷口12a和第一燃气喷口13a的右侧设有隔焰套2,隔焰套2可以由隔热材料组成,隔焰套2的外部设有辐射管3,由此,隔焰套2可以隔绝火焰对辐射管3的冲刷,保证了辐射管3不会出现局部高温,确保了辐射管3内温度场的均匀性,延长了辐射管3的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燃气管14为多个,多个第二燃气管14和点火烧嘴11位于空气蓄热室12和第一燃气蓄热室13之间,且多个第二燃气管14分布在点火烧嘴11的两侧。例如,在图2-图4的示例中燃烧单元1具有两个第二燃气管14,两个第二燃气管14的第二燃气进口14b分别设在空气蓄热室12和第一燃气蓄热室13上,两个第二燃气喷口可以左右均匀设置在空气喷口12a和第一燃气喷口13a之间。由此,燃烧装置100可以同时使用多种燃料,增强了燃烧装置100的实用性,且当第二燃气管14内的第二燃气为高热值燃气时,燃烧装置100可以实现高热值燃气的单蓄热燃烧,从而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点火烧嘴11上设有点火空气进口11a和点火燃气进口11b。例如,如图1所示,点火烧嘴11穿设在上述方形金属外壳内的耐火材料和烧嘴砖15内,点火空气进口11a和点火燃气进口11b位于点火烧嘴11的左端,且点火烧嘴11的喷口位于烧嘴砖15的右端,点火烧嘴11上可以设有点火电极111例如离子点火电极。分别通过点火空气进口11a和点火燃气进口11b通入助燃空气和助燃燃气,并通过点火电极111例如离子点火电极将其点燃,助燃空气和助燃燃气燃烧可以对第一蓄热体121、第二蓄热体131、第三蓄热体151和第四蓄热体152加热,使其吸收热量,从而可以对空气蓄热室12的空气和第一燃气蓄热室13的第一燃气进行预热。由此,在点火烧嘴11上设置点火空气进口11a和点火燃气进口11b,通过助燃空气和助燃燃气燃烧可以对第一蓄热体121、第二蓄热体131、第三蓄热体151和第四蓄热体152加热,从而可以直接对空气蓄热室12的空气和第一燃气蓄热室13的第一燃气进行预热。由此,在点火烧嘴11上设置点火空气进口11a和点火燃气进口11b,通过助燃空气和助燃燃气安全、可靠地点火,实现燃烧装置100在常温状态下即可启动,保证了燃烧装置100的安全、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燃烧单元1为两个,两个燃烧单元1之间连接有辐射管3。例如,如图1-图3所示,两个燃烧单元1可以间隔设置在加热炉等加热设备的炉墙4的外侧,炉墙4的内侧设有辐射管3,辐射管3套设在烧嘴砖15的外侧,以将两个燃烧单元1相连。由此,通过两个燃烧单元1的两个点火烧嘴11,可以实现燃烧装置100的脉冲换向燃烧,从而实现燃烧烟气余热的极限回收,可以将燃烧装置100的排烟温度降到180℃以下,提高了烟气余热的利用率,从而获得了较高的能源利用率,同时降低了综合投资成本,提高了燃烧装置100的稳定与安全性能。可以理解的是,两个点火烧嘴11的启动和关闭可以通过本地和远程计算机等方式来控制,使点火烧嘴11的点火更加安全、便捷。
可以理解的是,辐射管3的形状可以大体为U型、W型等。
燃烧装置100在安装的过程中,根据辐射管3在炉墙4上的标高,先将辐射管3四周密封安装在炉墙4上,并将辐射管连接件31与炉墙4连续焊接。其次安装隔焰套2,将辐射管3中的杂物清理干净,将隔焰套2水平放置到辐射管3中,隔焰套2的端部距离辐射管3左端面的距离可以为474mm,在安装烧嘴砖15,保证烧嘴砖15与隔焰套2间距在20mm~50mm之间,以避免烧嘴砖15发生热膨胀而挤压隔焰套2,起到保护隔焰套2的作用,并在烧嘴砖15内设置第三蓄热体151和第四蓄热体152,且第三蓄热体151和第四蓄热体152均为高温蓄热体。然后将空气蓄热室12、第一燃气蓄热室13和辐射管3通过法兰连接,并通过3mm~5mm厚的密封石棉垫片实现密封。在空气蓄热室12、第一燃气蓄热室13内分别设置第一蓄热体121和第二蓄热体131,且第一蓄热体121和第二蓄热体131均为低温蓄热体。其中,第一蓄热体121、第二蓄热体131、第三蓄热体151和第四蓄热体152内均可以安装低温格栅,以实现对第一蓄热体121、第二蓄热体131、第三蓄热体151和第四蓄热体152的限位,低温格栅可以通过螺栓安装在燃烧装置100上。然后再安装烧嘴盖板112,以将点火烧嘴11安装在燃烧装置100上,安装烧嘴盖板112时要注意密封。此时,可以用塑料布等将点火空气进口11a和点火燃气进口11b封上,以免后续施工过程中掉进杂物而将点火空气进口11a和点火燃气进口11b堵住,影响燃烧装置100的点火。安装点火烧嘴11时,应先检查点火烧嘴11的点火电极111是否有破损,确保点火电极111无问题后,再进行点火烧嘴11的安装,并注意密封。
两个空气进口12b之间连接有第一换向装置例如四通换向阀(图未示出),两个第一燃气进口13b之间连接有第二换向装置例如四通换向阀(图未示出)。如图1所示,当空气从上方的燃烧单元1的空气进口12b、第一燃气从上方的燃烧单元1的第一燃气进口13b、第二燃气从上方的燃烧单元1的第二燃气进口14b流入燃烧装置100时,下方的燃烧单元1的空气进口12b、第一燃气进口13b均为烟气出口;反之,通过调节第一换向装置和第二换向装置,当空气从下方的燃烧单元1的空气进口12b、第一燃气从下方的燃烧单元1的第一燃气进口13b、第二燃气从下方的燃烧单元1的第二燃气进口14b流入燃烧装置100时,上方的燃烧单元1的空气进口12b、第一燃气进口13b均为烟气出口。
启动燃烧装置100时,先通过其中一个燃烧单元1的点火空气进口11a和点火燃气进口11b向燃烧装置100内分别通入助燃空气和助燃燃气,并通过点火电极111将其点燃,对第一蓄热体121、第二蓄热体131、第三蓄热体151和第四蓄热体152进行加热。待其燃烧稳定后,根据燃烧装置100的热负荷,通过空气进口12b、第一燃气进口13b和第二燃气进口14b向燃烧装置100内通入一定量的空气、第一燃气和第二燃气,空气经过第一蓄热体121和第三蓄热体151被预热到800℃~900℃(仅比加热炉等加热设备内的温度少100℃左右)进入燃烧砖15,并从空气喷口12a喷出,第一燃气经过第二蓄热体131和第四蓄热体152被预热,并从第一燃气喷口13a喷出,第二燃气未被预热直接经第二燃气管14从第二燃气喷口14a喷出,空气、第一燃气和第二燃气混合后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隔焰套2进入到辐射管3内,以对辐射管3进行加热,而后高温烟气进入另一个燃烧单元1,并对该燃烧单元1的第一蓄热体121、第二蓄热体131、第三蓄热体151和第四蓄热体152进行加热,最终从该燃烧单元1的空气进口12b和第一燃气进口13b排出,此时烟气的温度降到了180℃以下。运行一定时间后,考虑到成本等因素,可以切断第二燃气的输送。待上述过程运行稳定后,可以关闭上述其中一个燃烧单元1的点火烧嘴11,并启动上述另一个燃烧单元1的点火烧嘴11,从而实现了燃烧装置100的换向燃烧,以实现烟气余热的极限回收,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烧装置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烧单元,所述燃烧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点火烧嘴、空气蓄热室、第一燃气蓄热室和至少一个第二燃气管,所述空气蓄热室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蓄热体,所述第一燃气蓄热室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蓄热体,所述第二燃气管内通入的第二燃气的热值大于所述第一燃气蓄热室内通入的第一燃气的热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蓄热室具有空气喷口,所述第一燃气蓄热室具有第一燃气喷口,沿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蓄热体和所述第二蓄热体的方向、所述空气喷口和所述第一燃气喷口相互靠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喷口和所述第一燃气喷口的形状分别为长条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燃气管具有第二燃气喷口,所述第二燃气喷口位于所述空气喷口和所述第一燃气喷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燃气喷口的形状为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喷口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一燃气喷口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所述α满足:5°≤α≤3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喷口和所述第一燃气喷口的远离所述第一蓄热体和所述第二蓄热体的一侧设有隔焰套,所述隔焰套与所述空气喷口和所述第一燃气喷口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燃气管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燃气管和所述点火烧嘴位于所述空气蓄热室和所述第一燃气蓄热室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二燃气管分布在所述点火烧嘴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烧嘴上设有点火空气进口和点火燃气进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单元为两个,两个所述燃烧单元之间连接有辐射管。
CN201621492286.0U 2016-12-29 2016-12-29 燃烧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724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92286.0U CN206724143U (zh) 2016-12-29 2016-12-29 燃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92286.0U CN206724143U (zh) 2016-12-29 2016-12-29 燃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24143U true CN206724143U (zh) 2017-12-08

Family

ID=60499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92286.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724143U (zh) 2016-12-29 2016-12-29 燃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241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8780A (zh) * 2016-12-29 2017-05-17 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燃烧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8780A (zh) * 2016-12-29 2017-05-17 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燃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96058A (zh) 超低NOx火焰燃烧技术蓄热式烧嘴
CN204806401U (zh) 蓄热式燃烧装置
CN206724143U (zh) 燃烧装置
CN202465781U (zh) 高效连续热镀锌生产线马弗管退火炉
CN106678780B (zh) 燃烧装置
CN206600801U (zh) 一种分级燃烧蓄热式辐射管燃烧装置
CN201521960U (zh) 蓄热式平焰烧嘴
CN101545675A (zh) 废气直燃间接换热双用燃油燃气循环热风炉
CN203683612U (zh) 一种采用混合煤气双蓄热的热轧带钢加热炉
CN100470162C (zh) 燃气热水锅炉
CN103968384B (zh) 利用高温烟气进行换热的燃烧器装置
CN104848220A (zh) 蓄热式燃烧装置
CN201355041Y (zh) 一种单预热蓄热式燃烧器
CN201028625Y (zh) 燃气烤饼炉
CN203893182U (zh) 利用高温烟气进行换热的燃烧器装置
CN201203257Y (zh) 节能环保型常压锅炉
CN101020966A (zh)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蓄热式金属镁立式还原炉
CN107218619A (zh) 一种烟气余热兼顾利用的锅炉
CN103528084A (zh) 自身预热式高温氧化排烟罩
CN203323362U (zh) 燃油燃天然气热风环保锅炉
CN102997251A (zh) 化工副产品废液废气回收利用***
CN206280957U (zh) 一种新型蓄热式辐射管燃烧装置
CN206600802U (zh) 一种扁平联焰蓄热式辐射管燃烧装置
CN207214150U (zh) 一种甲醇汽化采暖做饭两用炉
CN206160468U (zh) 一种安全节能环保的热水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8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5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9052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8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