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73061U - 一种电池箱的温控水室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箱的温控水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73061U
CN206673061U CN201720431118.9U CN201720431118U CN206673061U CN 206673061 U CN206673061 U CN 206673061U CN 201720431118 U CN201720431118 U CN 201720431118U CN 206673061 U CN206673061 U CN 2066730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trol
flow
substrate
control fluid
flow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3111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群
王世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 Auto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3111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730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73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730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箱的温控水室,包括:基板、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盖板、进液管和出液管,第一流道置在基板的上表面,并沿预设的温控液流动轨迹延伸;第二流道布置在基板的上表面,并沿温控液流动轨迹与第一流道并排延伸;盖板封盖基板的上表面;进液管装设于盖板,并在温控液流动轨迹的第一端与第一流道连通、在温控液流动轨迹的第二端与第二流道连通;出液管装设于盖板,并在温控液流动轨迹的第一端与第二流道连通、在温控液流动轨迹的第二端与第一流道连通。如此设置,使温控液在基板上按照对流方式流动,使基板表面的温度保持均匀,确保各个单体电池本身温度的均匀,降低在温控液流动路径的两端形成的温控效果差。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箱的温控水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控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箱的温控水室。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由电池箱为其提供主要动力,电池箱中各单体电池的温度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整车动力性能,因此,需要使各单体电池均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才能够发挥出其最大的性能。
在现有技术中,单体电池通过不同的串并联方式组成电池模组,放置在电池箱内,温控水室与各个单体电池接触。其中,温控水室外部进液管和出液管,温控水室的内部则具有与进液管和出液管连通的流道,使温控液可以在温控水室内沿着预定的温控液流动轨迹流动。
如图1所示,图中箭头指示的为温控液的流向,现有的温控水室具有基板11′和盖板,基板11′的上表面上设置并排布置的流道12′,流道12′沿温控水室预设的温控液流动轨迹延伸,各流道沿基板11′的长度方向、由基板11′的一端向另一端设置,并在另一端返绕回其一端;并且,流道12′与进液口连通的端部相互连通、流道12′与出液口连通的端部相互连通,这样,使得所有流道12′的温度较低的温控液流动轨迹段集中在基板11′的同一侧,而在基板11′的另一端返绕回其一端的温度较高的温控液流动轨迹段集中在基板11′的另一侧,致使温控水室两侧的温差较大,导致每个单体电池的温度不均匀,损伤单体电池。
然而,基于上述的结构,温控水室内的所有流道12′均在温控液流动路径的一端与进液口13′连通、并均在温控液流动路径的另一端与出液口14′连通,从而,致使温控液流动路径的两端形成较大的温度差,进而,在温控液流动路径的两端形成的温控效果也会存在明显差异,导致电池箱中各个单体电池间的温度不均匀,若各单体电池之间长久处于温度不均匀的工作状态下,必然导致电池箱的性能不均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箱的温控水室,使第一流道中温控液的流动方向与第二流道中温控液的流动方向相反,从而使温控液在温控水室的基板上按照对流的方式进行流动,使得温控水室的基板表面的温度保持均匀,确保各个单体电池本身的温度均匀,并且,降低在温控液流动路径的两端形成的温控效果差,也就使基板沿温控液流动轨迹上的温度大致均匀,确保电池箱中各个单体电池间的温度相近,提升电池箱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箱的温控水室,包括:
基板;
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布置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并且所述第一流道沿预设的温控液流动轨迹延伸;
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布置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并且所述第二流道沿所述温控液流动轨迹与所述第一流道并排延伸;
盖板,所述盖板封盖所述基板的上表面;
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装设于所述盖板,并且,所述进液管在所述温控液流动轨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并在所述温控液流动轨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装设于所述盖板,并且,所述出液管在所述温控液流动轨迹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并在所述温控液流动轨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相互隔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均多于一条。
可选地,多条所述第一流道与多条所述第二流道交错排列。
可选地,所述进液管具有相互连通的一个进液主管和多个进液支管,所述进液主管与温控液的循环装置的供液端连通、所述进液支管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出液管具有相互连通的一个出液主管和多个出液支管,所述出液主管与温控液的循环装置的回液端连通、所述出液支管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温控液流动轨迹呈环回状。
可选地,所述温控液流动轨迹的第一端、第二端位于所述基板的同一端。
可选地,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装设于所述盖板的同一端。
可选地,所述基板具有第一翼板,所述第一翼板由所述基板的端部、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伸出所述基板,且所述第一翼板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基板的宽度尺寸;
所述盖板具有第二翼板,所述第二翼板封盖所述第一翼板的上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的端部均位于所述第一翼板处,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的所述端部均向所述基板的中线倾斜;
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均装设于所述第二翼板。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控水室中设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其进液管在温控液流动轨迹的第一端与第一流道连通、在第二端与第二流道连通,而出液管在温控液流动的第一端与第二流道连通、在第二端与第一流道连通。这样,使第一流道中温控液的流动方向与第二流道中温控液的流动方向相反,从而使温控液在温控水室的基板上按照对流的方式进行流动,使得温控水室的基板表面的温度保持均匀,确保各个单体电池本身的温度均匀,并且,降低在温控液流动路径的两端形成的温控效果差,也就使基板沿温控液流动轨迹上的温度大致均匀,确保电池箱中各个单体电池间的温度相近,提升电池箱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现有技术中温控水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温控水室与电池模组中的单体排布的位置关系;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温控水室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与图3中温控水室的底座匹配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温控水室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与图5中温控水室的底座匹配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1′ 基板;
12′ 流道;
13′ 进液口;
14′ 出液口;
10 温控水室;
11 基板;
111 第一翼板;
12a 第一流道;
12b 第二流道;
13 盖板;
131 第二翼板;
14 进液管;
141 进液主管;
142 进液支管;
15 出液管;
151 出液主管;
152 出液支管;
20 温控液流动轨迹;
21 第一端;
22 第二端;
30 电池箱;
31 电池单体;
32 换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温控水室对电池箱30中各个单体电池31的温度控制地不均匀性,导致电池箱30整体两端之间、两侧之间的温度差较大,致使电池箱30的工作性能不均衡、使用寿命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电池箱30的温控水室10,该温控水室10中设有第一流道12a和第二流道12b,其进液管14在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第一端21与第一流道12a连通、在第二端22与第二流道12b连通,而出液管15在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第一端21与第二流道12b连通、在第二端22与第一流道12a连通。这样,使第一流道12a中温控液的流动方向与第二流道12b中温控液的流动方向相反,从而使温控液在温控水室10的基板11上按照对流的方式进行流动,使得温控水室10的基板11表面的温度保持均匀,确保各个单体电池31本身的温度均匀,并且,降低在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两端的差,从而使基板11沿温控液流动轨迹20上的温度大致均匀,确保电池箱30中各个单体电池31间的温度相近,提升电池箱30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具体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对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2所示,电池箱30中单体电池31沿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并且,各个单体电池31之间具有换热板32。为了对电池箱30进行温度控制,带走电池箱30工作过程中单体电池31的热量,将温控水室10紧贴在电池箱30的顶部,这样,各个单体电池31即沿温控水室10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而每一个单体电池31本身沿温控水室10的宽度方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温控液流动轨迹20是指温控液在流动过程中经过的路径,为了清楚表示技术方案,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其中,采用“第一、第二”限定温控液流动的两端,并不代表两端具有先后顺序,仅是为了区分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两端。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电池箱30的温控水室10,该温控水室10包括基板11、第一流道12a、第二流道12b,其中第一流道12a布置在基板11的上表面,并且,第一流道12a沿预设的温控液流动轨迹20延伸,第二流道12b也布置在基板11的上表面,并且第二流道12b沿温控液流动轨迹20与第一流道12a并排延伸。
第一流道12a和第二流道12b并排设置在基板11上,根据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不同,第一流道12a和第二流道12b的流道形状也不相同,但是,两者均按照大致相同的温控液流动轨迹20并排随形设置。第一流道12a和第二流道12b的具体形状可以是沿基板11的长度方向、由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直形的流道;还可以是沿基板11的长度方向、由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后,再回绕至一端的环回形的流道,可参见图3所示;还可以是沿基板1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在基板11两端折返的蛇形的流道。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流道12a和第二流道12b的形状可参见图3所示。同时,如图4所示,该温控水室10包括盖板13、进液管14、出液管15,其中,盖板13封盖基板11的上表面,进液管14和出液管15均装设于盖板13。一并结合图3和图4所示,进液管14在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第一端21与第一流道12a连通、并在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第二端22与第二流道12b连通,而出液管15在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第一端21与第二流道12b连通、并在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第二端22与第二流道12b连通。
基于上述结构,对于第一流道12a而言,其处于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第一端21的位置处与进液管14连通、处于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第二端22的位置处与出液管15连通;对于第二流道12b而言,其处于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第一端21的位置处与出液管15连通、处于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第二端22的位置处与进液管14连通。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设定温控液沿预设的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第一端21向第二端22方向流动,这样,第一流道12a和第二流道12b与进液管14连通的端部设置在了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不同端,第一流道12a和第二流道12b与出液管15连通的端部也设置在了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不同端,从而,可减小温控水室10两端的既有初始进入的温度较低的温控液,也有经过循环后的温度较高的温控液,这样使得温控水室10两端部温度均匀,在基板11的上表面上温控液的温度分布均匀,从而使得温控水室10在长度方向上的温度均匀,进而可减小电池箱30内的各个单体电池31之间的温度差,确保电池箱30整体的温度均匀。
并且,当采用上述结构的温控水室10时,在第一流道12a内流动的温控液与在第二流道12b内流动的温控液的流动方向时相反的,也就是说,第一流道12a内与第二流道12b内流动的温控液在基板11的上表面以对流的方式进行流动,参见图3中第一流道12a和第二流道12b内标注的直线箭头为温控液的流动方向。同时,第一流道12a和第二流道12b并排设置在基板11的上表面,这样设置,在基板11的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均匀,可使沿基板11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单体电池31本身温度均匀,确保可靠的工作性能,提高电池箱30的工作性能,减少能量损耗,提升电池箱30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第一流道12a和第二流道12b相互隔离,形成独立的流道,从而可使具有一定温度的温控液在特定的流道内流动,这样,进一步确保进液管14中流入第一流道12a和第二流道12b的温控液由位于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不同端进入对应的流道,避免温控液混流而制约对流流动。
进一步地,第一流道12a和第二流道12b的数量并不仅限于图3示出的一条,其第一流道12a和第二流道12b均多于一条,如图5所示,第一流道12a和第二流道12b均为两条,当然,还可以为三条或四条。如此设置,对于相同宽度的基板11而言,当采用多条第一流道12a和多条第二流道12b并排设置时,能够提升沿基板11宽度方向上温控水室10的温度均匀性。
第一流道12a和第二流道12b的数量也并不一定为相同数量,只要使其温控液在第一流道12a和第二流道12b内的流动方向满足对流方式均可。
为了进一步提升对电池箱30温度控制的均匀性,多条第一流道12a和多条第二流道12b之间相互交错排列,优选地,每一条第一流道12a均与第二流道12b相邻,且每一条第二流道12b均与第一流道12a相邻。可参见图5所示,沿基板11的宽度方向上,每一个第一流道12a的两侧均为第二流道12b,每一个第二流道12b的两侧均为第一流道12a,这样,第一流道12a、第二流道12b在基板11的宽度方向上逐一交错设置,进一步均化温控水室10在基板11宽度方向上的温度,从而可充分降低对电池箱30在基板11宽度方向上的温控效果差,确保电池箱30温度的均匀性。
如图6所示,该盖板13用于封盖在图5中示出的基板11的上表面,其中,进液管14和出液管15的连通位置对应图5中具体实施例的第一流道12a、第二流道12b的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端部位置处。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可参见图3和图5所示,温控液流动轨迹20是环回的。这样,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第一端21、第二端22位于基板11的同一端,如此,使得第一流道12a的两端设置在基板11的同一端、第二流道12b的两端也设置在基板11的同一端。通过如此设置,将进液管14和出液管15设置在同一端,使得结构简单紧凑,便于与温控液的循环装置连接,减小管路占用的空间。
如图4和图6所示,进液管14和出液管15装设于盖板13的同一端,并且进液管14具有相互连通的一个进液主管141和多个进液支管142,其中,进液主管141与温控液的循环装置的供液端连通,当进液主管141将温控液引入进液管14中后,分流至各个进液支管142,进液支管142与对应的第一流道12a和第二流道12b的进液位置连通,从而将温控液由温控水室10的同一端引入流道内,这样可减少温控水室10与温控液的循环装置连接的引入管路,节约安装空间,且安装简单便捷。
而对于出液管15,其具有相互连通的出液主管151和出液支管152,出液主管151与温控液的循环装置的回流端连通、出液支管152与对应的第一流道12a和第二流道12b的出液位置连通,从而将各第一流道12a、第二流道12b的温控液汇集至出液主管151,进入循环装置,同样,减少了温控水室10与温控液的循环装置连接的排出管路,节约安装空间,且安装简单便捷。
针对上述实施例,还可对基板11和盖板13的结构优化设计,请一并参见图3至图6所示。
基板11具有第一翼板111,第一翼板111由基板11的端部、沿基板11的长度方向伸出基板11,也就是说,第一翼板111的表面与基板11的表面平行,其端部连接在基板11的端部。并且,第一翼板111的宽度尺寸小于基板11的宽度尺寸。而盖板13具有第二翼板131,第二翼板131封盖第一翼板111的上表面,也就是说,第二翼板131由盖板13的端部、沿盖板13的长度方向伸出盖板13,并且,该第二翼板131与第一翼板111外形相匹配,从而可封盖在第一翼板111上表面。
基于上述结构的基板11和盖板13,第一流道12a和第二流道12b的端部均位于第一翼板111处,第一流道12a和第二流道12b的端部均向基板11的中线倾斜。如图3和图5所示,当温控液流动轨迹20为回环时,将第一流道12a和第二流道12b的端部均布置在第一翼板111上,进液管14和出液管15布置在第二翼板131上,这样,可将进液管14和出液管15布置在电池箱30的外部。具体如图2所示,通过第一翼板111和第二翼板131将进液管14和出液管15设置在电池箱30的外部,这样,能够避免进出液时温度流动及温度差大的温控液对电池箱30内的单体电池31的温度产生骤变影响。并且,采用该结构的基板11与盖板13,为操作人员提供装配空间,避免触及电池箱30,并提高了拆装的效率。
在本文中,“一个”并不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的数量限制为“仅此一个”,并且“一个”不表示排除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的数量“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其两个端点内的整个范围,也包括含于其中的若干子范围。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方式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箱的温控水室,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11);
第一流道(12a),所述第一流道(12a)布置在所述基板(11)的上表面,并且所述第一流道(12a)沿预设的温控液流动轨迹(20)延伸;
第二流道(12b),所述第二流道(12b)布置在所述基板(11)的上表面,并且所述第二流道(12b)沿所述温控液流动轨迹(20)与所述第一流道(12a)并排延伸;
盖板(13),所述盖板(13)封盖所述基板(11)的上表面;
进液管(14),所述进液管(14)装设于所述盖板(13),并且,所述进液管(14)在所述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第一端(21)与所述第一流道(12a)连通、并在所述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第二端(22)与所述第二流道(12b)连通;
出液管(15),所述出液管(15)装设于所述盖板(13),并且,所述出液管(15)在所述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所述第一端(21)与所述第二流道(12b)连通、并在所述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第二端(22)与所述第一流道(12a)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2a)和所述第二流道(12b)相互隔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2a)和所述第二流道(12b)均多于一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水室,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第一流道(12a)与多条所述第二流道(12b)交错排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4)具有相互连通的一个进液主管(141)和多个进液支管(142),所述进液主管(141)与温控液的循环装置的供液端连通、所述进液支管(142)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流道(12a)和所述第二流道(12b)连通;所述出液管(15)具有相互连通的一个出液主管(151)和多个出液支管(152),所述出液主管(151)与温控液的循环装置的回液端连通、所述出液支管(152)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流道(12a)和所述第二流道(12b)连通。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控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液流动轨迹(20)呈环回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控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液流动轨迹(20)的第一端(21)、第二端(22)位于所述基板(11)的同一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控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4)和所述出液管(15)装设于所述盖板(13)的同一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控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1)具有第一翼板(111),所述第一翼板(111)由所述基板(11)的端部、沿所述基板(11)的长度方向伸出所述基板(11),且所述第一翼板(111)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基板(11)的宽度尺寸;
所述盖板(13)具有第二翼板(131),所述第二翼板(131)封盖所述第一翼板(111)的上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温控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2a)和所述第二流道(12b)的端部均位于所述第一翼板(111)处,所述第一流道(12a)和所述第二流道(12b)的所述端部均向所述基板(11)的中线倾斜;
所述进液管(14)和所述出液管(15)均装设于所述第二翼板(131)。
CN201720431118.9U 2017-04-24 2017-04-24 一种电池箱的温控水室 Active CN2066730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31118.9U CN206673061U (zh) 2017-04-24 2017-04-24 一种电池箱的温控水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31118.9U CN206673061U (zh) 2017-04-24 2017-04-24 一种电池箱的温控水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73061U true CN206673061U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72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31118.9U Active CN206673061U (zh) 2017-04-24 2017-04-24 一种电池箱的温控水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730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0946A (zh) * 2017-12-12 2019-06-21 保时捷股份公司 用于至少部分电驱动的机动车辆的电池装置
CN110165328A (zh) * 2019-05-17 2019-08-23 曲阜天博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组热管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0946A (zh) * 2017-12-12 2019-06-21 保时捷股份公司 用于至少部分电驱动的机动车辆的电池装置
CN110165328A (zh) * 2019-05-17 2019-08-23 曲阜天博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组热管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00748U (zh) 动力电池***和具有其的汽车
CN206619669U (zh) 一种端板内置水道的电池模组
CN209626374U (zh) 液冷板、电池包及车辆
CN20687814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多流道液冷散热器
CN102709618A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散热的微通道冷却均温***
CN206673061U (zh) 一种电池箱的温控水室
CN206412444U (zh) 一种内置液冷***的电池包箱体结构
CN106129529A (zh) 一种混合散热式动力电池包
CN106876825A (zh) 热管理装置及电源装置
CN102110796B (zh) 全封闭式液冷蓄电池组
CN105390638B (zh) 电池模组温差均衡装置
CN206742452U (zh) 一种电池模组散热结构
CN208835137U (zh) 车辆及其电池模组
CN112040742A (zh) 一种新能源电机控制器散热水道
CN208608328U (zh) 一种电池水冷板及散热模组
CN209880767U (zh) 动力电池水冷装置及动力电池
CN209786138U (zh) 一种电池包液冷装置
CN103050743A (zh) 用于改善长条状电池模块散热的设计结构
CN201210507Y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组的散热结构
WO2023098117A1 (zh) 一种双层模组的集成化电池总成、电动车辆及设计方法
CN205911393U (zh) 一种混合散热式动力电池包
CN206595369U (zh) 热管理装置及电源装置
CN209626371U (zh) 一种电池包用的冷却***
CN211182444U (zh) 电池模组传热结构及电池箱
CN115117514A (zh) 一种交错逆流式一体化冷却***及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