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54497U - 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 - Google Patents

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54497U
CN206654497U CN201720342632.5U CN201720342632U CN206654497U CN 206654497 U CN206654497 U CN 206654497U CN 201720342632 U CN201720342632 U CN 201720342632U CN 206654497 U CN206654497 U CN 206654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bridge
conveying
transfer passage
bridge body
convey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4263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民
郭一民
寇天学
廖璞
颜太宗
刘恒
曾省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WEIYI BEVERAGE AND F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WEIYI BEVERAGE AND F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WEIYI BEVERAGE AND F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WEIYI BEVERAGE AND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4263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54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54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544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包括具有输送通道的引桥本体,引桥本体布置在上、下游输送机之间,且上、下游输送机对物体的输送姿态不同,根据上、下游输送机对物体的输送姿态,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为以下两种结构之一:所述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从上游输送机至下游输送机方向以立式渐变扭曲过渡为卧式,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立式端与上游输送机的输送尾端对接、卧式端与下游输送机的输送首端对接;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从上游输送机至下游输送机方向以卧式渐变扭曲过渡为立式,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卧式端与上游输送机的输送尾端对接、立式端与下游输送机的输送首端对接。

Description

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水线输送设备,具体是一种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
背景技术
企业在生产多工序成品的产品时,普遍是以流水线作业方式实现的,在现代化的流水线作业方式中,流水线输送设备通常是生产车间内的最为基本的输送设备。
在流水线作业方式中,通常涉及到对输送中的待成品物体(即加工中的物品本体或盛装容器)的姿态转换,通过对输送中的待成品物体的姿态转换,而使待成品物体在对应输送段实现加工方向的调整,以满足对应的加工工序要求。如此,流水线输送必然涉及到首、尾衔接的上游输送机和下游输送机,因为同一输送机上是无法自动的对输送中的待成品物体进行姿态转换的。
目前,流水线作业方式中的待成品物体的姿态转换,主要是将上游输送机的输送尾端搭接在下游输送机输送首端的上方,使上游输送机所输送的待成品物体自然跌落至下游输送机上。这种姿态转换方式仅能实现输送中的待成品物体的纵向姿态与横向姿态之间的转换,无法实现立式姿态与卧式姿态之间的转换,例如液体产品灌装中的盛装容器-瓶子的立、卧姿态转换,立式姿态与卧式姿态之间的转换通常是通过结构复杂的、中介独立的旋转设备(类似机械手)实现的,其成型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流水线作业中所输送待成品物体立、卧姿态之间转换的特殊性以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一种结构简单、成型方便、成型成本低、输送稳定且可靠的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包括具有输送通道的引桥本体,所述引桥本体布置在上游输送机和下游输送机之间,且所述上、下游输送机对物体的输送姿态不同,根据上游输送机和下游输送机对物体的输送姿态,所述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为以下两种结构之一:
-所述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从上游输送机至下游输送机方向以立式渐变扭曲过渡为卧式,所述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立式端与上游输送机的输送尾端对接、卧式端与下游输送机的输送首端对接;
-所述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从上游输送机至下游输送机方向以卧式渐变扭曲过渡为立式,所述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卧式端与上游输送机的输送尾端对接、立式端与下游输送机的输送首端对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输送通道卧式端与上游输送机输送尾端对接的引桥本体与上游输送机之间设有推拨机构。进一步的,所述推拨机构主要由传动轴、拨板和电机组成,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座布置在上游输送机的输送带上方,所述传动轴的布置方向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一致,所述拨板的外周具有至少一个凸棱,所述拨板装配在传动轴上、且拨板的凸棱与输送带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输送带上所输送的物体的高度,所述电机用于驱动传动轴进行周向旋转动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引桥本体主要由多根布置在上游输送机和下游输送机之间且延伸方向渐变扭曲的梁肋组成,这些梁肋间隔分布在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的四周,相邻梁肋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所输送物体的高度和/或直径、确保所输送物体在输送过程中不掉落,所述引桥本体呈栅栏状。进一步的,所述引桥本体还具有多根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接在引桥本体的相邻梁肋之间。再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周向连接在构成引桥本体输送通道的梁肋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物体为瓶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将布置于上、下游输送机之间的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以对应的渐变扭曲方式过渡,使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立式端和卧式端实现90°的渐变扭曲,从而使流水线输送中的待成品物体的输送姿态实现立式和卧式之间的对应转换,其具有结构简单、成型方便、成型成本低、输送稳定、可靠性高、实用性强等特点;
2. 本实用新型在特定的输送通道卧式端对接上游输送机输送尾端之间,设置了推拨机构,从而使推拨机构将上游输送机上卧式输送的待成品物体有序、可靠地推进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内,在后续推力下逐渐转换成立式姿态进入下游输送机,进一步增强了其输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本实用新型的栅栏状成型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地形成渐变扭曲的输送通道,而且使得其成型结构更为简单,进而有利于大幅降低成型难度和成型成本,经济、可靠而实用。
4. 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宜液体产品灌装生产线上的灌装载体-瓶子的输送,尤其是回收再利用瓶子的脱标、清洗、消毒等工艺的输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从立式端向卧式端渐变扭曲过渡的渐变示意图。
图中代号含义:1—引桥本体;2—立式端;3—卧式端;4—梁肋;5—加强筋;6—上游输送机;7—下游输送机;8—传动轴;9—拨板;10—轴承座;11—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流水线输送设备的转换装置,具体是一种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下面以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进行详细、充分的说明。其中,实施例1和实施例2分别结合附图1和附图3、附图2和附图3进行详细、具体的说明,其它实施例未单独绘图,但主体结构可以参照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附图。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引桥本体1,该引桥本体1布置在上游输送机6和下游输送机7之间,且上游输送机6和下游输送机7对物体的输送姿态不同,上游输送机6对物体以立式姿态输送,下游输送机7对物体以卧式姿态输送。
引桥本体1具有略大于所输送物体的外轮廓的输送通道,引桥本体1上的输送通道呈隧道状结构。基于上述上游输送机6和下游输送机7对物体的输送姿态的不同,前述引桥本体1上的输送通道从上游输送机6至下游输送机7方向以立式渐变扭曲过渡为卧式,即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立式端2的底面和顶面经渐变扭曲过渡为卧式端3的两个侧面,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立式端2的两个侧面经渐变扭曲过渡为卧式端3的底面和顶面,也就是说,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从立式端2至卧式端3进行了90°的渐变扭曲过渡,当然渐变扭曲方向具体视作业要求而定。前述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立式端2与上游输送机6的输送尾端对接、卧式端3与下游输送机7的输送首端对接,从而使上游输送机6立式输送而来的物体在后续输送推力的作用下进入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立式端2,并随着渐变扭曲过渡的输送通道由立式姿态渐变过渡为卧式姿态,在后续输送推力下进入下游输送机7,再由下游输送机7带起输送走。
上述引桥本体1主要由多根布置在上游输送机6和下游输送机7之间且延伸方向渐变扭曲的梁肋4组成,这些梁肋4间隔分布在引桥本体4的输送通道的四周,即分布在输送通道的底面、顶面、两个侧面和四角,布置的密度根据所输送物体的外轮廓决定,相邻梁肋4之间的间隔距离应当对应的小于所输送物体的高度和直径,即输送通道立式端2的侧面的相邻梁肋4的间距小于所输送物体的高度,同理卧式端3的顶面和底面的相邻梁肋4的间距小于所输送物体的高度,输送通道立式端2底面和顶面的相邻梁肋4的间距小于所输送物体的直径,同理卧式端3的侧面的相邻梁肋4的间距小于所输送物体的直径,如此以确保所输送物体在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内的输送过程中不掉落,引桥本体1呈栅栏状。
为了增强上述栅栏状引桥本体1的结构强度,同时增加引桥本体1的成型结构密度。上述引桥本体1还具有多根加强筋5,这些加强筋5连接在引桥本体1的相邻梁肋4之间,作为优选考虑,加强筋5应周向连接在构成引桥本体1输送通道的梁肋4之间。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物体姿态由立式往卧式转换的流水线输送,特别适宜的物体为液体盛装载体-瓶子,尤其是回收再利用的玻璃瓶脱标处理工序的输送。
实施例2
参见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引桥本体1,该引桥本体1布置在上游输送机6和下游输送机7之间,且上游输送机6和下游输送机7对物体的输送姿态不同,上游输送机6对物体以卧式姿态输送,下游输送机7对物体以立式姿态输送。
引桥本体1具有略大于所输送物体的外轮廓的输送通道,引桥本体1上的输送通道呈隧道状结构。基于上述上游输送机6和下游输送机7对物体的输送姿态的不同,前述引桥本体1上的输送通道从上游输送机6至下游输送机7方向以卧式渐变扭曲过渡为立式,即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卧式端3的底面和顶面经渐变扭曲过渡为立式端2的两个侧面,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卧式端3的两个侧面经渐变扭曲过渡为立式端2的底面和顶面,也就是说,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从卧式端3至立式端2进行了90°的渐变扭曲过渡,当然渐变扭曲方向具体视作业要求而定。前述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卧式端3与上游输送机6的输送尾端对接、立式端2与下游输送机7的输送首端对接,从而使上游输送机6卧式输送而来的物体在后续推力的作用下进入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卧式端3,并随着渐变扭曲过渡的输送通道由卧式姿态渐变过渡为立式姿态,在后续推力下进入下游输送机7,再由下游输送机7带起输送走。
上述引桥本体1主要由多根布置在上游输送机6和下游输送机7之间且延伸方向渐变扭曲的梁肋4组成,这些梁肋4间隔分布在引桥本体4的输送通道的四周,即分布在输送通道的底面、顶面、两个侧面和四角,布置的密度根据所输送物体的外轮廓决定,相邻梁肋4之间的间隔距离应当对应的小于所输送物体的高度和直径,即输送通道立式端2的侧面的相邻梁肋4的间距小于所输送物体的高度,同理卧式端3的顶面和底面的相邻梁肋4的间距小于所输送物体的高度,输送通道立式端2底面和顶面的相邻梁肋4的间距小于所输送物体的直径,同理卧式端3的侧面的相邻梁肋4的间距小于所输送物体的直径,如此以确保所输送物体在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内的输送过程中不掉落,引桥本体1呈栅栏状。
为了增强上述栅栏状引桥本体1的结构强度,同时增加引桥本体1的成型结构密度。上述引桥本体1还具有多根加强筋5,这些加强筋5连接在引桥本体1的相邻梁肋4之间,作为优选考虑,加强筋5应周向连接在构成引桥本体1输送通道的梁肋4之间。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物体姿态由卧式往立式转换的流水线输送,特别适宜的物体为液体盛装载体-瓶子,尤其是回收再利用的玻璃瓶脱标处理工序的输送。
由于上游输送机6卧式输送至引桥本体1处的物体通常缺乏后续的输送推力,导致物体通常无法自动进入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内。基于此,在上述上游输送机6和引桥本体1之间设有推拨机构,也就是说,输送通道卧式端3与上游输送机6输送尾端对接的引桥本体1与上游输送机6之间设有推拨机构。
推拨机构主要由传动轴8、拨板9和电机11组成。传动轴8通过上游输送机6机架上连接的轴承座10布置在上游输送机6的输送链板(输送带)上方,传动轴8的布置方向与输送链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一致、即纵向布置。拨板9为两块;每块拨板9的外周具有三个凸棱,这三个凸棱在拨板9的外周呈等角三角形的位置分布,每块拨板9的中心具有轴孔;两块拨板9轴向间隔装配在传动轴8上,两块拨板9的轴向间隔距离与所输送物体的上部和下部的间距(即高度)相对应,而且,两块拨板9的凸棱在轴向上基本相重合。传动轴8上的每块拨板9的凸棱与输送链板(输送带)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所输送物体的直径(宽度)。电机11通过支架安装在上游输送机6的机架上,电机11的输出轴通过减速机构驱动传动轴8,使传动轴8能够带动拨板9进行周向旋转动作,周向旋转的拨板9将输送至此的物体拨入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的卧式端3内,逐个进入的物体在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内形成了推力接龙。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包括引桥本体,该引桥本体布置在上游输送机和下游输送机之间,且上游输送机和下游输送机对物体的输送姿态不同,上游输送机对物体以立式姿态输送,下游输送机对物体以卧式姿态输送。
引桥本体具有略大于所输送物体的外轮廓的输送通道,引桥本体上的输送通道呈隧道状结构。基于上述上游输送机和下游输送机对物体的输送姿态的不同,前述引桥本体上的输送通道从上游输送机至下游输送机方向以立式渐变扭曲过渡为卧式,即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立式端的底面和顶面经渐变扭曲过渡为卧式端的两个侧面,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立式端的两个侧面经渐变扭曲过渡为卧式端的底面和顶面,也就是说,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从立式端至卧式端进行了90°的渐变扭曲过渡,当然渐变扭曲方向具体视作业要求而定。前述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立式端与上游输送机的输送尾端对接、卧式端与下游输送机的输送首端对接,从而使上游输送机立式输送而来的物体在后续输送推力的作用下进入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立式端,并随着渐变扭曲过渡的输送通道由立式姿态渐变过渡为卧式姿态,在后续输送推力下进入下游输送机,再由下游输送机带起输送走。
上述引桥本体主要由多根布置在上游输送机和下游输送机之间且延伸方向渐变扭曲的梁肋组成,这些梁肋间隔分布在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的四周,即分布在输送通道的底面、顶面、两个侧面和四角,布置的密度根据所输送物体的外轮廓决定,相邻梁肋之间的间隔距离应当对应的小于所输送物体的高度和直径,即输送通道立式端的侧面的相邻梁肋的间距小于所输送物体的高度,同理卧式端的顶面和底面的相邻梁肋的间距小于所输送物体的高度,输送通道立式端底面和顶面的相邻梁肋的间距小于所输送物体的直径,同理卧式端的侧面的相邻梁肋的间距小于所输送物体的直径,如此以确保所输送物体在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内的输送过程中不掉落,引桥本体呈栅栏状。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包括引桥本体,该引桥本体布置在上游输送机和下游输送机之间,且上游输送机和下游输送机对物体的输送姿态不同,上游输送机对物体以立式姿态输送,下游输送机对物体以卧式姿态输送。
引桥本体具有略大于所输送物体的外轮廓的输送通道,引桥本体上的输送通道呈隧道状结构。基于上述上游输送机和下游输送机对物体的输送姿态的不同,前述引桥本体上的输送通道从上游输送机至下游输送机方向以立式渐变扭曲过渡为卧式,即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立式端的底面和顶面经渐变扭曲过渡为卧式端的两个侧面,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立式端的两个侧面经渐变扭曲过渡为卧式端的底面和顶面,也就是说,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从立式端至卧式端进行了90°的渐变扭曲过渡,当然渐变扭曲方向具体视作业要求而定。前述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立式端与上游输送机的输送尾端对接、卧式端与下游输送机的输送首端对接,从而使上游输送机立式输送而来的物体在后续输送推力的作用下进入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立式端,并随着渐变扭曲过渡的输送通道由立式姿态渐变过渡为卧式姿态,在后续输送推力下进入下游输送机,再由下游输送机带起输送走。
上述引桥本体主要由多块布置在上游输送机和下游输送机之间且延伸方向渐变扭曲的板材组成,这些板材分布在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的四周,即具有分布在输送通道底面的底板、分布在输送通道顶面的顶板、分布在输送通道两个侧面的侧板,四面的板材周向拼接组合,如此以确保所输送物体在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内的输送过程中不掉落,引桥本体呈扭曲的矩管状。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包括引桥本体,该引桥本体布置在上游输送机和下游输送机之间,且上游输送机和下游输送机对物体的输送姿态不同,上游输送机对物体以卧式姿态输送,下游输送机对物体以立式姿态输送。
引桥本体具有略大于所输送物体的外轮廓的输送通道,引桥本体上的输送通道呈隧道状结构。基于上述上游输送机和下游输送机对物体的输送姿态的不同,前述引桥本体上的输送通道从上游输送机至下游输送机方向以卧式渐变扭曲过渡为立式,即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卧式端的底面和顶面经渐变扭曲过渡为立式端的两个侧面,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卧式端的两个侧面经渐变扭曲过渡为立式端的底面和顶面,也就是说,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从卧式端至立式端进行了90°的渐变扭曲过渡,当然渐变扭曲方向具体视作业要求而定。前述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卧式端与上游输送机的输送尾端对接、立式端与下游输送机的输送首端对接,从而使上游输送机卧式输送而来的物体在后续推力的作用下进入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卧式端,并随着渐变扭曲过渡的输送通道由卧式姿态渐变过渡为立式姿态,在后续推力下进入下游输送机,再由下游输送机带起输送走。
上述引桥本体主要由多块布置在上游输送机和下游输送机之间且延伸方向渐变扭曲的板材组成,这些板材分布在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的四周,即具有分布在输送通道底面的底板、分布在输送通道顶面的顶板、分布在输送通道两个侧面的侧板,四面的板材周向拼接组合,如此以确保所输送物体在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内的输送过程中不掉落,引桥本体呈扭曲的矩管状。
由于上游输送机卧式输送至引桥本体处的物体通常缺乏后续的输送推力,导致物体通常无法自动进入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内。基于此,在上述上游输送机和引桥本体之间设有推拨机构,也就是说,输送通道卧式端与上游输送机输送尾端对接的引桥本体与上游输送机之间设有推拨机构。
推拨机构主要由传动轴、拨板和电机组成。传动轴通过上游输送机机架上连接的轴承座布置在上游输送机的输送链板(输送带)上方,传动轴的布置方向与输送链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一致、即纵向布置。拨板为两块;每块拨板的外周具有三个凸棱,这三个凸棱在拨板的外周呈等角三角形的位置分布,每块拨板的中心具有轴孔;两块拨板轴向间隔装配在传动轴上,两块拨板的轴向间隔距离与所输送物体的上部和下部的间距(即高度)相对应,而且,两块拨板的凸棱在轴向上基本相重合。传动轴上的每块拨板的凸棱与输送链板(输送带)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所输送物体的直径(宽度)。电机通过支架安装在上游输送机的机架上,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减速机构驱动传动轴,使传动轴能够带动拨板进行周向旋转动作,周向旋转的拨板将输送至此的物体拨入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的卧式端内,逐个进入的物体在引桥本体的输送通道内形成了推力接龙。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输送通道的引桥本体(1),所述引桥本体(1)布置在上游输送机(6)和下游输送机(7)之间,且所述上、下游输送机对物体的输送姿态不同,根据上游输送机(6)和下游输送机(7)对物体的输送姿态,所述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为以下两种结构之一:
-所述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从上游输送机(6)至下游输送机(7)方向以立式渐变扭曲过渡为卧式,所述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立式端(2)与上游输送机(6)的输送尾端对接、卧式端(3)与下游输送机(7)的输送首端对接;
-所述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从上游输送机(6)至下游输送机(7)方向以卧式渐变扭曲过渡为立式,所述引桥本体(1)的输送通道卧式端(3)与上游输送机(6)的输送尾端对接、立式端(2)与下游输送机(7)的输送首端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通道卧式端(3)与上游输送机(6)输送尾端对接的引桥本体(1)与上游输送机(6)之间设有推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拨机构主要由传动轴(8)、拨板(9)和电机(11)组成,所述传动轴(8)通过轴承座(10)布置在上游输送机(6)的输送带上方,所述传动轴(8)的布置方向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一致,所述拨板(9)的外周具有至少一个凸棱,所述拨板(9)装配在传动轴(8)上、且拨板(9)的凸棱与输送带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输送带上所输送的物体的高度,所述电机(11)用于驱动传动轴(8)进行周向旋转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桥本体(1)主要由多根布置在上游输送机(6)和下游输送机(7)之间且延伸方向渐变扭曲的梁肋(4)组成,这些梁肋(4)间隔分布在引桥本体(4)的输送通道的四周,相邻梁肋(4)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所输送物体的高度和/或直径、确保所输送物体在输送过程中不掉落,所述引桥本体(1)呈栅栏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桥本体(1)还具有多根加强筋(5),所述加强筋(5)连接在引桥本体(1)的相邻梁肋(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5)周向连接在构成引桥本体(1)输送通道的梁肋(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为瓶子。
CN201720342632.5U 2017-04-01 2017-04-01 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 Active CN206654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42632.5U CN206654497U (zh) 2017-04-01 2017-04-01 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42632.5U CN206654497U (zh) 2017-04-01 2017-04-01 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54497U true CN206654497U (zh) 2017-11-21

Family

ID=60317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42632.5U Active CN206654497U (zh) 2017-04-01 2017-04-01 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544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1734A (zh) * 2021-03-26 2021-07-06 广州市赛康尼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上料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1734A (zh) * 2021-03-26 2021-07-06 广州市赛康尼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上料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32045U (zh) 直角转向输送带
CN206654497U (zh) 流水线输送用物体姿态转换引桥
CN207434365U (zh) 一种生产线生产自动堆码装置
CN201254379Y (zh) 定向侧弯输送用平顶链
CN205222155U (zh) 水泥装卸机
CN205419116U (zh) 一种卸垛机
CN217296234U (zh) 一种用于输送分拣***中的合流机构
CN203332997U (zh) 可以自动卸货的物流***
CN206068338U (zh) 卧式圆瓶贴标机
CN207129601U (zh) 一种环形穿梭车
CN206327873U (zh) 一种物流分拣用弯道输送机
CN202828234U (zh) 一种瓶底喷码装置
CN205555393U (zh) 一种双排链条倒瓶输送机
CN103964179A (zh) 一种圆形罐体转弯传输装置
CN208683709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自动传送装置
CN206654464U (zh) 卧式瓶子输送用输送机
CN206407662U (zh) 一种瓶胚料仓
CN202346299U (zh) 一种瓶胚成品输送机
CN206437539U (zh) 物料运输***
CN106466913A (zh) 一种医疗保健药瓶吹瓶机自动送料装置
CN206886130U (zh) 一种托盘垂直升降结构
CN205328276U (zh) 汽车上货设备
CN212221505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升降式送料线
CN205366838U (zh) 一种安瓿瓶换位转送装置
CN211545106U (zh) 一种成品胶片分流输送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