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18009U - 一种静态蓄热式电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静态蓄热式电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18009U
CN206618009U CN201720367994.XU CN201720367994U CN206618009U CN 206618009 U CN206618009 U CN 206618009U CN 201720367994 U CN201720367994 U CN 201720367994U CN 206618009 U CN206618009 U CN 206618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on layer
brick
air channel
electric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679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庆彬
赵军峰
张入辉
王运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Feng Xuan Heat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Feng Xuan Heat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Feng Xuan Heat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Feng Xuan Heat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6799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18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18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180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静态蓄热式电暖器,前端隔热棉保温层与内胆前板间以及后端隔热棉保温层与后端蓄热砖间分别固定有第二保温层,第二保温层的厚度至少为10mm,第一保温层的厚度至少为35mm,蓄热砖为矩形砖块,矩形砖块前侧壁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波浪形风道,波浪形风道竖直设置,U形加热管固定在波浪形风道中,波浪形风道左右两侧的矩形砖块前侧壁中部开有梯形风道,梯形风道水平设置,且每块蓄热砖前侧壁与后侧壁间的厚度至少为70mm,前一层蓄热砖的后侧壁与后一层蓄热砖的前侧壁紧密贴合,U形加热管下端的第一保温层开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下端与下隔板的连通孔相通。本实用新型的存热效果好、热能损失小,放热时间长,取暖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静态蓄热式电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热取暖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静态蓄热式电暖器。
背景技术
冬季燃煤取暖存在着很大的潜在危险。大量的煤灰对人体存在着极大的危害,粉尘易导致肺病,燃烧未尽的废煤容易导致煤气中毒及火灾。长期燃煤产生的大量废煤垃圾量大而且难以清理,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电力设施建设已经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各项生活需求,另外,电作为一种能源方式,运用于电采暖也是一种安全、清洁、舒适的取暖方式。电采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如电暖器、空调器等。蓄能式电暖器利用高效蓄能技术,充分利用峰谷电价差异,在晚间低谷电价时段加热并将热能储存起来,等到白天峰电时段释放储存的热能来取暖,可节省大部分电费。
但是现有蓄能式电暖器的存热量少、放热时间短,并不能真正做到24小时持续放热,往往在放热6-7个小时后热量就会散尽,且现有蓄能式电暖器的热效率低,一般不会超过50%,如此会造成蓄能式电暖器的热能损耗过大,延长它在晚间的通电加热时间,造成电能的过量消耗。除此之外,现有蓄能式电暖器中的蓄热材料一般为蓄热砖,但蓄热砖之间的风道小,通风性差,因此会使得现有蓄热式电暖器的放热效果差,室内取暖升温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存热效果好、热能损失小,放热时间长,取暖效果好的静态蓄热式电暖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
一种静态蓄热式电暖器,包括机体,机体的下端固定有支腿,机体内部被水平设置的上隔板和下隔板隔成上、中、下三个腔室,上方腔室为散热腔室,中间腔室为储热腔室,下方腔室为进气腔室,进气腔室的前端固定有第一进气板,第一进气板上开有多个第一进气口,储热腔室的内部设有前后两层储热层,每层储热层均包括矩阵分布的多块蓄热砖,两层储热层的中间固定有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U形加热管及固定在进气腔室中的高温瓷接线端子,下隔板开有多个连通孔,上隔板的中间开有散热孔,U形加热管的下端穿过下隔板的连通孔且U形加热管的下端与高温瓷接线端子电连接,下隔板连通孔的最小孔径大于U形加热管的下端的直径,储热腔室的各个侧壁内侧均固定有第一保温层,第一保温层为隔热棉保温层,前端与后端隔热棉保温层的外侧分别固定有内胆前板与内胆后板,内胆前板与内胆后板的外侧分别固定有前面板与后面板,前面板的底端以及后面板的下端分别开有进风过滤口,前面板的顶端开有出风防护口,其特征在于:前端隔热棉保温层与内胆前板间以及后端隔热棉保温层与后端蓄热砖间分别固定有第二保温层,第二保温层的厚度至少为10mm,前端与后端的第一保温层的厚度均至少为30mm,上端和下端的第一保温层的厚度均至少为45mm,左端和右端的第一保温层的厚度均至少为25mm,蓄热砖为矩形砖块,矩形砖块前端面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波浪形风道,波浪形风道竖直设置,U形加热管固定在波浪形风道中,波浪形风道左右两侧的矩形砖块前端面中部开有梯形风道,梯形风道水平设置,且每块蓄热砖前端面与后端面间的厚度至少为70mm,前一层蓄热砖的后端面与后一层蓄热砖的前端面紧密贴合,U形加热管下端的第一保温层开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下端与下隔板的连通孔相通,外界冷空气流经本实用新型下端的进气口、下隔板上的连通孔、气流通道,冷空气最后进入蓄热砖间的波浪形风道与梯形风道中,冷空气吸收储热腔室中的热量变为热空气后上升,热空气经过上隔板的散热孔重新进入外界,热空气不断上升,储热腔室内变为负压状态,因此外界冷空气不断从本实用新型下端的进气口进入,冷空气经过储热腔室的加热后持续释放热空气,以实现取暖。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进气腔室的后端还固定有第二进气板,第二进气板上开有多个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与下隔板上连通孔的位置对齐,第二进气口与第一进气口共同作用,增大了外界空气进入本实用新型的进气口面积,从而有效提升了进气量,加快了本实用新型内部的气体流通速度,增强本实用新型的放热效果。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上隔板中间的散热孔为矩形孔,且该散热孔的上方盖有挡气板,挡气板的后侧与上隔板铰接形成转动配合,挡气板的上端设有温度形变弹片,温度形变弹片为弧形的双金属片,温度形变弹片的下端与挡气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温度形变弹片的上端与机体上端固定连接,双金属片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合成一片,当双金属片受热膨胀时,由于两种金属线伸长的差异,该金属片会向一边弯曲,弯曲的行程与温度成正比,利用这一可调整的物理变化来控制挡气板的打开和关闭,温度形变弹片的弯曲程度受环境温度影响,环境温度低时,温度形变弹片变直,温度形变弹片的下端下压挡气板的后侧,挡气板发生转动,因此挡气板的前侧会与上隔板中间的散热孔分离,本实用新型的放热速度加快,环境温度高时,温度形变弹片变得更加弯曲,温度形变弹片的下端会带动挡气板的后侧上升,挡气板发生转动,因此挡气板的前侧会盖住上隔板中间的散热孔,本实用新型的放热速度降低。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机体顶面侧壁固定有热风调节旋钮,热风调节旋钮通过温度调节装置与温度形变弹片的上端固定连接,调节热风调节旋钮能够控制温度形变弹片的上下位置,温度形变弹片上升时,带动挡气板的后侧上升,此时挡气板盖住上隔板中间的散热孔,本实用新型的放热速度降低,温度形变弹片下降时,带动挡气板的后侧下降,此时挡气板与上隔板中间的散热孔分离,本实用新型的放热速度加快。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温度调节装置包括与机体顶面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座以及装配在固定座中的压臂,压臂位于固定座的上部,且压臂底面的中部设有三角形的杠杆凸座,杠杆凸座下方的固定座底面固定有支撑立柱,杠杆凸座搭接在支撑立柱的顶面,压臂底面的右端通过弹簧与固定座的底面固定连接,压臂的左端与温度形变弹片的上端固定连接,热风调节旋钮的转轴压在压臂的上端面,且热风调节旋钮的转轴位于支撑立柱的右侧,转动热风调节旋钮以控制压臂左端的上升和下降,进而带动温度形变弹片的上升和下降。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机体上端固定有储热调节旋钮,储热调节旋钮的下端的转轴与电位器的调节转轴固定连接,电位器与高温瓷接线端子电连接,调节储热调节旋钮能够控制电位器的电阻大小调节,从而控制U形加热管的发热功率,控制本实用新型通电后的储热速度。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前面板底端的进风过滤口包括矩阵分布的多个第一长圆形孔,第一长圆形孔单行排列,因热空气上升流出本实用新型,冷空气经过设在前面板底端的进风过滤口进入本实用新型,形成了气体的循环流动,能够加快本实用新型内部的气体流通速度,增强本实用新型的放热效果,后面板下端的进风过滤口包括与下隔板连通孔一一对齐的矩形孔,增大了进风过滤口的面积,有利于提高气体循环流动的速度,前面板顶端的出风防护口包括矩阵分布的多个第二长圆孔,第二长圆孔双行排列,不仅增大了出风防护口的面积,有利于热空气的上升,同时因热空气的温度高,出风防护口能够防止热空气烫伤人手。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支腿前后方向的纵截面为等腰梯形,支腿的顶端与机体的底端固定连接,纵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支腿,增大了支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第二保温层为纳米级二氧化硅微孔高温隔热板,其隔热保温性能是传统材料的数倍,且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与下隔板接触的第一保温层为蛭石板保温层或隔热棉保温层,蛭石板的厚度至少为55mm,因外界冷风通过下隔板进入储热腔室,因此储热腔室中的热量也是从下隔板处损失最多,因此下隔板采用隔热保温效果更好的蛭石板,且蛭石板的厚度也比现有蓄热式电暖器的下端隔热层更厚,能起到更好的隔热保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存热效果好、热能损失小,放热时间长,取暖效果好,因加厚了蓄热砖的厚度,使得本实用新型存储的热量增多,储热腔室中蓄热砖存储的热量经过侧壁发生热传递而流失时,又因加厚了第一保温层的厚度,提升了第一保温层的阻热效果,且增加了第二保温层,不仅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能够各自发挥作用延缓热量的流失,且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间形成了隔热气层,隔热气层也能够有效延缓热量的流失;蓄热砖的前侧壁新增了竖直的波浪形风道以及水平的梯形风道,增强了蓄热砖间的通风性,有效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放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图1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拆除前面板、内胆前板、前侧的第一保温层以及前侧的第二保温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图1中结构的A向剖视图;
图8为蓄热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图8的左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温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静态蓄热式电暖器,包括机体10,机体10的下端固定有支腿11,机体10内部被水平设置的上隔板12和下隔板13隔成上、中、下三个腔室,上方腔室为散热腔室,中间腔室为储热腔室,下方腔室为进气腔室,进气腔室的前端固定有第一进气板14,第一进气板14上开有多个第一进气口,储热腔室的内部设有前后两层储热层,每层储热层均包括矩阵分布的多块蓄热砖20,两层储热层的中间固定有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U形加热管30及固定在进气腔室中的高温瓷接线端子31,下隔板13开有多个连通孔,上隔板12的中间开有散热孔,U形加热管30的下端穿过下隔板13的连通孔且U形加热管30的下端与高温瓷接线端子31电连接,U形加热管30通电时产生热量的计算公式为U形加热管30通过高温瓷接线端子31并联,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U形加热管30并联时的电阻小,其产生的热量多,下隔板13连通孔的最小孔径大于U形加热管30的下端的直径,储热腔室的各个侧壁内侧均固定有第一保温层40,第一保温层40为隔热棉保温层,前端与后端隔热棉保温层的外侧分别固定有内胆前板50与内胆后板60,内胆前板50与内胆后板60的外侧分别固定有前面板51与后面板61,前面板51与内胆前板50之间的空隙至少为30mm,后面板61与内胆后板60之间的空隙至少为10mm,此空隙能够起到隔热、保温、防烫的作用,前面板51的底端以及后面板61的下端分别开有进风过滤口,前面板51的顶端开有出风防护口,其特征在于:前端隔热棉保温层与内胆前板50间以及后端隔热棉保温层与后端蓄热砖20间分别固定有第二保温层70,第二保温层70的厚度至少为10mm,前端与后端的第一保温层40的厚度均至少为30mm,上端和下端的第一保温层40的厚度均至少为45mm,左端和右端的第一保温层40的厚度均至少为25mm,蓄热砖20为矩形砖块,矩形砖块前端面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波浪形风道21,波浪形风道21竖直设置,U形加热管30固定在波浪形风道21中,波浪形风道21左右两侧的矩形砖块前端面中部开有梯形风道22,梯形风道22水平设置,且每块蓄热砖20前端面与后端面间的厚度至少为70mm,前一层蓄热砖20的后端面与后一层蓄热砖20的前端面紧密贴合,因此前后两层蓄热砖20能够夹紧固定U形加热管30,又因前端蓄热砖20的前端面设有凹陷的波浪形风道21以及梯形风道22,且第一保温层40为隔热棉保温层,隔热棉具有弹性,隔热棉在被压紧变形过程中,能够填充满前端蓄热砖20前端面上凹陷的波浪形风道21以及梯形风道22,从而使得进入储热腔室的冷空气只从前后两层蓄热砖20间的波浪形风道21以及梯形风道22流通,这样就只有前端蓄热砖20的后端面和后端蓄热砖20的前端面为放热面,放热稳定且放热时间更长。后端蓄热砖20的后端面为平面,因此后端蓄热砖20与内胆后板60间的后端第一保温层40与后端第二保温层70的前后顺序没有要求,但是该处若采用第二保温层70在前、第一保温层40在后的顺序,则能与前端蓄热砖20与内胆前板50间的前端第一保温层40与前端第二保温层70的前后顺序相同,便于本实用新型的组合装配,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产量。U形加热管30下端的第一保温层40开有气流通道41,气流通道41的下端与下隔板13的连通孔相通,外界冷空气流经本实用新型下端的进气口、下隔板13上的连通孔、气流通道41,冷空气最后进入蓄热砖20间的波浪形风道21与梯形风道22中,冷空气吸收储热腔室中的热量变为热空气后上升,热空气经过上隔板12的散热孔重新进入外界,热空气不断上升,储热腔室内变为负压状态,因此外界冷空气不断从本实用新型下端的进气口进入,冷空气经过储热腔室的加热后持续释放热空气,以实现取暖。
进气腔室的后端还固定有第二进气板15,第二进气板15上开有多个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与下隔板13上连通孔的位置对齐,第二进气口与第一进气口共同作用,增大了外界空气进入本实用新型的进气口面积,从而有效提升了进气量,加快了本实用新型内部的气体流通速度,增强本实用新型的放热效果。
上隔板12中间的散热孔为矩形孔,且该散热孔的上方盖有挡气板16,挡气板16的后侧与上隔板12铰接形成转动配合,挡气板16的上端设有温度形变弹片17,温度形变弹片17为弧形的双金属片,温度形变弹片17的下端与挡气板16的上端固定连接,温度形变弹片17的上端与机体10上端固定连接,双金属片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合成一片,当双金属片受热膨胀时,由于两种金属线伸长的差异,该金属片会向一边弯曲,弯曲的行程与温度成正比,利用这一可调整的物理变化来控制挡气板16的打开和关闭,温度形变弹片17的弯曲程度受环境温度影响,环境温度低时,温度形变弹片17变直,温度形变弹片17的下端下压挡气板16的后侧,挡气板16发生转动,因此挡气板16的前侧会与上隔板12中间的散热孔分离,本实用新型的放热速度加快,环境温度高时,温度形变弹片17变得更加弯曲,温度形变弹片17的下端会带动挡气板16的后侧上升,挡气板16发生转动,因此挡气板16的前侧会盖住上隔板12中间的散热孔,本实用新型的放热速度降低。
机体10顶面侧壁固定有热风调节旋钮80,热风调节旋钮80通过温度调节装置81与温度形变弹片17的上端固定连接,调节热风调节旋钮80能够控制温度形变弹片17的上下位置,温度形变弹片17上升时,带动挡气板16的后侧上升,此时挡气板16盖住上隔板12中间的散热孔,本实用新型的放热速度降低,温度形变弹片17下降时,带动挡气板16的后侧下降,此时挡气板16与上隔板12中间的散热孔分离,本实用新型的放热速度加快。
温度调节装置81包括与机体10顶面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座82以及装配在固定座82中的压臂83,压臂83位于固定座82的上部,且压臂83底面的中部设有三角形的杠杆凸座84,杠杆凸座84下方的固定座82底面固定有支撑立柱85,杠杆凸座84搭接在支撑立柱85的顶面,压臂83底面的右端通过弹簧与固定座82的底面固定连接,压臂83的左端与温度形变弹片17的上端固定连接,热风调节旋钮80的转轴压在压臂83的上端面,且热风调节旋钮80的转轴位于支撑立柱的右侧,转动热风调节旋钮80以控制压臂83左端的上升和下降,进而带动温度形变弹片17的上升和下降。
机体10上端固定有储热调节旋钮90,储热调节旋钮90下端的转轴与电位器91的调节转轴固定连接,电位器91与高温瓷接线端子31电连接,调节储热调节旋钮90能够控制电位器91的电阻大小调节,从而控制U形加热管30的发热功率,控制本实用新型通电后的储热速度。
前面板51底端的进风过滤口包括矩阵分布的多个第一长圆形孔52,第一长圆形孔52单行排列,因热空气上升流出本实用新型,冷空气经过设在前面板51底端的进风过滤口进入本实用新型,形成了气体的循环流动,能够加快本实用新型内部的气体流通速度,增强本实用新型的放热效果,内后面板61下端的进风过滤口包括与下隔板13连通孔一一对齐的矩形孔62,增大了进风过滤口的面积,有利于提高气体循环流动的速度,前面板51顶端的出风防护口包括矩阵分布的多个第二长圆孔53,第二长圆孔53双行排列,不仅增大了出风防护口的面积,有利于热空气的上升,同时因热空气的温度高,出风防护口能够防止热空气烫伤人手。
支腿11前后方向的纵截面为等腰梯形,支腿11的顶端与机体10的底端固定连接,纵截面为等腰梯形的支腿11,增大了支腿1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第二保温层70为纳米级二氧化硅微孔高温隔热板,其隔热保温性能是传统材料的数倍,且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
与下隔板13接触的第一保温层40为蛭石板保温层或隔热棉保温层,且蛭石板的厚度至少为55mm,因外界冷风通过下隔板13进入储热腔室,因此储热腔室中的热量也是从下隔板13处损失最多,因此下隔板13处采用隔热保温效果更好的蛭石板,且蛭石板的厚度也比现有蓄热式电暖器的下端隔热层更厚,能起到更好的隔热保温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因加厚了蓄热砖20的厚度,使得本实用新型在通电后存储的热量增多,能够真正做到持续放热24小时,储热腔室中蓄热砖20存储的热量经过侧壁发生热传递而流失时,又因加厚了第一保温层40的厚度,提升了第一保温层40的阻热效果,且增加了第二保温层70,不仅第一保温层40与第二保温层70能够各自发挥作用延缓热量的流失,且第一保温层40与第二保温层70间形成了隔热气层,隔热气层也能够有效延缓热量的流失;蓄热砖20的前侧壁新增了竖直的波浪形风道21以及水平的梯形风道22,增强了蓄热砖20间的通风性,有效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放热效果,且波浪形风道21对U形加热管30的固定效果更好。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静态蓄热式电暖器,包括机体(10),机体(10)的下端固定有支腿(11),机体(10)内部被水平设置的上隔板(12)和下隔板(13)隔成上、中、下三个腔室,上方腔室为散热腔室,中间腔室为储热腔室,下方腔室为进气腔室,进气腔室的前端固定有第一进气板(14),第一进气板(14)上开有多个第一进气口,储热腔室的内部设有前后两层储热层,每层储热层均包括矩阵分布的多块蓄热砖(20),两层储热层的中间固定有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U形加热管(30)及固定在进气腔室中的高温瓷接线端子(31),下隔板(13)开有多个连通孔,上隔板(12)的中间开有散热孔,U形加热管(30)的下端穿过下隔板(13)的连通孔且U形加热管(30)的下端与高温瓷接线端子(31)电连接,下隔板(13)连通孔的最小孔径大于U形加热管(30)的下端的直径,储热腔室的各个侧壁内侧均固定有第一保温层(40),第一保温层(40)为隔热棉保温层,前端与后端隔热棉保温层的外侧分别固定有内胆前板(50)与内胆后板(60),内胆前板(50)与内胆后板(60)的外侧分别固定有前面板(51)与后面板(61),前面板(51)的底端以及后面板(61)的下端分别开有进风过滤口,前面板(51)的顶端开有出风防护口,其特征在于:前端隔热棉保温层与内胆前板(50)间以及后端隔热棉保温层与后端蓄热砖(20)间分别固定有第二保温层(70),第二保温层(70)的厚度至少为10mm,前端与后端的第一保温层(40)的厚度均至少为30mm,上端和下端的第一保温层(40)的厚度均至少为45mm,左端和右端的第一保温层(40)的厚度均至少为25mm,蓄热砖(20)为矩形砖块,矩形砖块前端面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波浪形风道(21),波浪形风道(21)竖直设置,U形加热管(30)固定在波浪形风道(21)中,波浪形风道(21)左右两侧的矩形砖块前端面中部开有梯形风道(22),梯形风道(22)水平设置,且每块蓄热砖(20)前端面与后端面间的厚度至少为70mm,前一层蓄热砖(20)的后端面与后一层蓄热砖(20)的前端面紧密贴合,U形加热管(30)下端的第一保温层(40)开有气流通道(41),气流通道(41)的下端与下隔板(13)的连通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蓄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进气腔室的后端还固定有第二进气板(15),第二进气板(15)上开有多个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与下隔板(13)上连通孔的位置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蓄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上隔板(12)中间的散热孔为矩形孔,且该散热孔的上方盖有挡气板(16),挡气板(16)的后侧与上隔板(12)铰接形成转动配合,挡气板(16)的上端设有温度形变弹片(17),温度形变弹片(17)为弧形的双金属片,温度形变弹片(17)的下端与挡气板(16)的上端固定连接,温度形变弹片(17)的上端与机体(10)上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静态蓄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机体(10)顶面侧壁固定有热风调节旋钮(80),热风调节旋钮(80)通过温度调节装置(81)与温度形变弹片(17)的上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静态蓄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温度调节装置(81)包括与机体(10)顶面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座(82)以及装配在固定座(82)中的压臂(83),压臂(83)位于固定座(82)的上部,且压臂(83)底面的中部设有三角形的杠杆凸座(84),杠杆凸座(84)下方的固定座(82)底面固定有支撑立柱(85),杠杆凸座(84)搭接在支撑立柱(85)的顶面,压臂(83)底面的右端通过弹簧与固定座(82)的底面固定连接,压臂(83)的左端与温度形变弹片(17)的上端固定连接,热风调节旋钮(80)的转轴压在压臂(83)的上端面,且热风调节旋钮(80)的转轴位于支撑立柱的右侧,转动热风调节旋钮(80)以控制压臂(83)左端的上升和下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蓄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机体(10)上端固定有储热调节旋钮(90),储热调节旋钮(90)下端的转轴与电位器(91)的调节转轴固定连接,电位器(91)与高温瓷接线端子(31)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蓄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前面板(51)底端的进风过滤口包括矩阵分布的多个第一长圆形孔(52),第一长圆形孔(52)单行排列,后面板(61)下端的进风过滤口包括与下隔板(13)连通孔一一对齐的矩形孔(62),前面板(51)顶端的出风防护口包括矩阵分布的多个第二长圆孔(53),第二长圆孔(53)双行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蓄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支腿(11)前后方向的纵截面为等腰梯形,支腿(11)的顶端与机体(10)的底端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蓄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第二保温层(70)为纳米级二氧化硅微孔高温隔热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蓄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与下隔板(13)接触的第一保温层(40)为蛭石板保温层或隔热棉保温层,蛭石板的厚度至少为55mm。
CN201720367994.XU 2017-04-10 2017-04-10 一种静态蓄热式电暖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18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67994.XU CN206618009U (zh) 2017-04-10 2017-04-10 一种静态蓄热式电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67994.XU CN206618009U (zh) 2017-04-10 2017-04-10 一种静态蓄热式电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18009U true CN206618009U (zh) 2017-11-07

Family

ID=60235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67994.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18009U (zh) 2017-04-10 2017-04-10 一种静态蓄热式电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1800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5535A (zh) * 2018-09-10 2018-11-27 山东老万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量调节器以及蓄热式电暖器
CN108895530A (zh) * 2018-09-19 2018-11-27 王剑英 一种多功能取暖炉
CN112665002A (zh) * 2020-12-28 2021-04-16 安徽安泽电工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蓄热电暖器的热能缓释及补偿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5535A (zh) * 2018-09-10 2018-11-27 山东老万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量调节器以及蓄热式电暖器
CN108895535B (zh) * 2018-09-10 2024-03-01 山东老万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量调节器以及蓄热式电暖器
CN108895530A (zh) * 2018-09-19 2018-11-27 王剑英 一种多功能取暖炉
CN112665002A (zh) * 2020-12-28 2021-04-16 安徽安泽电工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蓄热电暖器的热能缓释及补偿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3964B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多功能屋顶供暖通风***及方法
Zhai et al. A review for the applications of solar chimneys in buildings
CN206618009U (zh) 一种静态蓄热式电暖器
CN102995845B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蓄热形式的太阳能供暖及通风***
CN2794257Y (zh) 空调太阳伞
CN202559572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多功能屋顶供暖通风装置
CN205894376U (zh) 石墨烯电热膜办公隔断
CN109737486B (zh) 一种集热蓄热墙和空气水集热器的组合供暖***
CN202902658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蓄热型太阳房供暖及通风***
CN201221849Y (zh) 一种多功能太阳能热水取暖降温装置
CN201680495U (zh) 壁挂式太阳能集热-储热***
CN203049949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蓄热形式的太阳能供暖及通风***
CN1369669A (zh) 一种带风口的相变蓄热电加热采暖地板
CN109555233A (zh) 一种整体装配式太阳能被动相变蓄热墙体
CN206724299U (zh) 储热电暖气
CN102353278B (zh) 自然通风与机力通风相组合的干式冷却塔
CN208269250U (zh) 一种双核取暖器
CN207180000U (zh) 一种蓄热式取暖器
JP2012205510A (ja) 農業用ハウス
CN201237293Y (zh) 节能高效储热式电暖器
CN206094260U (zh) 新型对流储热式电暖器
CN111412517A (zh) 一种具有机械式精确温控功能的取暖器
CN212362167U (zh) 一种具有机械式精确温控功能的取暖器
CN205669839U (zh) 一种蓄热式电暖器用加热单元结构
CN109869852A (zh) 一种用于鸡舍的光伏光热被动式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