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23665U - 一种光学镜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学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23665U
CN206523665U CN201621353256.1U CN201621353256U CN206523665U CN 206523665 U CN206523665 U CN 206523665U CN 201621353256 U CN201621353256 U CN 201621353256U CN 206523665 U CN206523665 U CN 2065236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ring
ring surface
connecting portion
optical lens
perfo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5325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传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5325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236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236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236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包含:镜筒、透镜组、压环件以及遮光片。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在现有光学镜头的基础上,增设压环件,通过简单的连接结构套接在镜筒外侧环面,于镜筒和压环件之间增设遮光片。压环件和镜筒之间为可拆卸结构,从而实现了各零件之间的可分段组装,使装配工艺更为自由;由于通光孔的大小取决于遮光片的遮光开孔,因而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遮光片组装来改变通光孔的大小;遮光片遮光开孔的圆度更好,与透镜组的装配配合效果更好;增设的遮光片有效减少了通光孔的杂散光。

Description

一种光学镜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例如智能电子装置、平板电脑等,己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而装载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光学镜头也随之蓬勃发展。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使用者对于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现有技术中的光学镜头主要由镜筒和透镜组组成,其中,镜筒呈管状,透镜组装设在镜筒内,装配时,必须按照特定的装配顺序将透镜逐片装入,最后通过锁紧环将透镜组限位于镜筒内,操作不灵活。另外,光学镜头的通光孔通常是镜筒的一部分,与镜筒一体成型,然而成型出来的通光孔圆度不好,有杂光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镜头,既能减少通光孔产生的杂散光,同时又能使装配的工艺更为自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包含:
镜筒,包含:物端、像端、外环部,所述外环部与所述物端及所述像端分别连接;其中,所述物端包含物端壁及物端开孔,所述物端开孔开设于所述物端壁上;所述像端包含像端开口;所述外环部包含外侧环面及内侧环面,所述内侧环面与所述外侧环面相对设置;
透镜组,包含设置于所述镜筒内的透镜;
压环件,包含:透光端、连接端、环形连接部,所述环形连接部与所述透光端及所述连接端分别连接;其中,所述透光端包含夹持壁、透光开孔,所述透光开孔开设于所述夹持壁上;所述连接端包含连接端开口;所述环形连接部包含连接部内侧环面及连接部外侧环面,所述连接部外侧环面与所述连接部内侧环面相对设置;并且,所述连接部内侧环面通过连接结构套接于所述外侧环面上,所述夹持壁叠盖于所述物端壁上;
遮光片,包含遮光开孔,所述遮光片夹设于所述夹持壁及所述物端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在现有光学镜头的基础上,增设压环件,通过简单的连接结构套接在镜筒外侧环面,于镜筒和压环件之间增设遮光片。压环件和镜筒之间为可拆卸结构,从而实现了各零件之间的可分段组装,使装配工艺更为自由;此外,由于通光孔的大小取决于遮光片的遮光开孔,因而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遮光片组装来改变通光孔的大小;遮光片遮光开孔的圆度更好,与透镜组的装配配合效果更好;增设的遮光片有效减少了通光孔的杂散光。
另外,所述连接结构为螺纹结构,使装配较为便捷。
另外,所述连接结构包含: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内侧环面上的第一凸筋、设置于所述外侧环面上的第一凹槽。连接部内侧环面上的第一凸筋与外侧环面上的第一凹槽卡合,装配较为便捷。
另外,所述连接结构包含: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内侧环面上的第二凹槽、设置于所述外侧环面上的第二凸筋。连接部内侧环面上的第二凹槽与外侧环面上的第二凸筋卡合,装配较为便捷。
另外,所述透光开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物端开孔的孔径,通过透光开孔可以观察到物端开孔上的遮光片,从而确定遮光片的安装位置是否准确。
另外,所述外侧环面包含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包含:第一阶梯环面、第二阶梯环面、阶梯面,所述阶梯面与所述第一阶梯环面及第二阶梯环面分别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阶梯环面与所述第二阶梯环面的中心轴重叠,并且所述第一阶梯环面位于所述第二阶梯环面的内侧。所述连接部内侧环面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套接于所述第一阶梯环面上。这样使压环件与镜筒之间的结构较为紧凑。
另外,所述连接部外侧环面与所述第二阶梯环面齐平。这样压环件与镜筒的装配效果更趋于一体,更为美观。
另外,所述连接端与所述阶梯面避空,可以使压环件与镜筒之间的装配更为紧实。
另外,所述连接端与所述阶梯面贴合,可以使压环件与镜筒之间的装配更为美观、结构更为紧凑。
另外,所述阶梯面与所述中心轴垂直,使压环件与镜筒的制造更为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镜筒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环件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镜筒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环件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剖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镜筒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压环件剖视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光学镜头,如图1所示,包含:镜筒1、透镜组2、压环件3以及遮光片4。
如图2所示,镜筒1包含:物端11、像端12、外环部13,外环部13与物端11及像端12分别连接。其中,物端11包含物端壁111及物端开孔112,物端开孔112开设于物端壁111上;像端12包含像端开口121;外环部13包含外侧环面131及内侧环面132,内侧环132面与外侧环面131相对设置。本实施方式中的物端、像端、外环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装配工作。
如图3所示,透镜组2包含透镜21、遮光片22、环形遮光元件23、锁紧环24以及其他一些透镜。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中的透镜21为凸透镜,其设置于镜筒1中,包含凸圆部211及环形部212,凸圆部211与环形部212连接并投影于环形部212内;其中,环形部212设置于镜筒1内,凸圆部211部分凸出于物端开孔112。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理解,透镜21还可为平面透镜或凹面透镜,以实现相近的效果。遮光片22和环形遮光元件23可对杂散光线进行遮挡,以提高成像品质。锁紧环24用以防止透镜组脱离镜筒,起到固定透镜组的作用。
如图4所示,压环件3包含:透光端31、连接端32、环形连接部33,环形连接部33与透光端31及连接端32分别连接;其中,透光端31包含夹持壁311、透光开孔312,透光开孔312开设于夹持壁311上;连接端32包含连接端开口321;环形连接部33包含连接部内侧环面331及连接部外侧环面332,连接部外侧环面332与连接部内侧环面331相对设置;并且,透光开孔312的孔径小于连接端开口321的口径,连接部内侧环面331通过连接结构套接于外侧环面131上,夹持壁311叠盖于物端壁111上。
如图1所示,遮光片4,包含遮光开孔41,遮光片4夹设于夹持壁311及物端壁111之间,凸圆部211部分凸出于遮光开孔41。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第一实施方式在现有光学镜头的基础上,增设压环件3,通过简单的连接结构套接在镜筒1外侧环面131,于镜筒1和压环件3之间增设遮光片4。压环件3和镜筒1之间为可拆卸结构,从而实现了各零件之间的可分段组装,使装配工艺更为自由;由于通光孔的大小取决于遮光片4的遮光开孔41,因而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遮光片4组装来改变通光孔的大小;遮光片4中遮光开孔41的圆度更好,与透镜组2的装配配合效果更好;增设的遮光片4有效减少了通光孔的杂散光。
需要说明的是,镜筒1与压环件3之间的连接结构为螺纹结构,包含压环件3上的内螺纹,以及镜筒1上的外螺纹,从而实现压环件3和镜筒1之间的可拆卸功能,同时其装配也较为便捷。
另外,透光开孔312的孔径大于物端开孔112的孔径,通过透光开孔312可以观察到物端开孔112上的遮光片4,从而确定遮光片4的安装位置是否准确。
此外,如图2所示,镜筒1的外侧环面131包含阶梯结构,阶梯结构包含:第一阶梯环面1311、第二阶梯环面1312、阶梯面1313,阶梯面1313与第一阶梯环面1311及第二阶梯环面1312分别连接;其中,第一阶梯环面1311与第二阶梯环面1312的中心轴重叠,并且第一阶梯环面1311位于第二阶梯环面1312的内侧。连接部内侧环面331通过连接结构套接于第一阶梯环面1311上。这样使压环件3与镜筒1之间的结构较为紧凑。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压环件3与镜筒1之间的装配效果更为美观,连接部外侧环面332与第二阶梯环面1312齐平,连接端32与阶梯面1313贴合。为了使压环件3与镜筒1的制造及配合更为容易,将阶梯面1313与镜筒中心轴垂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光学镜头。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装配效果更为美观,连接端32与阶梯面1313贴合。而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5画圈部分A所示,光学镜头连接端32与阶梯面1313避空。这样的设置可以为压环件3提供充足的下旋余量,使压环件3与镜筒1之间的装配更为紧实。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光学镜头。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镜筒1与压环件3之间的连接结构为螺纹结构,使压环件3和镜筒1之间实现可拆卸的功能,且让其装配较为便捷。而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7、8所示,镜筒1与压环件3之间的连接结构包含:设置于连接部内侧环面331上的第一凸筋3311、设置于外侧环面131上的第一凹槽1314。如图6中画圈部分B所示,即两实施方式之间的区别所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凸筋3311为闭合环状,第一凹槽1314与之配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一凸筋和第一凹槽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其他形状亦可达到近似效果,举例来说,第一凸筋仅为两个中心对称的凸块,而第一凹槽的位置与之配合,该结构与本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环形第一凸台的受力面积大于凸块形第一凸台的受力面积。
图中不难发现,连接部内侧环面331上的第一凸筋3311可以与外侧环面131上的第一凹槽1314卡合,此卡合的结构较为简单,容易制造,同样装配起来较为便捷。此外,第一凸筋3311的竖直切面呈半圆形,使第一凸筋3311更容易滑入第一凹槽1314内,使装配更为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光学镜头。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装配效果更为美观,连接端32与阶梯面1313贴合。而在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9画圈部分C所示,光学镜头连接端32与阶梯面1313避空。这样的设置可以为压环件3提供充足的下旋余量,使压环件3与镜筒1之间的装配更为紧实。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光学镜头。第五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镜筒1与压环件3之间的连接结构包含:设置于连接部内侧环面331上的第一凸筋3311、设置于外侧环面131上的第一凹槽1314。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12所示,镜筒1与压环件3之间的连接结构包含:设置于连接部内侧环面331上的第二凹槽3312、设置于外侧环面131上的第二凸筋1315。如图10中画圈部分D所示,即两实施方式之间的区别所在。
图中不难发现,连接部内侧环面331上的第二凹槽3312与外侧环面131上的第二凸筋1315卡合,此卡合的结构较为简单,容易制造,同样装配起来较为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光学镜头。第六实施方式与第五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装配效果更为美观,连接端32与阶梯面1313贴合。而在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方式中,如图13画圈部分E所示,光学镜头连接端32与阶梯面1313避空。这样的设置可以为压环件3提供充足的下旋余量,使压环件3与镜筒1之间的装配更为紧实。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
镜筒,包含:物端、像端、外环部,所述外环部与所述物端及所述像端分别连接;其中,所述物端包含物端壁及物端开孔,所述物端开孔开设于所述物端壁上;所述像端包含像端开口;所述外环部包含外侧环面及内侧环面,所述内侧环面与所述外侧环面相对设置;
透镜组,包含设置于所述镜筒内的透镜;
压环件,包含:透光端、连接端、环形连接部,所述环形连接部与所述透光端及所述连接端分别连接;其中,所述透光端包含夹持壁、透光开孔,所述透光开孔开设于所述夹持壁上;所述连接端包含连接端开口;所述环形连接部包含连接部内侧环面及连接部外侧环面,所述连接部外侧环面与所述连接部内侧环面相对设置;并且,所述连接部内侧环面通过连接结构套接于所述外侧环面上,所述夹持壁叠盖于所述物端壁上;
遮光片,包含遮光开孔,所述遮光片夹设于所述夹持壁及所述物端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螺纹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含: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内侧环面上的第一凸筋、设置于所述外侧环面上的第一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含: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内侧环面上的第二凹槽、设置于所述外侧环面上的第二凸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开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物端开孔的孔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环面包含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包含:第一阶梯环面、第二阶梯环面、阶梯面,所述阶梯面与所述第一阶梯环面及第二阶梯环面分别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阶梯环面与所述第二阶梯环面的中心轴重叠,并且所述第一阶梯环面位于所述第二阶梯环面的内侧;
所述连接部内侧环面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套接于所述第一阶梯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外侧环面与所述第二阶梯环面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与所述阶梯面避空。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与所述阶梯面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面与所述中心轴垂直。
CN201621353256.1U 2016-12-10 2016-12-10 一种光学镜头 Active CN2065236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53256.1U CN206523665U (zh) 2016-12-10 2016-12-10 一种光学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53256.1U CN206523665U (zh) 2016-12-10 2016-12-10 一种光学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23665U true CN206523665U (zh) 2017-09-26

Family

ID=59888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53256.1U Active CN206523665U (zh) 2016-12-10 2016-12-10 一种光学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2366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58308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13238339A (zh) * 2019-07-11 2021-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摄像头和电子设备
TWI741504B (zh) * 2019-11-26 2021-10-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及光學鏡頭的組裝方法
US11994736B2 (en) 2020-08-12 2024-05-28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58308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13238339A (zh) * 2019-07-11 2021-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摄像头和电子设备
TWI741504B (zh) * 2019-11-26 2021-10-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及光學鏡頭的組裝方法
US11994736B2 (en) 2020-08-12 2024-05-28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23665U (zh) 一种光学镜头
CN206339748U (zh) 一种光学镜头
CN206339751U (zh) 一种光学镜头
CN206339821U (zh) 一种光学镜头
CN206339752U (zh) 一种光学镜头
CN206601523U (zh) 一种光学镜头
CN208636528U (zh) 镜头模组
CN204719315U (zh) 光学镜头和应用该光学镜头的电子设备
CN104880806B (zh) 光学镜头和应用该光学镜头的电子设备
CN106089921A (zh) 导向预紧型螺栓
CN206339774U (zh) 成像镜头
CN206339769U (zh) 镜头模组
CN208907954U (zh) 一种遮光板及包含该遮光板的镜头模组
CN207965293U (zh) 镜头模组
CN106089910A (zh) 双重锁定的防松动螺栓
JP2014071961A (ja) 押しボタン式スイッチ、セレクタスイッチ、それらの固定部品
CN205835354U (zh) 机器人的头部和机器人
CN106089933A (zh) 一种高防护的密封型螺栓
CN206339762U (zh) 一种光学镜头
CN206523687U (zh) 镜头模组
CN206339815U (zh) 环形遮光元件及成像镜头
CN209067985U (zh) 一种升降管调节松紧结构
CN206426119U (zh) 一种机器人头部和机器人
CN209197278U (zh) 一种冰箱箱体连接结构
CN206339732U (zh) 成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6

Address after: No. 8, 2 floor, 85 Cavendish Science Park Avenue, Singapore

Patentee after: Raytheon solutions Pte Ltd

Address before: Singapore Ang Mo Kio 10 Road 65

Patentee before: Raytheon Technology (Singapor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