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41944U - 电缆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缆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41944U
CN206441944U CN201720101147.9U CN201720101147U CN206441944U CN 206441944 U CN206441944 U CN 206441944U CN 201720101147 U CN201720101147 U CN 201720101147U CN 206441944 U CN206441944 U CN 206441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stop dog
cable connector
terminal
do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011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下山贵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41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41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缆用连接器。该电缆用连接器能够可靠地进行电缆的装卸操作,而且,能够谋求能够应对数据传输速度比较高的信号的电缆用连接器的小型化。电缆用连接器(10)包括:连接器主体部(18),其具有可选择性地收纳挠性配线板(12)的连接端部的电缆收纳部(18A);止挡构件(16),其可升降移动地配置于连接器主体部(18),构成随后论述的锁定/解除锁定机构的一部分;多个接触端子(22ai),其能够与挠性配线板(12)的电极组(12E)和配线基板PCB的导体层电连接,止挡构件(16)具有板簧单元,该板簧单元配置于伸出壁(18Ta、18Tb)与止挡件支承部(18B)之间,形成于可被选择性地按压操作的中央的操作部(16T)的正下方的下表面。

Description

电缆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电缆的一端与配线基板电连接的电缆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进行电子设备内部中的电气安装零部件相互间的电连接时,电缆用连接器被提供于实际应用。电缆用连接器用于借助例如扁平电缆(FFC)或挠性配线板(FPC;flexibleprinted circuit)将电气安装件与印刷配线基板电连接。对于电缆用连接器而言,例如,也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提出了如下电缆用连接器,该电缆用连接器为了可靠且容易地进行挠性配线板相对于连接器主体部的装卸操作而具备锁定/解除锁定机构。锁定/解除锁定机构利用板簧以及挠性配线板的背板的台阶部这两者和止挡构件形成,该止挡构件将挠性配线板的连接端部选择性地保持于连接器主体部,该板簧分别设于止挡构件的操作部的两端。该止挡构件可沿着与该挠性配线板的端子部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动地设于连接器主体部。各板簧用于对止挡构件的操作部向使该止挡构件的操作部返回到其初始位置的方向施力。
在该结构中,在作业者将挠性配线板的连接端子部与连接器主体部连接时,挠性配线板的连接端子部的顶端经由连接器主体部的开口部***连接器主体部内。接着,在挠性配线板的连接端子部进一步***时,止挡构件的操作部下降。接下来,在挠性配线板的连接端子部进一步***时,连接端子部的顶端与连接器主体部的终端部抵接,且止挡构件的卡定部的端面与连接端子部的台阶部的端面滑动接触并被卡合。
另一方面,在将挠性配线板的连接端子部从连接器主体部拆卸时,克服一对板簧的弹性力地按压操作部,并且拔出挠性配线板的连接端子部,从而将挠性配线板的连接端子部从连接器主体部取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76817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两端由板簧支承的止挡构件的操作部被压下的情况下,在操作部的按压位置位于操作部的比中央位置向一方向偏倚了的位置且在该位置处操作部被按压时,止挡构件以倾斜的姿势被压下,有可能仅止挡构件的一个卡定部的端面相对于连接端子部的台阶部的端面成为解除锁定的状态,止挡构件的另一个卡定部的端面保持相对于连接端子部的台阶部的端面锁定的状态。
另外,板簧设于止挡构件的两端,因此,进一步减小挠性配线板的连接端子部中的接触焊盘的排列方向即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也存在极限,也难以应对电缆用连接器的小型化的期望。此外,在电缆用连接器中,近年,期望能够应对数据传输速度比较高的信号、例如10Gbps~12Gbps的数据传输速度的信号的电缆用连接器。
考虑以上的问题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将电缆的一端与配线基板电连接的电缆用连接器,其中,能够可靠地进行电缆的装卸操作,而且,能够谋求能够应对数据传输速度比较高的信号的电缆用连接器的小型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缆用连接器具有至少一个接触端子,该接触端子用于与在一端具有被卡合部和端子部的电缆中的该端子部电连接,该电缆用连接器具备:电缆收纳部,其用于对电缆的一端相对于接触端子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并且收纳电缆的一端;止挡构件,其能够沿着与所***的电缆中的形成有端子部的的面垂直的方向移动地配置于电缆收纳部,该止挡构件具有:操作部;一对卡定部,其与操作部一体地形成,且分开地形成于操作部的两端,相对于被***到电缆收纳部内的电缆的被卡合部的端面成为卡合或非卡合的状态;开口部,其供电缆的一端通过卡定部相互之间;施力构件单元,其一体地形成于操作部的正下方的位置,向使操作部自电缆收纳部分开的方向对该操作部施力,在通过止挡构件的操作部克服施力构件单元的作用力而被按压,止挡构件的一对卡定部沿着与电缆中的形成有端子部的面垂直的方向相对于电缆的被卡合部的端面分开的情况下,一对卡定部相对于被***到电缆收纳部内的电缆的被卡合部的端面成为非卡合状态。
另外,也可以是,电缆的一端的被卡合部是形成于电缆的连接端部的缺口部的周缘。也可以是,电缆的连接端部在一表面具有接地板,电缆收纳部的多个接触端子中的接地线用端子与接地板电连接。也可以是,电缆是挠性配线板。
而且,也可以是,由电缆的一端的被卡合部、止挡构件、施力构件单元形成用于进行电缆的端子部相对于电缆收纳部的接触端子的选择性的连接的锁定/解除锁定机构。也可以是,止挡构件的施力构件单元支承于形成电缆收纳部的上部的顶板部,也可以是,止挡构件的一对卡定部通过与在形成电缆收纳部的侧部的侧壁部内形成的槽的内表面抵接而被限制位置。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用连接器,止挡构件具有施力构件单元,该施力构件单元一体地形成于止挡构件的操作部的正下方的位置,向使操作部自电缆收纳部分开的方向对操作部施力,因此,在止挡构件的操作部克服施力构件单元的作用力而被按压的情况下,止挡构件的操作部的姿势不会倾斜,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电缆的装卸操作,而且,在电缆收纳部中的多个接触端子中的接地线用端子与电缆的接地板电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数据传输速度比较高的信号。另外,在止挡构件的一对卡定部通过与在形成电缆收纳部的侧部的侧壁部内形成的槽的内表面抵接而被限制位置的情况下,能够谋求电缆用连接器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用连接器的第1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例子的俯视图。
图3是从背面侧表示图1所示的例子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是以连接有电缆的状态表示图1所示的例子的主视图。
图5是沿着图4中的V-V线表示的剖视图。
图6是以连接有电缆的状态表示比较例的主视图。
图7是沿着图6中的VII-VII线表示的剖视图。
图8是提供于说明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进行电缆的装卸操作的立体图。
图9A是提供于图1所示的例子的动作说明的主视图。
图9B是提供于图1所示的例子的动作说明的主视图。
图10A是提供于图1所示的例子的动作说明的后视图。
图10B是提供于图1所示的例子的动作说明的后视图。
图11A是表示图1所示的例子所使用的接触端子的立体图。
图11B是图11A所示的接触端子的侧视图。
图12A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用连接器的第1实施例和第2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止挡构件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2B是图12A所示的例子的主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用连接器的第2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例子的主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例子的后视图。
图16A是局部地放大地表示图14所示的主视图中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6B是局部地放大地表示图15所示的后视图中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7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用连接器的第2实施例和所连接的电缆一起表示的立体图。
图18是沿着图17中的XVIII-XVIII线表示的剖视图。
图19A是放大地表示图17所示的电缆的连接端部的一表面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9B是放大地表示图17所示的电缆的连接端部的另一表面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缆用连接器;12、32、挠性配线板;14、背板;16、止挡构件;16LFa、16LFb、弹性移位部;16Fa、16Fb、爪部;18、连接器主体部;18A、电缆收纳部;18B、止挡件支承部;22ai、接触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图8将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用连接器的第1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和其所使用的电缆一起表示。
在图8中,能够与电缆用连接器10电连接的电缆12的一端沿着图8所示的箭头F所示的方向***电缆用连接器10,另外,沿着箭头R所示的方向从电缆用连接器10卸下。电缆例如为挠性配线板12。挠性配线板12例如被称为具有厚度0.3mm的YFLEX(注册商标),且被设为被保护层覆盖的多个导电层形成于绝缘性基材上的结构。绝缘性基材由例如玻璃环氧树脂、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者(PEI)成形。另外,导电层由例如铜合金的层形成。保护层由例如热硬化型的抗蚀剂层或者聚酰亚胺膜形成。
如图5和图8所示,在挠性配线板12的可被连接的一端的一表面12B设有背板14。板状的背板14利用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制作成预定的厚度。在背板14的顶端的两侧部分别邻接地形成有作为被卡合部的缺口部14a和14b。缺口部14a和14b相连地形成。在各缺口部14b的周缘形成有供随后论述的止挡构件16的卡定部的端面卡定的内周面14be。
如图5所示,在挠性配线板12的一端的另一表面12A形成有电极组12E。构成电极组12E的各电极(以下也称为接触焊盘)以例如约0.5mm的相互间隔形成。电极组12E与挠性配线板12的内部的导电层电连接。
如图1所示,电缆用连接器10包括如下构件作为主要的要素,即,电缆用连接器10包括:连接器主体部18,其固定于预定的配线基板PCB(参照图4)上,具有可选择性地收纳挠性配线板12的连接端部的电缆收纳部18A;止挡构件16,其沿着图1中的正交坐标的Z坐标轴可升降移动地配置于连接器主体部18,构成随后论述的锁定/解除锁定机构的一部分;多个接触端子22ai(i=1~n,n是正的整数),其配置于电缆收纳部18A内,用于将挠性配线板12的电极组12E和配线基板PCB的导体层电连接(参照图11A)。
连接器主体部18由例如树脂材料成形,在一个端部形成有供挠性配线板12的电极组12E和背板14通过的细长的电缆装卸用开口部18CS。在细长的电缆装卸用开口部18CS的下方的周缘,以与构成上述的电极组12E的接触焊盘相对应的预定的间隔形成有供多个接触端子22ai分别***的狭缝18Si(i=1~n,n是正的整数)。如图5所示,狭缝18Si延伸到形成电缆收纳部18A的背面的背面部18AW的内表面。邻接的狭缝18Si相互间被隔壁18Wi(i=1~n,n是正的整数)分隔开。
连接器主体部18中的细长的电缆装卸用开口部18CS的沿着Y坐标轴的端部被侧壁部18RW和18LW封闭。在侧壁部18RW和18LW设有可软钎焊固定于配线基板PCB的固定配件20。另外,如图3所示,在侧壁部18RW和18LW分别形成有供随后论述的止挡构件16的卡定片***的凹部18R。如图10A所示,沿着X坐标轴方向延伸的凹部18R的一端在背面部18AW开口,凹部18R的另一端沿着X坐标轴延伸到电缆装卸用开口部18CS附近的内侧的前壁。凹部18R的另一端的周缘与电缆装卸用开口部18CS周边的壁部一体地形成。在凹部18R内形成有槽18G。
如图1所示,侧壁部18RW和18LW的上端由顶板部18T连结。在顶板部18T的与侧壁部18RW和18LW连结的部分分别形成有覆盖随后论述的止挡构件16的两端处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的伸出壁18Ta和18Tb。伸出壁18Ta和18Tb分别延伸到电缆装卸用开口部18CS的周缘的正上方,且向彼此相对并靠近的方向沿着Y坐标轴扩展。如图2所示,在伸出壁18Ta和18Tb分别形成有贯通孔18H。在顶板部18T的比伸出壁18Ta和18Tb靠下方的位置,以预定的间隔在两个部位形成有分别用于载置止挡构件16的板簧16LFa和16LFb的止挡件支承部18B(参照图10A和图10B)。止挡件支承部18B与顶板部18T一体地形成于顶板部18T的与平坦部18Tc的两端邻接的位置。在平坦部18Tc与各止挡件支承部18B之间形成有台阶部。止挡件支承部18B形成于比平坦部18Tc的表面低的位置的表面。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在伸出壁18Ta和18Tb这两者与止挡件支承部18B之间形成有供止挡构件16***的预定的间隙。
如图3和图5所示,在连接器主体部18的背面部18AW,各接触端子22ai的软钎焊固定端子部22S朝向外部突出。各接触端子22ai分别与信号用线和接地用线连接,以例如沿着图1中的Y坐标轴从最左端依次与接地线(G)、信号线(S)、信号线(S)、接地线(G)、接地线(G)、信号线(S)、信号线(S)、接地线(G)…连接的方式排列。
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各接触端子22ai包括如下部分,即,各接触端子22ai包括:软钎焊固定端子部22S,其可利用软钎焊固定与作为配线基板PCB的导电层的电极极板电连接;可动触点部22M,其具有可与挠性配线板12的电极组12E电连接的触点部22C;基部22m,其将可动触点部22M和软钎焊固定端子部22S连结。基部22m压入与连接器主体部18的狭缝18Si连通的槽。
具有弹性的可动触点部22A中的触点部22C具有呈大致V字状的截面的槽22CG(也称为锯齿形构造)。具有预定的深度的槽22CG沿着触点部22C的弯曲部形成为预定的长度。在因该槽22CG的周缘(边缘部)引起的集中载荷的作用下,与上述的接触焊盘之间的接触变得可靠,并且附着到触点部22C的异物也容易去除。由此,如图4和图5所示,所***的挠性配线板12的电极组12E和背板14由可动触点部22M的触点部22C和形成电缆收纳部18A的上部的内壁夹持。
此时,如图4和图5所示,挠性配线板12的连接端部的顶端与背面部18AW的内表面抵接。另外,挠性配线板12的构成电极组12E的接触焊盘延伸到连接端部的顶端。接触焊盘中的从触点部22C所抵接的位置到与背面部18AW的内表面抵接的连接端部的顶端的接触焊盘的端附近的距离(短截线(日文:スタブ)长度)SD1设定成比图6和图7所示的比较例中所对应的短截线长度SD2短约0.5mm左右。另外,接触端子22ai中的沿着可动触点部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设定得比随后论述的接触端子22′ai的所对应的可动触点部的长度小,并且触点部22C的弹性移位量设定得比接触端子22′ai的触点部的弹性移位量小。
在图6和图7中,对与图4和图5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省略其重复说明。
接触端子22′ai包括如下部分地构成,即,接触端子22′ai包括:软钎焊固定端子部,其可利用软钎焊固定与作为配线基板PCB的导电层的电极极板电连接;可动触点部,其具有可与挠性配线板12的电极组12E电连接的触点部;基部,其将可动触点部和软钎焊固定端子部连结。具有弹性的可动触点部中的触点部具有呈大致V字状的截面的槽。接触端子22′ai的沿着可动触点部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设定得比接触端子22ai的所对应的可动触点部的长度大。
其结果,本申请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确认了如下内容:在图4和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模拟装置中,在数据传输速度比较高的信号区域中,***损失和反射损失的特性比比较例的***损失和反射损失的特性良好。
止挡构件16如上述那样配置于伸出壁18Ta和18Tb这两者与止挡件支承部18B之间,如图12A和12B所示,包括如下部分地构成,即,止挡构件16包括:中央的操作部16T,其由薄板金属材料利用冲压加工成形成大致门形,可选择性地进行按压操作;板簧单元,其与操作部16T一体地形成于处于操作部16T的正下方的下表面;卡定部16RS和16LS,其形成于操作部16T的沿着挠性配线板12的装卸方向的两端。
在操作部16T的上表面上的沿着挠性配线板12的装卸方向的两端,分别彼此平行地形成有多个突起部16Da和16Db。在突起部16Da与操作部16T的中央部之间形成有开口部16a,在突起部16Db与操作部16T的中央部之间形成有开口部16b。
在开口部16a和16b的正下方的位置,作为施力构件单元的板簧单元的弹性移位部16LFa和16LFb相对。由此,如图10B所示,在操作部16T被朝向下方按压的情况下,弹性移位部16LFa和16LFb分别***开口部16a和16b内。此外,板簧单元并不限于该例子,也可以是,构成为,例如,在与操作部16T分体地形成之后,该分体的板簧单元利用电阻焊接等固定于操作部16T的正下方。
在卡定部16RS和16LS的侧面,锁定片16La、16Lb分别朝向外方突出。锁定片16La、16Lb的一端卡定于形成于上述的伸出壁18Ta和18Tb的贯通孔18H的正下方附近的台阶部(未图示)。由此,可防止止挡构件16从连接器主体部18脱落。
卡定部16RS和16LS的下端在与操作部16T大致平行地朝向内方弯折了预定的长度之后,朝向操作部16T的下表面弯曲。在该弯曲的部分形成有爪部16Fa、16Fb。如图10A所示,在操作部16T未被按压的情况下,爪部16Fa、16Fb与形成槽18G的上表面抵接。由此,操作部16T的上表面与伸出壁18Ta和18Tb这两者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预定的间隙。
在爪部16Fa、16Fb的顶端与操作部16T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供挠性配线板12的电极组12E和背板14通过的空间16c。
在爪部16Fa、16Fb的与电缆装卸用开口部18CS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具有预定的斜度的斜面部16S。斜面部16S的形状形成为右斜向上状态,以便在挠性配线板12的电极组12E和背板14沿着图8所示的箭头F所示的方向***时使背板14的顶端顺利地移动。另外,在爪部16Fa、16Fb上,可卡定于上述的背板14的缺口部14b的内周面14be的端面16e分别形成于与背面部相对的部分。
由此,将挠性配线板12的电极组12E和背板14相对于连接器主体部18选择性地保持的锁定/解除锁定机构由背板14的缺口部14b、止挡构件16以及板簧单元形成。
在该结构中,在将挠性配线板12的电极组12E和背板14与连接器主体部18连接时,如图8所示,在挠性配线板12的电极组12E和背板14相对于电缆装卸用开口部18CS相对配置之后,沿着箭头F所示的方向经由电缆装卸用开口部18CS***电缆收纳部18A内。
接着,在挠性配线板12的电极组12E和背板14进一步***时,背板14的顶端部按压爪部16Fa、16Fb的斜面部16S,因此,止挡构件16的操作部16T克服板簧单元的作用力而自动地下降。
接下来,在挠性配线板12的电极组12E和背板14进一步***时,如图5所示,连接端子部的顶端12E与背面部18AW的内表面抵接,且爪部16Fa、16Fb的端面16e朝向上方与背板14的缺口部14b的内周面14be滑动接触并被卡定于背板14的缺口部14b的内周面14be。
因而,如图5所示,挠性配线板12的电极组12E和背板14与连接器主体部18的接触端子22ai可靠地电连接。
另一方面,在将挠性配线板12的电极组12E和背板14从连接器主体部18拆卸时,如图9B和图10B所示,操作部16T克服板簧单元的弹性移位部16LFa和16LFb的弹性力而沿着Z坐标轴被朝向下方按压,并挠性配线板12的电极组12E和背板14克服接触端子22ai的弹性力被向图8的箭头R的方向拔出,从而挠性配线板12的电极组12E和背板14被从连接器主体部18卸下。因而,止挡构件16的操作部16T的姿势不倾斜地下降,因此,卡定部16RS和16LS相对于背板14可靠地成为解除锁定的状态。另外,在止挡构件16的操作部16T的正下方设有板簧单元,因此,能够将连接器主体部18的沿着挠性配线板12的电极组12E的接触焊盘的排列方向的宽度尺寸设定得更小。
图17将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用连接器的第2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和其所使用的电缆一起表示。此外,在图17中,对于与图8所示的例子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省略其重复说明。
在图17中,电缆32的可与电缆用连接器10′电连接的一端沿着图17所示的箭头F所示的方向***电缆用连接器10′,另外,沿着箭头R所示的方向从电缆用连接器10′卸下。电缆为例如具有所谓的屏蔽FFC构造的挠性配线板32。挠性配线板32例如被称为具有厚度0.3mm的YFLEX(注册商标),且被设为被保护层覆盖的多个导电层形成于绝缘性基材上的结构。绝缘性基材由例如玻璃环氧树脂、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者(PEI)成形。另外,导电层由例如铜合金的层形成。保护层由例如热硬化型的抗蚀剂层、或者聚酰亚胺膜形成。
如图19B所示,在挠性配线板32的可连接的一端的一表面32B的连接端部34的中央部设有接地板36。板状的接地板36由例如薄板金属材料制作成预定的厚度。在连接端部34中的两侧部分别形成有作为被卡合部的缺口部34a,该一对缺口部34a以相对的方式形成。在各缺口部34a的周缘形成有供止挡构件16的卡定部的端面卡定的内周面34ae。
如图19A所示,在挠性配线板32的一端的另一表面32A的连接端部34形成有电极组34E。构成电极组34E的各电极(以下也称为接触焊盘)以例如约0.5mm的相互间隔沿着图17中的Y坐标轴形成。电极组34E与挠性配线板32的内部的导电层电连接。
如图13和图14所示,电缆用连接器10′包括如下部分作为主要的要素,即,电缆用连接器10′包括:连接器主体部18,其固定于预定的配线基板PCB上,具有可选择性地收纳挠性配线板32的连接端部的电缆收纳部18A;止挡构件16,其可沿着图17中的正交坐标的Z坐标轴升降移动地配置于连接器主体部18,构成随后论述的锁定/解除锁定机构的一部分;多个接触端子22ai(i=1~n,n是正的整数)(参照图11A),其配置于电缆收纳部18A内,将挠性配线板32的电极组34E和配线基板PCB的导体层电连接,该电缆用连接器10′还包括接地线用端子24gi(i=1~2)(参照图18)。
如图15所示,在连接器主体部18的背面部18AW,各接触端子22ai的软钎焊固定端子部22S和接地线用端子24gi的固定端子部24S朝向外部突出。如图16B中局部地放大地表示那样,两根接地线用端子24gi分别邻接地位于接触端子22ai的排列的两端。
各接触端子22ai分别与信号用线和接地用线连接,例如,以沿着图17中的Y坐标轴从最左端依次与接地线(G)、信号线(S)、信号线(S)、接地线(G)、接地线(G)、信号线(S)、信号线(S)、接地线(G)…连接的方式排列。此外,各接触端子22ai并不限于该例子,也可以是,例如分别与信号用线和接地用线连接,例如,以沿着图17中的Y坐标轴从最左端依次与信号线(S)、信号线(S)、接地线(G)、信号线(S)、信号线(S)、接地线(G)…连接的方式排列。
如图18所示,接地线用端子24gi包括如下部分,即,接地线用端子24gi包括:软钎焊固定端子部24S,其可利用软钎焊固定与作为配线基板PCB的导电层的电极极板电连接;可动触点部24M,其具有隔着狭缝18SG(参照图16A)与挠性配线板32的接地板36电连接的触点部24C;基部24m,其将可动触点部24M和软钎焊固定端子部24S连结。基部24m压入与连接器主体部18的狭缝连通的槽。
由此,由可动触点部24M的触点部24C和形成电缆收纳部18A的下部的内壁夹持所***的挠性配线板32的电极组34E和接地板36。
此时,如图18所示,挠性配线板32的连接端部34的顶端与背面部18AW的内表面抵接。
在该结构中,在使挠性配线板32的电极组34E和接地板36与连接器主体部18连接时,在挠性配线板32的电极组34E和接地板36相对于电缆装卸用开口部18CS相对配置之后,沿着箭头F所示的方向经由电缆装卸用开口部18CS***电缆收纳部18A内。
接着,在挠性配线板32的电极组34E和接地板36进一步***时,连接端部34的顶端部按压爪部16Fa、16Fb的斜面部16S,因此,止挡构件16的操作部16T克服板簧单元的作用力而自动地下降。
接下来,在挠性配线板32的电极组34E和接地板36进一步***时,连接端部34的顶端与背面部18AW的内表面抵接,且爪部16Fa、16Fb的端面16e朝向上方与连接端部34的缺口部34a的内周面34ae滑动接触,并卡定于连接端部34的缺口部34a的内周面34ae。
因而,如图18所示,挠性配线板32的电极组34E和接地板36分别与连接器主体部18的接触端子22ai和接地线用端子24gi可靠地电连接。
另一方面,在将挠性配线板32的电极组34E和接地板36从连接器主体部18拆卸时,操作部16T克服板簧单元的弹性移位部16LFa和16LFb的弹性力而被按压,挠性配线板32的电极组34E和接地板36克服接触端子22ai和接地线用端子24gi的弹性力而被向图17中的箭头R所示的方向拔出,从而挠性配线板32的电极组34E和接地板36被从连接器主体部18卸下。因而,止挡构件16的操作部16T的姿势不倾斜地下降,因此,卡定部16RS和16LS相对于连接端部34可靠地成为解除锁定的状态。另外,在止挡构件16的操作部16T的正下方设有板簧单元,因此,能够将连接器主体部18的沿着挠性配线板32的电极组34E的接触焊盘的排列方向的宽度尺寸设定得更小。
此外,在上述的例中,在所安装的挠性配线板12、32的电极组的下方侧以配置有触点部的方式设置接触端子22ai,但并不限于该例子,当然也可以是,在所安装的挠性配线板12、32的电极组以相对于电缆收纳部朝上的方式***的基础上,以触点部与电极组接触的方式设置接触端子。另外,如上述那样,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用连接器的一个例子中,连接器主体部适用于电缆的连接端部和电缆收纳部以与配线基板PCB的表面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的例子,但并不限于该例子,也可以适用于例如电缆的连接端部和电缆收纳部与配线基板PCB的表面大致垂直的立式的连接器主体部。

Claims (7)

1.一种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电缆用连接器具有至少一个接触端子,该接触端子用于与在一端具有被卡合部和端子部的电缆中的该端子部电连接,
该电缆用连接器具备:
电缆收纳部,其用于对该电缆的一端相对于接触端子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并且收纳该电缆的一端;
止挡构件,其能够沿着与所***的所述电缆中的形成有端子部的面垂直的方向移动地配置于所述电缆收纳部,该止挡构件具有:操作部;一对卡定部,其与该操作部一体地形成,且分开地形成于该操作部的两端,相对于被***到该电缆收纳部内的所述电缆的被卡合部的端面成为卡合或非卡合状态;开口部,其供该电缆的一端通过该卡定部相互之间;施力构件单元,其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操作部的正下方的位置,向使该操作部自所述电缆收纳部分开的方向对该操作部施力,
在通过所述止挡构件的操作部克服所述施力构件单元的作用力而被按压,所述止挡构件的一对卡定部沿着与所述电缆中的形成有端子部的面垂直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电缆的被卡合部的端面分开的情况下,所述一对卡定部相对于被***到所述电缆收纳部内的所述电缆的被卡合部的端面成为非卡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缆的一端的被卡合部是形成于该电缆的连接端部的缺口部的周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缆的连接端部在一表面具有接地板,所述电缆收纳部中的多个接触端子中的接地线用端子能够与该接地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缆是挠性配线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电缆的一端的被卡合部、所述止挡构件、所述施力构件单元形成用于进行该电缆的端子部相对于所述电缆收纳部中的接触端子的选择性的连接的锁定/解除锁定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构件的施力构件单元支承于形成所述电缆收纳部的上部的顶板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构件的一对卡定部通过与在形成所述电缆收纳部的侧部的侧壁部内形成的槽的内表面抵接而被限制位置。
CN201720101147.9U 2016-01-28 2017-01-24 电缆用连接器 Active CN20644194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4827 2016-01-28
JP2016-014827 2016-01-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41944U true CN206441944U (zh) 2017-08-25

Family

ID=59635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01147.9U Active CN206441944U (zh) 2016-01-28 2017-01-24 电缆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419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4013C (zh) 适于连接薄片部件的连接器
JP4384210B2 (ja) コネクタ
US839841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ell member with a holding portion and a release portion connected by a connecting portion
US7540763B2 (en) Intermediate connector
TWI571018B (zh) 連接器
CN107257042B (zh) 磁性连接器
US9318820B2 (en) Connector for multi-layered board
US20140256191A1 (en) Communication Jack Having Layered Plug Interface Contacts
JP2005322470A (ja) コネクタ
US6808412B2 (en) Cable connector
JP2014026765A (ja) コネクタ
KR101462523B1 (ko) 커넥터
US7165991B2 (en) Connector
US7351093B2 (en) Connector
JPH02253579A (ja) 電気的コネクタ
CN104733883A (zh) 电连接器
US20100203747A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having embossed contact engaging portion
US2008015332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Electrically an Antenna Module to a Grounding Plate
CN206441944U (zh) 电缆用连接器
US6000950A (en) Connector for flexible printed cards
KR20080031769A (ko) 양면 인쇄배선판용 커넥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565716B2 (ja)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4837631B2 (ja) 電気接続部品
US8430684B1 (en) Ribbon cable connector
CN210519227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