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39741U - 镜头模组 - Google Patents

镜头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39741U
CN206339741U CN201621353269.9U CN201621353269U CN206339741U CN 206339741 U CN206339741 U CN 206339741U CN 201621353269 U CN201621353269 U CN 201621353269U CN 206339741 U CN206339741 U CN 206339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yeglass
groove
periphery
camera lens
lens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5326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5326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397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39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397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沿所述镜头筒的物侧到像侧方向依次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并相互坎合连接的至少第一镜片、第二镜片及第三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周边部和设于所述第一周边部的像侧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镜片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二周边部和设于所述第二周边部的像侧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均填充黑色物料。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光学性能好。

Description

镜头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拍照摄像产品领域的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拍照摄像功能的镜头模组,以满足用户随时拍照的需要。
相关技术的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设置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和压环,以及夹设于相邻两个镜片之间的挡光片,所述压环设于底层镜片与所述镜头筒之间,所述镜片包括充当成像区的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向外延伸的充当非成像区的周边部,所述压环通过点胶的方式将所述固定于所述镜头筒,从而实现所述镜片的固定,所述镜片通过所述周边部与所述镜头筒连接。
然而,相关技术中,所述镜头模组的所述镜片为堆叠式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相邻的两个所述镜片坎合装配。当存在三个镜片坎合装配时,由于所述镜片的周边部对光的反射或者折射,在所述镜片的所述周边部则会产生杂散光,影响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镜头模组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学性能好的镜头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沿所述镜头筒的物侧到像侧方向依次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并相互坎合连接的至少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由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一周边部;所述第二镜片包括第二主体部和由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二周边部;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周边部的像侧的第一凹槽和设于所述第二周边部的像侧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均填充黑色物料。
优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镜片的像侧的第三镜片,所述第三镜片包括第三主体部和由所述第三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三周边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周边部的像侧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填充黑色物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设在所述第一镜片的与所述第二镜片抵接的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设在所述第二镜片的与所述第三镜片抵接的面上。
优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镜片的像侧的第三挡光片,所述第三凹槽设在所述第三镜片的与所述第三挡光片抵接的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镜片还包括由所述第一周边部的像侧向所述第二镜片方向延伸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二镜片还包括由所述第二周边部的物侧向所述第三镜片方向凹陷的第二凹陷部及由所述第二周边部的像侧向所述第三镜片方向延伸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三镜片还包括由所述第三周边部的物侧向其像侧方向凹陷的第三凹陷部及由所述第三周边部的像侧向远离所述第二周边部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坎合收容于所述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凸部坎合收容于所述第三凹陷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设于所述第一凸部,所述第二凹槽设于所述第二凸部,所述第三凹槽设于所述第三凸部。
优选的,所述第三镜片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周边部的像侧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三凹槽的靠近所述第三主体部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黑色物料为石墨烯或黑色涂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均为环形结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通过在所述三个相互坎合连接的所述第一镜片、所述第二镜片及所述第三镜片的所述第一周边部、所述第二周部及所述第三周边部设置凹槽,并在凹槽内填充黑色物质用于吸光,当光线通过所述镜片的周边部进行反射时,被黑色物质吸收,避免了各镜片的周边部产生杂散光,从而提高了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线示为光线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镜头模组100,包括镜头筒1、收容于所述镜头筒1内的第一镜片2、第二镜片3、第三镜片4、夹设于所述第一镜片2与所述第二镜片3之间的第一挡光片5、夹设于所述第二镜片3与所述第三镜片4之间的第二挡光片6及设于所述第三镜片的像侧的第三挡光片7。
所述镜头筒1具有通光孔11,其可为一整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
请结合参阅图2-3,其中,图2为图1中部分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线示为光线路径)。所述第一镜片2、第二镜片3及第三镜片4沿所述镜头筒1的物侧到像侧方向依次收容于所述镜头筒1内并相互坎合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镜片2包括第一主体部21、由所述第一主体部21向外延伸的第一周边部22、设于所述第一周边部22的像侧的第一凹槽23和由所述第一周边部22的像侧向所述第二镜片3方向延伸的第一凸部24。
所述第二镜片3包括第二主体部31、由所述第二主体部31向外延伸的第二周边部32、设于所述第二周边部32的像侧的第二凹槽33、由所述第二周边部32的物侧向所述第三镜片4方向凹陷的第二凹陷部34及由所述第二周边部32的像侧向所述第三镜片4方向延伸的第二凸部35。
所述第三镜片4包括第三主体部41、由所述第三主体部41向外延伸的第三周边部42、设于所述第三周边部42的像侧的第三凹槽43、由所述第三周边部42的物侧向其像侧方向凹陷的第三凹陷部44、由所述第三周边部42的像侧向远离所述第二周边部32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凸部45、设于所述第三周边部42的像侧的第四凹槽46。所述第四凹槽46与所述第三凹槽43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三凹槽43的靠近所述第三主体部41的一侧。
第一凹槽23设在第一镜片2的与所述第二镜片3抵接的面上。
第二凹槽设33在所述第二镜片3的与所述第三镜片4抵接的面上。
第三凹槽43设在所述第三镜片4的与所述第三挡光片7抵接的面上。
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所述第一凹槽23设于所述第一凸部24,所述第二凹槽33设于所述第二凸部35,所述第三凹槽43设于所述第三凸部45。
通过所述第一凸部24坎合收容于所述第二凹陷部34,所述第二凸部35坎合收容于所述第三凹陷部44,实现所述第一镜片2、所述第二镜片3、所述第三镜片4之间的坎合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23、所述第二凹槽33、所述第三凹槽43和所述第四凹槽46均为环形结构,且其内均填充黑色物料8。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黑色物料8为石墨烯或黑色涂料,其作用是用于吸收每一镜片的周边部反射形成的杂散光,防止上述结构形成的杂散光进入所述镜头模组100的成像面,提高所述镜头模组100的光学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黑色物料8并非限于此,只要起来吸光的作用都是可行的,其原理一样。
如图3所示,具体的,光线从所述通过孔11进入所述镜头筒1后,通过所述第一周边部22、所述第一挡光片5、所述第二周边部32、所述第二挡光片6、所述第三周边部42及所述第三挡光片7的多次反射或折射,形成的杂散光,所述杂散光再进入所述镜头筒1的成像面,从而影响所述镜头模组100的光学性能。
因此,实际上所述第一凹槽23、所述第二凹槽33、所述第三凹槽43和所述第四凹槽46的设置是基于光线反射的上述光线路径进行设置,而所述第一凹槽23、所述第二凹槽33、所述第三凹槽43和所述第四凹槽46的位置则为光线的反射及折射点位置,通过所述黑色物料8吸收反射及折射点的光,阻断反射及折射,从而避免了杂散光的形成,提高了所述镜头模组100的光学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100中,镜片的数量并非限于此,也可以为更多数量,但其原理都一样。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通过在所述三个相互坎合连接的所述第一镜片、所述第二镜片及所述第三镜片的所述第一周边部、所述第二周部及所述第三周边部设置凹槽,并在凹槽内填充黑色物质用于吸光,当光线通过所述镜片的周边部进行反射或折射时,被黑色物质吸收,避免了各镜片的周边部产生杂散光,从而提高了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沿所述镜头筒的物侧到像侧方向依次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并相互坎合连接的至少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由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一周边部;所述第二镜片包括第二主体部和由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二周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周边部的像侧的第一凹槽和设于所述第二周边部的像侧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均填充黑色物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镜片的像侧的第三镜片,所述第三镜片包括第三主体部和由所述第三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三周边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周边部的像侧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填充黑色物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设在所述第一镜片的与所述第二镜片抵接的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设在所述第二镜片的与所述第三镜片抵接的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镜片的像侧的第三挡光片,所述第三凹槽设在所述第三镜片的与所述第三挡光片抵接的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还包括由所述第一周边部的像侧向所述第二镜片方向延伸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二镜片还包括由所述第二周边部的物侧向所述第三镜片方向凹陷的第二凹陷部及由所述第二周边部的像侧向所述第三镜片方向延伸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三镜片还包括由所述第三周边部的物侧向其像侧方向凹陷的第三凹陷部及由所述第三周边部的像侧向远离所述第二周边部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坎合收容于所述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凸部坎合收容于所述第三凹陷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设于所述第一凸部,所述第二凹槽设于所述第二凸部,所述第三凹槽设于所述第三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镜片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周边部的像侧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三凹槽的靠近所述第三主体部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物料为石墨烯或黑色涂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均为环形结构。
CN201621353269.9U 2016-12-10 2016-12-10 镜头模组 Active CN2063397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53269.9U CN206339741U (zh) 2016-12-10 2016-12-10 镜头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53269.9U CN206339741U (zh) 2016-12-10 2016-12-10 镜头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39741U true CN206339741U (zh) 2017-07-18

Family

ID=59308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53269.9U Active CN206339741U (zh) 2016-12-10 2016-12-10 镜头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397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20159A1 (zh) * 2019-12-20 2021-06-24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结构及涂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20159A1 (zh) * 2019-12-20 2021-06-24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结构及涂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89255C2 (ru) Компактная нашлемная система индикации, защищенная сверхтонкой структурой
CN106802461B (zh) 压环、压环的加工方法及镜头模组
CN208636512U (zh) 一种镜头模组
CN206339766U (zh) 镜头模组
CN206339783U (zh) 镜片及镜头模组
CN106462050A (zh) 用于半球形和球形成像的宽视场阵列相机
CN209387963U (zh) 镜头模组
JP6716771B1 (ja) ガラスレンズ及び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CN104880806B (zh) 光学镜头和应用该光学镜头的电子设备
CN106802528B (zh) 遮光板、遮光板的加工方法及镜头模组
CN205844632U (zh) 一种用于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的显示设备
CN109934138A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363157A (zh) 镜头模组
CN207133454U (zh) 一种滤光片、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6523682U (zh) 镜头模组
CN206339741U (zh) 镜头模组
CN204719315U (zh) 光学镜头和应用该光学镜头的电子设备
CN206920792U (zh) 镜头模组
CN206339740U (zh) 一种镜头模组
CN206878965U (zh) 一种摄像模组及摄像装置
CN110035205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7251707U (zh) 一种全屏手机光学***
CN206532016U (zh) 镜头模组
CN207352242U (zh) 镜头组件
CN206523689U (zh) 镜头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2

Address after: No. 8, 2 floor, 85 Cavendish Science Park Avenue, Singapore

Patentee after: Raytheon solutions Pte Ltd

Address before: Hong Mao bridge 10 Road 65

Patentee before: Raytheon Technology (Singapor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