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02530U - 姿态车 - Google Patents

姿态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02530U
CN206202530U CN201620970206.1U CN201620970206U CN206202530U CN 206202530 U CN206202530 U CN 206202530U CN 201620970206 U CN201620970206 U CN 201620970206U CN 206202530 U CN206202530 U CN 206202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body
driving wheel
car
mover driving
driv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702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丽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ynamic Bal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9702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025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02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0253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姿态车,包括车体、两滚轮、设于车体上的脚踏板以及设于车体内且在脚踏板带动下驱动两滚轮转动的两驱动组件,各滚轮包括枢接于车体的定子固定轴以及动子驱动轮,两驱动组件分别电连接于各动子驱动轮,两驱动组件平行间隔设于车体内且分别固定连接于与各动子驱动轮对应的定子固定轴上。车体可绕于定子固定轴相对动子驱动轮转动,将驱动组件固定连接于定子固定轴上,驱动组件则可随定子固定轴相对车体摆动,这样,驱动组件与滚轮处于同一工作平面内,即在使用过程中,用户相当于踩在滚轮上,从而消除了车体的平衡状态对驱动组件输出信号的干扰,从而提高了驱动组件判断平衡信号的灵敏度。

Description

姿态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姿态车。
背景技术
姿态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车体的平衡。
目前,姿态车的控制方式有两种:第一,在车体上设有一操作杆,使用者站在车体的脚踏平台上对操作杆进行操作,从而以“手控”方式实现车体的前进、后退以及停止,但是,操作杆增加了整体姿态车的重量,不利于携带;第二,在车体的脚踏区域设有控制踏板,使用者通过对控制踏板前后端施力不同,即以“脚控”方式实现车体的前进、后退、转弯以及停止,但是,该控制踏板因无法相对车体运动,感应灵敏度低,导致使用者实际操控困难,平衡性体验差,尤其是在上车过程中难以保持车体稳定驱动。
实用新型内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姿态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控制踏板操控姿态车所面临的操作困难、感应灵敏度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姿态车,包括车体、枢接于所述车体的两滚轮、设于所述车体上的脚踏板以及设于所述车体内且在所述脚踏板带动下驱动两所述滚轮转动的两驱动组件,各所述滚轮包括枢接于所述车体的定子固定轴以及连接于所述定子固定轴的动子驱动轮,两所述驱动组件分别电连接于各所述动子驱动轮,两所述驱动组件平行间隔设于所述车体内且分别固定连接于与各所述动子驱动轮对应的所述定子固定轴上,各所述驱动组件于与水平平面产生倾斜夹角时向对应的所述动子驱动轮输出转向信号以使所述驱动组件趋于动态水平平衡。
具体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车体内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定子固定轴的水平板、两分别设于所述水平板的前端以及后端且于所述水平板与水平平面产生转动倾角时抵顶所述车体内壁的弹性件以及随所述水平板转动且于所述水平板与水平平面产生转动倾角时输出转向信号至所述动子驱动轮的控制***,所述控制***电连接于所述动子驱动轮;
或者,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车体内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定子固定轴的水平板、两设于所述车体内且于所述水平板与水平平面产生转动倾角动时抵顶所述水平板前端或后端的弹性件以及随所述水平板转动且于所述水平板与水平平面产生转动倾角时输出驱动信号至所述动子驱动轮的控制***,所述控制***电连接于所述动子驱动轮。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定子固定轴的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内设有一第一轴承,所述定子固定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内还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定子固定轴的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撑座内设有一第二轴承,所述定子固定轴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并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第二支撑座之间。
具体地,两所述动子驱动轮分别设于所述车体两侧,两所述动子驱动轮之间相互平行,两所述驱动组件位于两所述动子驱动轮之间;
或者,两所述动子驱动轮设于所述车体内,两所述动子驱动轮之间呈一锐角夹角,两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位于两所述动子驱动轮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包括上下扣合的顶壳体和底壳体,所述脚踏板为设于所述顶壳体上的两分别与所述驱动组件上下相对应的柔性脚踏区。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脚踏区上设有防滑纹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姿态车,滚轮包括枢接接于车体的定子固定轴以及连接于定子固定轴的动子驱动轮,车体可绕于定子固定轴相对动子驱动轮转动,将驱动组件固定连接于定子固定轴上,驱动组件则可随定子固定轴相对车体摆动,这样,驱动组件与滚轮处于同一工作平面内,即使用过程中,用户相当于踩在滚轮上,从而消除了车体的平衡状态对驱动组件输出信号的干扰,即姿态车整体驱动方式仅受到驱动组件相对水平平面的平衡信号源刺激,因此,用户只需操控驱动组件,使其相对水平平面产生倾斜夹角则可向相对应的动子驱动轮发出驱动信号,获得相对应的行驶状态,这种连接方式提高了驱动组件判断平衡信号的灵敏度,使得用户更易于操作,尤其是在上车过程变得更加容易,也简化了姿态车的车身结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姿态车的***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姿态车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姿态车的另一***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姿态车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姿态车,包括车体、枢接于车体的两滚轮、设于车体上的脚踏板以及设于车体内且在脚踏板带动下驱动两滚轮转动的两驱动组件,各滚轮包括枢接于车体的定子固定轴以及连接于定子固定轴的动子驱动轮,两驱动组件分别电连接于各动子驱动轮,两驱动组件平行间隔设于车体内且分别固定连接于与各动子驱动轮对应的定子固定轴上,各驱动组件于与水平平面产生倾斜夹角时向对应的动子驱动轮输出转向信号以使驱动组件趋于动态水平平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姿态车,其工作原理如下:滚轮包括枢接接于车体的定子固定轴以及连接于定子固定轴的动子驱动轮,车体可绕于定子固定轴相对动子驱动轮转动,将驱动组件固定连接于定子固定轴上,驱动组件则可随定子固定轴相对车体摆动,这样,驱动组件与滚轮处于同一工作平面内,即使用过程中,用户相当于踩在滚轮上,从而消除了车体的平衡状态对驱动组件输出信号的干扰,即姿态车整体驱动方式仅受到驱动组件相对水平平面的平衡信号源刺激,因此,用户只需操控驱动组件,使其相对水平平面产生倾斜夹角则可向相对应的动子驱动轮发出驱动信号,获得相对应的行驶状态,这种连接方式提高了驱动组件判断平衡信号的灵敏度,使得用户更易于操作,尤其是在上车过程变得更加容易,也简化了姿态车的车身结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姿态车,包括车体1、枢接于车体1的两滚轮2、设于车体1上的脚踏板111以及设于车体1内且在脚踏板111带动下驱动两滚轮2转动的两驱动组件3,各滚轮2包括枢接于车体1的定子固定轴21以及连接于定子固定轴21的动子驱动轮22,两驱动组件3分别电连接于各动子驱动轮22,两驱动组件3平行间隔设于车体1内且分别固定连接于与各动子驱动轮22对应的定子固定轴21上,各驱动组件3于与水平平面产生倾斜夹角时向对应的动子驱动轮22输出转向信号以使驱动组件3趋于动态水平平衡。其工作原理如下:车体1可绕于定子固定轴21相对动子驱动轮22转动,将驱动组件3固定连接于定子固定轴21上,驱动组件2则可随定子固定轴21相对车体1摆动,这样,驱动组件3与滚轮2处于同一工作平面内,即在使用过程中,用户相当于踩在滚轮2上,从而消除了车体1的平衡状态对驱动组件3输出信号的干扰,即姿态车整体驱动方式仅受到驱动组件3相对水平平面的平衡信号源刺激,因此,用户只需操控驱动组件3,使其相对水平平面产生倾斜夹角则可向相对应的动子驱动轮22发出驱动信号,获得相对应的行驶状态,这种连接方式提高了驱动组件22判断平衡信号的灵敏度,使得用户更易于操作,尤其是在上车过程变得更加容易,同时,也简化了姿态车的车身结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具体地,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两动子驱动轮22分别设于车体1的两侧,并且两动子驱动轮22之间相互平行,两驱动组件3位于动子驱动轮22之间。这样,两动子驱动轮22之间间距更长,在行驶过程中更加稳定,尤其是在车体1拐弯过程中更加平稳。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包括设于车体1内且固定连接于定子固定轴21的水平板31、两分别设于水平板31的前端以及水平板31的后端的弹性件32以及随水平板31一起转动的控制***33,控制***33电连接于动子驱动轮22。当水平板31与水平平面产生转动倾角时,控制***33随水平板31一起运动,从而输出驱动信号至对应的动子驱动轮22,实现动子驱动轮22的转动加速度,使得水平板31具有获得与水平平面平行的趋势,设于水平板31前端和后端的弹性件32限制水平板31相对车体1的转动角度,使其不会相对水平平面产生过大倾角夹角。具体地,当用户双脚站立在车体1的脚踏板111上均向前倾时,触发了车体1内相对应的水平板31,使得两水平板31均与水平平面产生向前倾的夹角,两水平板31则带动对应控制***33相对车体1发生向前的倾角,位于控制***33的感应器(图中未示)检测两水平板31均前倾运动信号,此时,两控制***33输出正转的驱动信号至各自动子驱动轮22均向前正转,整体姿态车则向前运动;同理,当用户双脚站立在车体1的脚踏板111上均向后倾时,触发了车体1内相对应的水平板31,使得两水平板31均与水平平面产生向后倾的夹角,两水平板31则带动对应控制***33相对车体1发生向后的倾角,位于控制***33的感应器(图中未示)检测两水平板31均后倾运动信号,此时,两控制***33输出反转的驱动信号至各自动子驱动轮22均向后正转,整体姿态车则向后运动;当左侧水平板31相对水平平面倾斜夹角大于右侧水平板31相对水平平面倾斜时,左侧控制***33输出快速转动信号至左侧动子驱动轮22,使得左侧的动子驱动轮22转动更快,右侧控制***33输出慢速转动信号至右侧动子驱动轮22,使得右侧的动子驱动轮22转动更慢,从而实现整个姿态车向右转弯;同理地,当右侧水平板31相对车体1的转动倾角大于左侧水平板31相对车体1的转动倾角时,整个姿态车向左转弯。优选地,请参考图,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2为一弹簧,利用弹簧的弹性限定水平板31相对车体1的转动。优选地,控制***33设于水平板31下方,并随其一起转动,当然设于水平板31其他位置,且能够检测到水平板31相对水平平面的倾角夹角即可。
或者,图中未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两弹性件32设于车体1内,水平板31绕于定子固定轴21转动时,其前端或后端抵顶于弹性件32上以限制水平板31相对车体1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车体1内设有用于支撑定子固定轴21的第一支撑座41,第一支撑座41内设有一第一轴承411,定子固定轴21穿设于第一轴承411。这样,定子固定轴21仅一处枢接于车体1上,使得设于定子固定轴21上的水平板31更加灵活性。
或者,请参考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车体1内还设有用于支撑定子固定轴21的第二支撑座42,第二支撑座42与第一支撑座41相对设置,第二支撑座42内设有一第二轴承421,定子固定轴21分别穿设于第一轴承411与第二轴承421并架设于第一支撑座41与第二支撑座42之间。这样,提高了架设于第一支撑座41和第二支撑座42上的定子固定轴21稳定性高,也使得设于定子固定轴21上的水平板31工作过程更加平稳。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至图3,在实施例中,车体1包括上下扣合的顶壳体11和底壳体12,脚踏板111为设于顶壳体11上的两分别与驱动组件3上下相对应的柔性脚踏区。这样,当用户双脚踏上柔性脚踏区时,相当于间接踩踏于驱动组件3,实现对驱动组件3的操控。优选地,柔性脚踏区由柔性硅胶材料制成,便于用户通过硅胶传动作用力至驱动组件3。
具体地,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柔性脚踏区上设有防滑纹路11a。这样,增加脚与柔性脚踏区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打滑。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两动子驱动轮22'设有车体1'内,两动子驱动轮22'之间呈一锐角夹角,两驱动组件3'分别位于两动子驱动轮22'的外侧。即两动子驱动轮22'呈内八字设于车体1'内,这样,两动子驱动轮22'之间的间距缩短,使得姿态车的转弯半径更小,适合在狭窄的空间内行驶。
本实施例未说明之处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姿态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枢接于所述车体的两滚轮、设于所述车体上的脚踏板以及设于所述车体内且在所述脚踏板带动下驱动两所述滚轮转动的两驱动组件,各所述滚轮包括枢接于所述车体的定子固定轴以及连接于所述定子固定轴的动子驱动轮,两所述驱动组件分别电连接于各所述动子驱动轮,两所述驱动组件平行间隔设于所述车体内且分别固定连接于与各所述动子驱动轮对应的所述定子固定轴上,各所述驱动组件于与水平平面产生倾斜夹角时向对应的所述动子驱动轮输出转向信号以使所述驱动组件趋于动态水平平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姿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车体内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定子固定轴的水平板、两分别设于所述水平板的前端以及后端且于所述水平板与水平平面产生转动倾角时抵顶所述车体内壁的弹性件以及随所述水平板转动且于所述水平板与水平平面产生转动倾角时输出转向信号至所述动子驱动轮的控制***,所述控制***电连接于所述动子驱动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姿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车体内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定子固定轴的水平板、两设于所述车体内且于所述水平板与水平平面产生转动倾角动时抵顶所述水平板前端或后端的弹性件以及随所述水平板转动且于所述水平板与水平平面产生转动倾角时输出驱动信号至所述动子驱动轮的控制***,所述控制***电连接于所述动子驱动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姿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定子固定轴的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内设有一第一轴承,所述定子固定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轴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姿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内还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定子固定轴的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撑座内设有一第二轴承,所述定子固定轴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并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第二支撑座之间。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姿态车,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动子驱动轮分别设于所述车体两侧,两所述动子驱动轮之间相互平行,两所述驱动组件位于两所述动子驱动轮之间。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姿态车,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动子驱动轮设于所述车体内,两所述动子驱动轮之间呈一锐角夹角,两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位于两所述动子驱动轮的外侧。
8.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姿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上下扣合的顶壳体和底壳体,所述脚踏板为设于所述顶壳体上的两分别与所述驱动组件上下相对应的柔性脚踏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姿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脚踏区上设有防滑纹路。
CN201620970206.1U 2016-08-29 2016-08-29 姿态车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2025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70206.1U CN206202530U (zh) 2016-08-29 2016-08-29 姿态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70206.1U CN206202530U (zh) 2016-08-29 2016-08-29 姿态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02530U true CN206202530U (zh) 2017-05-31

Family

ID=58759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70206.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202530U (zh) 2016-08-29 2016-08-29 姿态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025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5170A (zh) * 2016-08-29 2017-01-04 李丽芳 姿态车
CN109159844A (zh) * 2018-07-09 2019-01-08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平衡车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5170A (zh) * 2016-08-29 2017-01-04 李丽芳 姿态车
WO2018040714A1 (zh) * 2016-08-29 2018-03-08 深圳市动平衡科技有限公司 姿态车
CN106275170B (zh) * 2016-08-29 2018-11-13 深圳市动平衡科技有限公司 姿态车
CN109159844A (zh) * 2018-07-09 2019-01-08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平衡车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75170B (zh) 姿态车
CN106564546B (zh) 全姿态电动平衡扭扭车
CN106627895B (zh) 一种人机互动体感车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5129005B (zh) 一种两轮平衡车
CN103600795B (zh) 基于圆盘光栅的自平衡两轮车
US20060066268A1 (en) Electrically movable vehicle and control program for driving electrically movable vehicle
CN105882827A (zh) 一种自平衡双轮车
CN206202530U (zh) 姿态车
CN106080893B (zh) 两轮自平衡车
US6625846B2 (en) Caster for robot
CN208216900U (zh) 平衡车
CN104527878B (zh) 一种自平衡电动双轮车
CN103612695A (zh) 一种双控型两轮自平衡智能车
CN107097881A (zh) 一种姿态车以及姿态车的控制方法
CN208264451U (zh) 一种平衡车
AU759698B2 (en) Caster for robot
CN213199979U (zh) 一种电动平衡车
CN102923229B (zh) 用于轻便车辆的转向轴组件
CN105416470B (zh) 平衡电能车
CN108407879A (zh) 一种三维方向控制装置
US9308968B2 (en) Leg type traveling apparatus
CN208248386U (zh) 一种新型电动平衡车
CN106515944A (zh) 电动平衡车及其运行控制***和运行控制方法
CN112824219A (zh) 一种电动平衡车
JP5337650B2 (ja) 倒立振子型移動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18

Address after: Longgang Longgang Wulian community street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ancient Zhu industrial zone of zhugushi Road No. 92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ynamic Balanc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he three group of Xiao Tai Cun 414000 Hunan Province, Yueyang city Junshan district town of mulberry

Patentee before: Li Lifang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