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95844U - 一种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95844U
CN206195844U CN201621091537.4U CN201621091537U CN206195844U CN 206195844 U CN206195844 U CN 206195844U CN 201621091537 U CN201621091537 U CN 201621091537U CN 206195844 U CN206195844 U CN 2061958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region
display
display scree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915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兴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915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958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958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958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显示屏及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正面且为曲面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与所述正面相背的背面。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用户体验性较好,且第一显示屏为曲面显示屏,不易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3G的全球覆盖使世界快速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4G网络的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泛,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与网络越来越紧密。移动终端在市场上迅速渗透,移动终端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此背景下,移动终端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关注,其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个种类的移动终端成为备受消费者青睐的电子产品。
目前的移动终端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例如打电话、拍照、浏览网页、游戏娱乐、观看视频、存储文件、即时通信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要。也正是由于移动终端功能的多样化,使得人们对移动终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基于此,如何提高移动终端的用户体验性,一直是业界致力研究与解决的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提高现有技术移动终端用户体验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户体验性较好的移动终端。
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显示屏及相对所述第一显示屏独立设置的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正面且为曲面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显示屏包括第一主区域及连接所述第一主区域的至少一第一边缘区域,所述至少一第一边缘区域为曲面区域。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区域的外表面为平面,所述至少一第一边缘区域的外表面为朝向所述移动终端外侧凸出的弧形表面,所述移动终端的正面包括所述第一主区域的外表面及所述至少一第一边缘区域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正面与所述背面之间的侧面,所述第一主区域的外表面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侧面通过所述至少一第一边缘区域的外表面平滑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显示屏包括首尾相连的四个第一边缘区域,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与所述四个第一边缘区域相对应的且首尾相接的四侧面,所述四个第一边缘区域的外表面均为弧形表面且与对应的侧面平滑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面板及覆盖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上的前盖,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覆盖所述第一主区域的至少部分及所述至少一第一边缘区域的至少部分,所述前盖对应所述第一主区域的外表面为平面,所述前盖对应所述至少一第一边缘区域的外表面为朝向所述移动终端外侧凸出的弧形表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盖分为第一显示区域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包括所述第一主区域的部分及所述第一边缘区域的部分,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域包括所述第一主区域的第一显示区域外侧的部分及所述至少一第一边缘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为透视区域使得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通过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提供给使用者,所述前盖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及第一遮蔽层,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及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一遮蔽层设置于第一非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内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显示屏包括第一触摸屏,所述第一触摸屏位于所述前盖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之间,所述第一触摸屏覆盖所述第一主区域的至少部分及所述至少一第一边缘区域的至少部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显示屏包括第二显示面板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外侧的后盖,所述后盖包括第二主区域及连接所述第二主区域的至少一第二边缘区域,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对应所述第二主区域,所述至少一第二边缘区域的外表面为朝向所述移动终端外侧凸出的弧形表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盖包括首尾相连的四个第二边缘区域,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与所述四个第二边缘区域相对应的且首尾相接的四侧面,所述四个第二边缘区域的外表面均为弧形表面且与对应的侧面平滑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盖分为第二显示区域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位于所述第二主区域中,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域包括所述第二主区域的第二显示区域外侧的部分及所述至少一第二边缘区域,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为透视区域使得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通过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提供给使用者,所述后盖包括第二透明基板及第二遮蔽层,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覆盖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及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二遮蔽层设置于第二非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内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包括贯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开口,所述开口曝露或容置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覆盖到所述第二显示区域。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平面面积小于所述后盖的平面面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盖包括盖体及与盖体连接的侧壁,所述侧壁作为所述移动终端的边框且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为所述移动终端的连接所述正面与所述背面之间的侧面,所述第二主区域及至少一第二边缘区域均位于所述盖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显示屏包括朝向所述移动终端内侧凹陷的第一弧形外表面,所述第一弧形外表面作为所述移动终端的正面。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包括第一及第二两个显示屏,所述第一及第二两个显示屏分为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正面与背面,使用者可以依据个人喜好或现实情况选择使用或观看第一及第二显示屏,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性。同时所述第一显示屏为曲面显示屏,第一显示屏不易损坏,也可以在使用者握持与观看体验等方面提高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移动终端的反面示意图。
图5是图3沿线V-V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3沿线VI-VI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第二软性连接模组的分解图。
图8是图3中的辅助框架的放大图。
图9是图8所示辅助框架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图9所示辅助框架的反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触摸屏的原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无线充电线圈进行无线充电的电路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反面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移动终端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移动终端的反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移动终端      100、200、300、400、500
正面        101
背面        102
侧面        103、403
第一显示屏     110
第二显示屏     120、420
第一主区域     118
第一边缘区域    119
主框架       131
边框        132
主电路板      133
辅助框架      140、340
第一显示面板    111
第一触摸屏     112
前盖        113、413
第一透明基板    114
第一遮蔽层     115
第一显示区域    104
第一非显示区域   105
按键模组      160
指纹传感器     161
密封件       162
支撑件       163
第二显示面板    121、221、321
第二触摸屏     122、322
后盖        123、223、323、423、523
第二主区域     128
第二边缘区域    129
第二透明基板    124、424
第二遮蔽层     125、425
装饰层       127
第二显示区域    106、206
第二非显示区域   107、407
显示部       1211
周边部       1212
主触摸区域     1221
***区域      1222、1173、1263
第一软性连接模组  116
第二软性连接模组  150
第一开口 147
卡合条 1472
限位凸起 1474
第二开口      141
第三开口      142
第四开口      143
定位孔       144
第一框架      145
第一凸起 1452
第一凹槽 1454
第一定位孔 1456
卡合条 1457
第二框架      146
第二凹槽 1462
第二凸起 1464
容置槽 1466
第一部分      1421
第二部分      1422
盖体        426
侧壁        427
开孔        108、226、326
第一弧形外表面   501
第二弧形外表面   502
指纹识别装置 210
开关元件 220
电池 170
散热结构 230
防爆膜 117
主体区域 1171、1261
开口区域 191
防爆膜 126
第一软性电路板 151
第一连接部 1511、1571
弯折部 1512、1572
第二连接部 1513、1573
第一延伸部 1514、1574
第一收容空间 1515
容置空间 1516、1576
固定孔 1517
第二延伸部 1518
连接器 153、158
固定架 154
强化部 1541
绕设部 1542
缺口 1543
强化板 1544
滑槽 1545
容置孔 1546
定位柱 1547、1468
第一安装部 1548
第二安装部 1549
保护盖 155
卡合凸起 1552
收容槽 1551
缓冲层 156
第二软性电路板 157
限位孔 1577
第一安装槽 182
第二安装槽 184
指纹识别区域 109
无线充电结构 180
无线充电线圈 181
导线 183
电极 185
磁场屏蔽结构 187
充电控制电路 190
处理器 25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终端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具有网络功能的智能设备。
请参见图1及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100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100的反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100为手机。具体地,所述移动终端100包括正面101、位于所述正面101相背一侧的背面102、连接于所述正面101与所述背面102之间的侧面103。所述移动终端100的正面101还具有第一显示屏110,所述移动终端100的背面102还具有第二显示屏120。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屏110为曲面显示屏。具体地,所述第一显示屏110的边缘的截面包括朝向所述移动终端100外侧凸出的弧形使得所述第一显示屏110的边缘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侧面103平滑连接,从而所述正面101与所述侧面103平滑连接。
具体地,从垂直所述移动终端100的方向看,所述第一显示屏110包括第一主区域118及连接所述第一主区域118的第一边缘区域119,所述第一边缘区域119为曲面区域。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区域118的外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边缘区域119的外表面为朝向所述移动终端100外侧凸出的弧形表面,具体地,所述第一边缘区域119的外表面为向上弯曲的弧形。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100的正面101由所述第一主区域118的外表面及所述第一边缘区域119的外表面构成。所述第一主区域118的外表面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侧面103通过所述第一边缘区域119的外表面平滑连接。换句话说,所述第一边缘区域119的外表面可看做所述第一主区域118与所述侧面103之间的倒角面。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显示屏110大致呈矩形,其包括首尾相连的四个第一边缘区域119,所述移动终端100也包括与所述四个第一边缘区域119相对应的且首尾相接的四侧面103,所述四个第一边缘区域119的外表面均为弧形表面且与对应的侧面103平滑连接。
请参阅图3、图4,图3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10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移动终端100的反面示意图。所述移动终端10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屏110与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之间的主框架131、边框132、主电路板133、辅助框架140、散热结构230、电池170、无线充电结构180等。所述第一显示屏110、主框架131、主电路板133、辅助框架140、散热结构230、电池170、无线充电结构180及所述第二显示屏120自上而下依序设置,所述电池170设置于所述主框架131上,所述无线充电结构180位于所述电池170与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之间,所述边框132环设于主框架131、主电路板133、辅助框架140***,所述主框架131、主电路板133、辅助框架140、散热结构230、所述电池170、所述无线充电结构180容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屏110与所述第二显示屏120及所述边框132围成的收容空间中,且所述散热结构230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屏110与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之间,用于对所述移动终端100进行散热。可以理解,所述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电池、天线及其他辅助电路板等结构,此处并未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电路板133固定于所述主框架131上,优选地,所述主电路板133固定于所述主框架131邻近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一侧,所述第一显示屏110覆盖于所述主框架131远离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一侧。具体地,所述第一显示屏110可以通过粘接剂粘接于所述主框架131与所述边框132上,使得所述第一显示屏110与所述主框架131及边框132固定。所述第二显示屏120设置于所述主框架131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屏110的一侧。所述辅助框架140用于辅助固定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且夹于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与所述主框架131之间。具体地,所述第二显示屏120可以通过粘接剂粘接于所述主框架131与所述边框132上,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与所述主框架131及边框132固定。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显示屏110进一步包括第一显示面板111、第一触摸屏112及前盖113。所述第一触摸屏112覆盖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1且位于所述前盖113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1之间。所述前盖113覆盖于所述第一触摸屏112远离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1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1覆盖所述第一主区域118的部分及所述第一边缘区域119的部分,所述第一触摸屏112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1尺寸大致相同且覆盖所述第一主区域118的部分及所述第一边缘区域119的部分。所述前盖113边缘具有弧形外表面。具体地,所述前盖113对应所述第一主区域118的外表面为平面,所述前盖113对应所述第一边缘区域119的外表面为朝向所述移动终端100外侧凸出的弧形表面,其中所述弧形表面可以为圆柱体侧面的至少部分。
所述第一触摸屏112可以通过粘接剂粘接于所述前盖113的内侧,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1也可以通过粘接剂粘接于所述第一触摸屏112远离所述前盖113的一侧,从而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1、第一触摸屏112及前盖113固定于一体。所述第一触摸屏112也可以直接形成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1,而无需粘接剂粘接,从而所述第一触摸屏112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1可以形成on-cell式触控显示面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1为柔性显示面板,如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面板,从而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1可以较为容易的设置于所述边缘为弧形的前盖113的内侧。当然,可以理解,在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1也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电子墨水显示面板、或电润湿显示面板。另外,在另一种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1可以为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如内嵌(in-cell)式触控液晶显示面板或内嵌式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此时所述第一触摸屏112可以被省略。所述第一触摸屏112可以为电容式多点触摸屏。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图5是所述前盖11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前盖113分为第一显示区域104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104***的第一非显示区域105。所述第一显示区域104包括所述第一主区域118的部分及所述第一边缘区域119的部分,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域105包括所述第一主区域118的第一显示区域104外侧的部分及所述第一边缘区域119的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104为透视区域使得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1的显示画面通过所述第一显示区域104提供给使用者,所述前盖113包括第一透明基板114及第一遮蔽层115。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4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区域104及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域105。所述第一遮蔽层115设置于第一非显示区域105的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4的内侧。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4对应所述第一边缘区域119的外表面为朝向所述移动终端100外侧凸出的弧形外表面,使得所述第一显示屏110呈现为曲面显示屏且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侧面103平滑连接。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4可以是玻璃基板、蓝宝石基板及透明树脂基板中的其中一种基板,但不限于上述基板。
所述第一遮蔽层115设置于第一非显示区域105的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4的内侧从而界定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域105。所述第一遮蔽层115用于遮挡所述第一显示屏110的***走线及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其他内部结构。所述第一遮蔽层115的材料可以为油墨,其颜色可以为白色或者黑色,但是不限于上述颜色。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113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4邻近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1一侧的防爆膜117,所述防爆膜117覆盖所述第一主区域118以及所述第一边缘区域119。所述防爆膜117通过胶粘等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4上。所述防爆膜117包括包括透明的PET基材层。所述防爆膜117用于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4破裂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4的碎片粘结,避免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4在破碎后四处飞溅,有效阻止碎片伤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4的厚度是所述防爆膜117的厚度的2-10倍,使得在保证所述移动终端100轻薄的情况下同时兼顾防爆强度。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爆膜117包括主体区域1171以及位于所述主体区域1171***的***区域1173。其中,所述主体区域1171对应所述第一主区域118设置,所述***区域1173对应所述第一边缘区域119设置。所述***区域1173的防爆强度高于所述主体区域1171的防爆强度。例如,所述防爆膜117的***区域1173采用的第一材料的防爆强度高于所述防爆膜117的主体区域1171采用的第二材料的防爆强度;或者,所述防爆膜117的***区域1173以及所述主体区域1171均采用具有相同防爆强度的材料制成,然将所述***区域1173粘结至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4上的第一胶粘剂的强度高于将所述主体区域1171粘结至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4上的第二胶粘剂的强度。当曲面的第一显示屏110在破碎时,所述第一边缘区域119的碎片相对所述第一主区域118的碎片更容易造成飞溅,由于对应所述弧形的第一边缘区域119的主体区域1171的防爆强度高于对应所述平面的第一主区域118的***区域1173的防爆强度,因此所述第一边缘区域119的碎片被粘结地更牢固,避免其造成飞溅。
所述第一显示屏11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软性连接模组116,所述第一软性连接模组11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显示屏110的边缘且与所述第一显示屏11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软性连接模组116的另一端用于电连接所述主电路板133,使得所述主电路板133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软性连接模组116与所述第一显示屏110电性连接,从而驱动及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屏110。具体地,所述第一软性连接模组116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1与第一触摸屏112,使得所述主电路板133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软性连接模组116驱动及控制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11与第一触摸屏112。
所述前盖113的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104下部的第一非显示区域105还包括开孔108,所述开孔108位于所述下部的第一非显示区域105的中央部分,所述移动终端100的按键模组160容置于所述开孔108中并通过所述开孔108暴露,使得用户可以透过开孔108操作所述按键模组160。
所述按键模组160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161。所述指纹传感器161可以为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超声波式指纹传感器或光学式指纹传感器,但不限于上述。所述移动终端100可以进一步包括密封件162及支撑件163,所述密封件162设置于所述指纹传感器161下方,且夹于所述指纹传感器161与所述支撑件163之间,用于防止液体(如水、水汽)或灰尘等进入所述按键模组160,从而减少液体或灰尘等对所述按键模组160的指纹传感器161等元件造成的污染。所述支撑件163用于为用户操作所述按键模组160被按压时提供作用力。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163为固定于所述主框架131上的支撑件。但是,可以理解,在一种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电路板133、主框架131、所述辅助框架140或第二显示屏120也可以延伸至所述按键模组160下方,使得所述密封件162直接夹于所述指纹传感器161与所述主电路板133、主框架131、所述辅助框架140或第二显示屏120之间,从而将所述支撑件163省略,即直接由所述主电路板133、主框架131、所述辅助框架140或第二显示屏120作为提供作用力的支撑件。
进一步地,在变更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0的前盖113可以不具有开孔,按键模组160可以对应所述前盖113下侧的第一非显示区域105的中央位置的内侧设置或者直接集成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或第一触摸屏中。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显示屏120包括第二显示面板121、第二触摸屏122及后盖123。所述第二触摸屏122覆盖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且位于所述后盖123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之间。所述后盖123覆盖于所述第二触摸屏122远离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的一侧。所述第二触摸屏122可以通过粘接剂粘接于所述后盖123的内侧,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也可以通过粘接剂粘接于所述第二触摸屏122远离所述后盖123的一侧,从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第二触摸屏122及后盖123固定于一体。
请参阅图6,图6是所述后盖12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后盖123包括第二主区域128及连接所述第二主区域128的至少一第二边缘区域129。所述第二主区域128的外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二边缘区域129的外表面为朝向所述移动终端100外侧凸出的弧形表面,具体地,所述第二边缘区域129的外表面为向下弯曲的弧形表面,其中所述弧形表面可以为圆柱体侧面的至少部分。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100的背面102由所述第二主区域128的外表面及所述第二边缘区域129的外表面构成。所述第二主区域128的外表面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侧面103通过所述第二边缘区域129的外表面平滑连接。换句话说,所述第二边缘区域129的外表面可看做所述第二主区域128与所述侧面103之间的倒角面。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盖123大致呈矩形,其包括首尾相连的四个第二边缘区域129,所述四个第二边缘区域129的外表面均为弧形表面且与对应的侧面103平滑连接。
所述后盖123分为第二显示区域106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106***的第二非显示区域107与指纹识别区域109。所述第二显示区域106与所述指纹识别区域109均位于所述第二主区域128中,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域107包括所述第二主区域128的第二显示区域106与所述指纹识别区域109外侧的部分及所述第二边缘区域129。所述第二显示区域106为透视区域使得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的显示画面通过所述第二显示区域106提供给使用者。所述指纹识别区域109为触摸区使得使用者通过所述指纹识别区域109操作所述指纹识别装置21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106为圆形,所述指纹识别区域109为椭圆形,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域107为环绕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106***与所述指纹识别区域109***的区域。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106位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背面102的上半部分,所述指纹识别区域109位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背面102的下半部分。
所述后盖123包括第二透明基板124及第二遮蔽层125。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4覆盖所述第二显示区域106及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域107,所述第二遮蔽层125设置于第二非显示区域107的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4的内侧。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4的边缘的截面包括朝向所述移动终端100外侧凸出的弧形使得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4的边缘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侧面103平滑连接。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4可以是玻璃基板、蓝宝石基板及透明树脂基板中的其中一种基板,但不限于上述基板。所述第二遮蔽层125设置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域107的第二透明基板124的内侧,用于遮挡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走线及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其他内部结构。所述第二遮蔽层125的材料可以为油墨,其颜色可以为白色或者黑色,但是不限于上述颜色。
进一步地,所述后盖123还包括装饰层127。所述装饰层127设置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域107的第二透明基板124的内侧。所述装饰层127包括开口区域191,所述开口区域191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106相对应,使得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的显示画面通过所述开口区域191以及第二显示区域106提供给使用者,即所述开口区域191用作显示窗口。所述装饰层127可以为油墨层、电镀层、或者装饰膜。
进一步地,所述后盖123还包括防爆膜126,所述防爆膜126覆盖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4。具体地,所述防爆膜126设置于所述后盖123的第二透明基板124的内侧,且覆盖所述第二显示区域106及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域107。所述防爆膜126包括透明的PET基材层。所述防爆膜126用于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4破裂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4的碎片粘结,避免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4在破碎后四处飞溅,有效阻止碎片伤人。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4的厚度是所述防爆膜126的厚度的2-10倍,使得在保证所述移动终端100轻薄的情况下同时兼顾防爆强度。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爆膜126包括主体区域1261以及位于所述主体区域1261***的***区域1263。其中,所述主体区域1261对应所述第二主区域128设置,所述***区域1263对应所述第二边缘区域129设置。所述***区域1263的防爆强度高于所述主体区域1261的防爆强度。例如,所述防爆膜126的***区域1263采用的第一材料的防爆强度高于所述防爆膜126的主体区域1261采用的第二材料的防爆强度;或者,所述防爆膜126的***区域1263以及所述主体区域1261均采用具有相同防爆强度的材料制成,然将所述***区域1263粘结至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4上的第一胶粘剂的强度高于将所述主体区域1261粘结至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4上的第二胶粘剂的强度。当曲面的第一显示屏110在破碎时,所述第二边缘区域129的碎片相对所述第二主区域128的碎片更容易造成飞溅,由于对应所述弧形的第二边缘区域129的主体区域1261的防爆强度高于对应所述平面的第二主区域128的***区域1263的防爆强度,因此所述第二边缘区域129的碎片被粘结地更牢固,避免其造成飞溅。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对应所述第二主区域128设置,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的平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可以包括显示部1211及位于所述显示部1211周围的周边部1212。所述显示部1211为圆形且对应所述后盖123的开口区域191以及第二显示区域106设置,从而所述显示部1211的显示画面可以通过所述开口区域191以及第二显示区域106提供给使用者。所述周边部1212为环绕于所述显示部1211的***,可以理解,所述周边部1212可以为设置有周边布线等元件的非显示区域。
优选地,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也为柔性显示面板,如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面板,从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可以较为容易的设置于所述后盖123的内侧。当然,可以理解,在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也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电子墨水显示面板、或电润湿显示面板。另外,在另一种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可以为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如内嵌式触控液晶显示面板或内嵌式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此时所述第二触摸屏122可以被省略。
所述第二触摸屏122覆盖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且也对应所述第二主区域128设置。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触摸屏122的平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二触摸屏122的平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的平面面积,因此所述第二触摸屏122可以包括对应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且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重叠的主触摸区域1221、及位于所述主触摸区域1221***的***区域1222。所述***区域1222可以被设定为无效区域,即当使用者触控所述***区域1222,所述移动终端100不做任何反应。另外,在一种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触摸屏122的平面形状也可以为圆形,其面积也可以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基本相同,且所述第二触摸屏122也可以直接形成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上,从而无需粘接剂,所述第二触摸屏122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构成on-cell式的触控显示面板。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触摸区域1221对应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位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背面102的上半部分,所述***区域1222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背面102的上半部分延伸至移动终端100的背面102的下半部分,即所述第二触摸屏122大致覆盖所述移动终端100的背面102。在一种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区域1222以及所述主触摸区域1221均可位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背面102的上半部分,即所述第二触摸屏122位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背面102的上半部分。
所述第二显示屏12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软性连接模组150,所述第二软性连接模组15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边缘且与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软性连接模组150的另一端用于电连接所述主电路板133,使得所述主电路板133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软性连接模组150与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电性连接,从而驱动及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屏120。
请参照图7,图7是所述第二软性连接模组150的分解图。所述第二软性连接模组150包括第一软性电路板151、连接器153以及保护盖155。所述连接器153设置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的一端,用于与所述主电路板133电连接以传输触控信号及显示信号。所述保护盖155覆盖所述连接器153上,用于保护所述连接器153。
具体地,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511、弯折部1512、第二连接部1513以及第一延伸部1514。所述第一连接部1511远离所述弯折部15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电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1514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1513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主电路板133电连接的所述连接器153,使得所述主电路板133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驱动以及控制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511通过一电连接板152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电连接。
所述第一延伸部1514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1513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第一收容空间1515,用于***述保护盖155。所述连接器153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514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1513的第一端的末端,且位于所述第一端的远离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515的表面上。换句话说,所述第一延伸部1514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1513的第一端夹设于所述连接器153与所述保护盖155之间,使得所述保护盖155支撑且覆盖所述连接器153,避免连接器153裸露在移动终端100的内部空间中,使得所述连接器153在组装至所述主电路板133后不易被触碰到,进而降低连接器153被损坏的几率,实现保护所述连接器153的功能。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盖155上凹设形成有收容槽1551,用于***述第一延伸部1514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1513的第一端的末端,使得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514的末端的连接器153可以完全容置于所述保护盖155中,从而保护所述连接器153。
所述第二软性连接模组150进一步包括缓冲层156。所述缓冲层156夹设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的第一延伸部1514的第一端与所述保护盖155之间,且位于所述连接器153与所述保护盖155之间,用于避免所述保护盖155触碰/损伤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
所述第一连接部1511、所述弯折部1512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1513合围形成一容置空间1516。所述第二软性连接模组150进一步包括固定架154。所述固定架154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516中,换句话说,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至少部分环绕所述固定架154的至少部分区域设置,使得所述固定架154可以支撑或固定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
所述固定架154包括相互连接的强化部1541以及绕设部1542。所述强化部1541大致为板状,其至少部分夹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5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513之间,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所述强化部1541的边缘设置有缺口1543。所述固定架154进一步包括强化板1544,所述强化板1544容置于所述缺口1543中,用于提高所述固定架154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缺口1543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滑槽1545,所述强化板1544的两个侧边分别容置于所述两个滑槽1545中,使得所述强化板1544可以滑动地装设于所述缺口1543中,以及滑动地从所述缺口1543中拆卸出来,方便了所述强化板1544的安装以及拆卸。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强化部1541以及绕设部1542由塑料制成,所述强化板1544由金属制成。
所述绕设部1542大致为板状。所述绕设部1542至少部分夹设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的第一连接部15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513之间,用于与所述强化部1541共同支撑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的弯折部1512环绕所述绕设部1542远离所述强化部1541的一个侧边设置,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1511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1513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架154的正反两面。所述绕设部1542上开设有容置孔1546,用于容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513上的电子元件(图未示),用以减小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的安装空间,减小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厚度。
所述固定架154进一步地包括设置于所述强化部1541与所述绕设部1542的连接处上的定位柱1547。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的第二连接部1513上进一步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1547相配合的固定孔1517。所述定位柱1547***所述固定孔1517中,使得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固定于所述固定架154上。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柱1547以及固定孔1517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固定于所述固定架154上的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还可通过胶粘、焊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固定架154上。
所述固定架154进一步地包括设置于所述强化部1541与所述绕设部1542的同一侧的第一安装部1548,用于装设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部1548上凹设形成有第一安装槽182,用于容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
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进一步包括第二延伸部1518。所述第二延伸部1518与所述第一延伸部1514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513的相对两侧,用于电连接其他电子元件。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延伸部1518电连接一连接器158。所述第二延伸部1518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82中。
所述第二软性连接模组150进一步包括第二软性电路板157。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57与所述第二触摸屏122以及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电连接,以使所述主电路板133可以依次通过所述连接器153、第一软性电路板151驱动以及控制所述第二触摸屏122。具体地,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57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571、弯折部1572、第二连接部1573以及第一延伸部1574。所述第一连接部1571远离所述弯折部157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触摸屏122电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1574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157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电连接,使得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57通过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与所述主电路板133电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57的第一延伸部1574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的第二延伸部1518电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57的第一延伸部1574插接于所述连接器158中,使得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57通过所述连接器158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实现电性连接。
所述固定架154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强化部1541与所述绕设部1542的同一侧的第二安装部1549。所述第二安装部1549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548相连。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57的第一延伸部1574至少部分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548与所述第二安装部1549上,使得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57的第一延伸部1574得以与至少部位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548上的第一软性电路板151的第二延伸部1518实现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二安装部1549上凹设形成有第二安装槽184,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57的第一延伸部1574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184中,并朝向所述第一安装部1548延伸以便能够插接于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548上的连接器158中。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57的第一连接部1571通过所述电连接板152与所述第二触摸屏122电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二触摸屏122以及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的同一端分别与所述电连接板152的同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的第一连接部1511与所述电连接板152的正面相连,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57的第一连接部1571与所述电连接板152的背面相连,使得所述主电路板133通过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以及所述电连接板152向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传输显示信号,所述主电路板133通过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第二软性电路板157以及所述电连接板152向所述第二触摸屏122传输触控信号。
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57的第一连接部1571、所述弯折部1572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1573合围形成一容置空间1576,且环绕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的第一连接部1511、弯折部1512以及第二连接部1513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的第一连接部1511、弯折部1512以及第二连接部1513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576中。其中,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57的第一连接部1571位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的第一连接部1511的下方,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57的第二连接部1573位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的第二连接部1513的上方。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57的第一连接部1571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的第一连接部1511大致相平行,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57的弯折部1572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的弯折部1512大致相平行,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57的第二连接部1573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151的第二连接部1573大致相平行。
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57的第二连接部1573上进一步开设有限位孔1577。所述限位孔1577的位置与所述固定孔1517的位置相对应,用以套设于所述定位柱1547上,使得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57固定装设于所述固定架154上。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孔1577的数量为一个。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57固定于所述固定架154上的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157还可通过胶粘等方式固定于所述固定架154上。
所述保护盖155设置于所述辅助框架140上,其上设置有至少一卡合凸起1552,用于与所述辅助框架140相连。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卡合凸起1552设置于所述保护盖155的周缘,以使所述保护盖155在与所述辅助框架140连接后大致相平齐,从而通过所述保护盖隔断位于所述辅助框架140一侧的连接器153与位于辅助框架140另一侧的电子元件,避免连接器153被其他电子元件所触碰损伤。
所述指纹识别装置210对应所述指纹识别区域109设置。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区域109为贯穿所述后盖123的开口,所述指纹识别装置210通过所述开口暴露以供使用者操作所述指纹识别装置210。当使用者触碰所述指纹识别装置210时,所述移动终端100处于通过指纹识别验证身份的状态,所述第二显示屏120显示提醒使用者向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输入指纹的信息及指纹验证通过或不通过的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100还包括开关元件220。所述开关元件220设置于所述指纹识别装置210的下方。当所述指纹识别装置210受按压时,可将压力传导至所述开关元件220,进而触发所述开关元件220。当所述开关元件220被触发后,所述第二显示屏120执行点亮屏幕或返回主页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装置210还可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224下面;或者,所述指纹识别装置210还可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远离所述后盖123的一侧,且所述指纹识别装置210为超声波指纹识别装置;或者,所述指纹识别装置210集成于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中;使得所述指纹识别装置210隐藏于所述移动终端100中,使所述后盖123实现完整镜面的屏幕效果。
请参阅图8,图8是所述辅助框架140的放大图。所述辅助框架140对应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设置于所述背面102的上半部分。所述辅助框架140外形大致呈矩形,所述辅助框架140设置有位于边缘位置的第一开口147,以及位于中央位置的第二开口141与与所述第三开口142。所述第一开口147位于所述第二开口141以及所述第三开口142的一侧,且所述第三开口142与所述第二开口141相连通。所述第一开口147大致呈矩形,用于***述保护盖155,使得所述保护盖155固定于所述辅助框架140上。所述第一开口147的内壁上凸伸形成有与所述至少一卡合凸起1552相配合的至少一卡合条1472。所述至少一卡合条1472与所述至少一卡合凸起1552相卡合,以使所述保护盖155卡接于所述辅助框架140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147的内壁上凸伸形成有至少一限位凸起1474,用于限制所述保护盖155的向上运动,使得所述保护盖155牢固地固定于所述辅助框架140上。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凸起1474位于所述至少一卡合条1472的上方,当所述至少一卡合条1472与所述至少一卡合凸起1552相卡合后,所述保护盖155的上表面与所述限位凸起1474的下表面相抵持。所述第二开口141大致呈圆形,且对应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设置,用于容置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于其中以将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限位固定。所述第三开口142大致呈矩形,用于容置至少部分第二软性连接模组150,使所述第二软性连接模组150固定于所述辅助框架140上。
所述辅助框架14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四开口143,所述第四开口143用于对应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后置摄像头134设置,使得所述后置摄像头(图未示)通过所述第四开口143暴露。所述辅助框架140可以进一步包括贯穿所述辅助框架140的定位孔144,所述辅助框架140可以进一步通过穿过所述定位孔144的螺丝将所述辅助框架140锁固于所述主电路板133上。
所述主框架131的材料可以包括塑料与金属,具体地,塑料与金属可以通过拼接、卡固或粘接等方式连接固定于一体,其中,金属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塑料可以提供一定柔韧度以及减少重量。所述边框132优选为金属,以为所述移动终端100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
所述辅助框架140的材料也可以包括塑料与金属,塑料与金属可以通过拼接、卡固或粘接等方式连接固定于一体。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框架140包括第一框架145与第二框架146,所述第一框架145与所述第二框架146卡固拼接为一体。其中,所述第一框架145为金属框架,所述第二框架146为塑料框架。所述第二框架146邻近所述背面102的上边缘设置,即所述第二框架146邻近所述移动终端100的上边缘设置,所述第一框架145位于所述第二框架146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中部之间。所述第一开口147位于所述第二框架146上。所述第二开口141位于所述第一框架145上。所述第三开口14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框架145上的第一部分142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框架146上的第二部分1422。所述第四开口143位于所述第二框架146上。所述定位孔144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框架145上。
请参阅图9,图9是所述辅助框架140的分解图。所述第一框架145邻近所述第二框架146的边缘包括至少一第一凸起1452以及至少一第一凹槽1454。具体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凸起1452以及多个第一凹槽1454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145邻近所述第二框架146的三个侧边上。所述第二框架146的边缘对应包括至少一第二凹槽1462以及至少一第二凸起1464。所述至少一第一凸起1452容置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凹槽1462,所述至少一第一凹槽1454***述至少一第二凸起1464,以使所述第一框架145和第二框架146通过所述至少一第一凸起1452、至少一第一凹槽1454、至少一第二凸起1464以及至少一第二凹槽1462拼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0,图10是图9所示辅助框架的反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框架145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卡合条1457。所述第二框架146的背面邻近其边缘处设置有至少一容置槽1466,用于容置所述至少一卡合条1457,以使所述第一框架145与第二框架146拼接更加严密,避免所述第一框架145与所述第二框架146之间形成缝隙。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架145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一定位孔1456,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孔1456邻近所述第一框架145邻近所述第二框架146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二框架146的边缘对应形成有至少一定位柱1468,所述至少一定位柱1468容置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孔1456中,以进一步固定所述第一框架145与所述第二框架146,使所述第一框架145与所述第二框架146连接更牢固。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定位柱1468邻近所述卡合条1457的内侧边设置,且多个第一定位孔1456邻近所述容置槽1466的外侧边设置,拼接时,所述卡合条1457从所述容置槽1466的一端推入所述容置槽1466中,再下压所述第一框架145,进而使多个第一定位孔1456分别套设于相应的定位柱1468上,以将所述第一框架145与所述第二框架146拼接在一起。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结构230固定于所述主电路板133上,优先地,所述散热结构230固定于所述主电路板133邻近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一侧,所述第一显示屏110覆盖于所述主电路板133远离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一侧。具体地,所述散热结构230通过粘接剂粘接于所述主电路板133上,使得所述散热结构230与所述主电路板133固定。所述主电路板133邻近所述散热结构230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电子元件135,所述散热结构230还可用作所述电子元件135的屏蔽保护板。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多个电子元件135还可设置在所述散热结构230背离所述散热结构230的一侧。
所述散热结构230可以构造为块状结构、片状结构或涂层膜结构,例如,所述散热结构230可以形成为石墨片、石墨块、石墨膜、硅胶块、硅胶片、硅胶膜。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结构230包括散热膜片(图未示)。所述散热膜片固定于所述主电路板133上,并与所述主电路板133以及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层叠设置。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膜片包括硅胶膜、石墨膜或类似的由绝缘且导热性强的材料形成的涂层膜结构,用于对所述主电路板133进行散热。在一种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膜片还可以固定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或所述辅助框架140上,以使得所述散热膜片固定于所述移动终端100内。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结构230还可包括与所述散热膜片重叠设置的金属板(图未示),用于覆盖所述主电路板133上的多个电子元件,并用作所述多个电子元件的屏蔽保护板。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结构230还可包括设置于所述主电路板与所述散热膜片之间的导热相变材料。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结构230还可包括导热管(图未示),所述导热管的一端与所述主电路板相连,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主框架131或所述边框132上,用于将所述主电路板的热量导出至所述主框架131或所述边框132。
所述电池170与所述主电路板133并列设置于所述主框架131上,用于向所述主电路板133进行供电。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电路板133位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背面102的上半部分,所述电池170位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背面102的下半部分。
所述无线充电结构180设置于所述后盖123的内侧,并夹设于所述电池170与所述后盖123之间,用于接收外部无线充电信号以对所述电池170进行无线充电。所述无线充电结构180包括无线充电线圈181以及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181上的磁场屏蔽结构187。所述无线充电线圈181固定于所述后盖123上,并位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背面102的下半部分。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线圈181环设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的***,并与所述第二触摸屏122的***区域1222重叠设置,且位于所述辅助框架140背离所述主电路板133的一侧,换句话说,所述辅助框架140夹设于所述主电路板133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之间。所述无线充电线圈181包括导线183,以及设置于所述导线183两端的两个电极185。所述导线183呈平面漩涡状,并环设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的***。所述两个电极185用于电连接设置于所述主电路板133上的充电控制电路190(参图12),以向所述导线183供电。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线圈181与所述主电路板133电连接,从而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190电连接。
请参阅图12,图12是所述无线充电线圈181进行无线充电的电路框图。所述充电控制电路190向所述无线充电线圈181施加具有特定频率的AC电压,所述无线充电线圈181附近的磁场改变,根据磁场的变化,电压施加至所述电池170,从而对所述电池170进行无线充电。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磁场屏蔽结构187覆盖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181远离所述后盖123的一侧,并固定地附着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181上,用于屏蔽所述无线充电线圈181外表面上的漏磁通或者电磁波。所述磁场屏蔽结构187可以由金属复合材料片、非晶片磁屏蔽材料制成。
请参阅图11,图11为所述第二触摸屏122的原理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从工作原理的角度出发,所述移动终端100还包括处理器250,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二触摸屏122配合实现相应功能。其中,所述第二触摸屏122用于根据触摸动作输出一触控信号,所述处理器250与所述第二触摸屏122通讯连接,并输出触控信号对应的控制指令。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触摸区域1221被设定为有效触摸区域,所述***区域1222被设定为无效触摸区域。所述主触摸区域1221感测外部触摸动作并产生一主触控信号,所述处理器250接收所述主触摸区域1221产生的主触控信号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100依据所述主触控信号执行相应的控制功能。所述外部触摸动作可以包括单击、双击、连续触摸轨迹动作中任一种。用户输入的连续触摸轨迹动作可以是图案的触摸书写手势,可以是字型的触摸书写手势,也可以是手势操作的触摸轨迹;只要是连续的触摸轨迹即可。其中,图案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波浪线等。字型是可以是字母、数字、文字等。手势操作是指在屏幕上执行旋转、缩放和划动等手势的操作。所述控制功能可以为屏幕解锁、返回上一级菜单、唤醒休眠、显示快捷菜单、唤醒语音助手、屏幕截图、拍照、返回主页功能、及熄灭屏幕任意一种控制功能。所述***区域1222感测外部触摸动作并产生一***触控信号,所述处理器250接收所述***区域1222产生的主触控信号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100不执行任何控制功能。换句话说,当使用者触控所述***区域1222后,所述移动终端100不会做出任何反应。
在一种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触摸区域1221以及所述***区域1222均可被设定为有效触摸区域。所述***区域1222感测外部触摸动作并产生一***触控信号,所述处理器250接收所述***区域1222产生的***触控信号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100依据所述***触控信号执行第一控制功能。所述外部触摸动作可以包括单击、双击、连续触摸轨迹动作中任一种。用户输入的连续触摸轨迹动作可以是图案的触摸书写手势,可以是字型的触摸书写手势,也可以是手势操作的触摸轨迹;只要是连续的触摸轨迹即可。其中,图案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波浪线等。字型是可以是字母、数字、文字等。手势操作是指在屏幕上执行旋转、缩放和划动等手势的操作。所述第一控制功能可以为屏幕解锁、返回上一级菜单、唤醒休眠、显示快捷菜单、唤醒语音助手、屏幕截图、拍照、返回主页功能、及熄灭屏幕任意一种控制功能。所述主触摸区域1221感测外部触摸动作并产生一主触控信号,所述处理器250接收所述主触摸区域1221产生的主触控信号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100依据所述主触控信号执行第二控制功能。所述外部触摸动作也可单击、双击、连续触摸轨迹动作中任一种。用户输入的连续触摸轨迹动作也可以是图案的触摸书写手势,可以是字型的触摸书写手势,还可以是手势操作的触摸轨迹;只要是连续的触摸轨迹即可。其中,图案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波浪线等。字型是可以是字母、数字、文字等。手势操作是指在屏幕上执行旋转、缩放和划动等手势的操作。所述第二控制功能也可以为屏幕解锁、返回上一级菜单、唤醒休眠、显示快捷菜单、唤醒语音助手、屏幕截图、拍照、返回主页功能、及熄灭屏幕任意一种控制功能。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控制功能与所述第二控制功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100包括第一显示屏110及第二显示屏120两个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110及第二显示屏120分别位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正面101与背面102,使用者可以依据个人喜好或现实情况选择使用或观看第一显示屏110及第二显示屏120,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性。同时所述第一显示屏110为曲面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110不易损坏,也可以在使用者握持与观看体验等方面提高体验。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为圆形显示屏,不仅比较美观,而且可以向使用者提供相对比较突出于集中的画面内容,使得使用者得到较好的体验性。同时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面积较第一显示屏110可以小,电能消耗也相对较小,从而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第二显示屏120来减少电能消耗。另外,在特殊使用情形中,如所述移动终端100两侧均具有使用者,所述第一显示屏110与所述第二显示屏120也可以同时开启,从而在正面101与背面102分别提供显示画面,满足使用需求。另外,通过设置覆盖所述连接器153的保护盖155,避免连接器153裸露在移动终端100的内部空间中,使连接器153在组装至主电路板133后不易被触碰到,进而降低连接器153被损坏的几率。另外,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第二显示面板通过辅助框架140进行限位固定,使所述第二显示屏120固定更牢固;且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与所述辅助框架140固定为一体,方便了组装。另外所述第二显示屏120的第二触摸屏122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21的面积,使用者可选择在第二触摸屏122的主触摸区域1221以及***区域1222进行不同的操作,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性。另外,设置无线充电结构180,对所述移动终端100进行无线充电,方便了用户使用。另外,所述第一显示屏110及所述第二显示屏120均包括防爆膜,当所述移动终端100被碎时,所述显示屏的碎片被所述防爆粘结在一起,避免碎片飞溅造成人身伤害。
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200的反面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2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基本相同,也就是说,所有针对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描述基本上可以用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然而,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2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的区别主要在于:移动终端200的后盖223的第二显示区域206设置有贯穿所述后盖223的开孔226,所述开孔226作为用于暴露第二显示面板221的显示画面的显示窗口,即所述开孔226在位置上与功能上可以对应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显示区域106,使得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21的显示画面通过所述开孔226提供给使用者。该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盖223的基板材料也可以为金属或者塑料。
请参阅图14及图15,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300的反面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移动终端300的立体组装示意图。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30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200基本相同,也就是说,所有针对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描述基本上可以用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然而,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30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200的区别主要在于:移动终端300的第二触摸屏322为圆形,所述第二触摸屏322与第二显示面板321面积基本相同且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321上方。所述第二触摸屏322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321构成的触摸显示面板可以至少部分容置于后盖323的开孔326中,且通过所述后盖323上的开孔326暴露出来,以供使用者观看画面及触摸屏幕。由此,所述后盖323上的开孔326可以进一步固定所述第二触摸屏322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321构成的触摸显示面板。进而,在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300也可以不包括固定所述第二触摸屏312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321的辅助框架340。
请参阅图16,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400的反面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4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基本相同,也就是说,所有针对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描述基本上可以用于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然而,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4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二显示屏420的后盖423包括盖体426及与所述盖体426一体连接的侧壁427,所述盖体426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后盖123结构基本相同,所述侧壁427连接于所述盖体426的四周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边框132结构基本相同。由此,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400可以不再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边框132,而是由所述后盖423的侧壁427代替所述边框132。由此可以理解,所述侧壁427的外表面也定义所述移动终端的侧面403。所述盖体426与所述侧壁427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具体地,所述后盖423可以包括第二透明基板424,所述侧壁427的第二透明基板424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遮蔽层425,即,所述侧壁427的第二透明基板424的内表面以及第二非显示区域407的第二透明基板424的内表面都设置有所述第二遮蔽层425。
请参阅图17及图18,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5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所示移动终端500的反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五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5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基本相同,也就是说,所有针对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描述基本上可以用于所述第五实施方式,然而,所述第五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5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显示屏的前盖513包括朝向所述移动终端500内侧凹陷的第一弧形外表面501,所述第一弧形外表面501也作为所述移动终端500的正面。第二显示屏的后盖523包括朝向远离所述移动终端500外侧凸出的第二弧形外表面502,所述第二弧形外表面502也作为所述移动终端500的背面。具体地,所述第一弧形外表面501与所述第二弧形外表面502的弯曲方向基本一致,且所述第一弧形外表面501与所述第二弧形外表面502可以相互平行。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显示屏及相对所述第一显示屏独立设置的第二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正面且为曲面显示屏,所述第二显示屏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包括第一主区域及连接所述第一主区域的至少一第一边缘区域,所述至少一第一边缘区域为曲面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区域的外表面为平面,所述至少一第一边缘区域的外表面为朝向所述移动终端外侧凸出的弧形表面,所述移动终端的正面包括所述第一主区域的外表面及所述至少一第一边缘区域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正面与所述背面之间的侧面,所述第一主区域的外表面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侧面通过所述至少一第一边缘区域的外表面平滑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包括首尾相连的四个第一边缘区域,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与所述四个第一边缘区域相对应的且首尾相接的四侧面,所述四个第一边缘区域的外表面均为弧形表面且与对应的侧面平滑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面板及覆盖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上的前盖,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覆盖所述第一主区域的至少部分及所述至少一第一边缘区域的至少部分,所述前盖对应所述第一主区域的外表面为平面,所述前盖对应所述至少一第一边缘区域的外表面为朝向所述移动终端外侧凸出的弧形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分为第一显示区域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包括所述第一主区域的部分及所述第一边缘区域的部分,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域包括所述第一主区域的第一显示区域外侧的部分及所述至少一第一边缘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为透视区域使得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通过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提供给使用者,所述前盖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及第一遮蔽层,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及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一遮蔽层设置于第一非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内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包括第一触摸屏,所述第一触摸屏位于所述前盖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之间,所述第一触摸屏覆盖所述第一主区域的至少部分及所述至少一第一边缘区域的至少部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屏包括第二显示面板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外侧的后盖,所述后盖包括第二主区域及连接所述第二主区域的至少一第二边缘区域,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对应所述第二主区域,所述至少一第二边缘区域的外表面为朝向所述移动终端外侧凸出的弧形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包括首尾相连的四个第二边缘区域,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与所述四个第二边缘区域相对应的且首尾相接的四侧面,所述四个第二边缘区域的外表面均为弧形表面且与对应的侧面平滑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分为第二显示区域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位于所述第二主区域中,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域包括所述第二主区域的第二显示区域外侧的部分及所述至少一第二边缘区域,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为透视区域使得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通过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提供给使用者,所述后盖包括第二透明基板及第二遮蔽层,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覆盖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及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二遮蔽层设置于第二非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内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包括贯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开口,所述开口曝露或容置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覆盖到所述第二显示区域。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平面面积小于所述后盖的平面面积。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包括盖体及与盖体连接的侧壁,所述侧壁作为所述移动终端的边框且所述侧壁的外表面为所述移动终端的连接所述正面与所述背面之间的侧面,所述第二主区域及至少一第二边缘区域均位于所述盖体。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包括朝向所述移动终端内侧凹陷的第一弧形外表面,所述第一弧形外表面作为所述移动终端的正面。
CN201621091537.4U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移动终端 Active CN2061958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91537.4U CN206195844U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91537.4U CN206195844U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95844U true CN206195844U (zh) 2017-05-24

Family

ID=58731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91537.4U Active CN206195844U (zh) 2016-09-29 2016-09-29 一种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95844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2795A (zh) * 2017-07-26 2017-12-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7718831A (zh) * 2017-11-08 2018-02-23 佛山市顺德区宝丽马彩膜板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方便的装饰膜
CN107809505A (zh) * 2017-11-16 2018-03-1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7885399A (zh) * 2017-10-27 2018-04-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0192199A (zh) * 2017-07-11 2019-08-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盖板组件及其组装方法、终端
CN111182775A (zh) * 2020-03-10 2020-05-19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2199A (zh) * 2017-07-11 2019-08-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盖板组件及其组装方法、终端
CN110192199B (zh) * 2017-07-11 2021-10-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盖板组件及其组装方法、终端
CN107422795A (zh) * 2017-07-26 2017-12-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7422795B (zh) * 2017-07-26 2019-05-1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7885399A (zh) * 2017-10-27 2018-04-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07718831A (zh) * 2017-11-08 2018-02-23 佛山市顺德区宝丽马彩膜板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方便的装饰膜
CN107809505A (zh) * 2017-11-16 2018-03-1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1182775A (zh) * 2020-03-10 2020-05-19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95844U (zh) 一种移动终端
JP6383069B2 (ja) 情報処理装置用の駆動装置及びマルチタッチ機能を利用した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04750304B (zh) 触摸面板
US8243424B1 (en) Surface display assemblies
CN206282178U (zh) 一种移动终端
US10698246B2 (en) Display scre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terminal
CN100354819C (zh) 触摸面板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3970336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4759453U (zh) 一种终端
CN206282179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3729083A (zh) 触控显示装置与手持式电子装置
CN105045432B (zh) 显示屏组件及终端
WO2014176712A1 (zh) 显示模块、电子装置及应用于显示模块的方法
CN103376571B (zh) 显示单元与电子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3593087B (zh) 触摸显示模组
US20040041796A1 (en) Touch panel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4813251B (zh) 电子设备
CN206195760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4480204U (zh) 内嵌式触摸显示屏模组
CN206369983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6060847U (zh) 智能终端
CN205847224U (zh) 电子设备
CN206195843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3706171U (zh) 触控装置
CN206282180U (zh) 一种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