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93323U - 超广角摄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超广角摄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93323U
CN206193323U CN201621116397.1U CN201621116397U CN206193323U CN 206193323 U CN206193323 U CN 206193323U CN 201621116397 U CN201621116397 U CN 201621116397U CN 206193323 U CN206193323 U CN 206193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thing side
ultra wide
angle
camera l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163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付建
宋立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163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93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93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933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超广角摄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同时满足下列关系式:‑2<f1/f4<‑1.5,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采用这种结构有利于实现超广角、提高相对照度、同时实现小型化。各透镜的焦距与面型合理配置,有助于提升镜头视场角和周边相对照度,有助于缩短镜头总长,满足超薄化要求。

Description

超广角摄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广角摄像镜头,特别是由六片镜片组成的超广角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CCD或CMOS等芯片技术的发展,使得光学成像***逐渐往小型化、轻量化及高像素领域发展。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对光学成像***的视场范围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趋势,对于应用于各类便携式电子产品上的光学成像***也进一步要求小型化、高成像品质以及广角化。专利号为“CN104238076A”的专利提出了一种光学***。该镜头在保证高分辨率的情况下,相对照度较高。但是该光学***的视场角较小,镜头总长过长,广角化和小型化的特点仍有可以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成像质量、小型化的超广角摄像镜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同时满足下列关系式:-2<f1/f4<-1.5,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采用这种结构有利于实现超广角、提高相对照度、同时实现小型化。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1.8<f3/f<3,其中,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超广角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通过合理配置第三透镜的焦距,有利于矫正***的色差和单色像差,实现了各种像差的平衡。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1≤R8/R9<1.5,其中,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通过合理配置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的曲率半径,有利于光学***的畸变控制,在广角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较小的畸变。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8<CT4/CT6<1.2,其中,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通过合理配置第四透镜与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有利于保证镜头小型化的特征。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1<DT21/DT31<1.5,其中,DT21为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采用这一设计有利于控制尺寸,保证小型化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镜头组装。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4<SAG11/SAG12<0.7;其中,SAG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为第一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采用这一设计有利于实现该镜头的广角化,同时有利于保证相对照度。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2<ΣT/TTL<0.5,其中,ΣT为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在同样尺寸(TTL)下,间隔太长则会造成单个镜片中心厚度分布不均,同时不利于小型化;间隔太短则不易保证组立性,轴外像差也不易于矫正,同时增加产生鬼像的风险,满足上式可以同时兼顾工艺性和画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满足下列关系式:0.5<R7/R11<1.1,其中,R7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采用这一设计能够较好的控制垂轴色差,避免色差方面高级像差的引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中的第一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一透镜采用弯月形,且明显弯向被摄物侧,有利于扩大视场角。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中的第二透镜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通过合理配置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面型,可有效降低镜头敏感度,并利于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了6片塑料非球面镜片,各透镜的焦距与面型合理配置,有助于提升镜头视场角和周边相对照度,有助于缩短镜头总长,满足超薄化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
图3是实施例一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
图4是实施例一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
图5是实施例一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图6是实施例二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
图8是实施例二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
图9是实施例二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
图10是实施例二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图11是实施例三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三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
图13是实施例三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
图14是实施例三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
图15是实施例三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图16是实施例四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四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
图18是实施例四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
图19是实施例四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
图20是实施例四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图21是实施例五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实施例五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
图23是实施例五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
图24是实施例五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
图25是实施例五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图26是实施例六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实施例六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
图28是实施例六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
图29是实施例六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
图30是实施例六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图31是实施例七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实施例七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
图33是实施例七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
图34是实施例七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
图35是实施例七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图36是实施例八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7是实施例八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
图38是实施例八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
图39是实施例八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
图40是实施例八所述超广角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
其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成像面S15位于滤光片L7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1:
表1
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超广角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R7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T21为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SAG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为第一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ΣT为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2:
表2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1 非球面 10.1241 0.3500 1.60/30.0 9.9513
S2 非球面 1.9314 0.7344 -0.8806
S3 非球面 -41.3338 1.2745 1.54/56.0 0.0000
S4 非球面 -2.5012 0.0399 -1.5805
STO 球面 无穷 0.0300
S5 非球面 41.1168 0.5889 1.54/56.0 0.0000
S6 非球面 -3.8748 0.9384 1.3644
S7 非球面 3.4910 1.3315 1.54/56.0 -1.4653
S8 非球面 -2.0772 0.1715 -1.7155
S9 非球面 -1.3990 0.3500 1.64/23.9 -0.9870
S10 非球面 10.5331 0.0498 0.0000
S11 非球面 4.8573 1.1386 1.54/56.0 0.0000
S12 非球面 6.0598 0.1925 0.0000
S13 球面 无穷 0.2100
S14 球面 无穷 0.6000
S15 球面 无穷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见下表3:
表3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S1 -5.6510E-03 -1.7225E-03 -1.3775E-05 1.1232E-04 -1.2807E-05
S2 5.0609E-02 4.4153E-03 2.2286E-02 -1.5177E-02 8.1941E-03
S3 -6.4420E-03 1.7912E-03 -1.2959E-03 3.1871E-03 -1.2394E-03
S4 3.4088E-03 -5.4022E-04 5.9523E-03 -9.9895E-03 4.0564E-03
S5 -2.5311E-02 1.4945E-03 -5.5900E-03 -6.3151E-03 -5.8775E-04
S6 -6.4684E-02 9.5031E-05 9.1540E-03 -1.1241E-02 1.0393E-03
S7 -2.2350E-02 1.4973E-03 -3.6627E-04 6.3614E-05 2.6385E-05
S8 -7.3670E-03 -6.4900E-03 -1.4765E-05 2.2700E-05 4.8454E-05
S9 1.9570E-02 -2.2615E-03 -1.0759E-03 -1.6411E-05 4.7115E-05
S10 2.3980E-03 3.4088E-04 7.5076E-05 -1.0950E-05 6.4227E-07
S11 -1.5412E-02 1.0914E-03 1.5743E-06 7.0665E-06 -2.3767E-06
S12 -1.3558E-02 1.2217E-03 -1.0368E-04 -5.5207E-06 5.9239E-07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不仅有效控制了色差、象散,提升了周边相对照度,获得较好的成像品质,参见附图2-图5,同时,实现了镜头视场角和较短的***长度,并可兼顾小型化设计和良好的工艺性。
实施例二:
参见附图6,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
其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成像面S15位于滤光片L7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4:
表4
名称 数值
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mm) -3.35
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mm) 38.87
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mm) 4.76
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mm) 2.14
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mm) -2.37
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mm) 14.13
超广角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mm) 2.01
光阑值:Fno 2.20
半视场角:HFOV(°) 84.97
f1/f4 -1.563
f3/f 2.365
R8/R9 1.320
CT4/CT6 1.040
DT21/DT31 1.255
SAG11/SAG12 0.610
ΣT/TTL 0.367
R7/R11 0.954
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超广角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R7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T21为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SAG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为第一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ΣT为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5:
表5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1 非球面 12.3900 0.4000 1.53/55.8 0.0000
S2 非球面 1.5508 1.4167 0.0000
S3 非球面 -3.2524 0.7648 1.64/23.5 0.0000
S4 非球面 -3.1401 0.2234 0.0000
S5 非球面 4.0848 0.5196 1.52/64.2 0.0000
S6 非球面 -6.7735 0.1004 0.0000
STO 球面 无穷 0.4553
S7 非球面 2.5874 1.0118 1.52/64.2 0.0000
S8 非球面 -1.8260 0.2301 0.0000
S9 非球面 -1.3835 0.3000 1.65/21.5 0.0000
S10 非球面 -14.4479 0.5112 0.0000
S11 非球面 2.7129 0.9730 1.52/64.2 0.0000
S12 非球面 3.6621 0.3435 0.0000
S13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4 球面 无穷 0.5400
S15 球面 无穷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见下表6:
表6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不仅有效控制了色差、象散,提升了周边相对照度,获得较好的成像品质,参见附图7-图10,同时,实现了镜头视场角和较短的***长度,并可兼顾小型化设计和良好的工艺性。
实施例三:
参见附图11,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
其中: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8和像侧面S9;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0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凹面;滤光片L7具有物侧面S12和像侧面S13;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成像面S14位于滤光片L7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7:
表7
名称 数值
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mm) -3.45
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mm) 20.19
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mm) 5.19
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mm) 2.01
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mm) -2.24
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mm) 18.30
超广角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mm) 2.08
光阑值:Fno 2.20
半视场角:HFOV(°) 85.00
f1/f4 -1.713
f3/f 2.499
R8/R9 1.000
CT4/CT6 1.133
DT21/DT31 1.251
SAG11/SAG12 0.429
ΣT/TTL 0.350
R7/R11 0.874
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超广角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R7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T21为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SAG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为第一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ΣT为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8:
表8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见下表9:
表9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8.2514E-03 -9.2130E-04 3.6971E-05 2.8686E-06 -1.5295E-07 -1.2349E-08 7.7801E-10
S2 2.2407E-02 -4.4635E-03 8.1698E-03 -2.1424E-03 3.0282E-04 -9.3913E-05 -2.6098E-05
S3 -2.7120E-02 2.7675E-02 -2.7449E-03 -6.2957E-04 1.2950E-04 -5.4298E-06 -2.9135E-06
S4 4.1166E-02 1.6022E-02 -1.5860E-03 2.8661E-03 -8.9584E-05 6.4884E-06 -1.1855E-06
S5 1.8865E-02 1.4700E-02 -1.6690E-02 7.4336E-03 3.2894E-04 -2.6990E-11 4.0057E-14
S6 -1.0535E-01 5.4558E-02 -1.7735E-02 3.9825E-03 1.0707E-09 1.5702E-11 4.7123E-14
S7 -6.3917E-02 1.4592E-02 -1.1072E-02 6.5329E-04 -2.2086E-09 -3.0509E-11 -1.4295E-12
S9 -6.4414E-03 2.8477E-02 -1.8170E-02 4.7882E-03 -2.1041E-04 -5.4191E-05 7.3493E-11
S10 -6.8766E-02 1.7435E-02 -3.3419E-03 1.3670E-05 3.0225E-05 1.2483E-05 -2.1443E-06
S11 -4.3814E-02 -2.3979E-03 3.8838E-03 -9.9365E-04 5.6407E-05 8.8694E-06 -9.1608E-07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不仅有效控制了色差、象散,提升了周边相对照度,获得较好的成像品质,参见附图12-图15,同时,实现了镜头视场角和较短的***长度,并可兼顾小型化设计和良好的工艺性。
实施例四:
参见附图16,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
其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成像面S15位于滤光片L7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10:
表10
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超广角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R7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T21为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SAG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为第一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ΣT为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11:
表11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1 非球面 11.6689 0.3724 1.53/55.8 0.0000
S2 非球面 1.5639 1.3290 0.0000
S3 非球面 1000.0000 0.7107 1.64/23.5 0.0000
S4 非球面 -11.5763 0.2636 0.0000
S5 非球面 3.8785 0.6122 1.52/64.2 0.0000
S6 非球面 -7.1075 0.0612 0.0000
STO 球面 无穷 0.3405
S7 非球面 2.7849 0.9468 1.52/64.2 0.0000
S8 非球面 -1.7647 0.2157 0.0000
S9 非球面 -1.4064 0.3167 1.65/21.5 0.0000
S10 非球面 -12.2619 0.4112 0.0000
S11 非球面 2.6591 1.0830 1.52/64.2 0.0000
S12 非球面 3.5420 0.3653 0.0000
S13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4 球面 无穷 0.5400
S15 球面 无穷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见下表12:
表12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9.7683E-05 -1.5935E-04 2.6789E-05 1.2010E-06 -1.9028E-07 -9.7484E-09 9.9532E-10
S2 2.3165E-03 -8.6038E-04 5.4475E-03 -2.1399E-03 3.3471E-04 -8.3078E-05 -7.3872E-06
S3 -2.8426E-02 1.5099E-02 -6.6400E-03 -2.0304E-04 1.5297E-04 8.1732E-06 2.5978E-05
S4 5.0800E-02 5.7372E-03 2.3055E-03 4.9859E-03 4.8593E-04 -2.6378E-04 -7.4157E-04
S5 5.0408E-02 -5.4283E-03 -8.3387E-03 1.4721E-02 6.7096E-04 -3.6084E-03 -3.1705E-03
S6 -8.7525E-02 3.0765E-02 -2.1413E-04 -7.1085E-04 2.1468E-04 -4.4861E-05 -2.0254E-03
S7 -8.7127E-02 -1.0902E-02 1.9465E-03 -4.4409E-02 -1.4294E-03 2.0983E-03 9.5615E-03
S8 -1.0675E-02 -9.4686E-04 -2.0778E-02 -7.7697E-04 8.4560E-04 7.4781E-04 1.0731E-03
S9 9.3006E-02 1.8208E-02 -5.3281E-02 3.6228E-02 -3.3502E-05 -3.0381E-04 -5.2327E-04
S10 6.8546E-02 -1.1295E-02 -4.2571E-03 1.9413E-03 -1.5025E-04 -1.1656E-05 -4.7465E-06
S11 -5.5841E-02 1.2284E-02 -2.4020E-03 1.1547E-04 3.2984E-06 6.1661E-06 -9.0351E-07
S12 -1.9323E-02 -5.6593E-03 3.2467E-03 -6.5699E-04 6.2794E-06 1.1014E-05 -8.4080E-07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不仅有效控制了色差、象散,提升了周边相对照度,获得较好的成像品质,参见附图17-图20,同时,实现了镜头视场角和较短的***长度,并可兼顾小型化设计和良好的工艺性。
实施例五:
参见附图21,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
其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成像面S15位于滤光片L7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13:
表13
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超广角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R7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T21为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SAG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为第一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ΣT为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14:
表14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1 非球面 9.4890 0.4087 1.53/55.8 0.0000
S2 非球面 1.5573 1.3742 0.0000
S3 非球面 200.0000 0.7768 1.64/23.5 0.0000
S4 非球面 500.0000 0.2699 0.0000
S5 非球面 3.7914 0.6017 1.52/64.2 0.0000
S6 非球面 -6.8412 0.0569 0.0000
STO 球面 无穷 0.3395
S7 非球面 2.7225 0.9806 1.52/64.2 0.0000
S8 非球面 -1.7511 0.2260 0.0000
S9 非球面 -1.4132 0.3672 1.65/21.5 0.0000
S10 非球面 -10.7309 0.4885 0.0000
S11 非球面 2.5774 1.1445 1.52/64.2 0.0000
S12 非球面 4.0069 0.4232 0.0000
S13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4 球面 无穷 0.5400
S15 球面 无穷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见下表15:
表15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1.2073E-04 -1.6690E-04 2.6021E-05 1.1213E-06 -1.9874E-07 -1.0652E-08 8.9900E-10
S2 1.0255E-03 -1.3948E-03 5.1986E-03 -2.2249E-03 3.2068E-04 -8.2993E-05 -6.1624E-06
S3 -2.7753E-02 1.5135E-02 -6.6243E-03 -1.8657E-04 1.6736E-04 1.9034E-05 3.3481E-05
S4 4.9139E-02 5.4851E-03 1.9810E-03 4.5566E-03 3.6178E-05 -6.9560E-04 -1.1431E-03
S5 5.1255E-02 -6.3164E-03 -9.1600E-03 1.4623E-02 1.2158E-03 -2.5998E-03 -1.8191E-03
S6 -8.8447E-02 3.1752E-02 2.0892E-03 2.2568E-03 3.2526E-03 2.4740E-03 -7.4127E-04
S7 -8.6126E-02 -1.1914E-02 9.3123E-04 -4.4798E-02 -1.2023E-03 2.8300E-03 1.0721E-02
S8 -1.1302E-02 -7.8078E-04 -2.0767E-02 -8.3086E-04 7.6972E-04 6.6627E-04 9.9368E-04
S9 9.3728E-02 1.8249E-02 -5.3278E-02 3.6242E-02 -7.1526E-06 -2.7107E-04 -4.8960E-04
S10 6.8470E-02 -1.1247E-02 -4.2340E-03 1.9490E-03 -1.4860E-04 -1.1885E-05 -5.3293E-06
S11 -5.3961E-02 1.2337E-02 -2.4049E-03 1.1391E-04 3.2984E-06 6.0652E-06 -9.2578E-07
S12 -1.7384E-02 -5.6593E-03 3.2563E-03 -6.5587E-04 6.4412E-06 1.1038E-05 -8.3708E-07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不仅有效控制了色差、象散,提升了周边相对照度,获得较好的成像品质,参见附图22-图25,同时,实现了镜头视场角和较短的***长度,并可兼顾小型化设计和良好的工艺性。
实施例六:
参见附图26,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
其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成像面S15位于滤光片L7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16:
表16
名称 数值
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mm) -3.38
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mm) 39.24
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mm) 4.94
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mm) 2.13
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mm) -2.37
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mm) 13.22
超广角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mm) 2.09
光阑值:Fno 2.46
半视场角:HFOV(°) 83.00
f1/f4 -1.586
f3/f 2.359
R8/R9 1.353
CT4/CT6 1.001
DT21/DT31 1.319
SAG11/SAG12 0.620
ΣT/TTL 0.365
R7/R11 0.928
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超广角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R7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T21为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SAG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为第一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ΣT为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17:
表17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见下表18:
表18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8.5532E-04 -1.8148E-04 2.8727E-05 1.3449E-06 -1.7901E-07 -9.0256E-09 1.0445E-09
S2 -3.0038E-03 -4.0182E-03 5.0862E-03 -2.1021E-03 3.1036E-04 -1.5037E-04 -6.8863E-05
S3 -2.6204E-02 2.0398E-02 -5.1272E-03 -2.5097E-04 1.5677E-04 -6.6914E-06 -4.1289E-06
S4 5.7317E-02 5.8908E-03 -2.5114E-03 4.1822E-03 -4.8204E-04 -3.7583E-04 -6.0861E-04
S5 4.0881E-02 -8.2233E-03 -1.1507E-02 1.3185E-02 7.0326E-04 3.5938E-04 -1.3961E-03
S6 -8.4800E-02 2.3267E-02 2.3952E-03 3.3865E-03 1.4595E-03 -1.8739E-04 -3.9336E-03
S7 -7.4990E-02 -1.6231E-02 3.9205E-03 -3.5390E-02 7.6332E-04 -7.0611E-05 -1.7897E-03
S8 -1.7717E-02 -4.9430E-03 -1.0408E-02 -4.1823E-03 -3.2738E-04 1.8312E-04 5.0425E-04
S9 8.0359E-02 2.1434E-02 -5.3770E-02 3.5752E-02 -2.0150E-04 -3.9861E-04 -5.1279E-04
S10 6.8261E-02 -1.2355E-02 -4.1067E-03 2.1343E-03 -1.2515E-04 -2.6486E-05 -1.3202E-05
S11 -5.5190E-02 1.2715E-02 -2.4015E-03 9.6772E-05 3.2984E-06 6.3539E-06 -8.7914E-07
S12 -2.0915E-02 -5.6593E-03 3.2451E-03 -6.5120E-04 6.9698E-06 1.1191E-05 -8.8499E-07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不仅有效控制了色差、象散,提升了周边相对照度,获得较好的成像品质,参见附图26-图30,同时,实现了镜头视场角和较短的***长度,并可兼顾小型化设计和良好的工艺性。
实施例七:
参见附图31,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
其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成像面S15位于滤光片L7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19:
表19
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超广角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R7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T21为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SAG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为第一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ΣT为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20:
表20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1 非球面 13.3244 0.3425 1.53/55.8 0.0000
S2 非球面 1.5917 1.3846 0.0000
S3 非球面 -3.3202 0.7762 1.64/23.5 0.0000
S4 非球面 -3.1871 0.2131 0.0000
S5 非球面 2.6787 0.4624 1.52/64.2 0.0000
S6 非球面 53.5000 0.0976 0.0000
STO 球面 无穷 0.4353
S7 非球面 2.5313 1.0053 1.52/64.2 0.0000
S8 非球面 -1.8360 0.2289 0.0000
S9 非球面 -1.3788 0.3142 1.65/21.5 0.0000
S10 非球面 -12.2406 0.5606 0.0000
S11 非球面 2.6746 1.0487 1.52/64.2 0.0000
S12 非球面 3.6985 0.3960 0.0000
S13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4 球面 无穷 0.5400
S15 球面 无穷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见下表21:
表21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7.9274E-04 -1.9223E-04 2.9009E-05 1.5016E-06 -1.6966E-07 -9.2672E-09 8.8946E-10
S2 -7.2014E-03 -4.4849E-03 5.0957E-03 -2.0538E-03 3.4240E-04 -1.3681E-04 -6.6537E-05
S3 -2.6423E-02 2.0182E-02 -5.4328E-03 -4.1935E-04 9.7213E-05 -9.8508E-05 5.9700E-05
S4 5.6465E-02 4.2647E-03 -4.1987E-03 3.5183E-03 -1.3715E-03 -1.1302E-03 -3.2667E-04
S5 4.1070E-02 -8.8281E-03 -1.2124E-02 1.2927E-02 8.8822E-06 -4.1083E-03 -1.7029E-02
S6 -8.5060E-02 2.4637E-02 4.6413E-03 4.9973E-03 -7.1088E-05 -9.1145E-03 -2.7580E-02
S7 -7.5449E-02 -1.6145E-02 5.2637E-03 -3.4229E-02 9.4336E-04 -4.4071E-04 -1.0603E-03
S8 -1.6585E-02 -4.7477E-03 -1.0768E-02 -4.3075E-03 -2.1200E-04 4.0166E-04 7.2038E-04
S9 8.0582E-02 2.1420E-02 -5.3882E-02 3.5582E-02 -3.7000E-04 -5.4787E-04 -6.1051E-04
S10 6.8431E-02 -1.2242E-02 -4.0797E-03 2.1342E-03 -1.3114E-04 -3.2461E-05 -1.7880E-05
S11 -5.5109E-02 1.2729E-02 -2.4038E-03 9.4458E-05 3.2984E-06 6.3445E-06 -8.7464E-07
S12 -2.0874E-02 -5.6593E-03 3.2450E-03 -6.5122E-04 6.9641E-06 1.1191E-05 -8.8505E-07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不仅有效控制了色差、象散,提升了周边相对照度,获得较好的成像品质,参见附图32-图35,同时,实现了镜头视场角和较短的***长度,并可兼顾小型化设计和良好的工艺性。
实施例八:
参见附图36,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
其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成像面S15位于滤光片L7的像侧,可供安装感光元件。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的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22:
表22
名称 数值
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mm) -4.28
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mm) 19.26
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mm) 4.35
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mm) 2.68
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mm) -2.71
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mm) 8.66
超广角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mm) 2.35
光阑值:Fno 2.72
半视场角:HFOV(°) 65.00
f1/f4 -1.597
f3/f 1.852
R8/R9 1.033
CT4/CT6 0.920
DT21/DT31 1.305
SAG11/SAG12 0.518
ΣT/TTL 0.349
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超广角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T21为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SAG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为第一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ΣT为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
为实现上述设计参数,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见下表23:
表23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1 非球面 8.6383 0.3008 1.53/55.8 0.0000
S2 非球面 1.7894 1.4891 0.0000
S3 非球面 -3.5175 0.8842 1.64/23.5 0.0000
S4 非球面 -3.0046 0.1433 0.0000
STO 非球面 4.4196 0.4151 1.52/64.2 0.0000
S5 非球面 -4.9283 0.0526 0.0000
S6 球面 无穷 0.3723
S7 非球面 -500.0000 1.0990 1.52/64.2 0.0000
S8 非球面 -1.4564 0.2442 0.0000
S9 非球面 -1.4095 0.3207 1.65/21.5 0.0000
S10 非球面 -7.6932 0.6567 0.0000
S11 非球面 2.6154 1.1952 1.52/64.2 0.0000
S12 非球面 4.9280 0.5594 0.0000
S13 球面 无穷 0.2100 1.52/64.2
S14 球面 无穷 0.5400
S15 球面 无穷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见下表24:
表24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S1 -1.0806E-04 -2.3098E-04 2.8621E-05 1.3403E-06 -2.0404E-07 -1.4287E-08 2.3085E-10
S2 3.0166E-03 4.8426E-04 7.0555E-03 -1.5839E-03 4.2351E-04 -1.1805E-04 -5.0561E-05
S3 -2.5655E-02 2.0509E-02 -5.6550E-03 -5.1579E-04 1.0286E-04 4.6114E-05 8.3954E-05
S4 5.7965E-02 3.5004E-03 -3.1941E-03 5.0744E-03 4.8027E-04 -3.5945E-05 -9.0205E-04
S5 3.7760E-02 -1.0386E-02 -1.1962E-02 1.0944E-02 -9.5631E-04 -5.8072E-03 -6.1084E-03
S6 -8.0618E-02 2.4755E-02 -5.9566E-04 8.2744E-04 4.8333E-03 1.2562E-02 1.8146E-02
S7 -8.5969E-02 -2.7596E-02 3.2781E-03 -2.7977E-02 6.1735E-03 3.1502E-03 5.1564E-02
S8 -1.3347E-02 2.7076E-03 -4.2919E-03 -7.1164E-04 1.1861E-03 5.0690E-04 1.2926E-04
S9 8.8503E-02 2.0491E-02 -5.6609E-02 3.3426E-02 -1.5968E-03 -9.7978E-04 -5.0703E-04
S10 6.3064E-02 -1.2347E-02 -3.8196E-03 2.2764E-03 -8.5468E-05 -2.9287E-05 -2.7773E-05
S11 -5.6943E-02 1.2437E-02 -2.4311E-03 9.8862E-05 3.2984E-06 6.3574E-06 -8.7880E-07
S12 -2.2575E-02 -5.6593E-03 3.2480E-03 -6.5025E-04 7.4266E-06 1.1213E-05 -8.8409E-07
本实施例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不仅有效控制了色差、象散,提升了周边相对照度,获得较好的成像品质,参见附图37-图40,同时,实现了镜头视场角和较短的***长度,并可兼顾小型化设计和良好的工艺性。
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超广角摄像镜头而所举的较佳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超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同时满足下列关系式:-2<f1/f4<-1.5,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列关系式:1.8<f3/f<3,其中,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超广角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列关系式:1≤R8/R9<1.5,其中,R8为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列关系式:0.8<CT4/CT6<1.2,其中,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为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列关系式:1<DT21/DT31<1.5,其中,DT21为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列关系式:0.4<SAG11/SAG12<0.7;其中,SAG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为第一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列关系式:0.2<ΣT/TTL<0.5,其中,ΣT为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轴上间隔距离的总和;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列关系式:0.5<R7/R11<1.1,其中,R7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为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一透镜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广角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二透镜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CN201621116397.1U 2016-10-12 2016-10-12 超广角摄像镜头 Active CN206193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16397.1U CN206193323U (zh) 2016-10-12 2016-10-12 超广角摄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16397.1U CN206193323U (zh) 2016-10-12 2016-10-12 超广角摄像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93323U true CN206193323U (zh) 2017-05-24

Family

ID=58729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16397.1U Active CN206193323U (zh) 2016-10-12 2016-10-12 超广角摄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93323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3969A (zh) * 2016-10-12 2017-02-2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超广角摄像镜头
CN109116519A (zh) * 2018-10-19 2019-01-01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光圈广角监控成像***
CN111830672A (zh) * 2019-04-18 2020-10-27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929861A (zh) * 2020-09-16 2020-11-13 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清鱼眼镜头
WO2021128261A1 (zh) * 2019-12-27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3969A (zh) * 2016-10-12 2017-02-2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超广角摄像镜头
CN106443969B (zh) * 2016-10-12 2019-04-1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超广角摄像镜头
CN109116519A (zh) * 2018-10-19 2019-01-01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光圈广角监控成像***
CN109116519B (zh) * 2018-10-19 2024-01-09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光圈广角监控成像***
CN111830672A (zh) * 2019-04-18 2020-10-27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830672B (zh) * 2019-04-18 2021-12-17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WO2021128261A1 (zh) * 2019-12-27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29861A (zh) * 2020-09-16 2020-11-13 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清鱼眼镜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43969B (zh) 超广角摄像镜头
CN103576294B (zh) 广视角光学镜头组
CN102798963B (zh) 影像拾取镜片组
CN202854391U (zh) 影像***镜组
CN102854606B (zh) 光学影像拾取镜片组
CN103777318B (zh) 影像撷取光学镜片***
CN102608729B (zh) 摄影用光学透镜组
CN206193323U (zh) 超广角摄像镜头
CN102466865B (zh) 光学成像镜头组
CN203965713U (zh) 高像素薄型镜头
CN102466867B (zh) 光学摄像透镜组
CN106405794B (zh) 光学成像***
CN103513404A (zh) 光学影像镜片***组
CN103576295A (zh) 光学摄影镜片***
CN105319680A (zh) 取像用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4076488A (zh) 影像拾取光学***
CN103513403A (zh) 影像透镜***组
CN103592746A (zh) 影像镜片***组
CN105022145A (zh) 摄像光学***、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CN103777310A (zh) 光学摄像***组
CN103713377A (zh) 摄像***镜头组
CN205485028U (zh) 广角镜头
CN206039010U (zh) 光学成像***
CN103091817A (zh) 摄影***
CN103852858A (zh) 影像撷取光学镜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