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78748U - 触控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78748U
CN206178748U CN201621226701.8U CN201621226701U CN206178748U CN 206178748 U CN206178748 U CN 206178748U CN 201621226701 U CN201621226701 U CN 201621226701U CN 206178748 U CN206178748 U CN 2061787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ntrol
wire
lead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2670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琬童
金慧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2670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787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787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787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触控显示面板,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显示区域以及非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包括封装胶、连接显示区域的多条信号引线、多个换线连接点和一触控显示集成单元;多条信号引线包括多条触控引线和多条显示引线,触控引线连接显示区域内的触控电极,换线连接点跨接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多条信号引线均位于第二金属层;部分信号引线连接换线连接点;与信号引线连接的换线连接点通过位于第一金属层的第一导线连接触控显示集成单元的引脚;未与换线连接点连接的信号引线通过位于第二金属层的第二导线连接触控显示集成单元的引脚;与触控引线电连接的第一导线的横截面面积,随与触控引线电连接的触控电极到换线连接点的距离增加而增加。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面图。图4为图2中B-B向的剖面图。图5为图2中C-C向的剖面图。如图1至5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3′以及非显示区域1′。非显示区域1′包括多条信号引线4′,多条信号引线4′包括多条触控引线41′和多条显示引线42′。触控引线41′连接显示区域3′内的触控电极31a′、31b′,显示引线42′连接显示区域3′内的数据线(未示出)。非显示区域1′还包括封装胶2′、多个换线连接点5′和一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换线连接点5′跨接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多条信号引线4′均位于第二金属层。部分信号引线4′连接换线连接点5′。与信号引线4′连接的换线连接点5′通过位于第一金属层的第一导线6′连接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引脚。未与换线连接点5′连接的信号引线4′通过位于第二金属层的第二导线7′连接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引脚。
现有技术中的第一金属层中的连接触控引线41′的第一导线6′的线宽都相同,即无论连接到远离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触控电极31a′的第一导线6′还是连接到靠近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触控电极31b′的第一导线6′的线宽都相同,但是由于触控电极31a′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所要经过的导线距离远远超过触控电极31b′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所要经过的导线距离,容易造成电阻差异,会对触控引线41′以及电连接触控引线41′的第一导线6′所传输的不同位置(不同触控电极)的触控信号的延迟产生不同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触控显示面板,通过调整电连接不同位置的触控电极的导线的横截面的面积,来降低传输距离不同引起的电阻差异,大大减小来自不同位置的触控信号延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非显示区域;
所述非显示区域包括封装胶、连接所述显示区域的多条信号引线、多个换线连接点和一触控显示集成单元;所述多条信号引线包括多条触控引线和多条显示引线,所述触控引线连接所述显示区域内的触控电极,所述换线连接点跨接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多条信号引线均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部分所述信号引线连接所述换线连接点;
与所述信号引线连接的所述换线连接点通过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一导线连接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的引脚;未与所述换线连接点连接的所述信号引线通过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第二导线连接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的引脚;
与所述触控引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线的横截面的面积,随与所述触控引线电连接的所述触控电极到所述换线连接点的距离增加而增加。
可选地,在垂直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线的高度均相同,与所述触控引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线的线宽,随所述触控引线电连接的所述触控电极到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的距离增加而增加。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线的线宽的范围是0.75μm至15μm,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线的线宽的范围是1.5μm至3μm。
可选地,所述触控电极被分时复用为公共电极。
可选地,未与所述换线连接点连接的所述信号引线与所述第二导线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换线连接点之间的间距相等。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线连接点之间的间距范围是20μm至700μm。
可选地,所述显示引线电连接到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的显示引脚,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的显示引脚排列为多排。
可选地,所述触控引线电连接到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的触控引脚,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的触控引脚排列为一排。
可选地,所述封装胶为框型,所述封装胶围合所述显示区域,所述换线连接点位于所述框型内部,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位于所述框型外部。
可选地,所述封装胶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相背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侧。
可选地,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包括斜线引导部,所述封装胶与所述斜线引导部至少部分重叠。
可选地,与所述触控引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显示引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线由同一层金属刻蚀得到。
可选地,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到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的电阻相同。
可选地,所述显示区域中的所述触控电极各自根据到所述换线连接点的距离分为若干区块,每个区块中的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线的线宽相同,不同区块中的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线的线宽根据所述区块到所述换线连接点的距离增加而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面板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调整电连接不同位置的触控电极的导线的横截面的面积,来降低传输距离不同引起的电阻差异,大大减小来自不同位置的触控信号延迟。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面图;
图4为图2中B-B向的剖面图;
图5为图2中C-C向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7中A-A向的剖面图;
图9为图7中B-B向的剖面图;
图10为图7中C-C向的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非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包括封装胶、连接显示区域的多条信号引线、多个换线连接点和一触控显示集成单元;多条信号引线包括多条触控引线和多条显示引线,触控引线连接显示区域内的触控电极,换线连接点跨接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多条信号引线均位于第二金属层;部分信号引线连接换线连接点;与信号引线连接的换线连接点通过位于第一金属层的第一导线连接触控显示集成单元的引脚;未与换线连接点连接的信号引线通过位于第二金属层的第二导线连接触控显示集成单元的引脚;与触控引线电连接的第一导线的横截面的面积,随与触控引线电连接的触控电极到换线连接点的距离增加而增加。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7中A-A向的剖面图。图9为图7中B-B向的剖面图。图10为图7中C-C向的剖面图。如图6和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3以及非显示区域1。非显示区域1包括连接显示区域3的多条信号引线4、封装胶2、多个换线连接点5和一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多条信号引线4包括多条触控引线41和多条显示引线42(可连接显示区域3中的数据线)。换线连接点5跨接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多条信号引线4均位于第二金属层。封装胶2为框型,封装胶2围合显示区域3,换线连接点5和信号引线4位于框型内部,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位于框型外部。并且,封装胶2位于第二金属层相背离第一金属层的一侧。部分信号引线4连接换线连接点5。与信号引线4连接的换线连接点5通过位于第一金属层的第一导线6连接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引脚;未与换线连接点5连接的信号引线4通过位于第二金属层的第二导线7连接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引脚。
为了避免不同传输距离,与触控引线41电连接的第一导线61的横截面的面积,随与触控引线41电连接的触控电极到换线连接点5的距离逐渐增加而增加,但不以此为限。例如:连接触控电极31a的触控引线41a、连接触控电极31b的触控引线41b以及连接触控电极31c的触控引线41c的不同传输距离,会所造成他们的电阻各不相同,容易形成触控信号传递的延迟,所以,本发明中通过换线连接点5电连接触控引线41a、触控引线41b以及触控引线41c的第一导线61a、第一导线61b、第一导线61c的横截面的面积由现有技术中的横截面的面积相同,改变为根据传输距离来改变横截面的面积。本发明中,以触控引线41a、触控引线41b、触控引线41c为例,触控引线41a最长,触控引线41b次之,触控引线41c最短。电连接距离最长的触控引线41a的第一导线61a的横截面的面积最大,电连接触控引线41b的第一导线61b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第一导线61a的横截面的面积,而电连接触控引线41c的第一导线61c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第一导线61b的横截面的面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触控电极31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电阻相同。即每个触控电极31通过的触控引线41、换线连接点5以及第一导线61三者共同形成的电阻都相同。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导线6的高度都相同,所以,第一导线6的线宽也就决定了该第一导线6的横截面的面积。与触控引线41电连接的第一导线61的线宽,随触控引线41电连接的触控电极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距离逐渐增加而增加。本发明中,以触控引线41a、触控引线41b、触控引线41c为例,触控引线41a最长,触控引线41b次之,触控引线41c最短。电连接距离最长的触控引线41a的第一导线61a的线宽d最宽,电连接触控引线41b的第一导线61b的线宽e小于第一导线61a的线宽d,而电连接触控引线41c的第一导线61c的线宽f小于第一导线61b的线宽e。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线6的线宽的范围是0.75μm至15μm,第二导线7的线宽的范围是1.5μm至3μm,但不以此为限。
由于本发明中的连接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第一导线61的线宽可以根据与之电连接的触控电极31的远近距离进行调节,从而使得位置不同的触控电极31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电阻尽可能地相近或者一致,使得因为传输距离不同引起的电阻差异得到降低,大大减小来自不同位置的触控信号延迟。
并且,本发明中,与触控引线41电连接的第一导线61和显示引线42电连接的第一导线62由同一层金属,并且在同一步刻蚀步骤中得到,以便减少制成过程中的刻蚀步骤,但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显示引线42电连接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显示引脚10,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显示引脚10排列为多排。触控引线41电连接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触控引脚9,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触控引脚9排列为一排。通常,触控电极的数量比数据线的数量少,因此可以设置触控引脚9排列为一排,显示引脚10排列为多排。
触控引线41连接显示区域3内的触控电极31,显示引线42连接显示区域3内的数据线(未示出)。触控电极31可以完全用于检测触控位置,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个变形例中,触控电极31可以被分时复用为用于显示画面的公共电极或是用于检测触控位置的触控电极,但不以此为限。
未与换线连接点5连接的信号引线4与第二导线7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以便减少制成过程中的刻蚀步骤,但不以此为限。
换线连接点5之间的间距相等,以降低工艺难度,但不以此为限。可选地,相邻的两个换线连接点5之间的间距范围是20μm至700μm,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变化例中,至少部分第一导线6和第二导线7包括斜线引导部G,封装胶2与斜线引导部G至少部分重叠。
另外,本发明中与触控引线41电连接的第一导线61的线宽,随触控引线41电连接的触控电极到换线连接点5的距离变化的方式并不限于渐变的形式。显示区域3中的触控电极各自根据到换线连接点5的距离分为多个区块,每个区块中的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导线61的线宽相同,不同区块中的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导线61的线宽根据区块到换线连接点5的距离增加而增加。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俯视图。如图11所示,本发明中的触控电极在显示区域3中矩阵排列。可以通过将显示区域3根据到换线连接点(未示出)的远近划分为若干块区域,例如,较远的X区域、中等的Y区域以及较近的Z区域。
在X区域中的触控电极31j(X区域内的所有触控电极31j)都会被电连接到第一宽度的第一导线61;在Y区域中的触控电极31k(Y区域内的所有触控电极31k)都会被电连接到第二宽度的第一导线61;在Z区域中的触控电极31l(Z区域内的所有触控电极31l)都会被电连接到第三宽度的第一导线61。并且,第一宽度大于第二宽度,第二宽度大于第三宽度,但不以此为限。图11中的技术方案是第一导线61的线宽可以根据电连接的触控电极的远近范围进行阶梯状调整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相对减少第一导线61的线宽的种类,防止过多的第一导线61的线宽的种类给刻蚀带来的困难,降低了本发明的生产难度。在此基础上,根据触控电极的远近来对第一导线61的线宽或是横截面大小进行调整的其他方式,也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调整电连接不同位置的触控电极的导线的横截面的面积,来降低传输距离不同引起的电阻差异,大大减小来自不同位置的触控信号延迟。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域(3)以及非显示区域(1);
所述非显示区域(1)包括封装胶(2)、连接所述显示区域(3)的多条信号引线(4)、多个换线连接点(5)和一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所述多条信号引线(4)包括多条触控引线(41)和多条显示引线(42),所述触控引线(41)连接所述显示区域(3)内的触控电极,所述换线连接点(5)跨接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多条信号引线(4)均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部分所述信号引线(4)连接所述换线连接点(5);
与所述信号引线(4)连接的所述换线连接点(5)通过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一导线(6)连接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引脚;未与所述换线连接点(5)连接的所述信号引线(4)通过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第二导线(7)连接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引脚;
与所述触控引线(41)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线(61)的横截面的面积,随与所述触控引线(41)电连接的所述触控电极到所述换线连接点(5)的距离增加而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线(6)的高度均相同,与所述触控引线(41)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线(61)的线宽,随所述触控引线(41)电连接的所述触控电极到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距离增加而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6)的线宽的范围是0.75μm至15μ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7)的线宽的范围是1.5μm至3μ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被分时复用为公共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未与所述换线连接点(5)连接的所述信号引线(4)与所述第二导线(7)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线连接点(5)之间的间距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线连接点(5)之间的间距范围是20μm至7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引线(42)电连接到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显示引脚(10),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显示引脚(10)排列为多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引线(41)电连接到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触控引脚(9),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的触控引脚(9)排列为一排。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胶(2)为框型,所述封装胶(2)围合所述显示区域(3),所述换线连接点(5)位于所述框型内部,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8)位于所述框型外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胶(2)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相背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线(6)和第二导线(7)包括斜线引导部(G),所述封装胶(2)与所述斜线引导部(G)至少部分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触控引线(41)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线(61)和所述显示引线(42)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线(62)由同一层金属刻蚀得到。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到所述触控显示集成单元的电阻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域(3)中的所述触控电极各自根据到所述换线连接点(5)的距离分为多个区块,每个区块中的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线(61)的线宽相同,不同区块中的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的所述第一导线(61)的线宽根据所述区块到所述换线连接点(5)的距离增加而增加。
CN201621226701.8U 2016-11-15 2016-11-15 触控显示面板 Active CN2061787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26701.8U CN206178748U (zh) 2016-11-15 2016-11-15 触控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26701.8U CN206178748U (zh) 2016-11-15 2016-11-15 触控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78748U true CN206178748U (zh) 2017-05-17

Family

ID=58683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26701.8U Active CN206178748U (zh) 2016-11-15 2016-11-15 触控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7874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5082A (zh) * 2017-08-24 2019-03-05 江苏群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家电遥控装置
WO2019174387A1 (zh) * 2018-03-12 2019-09-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布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5082A (zh) * 2017-08-24 2019-03-05 江苏群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家电遥控装置
WO2019174387A1 (zh) * 2018-03-12 2019-09-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布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JP2021515920A (ja) * 2018-03-12 2021-06-24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ふん▼有限公司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配線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US11630534B2 (en) 2018-03-12 2023-04-18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Wiring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33375B2 (en) Touch panel having electrodes and routings on single layer
CN109994042B (zh) 驱动芯片及显示面板
CN107153474B (zh) 触控面板
EP3316098B1 (e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340917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US20110192657A1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with multiple zones
CN11028928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240533A (zh) 一种触摸屏及oled显示面板
CN105446522A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CN106165005A (zh) 有源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CN206178744U (zh) 触控显示面板
US8304675B2 (en) Matrix touch panel
CN107153475B (zh) 触控面板
CN206178748U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10362227B (zh) 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设备
CN103235663A (zh) 一种单层ito的布线结构
CN114026694A (zh) 触控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375692A (zh) 矩阵切换式触摸面板
KR20150000464U (ko) 터치 패널
CN104951162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
CN104391610A (zh) 一种触摸屏及触摸显示装置
CN107544697A (zh) 内嵌式(in‑cell)触控显示面板
CN114237424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45360A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5892772A (zh) 一种薄膜触控感应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