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80444U - 一种换热装置和具有该换热装置的储液箱以及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装置和具有该换热装置的储液箱以及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80444U
CN205980444U CN201620457394.8U CN201620457394U CN205980444U CN 205980444 U CN205980444 U CN 205980444U CN 201620457394 U CN201620457394 U CN 201620457394U CN 205980444 U CN205980444 U CN 2059804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exchange
exchange layer
exchanger channels
exchanger ri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5739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东
王丽阳
左亚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62045739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804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804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804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换热装置和具有该换热装置的储液箱以及热水器。其中,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层和第二换热层,第一换热层和第二换热层均为片状,且第一换热层和第二换热层间隔设置形成夹层,夹层中设有换热通道;换热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处于夹层之外的外部通道相通,换热介质在换热通道和外部通道中流动;换热介质从换热通道的入口进入并通过换热通道时,同时与第一换热层和第二换热层发生热交换,第一换热层和第二换热层再与其外部的环境交换热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大大增加了换热面积,因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节省了能源,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装置和具有该换热装置的储液箱以及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和具有该换热装置的储液箱以及热水器。
背景技术
空气能热水器是从空气中吸收热量来加热水的“热量搬运”装置,即把一种沸点为零下10℃多的制冷剂加入交换机中,制冷剂通过蒸发变成气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再经过压缩机加压做功,制冷剂的温度就能骤升至高温。而后,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被通到储水箱中的毛细管中对水放热,最后通过节流装置的降压作用再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就能再次到空气中吸收热量。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加热-放热”的工作流程。
而如果通过增强外机压缩机性能和***喷气增焓的方式来提高空气能热水器制热水能力,这必然要求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多的研发投入,提高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和具有该换热装置的储液箱以及热水器,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热水器换热效率,同时节约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层和第二换热层,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均为片状,且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间隔设置形成夹层,所述夹层中设有换热通道;
所述换热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处于所述夹层之外的外部通道相通,换热介质在所述换热通道和所述外部通道中流动;
换热介质从所述换热通道的入口进入并通过所述换热通道时,同时与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发生热交换,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再与其外部的环境交换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地,所述换热通道与所述外部通道形成密闭空间,所述换热介质在所述密闭空间中循环流动;
所述密闭空间的一端为热端,所述密闭空间的另一端为冷端;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为热端或冷端,所述换热介质经过所述换热通道并与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进行热交换后,自身发生第一状态变化;
处于所述夹层之外的外部通道为与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相反的冷端或热端,从所述换热通道的出口出来的换热介质经过外部通道后发生与所述第一状态变化相逆的第二状态变化,如此反复循环。
优选地,所述换热通道与所述外部通道形成环形密闭空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分别为圆筒形,且所述第一换热层处于所述第二换热层的内侧,形成圆筒形套管。
优选地,所述换热通道的方向与所述圆筒形套管的长度方向一致,或者,所述换热通道为沿所述圆筒形套管夹层内的筒壁的螺线管式。
优选地,所述圆筒形套管沿其长度方向竖直放置,所述换热通道为并列平行的多个;
所述换热介质经过所述换热通道后放热,将热量同时传递给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
所述第一状态变化为由气态变为液态,所述第二状态变化为由液态变为气态;
所述换热通道的入口靠近所述圆筒形套管的顶部,所述换热通道的出口靠近所述圆筒形套管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换热通道为微通道。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储液箱,包括:
上述的换热装置;以及
壳体,所述换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内储存有液体,所述液体充盈在所述换热装置的周围;
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液体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装置将热量传递给所述壳体内的液体以加热所述液体,或者所述换热装置将所述壳体内的液体的热量带走以降低所述液体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地,所述壳体具有底盖和上盖,所述底盖和/或所述上盖为可拆卸式。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水器,包括:
上述的储液箱;所述液体为水;
所述储液箱中的换热装置加热所述储液箱中的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地,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在第一通道上,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换热装置中换热通道的入口相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设置在第二通道上,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换热装置中换热通道的出口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所述节流装置、所述换热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形成密闭空间,换热介质在所述密闭空间中循环流动。
优选地,所述热水器为空气能热水器。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装置和具有该换热装置的储液箱以及热水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通过间隔设置第一换热层和第二换热层形成夹层,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之间的夹层中设有换热通道,使换热介质通过所述换热通道时,同时与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发生热交换,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再与其外部的环境交换热量。因此,相比使用一个换热层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大大增加了换热面积,因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节省了能源,降低了成本。
另外,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形成圆筒形套管,使结构更加稳固安全。
而且,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加热液体时,换热介质向所述液体释放热量,同时所述换热介质发生气态向液态的转换。由于所述换热通道的入口靠近所述圆筒形套管的顶部,所述换热通道的出口靠近所述圆筒形套管的底部,因此所述换热通道内的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为自上而下,很好地适应了液态换热介质的流动。因而进一步加快了换热速度,提高了换热效率。
同时,由于多个微通道均匀地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之间的夹层中,因此使得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受热均匀,使得换热装置更加稳定可靠、安全耐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装置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装置的换热通道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装置的换热通道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液箱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水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目前的空气能热水器一般采用微通道与水换热,其中与微通道接触的换热表面仅为一个面,因此换热效率低。本实用新型对此进行了改进。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换热装置,其包括第一换热层10和第二换热层20。所述第一换热层10和所述第二换热层20均为片状,且所述第一换热层10和所述第二换热层20间隔设置形成夹层30,在所述夹层30中设有换热通道40。
所述换热通道40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处在所述夹层30之外的外部通道相通,换热介质在所述换热通道40和所述外部通道中流动。具体过程是,换热介质在进入所述换热通道40前,首先与外界环境发生热交换;然后,换热介质从所述换热通道40的入口进入并通过所述换热通道40时,同时与所述第一换热层10和所述第二换热层20发生热交换,同时,所述换热介质得到或损失热量后从所述换热通道40的出口排出所述换热通道40;所述第一换热层10和所述第二换热层20与其外部的环境交换热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通过间隔设置第一换热层和第二换热层形成夹层,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之间的夹层中设有换热通道,使换热介质通过所述换热通道时,同时与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发生热交换,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再与其外部的环境交换热量。因此,相比使用一个换热层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大大增加了换热面积,因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节省了能源,降低了成本。例如,在制备相同热水的情况下,可以节省更多电能。
所述换热介质的工作过程具体为:
一定状态(气态或液态)的所述换热介质经过所述换热通道40并与所述第一换热层10和所述第二换热层20进行热交换后,自身发生第一状态变化。例如吸收所述第一换热层10和所述第二换热层20的热量后由原来的液态变为气态,或者将自身热量传递给所述第一换热层10和所述第二换热层20后由原来的气态变为液态。然后,发生第一状态变化后的所述换热介质经所述换热通道40的出口出来,再经过外部通道后与外界环境发生热交换而发生与所述第一状态变化相逆的第二状态变化,回到原来的状态。如此反复循环,不断进行制热和制冷。
上述换热介质的工作过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利用换热介质由气态转换为液态时释放热量和由液态转换为气态时需要从周边吸收热量的物理性能和热管的原理,可以将所述换热通道40与所述外部通道形成两端封闭的密闭空间,使所述换热介质在所述密闭空间中来回流动。由于所述密闭空间的两端分别为热端和冷端,所述换热介质在热端时可以吸收热量变成气态,而在冷端时散发热量变成液态,液态的换热介质再回流到热端重新吸收热量变成气态,如此循环,可以不断带走或提供给所述第一换热层10和所述第二换热层20接触的液体的热量,从而实现对所述液体制冷或制热的功能。
除了上述的两端封闭的密闭空间外,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是,还可以将所述换热通道40和所述外部通道连成环形的密闭空间,使所述换热介质在所述环形的密闭空间循环流动。
通过上述在所述密闭空间内循环利用所述换热介质,能够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层10和所述第二换热层20平行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换热层10和所述第二换热层20的材料均可以为导热材料,例如易导热的金属,能够提高换热速度,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换热介质可以为冷媒。冷媒,俗称氟利昂,是一种容易吸热变成气体,又容易放热变成液体的物质。因此,冷媒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换热介质。
优选地,如图1所示,由于所述第一换热层10和所述第二换热层20均为片形优选薄片形,因此可以将其制成圆筒形套管,使得换热装置的结构更加稳固安全。所述第一换热层10处于所述第二换热层20的内侧。圆筒形套管使所述换热装置在换热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大大节约空间;或者说在空间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增加换热面积,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如图1所示,当所述第一换热层10和所述第二换热层20制成圆筒形套管时,所述换热通道40的优选设置方式可以有两种。其中,一种情形是,如图2所示,所述换热通道40的方向与所述圆筒形套管的长度方向一致。另一种情形是,如图3所示,所述换热通道40可以为沿所述圆筒形套管的筒壁的螺线管式。
具体的,可以将所述圆筒形套管沿其长度方向竖直放置,由于所述换热通道40可以为并列平行的多个,且多个平行的换热通道40均匀地设置在所述夹层中,因此,当所述第一换热层10和所述第二换热层20同时与所述换热介质换热时,使所述第一换热层10和所述第二换热层20的表面温度更加均匀一致,避免所述第一换热层10和所述第二换热层20的表面出现较大温度梯度。同时,使得换热装置更加稳定可靠、安全耐用。
例如,当所述换热装置为外部设备加热时,所述换热介质进入所述换热通道40前可以为气态,这样,当所述换热介质经过所述换热通道40后放热,将热量同时传递给所述第一换热层10和所述第二换热层20,所述换热介质因放热而发生第一次状态变化,即由气态变为液态。当所述换热介质从所述换热通道40出来后,从外界重新吸收热量而发生所述第二状态变化,即由液态再变为气态。由于液态换热介质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向下流动,因此可以在所述换热通道40的上端设置入口,下端设置出口,即所述换热通道40的入口靠近所述圆筒形套管的顶部,所述换热通道40的出口靠近所述圆筒形套管的底部。这样在液体的重力作用下,所述换热通道40内的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为自上而下,如图2和图3所示,箭头的方向显示换热介质成为液体后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流动的方向,这样便于换热介质的流动,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当多个换热通道40同时并列竖直设置,且多个换热通道40均匀布置在所述夹层中时,为了使多个换热通道40与外部通道连通,因此可以在所述圆筒形套管的顶部设置第一环形管50与每个换热通道40的入口相通,换热介质由所述第一环形管50进入每个换热通道40的入口。而在所述圆筒形套管的底部设置第二环形管60并与每个换热通道40的出口相通,换热介质由所述换热通道40的出口进入所述第二环形管60后流出。具体方式可以为,如图4和图5所示,换热介质由外部通道沿图示箭头方向进入处于所述圆筒形套管的顶部的所述第一环形管50,从处于所述圆筒形套管的底部的第二环形管60出来的换热介质沿图示箭头方向进入外部通道。所述外部通道可以首尾相接与所述换热通道40一起形成环形通道。
优选地,所述换热通道40可以为微通道。微通道,是指通道当量直径在10-1000μm的换热通道。如图1所示,所述微通道可以为并列平行设置的多个,且多个所述微通道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换热层10和所述第二换热层20之间。例如,在家用空调应用方面,当换热通道尺寸小于3mm时,气液两相流动与相变传热规律将不同于常规较大尺寸,换热通道越小,这种尺寸效应越明显。当换热通道内径小到0.5~1mm时,对流换热系数可增大50%~100%。将这种强化传热技术用于空调换热器,适当改变换热器结构、工艺及空气侧的强化传热措施,可有效增强空调换热器的传热、提高其节能水平。与常规换热器相比,微通道换热器不仅体积小换热系数大,换热效率高,可满足更高的能效标准,而且具有优良的耐压性能。
优选地,所述圆筒形套管的内径可以为600毫米;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的间距可以为20毫米。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储液箱,包括:
换热装置100以及壳体200。所述换热装置100设置在所述壳体200内,所述壳体200内储存有液体,所述液体充盈在所述换热装置100的周围。
所述换热装置100与所述液体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装置100将热量传递给所述壳体200内的液体以加热所述液体,或者所述换热装置100将所述壳体200内的液体的热量带走以降低所述液体的温度。
其中,所述换热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换热层和第二换热层,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均为片状,且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之间具有夹层,所述夹层中设有换热通道;
所述换热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处于所述夹层之外的外部通道相通,换热介质在所述换热通道和所述外部通道中流动;
换热介质从所述换热通道的入口进入并通过所述换热通道时,同时与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发生热交换,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再与其外部的环境交换热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壳体内储存有液体时,所述外部的环境即指所述液体,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与所述液体交换热量。
所述换热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见前述实施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这里不作赘述。
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壳体200可以包括底盖220和上盖210,所述底盖220和/或所述上盖210为可拆卸式,以方便安装或维修处于所述壳体200内的换热装置100。
优选地,储液箱还可以包括阳极棒300,所述阳极棒300设置在所述壳体200上,且所述阳极棒300的一部分伸入所述壳体200内。阳极棒是一种电位很低的金属,在与一般的钢铁材料接触后,由于电位低而成为阳极,产生溶解,而要保护的材料由于电位高成为阴极,不发生腐蚀。例如在热水器内胆里面,它和内胆(相当于所述壳体200,主要成份是铁)同时与水接触,由于化学原理而形成原电池。由于内胆里的水不是纯净的水,总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并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当水温超过40℃时,就会产生水垢。如果没有阳极棒,内胆就被腐蚀。所述阳极棒300可以设置在所述上盖210和/或所述底盖220上。例如图6所示的阳极棒300设置在所述上盖210上。优选地,所述阳极棒300可以为镁棒。阳极棒一般都由镁合金制成,所以也称作镁棒或镁正极,它主要用来保护壳体200,起到防腐、防垢、软化水质的作用,又被称为保护阳极。
所述壳体200还可以为两层,其中内层为所述内胆,所述内胆为金属材料(例如铁),所述内胆内储存有所述液体。在所述内胆的外层还可以有一层外壳(图中未示出),所述外壳可以优选用塑料制作,使所述壳体200轻便且耐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通过间隔设置的第一换热层和第二换热层形成夹层,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之间的夹层中设有换热通道,使换热介质通过所述换热通道时,同时与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发生热交换,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再与其外部的环境交换热量。因此,相比使用一个换热层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大大增加了换热面积,因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节省了能源,降低了成本。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热水器,包括储液箱1。
所述储液箱1中的换热装置100与所述储液箱1中的水发生热交换而加热所述储液箱1中的水。
其中,所述储液箱包括:
上述的换热装置;以及
壳体,所述换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内储存有液体,所述液体充盈在所述换热装置的周围;
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液体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装置将热量传递给所述壳体内的液体以加热所述液体,或者所述换热装置将所述壳体内的液体的热量带走以降低所述液体的温度。
当所述储液箱用于所述热水器时,所述储液箱中的液体为水,所述储液箱即为水箱。
所述储液箱的具体设置方式详见上一个实施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这里不作赘述。
优选地,如图7所示,所述热水器还可以包括压缩机2,所述压缩机2设置在与所述换热装置100的换热通道的入口连接的第一通道4上。气态换热介质(如冷媒)进入压缩机2后,由压缩机2把低温低压气态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气态冷媒。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压缩机2出来后进入储液箱1内换热装置100中,所述换热装置100与水箱中的水换热,使水升温变成热水。
优选地,如图7所示,还可以包括节流装置3,所述节流装置3设置在与所述换热装置100的换热通道的出口连接的第二通道5上。气态换热介质(如冷媒)经过所述换热装置100后其热量被带走,换热介质的温度降低至冷凝温度而冷凝为液态,经节流装置3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体,如此往复循环,不断地吸热、放热,制取热水。
优选地,如图7所示,所述压缩机2、所述节流装置3、所述换热通道、所述第一通道4和所述第二通道5可以相互连接形成密闭空间,换热介质可以在所述密闭空间中循环流动。
优选地,所述热水器可以为空气能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也称“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把空气中的低温热量吸收进来,经过氟介质(换热介质)气化,然后通过压缩机压缩后增压升温,再通过换热装置加热水。空气能热水器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制造相同的热水量,是电热水器的4-6倍,其年平均热效比是电加热的4倍,利用能效高。
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利用的是逆卡诺循环原理,具体工作过程为:
1、空气能热水器的室外机蒸发盘管内的冷媒(换热介质)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蒸发温度较低的低温冷媒液体温度升高,达到蒸发温度后蒸发为冷媒蒸气;
2、随后冷媒蒸气进入压缩机2,由压缩机2把低温低压气态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气态冷媒;
3、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压缩机2出来后进入空气能热水器的水箱(即储液箱1)内的换热装置100中,使水箱中的水温升高变成热水;
4、同时,冷媒蒸气的热量在换热装置100中被带走,温度降低至冷凝温度,冷凝为液态冷媒,经节流装置3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冷媒液体,如此往复循环,不断地从空气中吸热,而在换热装置100中放热,制取热水。
优选地,所述空气能换热器的储液箱的内部直径可以为1360毫米。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通过间隔设置第一换热层和第二换热层形成夹层,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之间的夹层中设有换热通道,使换热介质通过所述换热通道时,同时与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发生热交换,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再与其外部的环境交换热量。因此,相比使用一个换热层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大大增加了换热面积,因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节省了能源,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层和第二换热层,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均为片状,且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间隔设置形成夹层,所述夹层中设有换热通道;
所述换热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处于所述夹层之外的外部通道相通,换热介质在所述换热通道和所述外部通道中流动;
换热介质从所述换热通道的入口进入并通过所述换热通道时,同时与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发生热交换,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再与其外部的环境交换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通道与所述外部通道形成密闭空间,所述换热介质在所述密闭空间中循环流动;
所述密闭空间的一端为热端,所述密闭空间的另一端为冷端;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为热端或冷端,所述换热介质经过所述换热通道并与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进行热交换后,自身发生第一状态变化;
处于所述夹层之外的外部通道为与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相反的冷端或热端,从所述换热通道的出口出来的换热介质经过外部通道后发生与所述第一状态变化相逆的第二状态变化,如此反复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通道与所述外部通道形成环形密闭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分别为圆筒形,且所述第一换热层处于所述第二换热层的内侧,形成圆筒形套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通道的方向与所述圆筒形套管的长度方向一致,或者,所述换热通道为沿所述圆筒形套管夹层内的筒壁的螺线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筒形套管沿其长度方向竖直放置,所述换热通道为并列平行的多个;
所述换热介质经过所述换热通道后放热,将热量同时传递给所述第一换热层和所述第二换热层;
所述第一状态变化为由气态变为液态,所述第二状态变化为由液态变为气态;
所述换热通道的入口靠近所述圆筒形套管的顶部,所述换热通道的出口靠近所述圆筒形套管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通道为微通道。
8.一种储液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述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以及
壳体,所述换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内储存有液体,所述液体充盈在所述换热装置的周围;
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液体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装置将热量传递给所述壳体内的液体以加热所述液体,或者所述换热装置将所述壳体内的液体的热量带走以降低所述液体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液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壳体具有底盖和上盖,所述底盖和/或所述上盖为可拆卸式。
10.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述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储液箱;所述液体为水;
所述储液箱中的换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储液箱中的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在第一通道上,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换热装置中换热通道的入口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设置在第二通道上,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换热装置中换热通道的出口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所述节流装置、所述换热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形成密闭空间,换热介质在所述密闭空间中循环流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水器为空气能热水器。
CN201620457394.8U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换热装置和具有该换热装置的储液箱以及热水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804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57394.8U CN205980444U (zh)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换热装置和具有该换热装置的储液箱以及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57394.8U CN205980444U (zh)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换热装置和具有该换热装置的储液箱以及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80444U true CN205980444U (zh) 2017-02-22

Family

ID=58019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5739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80444U (zh) 2016-05-18 2016-05-18 一种换热装置和具有该换热装置的储液箱以及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8044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1404A (zh) * 2016-05-18 2016-08-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装置和具有该换热装置的储液箱以及热水器
CN108507314A (zh) * 2018-05-25 2018-09-07 福建清道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可调节式污泥干燥刀片结构及采用该刀片结构的罐体设备
CN110285694A (zh) * 2019-06-19 2019-09-27 武汉方特工业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盘管式通道换热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1404A (zh) * 2016-05-18 2016-08-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装置和具有该换热装置的储液箱以及热水器
CN108507314A (zh) * 2018-05-25 2018-09-07 福建清道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可调节式污泥干燥刀片结构及采用该刀片结构的罐体设备
CN110285694A (zh) * 2019-06-19 2019-09-27 武汉方特工业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盘管式通道换热器
CN110285694B (zh) * 2019-06-19 2024-03-12 武汉方特工业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盘管式通道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25506U (zh) 吸收式制冷单元
CN102052807A (zh) 一种冷凝器
CN205980444U (zh) 一种换热装置和具有该换热装置的储液箱以及热水器
CN205448785U (zh) 一种填充泡沫金属的热管余热发生器
CN104596107A (zh) 外盘微通道分液冷凝式热泵热水器水箱
CN206890850U (zh) 相变蓄热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CN203478730U (zh) 一种卧式管壳式水冷冷凝器
CN105066519A (zh) 一种干式蒸发器及具有该干式蒸发器的制冷***
CN201000293Y (zh) 热管式散热器
CN201306961Y (zh) 可串接的热管
CN105841404B (zh) 一种换热装置和具有该换热装置的储液箱以及热水器
CN204202251U (zh) 管内高液体润湿流动换热的壳管式蒸发器
CN103292557A (zh) 冰箱热水器一体机
CN205090619U (zh) 一种蓄热水箱及热泵热水器
CN204963193U (zh) 热泵热水装置
CN100547334C (zh) 双向传热热管
CN204513776U (zh) 分液冷凝式热泵热水器水箱
CN104236174B (zh) 管内高液体润湿流动换热的壳管式蒸发器
CN100480610C (zh) 环型热管装置
CN202951263U (zh) 一种蒸发器
CN209069030U (zh) 真空冷冻的冷凝器
CN207585135U (zh) 一种加热式制冷设备
CN207674693U (zh) 一种适用于空调***的可变体积的热水箱
CN208011831U (zh) 一种有蓄热能力的热管装置
CN207299605U (zh) 一种加热式制冷循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