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42192U - 一种背光用led二次透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用led二次透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42192U
CN205942192U CN201620690760.4U CN201620690760U CN205942192U CN 205942192 U CN205942192 U CN 205942192U CN 201620690760 U CN201620690760 U CN 201620690760U CN 205942192 U CN205942192 U CN 2059421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recess
led
secondary lens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9076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长军
郑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9076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421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421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421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用LED二次透镜,所述透镜的上表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由一抛物面和斜面组成,所述第二凹部上设有若干个凹陷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增加液晶屏背光模块组中的LED光源装置数量的情况下,实现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薄型化,并保证其发光扩散均匀。同时有异与目前常规的透镜,其照度均匀性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用LED二次透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设计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背光用LED二次透镜。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对于目前的液晶屏制作工艺而言,在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大部分LED(发光二极管)发光透镜属于一次光学设计。这通常会带来以下问题:由于受制于透镜设计空间限制,其辐射角一般为120度的郎伯分布,而背光模组厚度又受制于LED发光角度的影响,在一定的功耗下,必须保证背光模组具有一定厚度来实现混光,保证LED光束扩散均匀,因此采用目前的LED透镜难以实现液晶屏的超薄化。
为实现屏幕的背光模组超薄化,在目前业界大多通过普通出光角LED密排以减小LED的混光距离,实现直下式背光模组薄型化。但这也导致背板中LED密度增加,使LED背光模组功耗大幅度升高,对LED背光模组散热、驱动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需要一种方式,能够在不增加液晶屏背光模块组中的LED光源装置数量的情况下,实现背光模组的超薄化,并保证其发光扩散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用LED二次透镜,够在不增加液晶屏背光模块组中的LED光源装置数量的情况下,实现背光模组的超薄化,并保证其发光扩散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背光用LED二次透镜,所述透镜的上表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由一抛物面和斜面组成,所述第二凹部上设有若干个凹陷结构。
上述背光用LED二次透镜中,所述第二凹部的曲面线为二次曲线旋转构成。
上述背光用LED二次透镜中,所述第一凹部与透镜的中轴线相同。
上述背光用LED二次透镜中,所述透镜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或玻璃。
上述背光用LED二次透镜中,所述透镜的侧面由两个二次曲线和一个斜面旋转构成。
上述背光用LED二次透镜中,所述第二凹部的顶部与第一凹部的顶部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光用LED二次透镜,能够在不增加液晶屏背光模块组中的LED光源装置数量的情况下,实现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薄型化,并保证其发光扩散均匀。同时有异与目前常规的透镜,其照度均匀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二次透镜的示意图,其中图1a为主视图,图1b为主视图的剖视图,图1c为底部视图,图1d为立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背光用LED二次透镜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背光用LED二次透镜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背光用LED二次透镜的光学模拟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单颗背光用LED二次透镜和LED灯模拟照射的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用LED二次透镜,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用LED二次透镜,由上表面1、侧面和底面3组成,其中所述透镜的上表面1和底面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4,所述第一凹部的底部位于所述底面3上,且所述第一凹部由一抛物面52和斜面51组成,所述第二凹部4上设有若干个凹陷结构41,所述凹陷结构41用于均匀出光。所述第一凹部5作为进光面,所述第二凹部4作为出光面,LED光线的部分光线被第二凹陷不全反射从透镜的侧面出射。
结合图2至图4所示,LED发光芯片射出光线,光线首先照射到第一凹部5的表面上,在第一凹部5发生折射后,光线进入透镜,并在透镜的上表面1再次发生折射和全反射,一部分光纤从透镜正上表面1射出,一部分被全反射到侧面上,从侧面出射,然后被底板重新反射到上方。可以发现,通过两次光学折射后,光线的方向与垂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变得更大,也就是说,通过第一凹部5,透镜较好地对LED发光芯片发出来的光进行了扩散。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凹部5的形状是由抛物面52和斜面51两部分组成。在上述实施例中出光面为第二凹部4,第二凹部4与透镜具有同一中轴线,第二凹部4的顶部与第一凹部5的顶部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部4的曲面线为二次曲线旋转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或玻璃。
更进一步地,所述透镜的侧面由两个二次曲线和一个斜面51旋转构成。
上述透镜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LED发光芯片的光在从透镜底面3进入时,大量的光线射入第一凹部5的表面上,光线首先在通过第一凹部5表面时发生折射,其后入射到透镜的上表面1的第二凹部4时,光线再度发生全反射和折射,第二凹部4上的凹陷结构41使光线均匀出光。通过两次透射,可以使得LED发光芯片发射的光线较大幅度地扩散,而在多个LED光源装置应用到背光模组中时,仅需要较小的距离可以使多个LED光源装置产生良好的混光效果,也即对模组的厚度要求变小,有利于模组的超薄化。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透镜扩散板上的光斑效果,直径为200mm的光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光用LED二次透镜,能够在不增加液晶屏背光模块组中的LED光源装置数量的情况下,实现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薄型化,并保证其发光扩散均匀。同时有异与目前常规的透镜,其照度均匀性更好。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背光用LED二次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的上表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由一抛物面和斜面组成,所述第二凹部上设有若干个凹陷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用LED二次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部的曲面线为二次曲线旋转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用LED二次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与透镜的中轴线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用LED二次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或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用LED二次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的侧面由两个二次曲线和一个斜面旋转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用LED二次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部的顶部与第一凹部的顶部相对设置。
CN201620690760.4U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背光用led二次透镜 Active CN2059421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90760.4U CN205942192U (zh)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背光用led二次透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90760.4U CN205942192U (zh)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背光用led二次透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42192U true CN205942192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31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90760.4U Active CN205942192U (zh)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背光用led二次透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421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07479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led透镜
CN103511987B (zh) 光控制镜片及其光源装置
TWI507738B (zh) 光學透鏡
CN107966856A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CN103322504B (zh) 用于平面液晶显示的led背光***的二次光学透镜
CN102287679A (zh) 光源模块以及背光模块
CN105156941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2884796U (zh) Led背光照明***、平面液晶显示的led背光***及二次光学透镜
CN100508222C (zh) 基于发光二极管的面光源模块
TWM466278U (zh) 薄型化直下式led背光模組
CN103162192A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4132304A (zh) 光学透镜
TW201326890A (zh) 均光透鏡
CN201083928Y (zh) 背光源及其反光片
CN108873120B (zh) 一种背光模组用反射式透镜
CN104748021A (zh) 一种led照明装置
CN103196097B (zh) 一种用于直下式背光光源的led二次柱面透镜
CN203744119U (zh) 光学透镜及使用其的背光模组
CN205942192U (zh) 一种背光用led二次透镜
CN203771228U (zh) 一种led照明装置
CN103234172B (zh) 一种扩散板结构及其在背光模组中的应用
CN203533426U (zh) 新型led透镜和液晶显示背光屏
CN201795430U (zh) 一种led背光模组的直下式导光板
CN205957064U (zh) 光源模组及具有该光源模组的灯具
TWI414835B (zh) 導光板及背光模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